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化石吟》的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化石吟》的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化石吟》教學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運用正確的誦讀方法反覆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精練性、音樂性的特點。

2、感知詩歌內容,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

3、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4、掌握詩歌中使用的修辭手法,理解其作用。

二.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1和教學目標2

三.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3

四.課時安排:

二課時

五.教學設想:

以朗讀幫助理解,在熟讀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積累的生物知識和豐富的想象力,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音樂美,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再品析語言,瞭解這首詩的主要手法,理解其作用。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朗讀詩歌,整體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本文是一首科學詩,以詩的形式介紹科學知識,我們來探討一下,到底介紹了哪些知識?

二、檢查預習:

a)檢查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詞語的讀音和含義。

b)檢查朗讀情況。

三、老師朗誦,要求學生注意音節的停頓,語調的變化。

四、學生朗讀詩歌,探討問題:

a)詩歌主要寫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b)詩歌的主體部分是哪幾節?你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詩的主體部分的主要內容?

c)人們認識自然界的演變過程中,化石起着什麼樣的作用?

d)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裏。

五、抽學生朗讀,教師作適當指導。

六、組織學生探討問題,明確答案。

a)這首詩主要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b)詩歌的主體部分是3—6節。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化石重現了一個逝去萬載的令人神往而奇幻的生物進化世界。

c)化石起到了保存物種生命信息的作用。

七、佈置作業:

a)抄寫課後詞語。

b)朗讀詩歌。

《化石吟》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並體味本詩的節奏、韻律美 。

②理清結構,展 開聯想和想像,理解本詩內容。

③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 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像,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到,精美的石頭怎麼會唱歌呢?它怎樣講述着善良和美好呢?石頭真的能向我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

2、出示課題,並析題:解釋“什麼是化石”。並播放化石圖片,教師進行解說。

(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複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因此,化石可以作爲研究地球上生物進化的主要證據。大多數化石是由生物體的堅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莖的化石,動物的牙齒、貝殼、骨骼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則是生物體的印痕化石等。)

二、感 知內容

1、朗讀課文。要求讀好詩的節奏、重音、語氣和語調,要求有感情地朗讀。

探究質疑:題目“化石吟”的“吟”是什麼意思?

討論並歸納:“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裏是讚頌的意思。“化石吟”就是讚頌化石的抒情詩。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本詩寫科學家通 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由此讚頌科學的神奇。

2、學生自由朗讀,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請找出有關段落,並給詩歌分層,概括大意。

學生髮言,明確:詩歌在結構上 是“總一分一總”;分爲三層:1—2節通過發問,引發聯想;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7節迴應發問,照應開頭。

三、自主探究

1、學生齊讀3—6節,找出 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說喜歡的理由;也可說說在讀詩過程中碰到的困惑之處。

問題組例舉: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

b.“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c.怎樣 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因爲在化石中,作爲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着,爲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d.“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說明化石是地球歷史的見證,這樣設喻,生動形象,將抽象的事理具體化。)

2、寫作方法探 究:

⑴第一、二節連續用了六個問號,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思考和想象。連續不斷地問句表現出作者對科學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打開了作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⑵詩中第1節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排比的修辭,通過連續的四個問句,增強語勢,富有強烈的節奏感,也表現了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開啓了讀者想像與聯想的閥門。)

⑶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反覆朗讀,體會這一特點。並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裏? 最

後一節迴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⑷詩歌把化石稱爲“你”有什麼好處?

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

3.學 生再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情感。

四、反思拓展

1.思考:同學們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你有何感想?

2.根據你所知道的或能設計出的科學技術,談談讓滅絕的物種重生的方法。

3、你學了這首詩後,有何感想?(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

五、佈置作業

1、參觀或查閱資料後,寫一點感想,題目可定爲《遠古的遐思-------讀(觀)××有感》

2、熟讀課文。

附板書:發問想像——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讚美科學

《化石吟》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並體味本詩的節奏、韻律美。

二、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詩歌的內容。

三、培養熱愛科學熱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一、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並體味本詩的節奏、韻律美。

二、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調動聯想想象,理解詩歌的內容。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及內容:

一、導入新課:

