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新版多篇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新版多篇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的:

1、理解種子萌發的條件

2、瞭解有機物在種子萌發時的轉化和利用。

3、瞭解種子休眠、壽命,以及選種、測定發芽率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教學重點:

1、種子萌發的條件

教學難點:

1、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的原因。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複習

圖示:學生說出種子的基本結構:

胚的基本結構:

引導學生說出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種皮、胚

胚根、胚芽、胚軸、子葉

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作出計劃4、實施計劃5、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創設情境,學生對種子萌發的條件作出假設

許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種的,天寒地凍不適於播種。

在播種前往往要在地裏澆一些水,使土壤潮溼,如果剛下過一場小雨,不用澆水就可以播種了,但是過於潮溼使種子黴爛。

播種前往往要鬆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氣。

根據情境作出什麼樣的假設?

假設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有適宜的水分、溫度、空氣

分析

1、給種子萌發選擇了哪幾種環境?

瓶子1:沒水、適宜的溫度、空氣 瓶子2:適當的水分、適宜的溫度、空氣 瓶子3:適當的水分、寒冷的溫度、空氣

瓶子4:適當的水分、適宜的溫度、沒空氣

分析對照組、實驗組

實驗中作爲對照實驗的有瓶子1和瓶子2,瓶子2和瓶子3,瓶子2和瓶子4,爲什麼把它們叫做對照實驗?

1、變量是水,並且只有一個,構成一組對照實驗2、變量是溫度,並且只有一個,構成一組對照實驗 3、變量是空氣,並且只有一個,構成一組對照實驗

2號瓶子是用於作對比的,其條件都是滿足種子萌發的,叫對照組。 1,3,4號瓶子是用於實驗不同的條件對種子萌發的影響的,叫實驗組。

練習

書本P92: 實驗中,哪些組是實驗組?哪些組是對照組?

結論:

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都是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條件。

外界條件;

除了我們探究的外在條件,對種子本身有什麼要求?

1、乾癟的種子或被昆蟲咬壞的種子都不能萌發2、死亡的種子不能萌發。 3、休眠的種子不能萌發。

小組討論

設想你是一個農民,從種子站買了一袋種子。要測定它的發芽率,如何? 1、選怎樣種子? 2、選多少粒種子 3、求發芽率的公式? 4、實驗次數?

:種子萌發的條件

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還有陽光 自身條件:活的胚

教學反思:

因爲這節課需要學生把種子萌發的實驗先在家裏做過後再講,這樣學生有了體驗後再做,效果會比較好,但很多學生沒有做,這樣就要先把實驗過程講解,這節課內容比較多,所以要抓緊時間,把重點、難點講到對照組和實驗組時,學生不易理解,這個內容需要多加點時間講講,因爲種子萌發的條件學生也比較清楚,而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概念因爲第一次接觸,感覺比較難。而後面的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學生易理解,因爲這節課內容比較多,授課最後注意把本節課的內容幫學生做一個,讓學生把整節課的內容充分回憶、理解,便於他們複習。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本節是生物與環境這一章的第一課,認識了環境,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有重要的意義。教師還可以通過收集其他的資料,讓學生對生物生存 的環境有個系統的認識。

指導思想

依據《生物課程標準》的理念,主要從以下進行教學設計:

1.觀察是科學 探究一種基本方法,是發現問題,認識事物的起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2.在觀察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愛護一草一木的環保意識。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能舉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環境事實,並嘗 試對生物生存的環境進行歸類。

2. 能力目標

學會觀察,初步具有收集和有利用課內外的圖文資料及其他信息進行分析的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生物生存離不開環境,關愛生物,從保護生物生存環境開始。

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描述生物生存的環境並歸類。

難點:對學生觀察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的培養。

本節關鍵

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引導和培養。

教學方法

圖片分析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

企鵝,珊瑚蟲,雪蓮的資料和圖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師:在上一節課中我們對生物學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現在我們開始正式進入這門科目的學習。首先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生活在哪裏?

