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二年級表內除法教案(實用18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8篇《二年級表內除法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二年級表內除法教案》相關的範文。

二年級表內除法教案(實用18篇)

篇1:表內除法教案

教材分析:

表內除法(二)是在學習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本單元的學習屬於《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在《數學課程標準》第一學段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首先是對錶內除法(一)單元除法意義的鞏固,其次是爲三年級學習“多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做好知識儲備。着重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綜合應用表內乘除法的計算技能解訣一些簡單和稍複雜的涉及乘、除運算的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善於模仿。但注意力較弱,解決問題能力欠缺,對應用題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平日的教學中,應注重營造愉悅、歡快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活動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使他們在親身體驗中進行有效的學習,保持他們學習的慾望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讓學生經歷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數學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和轉化的學習方法。

問題解決:使學生學會綜合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或稍複雜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1、使學生熟練應用乘法口訣求商;

2、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

幾倍的數量關係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應用分析推理將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係轉化爲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

第1課時

目的要求:

1、使學生明確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

2、初步會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3、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數。

教學重點: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主題圖)談話引入:“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同學們爲了慶祝自己的節日,他們正在老師的指導下精心地佈置着教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正在做什麼準備吧!提問:1、仔細觀察畫面,你發現了哪些與準備工作有關的數學信息?誰能說一說?2、我們一起來看這個信息,你們能用手中的學具把結果擺一擺嗎?

二、學習新知,自主探究

教學例1

1、根據主題圖,引導學生布置教室,提出問題。

2、(1)有56面小旗,掛呈行,平均每行幾面?可以怎樣列式?

板書:56÷8=()

討論:怎樣計算?

板書: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掛成7行呢?平均每行幾面?

板書:56÷7=()應該想哪句口訣呢?

小結:剛纔我們在計算這兩道除法算式的時候,先看的是除數,除數是幾,就想幾的口訣。“七八五十六”這句口訣可以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看來乘法口訣真的很重要啊!

3、根據主題圖上小朋友的活動,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你能列式計算嗎?四人小組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4、教師出示課件題目,學生自主探究。

問題:

(1).誰能用乘法口訣很快算出它們的得數?

(2).第一組算式你用的是哪一句口訣?第二組呢?第三組呢?

小結:看來同一句口訣可以幫助我們口算出一道乘法和兩道除法算式,口訣的作用可真大啊!三、運用口訣,鞏固練習

1、做一做。

7÷7=32÷8=48÷8=56÷7=64÷8=21÷7=49÷7=40÷8=2、算一算。

5×()=35 6×( )=42 49÷7=( )

32÷8=( ) 24÷8=( ) 6×( )=42

3、拔河比賽(出示圖)。

(1).獲勝隊員平均每人可得幾本書?

(2).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並解答嗎?

4、猜一猜。

20xx年2月有28天,合()個星期。

四、佈置作業。

1、第38頁“做一做”,第3題。

2、第40頁練習八,第3題。

五、板書設計: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六、教學反思:

爲了達到此教學目標,我在教學時沒有按部就搬完全照教案去教學,而是根據本班情況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親身體驗,使他們感到自主、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篇2:表內除法教案

教學內容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教材第49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十一第1題)

教學要求

1.讓學生經歷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學生體會,用乘法口訣求商是幫助人們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

3.通過主題圖解決問題,使學生形成用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技能.

教學重點

會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難點

體會求商的計算是解決問題的需要,乘法口訣是解決問題的工具.

教學用具

電腦課件、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複習鋪墊

1.教師出示乘法口算卡片和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除法口算卡片,男生讀題,女生說得數,再女生讀題,男生說得數,輪流交換.

2.有15塊點心,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幾塊點心?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電腦課件顯示教材第48頁主題圖“歡樂節日”.

同學們,你們看,“六一”兒童節快要到了,爲了慶祝自己的節日,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正在有序地準備着裝扮節日的彩旗、五角星和綵球呢!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發現問題,尋找信息數據.

你們收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麼問題?

(2)分組討論,合作學習.

[學法嘗試:從圖上看,他們有三個小組,做彩旗的小組說:我們做了56面彩旗,要掛成8行.根據他們提供的信息,可以提問“每行掛幾面彩旗”?做五角星的小組說:我們做了49顆五角星,分給7個小組.根據他們提供的信息,可以提問“每個小組分幾顆”?做綵球的小組說;我們帶來了27個綵球,每9個擺一行.根據他們提供的信息,可以提問“可以擺幾行”?]

(3)小組彙報,相互交流.

(4)教師小結,揭示課題.

像剛纔同學們提出的一些問題,那我們應該用什麼方法去解決呢?(除法計算)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討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來解決問題的方法.(板書課題: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2.教學例1.

(1)電腦課件顯示例1的畫面,引出問題.

有56面小旗,掛成8行,平均每行幾面?

(2)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你會嗎?

(3)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學法嘗試: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爲很簡單,我是這樣想的:要把56面小旗掛成8行,求平均每行幾面,就用56÷8,56÷8我用8的乘法口訣可以求出商.因爲“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面)]

(4)小組彙報,相互交流,教師板書:

56÷8=7 口訣:(七)八五十六

(5)變換條件,引出除數是7的除法.

有56面彩旗,要是掛成7行,每行掛幾面?

篇3:表內除法教案

第1課時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目標:

1、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2、藉助矩形模型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乘法與除法間的關係。

3、初步學會運用遷移的方法進行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2、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識,喚醒已有經驗課件出示習題。

學生自主完成,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對舊知識進行回顧,喚醒已有的知識經驗,爲探究新知做好準備。

師:我們已學會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這節課我們學習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板書課題: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二、探究新知識

1、觀察教科書P37主題圖,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師:這個班的小朋友在佈置他們的教室,慶祝歡樂的節日。我們小朋友也有歡樂的節日呢!(“六一”兒童節)我們一起去看看吧,爲我們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做好準備。

師:仔細觀察畫面,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誰能說一說?

【學情預設】學生會逐句讀出圖中學生說的話,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帶着數據去了解信息。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先讓學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說一說,接着讓學生彙報,提出數學問題。

【學情預設】學生根據以上的三條信息可能會分別提出如下三個問題:

(1)一共做了多少面小旗子?怎樣掛這些小旗子?

(2)平均每組分幾顆星星?