在漫長的生物進化中,隨着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信息卻被化石保存了下來。科學家研究這些化石,從中發現了億萬年前像奇紀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在《化石吟》這首詩中,詩人以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

二、新授:

1、預習

⑴。找出文中的生字詞,查字典,給它們注音、解釋,並學會運用。

奇幻:出人意料的,充滿變幻的。

進化:事物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逐漸變化。

烏有:虛幻,不存在。

潛行:在水面以下行動。

裹藏:纏繞着藏起來。

太古:遠古時代

引頸長吼:伸直脖子大聲吼叫。

蔥籠:(草木)青翠茂盛。

幽雅:幽靜而雅緻。歎服:稱讚而佩服。海枯石爛:形容經歷很長時間。

日轉星移:形容發生極大的變化。

⑵朗讀這首詩,思考課後研討與練習題。

⑶就課文不理解之處提出質疑。

3、研習新課。

⑴朗讀課文。要求讀好詩的節奏、重音、語氣和語調,要求有感情地朗讀。

⑵探究質疑:題目“化石吟”的“吟”是什麼意思?

討論並歸納:“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裏是讚頌的意思。“化石吟”就是讚頌化石的抒情詩。

⑶探究質疑:第一、二節連續用了六個問號,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思考和想象。連續不斷地問句表現出作者對科學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打開了作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⑷探究質疑: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討論並歸納:

①生命的起源。大約在46億年前,地球剛剛形成。那時候地球的溫度很高,天空中赤日炎火,電閃雷鳴,地面上火山噴發,熔岩橫溢。從火山中噴出的氣體,如水蒸氣、氨、甲烷等,構成了原始的大氣層。後來,地球的溫度逐漸降低,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雨降落到地面上,這些有機物又隨着雨水進入湖泊和河流,最終彙集到原始的海洋。海水中所含的有機物,不斷地相互作用,經過極其漫長的歲月,逐漸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②生物進化的歷程。原始的生命由於營養方式的不同,一部分進化成爲具有葉綠素的原始藻類植物,另一部分進化成爲沒有葉綠素的原始單細胞動物。這些藻類植物和原始單細胞動物就分別成爲各種各樣的植物和動物。

③人類的出現。人類和類人猿都起源於森林古猿,最初,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裏過着樹上生活。後來,地球上一些地區,氣候變得乾燥了,森林減少了。在這些地區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到地面上來尋找食物,經過漫長的年代,它們就逐漸進化成了現代的人類。仍然生活在森林裏的古猿,經過漫長的年代,有的滅絕了,有的就逐漸進化成現代的類人猿。

⑸探究質疑:沉睡了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

討論並歸納:3、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進化的科學觀點,所謂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證嗎?古代生物雖已死亡,其肉體經過億萬年早就化爲烏有,但它們作爲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是實實在在的,有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證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斷的。在這些化石中,作爲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着,爲科學家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這些有機物的殘餘不就是生命的信息嗎?科學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譯這些密碼嗎?第5節的前兩句寫“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很自然地使讀者聯想起人。人臉上的皺紋就是生命歷程的寫真,這是每一個讀者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作者並不是寫人,還是在寫化石。作者的思緒飛向那遠古洪荒,海枯石爛,滄海桑田,物換星移,無論多麼久遠,無論變化多大,都阻擋不了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級向高級演化。皺紋和化石是什麼關係?作者爲什麼要寫皺紋呢?假如化石是人的臉,那麼刻在這張臉上的皺紋不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第6節,作者轉入現實。當你參觀古生物博物館,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你會作何感想呢?你可能想像它在引頸長吼;當你站在重現的遠古林木之中的時候,難道你不會讚歎大自然的高妙嗎?“歎服大自然”,這是作者由衷的讚歎,大自然是魔法師,是雕刻家。

小結:3、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接下來就是寫飛揚的思緒了。

⑹探究質疑: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反覆朗讀,體會這一特點。並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裏?

討論並歸納:這道題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詩歌的節奏美以及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這兩節的後兩句也互相照應。可以說,第7節是對第2節的回答。

⑺探究質疑:最後一節迴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詩歌把化石稱爲“你”有什麼好處?

