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中班數學精品教案新版多篇

中班數學精品教案新版多篇

中班數學教案 篇一

活動目的:

1、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麼高,什麼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2、學習高矮排序,能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餘物體。

3、學會簡單的比較方法,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重點: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麼高,什麼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難點:學習高矮排序,能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餘物體。

活動準備:

1、演示教具:兩棵高矮不同的樹。

2、操作材料:高矮不一的木棒、積木、瓶子、杯子、套娃等等。

活動過程:

(一)目測比較物體的高矮。

1、出示兩個娃娃,引導幼兒觀察。

“這是誰啊?(兩個娃娃)我把她們都放在這張平平的桌子上。看看這兩個娃娃誰比誰高?誰比誰矮?(大娃娃比小娃娃高,小娃娃比大娃娃矮。)”

2、再出示一箇中娃娃,引導幼兒比較。

“我還有一個娃娃,我也把她放在這張平平的桌子上,並放在這兩個娃娃的中間,這裏就有1、2、3三個娃娃。看看她比哪個娃娃高?比哪個娃娃矮?(比這個小娃娃高,比這個大娃娃矮。)原來她們是比過以後才能知道高矮。”

(二)幼兒和幼兒小組比高矮活動。

1、請一高一矮兩個幼兒上來比高矮。

“剛纔我們的娃娃比過高矮了,那我們小朋友也來比一比吧,我先請這一組的兩個小朋友上來,你們都站在平平的地板上。看【本站】看這兩個小朋友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2、再請一箇中等個子的幼兒上來,三個小朋友比高矮。

“我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站在地板上,在這兩個小朋友的中間,看看她比誰高?她比誰矮?”

3、我知道還有其他組的小朋友也想來比一比,再請這組的兩個小朋友上來。同上。

(三)幼兒和樹小組比高矮。

1、幼兒和大樹比高矮。

“現在我請小朋友和別的東西比一比,知道是什麼嗎?(樹)我把樹放在平平的地板上,樹高還是矮啊?(不知道)要想知道樹是高還是矮是要有東西和它比的,那我請這組的一個(中個)小朋友來和這棵樹比一比。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2、出示小樹。“你們說是小朋友矮,那我還有一棵小樹,也把它放在平平的地上,看看現在是誰比誰高?誰比誰矮?那小朋友和兩棵樹比一比是(小朋友比大樹矮,小朋友比小樹高。)”

3、我知道還有其他組的小朋友也想來和樹比一比,再請那組的一個(高個)小朋友上來。誰最高?誰最矮?(大樹比小樹高,,大樹比小朋友矮。)

小結:高和矮是要通過比較以後才能知道的,單獨一個東西不能判斷高矮。

(四)按高矮排序。

1、“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很多玩具,這些玩具有高有矮,請你們在桌子上去比一比,按高矮來排排隊。”

每個小朋友使用以下幾類操作材料:

(1) 按瓶子高矮排序;(2)按套娃的高矮排序;(3)用積木從低到高疊樓梯;(4)按杯子高矮排序;(5)按小棒高矮排序。

2、討論:請個別幼兒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講臺來,這是什麼玩具?數數有幾個?教師指其中一個問,說說比這個玩具高的有哪些?比它矮的有哪些玩具?

(五)戶外活動

幼兒到戶外尋找物體比較高矮。

“今天我們學會了怎麼樣比高矮,現在我們從矮到高排着隊,到外面找一找,有什麼東西可以比高矮。”

中班數學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能對5個以內實物按粗細排序,初步感知物體間的序列關係。

2、區別物體的粗細,學習比較粗細的方法。

3、能克服困難,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具備認識粗細的相關知識。

2、材料準備:彩色圓柱體若干。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走蒙氏線。

2、線上遊戲:抱大樹。

請7名幼兒到臺前,教師說:“三顆小樹抱在一起”,這時三個幼兒一組迅速抱在一起組成“兩株大樹”,剩下的一名幼兒用手去抱抱這兩株大樹,告訴大家哪株樹粗,哪株樹細。

二、集體活動

(一)教師示範演示:

1、比較實物,初步感知粗細。

教師出示兩個粗細不一樣的圓柱體,問:“哪個圓柱體粗,哪個圓柱體細?”