(3)心形氣球可以擺幾行?二年級的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尚弱,教師可視其情況適當引導,幫助歸納整理,提取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若學生沒有提出問題

(4)可忽略。

2、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

(1)課件出示教科書P38例1,回顧乘法的意義。

師:同學們已經掛好了小旗子,大家一起來看看,你能看出什麼嗎?

【學情預設】學生能說出每行有7面小旗子,總共有8行。

師:一共有多少面小旗子?你能列式解答嗎?

生生交流,列乘法算式,說算理並複習乘法的意義,說出乘法算式中每個數字表示的意義。

教師板書:7×8=56口訣:七八五十六

【設計意圖】二年級學生接受新知識快,但對舊知識的忘記速度也快。將直觀圖形的信息落實到問題中,讓學生去找“幾個幾”,複習乘法的意義,便於後期建立乘法和除法的聯繫。

(2)交換上題中的信息進行探究。

師:一共有56面小旗子,要掛8行,平均每行掛幾面?

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情預設】

預設1:學生觀察情境圖,發現每行有7面。

預設2:學生根據除法的意義直接列式56÷8。

師:爲什麼用56÷8?

引導學生複習除法的意義。

師:說一說怎樣求商。

學生彙報,交流想法。

教師板書:56÷8=7口訣:(七)八五十六

【設計意圖】根據情境圖,提出另外的問題,激發學生喚醒舊知識的意識。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給學生充分的空間自主活動。從解決問題的途徑開始思考,直至說出列式的依據以及計算的算理,也是檢驗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

師:56÷7=?用哪一句口訣計算?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56÷7=8口訣:七(八)五十六

師:你能用這個算式解讀這個圖嗎?

【學情預設】一共有56面小旗子,每行放7面,能放8行。還有學生會分不清行和列,可加動作比畫區分或者讓學生上臺展示,要求表達清晰。

(3)引導比較,提煉方法。

師:比較三道算式的計算過程,你有什麼發現?

總結:都是用“七八五十六”這句口訣解決的。

【設計意圖】通過三個情境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的形成過程。在比較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乘法與除法的聯繫,同時在教學中體現由扶到放的過程,引導學生利用知識遷移去獨立探究。

3、自主解決分星星情境問題。

課件出示第二個問題。

學生列式計算:49÷7=7(顆)。

師小結:用“七七四十九”這句乘法口訣只能寫一道除法算式,因爲寫出的除數和商相同。

指名學生舉例:哪些口訣只能寫一道除法算式?

【設計意圖】一方面豐富學習內容,爲歸納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積累經驗;另一方面檢驗學生用除法算式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內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體會一道乘法算式有的能改成兩道除法算式,有的只能改成一道除法算式。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38“做一做”第1~3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說一說所用的乘法口訣。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方式的練習提高學生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的熟練程度,既深化學生對乘除法關係的認識,又滲透了方程的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單純計算的枯燥性,使學生愛學、樂學。

2、完成教科書P40“練習八”第1、2題。

(1)學生獨立完成後,小組內交流都用到了哪句口訣。

(2)學生獨立思考應該怎樣列式,再指定學生彙報,集體交流。

3、完成教科書P40“練習八”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小組內交流都用到了哪句口訣。

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比較算式的大小就是要比較計算結果(積或商)的大小,應先求出積或商後再來填空。

【設計意圖】加大計算的練習量,是對本課時內容的鞏固,同時也是把對本單元目標口算能力提升的鍛鍊落實到每節課中。多樣化的練習方式,避免口算的枯燥性,同時對口算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幫助。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在計算方面,你有什麼經驗跟班上同學分享的嗎?

板書設計:

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7×8=56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8=7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7=8 口訣:七(八)五十六

教學反思:

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是在學生熟練掌握了乘法口訣,會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掌握了一般求商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學過程中,注意踐行新課標的教學理念,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變接受式學習爲自主探索式學習,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新知,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在合作交流中獲取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發展思維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爲下一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篇4:表內除法教案

表內除法教案

教學內容:

課本P19頁例5,練習四第4、5、6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繼續學習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準備: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1、談話,出示例5情景圖。

(1)、要求仔細觀察,看看需要解決什麼問題?

(2)、熊媽媽是怎樣分竹筍的?你能用算式來表示嗎?

(3)、學生動手操作後教師課件演示熊媽媽分竹筍的過程,再列出算式。

2、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3、爲什麼這個算式也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爲進一步學習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二、學習新知

1、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你能幫它取個名字嗎?

(2)、先讓學生自己取,然後請學生看書學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請學生對照算式與情景,說說算式中各數所表示什麼?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爲什麼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學生思考、比較、討論。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思考、比較,讓學生知道把一些物體或一個總數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就用除法來計算。

三、應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9頁的“做一做”。

(1)、明確要求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彙報。

(4)、小結。

2、挑戰園地:

(1)、練習四第4、5題。先讓學生畫圈一圈進行平均分,分後再填寫算式。

(2)、練習四第6題:先讓學生看圖,敘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讓學生動手圈一圈,圈好後填寫算式,最後讓學生對照圖說一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設計意圖】:設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性的練習形式,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動,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悅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

篇5:表內除法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材P13頁,例4及下面的“做一做”和練習三的第1~3小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

3、讓學生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準備:課件、學具。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1、談話,出示情景圖。

同學們喜歡小動物嗎?那我們國家的國寶是什麼呢?大熊貓最喜歡吃的食物就是竹筍了。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來解決跟竹筍相關的問題。

【出示例4】

2、學習例4。

大熊貓想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應放幾個?