討論並歸納: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

四、小結

這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更是一首科學詩。全詩是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了科學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五、作業

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一、二、三。

《化石吟》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識記本課生字詞語;學會抓住課文關鍵性語句,理清文章思路;通過反覆朗讀課文對文章內容進行整體感知。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品味賞析詩歌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於未知世界無限豐富的科學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抓關鍵性語句整體感知課文,賞析文句,體會、理解課文所蘊涵的科學精神。

●教學難點

組織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加強對文章的深刻理解體驗,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力。

●教學方法

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美,倡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討論加深理解,不斷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如果有條件採用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展示化石圖片(魚、始祖鳥、恐龍等),並解說,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如果不用多媒體,可出示恐龍的圖片,然後設疑:“你們現在看到的是-----”“恐龍”

“我們在國小自然中學過恐龍在7000千萬已經滅絕,那我們今天又怎麼知道你看到的就是恐龍,而恐龍確實是長得這樣呢?”學生自然就會想到‘化石’。

“那麼什麼是化石呢?”科學告訴我們: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

“那化石有什麼用呢?”學生紛紛討論。總結: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着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雖然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信息卻被化石保存了下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這些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讚美化石的詩歌《化石吟》。

二、學生練習朗讀課文

我們先聽讀一遍課文,試着感受一下詩歌的大體內容。在聽讀時,請大家注意詩歌的節奏、重音,從範讀中汲取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1、字詞積累

奇huan()guo()藏conglong()zhuoyue()

骸()骨潛()行軀殼()檔()案

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

2、反覆朗讀詩歌

(1)各自練讀。

(2)學生在小組內朗讀。

(3)每小組找一名學生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在朗讀中要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對讀的出色的一定要多加表揚,給予掌聲。

(4)讓2―4名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後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學生只要敢說,就要多鼓勵。讓學生大膽發言。

三、在反覆朗讀基礎上,讓學生找出理解課文思路的關鍵性語句,體會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1、學生分小組討論,找關鍵性語句。

2、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稍有見解要及時表揚。

3、總結:

“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總領下文

前後照應:

“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

“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

“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

4、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結構:“總一分一總”;

分爲三層:1―2節通過發問,引發聯想;

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

7節迴應發問,照應開頭。

並板書:發問想像――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四、集體誦讀1、2節詩歌

1、詩的第一節連用了四個反問句,有什麼作用?(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思考)

可以讓學生想像四個問句是怎麼引起的,可能是參觀博物館時生髮的疑問。

2、理解甦醒:化石從億萬年前的岩石中被人類發掘出來;化石打開了人類認知地球生物進化史的大門。

①這扇被打開的大門,向我們人類展示的是什麼?

是一個個奇幻的神話。

②那麼它奇幻的表現是什麼?你們想知道嗎?石頭到底說了些什麼話?下一節課我們將把謎底揭曉

五、作業:

閱讀3―7節,通過豐富的想象把“奇幻的神話”變成自己的文字。寫寫甦醒的石頭到底說了什麼話。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

學生齊讀課文,再次理解文章的前後照應和總分總的結構以及對化石的讚美之情

二、分享作業

上節課作業在於訓練學生的想像力,鼓勵學生到講臺上朗讀自己的作品。教師及時給予評價和肯定。

三、自主合作探究:

1、學生分小組分別研討3至6節,找出不理解的句子。

對不懂的問題全班討論,引導學生把語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起來。對於問題的答案理解就行,不去細究/

研討要點:問題組例舉: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

b.“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要點:否定造物主愚昧→科學西方,上帝造人;

東方(中國),女媧造人。

平凡的真理:人是進化來的。類人猿→類猿人→猿人→古人→今人。

c.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因爲在化石中,作爲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着,爲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d.“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說明化石是地球歷史的見證,這樣設喻,生動形象,將抽象的事理具體化。)

e、反映生命的進發(不息)

近年,在東北發現了一座山,山上有明顯的地質分層,發掘出了不同地質時期的鳥類化石標本,反映了鳥類的進化史,吸引着全世界各國的科研人員前往採擷標本,由此可見,化石爲我們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實物依據,也爲我們展現了生物進化的規律。

2、小結:

綜合3至6節的內容可知,化石的確可以幫助我們認知逝去的世界,其實,化石還有很多的未解之謎等待着我們去發掘,化石已經甦醒,化石也剛剛甦醒,這個甦醒與第2節的“甦醒”前後照應,更加突出了化石的巨大研究價值。正如第7小節所總結的:它還有很多令人神往、驚訝的故事等着我們去領略。

四、情感體悟:

詩歌是要表達感情的,詩歌當中哪些詞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呢?

