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語文教學教案(多篇)

國小語文教學教案(多篇)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一

一、說教材

《快樂的小公雞》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第二冊第十六單元“快樂”的第二篇主體課文。課文說的是 小公雞整天沒事做,心裏很苦惱。後來在大家的幫助下成了一隻快樂的小公雞。故事告訴我們:幫助別人,你就會得到快樂。本篇故事語言生動、有趣,結構簡單,重複句式較多,十分易於學生朗讀和識字,學生通過學課文,可以領悟到快樂的含義,學會爲別人付出更是一種快樂,從而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二、說教學目標

本節課我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夠準確認讀文中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嘗試創編小故事。

3、情感目標 使學生懂得學會爲別人付出也是一種快樂。

三、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能準確認讀文中生字詞,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難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創編故事。

四、說教法與學法

低年級學生上課比較積極,但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習時間過長,容易疲倦。根據這種情況,本課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愉快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

五、說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說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歌曲《拍手歌》,學生跟着音樂動起來。

2、你幸福嗎?你快樂嗎?那麼大家開心地笑一笑,我們準備上課了。

3、同學們,今天和我們一起學習的還有一隻小公雞,(出示課件)它呀,十分苦惱,因爲它整天沒有事情做。今天它打算出門去尋找快樂,你們想不想和它一起去呀?那好,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課文《快樂的小公雞》。(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積累生字。

1、你們想讀課文嗎?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藉助拼音自己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讀通句子。

學生自由讀課文。

2、小公雞想請小朋友去它家去做客,你們想去嗎?小公雞還說只有闖過了它給小朋友們設置的關卡,才能去它家做客。你們做好闖關的準備了嗎?(出示詞語)

3、讀準確,你就闖過了這一關。

指名認讀。

(三)、再讀課文知大意。

1、恭喜同學們闖關成功,下面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生自由讀文。

3、出示句子填空,指名回答。

小公雞因爲( ),心裏很( )。它向( )、( )、( )、( )請教,成了一隻( )的小公雞。

(四)、細讀課文,找快樂。

1、同學們說得真好,那老師想請同學們再快速地閱讀課文第2-4段,邊讀邊想:爲了尋找快樂,小公雞都去了什麼地方?(用“”畫出)它請教了誰?(用“”圈出)

2、指名反饋。師根據學生彙報板書。

3、讓我們來讀一讀它們的對話吧。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對話。

出示句子,指名分角色朗讀。

(1) 小公雞問老牛:“老牛爺爺,怎樣才能快樂呢?”

老牛說:“幫助人們耕種田地,就快樂了。”

(2) 小公雞問青蛙:“青蛙哥哥,怎樣才能快樂呢?”

青蛙說:“爲莊稼捉害蟲,就快樂了。”

(3) 小公雞問蜜蜂:“蜜蜂姐姐,怎樣才能快樂呢?”

蜜蜂說:“飛來飛去給花兒傳播花粉,就快樂了。”

4、同學們讀得真好。出示句子

____問:“_____,______?”

同學們看這個句子,你能試着填一填嗎?學生練習說句子。

5、老牛爺爺、青蛙哥哥、蜜蜂姐姐告訴了小公雞快樂的原因,可是小公雞聽了它們三個的回答,卻疑惑了,因爲它們三個的回答都不一樣,於是它有去問了爸爸,爸爸是怎麼告訴它的呢?

出示小公雞與爸爸的對話,學生齊讀。

是呀,爸爸告訴小公雞,雖然它們三個做的事不一樣,但它們做事的目的都一樣,那就是它們都在____。

生回答;幫助別人。師板書。

6、那小公雞聽懂爸爸的話了嗎?它後來是怎麼做的?請同學們讀一讀第7段。

學生自由讀第7段,指名回答。

(五)、拓展思維,創編故事。

同學們,小公雞幫助人們報時,也得到了快樂。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幾個動物朋友,小朋友們看圖猜一猜,它們又是怎樣得到快樂的?(出示課件)

指名說一說。

(六)、口語表達,分享快樂。

小朋友們,幫助別人,快樂自己。那你又做過哪些幫助別人讓自己快樂的事呢?如果你從來沒有做過,你打算怎樣做呢?說一說吧,讓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樂。

指名說一說。

(七)、小結。

小朋友們,做好事能使別人開心,自己也會得到快樂,多好呀!在以後的學習中,希望同學們每天都快樂。

板書設計:

快樂的小公雞

老牛 耕田地

青蛙 捉害蟲 幫助別人

蜜蜂 傳花粉 得到快樂

公雞 報時

國小語文說課稿教案 篇二

一、說教材:

《小池》是新課標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一首古詩,詩句內容簡潔,語言通俗淺易,用詞精準凝鍊。內容中情景交融,動靜相宜,好比一個個鏡頭移動交織成兩幅行動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圖。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進面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薰陶。