(1)理解題意。

(2)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指名請學生上臺演示。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個一個分的,也可以是兩個兩個分的或三個三個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裏放( 3 )個竹筍。

(3)、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讓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爲引入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二、學習新知

1、引入除法

談話:剛纔我們通過平均分幫助大熊貓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方法。

【揭示課題 除法】

問: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放3個,每盤放得同樣多,是平均分嗎?像這種,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2、介紹除法算式的讀寫。

(1)、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2)、學生練習書寫除號。

(3)、解決熊貓分竹筍的算式寫法、讀法。

12表示被平均分的竹筍總數,寫在除號前,4表示平均分的份數,寫在除號後,3表示每份分得的個數,寫在等號後面。熊貓分竹筍的算式寫法就是:12÷4=3,這個除法算式讀作:12除以4等於3。

3、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讓學生把12個竹筍分別平均分成2份,平均分成3份,並一一寫出除法算式,再讀一讀。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靈活應用平均分的基礎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在引入除法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與“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操作進一步感受解決問題的過程,領悟除法意義。

三、應用新知,加深理解。

1、教材第13頁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小題。

把15條魚平均放在5個盤裏,每個盤裏放( )條。

(1)、明確要求。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彙報。

(4)、小結。

2、教材第13頁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小題。

分一分、填一填。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10÷( )=( )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

10÷( )=( )

(1)、明確要求。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彙報,說說除法算式表示的含義。

(4)、小結。

3、教材第15頁練習三的第1~3小題。

(1)、第一關(練習三第1題):“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請8名學生來抽卡,誰抽到哪一張就讀哪一張,讀得對的老師獎勵聰明星。

(2)、第二關(練習三第2題)“小幫手”。

學生動手擺學具並填寫算式,教師巡視。

(3)、第三關(練習三第3題)“分西瓜”。

學生先獨立思考並解決,然後交流。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追求快樂的天性,好勝的心理,設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性的練習形式,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並運用獎勵措施,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悅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最想對老師說些什麼?

五、板書設計。

除法的初步認識

例4:

大熊貓想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應放( 4 )個。

像這種,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12 ÷ 4 = 3

除 號

讀作:12除以4等於3。

六、課後反思。

1、除法的初步認識

除法

篇6:《表內除法》教案

教學內容:

教材第76、77頁。

教學目標:

1、熟練運用乘法口訣解決除法問題。

2、在用乘法口訣解決除法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乘除法之間的關係。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體會乘除法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熟練利用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學具盒

預習要求:

查閱資料瞭解標本的製作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同學們爲了讓自己的標本製作的更加精緻,今天他們去參觀標本展,我們要和他們一起去你們高興嗎?瞧,你看到了什麼?

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說了些什麼?

(學生可能回答:牆上掛着5件標本,每件標本用了2只蝴蝶。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圖上的蝴蝶標本一共用了幾隻蝴蝶?

二、解決問題,合作探究。

1、圖上的蝴蝶標本一共用了幾隻蝴蝶?

(讓學生獨立列出算式。25=10(只)說說爲什麼這樣列算式?(求5個2是多少。)

用哪一句口訣來幫助計算的?口訣是:二五一十

其中2、5和10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學生回答:每組有2只蝴蝶(每份)

一共有5組(份數)

一共用了10只蝴蝶做標本(總數)

2、根據一共用了10只蝴蝶,你還能想到求什麼?(提示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可以求作了幾件標本?和每件標本用了幾隻蝴蝶?

(引導學生把兩個除法計算的問題完整地提出來。)

一共用了10只蝴蝶,每件標本用了2只蝴蝶。作了幾件標本?

一共用了10只蝴蝶,作了5件標本。每件標本用了幾隻蝴蝶?

他們分別怎樣列算式呢?用哪一句口訣來幫助計算的?

你是怎麼算出來的?這兩個算式有什麼不同?

(1)可以求作了幾件標本?

102=5(件)口訣是:二(五)一十

(誰能說說算式求什麼?算式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麼?)

(2)每件標本用了幾隻蝴蝶?

105=2(件)口訣是:(二)五一十

(誰能說說算式求什麼?算式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麼?)

(剛纔我們用一句乘法口訣二五一十,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對應的除法算式。在今後的計算中我們會常遇到這種計算,我們就可以藉助乘法口訣來解決除法算式,這樣更方便。)

現在我們就用我們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吧!看誰最有辦法!

三、鞏固練習

1、遊戲

看口訣列一個乘法算式兩個除法算式

2、自主練習。

第1題:看圖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然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每個算式求的是什麼問題,是用哪一句口訣來計算的,每一個數所表示的含義,進一步體會運用一句乘法口訣計算三個算式的方法。)

第2題:選擇3個數列出乘除法算式。

(課前教師先把這些數做成卡片,裝在信封裏發給每個小組。練習時,可以創設找朋友的情境,先在一組示範,選出3個數,寫出3道算式,讓學生體會是怎樣運用一句口訣來計算的,然後讓學生在小組內自由練習。)

四、全課小結

你這節課都有哪些收穫呀?

篇7:《表內除法》教案

教學內容:

教材5頁例4

目的要求:

使學生理解並掌握乘除混合兩步計算的問題的結構特徵,掌握這類問題的數量關係及解題方法,能正確的解答這類問題。

教學重點:

掌握數量關係及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數量關係及解題方法。

一、複習

1、每個同學有3本書,有8個同學,一共有多少本書?

2、有12個梨,每3放一盤,可以放幾盤?

二、新授

(一)教學例4

1、出示第一幅圖,觀察圖,說出圖意。

(1)有幾條船?

(2)每條船上有幾人?

2、出示第二幅圖,提問:碰碰車每輛可坐3人,我們這麼多人,要坐幾輛車?

3、討論解決問題。

4、讀題,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5、引導分析,(1)要求要坐幾輛車,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2)這兩個條件在題裏都告訴我們了嗎?

(3)必須先算什麼?怎麼計算?

(4)第2步算什麼?

6、讓學生交流說己的不同的解題方法。

7、:先求出這羣小朋友的人數,(6×4=24),再求所需碰碰車的輛數(24÷3=8)

8、引導列出綜合算式,6×4÷3,說明:這是乘除混合運算,計算順序按從左到右依次進行計算。

(二)比較

1、讓學生把例4與前面的例題進行比較。

2、使學生體會,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往往需要經過多次計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鞏固練習:練習十三

四、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例4、有6條船,每條船坐4人,每輛碰碰車坐3人,這麼多人要坐幾輛?

