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望洞庭精品教案(新版多篇)

望洞庭精品教案(新版多篇)

望洞庭教案 篇一

【文本細讀】

《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詩人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後,赴任的途中經過洞庭湖時,月夜遙望洞庭湖寫下的。很多詩人寫洞庭湖,都着眼於它波瀾壯闊的氣勢,這首詩卻描繪了一幅寧靜優美的洞庭月夜圖,明白如話,卻意味雋永。以語言輕俏,意境靜美而著稱。

秋天的朗朗清月,灑下如水的月光,湖面上水平如鏡,靜靜的月,靜靜的湖,兩相輝映,構成了一幅沉靜、和諧、秀美的景色。今夜爲何如此靜謐?因爲“潭面無風”,風平則浪靜,纔有第一行中湖光秋月、水天一色。“鏡未磨”形象地寫出月光下湖面的縹緲、朦朧之美,就像古時沒有經過磨拭的銅鏡一樣,沒有鮮亮的光澤。古代沒有玻璃,鏡子是用青銅鑄的,磨光以後才能照人。未磨的鏡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一個“遙望”將我們的視野一下拉向廣闊的八百里洞庭。此時,不僅可以欣賞到洞庭湖面之美,還可以看到美麗的山水之景。作者展開了奇麗的想象,給整幅畫畫上了點睛之筆:如果把月光下泛着銀白波光的洞庭湖比作一個巨大的白色銀盤的話,那麼,湖中風景秀麗的君山就如同古時小婦人的青螺髻了!全詩純然寫景,既有細緻的描寫,又有生動的比喻。讀來饒有趣味。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 認識“螺”,掌握“庭、鏡、磨、螺、潭”5個生字。

⑵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 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

⑵ 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的意境。

⑶ 學習通過查閱工具書瞭解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瞭解洞庭湖的靜美。體會詩人用心感悟自然,用愛抒寫自然的情懷。

【策略與方法】

反覆朗讀,背誦,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蒐集有關春天的古詩,藉助工具書理解古詩。

2、教師準備:

寫好古詩的黑板、古詩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前三篇文章我們瞭解了大自然的美麗,今天我們來看看祖國風景名勝的美。談談自己到過哪些風景名勝,激發學生對風景名勝的嚮往。

二、自學古詩,感悟詩情

1、讀詩。

2、解詩題:

詩題“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從一個“望”字你瞭解到了什麼?

3、解詩句:

⑴ 請大家讀一讀詩句,對哪些字詞還不明白。

⑵ 學生質疑:

根據學生髮問和回答,課件出示難解字詞意思,讓學生板書(看註釋、、聯繫上下文等)。

⑶ 以四人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詩句的意思。

⑷ 你學懂了哪一句,向大家彙報一下:

根據學生髮言進行補充糾正(連字詞意思、看插圖等)。

⑸ 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如詩句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如《望洞庭》中“洞庭”“湖光”“秋月”“潭面”“無風”“鏡”“遙望”“山水”“白銀盤”。

2、讀着詩句讓你浮現了怎樣的畫面?

3、解答疑問:

“兩相和”“鏡未磨”“翠”“青螺”等詞語的理解部分學生會感到困難,教師可以結合資料進行說明。

4、讀全詩,體會望洞庭的動之美。

5、品味吟讀,入境背誦:

理解了詩歌意思後,如果你能夠入情入境地想象詩人當時的情景,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就更好了。

鼓勵學生背誦。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自主認識字詞,同桌互相測試。

2、指導學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記憶“庭、鏡、磨、螺、潭”生字。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孟浩然也寫了一首描寫洞庭湖的詩,我們來比較背誦欣賞。

《望洞庭》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並能寫出本課題《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4、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前不久大家遊了一回九寨溝,感受頗深,並寫了非常優美的文章。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於湖南省的北部,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諸多名勝。

生:著名詩人范仲淹來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經典之作。

師:介紹得真不錯,咱們一起去看看。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師:你看到了什麼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師:你能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嗎?

生:月明星稀、風清月朗、風月無邊、皓月當空……

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濛濛、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5、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一)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兩相和”。(多媒體出示)

相:相互。和:和諧、協調。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師:你理解得真不錯。

生:我理解“兩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生: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生:我理解了“潭面無風鏡未磨”(多媒體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

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沒有磨拭過的銅鏡給人怎樣的感覺?

生:朦朦朧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這句詩意: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詩中把什麼比作什麼?

