靈感範文站

沁園春雪教案(整理3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37篇《沁園春雪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沁園春雪教案》相關的範文。

沁園春雪教案(整理37篇)

篇1:沁園春雪教案

學習目標

——理解、積累重要詞語

——感知詞中形象,理解作者思路和全詞的主題

——理解詩詞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品味凝鍊貼切的詩歌語言,領會詩歌意蘊

——理解詩人通過對北方雪景的描繪所迸發出的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以及當今英雄空前的偉大抱負和無比堅定的信心

名師講析

【文章內容】

這首詞是毛澤東1936年2月在陝西清澗指揮紅軍準備渡黃河東征時所寫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後,毛澤東親赴重慶與國民政黨談判,應民主人士柳亞子先生的請求,親筆書寫相贈並得以公開發表

全詞畫面雄偉壯闊而又妖嬈美好,意境壯美雄渾,氣勢磅礴,感情奔放,典型地代表了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可謂中國詞中傑出的詠雪抒懷之作

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側重描寫北國壯麗的雪景,抓住“望、欲、看”三個動作讚美祖國大好河山、融情於景,抒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下片用一個“引”字由祖國山河的壯麗引出歷代英雄人物,借評古來論今,表達了對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讚美之情,抒發了詩人的宏偉抱負

通篇將抒情與寫景、議論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博大的胸襟和抱負與廣闊雄奇的北國雪景交相輝映,充分展示了雄闊豪放、氣勢磅礴的風格

分析 這首詞上闋着重寫景.下闋着重抒情,寫景、抒情之中也兼議論.而且水乳交融,不能截然分開

解答 這首詞是一首雄壯的抒情詩它的抒情是與寫景、議論有機結合、渾然一體的上片寫景,大氣磅礴、氣象雄渾,而又寓情於景,句句洋溢着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三句,更是讚美之情溢於言表下半片議論,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國河山的壯麗,想到無數英雄爲之傾倒,並對歷代英雄加以評說而寓情於議,蘊涵詩人對祖國的深情,以及充滿自信的情懷“俱往矣”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讚揚當代風流人物,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高峯,點明主題,抒發了詩人的豪情壯志全詞熔寫景、議論與抒情爲一爐,水乳交融,使主題非常鮮明突出,從而收到強烈的感人的藝術效果

總結 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要注意“服從文體、服從主旨、增強效果”的原則

第1課時

【重點解析】

例1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描寫的是否詩人所見景緻?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方法,作用如何?

分析 詩人創作採用怎樣的藝術手法,取決於其創作的目的,本詞作者寫景,既是表達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又爲後文引出歷代英雄人物爭着爲大好的河山奔走操勞,並進而評論他們張本

解答 這幾句是從眼前所見展開的想象,是虛寫展現了一個紅白交映生輝的景象雪中的景色在蒼茫中顯得雄偉,雪後的景象則在晴朗中顯得嬌豔,藉助想象,形象更加多姿多彩,氣象萬千

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把紅日映照下的北國河山比作一個紅裝素裹的少女一樣格外豔麗動人;兩種色彩,既純潔素雅,又富麗熱情,充滿青春氣息用“分外妖嬈”結束上片,讚美的激情溢於言表,強烈的感染力使人油然生出熱愛祖國的情感

總結 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有時能形成強烈的對比效果,有時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爲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

例2 分析這首詞的寫景、議論與抒情是怎樣結合的?

【課堂達標】

1.《沁園春·雪》選自《》作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家、家、家本文的體裁是,“沁園春”是,“雪”是

2.給加點的字注音

沁園春( ) 莽莽( ) 折腰( ) 分外( )

妖嬈( ) 略輸( ) 成吉思汗( ) 今朝( )

3.根據注音寫漢字

紅zhuānɡ( ) 素ɡuǒ( ) 頓失tāotāo( ) 原chí( )蠟象

江山多jiāo( ) 稍xùn( ) 風sāo( ) 一代天jiāo( )

4.解釋下面加點字詞

(1)惟餘莽莽( )

(2)頓失滔滔( )

(3)須晴日( )

(4)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

(5)稍遜風騷( )

(6)俱往矣( )

5.指出下列各句所採用的修辭手法:

(1)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 )

(2)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

(3)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

6.下列詩句朗讀節奏有錯的一項是( )

A.望/長城內外 B.數/風流人物

C.山/舞/銀蛇 D.欲/與天公試/比高

7.寫出兩句古詩詞中有關“雪”的句子

(1)

(2)

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睛日,

看紅妝素裹,

分外妖嬈

8.前三句在上片中的作用是怎樣的?

9.“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兩句在情態的描寫上有什麼不同?

10.“望長城內外”一句中的“望”字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11.詩人寫“山”與“原”時寫道“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爲什麼要賦予靜止的“山”和“原”以動態?

12.選文是如何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北國嚴冬的雪景圖的?

13.選文重在寫景,而寫景又有實有虛,試作分析

【重點解析】

例1 怎樣認識作者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評價?

分析 本詞對歷史人物的評論,是在詩詞中運用形象思維進行議論的藝術典範它將本來可能枯燥的議論,加以藝術的處理,使之形象化、詩化,生動可感,耐人尋味

解答 下片中評論以“惜”字爲統領,定下批評的基調,意味非常豐富:“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國歷史上的英雄,而且是無數英雄之中的傑出者,他們具有雄才大略,對中國歷史的發展都有過巨大的影響;“惜”中有貶,委婉地批評這些英雄的不足,他們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樹不多,個人的文學才華也欠缺;“惜”中寓志,蘊涵後來者居上的氣概,以及超越歷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總結 採用襯托的手法,以古代帝王來突出當今的英雄人物.抒發自己的豪情壯志本詞語言含蓄、凝練、富於表現力,

例2試結合文中具體例句作分析

分析 詩詞是具有濃烈情感的文學樣式,但舊體詩詞往往受到篇幅、字數等的限制,用詞造句極講究凝練解答此題要領悟詩中的情、詩所描繪的意境,必須進行推敲、品味

解答 《沁園春·雪》全詞僅114個字,卻清晰地勾畫出一幅北國風光圖,極有分寸地評論了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人物,抒發了詩人的抱負其用詞的含蓄、凝練可見一斑如,一個“望”字,既準確地描繪了詩人觀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遠,又有力地領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寫又如,起修飾限制作用的副詞,“惟”字強調了白雪覆蓋之廣;“頓”字強調了黃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濤滾滾的氣勢,突出天寒地凍,河水結冰之速增強了詞的表現力

總結 這首詞用詞準確、精練,而且形象鮮明,給人很深的印象

【課堂達標】

1.填空

(1)詞中概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

(2)詞中描寫作者想象的景物的句子是,

(3)上片中具體寫景時運用比喻、對偶化靜爲動的句子是,

(4)詞中由寫景轉入評古論今的過渡的句子是,

(5)揭示全詞主旨的句子是,

2.《沁園春·雪》中評價歷史人物的用意是( )

A.批評他們武功有餘,而文學才華不足

B.歌頌他們武藝超羣,勸誡他們要文武 並重

C.否定他們的英雄地位,同時指出他們事 業上的不足

D.肯定他們的歷史貢獻,同時委婉地指出 其階級和時代的侷限

3.判斷正誤

(1)這首詞的上下片各有一個領字,上闋是“望”,下闋是“惜”( )

(2)“望”字統領的詩句是由“長城內外”到“分外妖嬈”( )

(3)“頓失滔滔”一句的重讀應在“頓”字( )

(4)描寫羣山、高原的兩句話中作者運用了對偶、比喻、擬人三種修辭方法( )

(5)“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是“風流人物”( )

(6)不論是上片還是下片,都把寫景、抒情、議論三者融合在一起( )

4.仿照例句,以物爲話題,寫句子

例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

比高

仿句:

5.作者描繪雪景,未出現一個“白”字,卻有多處突出了“白”,如“原馳蠟象”中的“蠟”就有“白色”之意,請再舉出兩個例子

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6.詩句“稍遜風騷”中“風騷”原指,句中指

7.“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中“風流人物”指,全句表達的感情是

8.下片“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中的“無數英雄”具體指哪些歷史人物?

9.作者用一個“惜”字統領哪些內容?包含着怎樣的感情?

10.依次寫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姓名、、、選擇其中一個簡述你對他的看法

11.如果將“只識彎弓射大雕”一句中的“只”改爲“卻”字,行不行?爲什麼?

12.應當怎樣理解“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句話?你認爲在當今社會,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風流人物”?

篇2:沁園春雪教案

【教學目標】

1、積累重要字詞,背誦默寫本詞。

2、品味精練優美的語言,並用精練優美的語言仿寫句子。

3、學習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4、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渾壯美,認識毛澤東的宏大氣魄。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精練優美的語言。

2、學習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以及其中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3、感悟毛澤東宏大氣魄的精神境界。

一﹑自主學習

1、查找資料,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爲了國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政黨談判。其間,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後《新民晚報》公開發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2、介紹毛澤東:

3、自讀課文一遍,找出你認爲重要的詞語,正音或解釋

正音:分 嬈 遜 數 汗

解詞:惟餘 競 折腰 紅裝素裹 風騷

4、結合書下註解再讀課文,能初步把握文意,把詞的上下兩闕的意思歸納出來。

上闕:描寫北國壯麗的雪景,熱情讚美祖國的大好河山。

下闕:)評論歷代帝王,歌頌當代無產階級革命英雄。

二、合作、探究、展示

(一)、解題並整體感知:《沁園春 雪》中,“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題目,內容跟“沁園春”沒有關係。乍一看這首詞是一首詠物詩,其實這是一首充滿豪情的抒情詩。雪在詞中,已不再是陪襯物,不再是一種逆境的象徵,而是作者歌詠的對象。置身於毛澤東描繪的冰雪世界,你不但毫無寒冷之意,而且會油然而生壯美之感。爲什麼呢?因爲這個冰雪世界是“活的”,而且有着紅日的照耀,“妖嬈”、“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要求看課本上的彩圖或放幻燈片)毛澤東站在歷史的高度,抒發了無產階級革命領袖主宰歷史、大展宏圖的豪情壯志。

(二)、學生聽錄音跟讀,小組展示

(三)、學習詞的上闕,指名學生朗讀,

1、提問:上闋分幾層意思?理出寫景順序。

明確:

分三層。前三句概寫,極目萬里,動靜結合;中間七句具體寫,氣勢磅礴,生機盎然;後三句寫想象中的景色,紅白交映,豔麗多姿。

2、逐層分析上闋結構:

①前三句從哪個角度寫雪景?所寫景物有何特點?

明確:總寫北國雪景,“千里”“萬里”是互文,千萬裏冰封,千萬裏雪飄,寫視野的遼闊。“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統領到哪一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脈怎會像銀蛇在舞動,高原怎麼像白象在奔跑?

明確:“望”字統領到“欲與天公試比高”。“望”字以下是雄偉的景觀。“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飄飛是動態,說山原在“舞”、在“馳”是形象地寫出了萬 裏雪飄,變靜爲動,畫面生動活潑,景色壯觀無比!

③問題:“須晴日”三句中,哪個字表明是虛寫?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明確:“須”表明雪後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雲,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雲海茫茫,雪山巍巍,花鬆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豔多姿!

(四)、學習下闋,指名學生朗讀,

1、提問:下闋可分幾層?

明確:分三層。前兩句爲第一層,過渡;中間七句爲第二層,評古;後三句爲第三層,論今。

篇3:沁園春雪教案

教材分析: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詩詞的代表作,所寫景物雄渾壯麗,所抒胸襟博大寬廣。在這首詞中,爲我們展現了一位頂天立地的巨人,一位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詞人,一位壯志滿懷、豪情萬丈的英雄。感情激昂、豪邁,是對學生進行誦讀訓練的絕佳教材;還是對學生進行英雄主義教育、勵志薰陶的最佳範本;更是走進毛澤東心靈、領略偉人風采的最佳橋樑。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2、體會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人的博大胸襟和豪邁情懷。

3、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理解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難點: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朗讀,讀出感情並能流暢背誦正確默寫。

2、掌握本文的篇章結構

3、理解詩歌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現代史上有一位偉人,他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他是誰?我們眼中的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同時他更是一位出色的詩人,他的一生寫下了許多催人奮進、震撼人心的光輝詩篇。我們今天就來領略其中的一篇《沁園春•雪》。

二、介紹背景

1931年5月,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我國東北地區,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我國華北地區,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而此時,國放黨政府卻奉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長征部隊順利以達陝北,1936年2月,毛澤東率領抗日先遣隊準備東渡黃河,奔走抗日前線。在渡河前夜,恰逢大雪,毛澤東曾於雪後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面對祖國的壯麗河山,茫茫雪景,毛澤東意氣風發,豪情滿懷,於是寫下了這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課下注釋一)

三、回顧詞的知識

詞,又稱長短句。最初稱爲“曲詞”,是配音樂的。後來逐漸跟音樂分離,成爲詩的一種。一首詞稱爲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爲上下闋。詞可以沒有題目,如果有,寫在詞牌的後面,比如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就是這首詞的題目。

四、聽雪,把握基調

1、聽準重音、停頓、速度、節奏

2、讀出怎樣的氣勢

3、強調字音

分(fèn)外 成吉思汗(hán) 還看今朝(zhāo) 數(shǔ)風流人物

五、讀雪,讀出氣勢

1、自由讀,讀準重音、停頓、速度、節奏,讀出激越豪壯的情調

2、點名讀,自由評價

(教師先評,學生跟評)

3、齊讀,注意停頓

(投影展示停頓)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六、看雪,整體感知

1、上下闋各表現了什麼內容,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上闋寫北方雪景,用了描寫和抒情的'表達方式。

下闋評歷代帝王,用了議論和抒情的表達方式。

2、上闋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的特點有什麼共同之處?請用四個字概括。

(長城、黃河、羣山和高原。共同之處是雄偉壯麗或雄渾壯闊。)

3、詞的上闕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描述一下。

4、下闋評論了哪幾位帝王?這些帝王在統治上有什麼共同之處?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共同之處是長於武功短於文治)

5、作者認爲誰纔是真正的風流人物?

(人民大衆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

七、小結: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裏,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轉入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

八、作業:積累寫雪的詩句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

2、感受詩人的博大胸襟和豪邁情懷。

3、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文、溫習上節課內容

上下闋各表現了什麼內容,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二、賞雪,局部感知

(一)、小組內男女分讀上闋

1、前三句有什麼作用?

2、哪一個字領起了寫景?領起的句子有哪些?

3、寫景的句子你喜歡哪一句?賞析一下。

(小組交流,從修辭、個別動詞的使用的角度來答)

4、哪幾句詩是虛寫?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最後三句,抒發了作者對祖國的山河的讚美)

(二)、班級內男女分讀下闕

1、前兩句的作用是什麼?

2、哪一個字領起了對歷代帝王的評論?領起的句子有哪些?怎樣理解這個字的含義?

一個“惜”字委婉準確,有貶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戰功,也指出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不足的弱點。“略”、“稍”、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略輸”、“稍遜”、與“只識”,前二詞與後者比,褒貶的程序有差別,“只識”否定程度大於前者。

3、作者認爲,要成爲當今的風流人物,應該具備怎樣的才能?請用四個字來概括。

(文武兼備或文武雙全。“文”指的是文學才華,“武”指的是軍事才能。在作者看來,只有即懂軍事,又懂文化的人才可能成爲真正的時代英雄。

4、點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表達了作者作爲革命領袖要建功立業的自信和報負,以及對無產階級革命羣衆的讚美。

三、評雪,拓展探究

你認爲我們今天的風流人物有哪些?那誰又是將來的風流人物呢?

四、比較閱讀:

篇4:沁園春雪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

1讀懂詩歌內容,欣賞詞大氣鎊礴,曠達豪邁的意境,理解關鍵詞語

2引導學生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3.領會詞 人的偉大胸襟、堅定的信念,讚美祖國壯麗河山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

探討重點知識,教師從旁引導,加深學生的認識和理解

情感態度和價值:

通過理解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來培養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通過理解詩人的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立下遠大抱負,敢於超越前人的精神。

教學 重點:詞的思想內容、精妙的語言體會最後三句的含義

教學難點:詞的意境的理解

教法與學法

第一、誦讀法,採用初讀、聽讀、分組朗誦、全班朗誦、個讀等各種形式,讓學生在誦讀中感悟詩的內涵,感受意境之美,體會作者的感情。

第二、提問法,按照“切入-順承-深化-引伸”的順序,把全篇課文講析內容全部帶了出來,讓學生在思考和討論中受到啓示,培養形象思維能力。

第三,練習法。設計兩道反饋檢測題,運用練習教學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以便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實現教學目的。

第四、分組討論法。採用自由討論指定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全班分爲若干組,確定發言代表,充分調動各層次學生積極性。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座的同學們大都是南方人,可你們看過雪景嗎?好,請大家把形容雪景的詞語寫在你們的練習本上,如:紛紛揚揚。看誰寫得多。

同學們把自己寫的這些詞語下課的時候互相交換來看一下。那麼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名家筆下的雪 景是怎麼樣的。(展示圖片)

二、介紹詞的知識:

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句數、段數、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等。

一首詞稱爲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爲上下闋。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3、介紹寫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 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後《新民晚報》公開發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爲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和勝利的信心。

二、聽範讀,正讀 音,感受氣勢。

1.教師範讀,請學生聽準每個字音。

2.檢查字音

沁qìn 數風流人物 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今朝zhāo

三、誦讀課文,理解詞意。

1.大家看上闋寫了什麼內容?

討論並歸納:上闋主要描寫北國雪景。

2.哪個字在上闋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內容的作用?

討論並歸納:

“望”字。在古詩詞中,這叫“一字領起”,俗稱“領字”。一般上下闋各有一個,讀詩詞 要注意找出領字。

3.那麼,“ 望”字在文中領起了哪幾句話?作者抓住哪些具體的事物來寫的?

討論並歸納:

從“長城內外”到“試比高”。長城、大河、羣山、高原。

4.那麼,同學們能不能展開想象,最好是閉上眼睛想,把詩人所描繪的雪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屏幕”上呈現出來,然後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中說,然後再在全班描述。)

5.祖國的江山正因爲如此的多嬌,才引得無數英雄競相爲之傾倒,作者對他們又是怎樣評價的呢?

討論並歸納:

“惜秦皇漢武……射大雕”

6.作者在文中評論的歷代帝王中,你都瞭解他們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

(請幾位學生簡單介紹,其他同學和教師都可作補充。)

7.作者在評論這些帝王時又用了哪個領字?管到哪句?

討論並歸納:

“惜”。統領到“只識彎弓射大雕”。

8.結合原文與你自己的理解,體會一下這個“惜”字都有那些意味?