引導幼兒親身感知兩個圓柱體的粗細並進行比較。

2、教師出示五個紅色圓柱體,進行粗細排序。

把五個圓柱體凌亂地擺放在黑板上,請幼兒通過目測找出最大的,依次從剩下的四個中找出最大的,直到最後一個,老師按照粗細順序擺放。

總結:從這邊往那邊看是從粗到細排序,從那邊看過來是從細到粗排序。(教師用手勢來指出方向)

(二)幼兒操作:

給每個幼兒出示5個紅色圓柱體,讓幼兒自由選擇按從粗到細排序擺放或者從細到粗順序擺放,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是按什麼順序擺放的。

三、結束活動

1、收拾學具。

2、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粗細,同時通過排除法依次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圓柱體,並按從粗到細的順序擺放或從細到粗的順序擺放。也請小朋友今天回家後,讓我們的爸爸媽媽來操作,看看他們會不會按從粗到細或從細到粗來進行擺放。”

3、師幼道別。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三

準備材料:

1、有殼的花生、糖果、紅棗若干粒(分別放在三個盤子裏)。

2、形式排列卡三張:紙製卡片,繪有按一定規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紅棗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3、牙籤若干

直接目的:嘗試用三種不同種類的食物按一定數量進行有規律地排列。

間接目的:

1、觀察能力的培養

2、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3、遷移能力的培養

活動提示:

1、將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請幼兒說出食物名稱。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張,請幼兒回答:“箭頭表示什麼?”(從箭尾到箭頭表示一個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棗”的順序連續重複排列三組,教師用牙籤將形式圖劃分爲三小節(牙籤放在棗與糖之間)。

4、請幼兒觀察並引導幼兒討論:

他們被分成了幾組?

每組有哪三種食物?

每組中誰在前?誰在後?誰在中間?

三組排列完全相同嗎?

5、請幼兒跟着老師將形式排列卡的內容點讀兩遍,注意每讀完一小節後要稍作停頓。鼓勵幼兒記住圖形排列規律。

6、請幼兒將實物與圖形從左往右對應,並按原有規律繼續排列。

7、排列完畢,老師與幼兒一起點讀並確認排列結果,如發現錯誤要及時調整。

8、分別出示第二張、第三張形式排列卡,引導幼兒獨立完成操作。

9、教具歸位時要注意從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組一組地收。

錯誤訂正: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2、教師的引導及幫助。

延伸變化:

1、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增的規律重複排列。

2、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減的規律重複排列。

3、學習將一個物體按數量遞增、另一個物體按數量遞減的規律同時排列。

中班數學教案:認識硬幣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5角、1元的硬幣。

2、能夠區分兩種硬幣。

活動準備:

5角、1元的硬幣每人一套,存錢罐1個,籃子20個,小盒子1個,教棍1根,幻燈片7張(5角、1元硬幣的正面、反面、正反面各一張,5角、1元在一張圖的圖片一張),捐物箱2個,玩具若干,長桌2張。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認識5角、1元的硬幣

2、活動難點:區分兩種硬幣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出示存錢罐,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存錢罐)老師在裏面存了好多硬幣。現在我把它請出來和小朋友交朋友。

2、基本部分

(1)幼兒找“朋友”,進行認識。

硬幣朋友最喜歡和輕輕拿,輕輕放的人交朋友了,你們能做到嗎?請你們在籃子裏找一個“朋友”。

提問:

a、你找的“朋友”是什麼形狀的?

b、它是什麼顏色的?

c、上面有些什麼圖案?

(2)幻燈片演示,教師逐一出示5角、1元的硬幣讓幼兒認識。

現在,請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朋友”送回到籃子裏,下面我們把這些硬幣放大了再來看一看。

認識5角,用幻燈片向幼兒展示5角的硬幣。

正面——提問:

a、這是多少錢的硬幣?(5角)

b、它的正面上有些什麼?

