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大班教案的活動反思【精品多篇】

大班教案的活動反思【精品多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及反思:《葉子飛》 篇一

一、活動目標

1、讓孩子喜歡欣賞兒童詩,想銷售量、感受詩歌的意境。

2、豐富孩子詞彙:葉子、飛、吹、飄。

二、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孩子們收集的小樹葉。

3、課前帶領孩子們走進大自然去“尋找秋天”

三、活動過程

1、結束:戶外遊戲“找樹葉”

師:“起秋風了,我們去外面找找,看還有哪些形狀的葉子,它們會像什麼呢?看誰有新發現哦!

2、請孩子根據已有經驗說出葉子的特徵。

(1)師:寶寶們,你們都收集到了樹葉嗎?老師請你們說說你帶來的樹葉是什麼樣子的,看誰說得好。

(2)師用詩歌裏的語言進行小結。

(3)師:涼涼的秋風吹過來,好多的小樹葉都離開了自已的媽媽,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樹葉飄散的樣子,好嗎?

3、出示PPT課件,引導孩子欣賞詩歌《葉子飛》。

(1)師:老師把秋天的小樹葉編成了一首詩歌,你們仔細聽聽。

孩子完整欣賞詩歌一遍。

(2)提問:詩歌裏的小樹葉是什麼樣子的,它們飄落時像什麼?

(3)引導孩子學習詞彙, “葉子、飛、吹、飄,並用肢體語言進行表演。”

(4)這麼多的葉子飄下來,你們想用它們來做什麼呢?

孩子們討論。

4、學習朗誦詩歌

(1)播放課件,孩子分句學習詩歌,理解詩歌意思。

(2)師扮大樹和風,孩子扮樹葉,利用肢體幫助理解詩歌。

(3)孩子們跟課件一起念2-----3遍。

(4)分組進行詩歌表演。

附詩歌:《葉子飛》

涼涼的秋風吹呀吹,

彩色的葉了滿天飛。

有的圓,有的長;

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小船。

秋天的葉子真漂亮。

《葉子飛》課後反思

《葉子飛》是“你好,秋天”主題活動中一次詩歌欣賞活動。在主題活動中教師引領幼兒到大自然中區觀察、尋找。瞭解秋天的水果,感受秋天的美。培養幼兒從小觀察大自然的興趣,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爲此,課前我帶領孩子們走進大自然去“尋找秋天”。我們收集了很多各種各樣的'葉子。在這種輕鬆有趣的氛圍裏,我開始引導孩子觀察葉子的形狀、顏色,我還讓寶寶們說說它們以前的樣子。

孩子們通過實物認識了一些秋天葉子的基本特徵,這也是我在課前給孩子的一個知識鋪墊。

帶着“尋找秋天”這一環節的興奮,孩子們很自然的進入主題。當我說到“秋天到了,涼涼的秋風吹呀吹呀,好多的小樹葉都離開了自己的大樹媽媽,我們一起來學學小樹葉是怎樣飄散的?好嗎?”孩子們有的展開了胳膊學着樹葉在空中飄飛的樣子,有的慢慢的蹲下學着樹葉緩緩落下,有的孩子則轉了一圈在蹲下。孩子們的表現非常好,通過孩子們的肢體語言,我知道孩子們體會到了樹葉輕輕飄落的感受。

接下來,我把孩子們收集的樹葉展示出來,並提出問題“你們覺得這些樹葉漂亮嗎?他們看起來像什麼?”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踊躍的回答着我的問題“像小船”,“這個像扇子”,“像月亮,像香蕉,像雨傘……”孩子們的世界總是精彩的。這時候的孩子們非常興奮,都說着自己的想法。於是,我對他們說“秋天的葉子真漂亮,老師把秋天的小樹葉編成了一首很美的詩歌,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從而,把孩子的注意引向了詩歌,讓孩子們感受詩歌的意境。通過以上環節,對於孩子們理解詩歌意思的問題也迎刃而解,而不需要教師刻意去解釋詩句的含義,而是將含義的理解融入進了對實物的觀察裏,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

最後,我將孩子們收集的樹葉拼成了小船、蝴蝶等各種形狀,加深了孩子們對詩歌的印象。

不足之處:

1、   詩歌的學習在一字、一詞、一句中,而我沒有深入挖掘,如詩歌中的“飛,吹,飄”等動詞,這些都可豐富幼兒的語言。

2、   課堂的環節抓得不夠緊湊,課堂時間的把握與課堂效果關係甚大。因此,以後要注意課堂的各環節的調整。

中班教學反思 篇二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活動的教育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 情景創設法