二、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吟誦古詩,背誦古詩。

2、認識“池、惜”等7個生字。會寫“立”1個生字。

3、抓住詩眼“惜、愛”體會小池之美、畫面之諧、詩人之愛,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說重點:

以朗讀和背誦作爲基本訓練形式,讓學生通過反覆吟誦來逐步理解詩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自然景色的美麗可愛,接受美的薰陶。

四、說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細流”與“泉眼”透過字面意思挖掘詩句背後的意蘊,感受到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鑑賞力。

五、說學法:

對於一首古詩,在一年級學生的教學,如果只停留在對學生進行繁冗枯燥的解說,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爲這種把詩的言語肢解爲有關言語,捎帶情理的空洞說教的教學,讓學生對詩通過其特殊形式表現出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就始終缺乏真切的感受。所以,本詩在教師的引導下,應該這樣學:

1、強調吟誦傳情法。前面已經講述,詩歌學習缺少吟誦,就等於是魚離開水一樣。詩歌應有的意境就會喪失全無。所以教學中的朗讀指導,以正確讀—熟練讀—感情讀爲途徑,配以音樂讀,體會情趣讀,從而使學生在吟誦中受到美的感染。

2、玩索養趣法。古代詩人在字詞的使用上十分講究,力求完美。本詩也不例外,抓住古詩中“惜、愛、立”,品味玩索,深挖細酎,讓學生走進詩境,體驗小池的情與愛,才能讓學生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體會詩味詩情,感受作者對小池的喜愛。

3、想象展情法。想象是審美的翅膀,凡是我們在藝術作品裏發現爲實的東西,並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過眼睛去發現美的。因此,古詩教學中,我讓學生想象還有哪些動物立上頭。不僅可以使學生積澱了語言,更重要能使學生獲得小池不僅景色美,而且和諧美,也可以激發學生學古詩的興趣。

4、多媒體整合法。本詩雖是描寫初夏的小池的景色。但詩的言語與現代文相比,大相徑庭,對國小低年級學生,言語積累能力比較低,理解起來更不容易。於是在教學古詩前運用多媒體以圖說話引入,以詩找景,以圖解詩,以景悟情,變靜爲動,化難爲易,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學習能力。

六、說教學程序

(一)、觀圖說話,激趣導入

1、出示小池圖,思考提問:圖上畫了什麼,怎麼樣?

2、組織學生說說畫面的景色。(從訓練學生根據圖畫說完整話開始,同時引出下面古詩的語言品味學習,真可謂是一舉多得)

(二)、反覆誦讀、品味詩語

師:有一位詩人是這樣描述這幅畫面的。(出示古詩全文)

1、學生讀詩(自由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教師示範讀(讀出古詩的韻味)

3、學生繼續讀(指名讀、正音、齊讀)

4、提煉詞語品味(出示詞語)

(1)學生讀

泉眼樹陰小荷蜻蜓

尖尖角細流晴柔

(2)這些都是小池中的景物,你能從剛纔那幅圖中找到這些景物嗎?然後找景物,乘機理解“泉眼、細流”等詞。

(3)學生可能找不到“晴柔”,可以通過組詞讓學生找到。

出示:晴——晴空、晴天

柔——柔和、柔軟

師:晴可以組成晴空、晴天,柔可以組成柔和、柔軟,晴柔就是柔和的晴空,它在圖中的哪裏?學生找到水中的晴空。

(對於一年級學生讀圖相比於讀字,更感興趣。從讀圖到讀字,再從讀字到讀圖,這種圖文結合一是合乎學生髮展規律,二是有機的把識字與理解結爲一體,既能讓學生識字讀書,又能使學生在圖理解詞的意思,突破了學生閱歷少,對於古詩文理解的難度。)

5、師:這幅畫十分美麗,有泉眼、小荷、樹陰、蜻蜓構成了一副和諧的小池圖。你們喜歡這首詩嗎,喜歡哪一句。學生以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詩意、詩味、詩情原本就存在於詩的言語中,通過反覆誦讀,自然詩歌的意味情也會明晰起來,當然在學生述說自己爲什麼喜歡這首詩時,詩美的表達方式也潛移默化到學生的頭腦之中,這與作者的喜歡也具有一致性。)

(三)、走進詩境,體會詩情

1、你們都喜歡這首詩,是因爲喜歡這些景、這小池,詩中哪些字是說喜歡的意思?