反面——提問:

a、這是5角的正面還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有什麼圖案?(荷花)

正反面——這就是5角硬幣的正面和反面,請你們在籃子中找出相同的。硬幣。(找到後)

提問:

a、請你們摸一摸,有什麼感覺?(硬硬的、圓圓的、凹凸不平的)

b、它是什麼顏色的?是什麼形狀的?(金色、圓形的)

認識1元,用幻燈片向幼兒展示1元的硬幣。

正面——提問:

a、它是多大面值的硬幣?(1元)

b、上面都有些什麼?

反面——提問:

a、這是正面還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的是什麼圖案?(菊花)

正反面——這個就是1元硬幣的正面和反面,請你把它找出來,好嗎?(找到後)

提問:

a、它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銀色、圓形的)

b、數字是幾?(1)

c、上面的漢字是什麼?(元)

(3)同時出示5角、1元的硬幣讓幼兒觀察、認識。

老師把5角、1元的硬幣都放到了一起,我們一起來看看。

提問:

a、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b、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小結:都是圓形的,都是硬硬的,凹凸不平的。5角和1元的硬幣,顏色不同,大小不同,數字不一樣,漢字也不一樣。

(4)區分硬幣以鞏固硬幣的認識。

我們認識了5角、1元的硬幣,現在我要考考旁邊的爸爸媽媽,看看他們認識嗎?這是多少錢?(5角)要考倒爸爸媽媽可真難,現在我來考小朋友,看你們認識這些錢嗎?這是多少錢的硬幣?(1元)這呢?(5角)真棒!現在老師換一換,請你們在籃子裏面找出5角的硬幣讓老師看看,你們還能找出1元的硬幣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看看嗎?剛纔小朋友說了5角和1元的大小不同,老師這裏有一個小盒子,裏面放了許多5角、1元的硬幣,我請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摸出一個5角的。

3、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並進行簡單的購物。

今天,我們和硬幣交了朋友,都認識了5角、1元。看,老師請了2個售貨員阿姨來,請阿姨們說說她們賣的是什麼東西?(售貨員介紹:小朋友們好,我是5角店的售貨員阿姨,裏面有…)你們想買玩具嗎?(想)那老師請小朋友拿一枚硬幣去買一樣自己喜歡的玩具,買到後玩一會兒就把它捐給災區的小朋友。請1、2組的小朋友拿硬幣買玩具,請3、4組的小朋友拿硬幣買玩具,…小朋友你們看,這是捐物箱,我們把買到的玩具捐給災區的小朋友。(甘紅梅)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1、能按照一個以上的共同特徵給鈕釦分類,會記錄分類結果。

2、複習點數6以內數量的技能。

3、樂於參與操作活動,感受發現的快樂。

活動準備:大記錄紙一張;幼兒人手一份鈕釦、二個盤子、一張記錄紙、鉛筆;投影設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觀察老師衣服上的鈕釦,數數有幾粒。

二、觀察多樣的鈕釦。

1、師:小朋友,這些都是什麼呀?(鈕釦)數數一共有幾粒?這些鈕釦是什麼樣的?(幼兒相互交流)

2、師:這些鈕釦看上去不一樣,但他們也有一些相同的特點。請你說說這些鈕釦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師:這些鈕釦擠在一起,多難受呀,請小朋友按鈕釦上的一個相同特點把鈕釦分成兩份,還要在記錄紙上寫下來。

4、觀察記錄紙,說說標記的意思,討論記錄方法。

5、請一個幼兒表演分類方法並記錄。

6、鼓勵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分類與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7、請個別幼兒展示記錄結果,表演並講述分類方法。

三、鈕釦拼畫。

1、師:鈕釦除了可以扣住衣物,還可以拼成漂亮的圖畫呢。你能用鈕釦拼出什麼呢?請你數數你拼了幾粒鈕釦。

2、展示幼兒拼畫作品,個別幼兒講述,其餘互相欣賞。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在理解5以內序數的基礎上,根據門牌號碼找到相應的房間。

2、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小動物搬新房的快樂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