(1)6×24(人)(2)6×4÷3

24÷3=8(人)=24÷3

=8(人)

教學反思:

篇8:《表內除法》教案

教學目標:

複習有關乘法口訣和用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內容,整理用1~9的口訣求商的方法,引導學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規律。

教學重點:

溝通乘、除法的聯繫,掌握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應用表內乘除的知識和倍的概念,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整理和複習

1、用乘法口訣求商

發給學生一張空白的表格,組織學生根據45句乘法口訣寫出45道除法算式。

小組爲單位,最內選適當的題目列出除法算式。

2、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按一定的規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導複習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1)讓學生看第2題的圖,用自己的話解讀題意。

(2)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步驟,確立先求全班認輸,再求可分的組數,然後計算。

(3)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體會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解題策略。

二、練習十四

第1題:先算出每道題的結果,寫在對應動物的下面,然後再將所得7個結果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第2題:採用計時方式,進行百以內加、減、乘、除口算的複習。

第3題:以動物園的鴿子爲題材,提出不同的問題,通過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確實有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

第4、6題:以乘除混合運算爲主的練習,使學生對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理解和記憶得更牢固。

第5題:通過遊戲複習表內乘除和倍的概念,兩人一組進行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係。

第7題:是需通過兩步計算才能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獨立進行解答。

第8題:是一道開放型問題,以學生游泳爲背景,給出多個信息,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從中體會數學就在身邊,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第9題:是通過遊戲複習倍的概念,體會數的大小和數學學習的趣味,培養學生的數感。

第10題:是供學有餘力的學生利用混合運算進行逆向推理的練習,先讓學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適的數,然後組織交流,說一說填數的策略。

三、總結。

教學反思:

通過整理與複習,學生對錶內除法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並能在熟記口訣的基礎上,準確計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篇9:《表內除法》教案

詳細介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個數裏包含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應用題.

2.通過分析解答兩類不同類型的應用題,初步培養學生們的分析比較能力.

3.創設適當的情境,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並能根據分析正確的列式解答.

教學難點

在正確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解題思路.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1.看題回答問題(可以用投影片或用實物投影出示)

53=15153=5153=5

提問:看到這幾個算式,你都想到了什麼?

【(1)這三個式子中都有3、5、15這三個數;

(2)這三個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訣來解答;

(3)乘法和除法有關係.】

2.看圖回答問題.

師:誰能先把三個算式中的一個變成問題,然後再編出一道文字敘述題?[(1)3個5相加是多少?(2)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3)15裏面有幾個5?]

3.導入新課.

師:如果我們打一個形象的比方,文字敘述題就好像人的骨架,而具體的事件和事件的情節就好像是人的血肉.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幾道應用題,看一看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有一些什麼新的發現.

新授

1.出示例3.

2.引導學生髮現題組與線段圖和文字敘述題之間的關係.

3.教學例3

(1)問:誰來說說,第一題應該怎樣想?

(2)幾個同學爲一組,用小圓片代替題目中的小金魚,用鉛筆代替魚缸分一分,看看第二題和第三題的結果是多少.分完以後,同組的同學再一起說說,你們是怎麼分的,每道題該怎麼想.

(3)找兩個組的學生彙報分的方法和列式解答的方法.

(4)思考討論:

第二題和第三題與文字敘述題之間有什麼關係?

問:第二題和第三題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問:後面兩道題跟第一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5)教師小結:看來,這三道應用題實際上構成了一個題組,只不過是每道題的條件和問題發生了變化,這就需要同學們在做題時做到認真審題.

(6)如果老師把這道題的數和情節變了,你還能正確地分析解答嗎?

4.教學例4.

(1)直接出示例4的兩道題.

(2)出示想一想提綱,小組討論操作,討論後彙報各組的討論結果.

①例4的兩道題與例3有什麼聯繫?又有什麼變化?

②藉助小圓片,按照題目的意思分一分,擺一擺.

③擺完後互相說一說,你們是怎麼想的.

(3)問:例4中的兩道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鞏固複習.

1.用8米長的繩子,做4條同樣長的跳繩,一條有多長?

2.用8米長的繩子,做2米長的跳繩,可以做幾條?

歸納提高.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些什麼新的收穫和體會?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嗎?

五、佈置作業(略)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畫一畫數一數

遊戲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2-6的乘法口訣.

遊戲準備

畫有100個圓點的紙.

遊戲過程

1.教師分紙,並講解遊戲規則:

在紙上任意畫豎、橫兩條線,把這100個圓點分成四個部分,每一部分的圓點組成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把每一部分內所包含的圓點數加起來,和仍爲100.要求:又快又正確地數出每一部分內所包含的圓點數.

2.此遊戲可由兩個小朋友一起玩,一個小朋友任意畫線,另一個小朋友計算.

遊戲說明

1.可由橫行的圓點數乘以豎行的圓點數得出,如下圖所示:

2.此遊戲還可用於熟悉7-9的乘法口訣.

第3冊第四章-表內除法應用題

篇10:《表內除法》教案

設計說明

除法是國小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在複習這部分內容時,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梳理,並通過重點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1.重視知識的梳理。

注重引導,幫助學生重新整理知識,形成一個有條理、有系統的“知識鏈”,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完整的、系統的印象,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脈絡,大大提高了複習效率。

2.結合典型例題,設計有效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提高運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設計按照知識出現的先後順序進行有層次的整理和複習,結合重點知識和典型例題選取習題,讓學生在典型習題的練習中進一步理解知識,達到鞏固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空白表格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明確目標

今天這節課我們將複習表內除法和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表內除法和有餘數的除法)

⊙分工合作,梳理知識

1.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科學整理。

(1)引導學生回憶第二單元、第四單元和第六單元所學的知識,在小組內將這三個單元的內容作一個概括性的整理,可以用文字、表格、圖示等方式表示出這三個單元的知識結構。

(2)提示整理知識的方法:

①將表內除法(一)與表內除法(二)的內容進行整合。

②根據單元內容,回顧教材中的例題,將每個例題的內容按照先後順序列出來。

③概括出這三個單元的知識,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表示出來。

2.整理、展示知識結構。

(1)學生獨立進行知識梳理,教師巡視指導。

(2)學生將自己整理的知識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3)將整理的較全面、較有邏輯性的學生作品進行全班展示,學生對其進行評價。

表內除法

有餘數的除法

(4)根據結構圖引導學生系統地回憶這三個單元所學的知識。

3.教師引導學生質疑:對以上的學習內容,你有什麼疑問?組織學生質疑、釋疑並交流整理知識的體會。

設計意圖:由於二年級學生全面梳理知識的能力還比較弱,因此教師給出提示,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梳理,然後通過學生的交流與彙報,梳理重點、難點,使下面的教學能有的放矢。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完整的、系統的印象,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脈絡,大大提高了複習效率。

篇11:《表內除法》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是認識表內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認識,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讓學生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這是學習除法計算的開始,是今後學習表內除法(二)以及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獲得使用數學的成功經驗,逐步形成用數學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3、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係。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除法的含義,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課時安排:15課時

1.除法的初步認識……………………………………6課時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5課時

3.整理和複習…………………………………………1課時

第一課時平均分

教學內容:課本P8頁,例1及練習三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孫悟空?今天孫悟空從天宮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桃子給花果山的小猴子吃,請同學們數一數,一共有幾個桃子?幾隻猴子?