(1)學生找出惜、愛,教師隨機也提問:誰惜誰,誰愛誰?同時理解簡述詩句。

(2)還有誰喜歡誰,爲什麼?同時理解簡述詩句。寫“立”。

2、在這樣美麗的小池裏,小荷剛剛露出了漂亮的尖尖角,喜歡小荷的蜻蜓早已立在上頭,還有哪些動物立在上頭呢?想象說話。

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頭。

3、可見,小池是多麼美麗,而且每種景物都喜歡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誰來有感情的朗讀。朗讀指導,讀出美麗、和諧、喜歡,配樂朗讀。

(藉助圖畫,抓住詩眼“惜、愛”引領學生走進詩所描述的意境,在詩境中表達想象,學生也自然成了小池中的某某景物,他們能體會出什麼是美,什麼和諧、什麼喜歡。學生從詩的字裏行間體會詩的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走近作者,加深印象

1、師:這是一首描寫初夏小池的寫景詩,它表達美、表達愛、表達和諧。詩人愛小池嗎?我最愛小池中的什麼?爲什麼?

詩人最愛小池的,因爲。

隨着學生的回答隨機進行朗讀訓練,讀出詩人的愛池之情,特別要讓學生站在詩人的角度吟誦。

2、詩人是一位怎樣的人呢?(學生回答)詩人不僅是愛小池的人,還是一位愛自然、愛田園風光的人,具有愛心的人。出示楊萬里的兩首詩,學生誦讀。

(從認識一首詩並進行感情吟誦到吟誦兩首詩,從學習一首詩到認識一個人,楊萬里在一年級學生的心裏再已不是詩人,而是見得到,摸得着的朋友,學生爭着讀詩的興趣也會因此大增。)

七、說教學建議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爲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爲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運用各種有效的評價手段,能夠達到激勵、導向、調控作用。在這節以詩歌誦讀的古詩教學課堂,我努力以真誠的語言,溫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寬容的態度,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慾望,當學生朗誦出現誤差時我給予糾正安慰,當學生了解找不到方向時我給予尊重引導,當學生理解感悟呈現連珠妙語我給予表揚放大。這樣及時關注不同層次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及時予以鼓勵、評價,以建構民主、互動、和諧的課堂,讓課堂詩情飛揚!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三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金色的草地》。我準備分從下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分析

《金色的草地》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 講述的是生活在俄羅斯鄉下兩個小朋友的故事。描寫 “我”和弟弟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情節真實生動,使人不由自主地產生會心的微笑;課文結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講了蒲公英顏色晝夜發生的變化及進一步抒發了自己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課文在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對閱讀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草地會變顏色的原因。本文語言優美平實,內容也較簡單,是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體驗“美”的好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

爲了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體驗以及能力素養的提高,根據教材編排的意圖和學生的特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會認2個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使勁、絨毛、假裝、這些、引人注目、釣魚、觀察、花瓣、合攏、手掌、有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

4、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以上四項目標分爲兩課時完成,下面我要向大家彙報的就是我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其中如何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蒲公英生長的過程,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第二課時教學的重點、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1、美讀感悟法: 文章語言優美,讀起來琅琅上口,因此,“美讀”是本課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其次最主要讓學生多讀,同時教師要巧妙地藉助課件,引起學生對課文中描述的事物與情景的關注,入境入情,促進學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薰陶,激起觀察自然的興趣。2、多媒體情景法: 因爲國小生生活經驗少,但好奇心強,容易激發興趣,因此,我運用電教手段,創設多種情景,展示課文相關圖片,使學生在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景的同時,輕鬆、愉快、積極、主動的學習。同時,形象直觀的課件展示,有助於學生讀懂課文,感悟到語言文字帶來的美,體驗到發現的樂趣,也有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3、質疑問難法: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課堂教學中,運用恰當的手段,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能激發濃厚的思考興趣和創新思維。

四、說教學過程

這裏我主要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分四大步驟:一是創境質疑,激探究之情;二是自由朗讀,尋草地之美;三是指導朗讀,品草地之美;四是拓展延伸,談自然之奇。

一、創境質疑,激探究之情

教師激情導課:孩子們,我們都來開開心心的玩耍蒲公英,好嗎?然後讓孩子們拿出老師課前放在抽屜裏的蒲公英進行玩樂。最後老師說:“課文裏的兄弟倆啊,玩耍蒲公英的時候也是可快樂了,你能找出哪一段是描寫這樣的情景的呢?”

【就這樣,巧妙地導入新課,讓學生都親身體驗融入到課文中兄弟倆玩耍蒲公英時的獨特體驗與感受,體現語言學科的人文性。】

當有學生說到“金色的草地”時,教師用自己肢體語言表現:皺着眉頭,顯出很吃驚的樣子,以此激起學生質疑,學生自然會產生疑問:草地應該是綠色的,怎麼會是“金色的”呢?【這樣激起學生學習之興趣,激起學生探究之慾望。】

二、自由朗讀,尋草地之美

閱讀教學中,存在着多種對話。但對話的基礎應是學生潛心融入文本。因此,在學生產生了讀書興趣、探究慾望後,讓學生自讀全文,並畫出自己喜歡的詞、句、段,美美地多讀幾遍,教師巡迴傾聽。這樣學生有充分讀書的時間三、指導朗讀,品草地之美

與空間,同時,通過讀、找、畫等方式去尋找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了自主學習的樂趣,爲“美讀”打下基礎。如何指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美,教師不必細細講解、分析,應重視“讀”。因此,教學中教師以讀代講,以評代導。

1、讀第一自然段,賞顏色之美。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說說小男孩發現了什麼?