先分組討論,請部分學生代表小組發言。

如:從“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我們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在武功方面還可以,但在“文學才華”方面就差一些。從“略 輸” 、“稍遜”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 肯定了這些古代帝王的豐功偉績,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他們曾起過一定的作用。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傑。還包含着後來者必然居上的偉大氣概。

9.在下闋中,作者有沒有直接抒發這一觀點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10.作者是怎樣將上闋的寫景與下闋的議論有機的結合起來的?(從文中找出)

討論並歸納:

“江山如此多嬌……折腰。”

11.這句話在文中其了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

承上啓下的作用。

12、全班齊讀全詞,讀出感情。

13、背誦比賽

《沁園春雪》詩意充沛,有聲有色。全詩熔寫景、抒情與議論於一爐,從而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認真朗讀品味,會給人留下淳美的藝術享受。下面我們進行背誦比賽,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熟課文。

14、總結全文

上闋寫景,句句都表現出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下闋 評論古代帝王和抒寫革命抱負相結合。

篇5:沁園春雪教案

教學重點

1、朗讀並背誦這首詞。

2、把握詞的基本內容。

教學難點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介紹詞的知識: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句數、段數、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等。

一首詞稱爲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爲上下闋。

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2、介紹寫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_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_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_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後《新民晚報》公開發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爲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和勝利的信心。

二、出示目標

1、掌握一些詞中字詞的注音及意義。

2、朗讀並背誦詞的上闋。

3、把握上闋的基本內容

4、掌握欣賞詩歌的一般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想進入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情,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樂美,在品析中領會詩歌語言豐富的表現力。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自學自測:

1、聽範讀,學生想象本詞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作所表達的感情。

2、學生朗讀;指出朗讀注意的地方:

①讀出激越豪壯的情調②讀出重音、停頓、速度、節奏。

3、明確重點字詞的讀音和意義、重讀的字詞以及應該停頓的地方。

①給加點的字注音:分( )外妖嬈( ) 成吉思汗( ) 數( )風流人物 今朝( )惟餘莽莽

②理解意義:風流人物 折腰 風_ 紅裝素裹

4、齊讀,進一步體會本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要求讀的時候儘量處理好音量、語速和語氣的變化

四、討論答疑

1、提問: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寫雪景的?

明確:詞的上闋。“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2、討論:詞的上闋哪些句子總寫北方雪景?這些詞句創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情懷?

明確:前三句總寫雪景,把讀者帶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裏。創造了一個廣闊博大的意境,體現了詩人雪中賞雪的豪邁情懷。

3、指出寫靜、動景的詞語,體會其意境。

明確:“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由下而上,一靜一動,意境開闊,氣魄宏偉,格調非凡。

4、討論: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詞領起?它統領了哪些句子?

明確:“望”字。它統領了以下句子“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5、作者望見了哪些景觀?(作者爲何選取這些景觀?)

明確:“長城”、“黃河”、山脈、高原等景觀,尤其是“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

6、討論:“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原都是靜物,卻寫它們“舞”和“馳”,爲什麼這樣寫?給你怎樣的感受?

明確:“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化靜爲動,有三方面因素

(1)視覺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遠,山丘連綿起伏,遠看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

(2)精神因素。作者意氣風發,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氣勃勃。

(3)時代因素。中國革命正在蓬勃發展,中國人民正在奮起抗日,賦予羣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可以體現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

7、討論: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從哪個詞可以看出?這三句寫出了怎樣的意境?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明確:“須”字表明雪後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寫出了雪後景象的清朗、嬌豔、多姿多彩。

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雲,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雲海茫茫,雪山巍巍,蒼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豔多姿!

8、提問:在這裏,作者把空間寫得如此廣闊,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又把景色寫得如此壯麗,表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如同頂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懷博大寬廣,他的氣魄雄偉曠達。作者的感情充滿喜悅,豪邁奮發,充滿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五、課堂小結

六、當堂達標

背誦上闋.

篇6:沁園春雪教案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1925年

1、上片中的寫景句,由哪一個字總領?

2、“獨立寒秋”展現了詩人怎樣的形象?

3、詞中有承上啓下作用的的句子是什麼?

4、“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再現了往昔怎樣的鬥爭情景?

五、小結:從兩首詞中,我們看到了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的毛澤東,領略了他作爲詩人的風采。同學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只要我們大家立下鴻鵠大志,爲這個目標,這個理想,這個志向,爲之拼搏着,奮鬥着,相信我們一定能成爲真正的風流人物!讓我們再一次帶着這種豪邁的情感把詩詞背誦一遍。

六、作業:

積累作者的詩詞名作並背誦

(《沁園春•長沙》、《卜算子•詠梅》)

板書設計:

篇7:沁園春雪教案

沁園春雪教案

一、預習完成

1、蒐集作者及有關本文寫作背景常識,瞭解清楚作者在什麼情況下寫作了本詞?本詞公開發表後有怎樣的社會反響?

2、字詞練習

(1)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的字注意

紅裝素guǒ( ) 稍遜( )風騷 一代天jiāo( )

分( )外妖嬈 成吉思汗( ) 原chí( )蠟象

(2)選出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惟餘莽莽(只) 大河上下(黃河)

B、略輸文采(差、失) 稍遜風騷(差、失)

C、須晴日(必須) 俱往矣(都)

D、數風流人物(數得上、點算) 原馳蠟象(奔跑)

3、文學文化常識填空

(1)《沁園春•雪》的詞牌是 ,題目是 。一首詞的詞牌決定了詞的 ,題目決定了詞的 。

(2)歷史上,宋代是詞的繁榮期,涌現出了以 、等爲代表的豪放派詞人,和以 、爲代表的婉約派詞人。

(3)詞可分爲小令、中調和長調。《沁園春•雪》屬於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屬於 。

(4)秦皇漢武指的是 ;唐宗宋祖重要的歷史事蹟分別有“貞觀之治”和 等。

二、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生自由讀完全文,思考問題

(1)詞的上片寫什麼內容?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情感,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

(2)詞的下片寫什麼內容?又可以從哪些詞句看出作者的情感思想?

(3)上下片之間有怎樣的關聯?過渡的詞句是什麼?全詞表現了怎樣的.主旨?

2、交流質疑

小組交流學習結果;探討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

三、再讀學習表達方式

細民課文,小組討論本詞是如何把寫景、議論和抒情三種表達方式有機結合起來的?

1、寫景部分,寫出了怎樣的美景?哪些形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富有表現力的詞或句子有哪些,說說你的理解?

2、對歷史人物作者發表了怎樣的看法?藉此抒發了自己什麼樣的情懷?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

3、文章上下兩片之間是怎樣的關係?

4、班級交流學習結果。

四、誦讀體味

詞人在中國革命的光榮征程中,於雪後有感而發,表現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遠大的抱負和雄偉的氣魄,我們讀本詞時,該怎樣把握詞的重音、停頓、語氣調子準確地傳達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呢?

1、聽錄音範讀

2、練習朗讀,用鉛筆在課本上標出讀法(節奏、重音、語氣調子等)並在小組內進行比賽評比,看誰讀得最好。

3、各小組派代表到講臺表演詞朗誦,他組學生點評。

4、練習背誦、

五、練習鞏固

1、按要求默寫

(1)寫北國風光靜態之美的句子是 。

(2)想象雪後美景的句子是 。

(3)表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2、選擇題

(1)下列節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

A、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B、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C、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D、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2)對這首詞的表達方式理解正確的是( )

A、上片側重議論,下片重寫景、抒情貫穿全詞。

B、上片側重寫景、抒情,下片重寫景。

C、上片重議論、抒情,下片重寫景。

D、上片重寫景,下片重議論,抒情貫穿全詞。

3、這首詞上片寫的是 ,下片寫的是 。聯結上下兩片起承上啓下作用的句子是 。

4、仔細品讀下面的句子,然後做題。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1)對加點的詞進行品析

(2)作者對這些古代英雄評價的目的是什麼?

5、讀“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思考:

(1)詞中“風流人物”指的是誰?

(2)作者爲何有如此的自信呢?

(3)請你推舉一個當代風流人物,並說說你推舉他(她)的理由。

篇8:沁園春雪教案

一、導入:

現在,老師想請大家來猜一個人名,謎面是一首詩,謎底是一位領袖的名字:他是領袖/他爲人民謀幸福/他是共和國的締造者//他更是詩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裏是最長的一行//輕易不朗誦/天安門城樓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詩眼/嘹亮了東方//梅花瑞雪/戰地黃花/殘陽如血/擊水新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一代風流人物//同學們,你們猜到了嗎,老師所說的這位領袖是誰?

二、初讀詩歌,感知內容

1、聽讀詩歌,注意字音,劃出節奏;初步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豪邁、熱愛、讚美)

2、學生大聲朗讀詩歌,思考:本文上下闋各寫了什麼內容?(板書上:寫景 下:論史) 文中哪一句話講將上下闋內容聯繫起來的?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品讀詩歌,想象畫面

1、過渡:“江山”的 “嬌”體現在哪些具體的景物上?(長城、大河、羣山、高原)

這些景物,爲我們展現了許多畫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畫面,朗讀相關語句,藉助聯想與想象,用所給的句式描繪出來。

“讀 ,我的眼前浮現出這樣的畫面 ”。

示例:

讀“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我的眼前浮現出這樣的畫面:

祖國北方,遼闊大地,堅冰封凍,雪花飛舞在萬里長空,是那樣的白,天地間純然一色,好一個玉砌銀裝的冰雪世界!

(備用:等到放晴的日子,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雪山巍巍,雲海茫茫,蒼松鬱郁。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豔多姿、妍麗動人了!)

2、過渡:通過想像和再現畫面,我們讀懂了詩人,讀出了自己。文中許多詞語形象,精闢,優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詞語,品味其妙處。

老師覺得:

“山舞銀蛇”的“舞”用得妙,因爲它富於化靜爲動的浪漫想像,既寫出了大雪飄飛中山勢和丘陵綿延起伏的動感,又寫出了詩人情感的躍動,使我們眼前展現出了一幅的生氣勃勃,奮發向上自然圖景。

3、縱觀上闋,作者筆下的北方雪景有怎樣的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板書 壯麗 雄奇 熱愛 讚美 )

過渡:通過對關鍵詞句的品讀把握詩情。

四、悟讀詩歌,理解主旨

1、過渡:是啊!“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哪些英雄?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他們的態度?(隨機引導到歷史人物)

2、在作者眼中他們並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誰?明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齊讀。

3、如何理解這句話?下面我們看一段材料,請結合材料中有關寫作背景,同桌討論,說說你們對這句話的理解。

背景鏈接——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爲安的關鍵,也是中國革命新局面的開始,從此,紅軍肩負起抗日救國的偉大使命。1936年1月,紅軍在黨和的領導下,準備渡黃河東征。2月準備率領抗日先鋒隊開赴抗日最前線,渡河前適逢大雪,於雪後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觀察地形,面對蒼茫大地和祖國的大好河山,胸中豪情激盪、心潮起伏,滿懷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詩人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詞。

4、交流後有感情的朗讀最後三句,讀出後來居上的偉大氣概,無產階級革命必勝的信念。(理答並歸納板書:歌頌當代英雄 必勝信念)

5、小結:

正因爲作者有這樣的偉大氣概和必勝的信心,所以他眼中的雪景纔會如此大氣磅礴、宏偉壯觀、雄奇壯麗。正如王國維所論: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也就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結合板書講述:所以,本文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 齊讀全詞,體會作者博大寬廣的胸懷和雄偉曠達的氣魄!

6、老師寄語

是的, “天下者,我們的天下;

國家者,我們的國家;

社會者,我們的社會;

我們不說,誰說;

我們不幹,誰幹!”

同學們,讓我們莊嚴地向世界宣告——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五、佈置作業

課後蒐集誦讀詩詞,準備開一次朗誦會。

品讀詩詞的方法

方法一:聯繫詩人及寫作背景,體悟詩情。

方法二:抓關鍵詞句,通過吟誦把握詩情。

方法三:展開想像,再現畫面,讀懂詩人,讀出自己。

篇9:沁園春雪教案

【教學思路】《沁園春雪》是體現毛澤東詩詞特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典範作品。教學過程中,注重聯繫該詞的寫作背景,抓住該詞熔描寫、議論、抒情於一爐,虛實相結合,動靜結合,意境壯美,氣勢磅礴,感情奔放,氣度豪邁的特點,領會本詞的基本內容和寫法,進而培養學生欣賞詩詞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掌握欣賞詩詞的一般方法,通過想象和聯想進入詞的意境,體會詩情,感受詞的情感美,音樂美;領會上下片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想象作個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詩人的人格魅力,通過朗讀品味語言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寬闊的胸懷,宏大的氣魄,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悅,進而陶冶學生的性情,習得一種樂觀、堅定、自信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難點】

1、瞭解毛澤東,瞭解本詞的寫作背景;

2、體會詞作語言的準確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理解本詞主題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課時】

連堂2課時。

第一課時:作者、背景、上闋;

第二課時:下闋、總結、思考練習。

【課前準備】

1、教師:

準備毛澤東的書法作品,製作相關課件。

2、學生:

熟讀本詞,掃清字詞障礙,搜索有關簡介毛澤東生平的資料。

【教學步驟】

一、引入

從背誦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詠雪的名句引入本詞的教學。

二、新課

1、毛澤東生平:(學生介紹,老師概括。)

(展示其書法作品。)

2、本詞寫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戰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皚皚的塬上,面對祖國北方壯麗雪景,心潮澎湃,過後便寫下了這首詞。

3、字詞:

⑴多音字:

分、數、汗、還、朝。

⑵難字:

莽、嬈、競、騷。

4、錄音範讀:

讓學生邊聽邊想象本詞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領會本詞所表達的情感。

5、學生齊讀,教師對學生朗讀過程中的缺點予以更正。

6、分析:

⑴上闋:

提問:上闋分幾層?寫法上有何特點?

明確:分三層。前三句概寫,極目萬里,動靜結合;中間七句具體寫,氣勢磅礴,生機盎然;動靜結合;後三句寫想象中的景色,紅白交映,多姿迷人。

⑵詳細分析上闋:

①前三句從哪個角度寫雪景?所寫景物有何特點?

明確:總寫北國雪景,“千里”“萬里”是互文,千萬裏冰封,千萬裏雪飄,寫也視野的遼闊。“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統領到哪一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脈怎會像銀蛇在舞動,高原怎麼會像白象在奔跑?

明確:“望”字統領到“欲與天公試比高”。“望”字以下是雄偉的景觀。“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說“舞”,“高原”因雄偉浩大說馳。化靜爲動,畫面生動活潑,景色壯觀無比!

③提問:“須晴日”三句中,哪個字表明是虛寫?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明確:“須”表明雪後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虛寫。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雲,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雲海茫茫,雪山巍巍,花鬆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豔多姿!

⑶下闋。提問:下闋可分幾層?

明確:分三層。前兩句爲第一層,過渡;中間七句爲第二層,評古;後三句爲第三層,論今。

⑷詳細分析下闋:

①前兩句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過渡:“江山如此多嬌”承上闋,“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啓下。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麼感情?評論了哪幾位古代帝王?“略”、“稍”有什麼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麼區別?

明確:一個“惜”字委婉準確,有貶有褒,肯定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戰功,也指出了他們文治、文學才華不足。“略”、“稍”、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略輸”、“稍遜”、與“只識”相比,褒貶的程序有差別,“只識”否定程度大於前者。

③“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句的作用是什麼?表達什麼意思?

明確:“俱往矣”一句,意在用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來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個字結住評古,氣勢逼人。“風流人物”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這裏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當時毛澤東確立了在黨和紅軍中的領袖地位,正欲東渡黃河,大展宏圖,因此“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正表現了毛澤東同志這種“天下大任,捨我其誰”的英雄氣概。“風流”不單指建功立業、打江山,還指有文采、有欣賞水平。最後兩句的意思是:真正稱得上英雄人物的應該看看今天的無產階級,當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④作者在下闋爲什麼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明確:作者以“往矣”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評古”是爲了“頌今”。

⑸齊讀這首詞,力求當堂成誦。

⑹總結這首詞的層次思路與寫法:

(先引導學生思考,然後教師歸納。)

詞作由寫景開始,上闋先概括、再小結(總──分──總)下闋先過渡,由景入情,接着評說歷代帝王,最後深化開掘,抒發豪情壯志。整首詞始終洋溢着蓬勃向上、氣貫長虹的豪情與力量。從表達方式看,上闋寫景,虛實結合,動靜結合;下闋議論、抒情,“議”得恰如其分,“抒”得氣衝斗牛;上闋的描寫爲下闋的議論、抒情作了堅實的鋪墊。

三、解決課後練習

四、佈置作業

1、完成《百年學典》中的該課練習。

2、結合本課內容及寫法,賞析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3、寫一段文字,描寫春雨(注意春雨的特點,200字以上)。

【板書設計】

概寫:動靜結合

上闋:描寫具體描寫:動靜結合(實)

想象描寫(虛)

沁園春雪熱愛祖國山河

歌頌無產階級

鋪墊

過渡(承上啓下)

下闋:議論、抒情評論歷代帝王

抒發豪情壯志文章

篇10:沁園春雪教案

一、學習目標

1.學習詞的一般特點。

2.學習誦讀、鑑賞詩詞的方法和技巧,瞭解本詞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品味詞中所蘊含的詩人對大好河山熱情讚美之情,體驗革命領袖毛澤東的胸懷。

二、學習過程

1.整體感知。

播放配樂詩朗誦《沁園春·雪》,大家邊聽錄音邊跟着高聲誦讀。

思考:(1)課文形式上有什麼特點?

(2)上下闋內容、語言表達上有什麼異同?

2.小組討論。

(1)哪些詞要重讀,哪些詞之間要停頓?爲什麼?試舉例說明。

(2)試介紹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主要業績,並說說作者是如何評價他們的。

(3)讀了課文,我們感受到的是作者怎樣的情緒?

3.小組交流。

三、拓展練習

下面這首毛澤東的七言律詩是與《沁園春·雪》在同一時期寫的,請結合課文並按要求解答問題。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1)《長征》與課文在內容、形式上有什麼異同?

(2)詩中對偶句有哪些?

(3)詩中作者把“五嶺”、“烏蒙”分別比做什麼?突出體現了紅軍的什麼精神?