(2)、出示課件(6個桃子,2只猴子)

(3)、提問:把6個桃子分給2只猴子,可以怎麼分?聰明的你能幫幫孫悟空?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動手操作,感知平均分

老師把6個桃子圖片貼在黑板上。

師:同學們你們想到了嗎?用圓片代替桃子,港口行動,分一分

學生分好後,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認識平均分

預設1:6個桃子分給2只猴子,一隻猴子分3個,另一隻猴子也分3個。

預設2:6個桃子分給2只猴子,一隻猴子分2個,另一隻猴子也分4個。

預設1:6個桃子分給2只猴子,一隻猴子分1個,另一隻猴子也分5個。

師:這幾種分法中那種方法讓兩隻猴子都是比較滿意的?

引出:像這樣的分法,每份都分得同樣多,我們就叫平均分。

板書:同樣多----平均分

學生之間互相說一說平均分。

小結:同學們通過自己動手分一分,知道了什麼叫平均分。2只猴子都很開心。

3、移多補少理解平均分

師:黑板上的另外兩種不是平均分,你能把他們變成平均分?

學生動手移一移。

4、語言描述,內化平均分

師:假如孫悟空帶來8個桃子要平均分給2只猴子改怎麼樣分?請同學們再用圓片代替桃子分一分。

學生動手將8個圓片平均分,同桌交流分法。

集體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樣分的,再讓學生用格式化的語言“一共有()個桃子,每()個一份,一共分成了()份”來描述分的結果。

5、聯繫生活,說說平均分

想一想我們身邊的哪些物體是平均分的呢?

三、應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理解平均分完成練習三第1題。並說說理由。

2、練習三第2題。

(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

(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怎樣做?

(3)、學生交流討論彙報。

3、12塊糖果,每()塊一份,分成了()份。

四、體驗成功,回味平均分。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想法和收穫?

板書平均分

同樣多

第二課時平均分

教學內容:課本P9頁,例2及練習三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學生動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義,能按要求對物體進行平均分,初步瞭解平均分的方法。

2、讓學生理解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平均分,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教學難點:讓學生充分形成平均分的表現,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爲認識除法打好基礎。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鞏固平均分

1、我們已經知道了平均分,誰來說一說,什麼是平均分?

2、下面平均分的分法對嗎?

請學生判斷對錯,並說明理由。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學例2,課件出示教材第9頁的主題圖。

把18個桃子平均分長6分,每份幾個?分一分

學生動手操作

2、動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學生分,教師參與到學生之中,最後彙報並展示不同的分法。

預設1:一個一個地平均分放到6個盤子裏,每盤分3個。

預設2:每個盤子放拿2個,再放一個。

預設3:任意拿幾個,不一樣多,再把多的拿出來放到少的盤子裏。

預設4:每次放3個,在放3個。

預設5:想到乘法口訣3×6=18

預設6:想到除法18除以6等於3.

剛纔的分法中,你認爲哪種方法是最好的,同桌之間互相議一議,然後把你的想法分享給大家。

3、再次操作,強化平均分。

師:如果把18個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個?你還會分嗎?

學生動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學生評價。

三、迴歸生活,拓展應用

1、聯繫實際,練習體驗。

教材第9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後,小組交流後彙報。

2、開動腦筋,拓展練習。

教材第11頁練習二第4題。

知道的同學和同桌說一說,不知道的可以用學具來擺一擺。

學生彙報教師演示。

課件演示又來了一隻猴子。

師:又來了一隻猴子,咱們要重新分這24根香蕉了。

學生討論。

課件演示又來了2只猴子。每隻猴子分幾根香蕉?

課件演示猴子越來越多了,又來了2只猴子。每隻猴子分幾根香蕉?

師:通過剛纔的猴子分桃子你發現了什麼?把你的發現和小組裏的同學說一說。

3、一題多解,開放練習。

教材練習二第9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完成後同桌互相交流,然後請有代表性的同學分享成果。

四、課堂總結

談談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佈置。

1、練習二第3、6題。

2、我們班有多少人?你能平均分一分麼?

板書設計:

平均分

把18個桔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個

篇12:《表內除法》教案

【教學內容】

信息窗3 採集貝殼標本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感知“倍”的含義,逐步體會“倍”與“平均分”之間的聯繫,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在理解“倍”的含義的基礎上,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係。

3.培養學生善於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重點難點】

理解“倍”的意義,學會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理解背書與乘除法的關係。

【】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觀賞了青島小朋友製作的蝴蝶標本和植物標本,今天他們又去幹什麼了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課件:課本情境圖)今天他們在海邊採集貝殼標本。(板書課題:採集貝殼標本)你們仔細觀察,都是誰在採集貝殼呢?分別採了多少?

2.自學思考,誰知道“倍”是什麼意思?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小組討論解決自學時遇到的疑難問題。

師:爲了便於觀察,用統計表的形式展示他們的勞動成果。(出示情境圖中的統計表)。大家仔細觀察這張表,從中你能瞭解到什麼?

學生彙報收集的信息。

師:大家提取到這麼多有價值的信息,我們先來看看王丁和李飛拾貝殼的情況。(課件出示:王丁拾的3個貝殼,李飛拾的6個貝殼)請小朋友們用數學的眼睛觀察他們拾貝殼的數量,比較一下,說說你的發現。

學生可能會有這樣幾種說法:李飛拾的貝殼多王丁拾的貝殼少、李飛拾的貝

殼比王丁多3個、王丁拾的貝殼比李飛少3個等。

師:你還能用其他的方式把他們拾貝殼的數量介紹給大家嗎?