(2)指名朗讀第一句,讓學生自由讀,教師適時評價,在評價中讓學生明白草地變成金色的原因,進而讀出草地之美。

(3)出示金色的草地圖,教師引導:看,這片金色的草地就在眼前,看着圖,你想說些什麼?

【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說出自己面對這塊金色的草地想說的話,自然與文本感情產生共鳴,因爲對草地的喜愛與讚美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自然就能讀好第一自然段了。】

2、講讀第二自然段,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⑴這一段中哪幾句話描寫了兄弟倆快樂玩耍的情景?大家覺得這是一對怎樣的兄弟倆?你是從哪些關鍵詞中看出來兄弟倆的淘氣?理解“一本正經、使勁、假裝”,讓學生從具體的詞語中體會情感,並通過朗讀加深對詞語的理解。

⑵同桌角色扮演兄弟倆,體會玩耍的快樂,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把課文把課文讀得輕鬆愉快,達到感情朗讀的效果。

⑶在反覆朗讀中指導學生散發思維:如果,你們就是那對淘氣的兄弟倆,你最想在這片草地上玩些什麼呢?

3、讀第三自然段,探變化之因:

⑴教師激情:這片草地除了給兄弟倆帶來玩耍的快樂,還給他們帶來怎樣的快樂呢?默讀課文3、4自然段,看看他們又有什麼新發現?並出示蒲公英變化表,按課文內容填完整。

時間早晨 中午 傍晚 第二天早上

草地顏色

花的顏色

對照表用自己的'話說說草地是怎樣變化的?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出來。

相機指導朗讀重點句:“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們的手掌一樣,可以張開、合上。花朵張開時,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這一段是課文的重點,這一句更是難點,如何讓學生讀中明理,讀中悟情,讀中享受?我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可以配合表情讀,因爲學生明白了草地變色的原因後,心情一定很高興,可以笑眯眯地讀;配動作讀,邊讀邊用動作演示,這樣學生很快明白“張開”、“攥”的意思。可以配道具讀,也可以配課件展示的圖片讀,調動多種感官,運用多種讀的形式,讓學生能在讀中悟出草地變色的原因。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草地變色的奧妙,難點也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多種形式地讀,展示了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從而使閱讀成爲賞心悅目的享受,使課堂成爲學生個性張揚的舞臺。】

3、引導學生髮現草地的祕密後,此時學生的心理也會起微妙的變化,及時抓住這一時機,讓學生將心裏想說的宣泄出來,會更好地激發學生星期,激起表達的慾望。因此,此時來追問學生一個問題:感受到蒲公英的變化,你想說些什麼?學生肯定會暢所欲言。

4、從那以後,“我們”有什麼變化?我們爲什麼不再隨意揪它?

引導談出:

發現草地的變化

喜愛金色的草 喜歡上可愛的小花

不再隨意揪花

接着請學生小聲讀最後一段,理解“一起睡覺、一起起牀”的含義,【體會“我”此時的心情,體會觀察與發現給生活帶來的變化,激發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之情,從而突破本課學習的第二個難點。】

三、拓展延伸,談自然之奇

1、美讀課文後讓學生談自己讀後的收穫:孩子們,今天我們到一塊神奇的金色草地上玩了玩,你們有些什麼收穫呢?

2、在學生興致盎然時,進行拓展延伸,課件出示向日葵等植物,喚起學生的回憶。引發學生談向日葵、夜來香、太陽花、含羞草等植物的神奇之處。並佈置學生一項課外作業:請你用學會的觀察方法觀察自己喜歡的事物,寫下來,和同學交流。

【觀察、發現時沒有止境的,留心觀察,記錄生活,應該成爲一種習慣。讓學生體會到及時的地記錄一些新的發現,會留下更多美好的回憶,收穫更多的感動。】

3、最後教師總結:孩子們,你們知道得這麼多!是啊,大自然中還有許多神奇的植物、奇特的現象等着你們去發現!去探索!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樣,不僅發現它們的神奇之處,還能找到其中的奧妙!這樣更能引發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探索。

五、說板書

板書是微型教案,集中體現了教學目的、重點、難點及教學過程。好的板書還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根據本課的教學預設過程,將形成如下板書,使本課的學習變得更加一目瞭然。

金色的草地

發現金色的草地 合攏 張開

尋開心 —— 最喜愛

國小語文說課稿五 篇四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

我是國小語文組×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時間控制3分鐘)