四、相關鏈接

1.本詞的寫作背景、主要內容介紹。

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肩負抗日救國的偉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紅軍在黨和毛澤東同志領導下,準備渡黃河東征。2月初,毛澤東同志率部到達陝北清澗縣黃河邊一個小山村袁家溝。在這裏,毛澤東同志親自視察地形,眺望祖國的壯麗河山,展望革命的燦爛前景,激情滿懷,寫下了這首氣吞山河的《沁園春·雪》。全詞分上下兩闋,上闋寫景結合抒情,融情於景,描繪出瑰麗多姿、生機勃勃的北國風光,表達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熱情讚頌和無限熱愛之情;下闋議論結合抒情,寓情於議,在談古論今之中,感情逐漸升華,最後推向高潮,突出中心。全詞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合,以形象而精確的語言,讚美了祖國的壯麗河山,歌頌了無產階級和人民羣衆,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勵人們爲爭取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國而奮鬥。

2.有關這首詞公開發展的背景。

這首詞作於抗日戰爭前夜,公開發表於1945年8月。當時日本剛投降,抗日戰爭已結束,人民渴望和平,而蔣介石卻在陰謀發動內戰。中共代表人民意願,於1945年8月25日發表了《對目前時局的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在和平民主團結的基礎上實現全國的統一”。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毛澤東赴重慶和國民黨談判。在重慶遇到了柳亞子先生,柳亞子先生向毛澤東“索句”,毛主席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贈給他。第二天便發表在重慶的《新華日報》上。

3.詞的一般知識。

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句子、字數、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如《浪淘沙》、《沁園春》等。詞可以沒有題目;如果有題目,寫在詞牌的`下面。如這首詞,“沁園春”是詞牌,“雪”是題目。

4.賞評摘要。

此詞的上闋虛實結合,其中“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這三句虛寫,把讀者帶到了另一個境界中去。作者想像雪後初晴,紅日與白雪相映照的情景,那意境才更加嬌豔動人。這裏,表面上是在寫想像中的雪後美景,實際上是作者對革命光明前途的形象預見,表現了革命領袖高瞻遠矚的博大胸懷和樂觀精神。

5.有關“對偶”。

對偶,就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語句表現意義相關或相對的內容的修辭方法。古詩詞中,律詩要求二三兩聯用對偶,有些詞牌也規定某些句子要用對偶。《沁園春》要求上片第四、五句和第八、九句分別用四字對,下片與上片對應之處同樣要用四字對。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則有新突破,除上聯第八、九旬用了四字對“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外,在上下片分別運用了“八字對”:“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這些對偶句,氣勢磅礴,展示了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博大胸襟。

6.有關詩詞的的誦讀與學習。

詩詞的學習,最有效的方法是讀,在讀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內容,最後達到成誦。誦讀有助於從作品的聲律氣韻人手,加深理解和體驗,體會其豐富的內涵和情感。熟讀而成誦,有利於記憶和積累古代詞彙和千萬年來久爲人們傳誦的名詩名句,也有利於培養語感。誦讀的過程,也是對作品進一步消化與理解的過程,在誦讀中揣摩探究,咬文嚼字,結合聯想和想像,有助於對作品進行判斷和評價。

自主學習詩詞時,可採用“認讀——研讀——賞讀”的方法。認讀是自學的基礎和前提,要藉助工具書,參看課文註解,做到讀準字音,讀懂詞義,讀通句子;研讀是閱讀的重點,重在把握全文,整體感悟,它體現了語言的訓練和技能的學習;賞讀是閱讀的高層次消化和享受,其操作宜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以獲得情感的薰陶和語感的培養。

怎樣理解古詩詞,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和閱讀的方法。吟詠誦讀,品味揣摩,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詩情畫意,聯繫寫作背景等,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古詩詞中,往往有不少名句。這些名句,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精華,它們體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思考,是作者智慧與思想的結晶。學這些名句,要善於涵詠品味,體悟其文內詩內之意及其言外之意,更須銘記在心,因爲它們還會成爲你以後的人生財富。

7.《蘇幕遮》詩詞賞析。

蘇幕遮(宋)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詩詞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秋天寥廓蒼茫、零落悽清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的離愁別緒。蘇幕遮,詞牌名。

上片描繪秋色。

“碧雲天,黃葉地”勾出秋季景色的特點:秋高氣爽,碧空萬里;金風陣陣,黃葉翻飛。這兩句一寫“天”,一寫“地”,爲讀者勾出了一個清澈剔透、色彩絢麗而又廣闊無際的秋色圖。

接着又以天水相接,斜陽映山來描繪秋色。“天接水”寫眼前景的浩渺無際;“斜陽”點明傍晚時分,落日餘暉,彩霞萬里,映得滿山紅遍,水天一色。就在這千里秋色、滿日斜暉之外卻是那遠接天涯的芳草。芳草,暗指作者的家鄉,隱喻着離情。芳草延伸遙遠,無邊無際,所以詞人覺得它似乎比斜陽更遠;斜陽尚可見,而故鄉不能見,因此備覺傷懷,無怪乎要“芳草無情”了。

詞的上片從山引出斜陽,從斜陽引出芳草,從芳草的遠在斜陽之上,轉而直抒胸臆。目光越來越遠,感觸越來越深,最後才逼出“芳草無情”四個字,這不正是在一片蕭瑟秋景的映襯下,佇望家鄉,懷念親人的感情,愈見其深邃沉摯了嗎?

下片直抒胸臆。

“黯鄉魂,追旅思”是總寫鄉愁。這個“追”字是緊緊追隨、纏擾不休的意思,它突出了思念家鄉之情無盡無休。下面分寫這個“追”字。“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這是說除非夜裏,才能擺脫“愁思”,才能得到慰藉,此外,不管何時,都是愁苦不寧的。“明月樓高休獨倚”就是說,即使明月照高樓,清景無限,你也不要去倚樓遠望,因爲再望也望不到家鄉和親人;何況一個人“獨倚”,會更增加惆悵。這就更深一層寫出了鄉思之苦。

那麼,“何以解憂”呢?“唯有杜康(酒)”了。可是“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兩句便是“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同義語,而含蘊更深,愁情更重,終於掉下眼淚。

全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景,抓住秋天的特色,着意渲染,色彩絢麗,而又意境開闊;情,是思念故鄉之情,圍繞着愁思的“追”字,總寫分述,層層展開,深沉纏綿,酣暢淋漓。因此,前人評這首詞“前段多人麗語,後段純寫柔情,遂成絕唱。”

8.歌曲《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篇11:《沁園春·雪》教案

《沁園春·雪》 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詞的相關知識,瞭解詞的基本特點和表現手法。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注意停頓和重音。

(3)體會詩詞語言的凝練、準確和“詩化”形象的豐富內涵。

(4)學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能夠在寫作中運用想象和聯想。

2.過程和方法

(1)學生結合文中的註釋,在討論的基礎上,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解詞的內容。

(2)結合視頻,體會本詞的壯美意境和詩人豪邁情懷。

(3)結合幾首描繪雪景的詩詞,進行比較,加深對詞主題的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莽莽原野般寬闊的胸懷,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氣魄,堅定的信心,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悅;

(2)體會作者作爲一代風流人物要爲中華民族建功立業的偉大包抱負,抒發了對當代無產階級和人民無比信賴和熱愛的激情。

教學策略

1.以協作式爲主的教學策略:a.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感知詞的內容,提出問題,在其他同學的幫助或教師的提示下自主解決問題;b.學生通過競爭式發言,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通過同桌討論和教師的引導,學生自己調整思路並和全班同學交流。

2.自主學習策略: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拓展資料,深入理解課文的主題,提高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和寫作水平,促進思維的深層次加工。

教學資源與工具

1、教學環境:多媒體環境。

2、資源準備:教學PPT、拓展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預習心得導入

1.結合本地的氣候特徵,引導學生展開對“雪景”的描繪。學生暢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時代環境,會賦予雪景不同的特點,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雪原壯景,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詞,抒發了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壯志豪情。1945年發表於重慶《新民晚報》,引起極大轟動。

今天我們有幸來欣賞學習這“偉大的篇章”——《沁園春雪》。

(學生接觸古典詩詞不多,對此的興趣愛好尚未形成,對毛澤東的瞭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層面。設計這段導語的目的在於引起同學們對古典詩詞的興趣,瞭解毛澤東作爲古典詩詞愛好者和偉大詩人的一面。)

二、聽範讀,正讀音,感受氣勢。

1.學生出示生字詞,教師選有代表性的用實物投影展示,請學生讀準每個字音,教師示範,學生糾正自己的讀音,重點注意下列字的發音。

沁qìn 莽莽mǎng mǎng 分外妖嬈fèn ráo 數風流人物 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稍遜風騷xùn sāo 還看今朝zhāo

2.聽第二遍時,請想象一下詞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所表達的情懷。

(在掃除文字障礙的同時,讓學生對全詞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這樣可以一開始就給學生形成感性上的認識,通過範讀給全詞定下一個磅礴大氣的基調,也爲學生即將進行的朗讀樹立一個較好的模仿的範例。)

三、讀課文,理解詞意。

(一)學生自由朗讀全詞,要求讀準確、流暢。

(二)齊讀上闋,感知內容。

1.大家看上闋寫了什麼內容?

上闋主要描寫北國雪景。學生可能用找上闋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國風光”,教師可從準確性的角度引導學生明確“風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寬泛,不準確。

2.哪個字在上闋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內容的作用?

“望”字。在古詩詞中,這叫“一字領起”,俗稱“領字”。一般上下闋各有一個,讀詩詞要注意找出領字。

(“望“字應該好找,但教學不應停留在找出這個領字,教師還是應當適當傳授一些有關知識,但應點到即止,不可深究。)

3.那麼,“望”字在文中領起了哪幾句話?作者抓住哪些具體的事物來寫的?

從“長城內外”到“試比高”。長城、大河、羣山、高原。

4.作者當時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看到的這些景象,作者的視野非常開闊。即便是作者視野開闊,但這些景象已經遠遠不是作者視野所能達到的範圍,這說明,這個“望”字帶有很大的什麼成分?

想象。

5.想象僅限於這幾句嗎?

還有後三句。

6.那麼,同學們能不能展開想象,最好是閉上眼睛想,把詩人所描繪的雪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屏幕”上呈現出來,然後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著名作家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著名哲學家黑格爾說:“想象是最傑出的藝術本領。”現在看哪位同學的腦海中綻開的想象的花朵最美麗。

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中說,然後再在全班描述。

(這是一個很好的在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訓練學生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契機,學生在想象和表達的過程中作者蘊涵其中的情感也能得到感悟。語文學習的三維目標能夠在此有機融合。)

(三)齊讀下闋,感知內容。

1.祖國的江山正因爲如此的多嬌,才引得無數英雄競相爲之傾倒,作者對他們又是怎樣評價的呢?

“惜秦皇漢武……射大雕”

2.作者在文中評論的歷代帝王中,你都瞭解他們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

請幾位學生簡單介紹,其他同學和教師都可作補充。

(相應歷史知識的介紹有助於理解詞的內容,也應幫學生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揮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在充分肯定學生歷史知識豐富的同時爲學生不完善的介紹作補充。)

3.作者在評論這些帝王時又用了哪個領字?管到哪句?

惜。“只識彎弓射大雕”。

4.結合原文與你自己的理解,體會一下這個“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討論)

5.請部分學生代表小組發言。

學生的發言可能不夠全面,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體會重點字詞的方法全面的看問題。如:從“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在武功方面還可以,但在“文學才華”(這裏不僅指個人的文學才華,還指治理國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從“略輸”、“稍遜”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這些古代帝王的豐功偉績,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他們曾起過一定的作用。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傑。學生的發言還可能不夠深人,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原因,結合時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如: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時代和階級的侷限性造成的。作者惜前人(對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後來者必然居上的偉大氣概。自信自己必定勝過前人。

6.在下闋中,作者有沒有直接抒發這一觀點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當學生的發言或片面或膚淺時,教師不應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說出答案,而應在部分肯定的基礎上指出其不足,同時教給方法,注意引導,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繼續主動積極的思維,並在今後的思考中運用這些方法舉一反三。)

7.由這句話,老師不禁想起了毛澤東的詞《沁園春 長沙》,在青年時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鴻鵠大志的毛澤東,在1925年,分析了當時的革命形式,面對生機勃勃的遼闊大地,毛澤東感慨萬千,在《沁園春 長沙》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11年後的1936年,作者同樣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審時度勢,在《沁園春雪》中寫出了自己的心聲——誰主沉浮呢?

學生可能直接從註釋中照搬“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要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說具體。“無產階級及其革命領袖和人民大衆”或“當代英雄”。

.作者是怎樣將上闋的寫景與下闋的議論有機的結合起來的?(從文中找出)

“江山……折腰。”

9.這句話在文中其了什麼作用?

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江……”承接上文的寫景,總結上文,“引無”領起下文,正因爲有了這句話,才使這首詞的上下闋更加渾然地有機的成爲了一個整體。

(過渡句的作用應具體分析,避免學生形成只會說空洞的套話的習慣。)

四、全班齊讀全詞,讀出感情。

第二課時

一、用朗讀表達對詞的內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1.每個人自由朗讀課文,爲在全班展示讀作準備。

2.請幾名學生朗讀,然後自評、他評優點和不足,在糾正讀和模仿讀中明確朗讀要點。

3.小組討論設計全班分部表演讀(輪讀)。

4.全班交流,確定輪讀方案和領讀人選。

5.全班合作朗讀,要求讀出豪邁的感情。

(通過朗讀回憶、鞏固上節課對內容和思想感情的感知,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調動學生的興趣,朗讀的知識、方法在實踐中揣摩、感受,在實踐中獲得、提高。)

二、品味、賞析詞語。

1.這首詞表現了白雪皚皚的一個銀色世界、但沒有一個“白”,請問作者用了哪些詞表達潔白?

討論明確:冰、雪、銀、蠟、素

2.作者在寫景和評論歷史人物時用了十分貼切和極富形象、飽含深情的動詞、形容詞、副詞等,試舉例說明。

(動詞、形容詞、副詞等的簡單知識七年級上冊就已經接觸過,學生應該不陌生。)

寫景時: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封”顯凝然靜態,“飄”顯輕盈動態。動靜結合,淳樸淨美,意境廣闊,氣魄宏大。“山舞銀蛇,原馳蠟象”“舞”、“馳”:化靜爲動,對羣山在冰雪中延伸無際、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態作了生動的描寫。“長城內外,惟餘莽莽”的“惟餘”是“只剩下”的意思;“莽莽”指白茫茫一片。“惟餘”強化了白茫茫的景象,用視覺形象賦予冰封雪飄的風光以更爲具體更爲豐富的直覺,氣象奇偉而雄渾。“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的“頓失”是“頓時失去”的意思;“滔滔”指波濤滾滾的氣勢;“頓失滔滔”寫出了變化之速,寒威之烈。

評論時:“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競”字寫盡了英雄之間的激烈爭鬥,寫盡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繼崛起。“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的雕”的“略輸”“稍遜”都是稍微差一些,意思說他們在文治方面略顯不足,用詞卻富有變化。 “只識”二字對“文治”方面的批判要嚴厲一些。

(這首詞值得品析的地方很多,從詞語開始,是本着從小處着手,從簡單處起步的原則,圈定了詞語這個範圍,學生思考的方向清晰,可以避免眼花繚亂,不知從何處下手的局面。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多一些指導,爲下一環節的多角度賞析作好思維方法的鋪墊。要注意的是,學生不可能說得面面俱到,教師不必強求。)

三、多角度賞析

這首詞除了詞語經過千錘百煉,運用得貼切、傳神以外,精妙絕倫之處可以說比比皆是的。請你以“《沁園春雪》妙就妙在——”爲開頭,自選一個角度賞評課文。

參考:

A.妙就妙在寫景變化多端,特色鮮明。

虛實結合:上闋前十句實寫雪景,後三句虛寫雪後美景。

動靜結合:山、原——舞、馳,化靜態爲動態。

縱橫結合:寫景——空間;議論——時間。

B.妙就妙在修辭手法的運用極爲巧妙。

比喻兼對偶: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互文: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擬人:紅裝素裹,欲與天公試比高

C.妙就妙在寫景、議論、抒情三者的有機結合。

上闋寫景,句句都表現出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下闋評論古代帝王和抒寫革命抱負相結合。由於“情”由“景”生,“議”由情“發”,產生了感人的藝術效果。

D.妙就妙在跨越時空的縱橫馳騁

時間:從秦、漢、唐、宋、元到當代。

空間:從千里大地, 到萬里長空,從長城黃河到雪山高原。

E.妙就妙在雄壯豪放的崇高美

“千里”、“萬里”、“長城”、“大河”、“高山”、“高原”這些高大雄偉的形象襯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豪放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在讀者心中喚起一種雄壯的情感,襯托現實的“英雄人物”,產生陽剛之美。“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則雄視千古,充分表現了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心,形成彪炳千秋的崇高美。

(這一環節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爲主,通過相互補充進行全班合作。)

四、背誦比賽

《沁園春雪》詩意充沛,有聲有色。全詩熔寫景、抒情與議論於一爐,從而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認真朗讀品味,會給人留下淳美的藝術享受。下面我們進行背誦比賽,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熟課文。

(當堂背誦,趁熱打鐵,有利於仍沉浸在詞的情感氛圍中的學生帶着理解和感悟記憶積累,應該比課後背誦效果好。)

五、課堂練習:

1、給下列加點的漢字注拼音:

沁( ) 分( )外妖嬈( ) 遜( ) 數( )風流人物

2、閱讀課課文完成下列題目:

A、寫出採用比喻、誇張、對偶的修辭手法把靜物寫動的句子:———————————。

B、寫出詞中過渡性的句子:——————————————————————。

C、點明這首詞的中心的句子:—————————————————。

D、詞中押韻的字:———————————————————;韻腳是:————。

E、“沁園春·雪”中的“沁園春”詞的————————;“雪”是詞的——————。

F、說說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是什麼?

答:—————————————————————————————————————。

G、簡要的說說這首詞的寫作特點。

答:—————————————————————————————————————。

六、結束語朗讀

《詩人領袖》你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裏是最長一行。常於馬背上構思,便具有了戰略家的目光。戰地黃花,如血殘陽,成了最美的意象。有時瀟灑地抽菸,擡頭望斷南飛雁,寬闊的腦際卻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暢想,神思飛揚起來,飄成梅花漫天的北國風光。相信你是最嚴肅的詩人,屈指數算,一首氣勢磅礴的詩,調動了半個世紀的醞釀。 輕易不朗誦,天安門城樓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詩眼,嘹亮了東方!

七、作業與練習

賞析《重陽》《北戴河》

篇12:《沁園春雪》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掌握欣賞詩歌的一般方法,能通過想像和聯想進入詩歌意境,體會詩情,在朗讀中體會情感美和音樂美,在品析中領會詩歌豐富的表現力。

②捕捉形象,能聯繫背景說出情感體驗。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個性化描述,感受詩人氣魄雄偉、胸懷博大的超拔形象。

②一句話品味詞語,多媒體感受意境。

3、思想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襟懷,培養樂觀、堅定、自信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明方法、探詩境、味詩情、品詩語。

【教學難點】

探詩境、味詩情。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毛澤東是政治家、軍事家,還是詩人。他一生留下七十多首詩詞,每手都如一扇窗戶,展示出他那風騷獨具的個性情懷。今天我們透過《沁園春雪》,走近詩人毛澤東,感受偉人的詩才詩情。

整體感知:一、暢談預習感受。二、交流蒐集資料:

1、創作背景與發表

這首詞寫於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之後,領導全黨展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斗爭。在陝北清澗縣,毛澤東曾於一場大雪之後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光”,過後寫下了這首詞。

本篇首次正式公開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後,毛澤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應柳亞子要求,親筆書寫了這首詠雪詞贈他,11月4日,重慶《新民報》晚刊據傳抄件刊出。其後,一些報紙相繼轉載,一時轟動山城。1951年1月8日,《文匯報》附刊曾將毛澤東同志贈柳的墨跡製版刊出。

2、《沁園春雪》的影響

l吳祖光稱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是“睥睨六合、氣雄萬古、一空倚傍、自鑄偉詞”的第一流傑作中之傑作。

l將介石看到《沁園春雪》後,大爲震驚,爲了達到他的罪惡目的,一時召集很多的反動文人,也來寫詩填詞,歌頌國民黨,結果他們寫的詞比不管在意境方面,還是在文采方面都與毛澤東的差得遠。

l人民大會堂裏有一幅巨幅圖畫,看後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幅圖畫就是以《沁園春雪》爲體裁創作的,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一邊是“山舞銀蛇,原馳臘象”,白雪覆蓋大地的遼闊景象,一邊是旭日東昇,紅日照耀着大地的壯麗景象,更顯祖國壯麗多姿。

三、範讀、齊讀,感受意境。

四、自主探究,把握詩情。

1、概括上下闋內容,上下闋是怎樣聯繫起來的?

2、全詞的“詩眼”(主題句)是什麼?怎樣理解?