學生可能會有這樣幾種說法:李飛拾的貝殼比王丁多1個3、李飛拾的貝殼是2個王丁的那麼多等。

師:拿出老師發給你的貝殼圖片,你能不能想個辦法,讓大家很容易地就能看出李飛拾的貝殼只數有2個王丁那麼多?

學生想辦法表示。

學生解釋,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呈現貝殼的擺法。

師:能說一說是怎麼想的嗎?你爲什麼要把3只分爲一份啊?

學生彙報交流。

學生可能會說:因爲王丁拾了3個貝殼,所以我就把3個做爲一份。3個爲一份,共分2份,所以李飛拾的貝殼是王丁的2份。

師:正因爲王丁拾了3個貝殼,所以我們就把3個貝殼做爲一份,這樣呢,3個一份,李飛拾的貝殼數是王丁的2份。(出示課件:動態地展示分的過程)說明6裏面有2個3只,也就是說6是3的2倍。

2.教師引領篩選並確定重點問題

師:剛纔,小朋友們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發現了李飛的貝殼數和王丁的貝殼數之間的關係,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倍”。(板書:倍)看着這個統計表,你還能提出有關“倍”的問題嗎?

學生提出問題,集體訂正。

師:小朋友真棒!提出了這麼多有關“倍“的問題。我們先來解決“劉林拾的貝殼數是王晶的幾倍?”這個問題吧。這個問題可以怎樣解決呢?請小朋友們自己用學具擺一擺、圈一圈,動腦筋想一想。

學生獨立思考,擺小棒,教師巡視。

師“這麼多小朋友想出了辦法,把你的想法在小組裏說一說。

學生互相交流,師巡視瞭解學生的情況,然後讓學生彙報。

三、彙報交流,評價質疑。

學生彙報,集體訂正。(課件動態展示分的過程。)

師:請你用今天學到的知識,試着來解決情境圖中的其它問題,好嗎?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集體彙報交流。

1.動手拍一拍

師:剛纔同學們學習得真棒,下面我們做個遊戲輕鬆一下。

遊戲一:請一個同學來和老師合作,老師拍2下,你拍出老師的3倍。

師:你們同意嗎?想玩嗎?那我們一起玩。爲了整齊、和諧,要等老師說開始後大家再開始拍,中間要像剛纔那位同學一樣有停頓,能做到嗎?

遊戲二:小朋友真聰明!那我們再玩一個新遊戲,還是先請一位同學上來。請同學先拍(教師控制數量要小於4下),然後老師拍,誰能說出我們掌聲數量的倍數關係?

指名彙報,集體訂正。

師:我們互換角色(老師拍,學生拍),找到倍數關係了嗎?

師:看懂了嗎?想玩嗎?(想)那麼請下課後和同學一起玩,或者回家後與爸爸媽媽玩,下次課我們看誰玩得最好,好嗎?

2.動手擺一擺

①第一行擺4根小棒,第二行擺的小棒的根數是第一行的2倍。

學生動手擺,指名彙報,集體交流。

②第一行擺小棒的根數由自己決定,第二行擺的根數必須是第一行的3倍。你想怎樣擺?動腦想一想。

學生動手擺,師巡視指導。

3.用腦猜一猜

①教師舉起了2支鉛筆和一個蓋有蓋的鉛筆盒,說:這盒裏的鉛筆是這2支鉛筆的3倍,猜猜鉛筆盒中是幾支筆?

學生猜,集體反饋。

②教師舉起了6支鉛筆和一個蓋有蓋的鉛筆盒,說:這6支鉛筆是這盒鉛筆數量的2倍,你們猜猜鉛筆盒中有幾支鉛筆?並說明道理。

指名回答,集體交流。

四、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自主練習:第1題,圈一圈、填一填。

讓學生先把下面的方塊按規律圈出來,再填空,最後列出算式。教師全班批閱,發現集中性錯誤,及時糾正,個別錯誤個別指導。

五、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篇13:《表內除法》教案

《表內除法》教案

教學內容:

課本P13頁,例3及練習三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過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在實踐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準備:

學具、主題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1、小朋友你們喜歡春遊嗎?喜歡去哪裏春遊?

2、出示春遊租船問題的情景圖。(不顯示解決問題的辦法)

師:瞧!圖中的小朋友也去春遊啦!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畫面,你獲得了什麼信息?圖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麼問題?

3、學生觀察畫面,交流信息。

【設計意圖】:用學生喜歡的春遊活動引入,引導學生暢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歡去春遊的地方,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願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探求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1、學習例3。出示例3主題圖。

2、分組探討解決“租幾條船”。

師:你能應用你收集的信息幫他們解決租船問題嗎?你有什麼辦法?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後交流本組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結果。

3、全班交流反饋,及時評價。

4、小節: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求24裏面有幾個4,24裏面有6個4,就需要6條船。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解決租船問題。具體感知“每4個人一組租一條船,24人分成這樣的6組,就要租6條船。讓學生在交流中借鑑學習同學解決問題的辦法,體驗成功,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在生活中作用。

三、聯繫生活,學以致用

1、課本第15頁的“做一做”。

問:圖中的小熊在做什麼?

小熊在思考什麼問題?

你能幫小熊分分看。(引導學生幫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動手分。引導學生思考:有幾個小動物就餐?一雙筷子是幾根?並說說怎麼分。)

2、練習三第4、5題。

(1)、第4題。出示分蘿蔔的情景圖。

師:仔細觀察畫面,你獲得了什麼信息和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然後教露分的過程和結果。

(3)、第5題。

師:你們知道小猴子愛吃什麼?請小朋友幫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給6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到( )個;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給9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到( )個;

(4)、學生藉助學具動手分一分,並邊說分的過程和方法。

【設計意圖】:設計幫助小動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滲透愛護動物的教育。引導學生學會自己收集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信息、獨立解決問題,加深對平均分的認識,又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四、開放題

1、學生獨立操作。

(1)、用15個方木塊擺5個一樣的長方體,每個長方體用( )個木塊。

(2)、每個長方體用3個木塊,可以擺( )個長方體。

思考:這兩題有什麼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學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組裏交流分享。

【設計意圖】:提供具有思考性的問題情景,如“這兩題有什麼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以突出平均分的實質是“每份分得同樣多”,加深對“平均分”方法的瞭解。利用開放題提供給學生廣闊、自由的學習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思考,深入探究,鼓勵學生儘量說出與別人不同的例子,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

五、課堂總結

篇14:二年級表內除法教案

【教學內容】12頁—14頁例1、例2 做一做練習三1~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每份同樣多”的勢力和活動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與態度:讓學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會平均分,提高動手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

【學具準備】

每個小組12塊糖。每個學生實物卡片。三角形。圓形學具若干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教師:最近我們五小二年級一班要組織一次春遊活動,我們幫他們分一分春遊需要的物品,好嗎?