《化石吟》讓我們認識到化石是人類很好的老師,是一部極妙的教科書,是一本活生生的地球生物進化史和地球變遷史。

我們不僅要尊重、珍惜化石這樣的自然文化遺產,我們也應該同樣尊重、珍惜我們人類創造的人文遺產,比如:敦煌莫高窟。

五、佈置作業

學生四人小組,蒐集古生物圖片或文字資料,根據蒐集到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寫一篇介紹某種古生物的文章,字數要求在600字以上

六、板書

(1-2)發問引發聯想總

化石吟(3-6)具體抒寫化石講述的內容分

(7)迴應發問,照應開頭總

神奇景色----人類的偉大----讚美科學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完成練習,鞏固所學,提升能力。

教學內容:《練習冊》、《全效學習》內容

教學重點:

1、基礎知識與能力訓練,要注意會考演練題型。

2、課內閱讀注意檢查學生對課堂所學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

3、課外閱讀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化石吟》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歎服、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4、學習快速默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過程和方法

1、朗讀法。《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更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裏行間流露讚歎之情。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思想感情和音樂美。

2、聯想想像法。詩歌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要聯繫生物學知識,充分調動思維活動,理解詩中所寫內容,激發探究生物進化的興趣。

3、討論點撥法。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詩歌的內容要點和首尾圓合的結構美。教師巧妙設疑,引導學生思維以突破重難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對生物進化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

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教學方式:合作探究體驗

教學媒體:多媒體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聽說過"滄海桑田"這個詞嗎?這個詞什麼意思呀?晉代葛洪《神仙傳王遠》中寫道:"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爲桑田。"大海變爲桑田,桑田變爲大海。在地球的歷史上,真的如此嗎?如果真的這樣,何以爲證呢?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着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雖然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信息卻被化石保存了下來(欣賞化石圖片)。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這些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讚美化石的詩歌--《化石吟》。

二、字詞檢查

1、字形字音

奇huàn(幻)zhuóyuè(卓越)cōng lóng(蔥蘢)

guǒ(裹)藏骸(hái)骨潛(qián)行

軀殼(qū)檔(dàng)案猛獁(mǎ)萬載(zǎi)

2、解釋詞語

骸骨:屍骨

蔥蘢:(草木)青翠茂盛

化爲烏有:變得不存在。

海枯石爛:直到海水枯乾,石頭粉碎,形容經歷極長的時間,教案《化石吟教案》。

日轉星移:指太陽、星星的位置發生變化。比喻時間流逝。

三、整體感知

1、範讀課文(或用錄音帶):教師感情飽滿地範讀全詩,學生感受其中對自然高妙的讚歎和節奏韻律之美。

提示:詩人以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全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並且以第二人稱來稱呼化石,親切自然。誦讀中要仔細體會語氣語調的變化。

2、學生聽讀時要思考下列問題。(投影顯示)

(1)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

(2)詩歌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3)詩歌可以分爲哪幾個層次?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結構上有何特點?

師生討論課文內容,特別講解詩歌的幾個層次,理清詩歌結構。

因爲這首詩歌比較長,學生在整體把握的時候,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建議在講解這一部分的時候。要進行分層。第1、2節爲一層,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第3--6節爲第二層,具體抒寫暇思的內容;第七節爲第三層,"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這兩節的後兩句也互相照應。可以說,第7節是對第2節的回答,迴應第1、2節,結構上首尾響應。

最後讓學生自由、大聲的朗讀課文兩遍,體會詩歌的首尾呼應、押韻的特點。

四、深入探究

學生自由誦讀,結合生物學知識理解詩歌內容,品味詩歌語言美。

思考:

(1)化石作爲地球上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詩人是怎樣打開讀者思維閘門的?