生:把(潭面)比作(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光/

秋月/

兩相和,

潭面/

無風/

鏡未磨。

(二)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多媒體出示)

生:遙望:遠望。

師: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裏一青螺”。

師(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白銀盤裏放着個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師:請你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師:這句詩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銀/

盤裏/

一青螺。

師:這首詩意境很美,誰能美美地把它吟誦並背誦。

師: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來說一說。

生:秋天的一個夜晚,我和劉禹錫登山嶽陽樓,遙望洞庭湖,銀色的月光灑在水平如鏡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銀盤裏的一個青螺,十分惹人喜愛。在這個寧靜和諧的夜晚,我和劉禹錫依依話別。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個湖面像籠罩着一層薄紗。朦朧中,那君山就像一個放在白銀盤裏的青螺,我被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總結: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遊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望洞庭》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背《望洞庭》,積累古詩,感受祖國山川之美。

2、閱讀短文《爲銀杉保險》,瞭解有關保險的知識。

3、看圖作文。

4、歡慶國慶節,自辦小報。

教學重點

閱讀短文《爲銀杉保險》,瞭解有關保險的知識。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寫好作文。

教學時間:三課時

課前準備:蒐集、交流有關保險的知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背誦古詩《望洞庭》。

通過閱讀短文,瞭解有關保險的知識。

教學重點:通過閱讀短文,瞭解有關保險的知識。

教學難點:通過閱讀短文,瞭解有關保險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背一背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裏一青螺。

二、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反覆吟誦,讀出詩的韻味。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下來。

三、朗讀《爲銀杉保險》,理解內容。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自學:

(個人讀、雙人讀、小組讀、互相討論等學習方式;教師巡視課堂,或詢問、或指導、或鼓勵。)

1、學生圍繞問題自學短文,試着解決問題。

2、討論交流:

(1)這篇短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你還知道那些有關保險的事情?

(3)交流你搜集的資料、知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看圖作文。

教學重點:有順序地觀察圖畫。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寫好作文

教學過程:

一、出示作文要求

看圖作文,作文要符合圖意。

二、讀題目要求,使學生初步瞭解作文內容。

三、再讀題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對我們提出了什麼要求?

學生可以寫從書中的圖畫上看到的和想到的,也可以寫從自己最喜歡的圖畫上看到的和想到的。

四、仔細觀察圖畫,看懂圖意。

有序觀察,看懂圖意;

合理想象,豐富畫面;

編寫故事,符合圖意。

四、學生作文,教師巡視

五、個別面批,指導差生

六、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蒐集資料、閱讀、習作、設計、書寫等能力。

教學重點:提高學生蒐集資料、閱讀、習作、設計、書寫等能力。

教學難點:學生篩選蒐集到的資料,辦有特色的小報。

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

辦小報,迎國慶。引導學生關注祖國的發展變化,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指名讀《實踐活動》中的辦小報,迎國慶。

三、全班討論,明確辦特色小報活動的程序和方法。

1、起報名。要有自己的創造性。

2、版面安排。美觀大方,圖文並茂,錯落有致。

3、書寫工整,儘量不寫錯別字。

四、展示小報,互相學習。

《望洞庭》教案 篇四

一、教材依據

蘇教版國標本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3課《古詩兩首》之《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秋天轉任途中經洞庭時所作。

二、設計思想

《望洞庭》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儼然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三、四年級學生要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要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通過教師有效地促進和支持性教學行爲,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組織學生在輕鬆、自由的課堂環境中快樂的學習。美國哈佛大學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完成了對傳統智力理論的批判與建設,本節課將以此理論爲支撐,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關注每一位學生優勢智能的培養,達到“三維”教學目標的整合。

三、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能力目標:能憑藉課文插圖或通過理解古詩大意;課外吟誦劉禹錫的其它古詩。

情感目標:感悟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四、教學重點

想像這首詩描繪的優美景象,感受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背誦古詩。

五、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兩相和”、“白銀盤”和“青螺”,感悟詩境,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與讚美之情。

六、教學準備

1、資料蒐集:作者劉禹錫的生平、君山的傳說

2、電化教具:投影片、課文錄音磁帶

3、實物準備:白盤子、青螺

七、教學過程

(一)整體讀,感知美。

1、導入: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勝收。今天這節課,我們將追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足跡,到湖南嶽陽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書:望洞庭

2、指名說了解的劉禹錫和洞庭湖。

(劉禹錫,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人。劉禹錫工詩能文,兼擅書法。所著有《劉賓客集》。洞庭湖,我國第二大淡水湖,綿延八百里,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3、播放朗讀錄音,學生邊看插圖邊聽讀,整體感知美。

4、自己練讀,達到正確、流利。

5、同位互查讀,力爭人人過關。

(二)理解讀,洞察美。

1、導入:學習古詩,意在讀出它的韻味,它的意境,讀好古詩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

2、學生各抒己見。

3、學生讀詩,先說說能夠理解的詞語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組內研討。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諧鏡:銅鏡,比喻洞庭湖水面鏡未磨:未被磨拭過的銅鏡遙望:遠望)

重點研討“鏡未磨”:爲什麼把湖面比喻成未經磨拭的銅鏡呢?

引導學生想象:作者觀察時恰逢晚間,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濛濛,不是很清楚,而未經磨拭過的銅鏡應該就是一種模糊的感覺。

4、憑藉課文插圖,敘說古詩大意。

(1)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發揮想象,大膽述說古詩意思。

(2)小組內練說,讓平時不愛發言的同學先說,其餘同學做好補充。

(3)指名到臺前看投影上的插圖解說。

重點指導理解“白銀盤裏一青螺”:教師演示一個大白盤子裏放着一顆青螺。

讓學生談看到的感受。

質疑:詩中的“白銀盤”是指什麼?“一青螺”又指什麼?

