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多篇】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多篇】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一

教案:秒的認識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59-61頁

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並知道1分=60秒。

2、讓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通過各種活動準確的體驗一分、一秒。

3、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品質,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認識秒,並準確建立一分、一秒的時間觀念,知道分秒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鐘錶,自制鐘面。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識

出示鐘面喚起學生記憶,並撥幾個學生熟悉的時間讓學生認讀。

師:大家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誰能說說關於時鐘你知道些什麼?

生:我知道有時針和分針。(與學生共同說說它們分別是什麼樣子的,是及時補充)

生: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鐘,走一大格是5分鐘,走一圈是60分鐘,也就是一小時。(若是學生說的不夠完整,教師引導學生共同進行復習)

生:……

師:同學們的記憶裏可真好,看來大家學過的知識是難不倒你們了!那你們能正確迅速的說出鐘面上的時間嗎?來比比賽!(教師撥時間,學生認讀,對於不正確的給予指正,並說說是怎樣認讀的?

二、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啊!敢不敢繼續挑戰自己?大家仔細看看老師出示的這些鐘面上針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麼不同嗎?

生:有的鐘面上有三種針,有的鐘面上有兩種針。(師提示:較短的一根指針叫時針,它表示多少時;較長的一根指針叫分針,它表示多少分。)

師:你知道最長最細的是什麼針嗎?秒針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對,就是一秒!

今天咱們就來一起來認識一下秒。(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2、說說是幾秒,教師提問:秒針走一大格表示幾秒,從1走到4表示幾秒,從7走到1是幾秒,……同桌再互相說一說。

3、正確認讀鐘面上的時間(適當的給學生講解秒錶的讀法)

4、體驗1秒鐘

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這是什麼發出的滴答聲?

鐘錶發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着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看了你們剛纔的表演,你覺得1秒的時間過得怎樣?(學生暢談1秒時間感受)是呀,1秒的時間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裏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出示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據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學習1分=60秒,並體驗1分鐘

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麼變化。秒針走一圈是60秒,分針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讓學生靜靜地觀看鐘面上的秒針走一圈。

問:1分鐘我們能做些什麼呢?請你選一個你喜歡的活動,咱們來做一個1分鐘的體驗活動。

師生共同總結一分鐘可以做的事。

三、聯繫鞏固

1、填單位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時間單位,知道了1分=60秒,以前我們還學過哪些時間單位呀?現在老師想來考考你們,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人每天睡覺大約9( ) 系紅領巾大約20( ) 煮飯大約30( )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

四、課堂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計量時間的單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過得快不快?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能浪費1秒鐘!

五、課外作業。(略)

板書設計:

秒的認識

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

1分=60秒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優秀數學教案 篇二

時、分、秒的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進一步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時針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3題。

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據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2、完成“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麼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練習一”第5題。

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並要求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一說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4、完成“練習一”第6題。

先讓學生嘗試做一做,分別測量在跑步或跳繩後,1分鐘內心跳和呼吸次數的變化情況。

5、完成“練習一”第8題。

學生計算經過的時間。如果部分學生有困難,讓他們藉助鐘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

6、完成“練習一”第9題。

指名說說題意。學生獨立列式,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補充題目。

1、1分=( )秒 4時=( )分 9分○9秒 36分○2時

5分=( )秒 150秒○2分 400分○4時 10分○1時

2、電影《神奇的宇宙》從2:05開始,到2:50結束,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三、全課總結:你現在回算經過的時間嗎?計算經過的時間應注意什麼?