活動導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置懸念,因而我設計了“春姑娘請客送禮物”這一問題情景,並圍繞這一問題情景設置環節,通過情景問題的解決啓發幼兒思考解決數學問題。

2、演示討論法

根據幼兒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和幼兒語言發展特點,我採用了演示討論法。演示就是讓幼兒去看, 在自由寬鬆的環境中充分刺激幼兒視覺。討論就是讓幼兒去說,更好的發展幼兒在數學活動中的表述能力。

3. 遊戲法

新《綱要》指出:“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

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

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數字10,知道10所表示的意義,進一步感知數字與物體數量之間的關係。而且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激發他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提高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使幼兒通過本節課積累知識,學習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幼兒明白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通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真正體現數學來自生活,服務生活。

不足之處:

1、複習數字9以內的數過多。

2、認識數字10這個環節可以再增加些。

3、讓幼兒連線這個環節可以讓幼兒自己在小黑板上操作一下

半日活動教學反思 篇三

春雨這個自然現象在春天的時候非常常見,把這節課放在這個時候上也再合適不過了。從談話的過程來看,小朋友對春雨的瞭解並不是非常多。爲了順利地完成這節教學活動,我先在晨間談話時,向幼兒大概地介紹了一下春雨,小朋友也有了一點了解。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瞭解春雨與植物生長的關係所在,以及詩句重複的特點。在活動中,我把主要的過程放在了讓幼兒仿編的環節,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有的小朋友說:小樹苗說:‘下吧,下吧,我要長大。’,也有小朋友說:‘果樹說‘下吧,下吧,我要結果。’從仿編的結果也可以看出小朋友對本次活動的重點掌握得還是非常不錯的。

這首詩歌總體來說還是是非常容易學的,因爲句式比較簡單,兒歌的內容也較擬人化。爲了讓小朋友更好地理解,記住兒歌內容,我還加上了一些表演動作,小朋友也學得非常認真。

總體來說,本次活動存在以下幾個不足之處,仍需要我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多加註意。

1、個別小朋友的積極性並不是非常高,也不願意開動小腦筋。這羣小朋友需用要老師更多的關注,我們可以拋一些簡單的問題來激發他們的興趣。

2、還是很大部分小朋友對仿編詩歌的句式特點不是很瞭解,導致仿編出來的句子不完整。這個雖然是本節課的難點,但整個活動中,我也只是略微的提了一下,並沒有深入,才導致了後來小朋友在仿編中出現的問題。

3、對於詩歌的表演來說,幾乎每個小朋友都能很大方地投入到其中來。但整個活動小朋友的注意力只集中了大概十五分鐘,就開始有講話的現象,也是我一開始沒有預料到的。

幼兒園小班主題活動教學反思 篇四

一、主題實錄

春天到了,我們把孩子們帶到了人民公園,突然開始下起了小雨。時下正是春雨綿綿的季節,而孩子們也異常喜愛雨天。“看,下着什麼?”“雨落來時象什麼?”這時,孩子可利用眼睛觀察到的及平時積累的下雨經驗展開想象,如:象線、象珠子等等。靈靈說“雨下在身上真舒服”。張天一說“媽媽說雨是透明的,沒有顏色的”。“讓我們用手去接一下雨,會有什麼感覺?”幼兒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溼溼的、涼涼的”。“雨接在手裏會很快掉到地上,誰有好辦法不讓雨跑掉嗎?”這時,孩子就會去找各種接雨的器具嘗試。他們常常興奮地談論着。孩子們對雨興趣昂然、情有獨鍾。

“不要剝奪孩子與大自然接觸和了解的權利”我們不妨抓住這一季節特徵,利用這一自然資源,引導孩子有意識地去觀察、感受、瞭解雨。把課程環境化中的環境的內涵擴大到大自然中去。

二、分析與反思

小班孩子年齡小,他們必須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下雨天,他們常常愛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對雨是興趣昂然、情有獨鍾。我們便可利用孩子這個興趣點,又發生在孩子周邊的生活經驗開展有益的教育活動,從而真正體現《綱要》中提出的將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綱要》在教育與發展之間堅持了“既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觀點。設計整個活動時,注重強調將教師作爲幼兒發展的引導者,支持幼兒的自主發展,在支持中進行有效引導。活動中,通過幾個問題的提出,引導孩子利用各種感官,去看雨、聽雨、接雨、踩雨,啓發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去充分感受、表達,師幼互動。從不同的角度讓孩子有意識地去觀察,也不致於使答案是唯一的,而是豐富多彩的、形象生動的。