(詩歌1、2節以一連串的問句開篇,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表現出富有孩子氣的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2)體會第3節中"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緊承問句之後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

(3)化石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

(學生積極想像,可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補充。3、4、5、6節是化石的"話"。)

(4)品讀詩歌的語言美:(投影)

比喻的作用;

"你"具體指代什麼?能否改成"他",爲什麼?

"生之靈火"、"密碼"指什麼?

(5)學生集體誦讀全詩,讀出對自然高妙的讚歎。

四、拓展延伸

以"交流會"方式,讓學生將自己課前收集的有關化石的圖片、光盤、書籍等內容展示給大家,互相交流,教師適時補充相關資料。通過這個環節可以使學生了解更多的關於化石的信息,有助於學生拓寬知識面。

1、指名學生誦讀第1節,思考:詩歌以四個問句開篇卻並未作答,但已暗含了生物進化的歷程,詩行中提到的幾個"最早的""生物依次指什麼?請結合你所蒐集到的生物學知識,談談有關生物進化的話題。

明確:依次指無頜魚類、鳥類的祖先,兩棲類的祖先和被子植物。

有關生物進化的資料(投影)

魚類的進化

魚類,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的一個類羣。它的出現,標誌着從低等、原始的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進化的一個質的飛躍;它的發展、演化又提出了脊椎動物進化的明顯譜系。

最早的魚類化石距今已有大約四億年的歷史。原始的魚類渾身佈滿硬甲,具有扁平的前背甲。由於它們沒有頜,所以被稱爲無頜類。

泥盆紀是魚類初生時代。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是魚類中興時代。新生代時,各種古今魚類共同生活于海洋和地球上的其他水域,魚類家族達到全盛。

教師提供艾青《魚化石》片斷,以開闊學生思路。(投影)

2、"復原的恐龍、猛獁彷彿在引頸長吼"詩句會引發你作何感想,請就你搜集到的資料給大家講講有關恐龍和猛獁的情況。(投影)

(1)恐龍

恐龍是指古代爬行動物中的兩大類,一類叫蜥龍類,另一類叫鳥龍類。"恐龍"一詞的原來意思是:"恐怖的蜥蜴"。因爲初期發現和記述的這些爬行動物個體都比較巨大,看上去有點"恐怖"。其實,現在知道,恐龍有大有小,大的體長數十米,小的體長不到1米。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生活在陸地上或沼澤附近。

兩億多年前,恐龍--這一奇特的生命曾經是地球上高傲的主人。它們生存了上億年之久,在中生代繁盛稱霸一時,足跡遍及世界的角角落落,又突然間全部消亡,只留下無數令人傷感的化石和供人們猜測探索的謎團。這段歷史時期出現的許多有特色的事情,人們在化石研究中去探索、去找尋、去思索,其中如最爲兇猛的巨龍,身形秀麗、行動敏捷的食肉恐龍美頜龍,脖子最長的馬門溪龍,是現今大象體重10倍的最重的恐龍震龍,奔跑速度較快的似雞龍,聰明的傷齒龍,以及愚笨的劍龍和食量最大的腕龍等。

恐龍家族之最:

最聰明的恐龍有:傷齒龍美頜龍空尾龍

跑得最快的恐龍有:鴯鶓龍似雞龍棱齒龍

體重最重的恐龍有:震龍腕龍虛幻龍

脖子最長的恐龍有:馬門溪龍長頸巨龍樑龍

最兇猛的恐龍有:巨龍霸王龍躍龍

食量最大的恐龍有:腕龍虛幻龍達瑪拉龍

尾巴最爲強勁的恐龍有:甲龍蜀龍樑龍

吼聲最大的恐龍有:擬櫛龍巨龍美頜龍

(2)猛獁

猛獁是地球上早已滅絕的哺乳動物,生活在距今久遠的冰河時代。猛獁(又被稱爲古象)作爲大象的祖先,它們的體形比象要大,嘴裏伸出的獠牙比當代的象牙要長得多。因而,從外形上看,猛獁給人一種青面獠牙的兇猛感覺,而不像今天的大象那樣溫馴謙和。

《化石吟》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3、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設想:

教學時要注意詩的韻律,通過反覆誦讀,感受思想感情和體會詩歌的音樂美。要聯繫生物學知識,充分調動思維活動,要注意把語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起來。要求學生在課前參觀當地的博物館,走訪有關專家,請教生物老師,或通過圖書館和因特網,查找有關古生物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同學們,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化石瞭解多少?(學生回答)看來大家對化石有一定的瞭解,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蹟變成的石頭。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可以逐漸認識遙遠的過去生物的形態、結構、類別,可以推測出億萬年來生物起源、演化、發展的過程,還可以恢復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各個階段地球的生態環境等。面對化石我們會產生許多遐思,今天讓我們走進張鋒的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看看作者面對化石抒發了什麼感情?

二、整體感知:

1、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裹藏(guǒ) 骸(hái)骨 潛(qián)行 軀殼(ké) 猛獁(mǎ)

①安靜美觀而不落俗套。( 幽雅) ②形容寂靜無聲的樣子。(悄然)

③稱讚而且佩服。(歎服) ④(草木)青翠茂盛。(蔥蘢)

⑤形容經歷的時間極長。表示意志堅定,永不改變。(海枯石爛)

2、、聽配樂範讀,要求: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3、根據範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小組內一聽一讀式交流。

5、朗讀展示。

6、再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理解題目的含義: “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內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這裏是讚頌的意思。

@從結構與內容上看文章是如何展開的呢?

示例:本詩共七節,可分三層來理解:1、2節是第一層,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3、4、5、6節是第二層,爲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具體內容。最後一節爲第三層,迴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

三、問題探究:

學生自己根據對課文的整體掌握提出問題,教師加強引導。

預設:

1、你覺得第一、二節作者採用問句的形式有什麼作用?

提示:詩歌1、2節,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排比),增強語勢,富有強烈的節奏感,表現出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2、體會第3節中“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緊承問句之後引出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

3、爲什麼第3節中用“你”這一人稱?

“你”指代甦醒的化石,用第二人稱,顯得親切自然。

4、你喜歡哪些詩句?爲什麼?

示例:“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在化石中,作爲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着,爲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爲我們打開了探索生命科學的大門。

5、化石重視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發揮想象說一下)

生命的起源。大約在46億年前,地球剛剛形成。那時候地球的溫度很高,天空中赤日炎火,電閃雷鳴,地面上火山噴發,熔岩橫溢。從火山中噴出的氣體,如水蒸氣、氨、甲烷等,構成了原始的大氣層。後來,地球的溫度逐漸降低,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雨降落到地面上,這些有機物又隨着雨水進入湖泊和河流,最終彙集到原始的海洋。海水中所含的有機物,不斷地相互作用,經過極其漫長的歲月,逐漸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生物進化的歷程。原始的生命由於營養方式的不同,一部分進化成爲具有葉綠素的原始藻類植物,另一部分進化成爲沒有葉綠素的原始單細胞動物。這些藻類植物和原始單細胞動物就分別成爲各種各樣的植物和動物。

人類的出現。人類和類人猿都起源於森林古猿,最初,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裏過着樹上生活。後來,地球上一些地區,氣候變得乾燥了,森林減少了。在這些地區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到地面上來尋找食物,經過漫長的年代,它們就逐漸進化成了現代的人類。仍然生活在森林裏的古猿,經過漫長的年代,有的滅絕了,有的就逐漸進化成現代的類人猿。

6、齊讀課文,思考:詩歌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示例:讚美了科學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7、你學到了那些寫作技巧?

示例:開篇採用問句的形式,引發遐想;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使文章生動形象;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等。

課堂小結:

詩歌,作爲一種文學形式,具有能吟,能唱,琅琅上口,又便於記憶等優點。作爲說明文的一種表述形式的科學詩是藉助詩歌向人們傳播知識和信息,在科學性的基礎上,又煥發了藝術性。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給人深深地教育和啓迪,如何儘可能地去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後世的人們在博物館去慨嘆、遐思,這更多地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着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作業:1、積累本課所學字詞。

2、化石的故事令人神往、驚訝,閱讀全詩請選擇一種化石,合理想像,寫一段故事,體裁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