請小組長來領要分的物品,(每個小組12塊糖)

請學生試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滿意。

學生先在小組中分,再請學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結果。

多請幾個小組,說說自己分的結果,預計都是每人分得3塊糖。

教師:這樣分大家都滿意嗎?爲什麼?

教師揭示課題:像這樣把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地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個小組8張麪包的實物卡片,學生用卡片在小組裏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後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果。

2、每個小組4張桔子的實物卡片,學生用卡片在小組裏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後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果。

3、每個同學用自己手中的學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後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麼時候要平均分?是怎樣分的?

先在小組裏說說,再指名說。

(三)連一連、圈一圈

把10條魚平均分在2個漁缸裏,請學生連一連或圈一圈,

說說分的結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說說你怎樣分的。

2、練習三1~3

第1題:給每個花瓶裏插上花,應該怎麼插?如果要求每個花瓶裏插上同樣多的花,又應該怎麼插?插幾枝?

篇15:二年級表內除法教案

教材內容: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瞭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學生創設解決問題的情景,讓學生了解知識來源於生活,消除學生因爲第一次接觸除法而產生的陌生感,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教學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分一分、擺一擺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動與除法的聯繫,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數學思考的能力。

1、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總數分成同樣多的份數或每份同樣多。在總數中分走同樣多的幾部份,也就是幾個減數相同,這樣用除法計算比較簡便。

2、在實際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義。通過擺學具我們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求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也用除法計算。

3、通過看一幅圖,列兩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的練習,溝通乘除法之間的聯繫。

4、知道了除法的含義,記住了2~6的乘法口訣,那麼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就比較容易了。求商時,根據乘法和除法的關係,先想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訣。

5、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係與除法含義是緊密相聯的,除法的含義有兩種,一是把總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個數裏有幾個另一個數。因此,除法應用題就有兩種數量關係。這兩種應用題的相同點都是除法含義,用除法計算,都已知要分的總數。不同點是其中的一個條件不同,問題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單位名稱也不同。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難點、關鍵:通過動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義。用除法計算應用題。能正確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篇16:二年級數學表內除法教案

教學目標:

1.根據除法的意義,初步理解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數量關係,會用除法解決與此相關的實際問題。

2.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會選擇有效的信息來分析數量關係,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在分析數量關係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建立用除法解決問題的模型。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出示題目,組織學生口答。

(1)每千克蘋果5元,買3得多少元?

5×3=15

(2)一條船可坐6人,2條這樣的船最多可坐多少人?

6×2=12

2.計算下面的除法算式,並說出用的是哪句口訣。

28÷4=36÷4=32÷8=72÷8=

81÷9=35÷7=64÷8=42÷6=

學生獨立解答,同桌之間交流。

師: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用除法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舊知識,爲接下來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二、探究新知

1.解決問題。

師:今天小明想給自己買一些新的玩具,可是面對那麼多好玩的`商品,小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錢能買多少個玩具,大家願意幫助小明嗎?

仔細觀察,圖中都有什麼?每件商品的價錢是多少?你發現了什麼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會發現:

(1)小熊6元,地球8元……

(2)56元能買幾個地球儀?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知道哪些信息?

學生:需要知道每個地球儀的價錢。

學生:求56元錢可以買幾個地球儀,就是求56裏面有幾個8。

討論:56裏面有幾個8?怎樣列式?

學生可能會列出算式是:56÷8=

追問:怎樣算?

學生可能會說:除以幾就想幾的口訣,56除以8就想8的口訣,七八五十六,所以商就是7,即56÷8=7。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圖,發現問題,並能夠正確運用乘法口訣解決稍微複雜數量關係的除法實際問題,滲透單價、數量、總價三者之間的關係,積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

2.檢查解答正確嗎。

師:大家真棒,這麼快就把問題給解決了,做的正確嗎?

生:正確!

師:大家爲什麼這麼確定呢?

生:一個地球儀8元,7個一共是8×7=56(元),所以是對的。

師:大家真是愛動腦的孩子,看來已經掌握了運用乘法口訣來檢驗除法了。

課件出示圖片:

設計意圖:掌握運用乘法口訣來檢驗除法。

3.想一想。

如果24元錢買了6輛小汽車,一輛小汽車多少錢?

學生小組討論。

生:24元錢可以買6輛小汽車,就是將24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生:也是用除法計算。可以列式24÷6

師:回答的真好,那如何列式計算呢?

生:用除法計算,24÷6,想(四)六二十四,商是4。

師:那我們做的對嗎?

生:正確,一輛車4元,6輛就是4×6=24(元)

問題: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並解答嗎?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27元可以買幾個球?

(2)42元可以買幾個玩具熊?

(3)買8個地球儀一共需要多少錢?……

這些問題全班一起交流,並且全班一起幫助解決。

設計意圖:通過延伸問題,掌握運用表內除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做到學與用的有效結合。

出示微課,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整體分析和梳理。

三、鞏固練習

1.一根28米長的繩子,每7米分成一段,可以分幾段?

28÷7=4(段)

答案:4段。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掌握實際問題的一般解決方法。

2.

(1)買6塊手帕,一共需要多少錢?

(2)用36元錢可以買幾個茶杯?

(4)你還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決的問題並解答嗎?

6×5=30(元)

36÷9=4(個)

答案:(1)30元(2)4個。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運用表內除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麪包原來10元一個,現在優惠促銷,3個27元,現在每個多少元?現在每個比原來便宜多少元?

27÷3=9(元)10-9=1(元)

答案:9,1。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使學生掌握問題的數量關係,懂得除法計算的道理。

4.