四、佈置作業:“練習一”的第10、11題。

教學反思:本節練習課,通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勇於創新、善於表達的能力。學生在傾聽與表達中,可以學到的時間計算方法,體驗到將數學知識應用與生活的快樂。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三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刻度尺,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cm,藉助實物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並通過估測,形成初步的估測意識。

2、過程與方法:

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測量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養成做事嚴謹、認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1釐米的長度單位,用釐米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用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數學課文、鉛筆等。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比一比這兩本書,哪本長,哪本短呢?兩本書到底有多長,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們這幾課就學習這個問題。

2、探究新知

學習第2頁例1。

提出問題:

a、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小組討論。

b、交流彙報:剛纔同學們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鉛筆、鉛筆盒、課本做爲工作測量。下面每4個人爲一組和老師一起用手測量課桌的長度。

C、動手操作,合作完成。

彙報:相同的課桌爲什麼測量的結果不同呢?學生的五拃長,老師的三拃長。

因爲選用的是不同的手,結果一定會是不同的。

歸納: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爲標準進行測量。

a、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麼?

指名回答,教師總結,

數字小格大格釐米、

尺子上的線有長有短,我們叫它刻度線。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

b、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1釐米?

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釘、田字格本,小組合作,共同操作。

a、發一張課前準好的彩紙,請同學們先估量一下它的長度,然後動手操作量一量。

b、請一名同學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確,然後同學評議。

教師:一定要把彩紙的左端對準直尺上的刻度0,然後看右端在哪個數字上,就是幾釐米。

3、課堂練習

學完測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項,讓學生試着測量準備好的鉛筆等物體。

教師提出要求:

a、正確準確的測量自己準備好的物體(鉛筆、橡皮、小刀等)

b、先獨立測量後小組交流

c小組合作探究。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體的左端要對準直尺上的“0”刻度。

4、鞏固提升

1、用直尺測量自己的數學課文的短邊。爲了照顧理解能力差點的孩子,鞏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難的安排。

2、課件出示兩種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哪種是正確的,這樣的練習目的也是爲了讓學生更好更準確的掌握測量的方法。

課後小結

a、提問: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b、教師總結

1、釐米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在裏面尺上,每相鄰兩個數之間是1釐米。

2、用釐米作單位測量物體時,要把直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着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板書

認識釐米和使用釐米測量

1、認識刻度尺

2、認識1釐米從刻度0到刻度1

3、認識幾釐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紙條右端對着數字幾,就是幾釐米。

2020新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P63例1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生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估算、口算和筆算方法的活動,使學生經歷理解算理的過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進一步理解算理,體驗算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探索算法與解決問題過程中,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在理解算理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筆算乘法的順序與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答題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小紅和大家一樣,也是一個非常愛讀書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媽媽一起來到書店買書,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一套書12本,每本24元。)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個什麼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想法出發,讓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預設生:一共花多少元?

師:這也是小紅正在思考的問題。(課件出示)你們能解決嗎?怎樣列算式?

學生列算式,師板書24×12

師:這是一道幾位數乘幾位數的算式?

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那像24×12這樣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式又該怎樣計算呢?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兩位數乘兩位數。(揭示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礎上口算出實際得數。

師:大約一共花了多少錢呢?你能估算一下嗎?

(1)預設3種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數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請學生思考,這個240是估大了還是小了?(小了)爲什麼?

引導學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實際上算的是幾本書的價格?(10本)那要計算一共花多少錢,還要怎麼做呢?

學生說想法,課件演示幫助理解。

24×2=48 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師:也是240元,這次,又少計算了哪一部分呢?

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把24元估成20元,每本書少算了幾元?(4元)要計算一共付多少錢,還要怎樣做?

學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課件演示20×10=200這部分,計算一共花了多少錢?還要計算哪一部分?

結合課件演示學生口算:12×4=48元,2×20=40元,200+48+40=288元

(2)回顧口算過程,爲筆算作好鋪墊。

請學生回想一下口算的過程,是怎樣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錢的,以這種口算方法爲例,(24×10=240,24×2=48,240+48=288)請同位互相說一說。

學生交流。

把沒學過的知識轉變成以前學習過的知識,這種方法在數學上叫做轉化。

【設計意圖:在估算的基礎上口算實際得數,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爲後面理解算理做鋪墊。】

2、筆算

請學生結合着口算的過程,試着用豎式的形式來計算24×12=?