再與課文插圖對照,洞察藝術之美。

(古詩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湖上無風,迷迷濛濛的湖面就像未經磨拭的銅鏡一樣。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銀盤裏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5、練讀,讀出詩的韻味,感受詩的意境。

(1)自由練讀,想象畫面。

(2)同位賽讀,欣賞插圖。

(3)展示評讀,美化詩境。

6、背誦古詩,水到渠成。

(三)對比讀,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鏡未磨,潭面無風鏡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兩相和。

洞庭山水色,遙望洞庭山水色,

盤裏一青螺。白銀盤裏一青螺。

2、對比讀,比較內容的不同之處,說說原詩的精妙之處。

3、自由理解的基礎上,同位交流。

4、指名彙報。(正因無風,湖面纔會如此寧靜、和諧;正因作者在遠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顯得小巧玲瓏;之所以是“白銀盤”,正因是在皓月銀輝下。)

5、再讀原詩,深化美。

(四)延伸讀,昇華美。

1、投影映示:

題君山題君山

雍陶方幹

煙波不動影沉沉,曾於方外見麻姑,

碧色全無翠色深。聞說君山自古無。

疑是水仙梳洗處,元是崑崙山頂石,

一螺青黛鏡中心。海風吹落洞庭湖。

2、自由練讀後,指名讀。

3、師:自古君山的來歷便充滿神奇色彩,衆說紛紜,流傳着許多美麗的傳說。

4、指名講述課前蒐集的有關君山的傳說。

相傳在遠古時代,洞庭湖中並沒有島。每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時,來往船隻無處停靠,常被惡浪吞沒,當地人民苦不堪言。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們忍痛脫下身上的螺殼,結成一個個小島,後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峯,就是72位螺姑娘變成的。

又相傳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女英隨後趕來,船被風浪阻於洞庭山。忽聞禹帝已死於蒼梧(今廣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絕,扶竹南望,涕淚縱橫,點點淚珠灑於竹上,呈現斑斑點點,因此便成了現在君山北邊生長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慟過度身亡,葬於此地,故在君山東麓有二妃墓。民間有詩曰:“禹帝南巡去不還,二妃幽怨雲水間。當時垂淚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堅石柱,上刻麒、麟、獅、象浮雕。墓前一對石柱,上刻楹聯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二妃稱爲君妃、湘妃,爲了紀念她們,就把洞庭山改爲君山,也叫湘山。據說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稱的由來。

有趣的是,君山在歷史上還有過負罪的傳說。據傳,秦始皇當年巡狩天下,船過君山時,忽然風浪大作,始皇大怒,說:“我真命天子行舟,本應風平浪靜,是誰如此大膽,竟敢興風作浪?”接着,他便問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說是君山。始皇一聽愈…本站 …加惱怒,說:“普天之下,唯我爲‘君’,怎麼山也稱起‘君’來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樹木,並下令於石壁上刻封山令。今臨湖石壁上仍可見一石印,長1米,寬0.8米,字跡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稱爲“封山印”。

5、再讀兩首《題君山》,洞庭湖與君山的神奇之美在腦中昇華。

(五)多樣作業,表現美。

1、寫一寫:想象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2、畫一畫:把這首詩描繪的景色用多彩的畫筆表現出來。

3、找一找:收集劉禹錫的其它詩作,與同學交流。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五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前不久大家遊了一回九寨溝,感受頗深,並寫了非常優美的文章。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激情導人)

2、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於湖南省的北部,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諸多名勝。

生:著名詩人范仲淹來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經典之作。 ( 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課標的要求)

師:介紹得真不錯,咱們一起去看看。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師:你看到了什麼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師:你能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嗎?

生:月明星稀、風清月朗、風月無邊、皓月當空……

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濛濛、朦朦朧朧、寧靜和諧。(加強積累)

5、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沒有條件的可配樂教師示範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一)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兩相和”。(多媒體或黑板出示)

相:相互。和:和諧、協調。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師:你理解得真不錯。

生:我理解“兩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生: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生:我理解了“潭面無風鏡未磨”(多媒體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

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沒有磨拭過的銅鏡給人怎樣的感覺?

生:朦朦朧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這句詩意: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詩中把什麼比作什麼?

生:把(潭面)比作(沒有磨拭過的銅鏡)。(比喻句要注意)

師: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光/ 秋月/ 兩相和,

潭面/ 無風/ 鏡未磨。(注意詩的節奏)

(二)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多媒體出示)

生:遙望:遠望。

師: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裏一青螺”。

師(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白銀盤裏放着個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師:請你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師:這句詩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銀/ 盤裏/ 一青螺。(注意詩的節奏)

師:這首詩意境很美,誰能美美地把它吟誦並背誦。

師: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來說一說。

生:秋天的一個夜晚,我和劉禹錫登山嶽陽樓,遙望洞庭湖,銀色的月光灑在水平如鏡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銀盤裏的一個青螺,十分惹人喜愛。在這個寧靜和諧的夜晚,我和劉禹錫依依話別。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個湖面像籠罩着一層薄紗。朦朧中,那君山就像一個放在白銀盤裏的青螺,我被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總結: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遊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