40÷8=5(張)

答案:5張。

設計意圖:通過看圖,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四、課堂小結

解決問題時,首先要審題明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需要哪些信息,缺少什麼信息數據,再找一找題目中有用的信息,然後分析數量關係,探究解決方法,最後檢驗。如生活中的購物問題--根據乘法和除法的含義,列出相應的算式,再利用相應的乘法口訣求出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以及方法。

篇17:二年級數學表內除法教案

知識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能準確進行運算。

數學思考

1.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能提出一些簡單的猜想。

2.會獨立思考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

問題解決

1.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

2.瞭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

4.嘗試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

情感態度

1.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參與數學活動。

2.在他人幫助下,感受數學活動中的成功,能嘗試克服困難。

3.瞭解數學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有密切聯繫。

4.能傾聽別人的意見,嘗試對別人的想法提出建議,知道應該尊重客觀事實。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37至第46頁共3節內容安排3個例題。學生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已經學習過表內乘法,下冊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二),初步瞭解除法的含義及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在此基礎上再學習表內除法(二),利用表內除法解決相關問題。

學情分析學生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已經學習過表內乘法,在此基礎上再學習表內除法(一),學生已經熟背乘法口訣表,初步學習用表內乘法解決除法問題。

二下第二單元學生已經學習過平均分,除法算式的讀寫,意義,以及用2-6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學會用除法知識解決有關平均分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感受平均分的用法,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理解數學來源於生活的樂趣。

重點理解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

難點對於乘法口訣的掌握並正確計算

教學方法演示法

教具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數學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引入新課

請同學們背誦乘法口訣,搶答口算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二、課前檢測

師佈置任務:

師生自查、互查預習單

預習存疑,二次探究

通過預習,我收穫了什麼?

我還有哪些疑問?

針對課前預習的預習單,進行簡單的梳理,並全班互相解決預習存在的問題,教師適時引導。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師:觀察主題圖片,理解題意並列出算式。小組合作討論:一共有多少面小旗?你是用什麼方法計算的。

生1:每行有7面小旗,一共有8行,七八五十六7×8=56(面)

生2:每列有8面小旗,一共有7列,七八五十六8×7=56(面)

師總結:不論是先數行還是先數列,結算一共有多少面小旗都用的乘法口訣是七八五十六。

師:有56面小旗,平均掛8行,每行掛幾面?這是求“平均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生:56÷8=7(面)

師:把56平均分成8份,求每份是多少,這就是平均分,根據七八五十六求出商。

師:有56面小旗,每行掛7面,能掛幾行?

生:56÷7=8(面)利用乘法口訣七八五十六算出答案。

小試牛刀:完成課本第38頁做一做1、2小題。

教師巡視,大家完成後請一位同學訂正答案。

總結:用乘法口訣求商都是利用以下公式

總數÷每行的個數=行數

總數÷行數=每行的個數

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除數是幾,就想幾的乘法口訣。

四、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請同學們完成課本第39頁做一做的第3小題。教師巡視。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收穫了什麼?

六、佈置作業

七、教學板書

八、教學反思

篇18:二年級數學表內除法教案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表內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能正確運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在生活中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體驗遷移類推、歸納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與態度:

通過生活情境和遊戲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品質。

教學重點:

掌握並正確運用7、8、9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已有知識與經驗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能聯繫生活運用求商的方法並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遊戲激發,複習舊知

1、故事:“三七二十一”小故事。

2、遊戲:請你認真聽並說出正確答案。(請你快速站起來)

3、複習:複習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

(一)情景引入

師:我們都有哪些節日呢?你最喜歡哪個節日?有沒有屬於我們小朋友自己的節日。

生:“六一”兒童節。

師:瞧,小朋友爲準備這個節日正忙着呢?(課件出示情境圖)

(二)探究體驗

師:請你仔細觀察:三個小組的小朋友在幹什麼?

生:他們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還有的在準備愛心氣球。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現在,就讓我們走近這幾個小組,看他們準備得怎麼樣了!

教學例1:課件出示:做彩旗

1、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麼信息?(課件出示)

2、根據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他們一共要做多少面小旗?)

教學例1:課件出示:彩旗

3、讀題,誰來解決這個問題?(指名獨立解答)

4、引導學生列式並板書:7×8=56

由乘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引導學生列出:56÷8=

56÷7=

5、探索求商的方法。利用知識的遷移,用乘法口訣求商。56÷8商幾(指名獨立解答),你是怎麼想出來的?(因爲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你爲什麼會想到用七(八)五十六這句口訣求它的商呢?引導得出:要知道56÷8等於幾,就要想到幾乘8等於56,所以可用七八五十六這句口訣求商。那八是除法算式中的什麼數?五十六呢?七呢?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小結:用正確的乘法口訣求商,觀察除法算式中少幾,那麼商就是幾。

齊說算理。

56÷7該怎麼計算?(指名解答)

交流:56÷7=8你是怎樣想的?(因爲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8)

6、觀察這三道算式,你發現了什麼?(它們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訣求商。)

7、鞏固練習用一句乘法口訣解決三個算式。

(三)嘗試練習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三組小朋友完成的情況。

1、從第二組中,你知道了什麼信息?(小朋友做了49顆星星,平均分給7個小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每個小組分幾顆?)

交流彙報。

2、從第三組中,你又能知道什麼信息?提出什麼問題?(第三組小朋友帶來了27個氣球,每9個擺成一行))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可以擺成幾行?)

交流彙報。

3、歸納小結求商的方法:在計算除法時,可用什麼方法求商?(“用乘法口訣,口訣少幾商就是幾”)

三、遊戲激發,主動參與

1、傳球遊戲。

(規則:可以將球傳給任意一個小朋友,得到球的小朋友按照指令完成求商任務。)

2、舉牌遊戲。

(規則:分組舉牌,商是幾就舉起幾的牌子。其他組監督並指出錯誤。每組選出一個小朋友來讀題。)

要求求出商,並說出用了哪一句乘法口訣,用了幾的乘法口訣。

通過積極參與,自主獨立的思考,得出這些算式都是用乘法口訣來求商,用了7、8、9的乘法口訣。

師:小朋友們,請你們想想,這節課有哪些內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讓你給這節課的內容取個名字,你取什麼?(引導學生自由取名後,老師在揭示課題。)

幫助小兔子過河採蘑菇,順利過河的小朋友得到小兔子帶來的數字卡片。

四、課堂總結

小朋友這節課你們的表現都很棒,你們能跟老師和同學們說說你學會了什麼嗎?

學生自由發言。(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傾聽;幫助;上課發言積極;聲音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