【明確】

1、上片描寫北國雪景,展現祖國山河的壯麗;下片縱論歷代英雄,抒發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這兩句是上文寫景與下文議論之間的過渡。“江山如此多嬌”承上,總括上片的寫景,對“北國風光”作總評;“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啓下,展開對歷代英雄的評論,抒發詩人的抱負。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

2、“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點名主旨。

詩人具有的後來者居上的氣概,抒發了作者作爲革命家創造空前歷史業績的堅定自信、自勵和偉大抱負。

問題探究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讀後你又怎樣的想像?

【明確】“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這三句總寫北國雪景,把讀者引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北國風光”是上片內容的總領句。詩人登高遠望,眼界極爲廣闊,這是詩人的視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擴展,意境更加開闊,氣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純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靜,“雪飄”舞姿輕盈,靜動相襯,靜中有動。

2、作者以“望”統領下文,都望到了什麼?你的感覺怎樣?

【明確】這裏的“望”,有登高遠眺的意思並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顯示了詩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邁的意興。“望”字之下,展現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最能反映北國風貌的雄偉景觀,這些景觀也正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形象。南北西東,地域廣袤,與“千里”“萬里”兩句相照應。意境的大氣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這四句用視覺形象,賦予冰封雪飄的風光以更爲具體更爲豐富的直覺,更顯氣象的奇偉雄渾。“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動態描寫,都有活潑奔放的氣勢。加上“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表現“山”“原”與天相連,更有一種奮發的態勢和競爭的活力。化靜爲動,既是真實感覺,更因詩人情感的躍動。是實寫。

3、哪幾句是虛景?請描述你頭腦中的美麗畫面。

【明確】“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想像雪後晴日當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氣象。雪中的景象在蒼茫中顯得雄偉,雪後的景象則在清朗中顯得嬌豔。“看”字與“望”字照應;“紅裝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裝,形容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豔麗景象。“分外妖嬈”,讚美的激情溢於言表。

4、在下片中,領起下文的字是什麼?怎樣認識作者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評價?

【明確】以“惜”字總領七個句子,展開評論。形象化的議論,生動可感,耐人尋味。作者以“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表現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評他們長於武功而短於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對他們的評價。

“惜”字定下批評的基調,意味非常豐富:“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國歷史上的英雄,而且是無數英雄之中的傑出者,他們具有雄才大略,對中國歷史的發展都有過巨大的影響;“惜”中有貶,委婉地批評這些英雄的不足,他們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樹不多,個人的文學才華也欠缺;“惜”中寓志,蘊含後來者居上的氣概,以及超越歷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5、如何點明主旨的?

【明確】先以美景引出英雄,再英雄人物作評價,之後水到渠成引出“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一主旨。

“俱往矣”三字,將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一筆帶過,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點出主題。“今朝”是一個新的時代,新的時代需要新的風流人物。“今朝”的風流人物不負歷史的使命,超越於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並且必將創造空前偉大的業績,這是詩人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

6、這首詞的寫景、議論與抒情有機結合,三者怎樣渾然一體的?

【明確】這首詞是一首雄壯的抒情詩。它的抒情是與寫景、議論有機結合、渾然一體的。上片寫景,大氣磅礴、氣象雄渾,而又寓情於景,句句洋溢着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三句,更是讚美之情溢於言表。下半片議論,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國河山的壯麗,想到無數英雄爲之傾倒,並對歷代英雄加以評說而寓情於議,蘊含詩人對祖國的深情,以及充滿自信的情懷。“俱往矣”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讚揚當代風流人物,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高峯,點明主題,抒發了詩人的豪情壯志。全詞熔寫景、議論與抒情爲一爐,水乳交融,使主題非常鮮明突出,從而收到強烈的感人的藝術效果。

篇13:《沁園春雪》教案

一、導學目標

1、瞭解本詞的寫作背景,能有感情的背誦全詞;

2、掌握上下闋所寫的內容,體會詩歌的情感;(重點)

3、學會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詞句揣摩,並能體會其作用。(難點)

二、導學引領,自主學習

(一)基本知識學習

1、識記文常,瞭解本詞的寫作背景。

2、識記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以及文章註釋中注音的字詞。

3、反覆朗讀全詞,把握主要內容,理清思路:

(1)詞的上下兩闕各寫了什麼內容?主要採用那些表達方式?

(2)作者欣賞這幅圖的立足點在什麼地方?從詞的上闕中哪個字能看出來?

(3)上闕中的有虛寫的景色也有實寫的景色,請你把它在文中勾畫出來。

(4)詞中哪一句話可概括上闋這個意境磅礴,氣勢雄偉的畫圖?

(5)下闋中哪句話是過渡句?下闋由景到人,寫了哪些英雄人物?作者用哪一個字概括他對五位歷史英雄的評價?作者這樣評價的目的是什麼?

(6)本詞的主旨句是那句?抒發了作者怎麼樣的情感?

(二)重難點突破

詞的下闕部分作者評論歷代的帝王,分別用了“略輸”、“稍遜”和“只識”三個詞語,請問它們有什麼含義?

點撥:“略輸”、“稍遜”兩個詞語一方面表明了毛澤東對秦皇漢武

的惋惜之情,同時又對他們在歷史上的貢獻;而

“只識”一詞則表現了毛澤東對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視文治的之情。

(三)學法指導

學習本詞,應該先弄清它的創作背景,在掌握上下闋內容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進行揣摩,體會作者的情感。

(四)困惑所在:

三、組內合作,收穫共享

(1)我們組講解的問題是:

(2)我們組講解的思路是:

(3)講解中需要強調的關鍵點和重難點是:

四、課前熱身,自我完善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沁()分()外妖嬈()成吉思汗()數()風流人物

2、“沁園春雪”中的“沁園春”是詞的()“雪”是詞的()上下闋的過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課堂交流流程建議:

導入→課前熱身→介紹背景→理解內容、體會感情→揣摩關鍵詞句→小結練兵

(二)交流點撥

可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弄清詞各部分的內容;再細讀課文,分上下兩闕進行講解分析;最後三讀課文,揣摩關鍵詞句,再次體會作者的情感。當然也可以把揣摩關鍵語句放到細讀課文時進行交流。

六、課後練兵,體驗成功

1、“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中“風流人物”指_______,全句表達的感情是________。

2、對“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一句在全詞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承接上文,再次讚美祖國山河。

B.總領以下各句,爲下文議論歷史人物作鋪墊。

C.引起下文,暗示歷史人物對祖國山河的態度。

D.承上啓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讚美祖國山河;又指出歷史英雄人物爲祖國壯麗山河而傾倒,爲評論歷史人物作了鋪墊。

3、“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這句話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有什麼好處?

七、直擊會考,幸福提升

墨梅(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1)這首詩表現了畫中梅花的、特點。

(2)這首詩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篇14:《沁園春雪》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詩歌的特點.

2.學習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3.領悟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立志超越前人。

4.教育學生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

教學過程:

㈠導入:由複習“詩歌一般常識”導入

教師補充:詩歌特點:

⑴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⑵通過形象表達思想感情。

⑶富有想象。

⑷語言精練。

⑸押大致相同的韻。

㈡初讀全詞:

⒈檢查預習、正字正音、完成練習P1第一題。

⒉聽錄音(或範讀課文),聽準每個字音。

⒊齊讀全詞:想象一下詞所描繪的景色,初步體會詞中所表達的情懷。

㈢精讀上闋:回答下列問題。

⒈上闋可分爲幾層,每一層的層次意思是什麼?

⒉找出上闋中的概括描寫,具體描寫和想象之景的句子。

⒊“望長城內外”中的“望”是什麼意思?“望”中所見,那些是靜景,那些是動景?

⒋把靜景寫成動景的句子是?

⒌小結:上闋描寫北方壯麗的風景,熱情讚美祖國的大好河山。

⒍齊讀上闋,體會詞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㈣精讀下闋:

⒈按照學習上闋方法,自己先分層理解,簡單分析。

⒉師生研討:

⑴分幾層、層意。

⑵“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⑶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3.我們學過的古詩詞中表達作者的抱負的詩句。

⑴毛澤東:

⑵顧炎武:

⑶陸游:

⑷范仲淹:

⒋含“雪”字的成語。

⒌寫雪的古詩。

㈤齊讀全詞,體會感情及語言特點。

㈥.總結:

附:板書設計

篇15:《沁園春雪》教案

【教材依據】人教版國中語文第五冊第一課《沁園春·雪》第一課時

【設計思想】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動性。

【課時任務】

1、指導學生誦讀,整體感知全詞;

2、引導學生理解、賞析上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讀準“分外、妖嬈、折腰、……”等字音;

2、理解“妖嬈、風騷、紅裝素裹……”等詞語的意思;

3、體會上片融情於景的寫法。

(能力目標)1、大聲、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詞;

2、聯想想象,品味凝練貼切的詩歌語言。

(情感態度價值觀)領會詩人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激發學生共鳴。

【教學重點】誦讀感受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

【教學難點】聯想想象,品味凝練貼切的詩歌語言。

【教學方法】

1、情景導入法;

2、誦讀教學法:讓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詩歌語言美,韻律美和意境美,感受詩歌情感。

【教學準備】製作“演示文稿”19張配合教學。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簡介背景(6分鐘)

(一)情景導入

1、出示兩張雪景圖片,啓發學生:誰能用幾個詞語來描述或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雪景?(如:粉妝玉砌、銀裝素裹、玉樹瓊枝等)

2、啓發:你還聯想到哪些寫雪的詩句?

(學生可能會說出一下詩句,老師予以肯定和表揚)

①千山鳥飛絕,萬經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②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③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

3、導入語:這節課我們來欣賞偉人毛澤東筆下的雪景(出示“演示文稿”——寫有《沁園春·雪》,背景爲毛澤東的照片及毛體的書法《沁園春·雪》的圖片)

(二)背景介紹

(以“演示文稿”的形式介紹。在上面的畫面上出現以下文字)

寫作背景: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率領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後,領導全黨開展抗日鬥爭。在陝北青澗縣,毛澤東曾於一場大雪之後登上海拔數千米的塬,眺望茫茫白雪,一口氣寫成了這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沁園春雪》

二、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1分鐘)

(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出示)

1、朗讀吟誦——感受詩歌的音韻美

2、聯想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三、導學達標

(一)誦讀感知(16分鐘)

1、指導朗誦

自讀——指名讀——聽“配樂朗誦”——齊聲朗誦

(①指名朗讀前檢查學生對“分外、妖嬈、莽莽、競折腰、成吉思汗”字的讀音掌握情

②聽讀時提示學生注意“重音、停頓、語氣”等;

③齊聲朗讀時要求儘量模仿“配樂朗誦”,要讀出感情。)

2、指導學生理解並記下面詞語的意思

(給同學們三分鐘的時間,結合註解理解記憶,三分鐘後合上書解釋,然後再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出示解釋語義明確。)

①須晴日(等到)

②紅妝素裹(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

③分外妖嬈(嬌豔美好)

④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鞠躬,傾倒)

⑤略輸、稍遜(差,失)

⑥文采、風騷(指“文治”。包括政治,思想,文化)

⑦風流人物(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

3、整體感知

(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出示以下思考題,指名回答後老師再出示自己的感受及答案,給學生以明確。)

思考回答:

①讀、聽後有何感受?

(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出示參考答案)

意境壯美、氣勢恢宏、詩人滿腔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滿懷雄心報復和堅定信心……)

②這首詞的上下兩片內容上有何不同?將上下兩片銜接在一起的是哪句?主旨句是哪句?

(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出示參考答案)

上片描寫北國雪景;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承上啓下)

下片縱論歷代英雄,抒發詩人的雄心抱負。

主旨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二)指導學生理解並賞析“上片”(17分鐘)

1、出示“活動設計”

聯繫詩句,展開想象,用“讀了-這句詩,我彷彿看到了,感受到了”這樣的句式,把詩人描繪的雪景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2、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談論交流。

3、指名“展示”學習成果,老師評價,對說得好的同學予以肯定和表揚。

4、老師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感受。(既供學生參考,又給學生以明確)

①讀了“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這句詩,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感受到了意境開闊,氣魄宏大。

②讀了“望長城內外,唯餘莽莽”-這句詩,我彷彿看到了天地茫茫,純然一色的景象,感受到了景象壯闊。

③讀了“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這句詩,我彷彿看到了未冰封時大河波濤滾滾的景象,感受到了雄壯的氣勢。

④讀了“山舞銀蛇,原馳蠟像”-這句詩,我彷彿看到了披雪的羣山似銀蛇逶迤曲折,白雪覆蓋的丘陵如巨象奔馳,感受到了山原活潑,奔放。

⑤讀了“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這句詩,我彷彿看到了雪後晴日當空,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豔麗景象,感受到了雄偉壯麗,嬌豔美好。

(三)小結“上片”(4分鐘)

思考小結:詞的上闋是如何描寫北方的壯麗的雪景的?抒發詞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情和景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

(老師一邊引導學生歸結一邊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出示“結構示意圖”)

總寫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實寫

北國雪景詳寫望:長城、大河、山、原

虛寫看紅裝素裹景

三、結束語(1分鐘)

下節課我們再“咬文嚼字”地來品味一些詞語的妙處,並來學習這首詞的下片,看毛澤東是如何來評論古今英雄人物的。

材料類型:教學設計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

《沁園春。雪》

篇16:《沁園春 雪》教案

要點:1、分析下闋部分,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和詩歌的主題。2、理解議論抒情相相結合的特點。3、朗讀和背誦。4、練習測試。

教學內容與步驟:

1. 進入上闋“概括”界面,複習舊課。

2.     全班背誦上闋。

3.     分析下闋:

1.   老師操作電腦進入下闋的“思考題”界面,顯示思考題:

思考題內容:

1、前兩句有什麼作用?爲什麼不用“讚美”而用“折腰”?

2、“惜”的作用與上闋哪個詞相近?

3、“文采”、“風騷”、“彎弓射大雕”各指什麼?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4、詩人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對“成吉思汗”的評價態度是否一樣?分別體現在哪些詞語上?

5、“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怎樣理解?

6、這一部分在表態方式上有何特點?“俱往矣”前後有何聯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     學生思考後進行討論(五分鐘),然後老師停止電腦廣播功能,讓學生自己操作電腦顯示各題的分析及答案,不懂的向老師提出(七分鐘)。(有小喇叭符號的,單擊它,可播放配音分析)

答案要點:

1.   承上啓下,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折腰”本來是鞠躬、傾倒的意思,這裏有讚頌、讚美的意思,而它比“讚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強烈,更能體現出無數英雄爲祖國的壯麗山河而傾倒之情。

2.     其作用與上闋的“望”相近,都有領起下文的作用。

3.     “文采”、“風騷”指的是文學才華,這裏指的是廣義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彎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都用了借代的手法。

4.     不同。對前兩者並不是一概否定,而對後者的惋惜之情近於嘲諷。這種感情分別體現在“略”、“稍”、“只”等詞上。

5.     “風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還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當代無產階級革命英雄和廣大的人民羣衆。這不但是一種堅強的信心和偉大的抱負,而且是一種昂揚的鬥志。抒發了自己作爲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壯志和抱負。

篇17:《沁園春雪》 教案

1、積累重要字詞,背誦默寫本詞。

2、品味精練優美的語言,並用精練優美的語言仿寫句子。

3、學習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4、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渾壯美,認識毛澤東的宏大氣魄。

《沁園春·雪》【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精練優美的語言。

2、學習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以及其中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3、感悟毛澤東宏大氣魄的精神境界。

一﹑自主學習

1、查找資料,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爲了國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政府談判。其間,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後《新民晚報》公開發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2、介紹毛澤東:

3、自讀課文一遍,找出你認爲重要的詞語,正音或解釋

正音:分 嬈 遜 數 汗

解詞:惟餘 競 折腰 紅裝素裹 風騷

4、結合書下註解再讀課文,能初步把握文意,把詞的上下兩闕的意思歸納出來。

上闕:描寫北國壯麗的雪景,熱情讚美祖國的大好河山。

下闕:)評論歷代帝王,歌頌當代無產階級革命英雄。

二、合作、探究、展示

(一)、解題並整體感知:《沁園春 雪》中,“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題目,內容跟“沁園春”沒有關係。乍一看這首詞是一首詠物詩,其實這是一首充滿豪情的抒情詩。雪在詞中,已不再是陪襯物,不再是一種逆境的象徵,而是作者歌詠的對象。置身於毛澤東描繪的冰雪世界,你不但毫無寒冷之意,而且會油然而生壯美之感。爲什麼呢?因爲這個冰雪世界是“活的”,而且有着紅日的照耀,“妖嬈”、“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要求看課本上的彩圖或放幻燈片)毛澤東站在歷史的'高度,抒發了無產階級革命領袖主宰歷史、大展宏圖的豪情壯志。

(二)、學生聽錄音跟讀,小組展示

(三)、學習詞的上闕,指名學生朗讀,

1、提問:上闋分幾層意思?理出寫景順序。

明確:

分三層。前三句概寫,極目萬里,動靜結合;中間七句具體寫,氣勢磅礴,生機盎然;後三句寫想象中的景色,紅白交映,豔麗多姿。

2、逐層分析上闋結構:

①前三句從哪個角度寫雪景?所寫景物有何特點?

明確:總寫北國雪景,“千里”“萬里”是互文,千萬裏冰封,千萬裏雪飄,寫視野的遼闊。“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統領到哪一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脈怎會像銀蛇在舞動,高原怎麼像白象在奔跑?

明確:“望”字統領到“欲與天公試比高”。“望”字以下是雄偉的景觀。“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飄飛是動態,說山原在“舞”、在“馳”是形象地寫出了萬 裏雪飄,變靜爲動,畫面生動活潑,景色壯觀無比!

③問題:“須晴日”三句中,哪個字表明是虛寫?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明確:“須”表明雪後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雲,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雲海茫茫,雪山巍巍,花鬆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豔多姿!

(四)、學習下闋,指名學生朗讀,

1、提問:下闋可分幾層?

明確:分三層。前兩句爲第一層,過渡;中間七句爲第二層,評古;後三句爲第三層,論今。

2、逐層理解下闋:

①問題:爲什麼說前兩句是過渡句?它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總結上闋寫景,“嬌”字表現女性美,與上文“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相照應,“引”字引出下面評古內容,祖國河山如此壯麗美好,使得古往今來無數英雄人物爲之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麼感情?評論了哪幾位歷史人物?“略”、“稍”有什麼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麼區別?

明確:一個“惜”字委婉準確,有貶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戰功,也指出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不足的弱點。“略”、“稍”、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略輸”、“稍遜”、與“只識”,前二者與後者比,褒貶的程序有差別,“只識”否定程度大於前者。

③“俱往矣”一句包含着作者什麼感情?“風流人物”指什麼人?最後兩句有何含義?

明確:“俱往矣”一句,意在用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來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個字結住評古,氣勢逼人。“風流人物”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這裏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當時毛澤東確立了在黨和紅軍中的領袖地位,正欲東渡黃河,大展宏圖,因此“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正表現了毛澤東同志這種“天下大任,捨我其誰”的英雄豪情。“風流”不單指建功立業、打江山,還指有文采、有欣賞水平。最後兩句的意思應是:如果數點一下真正才華橫溢、文采飛揚、能夠領略和欣賞江山秀美的人,還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領袖,當然也包括我嘍!