科學教案及活動反思 篇五

活動目標

1、細緻觀察芽苞苞,瞭解芽苞苞的顏色、形狀等特徵。

2、觀察芽苞苞的生長過程,感受新生命的力量。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植物角里正在發芽的植物種子發芽視頻

活動過程

一、看看芽苞苞

1、小朋友,春天來了,我們周圍的植物有什麼變化嗎?(許多植物都發芽了)

2、今天老師就帶來了幾盆植物,我們來看看他們發芽的樣子。

二、說說芽苞苞

1、剛纔你們看到這些植物他們的芽苞苞都長在什麼位置?

2、芽苞苞是什麼形狀的?(尖尖的腦袋,身體圓圓的)

3、是不是這樣的呢?教師出示一張芽苞苞的圖片。

4、如果要用身體動作來把自己變成一顆芽苞苞,可以怎麼做?

5、爲什麼芽苞苞會有大有小呢?

6、你看到芽苞苞是什麼顏色的?

7、芽苞苞長出來了,開心地告訴我們:春天來嘍!

三、與芽苞苞的約定

1、你想知道,你找到的這顆芽苞苞會變成什麼樣嗎?

2、老師告訴你們一個辦法,我們選一顆芽苞苞,老師在他的身上幫上一根絲帶,以後我們每天都去看看它,但是能不能碰呢?(不能)看看他會有什麼變化好嗎?老師也會每天給他拍一張照片,到時候我們就能看到他從小到大的樣子了。

四、觀看發芽視頻

1、最後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一段視頻,看看其他的芽苞苞是怎麼長大的,會不會和我們這顆芽苞苞一樣呢。

活動反思

春天來了,我們會看到許多植物都發芽了。我們的植物角里也有許多植物正在發芽。因此我就借用植物角里的一些發芽的植物來給孩子們開展本次活動。但很可惜的是,植物角里發芽的植物種類並不多,而且沒有找到那種尖頭的芽包包。因此孩子們只能在我的圖片上看那種尖尖腦袋,圓圓身體的芽包包。爲了讓孩子更加直觀地感受芽包包長大的過程,我找到了一段視頻,孩子們看得非常認真,並且能夠用動作和語言來描述出芽包包長大的過程。我想,爲了能夠激發幼兒發現周圍植物發芽的現象,老師可以拿起相機,去幼兒園周圍找一找芽包包,將照片帶來給孩子們看,讓他們猜一猜,這個芽包包是長在哪裏的。

幼兒園小班教學活動反思 篇六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練習發“Zhang” “SUO”的音,學習詞語“ 長大”、“縮小”。

2、能大膽於在集體面前說話。

3、感受故事蘊含的幽默感,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米皮皮圖片一幅,魔術棒一根,米皮皮頭飾一個,故事圖片四張。

活動過程:

1、出示米皮皮和敲敲長,導入活動。

(1)出示米皮皮圖片。

師:小朋友們看,今天,教師請來了一隻小老鼠來我們班做客,嗯,它叫米皮皮,我們一起來向米皮皮問好吧!

(2)出示敲敲長。

師:米皮皮還帶來了一樣寶貝,叫“敲敲長”。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來念念看(敲敲長)。敲敲長可不是一根普通的小棍,他是一個魔術棒,那麼,它到底有什麼用呢?我們一起聽完故事就知道了。

2、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一遍,(不借助圖片)提問:

(1)米皮皮有件什麼寶貝?(請幼兒回答,並及時鼓勵)

(2)米皮皮的敲調長有什麼用呢?(它能使物體長大事縮小)好,我們再來聽一遍。

3、結合圖片,再次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敲敲長哪一頭能讓東西長大?讓什麼長大了?米皮皮是怎麼說的?

怎麼讓長大的東西縮小呢?敲敲長讓誰縮小了?米皮皮又是怎麼說的?

4、遊戲:

(1)介紹遊戲規則:

教師當“米皮皮”(帶上頭飾),小朋友來當“小豆苗、胡蘿蔔,小磨菇,還有狼婆婆。

當米皮皮用“敲敲長”(五角星一頭)敲到你的時候,你們就扭一扭身體向上長,還要說“啊哈,我長大了。”

當米皮皮用小木棍(敲敲長倒過來)敲到你說:“縮縮縮”的時候,你就扭一扭身體,蹲下去,還要說:“唉啊,我縮小了。”

(2)師幼開始遊戲。

(3)請一名幼兒當米皮皮再來玩一次遊戲。(教師指導)。

敲到的幼兒(小豆苗、胡蘿蔔,小磨菇)就扭一扭身子,向上長,嘴裏說:“啊哈,我長大了。”

“不好了,不好了,前面來了一隻大灰狼,怎麼辦呢?”“大灰狼、縮縮縮”(教師用敲敲長的另外一頭敲!