請學生先獨立試着算一算,然後小組討論豎式。

展示學生出現的幾種豎式,全班交流、完善:

預設生1:3個豎式

預設生2:一個豎式,有+號,240後面寫0.

預設生3:一個豎式,無+號,240後面無0.

……

學生討論優化豎式。(重點討論“+”和“0”的去存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豎式,在討論交流中不斷完善,形成最後的筆算過程。這個過程使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實現情感目標。】

3、梳理過程

(1)課件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先計算兩本書的價格,用個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着計算10本書的價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 這個24的位置決定了它表示的是24個(十),也就是240,所以後面這個0可以省略不寫。最後把它們(加起來),計算的就是12本書的價格了。

【設計意圖:結合着12本書,學生理解算理。動態的課件演示,幫助學生掌握算法。】

請同位互相說一說怎樣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然後請在探究中寫錯豎式的學生再計算一遍。

【設計意圖:這是學生內化的一個過程。】

(2)師生共同板書,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現在沒有了書,我們再一起把這個筆算過程寫在黑板上。

學生說教師板書豎式。

【設計意圖:這次板書過程,看似重複,實際不然。目的一是檢查學生對筆算的內化情況;目的二是爲後面對比優化方法做鋪墊;目的三是有利於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的重點知識。】

(3)比較優化方法

請學生對比口算過程和筆算過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說說理由。

當我們在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的時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麼在計算這樣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時候,用豎式計算更簡便一些。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請同學們用豎式的形式計算14×22= 43×12=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指名說一說計算過程。

【設計意圖:題不在多,重點是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優秀數學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能正確的使用幾分之一表示物體的一部分。

2、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口頭表達能力。

3、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和__,使他們逐步養成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並思考問題習慣。

教學重難點: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感受幾分之一的新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具準備:正方形紙片和圓形紙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理念:分數的初步認識是數概念教學的一次擴展,學生理解掌握會有一定難度,所以本冊出現的內容是最初步的。因此,學習時需要創設具體生動的問題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實驗操作、觀察、判斷等直觀手段,逐步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分數的基本含義,給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分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爲學習小數和進一步學習分數做好鋪墊。

一、故事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文學上的四大名著都是什麼嗎?那你們最喜歡哪部名著呢?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則有關《西遊記》的故事,不過在故事中藏着數學問題,請同學們仔細看,認真聽。(教師邊講邊出示課件。)

2.話說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天路過桃園,停下來休息,孫悟空、豬八戒見了又大又紅的桃子口水直流。師傅說“要吃桃子可以,不過我得先考考你們。”悟空、八戒連連點頭:“行啊!行啊!”

師傅說:“有4個桃,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多少個?請寫下這個數。” 誰來幫他們來分分。生:每人分兩個。平均分,就是你們兩個人分的要一樣多,那用數字幾來表示呢?生:2“

師傅接着說:“要是把2個桃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多少? 生:1個。那用數字 “1”。

師傅不緊不慢地說:“要是把1個桃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多少?”八戒連忙說:“半個!半個!”“可是半個用一個數該怎麼表示呢?”這兄弟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

3.導入:同學們,用什麼辦法能表示“半個桃子”這個結果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分數,在數學王國裏分數是一個大家族,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這個大家族中的一類成員---------幾分之一 二、探究新知

(一) 認識1/2(課件一個桃子)

老師:要把一個桃子平均分給八戒和悟空該怎麼分呢?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桃子來,動手分一分,怎樣把它分給八戒和悟空。小組之間動手分一分和你的組員說說你是怎麼分的。(討論)

生 :平均分。對只有平均分才公平。記住了一定要平均分。

要把這個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呢?生(一半)這一半也就是其中的一份,(教鞭指)這一份是桃子的1/2,這一份也是桃子的1/2,也就是說每一份都是桃子的1/2

教師小結:課件把一個桃子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3.我們說了半天1/2,那麼1/2應該怎樣寫呢?請看先寫中間的一條橫線,注意這條線要寫得平直,它表示平均分,把分的份數2寫在橫線的下面,把取的份數1寫在橫線上面,寫的時候橫線上、下的數要對齊。(板書:1/2)