④作者在下闋爲什麼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明確: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五)學生再讀兩遍課文用心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內容小結:

這首詞熱情讚美祖國壯麗河山,歌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勵人們爲建立新中國而奮鬥。詞的畫面妖嬈雄偉,意境壯闊,氣勢磅礴,感情奔放,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是中國詞壇傑出的詠雪之作。

一、當堂檢測:

1、寫出含“雪”的四句古詩詞。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辭。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千里 冰封,萬里飄雪( )

二、作業:背誦本首詞

第二課時

篇18:《沁園春雪》教案

教學內容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上冊)第1課《沁園春雪》。

教材分析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詩詞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現代詩壇的一首傑出的詞作。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爲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

設計理念

立足教材、立足學生實際,運用現代教學媒介,通過具體、直觀材料,調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注重學生間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長。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簡介作者毛澤東的主要事蹟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2、讀準“莽”、“遜”、“嬈”、“騷”、“朝”、“分”、“汗”等詞的字音。

3、掌握課下注釋中列出的重點詞語的字形及含義。

能力目標

1、能夠準確熟練地背誦全詩。

2、揣摩詩歌中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寫景、

情感目標

體會詩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感受詩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

2、理解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議論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難點

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的理解。

教學方法

自學討論法、閱讀理解法、自主評價法。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課外資料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培養興趣,強化動機。

1、投影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調歌頭讀毛主席詩詞》: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萬兵。

眼底六洲風雨,

筆下有雷聲。

細檢詩壇李杜,

詞苑蘇辛佳什,

未有此奇雄。

教師略作解釋,請學生髮表意見。

2、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毛澤東的代表作《沁園春雪》

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高亨對毛澤東詩詞進行了高度評價,同學們通過高亨的這首詞,對毛澤東的詩詞會有初步的認識。同學們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激發學生的興趣,創造寬鬆的學習氛圍,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進入新課學習。

教學意圖

二、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

通過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作者簡介與寫作背景。(資料略)

欣賞視頻材料,對毛澤東同志的生平與寫作背景進行深一步的理解。

爲學生更好的理解這首詞的內涵作準備。

三、配樂朗誦

事先製作教學軟件:選一些雪景圖片,包括高山、大河、長城等雪景圖片,疊加自下而上移動的《沁園春雪》文字,再配以朗讀錄音。

觀看視頻材料,讀準“莽”、“遜”、“嬈”、“騷”、“朝”、“分”、“汗”等詞的字音。

掃除文字障礙,感受詩歌的意境。

四、深入閱讀,理解思想和藝術

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寫雪的?

2、詞的上闋哪些句子總寫北國雪景?這些詞句創造了一個什麼意境?

3、賞析“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4、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試加以分析。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分析:

1、詞的上闋

2、前三句。創造了一個廣闊博大的意境。

3、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方法;化動爲靜的寫法;寫出了山的連,原的高。

4、虛景。從“須”可以看出。

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相互討論,相互啓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互補作用培養學生交流、傾聽、評價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由眼前的景色聯想到哪些內容?

2、作者對詞中傑出的歷史人物進行的總體評價是?

3、誰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分析:

1、詞的下闋。

2、“惜”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批評他們缺乏文學才華。

3、新時代的人民羣衆。

五、分角色指導朗讀

1、再次欣賞配樂朗誦;

2、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

分角色朗讀課文。

進一步感受詩歌的意境

六、小結

指導學生小結全文

《沁園春雪》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爲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

篇19:《沁園春雪》 教案

一、課前熱身

小組比賽,看哪組同學能把本文背誦得又好又流暢,然後全班齊背。

二、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本詞雖爲詠雪,實際上它不僅僅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更是一首雄壯的抒情詩。上闕寫景,即景生情;下闕抒情,寓情於景。情感與景物相生,描寫與議論結合,語言形象、精警、優美,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二)四邊互動:

1、這首詞表現了白雪皚皚的一個銀色世界,作者用了那些詞來表現潔白的?

明確:冰 雪 銀 蠟 素

2、這首詞有哪些詞用得準確精煉、極富形象、飽含感情,聯繫具體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

明確:動詞-飄 舞 馳 封 形容詞-莽莽 滔滔 -惟 頓 略 稍

3、本文運用了多種修辭,請在文中找出並談談自己的看法。

明確:“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運用誇張,寫出了北國冬季寒威之烈。“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以一個特徵性的動作代指軍事武功,具體可感,並增添了對人物的戲謔之意。“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用比喻,既形象又增加了動感。

4、這首詞是怎樣把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聯繫前面的內容談談自己的感受。

明確:上闕寫景部分,嚴寒的冬天沒有一點淒涼枯槁,恰恰相反,使人的樂觀使北國冬天的風光雄壯樸素美麗動人,令人心氣豪爽,精神奮發,雖然句句寫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濃重。下闕評論人物,不流於枯燥,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有理有情,極有分寸。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

三、比較閱讀。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寫過一首題爲《江雪》的(投影:“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冰封雪凍的千山萬徑,寒江垂釣的孤獨漁夫,言簡意深,請同學們分析,這首詩與《沁園春.雪》在感情基調上有什麼不同?(學生思考後回答)

明確:柳宗元因參加革新運動失敗而遭貶,他的政治思想和遠大抱負不能實現,內心的苦惱與憤懣反映在詩中,就是那個卓爾不羣、孤芳自賞、“獨釣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爲己任的豪情壯志。這種差別,主要是由於作者所處的時代、境遇,特別是胸懷的闊狹造成的。

四、作業

1、學習這首詞的意境和優美的語言,請你也試着用詩樣的語言給各科老師寫賀卡。

例:給語文老師: 凝神處,思想與現實碰撞出七彩的火花,輕落在我們身上,燃成一片燎原之勢!老師,祝您節日快樂!3、請寫出四句寫“雪”的古詩。

篇20:《沁園春雪》教案

知識目標:1、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能力目標: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思想目標: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重點、難點: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熟讀並背誦詩歌

2、學習詩歌上闋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讓學生談談對這首詞的初步理解。

二、題解與背景

本文體裁詞。詞又叫詩的別體,長短句。沁園春,詞牌名。

三、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範讀,學生齊讀,指名學生讀。

2、這首詞分上下兩闋,各寫什麼?上片:描寫北國雪景;下片:縱論歷代英雄

四、討論研究下列問題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什麼?

2、作者以“望”統領下文,都望到了什麼?(長城、黃河、山脈、高原)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北國雪景,並談談你的感受。

這些景觀大勢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哪幾句是虛景?

4、你認爲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五、背誦詩歌

板書設計

沁園春 雪

毛澤東

長城 惟餘莽莽

黃河 頓失滔滔

北國 (冰封雪飄) 山 舞銀蛇 (實景) 雄壯

原 馳蠟象

晴日→紅裝素裹 (虛景) 秀麗

沁園春 雪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含義及全詞表達的感情。

2、瞭解詞多種表達方式共用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複習上闋

二、學習下闋

1、齊頌下闋

2、提問:下闋前兩句在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3、提問: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惜) 它領起哪些句子?

4、怎樣理解“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詩人描寫北國雪景,有雄壯之氣勢,豪放的風格,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現了詩人豪邁的胸懷。

三、重點詞句子的理解。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含義。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的作用。承上啓下,過渡作用

3、結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嬌江山完全稱意。這是對一代新人的呼喚和企盼。

四、小結

五、處理課後第三題

篇21:《沁園春雪》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習詞的相關知識,瞭解詞的基本特點和表現手法。

2.能夠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注意重音及停頓。

3.體會詩詞語言的凝練、準確和“詩化”形象的豐富內涵。

4.學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能夠在寫作中運用想象和聯想。

5、體會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方法,感受詞精練優美的語言。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結合文中的註釋,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解內容。

2.老師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活動,根據詞的內容,發揮想象,以小組爲單位,描繪出詩人筆下的“北國風雪圖”。

3.設計問題,結合學生繪出的圖畫進行串講,引導學生體會本闋詞的壯美意境和詩人的豪邁情懷。

4.結合幾首描繪雪景的詩詞,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加深對本闋詞主題的理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能夠感受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以及他作爲革命領袖,揮斥方遒的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心。

2.學生能夠恰當、客觀地認識詩人對歷代帝王的評論,教師引導學生樹立客觀的功過觀和正確的歷史觀。

二、教學設想

重點:

1.學會詞的朗誦方法,掌握正確的停頓,能夠找出詩歌的重音。

2.體會詩歌語言的凝練,理解“詩化”形象的內涵。

3.領會詞的意境美和音韻美。

難點:

1.理解“封、飄、望、舞、馳、惜”等動詞和“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含義。

2.理解詩人對歷史人物的評鑑,體會他豪邁的偉人情懷,並樹立正確的歷史人物觀

教學突破:

1.運用語言和畫筆,在音樂的陪伴下,師生共同描繪詩人筆下的“北國風雪圖”。

2.引導學生通過詩畫結合,感受詩人由近及遠、借景懷古、實虛結合的寫作技巧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教學設計

(一)明確目標

(二)教學流程

1、情境導入

毛澤東這個名字,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一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但這是作爲一個革命領袖的名字爲大家所熟悉的。其實,毛澤東不僅是一位叱吒風雲的政治家,他的詩詞造詣,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他的詞《沁園春·雪》(板書課題、作者)

2、課前熱身

對話1:古今往來,多少文人墨客,歌詠過那潔白如銀的大雪,大家能背幾句嗎?

明確:“北風巻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祖詠《終南望餘雪》中的“終南陰嶺秀,雪盡馬蹄輕。”

盧綸《塞下曲》“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李頎《古從軍行》“野營萬里無城郊,雨雪紛紛連大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篇22:《沁園春雪》教案

教學目的:

1、學習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3、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意義。

教學教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歌詠過那潔白如銀的雪景。像唐朝岑參的“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紛紛吹落軒轅臺”。還有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高駢的“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還有宋朝胡仔的“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元朝黃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等等,決不勝舉。毛澤東既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詩人,他的詞作《沁園春雪》就是詠雪的名篇。

二、初讀課文

1、瞭解背景

這首詞寫於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之後,領導全黨展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斗爭。在陝北清澗縣,毛澤東曾於一場大雪之後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光”,過後寫下了這首詞。

2、學習字詞

莽(mang)素(su)成吉思汗(han)單于(chanyu)

妖嬈:妖豔美好。風騷:原指《詩經》裏的《國風》和《楚辭》裏的《離騷》。這裏用來概括廣義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內。

3、齊讀。

三、再讀課文

(一)學習上闋

1、從詞的哪些句子可知描寫的是北方冬季的景色?(第1—3句。)

2、作者運用哪些修辭來描寫景色的?(誇張、擬人、比喻等。)

3、發揮想像,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詩人筆下的北國雪景圖,並談談你的感受。(引導學生髮揮想像,進入詞的意境,揣摩雪景描寫的藝術特色,感受詩人的胸懷、氣質和思想感情。詩人筆下的北國雪景,空間極其廣闊,景色極爲壯麗,令人感受到詩人豪邁的胸懷,雄偉的氣魄,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4、齊讀、指名讀詞的上闋。

(二)學習下闋

5、找出本詞的過渡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6、對歷史英豪作者是怎樣評價的?(評論以“惜”字爲統領,定下批評的基調,意味非常豐富:“惜”中含褒;“惜”中有貶;“惜”中寓志。)

7、仔細的體會“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含義。(後來者居上的氣概,詩人作爲革命領袖而創造空前歷史業績的自信、自勵和抱負。)

8、齊讀、齊讀詞的下闋。

四、精讀課文

1、反覆朗讀這首詞,說說它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情與景是怎樣交融的?

它的抒情是與寫景、議論有機結合、渾然一體的。上片寫景,大氣磅礴、氣象雄渾,而又寓情於景,句句洋溢着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三句,更是讚美之情溢於言表。下半片議論,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國河山的壯麗,想到無數英雄爲之傾倒,並對歷代英雄加以評說而寓情於議,蘊含詩人對祖國的深情,以及充滿自信的情懷。“俱往矣”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讚揚當代風流人物,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高峯,點明主題,抒發了詩人的豪情壯志。全詞熔寫景、議論與抒情爲一爐,水乳交融,使主題非常鮮明突出,從而收到強烈的感人的藝術效果。

三、小結

本詞上片描寫北國雪景,展現祖國山河的壯麗;下片由祖國山河的壯麗引出英雄人物,縱論歷代英雄,抒發詩人的抱負。

板書設計:

江山英雄風流人物

千里萬里秦皇漢武

(誇張)(略輸文采)俱看

長城大河唐宗宋祖往今

(白描)(稍遜風騷)

矣朝

山原一代天驕

(比喻)(只識彎弓)

妖嬈折腰(人民)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背誦全詞。

二、研讀品味

1、這首詞的語言有什麼特點?

這首詞的語言非常凝練、貼切,極富表現力。全詞僅114字,就清晰地勾畫出一幅北國風光圖,極有分寸地評論了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人物,抒發了詩人的抱負。

一個“望”字,既準確地描繪了詩人觀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遠,又有力地領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寫。寫想像中的雪後天晴、紅日高照的美好景象時用一個“看”字,把詩人欣然觀賞之狀、無限讚歎之情表達得細緻入微。“千里”“萬里”互文見義,表現祖國幅員的廣大,也反映詩人視野的遼闊。動詞“封”“飄”“舞”“馳”,形容詞“莽莽”“滔滔”,都極富形象。以“舞”字形容雪披羣山似“銀蛇”逶迤曲折,以“馳”字形容白雪覆蓋的高原如“蠟象”奔騰聳動,極爲傳神地把冰封雪蓋的羣山高原寫活了,賦靜景以動態,使之生機勃勃。同是起修飾限制作用的副詞,“惟”字強調了白茫茫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其餘什麼也看不見了;“頓”字強調黃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濤滾滾的氣勢,突出天寒地凍、河水結冰之速。

詞中還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對偶等修辭方法。“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紅裝素裹”等都是巧用比喻。“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個“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動地寫出它們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揚奮發的氣概。雪景以“白”爲特徵,詞中卻未寫一個“白”字,而用“冰”“雪”“銀”“蠟”“素”等,使一個爲大雪所覆蓋的潔白美麗的廣闊世界盡現眼前。在下片的議論中,一開始就用“引”字把“江山”和“英雄”聯繫起來。接着用“惜”“略輸”“稍遜”“只識”等詞語,既不全盤肯定,又不一筆抹煞,把詩人對歷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來。“競折腰”“彎弓射大雕”,不僅使議論形象化,而且使人浮想聯翩。“俱往矣”三字,將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筆帶過,轉而歌頌“今朝”的“風流人物”,筆力千鈞,意味深長。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極言北國的廣袤,要讀得開闊、宏大。

望長城內外,“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側面描寫出冰天雪地的景象,但語調轉低。

山舞銀蛇,原“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通過比喻、擬人寫山態,讀出形象、動感、氣勢。

須晴日,看紅“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虛寫,讚美的激情溢於言表。

三、比較閱讀,完成練習(P5)

參考:《沁園春·雪》與《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都描寫了雪景,都有雄壯的氣勢,豪放的風格。前者是借景抒懷之作,讚美祖國山河的壯麗,抒發詩人作爲革命領袖的豪情壯志;後者是寫景敘事之作,描寫行軍的一個場景,表現工農紅軍一往無前的戰鬥氣概。前者上片寫景下片議論;後者上片寫景下片敘事。前者寫的是北國雪景,壯闊而美好,並有詩人的想像;後者寫的是南國雪景,雖有氣勢而難與前者相比,只是展現眼前的實景。

四、拓展延伸

1、找幾個含“雪”字的成語。冰天雪地、風雪載途、程門立雪、白雪皚皚、雪中送炭、雪泥鴻爪、映雪讀書2、找幾句寫雪的古詩。(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2)、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同上)(3)、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同上)(4)、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同上)(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五、小結

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到了毛澤東當時的遠大抱負以及樂觀精神,我們還學習瞭如何讀詩,希望同學們以這一課爲例子,運用讀詩的方法預習後面的詩歌。

六、作業:背誦這首詞。

篇23:《沁園春雪》教案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理解詩詞中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2、學習這首詞語言精確的特點;

3、朗誦詩歌。

過程和方法:

1、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詩歌,深刻體會詞人所表達的情感;

2、通過老師的講解和夥伴的交流,對詩歌語言、內容和形象進行賞析。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理解領會詞中讚美祖國壯麗河山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爲祖國的富強而奮鬥的熱情。

教學重點:

理解感受詩歌的內容、意境和想象,領會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

教學難點:

理解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議論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沁園春雪》

2、學生準備:掃清文字障礙,有感情朗誦詩歌

教學過程:

教學預設教學調整

一.導入新課,創設情境:

北方冬天的雪,紛紛揚揚地飄落,它覆蓋着原野、山村、村莊、道路。漫天皆白,玉龍飛舞,引得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詩興大發。毛澤東同志既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詩人,他的詞作《沁園春.雪》就是詠雪的名篇。(板書課題)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爲了國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後《新民晚報》公開發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二.指導學生朗誦詩歌,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一)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投影)

1.正音:分嬈遜數汗

解詞:惟餘競折腰紅裝素裹風騷

(二)整體感知

1.範讀全詞(或放朗誦錄音),學生想象詞作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作所表達的感情。

2.齊讀一遍。

3.教師講解:這首詞分上下兩闋。上闋寫景,實景有飛雪、冰封、長城、黃河、羣山、高原;虛景有雪晴後的紅裝素裹,大氣包舉,氣象雄偉。下闋議論、抒情,評論古代英雄的不足,讚美當代革命英雄,充滿對革命前途的必勝信念。

三、指導學生研讀詩歌內容與意境。

1.學習上闋。指名學生朗讀,提問,上闋分幾層意思?理出寫景順序。

解題思路:分三層。前三句概寫,極目萬里,動靜結合;中間七名具體寫,氣勢磅礴,生機盎然;後三句寫想象中的景色,紅白交映,豔麗多姿。

2.逐層分析上闋結構:

①前三句從哪個角度寫雪景?所寫景物有何特點?

解題思路:總寫北國雪景,“千里”“萬里”是互文,千萬裏冰封,千萬裏雪飄,寫也視野的遼闊。“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統領到哪一句?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脈怎會像銀蛇在舞動,高原怎麼像白象在奔跑?

解題思路:字統領到“欲與天公試比高”。“望”字以下是雄偉的景觀。“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飄飛是動態,說山原在、在“馳”是形象地寫出了萬里雪飄,變靜爲動,畫面生動活潑,景色壯觀無比!

③問題:“須晴日”三句中,哪個字表明是虛寫?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解題思路:“須”表明雪後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雲,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雲海茫茫,雪山巍巍,花鬆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豔多姿!

3、學習下闋,指名學生朗讀,提問:下闋可分幾層?

解題思路:分三層。前兩句爲第一層,過渡;中間七句爲第二層,評古;後三句爲第三層,論今。

4.逐層理解下闋:

①問題:爲什麼說前兩句是過渡句?它的作用是什麼?

解題思路:“江山如此多嬌”總結上闋寫景,“嬌”字表現女性美,與上文“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相照應,“引”字引出下面評古內容,祖國河山如此壯麗美好,使得古往今來無數英雄人物爲之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麼感情?評論了哪幾位歷史人物?“略”、“稍”有什麼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麼區別?

解題思路:一個“惜”字委婉準確,有貶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戰功,也指出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不足的弱點。“略”、“稍”、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略輸”、“稍遜”、與“只識”,前二詞與後者比,褒貶的程序有差別,“只識”否定程度大於前者。

③“惜”字包含着作者什麼感情?評論了哪幾位歷史人物?“略”、“稍”有什麼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麼區別?