1、教材分析

《 》是-版國小語文( )年級( )冊第( )單元的第( )篇課文,該單元以( )爲主題展開。《 》是一篇精讀(講讀)課文,主要描述的是(文章大意)。課文雖然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給人很深的啓迪(這部分可以從課文的地位、內容,以及作者的寫作特點等幾個方面進行概括 )。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階段目標(第一階段:1—2年級;第二階段:3—4年級;第三階段:5—6年級)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1.能夠認讀本課生字、詞。2.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能夠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語句,瞭解重點語句所隱含的情感色彩。(如:對錶達情感的作用學習主人公--的美好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一句話):

難點(一句話):

4、教學時間:(根據要求安排)根據課文內容需要,將安排2、3個課時。(若爲幾個課時,則說明現在講的是第一課時,同時後面講課過程中要說明第一段主要講說明等。)

5、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和學法(時間控制1分鐘)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爲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歸納課文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結合( )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勤于思考。

那麼在學法上,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並要求學生在交流學習中勾畫出優美詞句,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

三、說教學過程(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過程設置目的就是完成教學目標)(時間控制5分鐘)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以五個環節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興趣是的老師,國小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展播(引入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畫面,例如歌曲、人物的形象畫面等) ,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爲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隨後揭開課題,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要做什麼?怎麼做?爲什麼?目的/效果怎樣?):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並要求一邊讀一邊想象(寫景:美麗的景象;寫人:活動的情景) ,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教師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掃清學生閱讀文本的障礙。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爲接下來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同上):研讀賞析,體驗情感。葉聖陶說: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鑑於此,在“研讀賞析,體驗情感”環節中,我首先抽選出幾個代表分段朗讀課文,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歸納出本節課的生字、詞和重點詞句,並讓學生議一議(例如課文中出現的含有修辭手法的語句所表現出來的意思和情感等)。力圖使學生在反覆朗讀和討論交流中對課文有所思有所悟。

緊接着,我將根據學生討論情況進行簡單的歸納總結,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並藉助多媒體展示課前準備好的圖片,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課重點詞句。如讀到“-”時,用多媒體展示“-”畫面(寫人:主人公表現情感的畫面;寫景:與內容相關的圖片)。這一幅幅畫面,不僅講學生們帶入( )之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 ”、“- ”等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

最後,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根據內容而定的) 圖畫,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根據課文內容)(如:草原的無限熱愛)。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學生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因此再對課文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根據課文內容拓展出的問題)。 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第五環節(緊扣教學目標,設計新穎):安排作業,複習強化。爲了複習、強化學生所學知識,讓學生再次體驗課文(寫景:優美的景象;寫人:主人公的情感)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兩道課後作業:作業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優美詞句》小筆記本上;作業2:根據課文內容,(寫景:可以按照課文內容畫一幅圖;寫人:在老師的指導下將大家分成兩幾組進行角色扮演,讓大家一起體驗課文中人物的感受) 。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四、說板書設計(緊扣教學重點寫出幾個詞句或安排新穎的板書)(時間控制1分鐘)

最後,我談一下本節課教學效果。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穫,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國小語文教學教案 篇五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語文九年制義務教材第十二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

1. 本組課文的學習重點是要引導學生從學習的內容展開聯想。閱讀的時候,先讀通讀懂,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還要想開去,想到與課文有關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並把自己想到的與同學、老師廣泛交流。藉以活躍思想,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2、教學目標

結合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對國小5—6年級的階段目標,結合本組的訓練重點以及本課的寫作特點,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本課四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技能目標:能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欣賞文章語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悟到時光易逝,一去不復返的現實,從而明白珍惜時間,不虛度光陰。

3、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受到珍惜時間的教育”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4、課前準備:自制的多媒體課件

二、教法和學法

“老師爲學服務的”,老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每篇文章都應該選擇最適合的教法。《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代表作,也是散文中的經典作品,文章語言清新流暢、生動優美,表達了作者對如煙往事的回憶,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對燦爛未來的嚮往。文中蘊涵的很多東西是隻可意會不可言談的,因此,課堂上老師的任何分析講解都會顯得貧乏、無力,所以,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用心靈去體會、去朗讀,達到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才能理解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語言美。本文的教學採取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感悟貫穿全課的方法。

《語文課標》指出:在教學中要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通過口語練習的嘗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安排得是否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爲了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導入:背誦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古詩句導入。

(二)認識作者

請學生簡單介紹課前對朱自清及其作品還有對散文的瞭解,然後老師多媒體展示朱自清畫像及簡介做以補充。(這樣就爲進一步閱讀、理解文章奠定了基礎)

(三)朗讀課文,體會感情

老師先在鋼琴曲《秋日私語》的伴奏下,範讀《匆匆》一文,激發學生想讀的慾望。然後老師給同學們放上音樂,同學們試讀這篇文章。最後再展示,讓學生毛遂自薦。(通過這一環節的朗讀,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但還不夠深,還需進一步深入到字裏行間去品味詞句,輕輕地讀,靜靜地體會。)