1、幼兒分別對橫的、縱的兩方面的序數已有了解。

2、請幼兒回家和家長一起了解套房的門牌號碼。

材料準備:

1、教師示範用不同的房子(有五間房子的平房一座,高五層、每層只有一個房間的高樓一座,高五層、每層有五間房子的高樓一座);小猴、小貓、小雞、小鴨、小兔的圖片各一張。

2、幼兒操作用樓房每人一份(根據不同層次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五層以內及五個房間以內的樓房若干,能力不同則提供給不同的材料。這樣,在橫的、總的兩方面都拉開了距離,滿足了不同幼兒的發展,使不同幼兒在體驗成功快樂的基礎上經驗都得到一定的提升);身上寫有門牌號碼的小動物若干。

3、皺紙做的用於慶祝的綵帶;錄有《蓋房子》、《喜洋洋》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草地上有誰?小貓、小雞、小鴨、小兔都圍着小猴,聽小猴在說話呢。你們想知道小猴在說什麼呀?我們一起來問問小猴。小猴說:“今天我去城裏玩了,發現那裏的人們住的都是高高的樓房,又寬敞又漂亮,我們也來蓋樓房吧!”“好呀,好呀!”小動物們都歡呼起來。師幼一起聽《蓋房子》音樂演唱。

2、鞏固經驗

(1)、小動物們說幹就幹,不多久就蓋出了一座新房子(出示有五間房子的平房)

請幼兒幫五個小動物搬進第一座房子

小兔住在第幾間?出示箭頭標記告訴孩子從左往右數房間,依次是:第一間,第二間——以鞏固幼兒在橫的方面的序數經驗。

小貓、小雞、小鴨、小猴分別住第幾間?

(2)、小兔覺得新房子雖然很寬敞,可並不能看到遠處的風景,於是小動物們商量了一下,又蓋起了第二座房子,看,第二座房子蓋起來了,好高呀!(出示高五層,美層只有一個房間的高樓)

請幼兒幫小動物們搬進第二座房子。

小雞住第幾層?出示箭頭標記。

——原來數高樓是從下往上數,第一層,第二層——以鞏固幼兒在縱的方面序數的經驗。

小貓、小兔、小鴨、小猴分別住第幾層?

3、幼兒討論

——小豬覺得這棟樓房的雖然很高,可是每一層就一家,找好朋友一起玩還要上上下下,真不方便。於是小動物們又商量着要蓋第三座房子。

(1)、你們猜小動物們蓋的第三座房子會是怎樣的?

(引導幼兒說出每層有幾個房間)

(2)、哇!果然和你們說的一樣,小動物們這次蓋的樓房每層都有兩個房間。(出示高五層,每層有五個房間的樓房)小猴子看到這樣的樓房真想立刻住進去,誰來幫小猴搬新房?(請能力一般和能力較強的幼兒分別上來幫忙)

(1)請小猴住進去,根據小猴住的房間出示門牌號碼。

——教師小結:原來門牌號碼的第一個數字表示第幾層,第三個數字表示第幾間。

(2)說出一個門牌號碼請幼兒來找出房間:

教師說出302,請幼兒來找出相應的房間讓小鴨住進去。

他找得對不對,爲什麼?

——教師在此處可重新小結:門牌號碼的第一個數字表示第幾層,第二個數字表示第幾個房間。找房間時我們先找到第幾層,然後再找到第幾個房間。

幼兒找好小鴨的房間再根據門牌號碼給小兔、小貓、小雞找房間。

4、教師提出要求,幼兒嘗試操作

(看到小猴子住進了新樓房,大家可羨慕了,都想快快住進新樓房,看看遠處美麗的風景)——請按小動物身上的門牌號碼幫他們住進新樓房

(1)、提醒幼兒操作步驟:

1)、門牌號碼的第一個數字表示第幾層,第二個數字表示第幾個房間。

2)、先找到樓層,再來找房間。

3)、按小動物身上的門牌號碼來找房間,每個房間都只住一隻小動物。

5、教師講評

(1)、住對的

你的XX小動物身上的門牌號碼是多少?應該住那個房間?你怎樣找到這個房間?