解題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來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個字結住評古,氣勢逼人。“風流人物”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這裏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當時毛澤東確立了在黨和紅軍中的領袖地位,正欲東渡黃河,大展宏圖,因此“數風流我物,還看今朝”正表現了毛澤東同志這種“天下大任,捨我其誰”的英雄豪情。“風流”不單指建功立業、打江山,還指有文采、有欣賞水平。最後兩句的意思應是:如果數點一下真正才華橫溢、文采飛揚、能夠領略和欣賞江山秀美的人,還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領袖,當然也包括我嘍!

④作者在下闋爲什麼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解題思路: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5.齊讀這首詞兩遍(可放錄音或範讀,讓學生小聲跟讀一遍,第二遍高聲齊讀)

四、體驗反思

1、比較閱讀。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寫過一首題爲《江雪》的(投影:“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冰封雪凍的千山萬徑,寒江垂釣的孤獨漁夫,言簡意深,請同學們分析,這首詩與《沁園春.雪》在感情基調上有什麼不同?(學生思考後回答)

解題思路:柳宗元因參加革新運動失敗而遭貶,他的政治思想和遠大抱負不能實現,內心的苦惱與憤懣反映在詩中,就是那個卓爾不羣、孤芳自賞、“獨釣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爲己任的豪情壯志。這種差別,主要是由於作者所處的時代、境遇,特別是胸懷的闊狹造成的。

2、佈置作業:(1)、背誦、默寫這首詞。

(2)、根據自己的印象,寫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數不限。

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篇24:《沁園春雪》教案

一、教學目標的確立: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詩詞中最早傳世的一首,也是毛澤東詩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更是毛澤東豐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藝術的顯現。對於這樣一首“橫絕六合,掃空萬古”的古今詠雪詩詞之絕唱,在確立教學目標時,我多方查找資料,深入思考,確立了不完全同於教參的目標:①在朗讀中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準確、精練的語言魅力,體會詞中重點詞語對錶達思想感情的作用。②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樂美,在品析中領會詩歌語言豐富的表現力。引導學生欣賞詞大氣磅礴、曠達豪邁的意境。③引導學生領會詩人莽莽原野般寬闊的胸懷,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氣魄,堅定的信心,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悅。其中前兩點爲知識與能力目標,後一點爲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這既符合新課標提出的理念,也符合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等人關於教學目標分類認知理論。

設計以上教學目標理由有三:

1、依據大綱要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本節課,我重在引導學生通過欣賞、朗讀等多種形式感受語言;通過分析詞句去欣賞文學作品;從而達到由課內學習到課外遷移的最終目的,使學生具有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2、新課程強調教師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本節課的設計,我的教學思想的核心就是讓學生通過《沁園春雪》的學習,能夠掌握一種閱讀詩詞的方法,即分析作品中詞句的方法。這種方法同樣適合各種文體。因此,本節課,我沒有單單教教材,而是,巧妙地利用教材,把它當成實現教學目標的一個材料來使用的。

3、教材本身特點:

①這首詞文句淺顯,學生易於把握表面意思;②這首詞詞句精練、表現力強,適合進行分析。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思路可以概括爲:

情境導入→整體感知→研讀課文→課外拓展

整節課有兩條能力線索貫穿其中:1、培養學生欣賞詩詞、品位語言的能力;2、培養學生通過分析詞句,獲得情感體驗的能力。

第一個環節:情境導入,渲染氣氛

做文章講究用“鳳頭”裝扮開頭部分,教學也同樣需要一個“漂亮”的導入,因爲“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詩詞是一種充滿着豐富情感的文學形式,它用極其精練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與情感。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詩詞的情境中去,充分去體會作者抒發的情感,這對於詩詞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此處借用多媒體手段,將融畫面、音樂、朗讀爲一體的視頻材料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既欣賞到北國壯麗的雪景、充滿激情的課文朗誦,又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祖國河山的壯美、作者寬廣的胸懷與宏大的氣魄,爲後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當然,語文教學尤其是詩詞教學,應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不適合將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但是,我本節課重點是培養學生品析詞句的能力,運用畫面等目的是渲染氣氛,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欣賞完別人的朗誦,我設計了學生朗誦環節,這是對前面環節內容的深化,聆聽別人的朗誦是欣賞,而自己有感情朗誦則是對詩詞感情的內化過程,更是領會詩詞內容、體會詩詞感情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徑。

第二個環節:整體感知,把握感情

這首詞上闋大筆揮灑,寫北方雪景;下闋縱橫議論,評古今人物。由於有了前面環節的鋪墊,整首詞的內容和情感學生比較容易把握。因此,本環節設計爲直接提問,用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

爲了突出詩詞教學的特點,也爲了在情感上引起學生共鳴,本環節繼續設計了有感情朗誦這一小環節,繼續渲染氣氛。

第三個環節:研讀詞句,分析作用

本環節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環節,在此,我只設計了一個問題,即:你認爲《沁園春雪》中哪些詞句用得好,爲什麼?這個問題是貫穿始終的一個問題,也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具體途徑。這個問題非常寬泛,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學生可以任意選擇詞句分析;這個問題不求答案唯一,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使每位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因勢利導,與學生一起總結出分析詞句作用的步驟方法,授之以“漁”,進行學法指導,讓學生實實在在得到收穫。然後,將方法運用到前面分析的詞句中,進行實踐練習,這樣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就形成了。

第四個環節:拓展閱讀,遷移訓練

這一環節,教學內容由課內過渡到課外,既豐富延伸了學習內容,也是課內所學知識、能力的遷移。

我選擇兩首詞作爲閱讀材料:《沁園春長沙》和《卜算子詠梅》。這兩首詞,同樣是寫景抒情的佳作。

安排拓展閱讀的目的主要是:

1、延伸課內內容,深化教學目標;

2、拓寬學生視野,深入體會一代偉人冠絕古今的氣魄。

第五個環節: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不是由教師總結本課內容,而是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談體會,既是對全課內容的回顧和總結,也進一步深化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以上是我今天上課的設計思路和一些淺顯的想法,希望同行們能毫無保留地給予指導,謝謝大家!

篇25:《沁園春雪》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熟讀成誦。

2、品讀語文精練、準確的語言;學習多角度生動細緻寫景的方法。

3、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感受詞中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第一課時:準確、流利朗讀課文,讀出感情,理解課文,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第二課時:精讀重點段落,評講練習

教學難點

1、準確理解詩人對歷代帝王的評價。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用人民大會堂裏的巨畫《江山如此多嬌》引入。

2、介紹寫作背景。

3、範讀(聽錄音或教師範讀)

4、讀準下列詞語

莽莽妖嬈折腰紅裝素裹稍遜成吉思汗一代天驕

5、學生朗讀課文

6、齊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請分別概括這首詞上下兩片的內容。

二、質疑賞析

(一)賞析文段一

1、朗讀

2、完成下列思考題:

①文段開頭三小句寫了什麼內容?在寫作上起到什麼作用?

②詩人“望”到了哪些景觀?作者是怎樣進行描繪的?

③請你簡單概括一下作者描繪意境的特點,且用課文中的一小句來概括祖國河山的特點。

(二)賞析文段二

1、朗讀

2、完成下列思考題:

①文段第一大句在全文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②詩人是如何評價這五位歷史人物的?

③“惜“字包含了哪些意義?

④請找出文中的中心句,並說說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朗讀指導

1、齊讀

2、教師點評

3、聽配樂朗讀

3、個人朗讀,學生點評

4、齊讀

四、鞏固遷移

1、小結

2、學生自由朗讀,進行背誦。

3、佈置作業:

①背誦課文

②積累寫雪的詩句

③《導學導練》P1

篇26:《沁園春雪》教案

《沁園春雪》教案精選

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依據以上理論,再結合單元教學目標,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爲:

1知識目標:讀懂詩歌內容,欣賞詞大氣鎊礴,曠達豪邁的意境,理解關鍵詞語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詩歌 的能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理解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來培養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通過理解詩人的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立下遠大抱負,敢於超越前人的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關鍵詞語所表達的感情,體會最後三句的含義

難點:上闋寫景是爲下闋評古論今,抒發情懷作鋪墊的,這是作者的立意所在,這點國中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是教學的難點。

教法與學法

第一、誦讀法,詩歌的理解在於朗讀,常說“三分詩,七分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將誦讀作爲主線貫穿全過程採用初讀、聽讀、分組朗誦、全班朗誦、個讀等各種形式,讓學生在誦讀中感悟詩的內涵,感受意境之美,體會作者的感情。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讀出詞味,籍此落實教學目的。

第二、提問法,提問是教學中永遠不會過時的教學方法。按照“切入- 順承-深化-引伸”的順序,把全篇課文講析內容全部帶了出來,讓學生在思考和討論中受到啓示,培養形象思維能力。

第三,練習法。設計兩道反饋檢測題,運用練習教學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以便及 時調整教學設計,實現教學目的。

第四、分組討論法。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參與活動。採用自由討論指定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全班分爲若干組,確定發言代表,充分調動各層次學生積極性。

教學設備:

多媒體教室投影儀

課時分配: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教材

○導入新課先在投影儀上播放《我愛你,塞北的雪》,再播放音頻《沁園春雪》,由“滋潤着春天的麥苗,迎春的花葉”的北方柔美深情的雪,過渡到北方豪邁的雪,從視聽上吸引學生,營造氣氛,開啓學生形象思維。

○板書課題:沁園春雪

○簡介背景用投影展示詞人創作的歷史背景

○ 指名學生朗讀,全班聽讀,檢查學生課前自讀情況。針對學生易錯字音,進行正音教學。

○聽讀全詞播放自己製作的flash朗讀課件,通過優美畫面,讓學生初步感受詞的形象之美,訓練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二、組織學生研討探究

1.詞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什麼圖畫?

(北國雪景圖板書“景”)

2.作者欣賞北國雪景的立足點在什麼地方?

(千米高的塬上)

3.登高就能遠眺,詞的上闋有一個字能表達這個意思,這個字是

(望)。

4.作者在高處望見了哪些具體的景 物?

(長城、大河、山脈、高原)

5.(講析了“長城”“大河”兩句後)如果說長城、黃河兩個名詞本身就帶有雄壯的氣勢,那麼作者怎樣賦予山脈、高原以奔放的氣勢?

(使用比喻、擬人修辭,化靜爲動……)

6.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嗎?其中帶有很大的什麼成份?

(不全是)(聯想、想象)——虛實相依

7.除此以外,作者還作了怎樣的聯想和想象?

(在雪中想象雪後紅日當空,白雪交映的`壯麗景色)

8.詞中哪一句話可概括上闋這個意境磅礴,氣勢雄偉的畫圖?

(江山如此多嬌)(用投影儀展示課本插圖,板書“江山多嬌”)9.顯然這是一個承上句,總括上闋,有沒有啓下句總起下闋?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10.這說明下闋由景到人,寫了哪些英雄人物?(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板書“評古代帝王”)

11.說說你對他們的認識。(雄才大略,戰功赫赫…)

12.作者 用哪一個字概括他對五位歷史英雄的評介?

(惜)(板書“惜”)

13.(概括惜字用詞講究分寸的表達作用後)詞中還有幾個類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略、稍、只)

14.作者這樣評論古人,目的是什麼?

(評古爲頌今)(板書頌)

15.歌頌今天的哪種人?

(無產階級革命英雄)

16.那麼主旨句是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板書“主旨”)

17.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真正稱得上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還應看今天的人民大衆)

18.詞上闋寫景下闋評古頌今,二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前者是基礎,正是由於江山如此多嬌纔會引無數英雄折腰,評古頌今就很自然)

三、鞏固與遷移

○展示毛**手書的《沁園春雪》全詞,引導學生欣賞毛**書法豪放磅礴,揮灑遒勁風格 ,同時再一次感受毛**詩詞的壯美風格,以此點燃學生形象思維的火點,使學生形象思維燃起熊熊烈火。

○檢查學生學習效果:(屏幕投出)

1、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①能概括上闋內容的句子是“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②能概括全詞內容的句子是“引無 數英雄競折腰”。

③“大河上下”的意思不是黃河的上面下面,而是黃河的上游下游。

④“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是說必須在天睛時,才能看到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的壯麗的景色。

2、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①“望”的內容是“與天公試比高”。“惜”的人物是“秦皇漢”、“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②這首詞上闋寫北方雪景,讚美祖國大好河山;下闋評論歷史人物,歌頌當代英雄。

③詞的下闋論今是爲了評古,而評古今人物又是爲了寫景。全詞主要是表現作者的愛國熱情。

④“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一句綜合了對偶、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舞”“馳”“銀”“蠟”寫得有聲有色,把羣山、高原寫活了。

○佈置作業:

展開聯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 繪誦讀本詞時腦中浮現北方雪景畫面。

附:

○板書設計

本課教學,PPT課件,運用所媒體教室進行教學。因此很多地方用投影展示了。板書設計也就在投影過程中逐步展示出來:

篇27:《沁園春雪》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

1讀懂詩歌內容,欣賞詞大氣鎊礴,曠達豪邁的意境,理解關鍵詞語

2引導學生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3.領會詞 人的偉大胸襟、堅定的信念,讚美祖國壯麗河山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

探討重點知識,教師從旁引導,加深學生的認識和理解

情感態度和價值:

通過理解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來培養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通過理解詩人的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立下遠大抱負,敢於超越前人的精神。

教學 重點:詞的思想內容、精妙的語言體會最後三句的含義

教學難點:詞的意境的理解

教法與學法

第一、誦讀法,採用初讀、聽讀、分組朗誦、全班朗誦、個讀等各種形式,讓學生在誦讀中感悟詩的內涵,感受意境之美,體會作者的感情。

第二、提問法,按照“切入-順承-深化-引伸”的順序,把全篇課文講析內容全部帶了出來,讓學生在思考和討論中受到啓示,培養形象思維能力。

第三,練習法。設計兩道反饋檢測題,運用練習教學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以便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實現教學目的。

第四、分組討論法。採用自由討論指定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全班分爲若干組,確定發言代表,充分調動各層次學生積極性。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座的同學們大都是南方人,可你們看過雪景嗎?好,請大家把形容雪景的詞語寫在你們的練習本上,如:紛紛揚揚。看誰寫得多。

同學們把自己寫的這些詞語下課的時候互相交換來看一下。那麼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名家筆下的雪 景是怎麼樣的。(展示圖片)

二、介紹詞的知識:

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句數、段數、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等。

一首詞稱爲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爲上下闋。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二、聽範讀,正讀 音,感受氣勢。

1.教師範讀,請學生聽準每個字音。

2.檢查字音

沁qìn 數風流人物 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今朝zhāo

三、誦讀課文,理解詞意。

1.大家看上闋寫了什麼內容?

討論並歸納:上闋主要描寫北國雪景。

2.哪個字在上闋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內容的作用?

討論並歸納:

“望”字。在古詩詞中,這叫“一字領起”,俗稱“領字”。一般上下闋各有一個,讀詩詞 要注意找出領字。

3.那麼,“ 望”字在文中領起了哪幾句話?作者抓住哪些具體的事物來寫的?

討論並歸納:

從“長城內外”到“試比高”。長城、大河、羣山、高原。

4.那麼,同學們能不能展開想象,最好是閉上眼睛想,把詩人所描繪的雪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屏幕”上呈現出來,然後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中說,然後再在全班描述。)

5.祖國的江山正因爲如此的多嬌,才引得無數英雄競相爲之傾倒,作者對他們又是怎樣評價的呢?

討論並歸納:

“惜秦皇漢武……射大雕”

6.作者在文中評論的歷代帝王中,你都瞭解他們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

(請幾位學生簡單介紹,其他同學和教師都可作補充。)

7.作者在評論這些帝王時又用了哪個領字?管到哪句?

討論並歸納:

“惜”。統領到“只識彎弓射大雕”。

8.結合原文與你自己的理解,體會一下這個“惜”字都有那些意味?

先分組討論,請部分學生代表小組發言。

如:從“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我們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在武功方面還可以,但在“文學才華”方面就差一些。從“略 輸” 、“稍遜”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 肯定了這些古代帝王的豐功偉績,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他們曾起過一定的作用。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傑。還包含着後來者必然居上的偉大氣概。

9.在下闋中,作者有沒有直接抒發這一觀點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10.作者是怎樣將上闋的寫景與下闋的議論有機的結合起來的?(從文中找出)

討論並歸納:

“江山如此多嬌……折腰。”

11.這句話在文中其了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

承上啓下的作用。

12、全班齊讀全詞,讀出感情。

13、背誦比賽

《沁園春雪》詩意充沛,有聲有色。全詩熔寫景、抒情與議論於一爐,從而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認真朗讀品味,會給人留下淳美的藝術享受。下面我們進行背誦比賽,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熟課文。

14、總結全文

上闋寫景,句句都表現出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下闋 評論古代帝王和抒寫革命抱負相結合。

三、鞏固與遷移。

1寫出你對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帝皇的認識。

2展開聯想、想象,用 一段文字描繪誦讀本詞時腦中浮現北方雪景畫面。

篇28:《沁園春雪》教案

一、導入:

四大文明的古國之一的中國:有着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員遼闊;有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有洶涌澎湃的長江黃河;有甲天下之稱的桂林山水;有動物王國之稱的雲南;有肥沃遼闊的四大平原這一切,無不如磁鐵般的吸引着每個炎黃子孫的衷腸,無不使多少巾幗英雄爲之傾倒;也無不使歷代的封建統治者在這塊黃土地上爭名奪利;也曾引來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國主義者……那麼,究竟是什麼人才是這片黃土地的建設者呢?(揭示課文並板書標題)

二、整體感知:

(注:帶着以下問題閱讀課文)

1、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導語中所提出的問題。(提示:最後一句。)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含義以及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提示:過渡句;承上啓下)

3、提出問題。(補充在後邊,此略。)

三、局部品味:

1、論整體感知中的問題來引入對詞的學習。

既然祖國的江河山水如此的美麗嬌豔。那麼,詞中是如何來描繪這幅美麗如畫的江河山水呢?又是哪些英雄競折腰呢?

注意:(1)、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並說說這是什麼樣的景色?

(2)、從表達方式上看:上闕和下闕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3)、請學生說出導語中的問題。

(4)、按以上的板書內容,引導學生背誦這首詞。

2、討論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因沒上課而無法補充,)

四、佈置作業:

1、給下列加點的漢字注拼音:

沁()分()外妖嬈()遜()數()風流人物

2、閱讀課課文完成下列題目:

A、寫出採用比喻、誇張、對偶的修辭手法把靜物寫動的句子:

B、寫出詞中過渡性的句子:

C、點明這首詞的中心的句子:。

D、詞中押韻的字:

E、沁園春雪;中的沁園春詞的

F、說說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是什麼?

答:

G、簡要的說說這首詞的寫作特點。

答:

J:我們還學過一首寫雪的古代詩歌,這首詩歌是寫的《》,這首詩歌中名句是:

篇29:《沁園春雪》教案

要點:

1、分析下闋部分,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和詩歌的主題。

2、理解議論抒情相相結合的特點。

3、朗讀和背誦。

4、練習測試。

教學內容與步驟:

1、進入上闋“概括”界面,複習舊課。

2、全班背誦上闋。

3、分析下闋:

1、老師操作電腦進入下闋的“思考題”界面,顯示思考題:

思考題內容:

1、前兩句有什麼作用?爲什麼不用“讚美”而用“折腰”?