國小語文說課稿教案 篇六

一、說教材

《將心比心》一文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組的一篇閱讀課文,本文以“將心比心”爲題,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根據文章的特點,我爲本課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纔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2、讓學生通過閱讀,受到“將心比心”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

3、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根據教材編排和教材本身的特點,我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二、說教法學法

學法爲:

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和學法指導,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引導學生掌握“讀——思——說——讀”的方法通過讀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思,即根據問題認真思考,從深層次上進一步認識課文內容;通過說,進行反饋和交流,檢驗讀和思的效果;再通過反覆朗讀使感情進一步昇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領會,達到感同身受的效果。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文本的特點及學生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劃分爲以下幾個環節:引導揭題──檢查預習──閱讀體會──學習昇華──拓展延伸。

1、聯繫生活中的實例展開討論,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揭示課題。

2、讀課文:

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讀通課文,認識生字,理解生詞,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3、細讀課文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閱讀又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爲了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圍繞“事情的哪些地方溫暖了你的心?”這一主線問題,學生自主讀課文,做批註,小組交流討論,全班彙報。

⑴本環節主要抓住人物語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人物品質。

⑵在讀第一自然段時,抓住阿姨的那段話:“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爲她開門”。你讀了這句話體會到什麼?最使你感動的是什麼?交流,討論後,板書:關心幫助他人,然後讓學生思考:如果你是這位阿姨你會怎麼做?

⑶在閱讀第二自然段時,抓住母親的話重點閱讀體會,如“不要緊,再來一次!”你體會到什麼?(寬容)如: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讀到這裏,你體會到媽媽什麼品質最使你感到了嗎?

(4)現在我的心情是溫暖的,幸福的,開始我的心情是這樣的嗎?生:不是,是抱怨的。師:原來想責怪護士的我,以爲母親的話語而感到溫暖和幸福。將心比心,我會想到什麼呢?引起學生的思考:要想得到別人的寬容和理解,就要學會去寬容和理解別人。

閱讀教學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的過程。真正的閱讀要是使閱讀者披文入情,能透過文字觸到語言的深層內涵,從而領悟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因此此環節教學不能停留在理解內容的層面上,而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4、深入文本,昇華情感

生活中,“將心比心”的表現舉不勝舉,都是“人人爲我,我爲人人”思想,這正如作家羅蘭所說:“如果每一個人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都能先想到別人,後想到自己,多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那麼世界上不但可以增加很多歡樂與和氣,而且可以減少很多悲劇和恨事。”

5、拓展延伸,提升品味(板畫出心)讓孩子們在這顆心裏裝入一個分量最重的詞,你會裝什麼呢?學生們會寫很多詞,如:幫助,關心,溫暖,理解,寬容,鼓勵,尊重,信任等等,這樣設計能讓孩子們走進文本,產生了感同身受的效果。

四、說板書

板書設計是課文靜態的呈現,針對課文內容,我設計了這個板書

關心  幫助

將心比心

寬容  理解

我爲人人,人人爲我

這樣的設計既增強了直觀性,又有利於對課文內容一目瞭然,更突出了課文的主旨。

五、教學反思

一堂課結束了,反思這節課我感覺有收穫的是:

學生逐步學會了抓重點句段和詞語體會理解課文的方法,在感受溫暖的過程中,理解了“將心比心”。彙報時雖不夠流暢深入,但卻由心而發,有理有據。

此外,孩子們這節課特別的投入,把心融進了課文情境,並由課文想開去,聯繫生活體驗,感受到要設身處地的爲他人着想。

但本節課也有遺憾之處,我沒能跳出精讀課的圈子,指導、講解過多,還是沒有把學生推上主角。葉聖陶先生說過,略讀指導需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今後,我要把握好“精”與“略”,內容上,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課文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爲要求。方法上,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以後的大量閱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國小語文說課稿教案 篇七

【說教材】

1、教材簡析:《將心比心》是人教版課改實驗教材第二單元的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文中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

一、在商店裏,阿姨幫奶奶推開沉重的大門,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爲她開門;

二、母親去醫院打針,寬容與體貼沒把針打好的實習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即將當護士的女兒。)揭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作者通過這兩個事例中的人物對話的描寫來告訴學生: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2、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3、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與本文人物對話的交流,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薰陶。難點:體會作者如何進行人物語言的描寫,而使表達產生感人的效果。

【說教法】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應以學生自讀爲主,所以我用引導法教學。教學中,我會以學生讀和說爲主,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理解,要求學生讀不順的地方多讀,不理解的地方同桌或小組間討論,解決不了的請教老師,教師再給予引導。

【說教學過程】

1、通過播放視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談感受,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揭示課題。

2、讀課文: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讀通課文,認識生字,理解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知道文中主要寫了兩件事,板書寫出哪兩件事。

3、細讀課文:

⑴本環節主要抓人物物語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人物品質。

⑵圍繞文中哪兒讓你感到溫暖,展開討論。在讀第一自然段時,抓住阿姨的那段話:“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爲她開門。”你讀了這句話體會到什麼?爲什麼讓你感到溫暖?交流,討論,然後移情體會,讓學生思考:要是你是這位阿姨會怎麼做?如果你是這位老奶奶你有什麼感受?