5、遷移幼兒經驗,結束活動

你們想不想有一根“敲敲長”?如果你有“敲敲長”的話,你會讓哪些東西長大或縮小呢?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 篇七

文言文,在考試時總是分數距離較爲懸殊的一塊。如何教好文言文呢?我覺得實施文言文整體教學,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助於學生的學習消化與吸收。

文言文整體閱讀是指在課堂組織閱讀教學時觀照的對象主要是文章的整體,即把文章視爲一個格式塔,對文章的結構、思路、主要內容作整體的把握,而不是肢解式的機械分析和知識性分析,也不是簡單的咬文嚼字的串講。它着眼於“整體”,即整體的初步感知,再借助“整體”的“完形”去鳥瞰“部分”,把握關鍵的詞語和語句;文言文整體閱讀教學的關鍵是要着力於“整合”,形成對文本內蘊的深層理解。

二、實施文言文整體教學的優越性

我認爲實施文言文整體閱讀教學有以下的優越性:

(一)整體閱讀不會造成對文章語義的一知半解、囫圇吞棗,只會對正確理解語義提供背景,有助於語義的理解。

開始我擔心文言文整體閱讀教學會導致學生對文言語詞、語句的理解發生問題,嘗試下來我們認爲整體閱讀不會造成對文章語義的一知半解、囫圇吞棗。因爲除了有詳細的註解、課後的練習做支撐外,整體觀照有時會讓學生更容易發現問題,對語義把握變得更加精確,如學生對《勾踐滅吳》第三段中“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其中的“政”字的辨析。

(二)從教學實踐看,整體閱讀有助於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從表層理解走向深層理解,從再現性理解轉向重建性理解,從詮釋性理解轉向創造性理解。

繼續前面的例子:在整體觀照的背景下,同學們發現和解決“三年釋其政”中的“政的”註解和譯文的問題,但這還停留在知覺的層面,只是對文章表層語義的詮釋,缺少對文本的深刻品味和體驗,缺少文化的、情感的、義理的收穫。我讓學生對上面的例子再體悟和審視,請學生評價人物:這時他們很容易看到勾踐當時一方面要休養生息,給老百姓一些實惠,另一方面更要富國強兵,要“備戰、備荒、爲滅吳”。“三年釋其政”、“三月釋其政”的背後正是爲備戰滅吳,刻畫出一個不忘國恥、忍辱負重、臥薪嚐膽、機智圓熟的政治家形象。這個評價體現了學生對文本語言信息的深層理解,體現了文本語言信息和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生活體驗的有機結合,是學生對文章深層內蘊的理解。閱讀的深層理解既是認識活動又是情感活動,這種深層理解有很強的創造性,它動用了學生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儲備,用來和人物對話並以主動的創造性想象和聯想來消除文本中的不定點、充實空白點。可以說深層理解已經超越了對文本“原意”的追索和還原,是學生以自己的經驗和情感去觸摸、品味、探究文本,這時,主體與客體、感性與理性、具體與抽象、形象與思想均已達到了整合狀態。這樣整體閱讀使學生完成了在認知圖式、人格養成和情感體驗上的重構。

我認爲,整體閱讀有助於學生在整體中融會,在辨識比較中貫通,激活思維,並把思維引向深入,有時甚至會產生新的見解。

(三)整體閱讀體現了以學生學習爲主的教學理念,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提高語文素養。

整體閱讀教學主要是學生的整體閱讀,它建立在學生的一系列學習活動的基礎上,它也體現了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我們覺得整體閱讀教學背景下的閱讀應該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應該從整體入手,使他們從中體會文章對語言文字運用的精妙,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自然和社會生活的情趣,使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所運用的語言逐漸內化,從而在語言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及語文素養。

在整體閱讀文本的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引導者身份,引導學生進入作者所描述的世界,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探究,拓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空間。教師只是橋樑和紐帶,而不是“救世主”和“包辦者”。

以上是我在文言文教學中的一點心得和反思。今後我將繼續探尋,不斷改進,以求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