2、“惜”的作用與上闋哪個詞相近?

3、“文采”、“風騷”、“彎弓射大雕”各指什麼?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4、詩人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對“成吉思汗”的評價態度是否一樣?分別體現在哪些詞語上?

5、“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怎樣理解?

6、這一部分在表態方式上有何特點?“俱往矣”前後有何聯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學生思考後進行討論(五分鐘),然後老師停止電腦廣播功能,讓學生自己操作電腦顯示各題的分析及答案,不懂的向老師提出(七分鐘)。(有小喇叭符號的,單擊它,可播放配音分析)

答案要點:

1、承上啓下,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折腰”本來是鞠躬、傾倒的意思,這裏有讚頌、讚美的意思,而它比“讚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強烈,更能體現出無數英雄爲祖國的壯麗山河而傾倒之情。

2、其作用與上闋的“望”相近,都有領起下文的作用。

3、“文采”、“風騷”指的是文學才華,這裏指的是廣義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彎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都用了借代的手法。

4、不同。對前兩者並不是一概否定,而對後者的惋惜之情近於嘲諷。這種感情分別體現在“略”、“稍”、“只”等詞上。

5、“風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還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當代無產階級革命英雄和廣大的人民羣衆。這不但是一種堅強的信心和偉大的抱負,而且是一種昂揚的鬥志。抒發了自己作爲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壯志和抱負。

6、議論與抒情相結合。既談古,又論今,把古代與今天作比較。熱情歌頌了無產階級革命英雄和廣大的人民羣衆。抒發了詩人作爲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壯志和抱負。

1、全班朗讀下闋。

2、終止學生操作,開啓網絡廣播功能,電腦演示下闋朗讀欣賞。

3、背誦下闋。

1、電腦演示全詞的朗讀欣賞,同學們分爲男女兩組跟着電腦演示進行朗讀。

2、電腦演示歌曲《沁園春·雪》。

3、終止網絡廣播功能,讓學生自己在電腦網絡上完成本課的反饋練習,然後電腦自動計同各人的成績。

練習內容及答案:(有小喇叭標誌的,單擊它,電腦會播放該句子的朗讀,)

1、用鍵盤輸入括號前的字的拼音字母,並讀準(每空5分)

分(fen)外妖嬈(rao)稍遜(xun)風騷(sao)

數(shu)風流人物

(二)把下列句的朗讀節奏判斷正確的一項用鼠標拖到括號內(C)(5分)

A、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B、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C、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D、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1、判斷下列語句的修辭手法。(每小題10分)

A比喻B、對偶C、擬人D、誇張、E借代

1、千里冰封,萬里雪飄。(BC)

2、山舞銀蛇,原馳蠟象。(AB)

3、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BE)

(三)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每小題10分)A、對B、錯

1、“望”字統領的詩句是由“長城內外”到“分外妖嬈”(B)

2、“頓失滔滔”一句的重讀應在“頓”(A)

4、本詞上闋在表達方式上是描寫與議論相結合(B)

5、“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是“風流人物”(B)

篇30:《沁園春雪》教案

一、導入:

現在,老師想請大家來猜一個人名,謎面是一首詩,謎底是一位領袖的名字:(出課件

1)他是領袖/他爲人民謀幸福/他是共和國的締造者//他更是詩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裏是最長的一行//輕易不朗誦/天安門城樓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詩眼/嘹亮了東方//梅花瑞雪/戰地黃花/殘陽如血/擊水新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一代風流人物//同學們,你們猜到了嗎,老師所說的這位領袖是誰?

二、初讀詩歌,感知內容

1、聽讀詩歌,注意字音,劃出節奏;初步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豪邁、熱愛、讚美„„)

2、學生大聲朗讀詩歌,思考:本文上下闋各寫了什麼內容?(板書上:寫景 下:論史) 文中哪一句話講將上下闋內容聯繫起來的?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品讀詩歌,想象畫面

1、過渡:“江山”的 “嬌”體現在哪些具體的景物上?(長城、大河、羣山、高原„„)

這些景物,爲我們展現了許多畫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畫面,朗讀相關語句,藉助聯想與想象,用所給的句式描繪出來。

“讀 ,我的眼前浮現出這樣的畫面 ”。 示例:

讀“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我的眼前浮現出這樣的畫面:

祖國北方,遼闊大地,堅冰封凍,雪花飛舞在萬里長空,是那樣的白,天地間純然一色,好一個玉砌銀裝的冰雪世界!

(備用:等到放晴的日子,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雪山巍巍,雲海茫茫,蒼松鬱郁。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豔多姿、妍麗動人了!)

2、過渡:通過想像和再現畫面,我們讀懂了詩人,讀出了自己。文中許多詞語形象,精闢,優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詞語,品味其妙處。

老師覺得:

“山舞銀蛇”的“舞”用得妙,因爲它富於化靜爲動的浪漫想像,既寫出了大雪飄飛中山勢和丘陵綿延起伏的動感,又寫出了詩人情感的躍動,使我們眼前展現出了一幅的生氣勃勃,奮發向上自然圖景。

3、縱觀上闋,作者筆下的北方雪景有怎樣的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板書 壯麗 雄奇 熱愛 讚美 )

過渡:通過對關鍵詞句的品讀把握詩情。

四、悟讀詩歌,理解主旨

1、過渡:是啊!“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哪些英雄?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他們的態度?(隨機引導到歷史人物)

2、在作者眼中他們並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誰?明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齊讀。

3、如何理解這句話?下面我們看一段材料,請結合材料中有關寫作背景,同桌討論,說說你們對這句話的理解。

背景鏈接——

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爲安的關鍵,也是中國革命新局面的開始,從此,紅軍肩負起抗日救國的偉大使命。1936年1月,紅軍在黨和毛澤東的領導下,準備渡黃河東征。2月準備率領抗日先鋒隊開赴抗日最前線,渡河前適逢大雪,毛澤東於雪後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觀察地形,面對蒼茫大地和祖國的大好河山,胸中豪情激盪、心潮起伏,滿懷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詩人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詞。

4、交流後有感情的朗讀最後三句,讀出後來居上的偉大氣概,無產階級革命必勝的信念。

(理答並歸納板書:歌頌當代英雄 必勝信念)

5、小結:

正因爲作者有這樣的偉大氣概和必勝的信心,所以他眼中的雪景纔會如此大氣磅礴、宏偉壯觀、雄奇壯麗。正如王國維所論: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也就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結合板書講述:所以,本文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 齊讀全詞,體會作者博大寬廣的胸懷和雄偉曠達的氣魄!

6、老師寄語

是的, “天下者,我們的天下;

國家者,我們的國家;

社會者,我們的社會;

我們不說,誰說;

我們不幹,誰幹!”

同學們,讓我們莊嚴地向世界宣告——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五、佈置作業

課後蒐集誦讀毛澤東詩詞,準備開一次朗誦會。

二:《沁園春·長沙》毛澤東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誦讀,通過重點詞語的品味,體會詞中描繪的鮮明意象。

2、理解本詞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從而感受毛澤東早年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

3、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進而能對詩歌作出正確的評價。

4、教育學生倍加珍惜今天的一切,並樹立以天下爲己任的博大情懷和高尚的愛國情操。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毛澤東這首詞在意象選擇上的特點及意義,從而把握詞人的寬廣胸懷和深沉的思緒。 2、抓住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出這些詞語的豐富含義。

教學方法:1、語言品讀法;2、點撥法;3、討論法。教時:1課時.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展示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的手跡,讓學生初步感知毛澤東詩詞豪放的藝術風格.

二、研習課文

(一)齊讀課文,初步感知本首詩詞豪放的藝術風格.

主要問題設計:⑴詩詞上、下片在表達方式上的側重點分別是什麼?[寫景和抒情]

詩人具體描繪了哪些景物?分別從那些視角來寫的?[“看”統領的內容]

⑶面對如此壯麗的景象詩人想到了什麼?[悵,問] 其含義是什麼?[(聯繫歷史背景),實質爲思考革命的領導權的問題]

⑷詩人提出的問題回答了沒有?(過渡到下篇的分析)

⑸下片所寫的內容在時間與上片有何不同?[(引導學生抓住“憶”字),回憶]

①具體回憶了哪些內容?[“恰”統領的內容]

②寫出了“同學少年”怎樣的精神面貌、鬥爭生活和志趣?“糞土當年萬戶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意氣風發、熱情澎湃、才華橫溢、以天下爲己任、奮筆疾書、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 ⑹“到中流擊水”這一情景蘊含了“同學少年”怎樣的感情?[乘風破浪、立誓振興中華的氣概豪情] ⑺詞寫到這裏,有沒有回答上片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呢?[聯繫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詩句,總結答案―――藝術的回答了問題]

⑻該詞的主旨是什麼?(小結,見板書設計二)

(二)體會煉字煉意的藝術特徵 (學生齊讀課文後討論、歸納,體會下列詞句中劃線字的好處) 主要抓住:1、“獨立寒秋”

2、“層林盡染”

3、“鷹擊長空”

4、“魚翔淺底”

(三)聽朗誦錄音,學生再次齊讀,深刻領會詩詞的思想情感和藝術特徵.

三、延伸拓展 (通過選詞填空,進一步體會毛澤東詩詞十分講究練字練意的藝術特徵)

附:板書設計(投影顯示):

一、詩詞結構:

二、主 旨:全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爲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教學後記

從今天的上課情況和聽課領導鄒主任和其他語文老師的評價來看,這份教案設計還是成功的,思路清晰,抓住了詩詞的重點內容,拓展內容較好.講課的條理清晰.問題在於:1.課堂調控得不夠好,老師緊張,學生也緊張,整個氣氛有些沉悶,師生配合不默契,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2.設計教學程序時,應把寫作背景的知識介紹放在課文理解的前面,這樣學生理解課文就容易得多.3.誦讀訓練時,應該點個別學生朗誦,或自己示範朗誦,營造出一種氣氛.4.對字詞的講解過細,教學語言應簡潔一些.

篇31:沁園春雪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詩歌形象之美,音樂之美及語言凝鍊而富有表現力的文體特點;

2、掌握本詞中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能準確指出詩中的修辭手法;

4、掌握一些詞中字詞的注音及意義。

重點難點分析

1、領會作者偉大的胸襟,堅定的信心;

2、懂得詩用形象思維的特點,能聯繫詞中的文化背景說出自己對詩人情感體驗。

(可進行課堂討論並個別發言)

3、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強烈感情,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3分鐘)

在座的同學們大都是南方人,可你們看過雪景嗎?好,請大家把形容雪景的詞語寫在你們的練習本上,如:紛紛揚揚。看誰寫得多。(黑板寫一個紛紛揚揚)

同學們把自己寫的這些詞語下課的時候互相交換來看一下。那麼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名家筆下的雪景是怎麼樣的。(展示圖片)

二、介紹詞的知識:(1分鐘)

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句數、段數、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等。

一首詞稱爲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爲上下闋。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3、介紹寫作背景。(1分鐘)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後《新民晚報》公開發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爲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和勝利的信心。

三、教學新課

(一)整體感知(3分鐘)

1、放錄音,學生想象本詞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作所表達的感情。

2、指出朗讀注意的地方:

①讀出激越豪壯的情調

②讀出重音、停頓、速度、節奏。

(二)明確重點字詞的讀音和意義。(叫同學上臺標註)(2分鐘)

分()外妖嬈()成吉思汗()

數()風流人物今朝()

(三)課文分析(以問題引導,層層緊扣)(10分鐘)

1、學習上闋

1)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寫雪景的?請把寫靜、動景的詞語劃出來。

封飄莽莽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2)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詞領起?

“望”字。

3)作者望見了哪些景觀?

長城、黃河、山脈、高原等景觀。

4)“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原都是靜物,卻寫它們“舞”和“馳”,爲什麼這樣寫?給你怎樣的感受?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化靜爲動。

5)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從哪個詞可以看出?這三句寫出了怎樣的意境?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須”字表明雪後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寫出了雪後景象的清朗、嬌豔、多姿多彩。(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雲,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雲海茫茫,雪山巍巍,蒼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豔多姿!)

6)在這裏,作者把空間寫得如此廣闊,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又把景色寫得如此壯麗,表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作者如同頂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懷博大寬廣,他的氣魄雄偉曠達。作者的感情充滿喜悅,豪邁奮發,充滿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2、學習下闋

1)“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承上啓下。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折腰”本來是鞠躬、傾倒的意思,這裏有讚頌、讚美的意思,而它比“讚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強烈,更能體現出無數英雄爲祖國的壯麗山河而傾倒之情。

2)“引”也是個領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們有什麼共性?

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人物,是無數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戰功赫赫,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3)對於這樣傑出的歷史人物,詞人用一個詞對他們作了總的評價,請找出這個詞。

“惜”。

(品味“惜”字的豐富含義。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人物,同時也就肯定了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偉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評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欠缺。第三,他們的不足是由於時代、階級侷限造成;第四,表現了後來者居上的偉大氣概。)

4)討論:誰是真正的英雄?

今朝的風流人物,是新時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傑出的才能更偉大的抱負的人,應該是人民羣衆,也應該是領導人民羣衆進行鬥爭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應該是詩人的自況。這是詩人的自信和自勵,是他們決心登上歷史舞臺的威武雄壯的宣言。這是全詞的主旨所在。

5)找出全詞點明主旨的句子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讚揚當代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峯,點明瞭主題。

3、總結這首詞的層次與思路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裏,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轉入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

(四)佈置作業

1、寫出你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帝皇的認識。

2、找出毛澤東同志的其他詩詞3首,並摘抄下來。

3、背誦全詞

篇32:沁園春雪語文教案

一、【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2、能力目標: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4、重點、難點: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二、【學法指南】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裏,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爲己任的豪情壯志。

上片:寫景

第一層:總寫北國風光;

第二層:具體寫冰封雪飄;

第三層:設想雪後美景;

下片:議論、抒情

第一層:評論歷代英雄;

第二層:抒發宏偉抱負。

1、毛澤東詩詞的雄渾、奔放、挺拔、流暢。

毛澤東同志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詩詞作品的獨特風格。筆意爽健,格調流暢,在內容和藝術上處處讓人覺得他的博大精深。表現在《沁園春·雪》這首詠雪詞上,尤爲突出,它筆力遒勁,揮灑縱橫、氣勢磅礴、詩情奔放、舒捲自如。論空間,縱橫萬里;論時間,上下千年;論天象,冰雪、晴日;論地形,大河羣山;論人物,帝王英雄。論景物,河流大雕……豐富的想象力,巨大的概括力,一氣呵成,創造出詩詞藝術的極高造諧。

2、寫景、抒情、議論三者融爲一體

《沁園春·雪》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寫景詠懷詞。作者將寫景與抒情、議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突出作品的主題,強化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詞作上闋寫景,“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縱橫四野,氣勢磅礴,卻又寓情於景,充滿着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下闋是議論加抒情,由對祖國河山的讚美,引出無數英雄,並對歷代英雄進行評說,寓情於議。“俱往矣”由評點歷史人物轉到讚揚當代風流,從而深化主題,抒發了自己的豪情壯志。

3、語言表現力的極富個性。

詞是詩歌的一種的語言,要求簡潔、凝練、貼切、而又生動形象。《沁園春·雪》全詞僅114字,卻能準確、生動、形象地通過景物描寫,評說歷代英雄,來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上闋一個“望”字,下闋一個“惜”字,各自領起下文,貼切地表達出作者觀賞景物的情境,評說古人的心態。此外,詞中還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對偶等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紅裝素裹”等運用比喻、對偶,

篇33:《沁園春雪》教案 (九年級)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莽莽原野般寬闊的胸懷,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氣魄,堅定的信心,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悅。

知識與能力

1、介紹詩歌的一般常識,瞭解詩歌形象之美,音樂之美及語言凝鍊而富有表現力的文體特點; 掌握本詞中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2、掌握欣賞詩歌的一般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想進入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情,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樂美,在品析中領會詩歌語言豐富的表現力;

過程與方法

講解法、朗誦、合作研討

教學重點難點

1 、領會作者偉大的胸襟,堅定的信心;

2 、懂得詩用形象思維的特點,能聯繫詞中的文化背景說出自己對詩人情感體驗。

3、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強烈感情,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強烈感情,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思路

瞭解詞的知識,提供文字,聲像資料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聽錄音,以各種形式反覆朗誦課文,師生研讀詞的上闋。

教學準備

老師 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 預習課文,掃除字詞障礙,查閱資料即寫作背景、作者生平。

教學資料剪貼、摘抄

介紹詞的知識:

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句數、段數、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等。

一首詞稱爲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爲上下闋。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背景介紹: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後《新民晚報》公開發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爲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和勝利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瞭解毛澤東。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毛澤東的著名詞作《沁園春雪》。

【板題】:

篇34:《沁園春雪》教案 (九年級)

毛澤東

二、介紹詞的知識:

三、介紹寫作背景:

四、整體感知:

1、  放錄音,學生想象本詞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作所表達的感情。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①讀出激越豪壯的情調 ②讀出重音、停頓、速度、節奏。

3、明確重點字詞的讀音和意義、重讀的字詞以及應該停頓的地方。

如:分( )外妖嬈( )成吉思汗( )數( )風流人物

今朝( )惟餘莽莽 風流人物 折腰 風騷 紅裝素裹

4、齊讀,進一步體會本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求讀的時候儘量處理好音量、語速、和語氣的變化。

五、新課講授:

1、提問: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寫雪景的?

明確:詞的上闋。“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2、教師讀:“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提問:這3句和詩題有什麼聯繫?“千里”“萬里”反映了什麼?

明確:這3句開篇點題,突出了“冰封”“雪飄”(加黑的詞均板書,下同)。“千里”“萬里”是互文,是說“千里萬里冰封雪飄”。它描寫了祖國幅員的廣大,也反映了詩人視野的遼闊。這3句總寫祖國北方的雪景:一望無垠的大地,堅冰封凍,茫茫無際的長空,大雪飄飛。“北國風光”是多麼壯觀!

3、討論: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詞領起?它統領了哪些句子?

明確:“望”字。它統領了以下句子“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4、作者望見了哪些景觀?(作者爲何選取這些景觀?)

明確:“長城”、“黃河”、山脈、高原等景觀,尤其是“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

5、提問:“惟餘莽莽”的“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表達作用?明確:“惟”就是“只”“僅僅”。“惟餘莽莽”就是“只剩下無邊無際的白茫茫的一片”。這個“惟”字,準確地表達出廣闊的天地間只有白雪,除此以外,其他一切都不見了。

6、提問:“頓失滔滔”的“頓”,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表達作用?明確:“頓”是“頓時”“立刻”。“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是說奔騰咆哮的黃河,一下子失去了滾滾滔滔的氣勢,這個“頓”字,突出了天寒地凍,表達出結冰速度的快。

7、討論:“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原都是靜物,卻寫它們“舞”和“馳”,爲什麼這樣寫?給你怎樣的感受?