⑶在閱讀第二自然段時,抓住母親的話重點閱讀體會,如“不要緊,再來一次!”你體會到什麼?(寬容)如:“這是我……女兒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讀到這裏,你體會到媽媽的什麼品質最使你感動?(寬容、理解、鼓勵)

⑷移情體會:如果這位媽媽責備,甚至辱罵那位護士,結果會怎樣?等。

⑸你從這件事中體會到什麼?現在的“我”感到很溫暖,很幸福,之前“我”是怎麼想的?出示小練筆。

⑹過渡:生活中,將心比心的事例比比皆是,齊讀第三自然段。

4、設置情景,深化認識:教師在黑板上用紅粉筆畫個心,導語“……此時此刻,我們的心不會是空蕩蕩的,爲了勉勵自己,應該在自己的心中裝入一個分量最終的詞語……”學生說,教師把詞語寫在心型圖案裏。

5、課堂小結:本環節用作家羅蘭的話,深化學生情感。

【說板書】

板書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本節課的板書很簡潔,只是清楚地向學生展示本文中的兩件事以及最後畫心型添加學生所說詞語的互動環節。

國小語文說課稿五 篇八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掌聲》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首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愛的奉獻,本課在本單元中起着非常重要引領作用。我想:在教學時,如果僅僅是讓學生知道掌聲就是愛,同學們都愛小英這空化了的思想內容是不夠的,只有讓學生在愛的情感世界裏,經歷情感的洗禮,精神得到喚醒,沉澱爲人格了,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爲生命奠基!面對着今天被愛重重包圍的學生,我想:感受愛,只是起點,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愛?纔是本課的終極生命意義!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根據上述對文本的認識,以及《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年段能質疑,能聯繫上下文,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本要求,我根據本課內容及教學實際、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設計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扣住詞語理解句子,扣住句子體悟情感,扣住情感昇華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

教學難點:初步瞭解小英在掌聲前後內心的變化。

二、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真、活潑、想像力豐富,而且語言的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新課標》要求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我爲學生搭建交流互動的平臺,讓課堂成爲學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學生在激情、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愛、懂得愛、奉獻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教法是:

1、啓發點撥法:巧妙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2、多媒體演示法:引入音像視頻資料,使課件符合班級學生的心理特徵、認知規律,直觀、形象、視覺效果好。

3、創境想象法:創設假如小英就在我們的身邊等環境,讓學生以想象談話的形式理解文本。

4、評價激勵法:教育心理學認爲正確評價、適當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的肯定,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等。科學的教學評價能激發學生興趣,啓迪學生心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使課堂充滿活力。

三、說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思辨能力、表達能力,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方法的點撥與引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我引導學生採用: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我運用教學機智,引導學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被激活,活躍課堂氣氛,在討論中理解、感受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批註記錄法:帶着疑問讀課文時畫出相關答案,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記錄讀書體會。這樣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一)導語渲染啓動情感。

一堂課的開課,猶如小提琴演奏,第一個音符就定下樂曲的音調,開課時我用激情的語言爲本課定了情感基調,這樣就讓我的課堂未成曲調先有情。使學生情不自禁地走入學習情景之中。

(二)整體感知積蓄情感。

爲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我打破了一篇課文從頭到尾順着講解的教學模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級學生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爲了消除朗讀中的障礙。我首先把文本中易錯、難讀的字音利用課件演示進行預習檢查、強化。然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關鍵詞語的理解,探究小英在掌聲前後內心的變化,邊讀邊悟,隨悟隨記下自己的感受,也是爲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潛心品讀昇華情感。

爲了突出教學重點,在感悟描寫英子神態、動作的詞語和掌聲的內涵這部分教學中,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以讀代講,但我更側重於在自主閱讀中爲學生搭建開放閱讀的平臺,保證了讀的時間、讀的形式,保持了讀的興趣。這入情入境的'朗讀足以讓關愛之情,感激之心滲入到學生的心裏。不僅讓他們學會了閱讀,更重要的我是想通過這樣的教學教會孩子們學會學習,體會合作學習的快樂。

(四)聯繫實際延伸情感。

在學完課文後,爲了彈響屬於學生自己的那根情感之弦,我讓孩子看《掌聲響起來》視頻課件,爲下一步的朗讀和仿寫放飛思維,積累素材,實現情感、語言和思維同構共生!