(2)、住錯的

你的XX小動物住得對不對?爲什麼?XX房間在哪裏?請幫小豬住到XX房間?

6、體驗幫助小動物的快樂

小動物們都搬進了新樓房,很開心,來我們一起表示慶祝!

中班數學教案 篇六

活動目標

1、複習圖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認識半圓形,知道半圓形和圓形的轉換關係。

2、在轟動中,讓幼兒能按教師的要求進行數學操作活動。

3、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小兔頭飾若干、用各種圖形拼成的路、佈置好的半圓形拼圖環境、蘑菇卡片、小筐、大型積木塊。

2、錄象帶、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重點

在活動中,幼兒能鞏固掌握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活動難點

讓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能自己發現兩個半圓形合起來是一個圓形。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外面下雨了,通過兔媽媽和兔寶寶在屋裏玩《找朋友》的遊戲來複習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徵,從而引出新課。

二、基本部分

(一)鞏固幼兒對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認識

1、觀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狀

雨停了,兔媽媽帶兔寶寶去外面採蘑菇,它們走在小路上,剛走出不遠,兔媽媽不小心摔倒了。這路上的坑太多,而且這些坑的形狀很奇怪。引出讓幼兒觀察這些奇怪的坑,然後讓幼兒分別說出這些坑的形狀。

2、鋪小路

教師示範講解怎樣鋪路。告訴幼兒要把石頭放進和它形狀、大小相同的坑裏邊,然後還要檢查鋪平了沒有。

(二)認識半圓形,理解半圓形和圓形的轉換

1、出示半圓形的石頭,讓幼兒討論該放在什麼地方。

2、歸納出:半圓形有兩個角,一條邊是直線,另一條邊是弧線。兩個一樣的半圓形合起來就是一個圓形,同時一個圓形可以分成兩個一樣的半圓形。

3、讓幼兒尋找半圓形,說一說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半圓形的物品有哪些。

(三)利用遊戲讓幼兒加深對圖形的掌握

遊戲:《摸石頭》

幼兒蹲在小路的兩旁,教師出示一個圖形,請幼兒迅速用小手摸到這個形狀的石頭,看誰又對又快。

三、結束部分

遊戲:《採蘑菇》

幼兒拿着一起採到的蘑菇同教師隨音樂走出教室。

設計思路

一次在戶外活動時,幾個孩子圍在操場的一個角落裏,遠遠的看去就象發現了什麼寶貝似的。我走到他們身邊才發現是在玩一塊小石頭。小朋友急忙告訴我:“劉老師你看,這是圓形的石頭。”另一個小朋友又說:“可光滑了,真好玩。”從孩子們的眼裏看得出他們很喜歡這些天然的“玩具”,要勝過玩那些洋娃娃、電動車、積木等等。每一次戶外活動時,小朋友們都動尋西找的玩土、玩沙、玩石子,總也玩不夠,而在我們計算課上,已經認識過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但掌握的還不紮實。於是,我便構思出這節活動,讓幼兒即能複習學過的幾何圖形,又能體驗到遊戲的快樂。

中班數學教案 篇七

活動目標:

1、通過多媒體課件,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

2、培養幼兒初步的觀察與比較能力,提高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發展幼兒的逆向思維。

3、引導幼兒學習按物體的形狀有規律地排列。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教師及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操作

課件,複習按顏色排序。

指導語:我收到了圖形王國發來的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看圖,引導幼兒探索形狀排序的規律。

指導語:在圖片中除了有紅、藍顏色之外,你們還發現了什麼?它們是怎麼排隊的?

(三角形、圓形等)

3、玩“我說你做”的遊戲,啓發幼兒自己操作。

指導語:剛纔的問題,小朋友都答對,我們再接着玩遊戲吧!請你們根據我給的圖形排隊,並說說你是怎樣排的?

4、教師小結,活動結束。

今天你們通過遊戲,學會了按物體的形狀有規律地給圖形朋友排對,我們今天又學會了一種本領,我們要謝謝圖形朋友們,跟圖形朋友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