明確:“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化靜爲動,有三方面因素:(1)視覺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遠,山丘連綿起伏,遠看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氣風發,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氣勃勃。(3)時代因素。中國革命正在蓬勃發展,中國人民正在奮起抗日,,賦予羣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可以體現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

8、討論: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從哪個詞可以看出?這三句寫出了怎樣的意境?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明確:“須”字表明雪後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寫出了雪後景象的清朗、嬌豔、多姿多彩。

9、提問:在這裏,作者把空間寫得如此廣闊,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又把景色寫得如此壯麗,表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如同頂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懷博大寬廣,他的.氣魄雄偉曠達。作者的感情充滿喜悅,豪邁奮發,充滿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課後練習

背誦上闋

板書

篇35:《沁園春雪》教案 (九年級)

毛澤東

總寫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實寫

詳寫   望:長城、黃河、  山脈、高原

虛寫   看:紅裝    素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學習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莽莽原野般寬闊的胸懷,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氣魄,堅定的信心,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悅。

2、體會作者作爲一代風流人物要爲中華民族建功立業的偉大包抱負,抒發了對當代無產階級和人民無比信賴和熱愛的激情。

知識與能力

1、 掌握本詞中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2、 能準確指出詩中的修辭手法;

3、領會上下闋寫景議論抒情的關係,懂得詩用形象思維的特點,能聯繫詞中的文化背景說出自己對詩人情感體驗。

●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強烈感情,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講解法,合作研討

教學重點難點

1 、領會作者偉大的胸襟,堅定的信心;

2 、懂得詩用形象思維的特點,能聯繫詞中的文化背景說出自己對詩人情感體驗。

3、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強烈感情,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思路

分層設置課堂研討專題,教師引導,學生合作探討,由淺入深,由點到面,體會詞中深刻的思想感情,品味詩歌的語言藝術。

教學準備

老師 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 背誦《沁園春》,思考老師佈置的思考題

教學程序

一、檢查背誦:

二、新課講授:

1、“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如此壯麗的祖國河山,應該由誰來主宰呢?誰才能使中華民族進入“分外妖嬈”的理想境界呢?於是,詞就進入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江山”一句是承上“如此”,是指上闋中風光的壯麗。“無數英雄”是啓下,概括了下闋所議論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幾個代表人物。

提問:“引”字在這裏有什麼作用?

明確:它把“江山”和“英雄”聯繫了起來,突出了“英雄”們對大好河山的崇敬感情。說明了“英雄競折腰”的原因是江山“多嬌”。競,就是“爭着”。

2、提問:“引”也是個領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們有什麼共性?

明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人物,是無數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戰功赫赫,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3、“惜秦皇漢武……只識彎弓射大雕。”

提問:“惜”是什麼意思?它貫穿到哪一句?有什麼作用?

明確:“惜”是“可惜”,有美中不足的意思。它貫穿到“射大雕”,領起對下面歷史人物的議論,概括了歷代統治階級代表人物的不足之處。提問:“輸”“遜”是什麼意思?都是做“差”講。爲什麼要在前面加“略”和“稍”?“只識”說明了什麼?啓發同學看有關這7句的註解,思考、議論。

教師歸納: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漢武帝有雄才大略,給國家開拓了疆域,創建業績,唐太宗和宋太祖也都是開國皇帝,武功昭著,而稱雄一世的成吉思汗的武功更是赫赫有名,他們對祖國的統一發展起過不同程度的作用。詩人把們置於“無數英雄”之列,都有肯定的意思,但他們又畢竟是封建帝王,是剝削階級代表人物,而且只懂“武功”,不大懂得“文治”(“文采”“風騷”)。因而用了“略輸”“稍遜”,既不全盤肯定,又不一筆抹煞,對他們的功績,既不誇大,又不縮小,這種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和評價,含蓄而又恰如其分。至於對成吉思汗,肯定得更少些,所以用了“只識”二字,也非常準確。對這五個封建帝王的評價,都用“惜”字領起和貫串,“略輸”“稍遜”“只識”都有“惜”的意思。

總結:品味“惜”字的豐富含義。

明確: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人物,同時也就肯定了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偉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評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欠缺。第三,他們的不足是由於時代、階級侷限造成;第四,表現了後來者居上的偉大氣概。

4、“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提問:“數”是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明確:是“點算”“數得着”“稱得上”的意思。它在評價歷史人物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分肯定了今天的“風流人物”。這3句是議論的中心。“俱往矣”三字,把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筆帶過,宣告了舊時代一去不復返,只有今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偉大的中國人民,纔是創造歷史、光復中華的真正英雄。這3句又與上闋結束的3句相呼應,說明在今天只有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才能創造出嶄新的歷史,迎來“分外妖嬈”的光輝的明天。

課堂分析:

上闋主要是寫景,但句句有情。最後幾句是抒發豪情壯志。(板書:寫景抒情。)

下闋主要是議論,但也結合着抒情。先評論歷史人物,最後直接表達作者觀點--肯定“今朝”的革命英雄。(板書:論史言志。)

這首詞上、下闋各有側重,但又緊密配合。上闋的寫景,是下闋議論的前提和基礎,下闋的議論,又是上闋寫景抒情的必然結果。寫景和議論,是通過一個“引”字自然地過渡的。

5、“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什麼深刻含義?

明確:說明過去的歷史人物畢竟有很大的侷限性,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是今天的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只有他們,纔是祖國河山的真正主人,纔是真正的歷史創造者。

課後練習

練習二、三

板書

篇36:國中語文沁園春雪教案

一.教學目標:

欣賞詞大氣磅礴的景,曠達豪邁的情,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

品味形象、生動的語言,發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領會偉人的博大胸襟和堅定的信心。

二.教學分析:

《沁園春?雪》編排在蘇教版國中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是教讀課文。這個單元以詩詞誦讀欣賞爲主。本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的能力,能領略詩情畫意,感受其意境美;反覆吟誦,聯想品味,既提高欣賞能力;也感受詩人抒發的強烈情感,從中受到思想教育。特別是在新課程理念下,更該充分體現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能力,當然老師的引導也不可缺失。

三.教學過程:

(一) 設置情景,導入新課

師:我們認識圖片上的人嗎?大聲些,對,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這位雄才大略、帶領人民創造新中國的偉人——毛澤東,學習他的經典之作——《沁園春 雪》

(二) 初步誦讀,整體感知

1.生自由讀(讀正確字音、斷句)

2.一位學生讀(老師激勵一位自信的或培養自己自信心的同學讀,其他同學聽讀並糾正)

3.老師範讀(師:同學們如果老師來讀,你們建議用什麼情感來讀?

生:聽讀思考,概括這首詞的上闕、下闕的內容)

(三) 潛心細讀,欣賞品味

1、小組合作:

找喜歡的詞句讀一讀(說出這樣讀的理由)

找欣賞的詞句品一品(說出欣賞的理由)

找美好的畫面繪一繪(寫出自己想象、描繪畫面的文字)

(組長、組員商量安排任務,再獨立思考、圈點、批註和寫作,然後充分討論交流,最後展示)

2、學生上臺合作表演誦讀(選上一環節出現的最佳誦讀者)

3、學生質疑

四.縱情吟誦,拓展延伸

1、全體放聲、動情分角色朗讀課文

2、思考:

2.1 文中的風流人物是誰?在現在的和平年代,什麼樣的人稱得上風流人物?

2.2 十年、二十年後的風流人物會是誰?誰?大聲些!

3、小結:願我們七(10)班同學在今後的人生旅途中永遠帶着這份自信!

五.佈置作業:

1、背誦《沁園春?雪》 2.拓展閱讀《沁園春?長沙》

教後記:

我認爲詩歌的教學中,讀和品應當是兩個不可缺失的環節。讀尤其重要。因此,在詩歌的教學中需要老師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多設計讀的環節,堅持以讀貫穿課堂的始終,讓學生在讀中品,在讀中悟。一,聽讀,聽學生讀,可以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瞭解學生朗讀正確、流利程度。聽老師範讀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範讀的目的,可以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沁園春?雪》表達的情感和所寫的內容。在老師的示範之下,提高朗讀水平和閱讀能力。二,細讀,對於第一個環節來說,是靜下心來讀,目的性更強,更爲細緻的讀,這是一種理解性的閱讀。這個環節中,學生從語言入手,品析詩句,體味關鍵詞句,讀透課文,學習詩句中的各種手法,並通過想象體味其中雪後美景,通過合作學習使學生的智慧的火花得以碰撞。三,吟誦,是用相應的情感朗讀。在深入文本之後,這時的讀就是一種帶有情感體驗的朗讀,用自己的情感去融情、悟情,感受詩歌的文字美、景象美、情感美……領會偉人的抱負、胸襟。最後理解下闕的深意,就顯得水到渠成。

總之,在詩歌教學中,與學生一起美美地聽,美美地讀,美美地品,美美地想,美美地繪,從而讓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求知、求智、求趣、求美。

篇37:國中語文沁園春雪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詞的相關知識,瞭解詞的基本特點和表現手法。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注意停頓和重音。

(3)體會詩詞語言的凝練、準確和“詩化”形象的豐富內涵。

(4)學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能夠在寫作中運用想象和聯想。

2.過程和方法

(1)學生結合文中的註釋,在討論的基礎上,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解詞的內容。

(2)結合視頻,體會本詞的壯美意境和詩人豪邁情懷。

(3)結合幾首描繪雪景的詩詞,進行比較,加深對詞主題的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莽莽原野般寬闊的胸懷,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氣魄,堅定的信心,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悅;

(2)體會作者作爲一代風流人物要爲中華民族建功立業的偉大包抱負,抒發了對當代無產階級和人民無比信賴和熱愛的激情。

教學策略

1.以協作式爲主的教學策略:a.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感知詞的內容,提出問題,在其他同學的幫助或教師的提示下自主解決問題;b.學生通過競爭式發言,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通過同桌討論和教師的引導,學生自己調整思路並和全班同學交流。

2.自主學習策略: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拓展資料,深入理解課文的主題,提高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和寫作水平,促進思維的深層次加工。

教學資源與工具

1、教學環境:多媒體環境。

2、資源準備:教學ppt、拓展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預習心得導入

1.結合本地的氣候特徵,引導學生展開對“雪景”的描繪。學生暢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時代環境,會賦予雪景不同的特點,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雪原壯景,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詞,抒發了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壯志豪情。1945年發表於重慶《新民晚報》,引起極大轟動。

今天我們有幸來欣賞學習這“偉大的篇章”——《沁園春雪》。

(學生接觸古典詩詞不多,對此的興趣愛好尚未形成,對毛澤東的瞭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層面。設計這段導語的目的在於引起同學們對古典詩詞的興趣,瞭解毛澤東作爲古典詩詞愛好者和偉大詩人的一面。)

二、聽範讀,正讀音,感受氣勢。

1.學生出示生字詞,教師選有代表性的用實物投影展示,請學生讀準每個字音,教師示範,學生糾正自己的讀音,重點注意下列字的發音。

沁qìn 莽莽mǎng mǎng 分外妖嬈fèn ráo 數風流人物 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稍遜風騷xùn sāo 還看今朝zhāo

2.聽第二遍時,請想象一下詞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所表達的情懷。

(在掃除文字障礙的同時,讓學生對全詞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這樣可以一開始就給學生形成感性上的認識,通過範讀給全詞定下一個磅礴大氣的基調,也爲學生即將進行的朗讀樹立一個較好的模仿的範例。)

三、讀課文,理解詞意。

(一)學生自由朗讀全詞,要求讀準確、流暢。

(二)齊讀上闋,感知內容。

1.大家看上闋寫了什麼內容?

上闋主要描寫北國雪景。學生可能用找上闋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國風光”,教師可從準確性的角度引導學生明確“風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寬泛,不準確。

2.哪個字在上闋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內容的作用?

“望”字。在古詩詞中,這叫“一字領起”,俗稱“領字”。一般上下闋各有一個,讀詩詞要注意找出領字。

(“望“字應該好找,但教學不應停留在找出這個領字,教師還是應當適當傳授一些有關知識,但應點到即止,不可深究。)

3.那麼,“望”字在文中領起了哪幾句話?作者抓住哪些具體的事物來寫的?

從“長城內外”到“試比高”。長城、大河、羣山、高原。

4.作者當時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看到的這些景象,作者的視野非常開闊。即便是作者視野開闊,但這些景象已經遠遠不是作者視野所能達到的範圍,這說明,這個“望”字帶有很大的什麼成分?

想象。

5.想象僅限於這幾句嗎?

還有後三句。

6.那麼,同學們能不能展開想象,最好是閉上眼睛想,把詩人所描繪的雪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屏幕”上呈現出來,然後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著名作家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著名哲學家黑格爾說:“想象是最傑出的藝術本領。”現在看哪位同學的腦海中綻開的想象的花朵最美麗。

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中說,然後再在全班描述。

(這是一個很好的在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訓練學生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契機,學生在想象和表達的過程中作者蘊涵其中的情感也能得到感悟。語文學習的三維目標能夠在此有機融合。)

(三)齊讀下闋,感知內容。

1.祖國的江山正因爲如此的多嬌,才引得無數英雄競相爲之傾倒,作者對他們又是怎樣評價的呢?

“惜秦皇漢武……射大雕”

2.作者在文中評論的歷代帝王中,你都瞭解他們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

請幾位學生簡單介紹,其他同學和教師都可作補充。

(相應歷史知識的介紹有助於理解詞的內容,也應幫學生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揮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在充分肯定學生歷史知識豐富的同時爲學生不完善的介紹作補充。)

3.作者在評論這些帝王時又用了哪個領字?管到哪句?

惜。“只識彎弓射大雕”。

4.結合原文與你自己的理解,體會一下這個“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討論)

5.請部分學生代表小組發言。

學生的發言可能不夠全面,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體會重點字詞的方法全面的看問題。如:從“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在武功方面還可以,但在“文學才華”(這裏不僅指個人的文學才華,還指治理國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從“略輸”、“稍遜”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這些古代帝王的豐功偉績,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他們曾起過一定的作用。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傑。學生的發言還可能不夠深人,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原因,結合時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如: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時代和階級的侷限性造成的。作者惜前人(對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後來者必然居上的偉大氣概。自信自己必定勝過前人。

6.在下闋中,作者有沒有直接抒發這一觀點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當學生的發言或片面或膚淺時,教師不應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說出答案,而應在部分肯定的基礎上指出其不足,同時教給方法,注意引導,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繼續主動積極的思維,並在今後的思考中運用這些方法舉一反三。)

7.由這句話,老師不禁想起了毛澤東的詞《沁園春 長沙》,在青年時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鴻鵠大志的毛澤東,在1925年,分析了當時的革命形式,面對生機勃勃的遼闊大地,毛澤東感慨萬千,在《沁園春 長沙》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11年後的1936年,作者同樣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審時度勢,在《沁園春雪》中寫出了自己的心聲——誰主沉浮呢?

學生可能直接從註釋中照搬“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要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說具體。“無產階級及其革命領袖和人民大衆”或“當代英雄”。

.作者是怎樣將上闋的寫景與下闋的議論有機的結合起來的?(從文中找出)

“江山……折腰。”

9.這句話在文中其了什麼作用?

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江……”承接上文的寫景,總結上文,“引無”領起下文,正因爲有了這句話,才使這首詞的上下闋更加渾然地有機的成爲了一個整體。

(過渡句的作用應具體分析,避免學生形成只會說空洞的套話的習慣。)

四、全班齊讀全詞,讀出感情。

第二課時

一、用朗讀表達對詞的內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1.每個人自由朗讀課文,爲在全班展示讀作準備。

2.請幾名學生朗讀,然後自評、他評優點和不足,在糾正讀和模仿讀中明確朗讀要點。

3.小組討論設計全班分部表演讀(輪讀)。

4.全班交流,確定輪讀方案和領讀人選。

5.全班合作朗讀,要求讀出豪邁的感情。

(通過朗讀回憶、鞏固上節課對內容和思想感情的感知,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調動學生的興趣,朗讀的知識、方法在實踐中揣摩、感受,在實踐中獲得、提高。)

二、品味、賞析詞語。

1.這首詞表現了白雪皚皚的一個銀色世界、但沒有一個“白”,請問作者用了哪些詞表達潔白?

討論明確:冰、雪、銀、蠟、素

2.作者在寫景和評論歷史人物時用了十分貼切和極富形象、飽含深情的動詞、形容詞、副詞等,試舉例說明。

(動詞、形容詞、副詞等的簡單知識七年級上冊就已經接觸過,學生應該不陌生。)

寫景時: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封”顯凝然靜態,“飄”顯輕盈動態。動靜結合,淳樸淨美,意境廣闊,氣魄宏大。“山舞銀蛇,原馳蠟象”“舞”、“馳”:化靜爲動,對羣山在冰雪中延伸無際、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態作了生動的描寫。“長城內外,惟餘莽莽”的“惟餘”是“只剩下”的意思;“莽莽”指白茫茫一片。“惟餘”強化了白茫茫的景象,用視覺形象賦予冰封雪飄的風光以更爲具體更爲豐富的直覺,氣象奇偉而雄渾。“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的“頓失”是“頓時失去”的意思;“滔滔”指波濤滾滾的氣勢;“頓失滔滔”寫出了變化之速,寒威之烈。

評論時:“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競”字寫盡了英雄之間的激烈爭鬥,寫盡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繼崛起。“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的雕”的“略輸”“稍遜”都是稍微差一些,意思說他們在文治方面略顯不足,用詞卻富有變化。 “只識”二字對“文治”方面的批判要嚴厲一些。

(這首詞值得品析的地方很多,從詞語開始,是本着從小處着手,從簡單處起步的原則,圈定了詞語這個範圍,學生思考的方向清晰,可以避免眼花繚亂,不知從何處下手的局面。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多一些指導,爲下一環節的多角度賞析作好思維方法的鋪墊。要注意的是,學生不可能說得面面俱到,教師不必強求。)

三、多角度賞析

這首詞除了詞語經過千錘百煉,運用得貼切、傳神以外,精妙絕倫之處可以說比比皆是的。請你以“《沁園春雪》妙就妙在——”爲開頭,自選一個角度賞評課文。

參考:

a.妙就妙在寫景變化多端,特色鮮明。

虛實結合:上闋前十句實寫雪景,後三句虛寫雪後美景。

動靜結合:山、原——舞、馳,化靜態爲動態。

縱橫結合:寫景——空間;議論——時間。

b.妙就妙在修辭手法的運用極爲巧妙。

比喻兼對偶: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互文: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擬人:紅裝素裹,欲與天公試比高

c.妙就妙在寫景、議論、抒情三者的有機結合。

上闋寫景,句句都表現出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下闋評論古代帝王和抒寫革命抱負相結合。由於“情”由“景”生,“議”由情“發”,產生了感人的藝術效果。

d.妙就妙在跨越時空的縱橫馳騁

時間:從秦、漢、唐、宋、元到當代。

空間:從千里大地, 到萬里長空,從長城黃河到雪山高原。

e.妙就妙在雄壯豪放的崇高美

“千里”、“萬里”、“長城”、“大河”、“高山”、“高原”這些高大雄偉的形象襯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豪放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在讀者心中喚起一種雄壯的情感,襯托現實的“英雄人物”,產生陽剛之美。“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則雄視千古,充分表現了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心,形成彪炳千秋的崇高美。

(這一環節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爲主,通過相互補充進行全班合作。)

結束語朗讀

《詩人領袖》你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裏是最長一行。常於馬背上構思,便具有了戰略家的目光。戰地黃花,如血殘陽,成了最美的意象。有時瀟灑地抽菸,擡頭望斷南飛雁,寬闊的腦際卻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暢想,神思飛揚起來,飄成梅花漫天的北國風光。相信你是最嚴肅的詩人,屈指數算,一首氣勢磅礴的詩,調動了半個世紀的醞釀。 輕易不朗誦,天安門城樓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詩眼,嘹亮了東方!

標籤:沁園春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