那麼該怎樣讀呢?(教師板書:二分之一)

練習1

(1) 實物小練習,分橡皮、尺子、麪包(平均分)

小結:把只有把要平均分的物體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才能用1/2表示那麼下面圖中的陰影部分能否用1/2表示,爲什麼?(課件出示)

(二)認識1/4。 (教師手拿桃子圖)

剛纔我們把一個桃子平均分給了八戒和悟空,可是還有師傅和沙僧沒有分到。現在我們要把這個桃子平均分給他們四個人應該怎麼分呢?生:(把這個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份到這個桃子的1/4)

我們認識了1/2和1/4下面我們來看兩組圖片。

練習2

1)創造分數。

師:剛剛我們認識了1/2、1/4,那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呢?

不同分數的作品展示。

師:同學說出這麼多分數,那現在你們,就用我們準備好的正方形紙片折出你想要認識的幾分之一,再塗一塗,表示出你所選定的分數。反饋:學生上臺展示(指名學生說)你是怎麼折的?寫出分數

小結:。

(三)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分數,那麼它們誰大誰小呢?(看黑板圖)

1.分組比較 2.顛倒圖序比較 3.同坐比較

教師:通過剛纔我們的比較你發現了什麼規律了嗎?同坐商討一下

利用找到的規律來比較下面幾組分數的大小。

練習3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問題。下面我們就利用我們剛剛學習的知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問題

五、故事結尾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幾分之一的分數,現在我們回頭來幫幫豬八戒,它的那半個桃子用什麼數來表示?(1/2)

其實分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仔細觀察,用心去感受,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就會使自己越來越充滿智慧!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們還要繼續走近分數,瞭解分數,揭開分數更多的奧祕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六

設計說明

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本節課的教學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掌握運用列表策略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考過程和方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1、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培養理解能力。

教材例9要求學生用已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弄清題意是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因此,首先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讓學生探究算法,培養學生理解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用列表法解題,學生雖有過接觸,但往往容易出現遺漏,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在列表時讓看的人更容易發現規律,從而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空白的表格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展示幾位同學的'學情檢測卡。

2、課件出示例題,導入:通過課前的檢測,看來同學們對我們學過的知識掌握的都很好。那麼今天,我們將要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你們有沒有勇氣接受這個挑戰呢?

設計意圖:複習學過的質量單位,創設相應的情境引出學習內容,在喚起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同時,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充滿期待和好奇心。

閱讀與理解

1、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1)引導學生思考:有多少噸煤需要運走?有哪幾種車可供選擇?每輛車每次能運多少噸煤?

(2)學生討論後交流彙報:要恰好運完8噸煤,有兩種車可供選擇:一種車的載質量是2噸,另一種車的載質量是3噸,要求每次運煤的車都裝滿。

2、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1)如果你來派車,有什麼好的方案呢?下面我們分組來討論一下。

(2)出示討論的任務:

①你們小組有幾種派車方案?把每種方案填在表格裏。

②你們認爲哪種方案比較合理?

3、出示表格。

(1)讓學生說一說要填的是哪些內容。

(2)明確要填的每個項目的意義。

(3)引導學生在列舉方案時,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填,做到不遺漏,不重複。

4、小組討論,邊討論邊填表格。

5、各組彙報填出的方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

6.請同學們說一說哪種方案是合理的,爲什麼?

預設:第一種方案和第四種方案都是合理的,因爲這兩種方案都能恰好把8噸煤運完,符合題意。

7、師小結:爲了保證把所有的方案不重複、不遺漏地列舉出來,我們可以先儘可能地選一種車,然後依次遞減。最後看哪種方案滿足題目的要求就選哪種方案。

設計意圖:先給學生提出討論的任務,並出示表格,提供明確的指導,然後讓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列舉出所有的派車方案,使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探究,提高了學習效率,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