(五)課堂總結內化感受

當不同內涵的視頻響起的同時學生爲身邊人鼓掌,這樣呈現出立體式的課堂教學模式

五、說板書設計:

其目的在於依據課文內容,突出重、難點,清晰、美觀、簡潔,讓學生一目瞭然。

國小語文說課稿教案 篇九

一輪課程改革帶給我們的一方面是精神上的振奮,讓尷尬的母語教學走出了固有的蘩籬,走進了一片新天地,也讓我們獲得了思想上的啓迪,讓塵封的頭腦引來了甘泉活水,經受了思想的洗禮。另一方面也讓許多一線教師感到迷茫與困惑,禁不住要問“路在何方”,回答當然是“路在腳下”。改革未必帶來進步,但進步必然需要改革。

語文教學曾被“千夫所指”,曾讓“舉國關注”。那麼語文教學的出路既要體現改革的普遍意義,又要顯現出自身的特色。這便是迴歸主體————還權於學生,讓位於學生;凸顯本體————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立足於語文課堂教學,彰顯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下面結合《炮手》一課對以上觀點作如下分析:

一、教材分析

《炮手》一課記敘了一百多年前法國軍隊中一名普通炮手的感人故事。當時,德國軍隊已侵入巴黎郊外,當將軍發令向德軍的駐地————一座紅瓦白牆的農舍發炮時,炮手毫不猶豫地執行了命令,而這座房子卻是他家僅有的財產。

全文以對話爲主,人物的外貌、神態描寫貫穿全文,所以主人公當時複雜的內心世界形象地被表現出來。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的確立

本課的教學目標的確立緣於對文章思想主旨的解析,緣於對文章中體現的主要寫作特點的把握。

一方面文章情節曲折生動,體現了炮手爲了國家,爲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獻自我、犧牲自我的精神,作爲一篇充溢着人文氣息的文章,留給讀者印象最深地就莫過於炮手那句普通中滿帶着人性精彩的話語:“那是我的房子,在這個世界上,它是我家僅有的一點財產。”這是一個愛國者對於祖國真摯的愛,這份愛既深沉而又凝重。

另一方面文章講究語言的藝術美。將人的情感的細微變化準確的呈現在讀者的眼前,炮手的臉色由“蒼白”到“煞白”再到“慘白”,又用對比的方法寫出當時“裹着大衣的副官們在凜冽的寒風中打顫”時,“炮手的前額卻滾下了大粒的汗珠”。這些細膩的刻畫使一個普通愛國者的形象躍然紙上,立體化、人性化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

綜合以上兩點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在感情朗讀中,體會炮手在神態、言語變化中流露出的愛國之情;

2、結合課外輔助材料,深入體悟神態變化對錶現中心的作用。

教學重點定位於由炮手神態變化的表層現象深入感受其精神實質。原因在於人文性是語文教學的顯著特徵之一。以人文性統駕工具性,是語文教學的一條出路所在。一篇文章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語言文字本身,而恰恰是字裏行間洋溢的無形之美————情感體驗。人文性是人類靈魂指向的體現,抓住了這一點,即可引發讀者的情感共振。與此同時將對形式美的體悟隱喻其中,則證明了這一點:形式爲內容服務。

三、教學流程的設計分析

基本理念:

1、創設情境,建立“戰地記者”的角色需要展開教學,運用閱讀期待,引發學生以研讀專題爲基點,進行輻射式的自主探究。

2、迴歸於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在讀文中發現問題,在讀文中解決問題,同時凸顯語文教學的本體,彰顯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具體設計:

(一)、營造情境,定位身份

創設情境,讓學生從中從情境中找自己的身份,更便於學生以親歷者的角度去介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同時記者這一角色也有助於整個教學過程的展開,意在於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回顧大意,體察背景

學好教材內容,必須引用相關的背景資料作支撐,讓學生可以在宏觀把握事情背景的前提下,與文章展開對話,且背景資料引入藉助於角色需要而顯得自然。

(三)、全景感知,篩選質疑

在全景感知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充分提問,但對於所有問題,不必都面面俱到,適當篩選,既發揮了小組學習的作用,又提升了問題的精煉性,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四)、單式板塊研讀,體悟愛國之情

讓學生圍繞研讀專題,掃描全文內容,借於平時的訓練,讓學生髮揮其主觀能動性,體驗主人公的情感,在朗讀中加深體會,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這裏作了一個彈性化設計,更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將還權於學生落在實實在在的教學中。寫法延伸部分借於學生手中的作文書,使得內外溝通,課內外學習相得益彰。

(五)、模擬採訪,換位感受

(六)、撰寫日記,延伸遷移

“受之於心,自然要發之於外”以上的兩個步驟給學生一個釋情抒感的空間,讓學生圍繞文章內容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也完整了記者這一角色的職責。

(七)、作業佈置

第一題的確立主要由於本文中出現了字形上易錯的生字;第二題則緣於文章中出現了“?望”“回頭看”等詞,表示“看”的詞語很多,這裏藉助於練習,豐富學生對於看的瞭解;第三題則是讓學生展開聯想,進行創造性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