師:不瞭解嗎?是因爲“身在廬山”吧?從太空遙看地球,地球是一顆披着藍色“面紗”的美麗行星。然而,地球上真正美妙動人之處,卻是藍色面紗下絢麗多彩的生物圈,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園。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 下生物生存的環境。

2.學案之一:觀察生物生存的環境

師:我們常聽說 “魚兒離不開水”,是說魚兒要生活在中。那麼其 他是生物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幾幅彩圖。

師:看過影片《帝企鵝日記》的人,都驚歎帝企鵝的美麗,黑色的背部,白肚皮,頸下一抹溫暖的鵝黃,泛着迷人的光澤。

師:那麼企鵝生活的環境怎麼樣?

生:寒冷……

生:惡劣……

師:法國導演呂克亞蓋展現的《帝企鵝日記》,帝企鵝的生存環境是惡劣的,甚至近於殘酷:產後重返大海的雌企鵝,會在覓食中被海豹吃掉, 再也見不到自己未來的寶寶 ;千辛萬苦孵化出來的幼雛,眼睜睜被凍死在雄企鵝的腳下;終於可以滿地跑了,小企鵝卻轉瞬間成了鷹隼的盤中物;當未來的希望徹底破滅時,悲痛欲絕的企鵝媽媽會發瘋似的去搶別家企鵝的 寶寶……

師:大家有誰知道海底有沒有花園的?

生:可能有

師:是什麼呢?

師:珊瑚就是海底的花園。看看彩圖,多麼漂亮的珊瑚,有的像盛開的花朵,有的像鹿角,構成了海 底的花園。那麼珊瑚是植物還是動物?

生:動物。

師:大家的課外知識很豐富啊 。

師:珊瑚蟲是無脊椎動物,屬於腔腸動物門。我們平常看到的珊瑚, 是珊瑚早死亡後鈣化形成的 ,大量珊瑚蟲不斷繁殖、死亡,屍體鈣化 堆,最終生成珊瑚礁。目前,全世界已查明的隸屬珊瑚綱的動物 有6100餘種,主要分佈在熱帶海域。在青島水族館中飼養的珊瑚蟲有鈕釦珊瑚、大榔頭珊瑚、柳珊瑚、草菇珊瑚、氣泡珊瑚、粉絲珊瑚、水螅珊瑚、太陽花珊瑚、柳珊瑚、草菇珊瑚、氣泡珊瑚、粉絲珊瑚、水螅珊、太陽花珊瑚、石芝珊瑚、寶石花珊瑚、千手佛珊瑚和腦一同瑚。

師:大家觀察一下它們生活的環境怎麼樣?

生:珊瑚蟲是一種非常嬌氣的海洋動物,它對生活環境有着嚴格的。選擇性。珊瑚蟲生存的水溫不 能低於18℃,不能高於36 ℃;水質要清澈透明,以保證光照充足。青島市水族館於1995年開始試驗引進珊瑚蟲,當時只引進了腦珊瑚和太陽花珊瑚,由於水池小以及水流、水質、水溫、光照等原因沒有試養成功。但是水族館的工作人員並未放棄,在不斷地摸索和總結經驗後,逐漸掌握了珊瑚蟲的習性,於1997年開始正式大量引進珊瑚蟲。

師:珊瑚雖然美麗,它 畢竟對環境的要求也苛刻了一些。我們來看一種其實並不是很美麗的花,但我認爲它很美— —雪蓮。

師:雪蓮爲菊科草本,是西藏雪山三寶之一(其他兩寶是雪雞和雪豹)。雪蓮生長在海拔4800米一5800米高原的 碎石之間。雪蓮種子在0℃發芽,3-5攝氏度生長,幼苗能經受—21℃嚴寒。雪蓮雖要5 年才能開花,但實際生 長天數只有8個月。這在生物學上是相當獨特的。雪蓮非常耐寒,它葉上長有衆多的“小空室”,白天吸收太陽熱量,夜晚用於自我保溫,能使結冰點降低。雪蓮形態嬌豔,它根黑、葉綠、苞白。雪蓮秋天開花,花蕊呈紫紅色絨球狀。雪蓮是西藏特有的藥材,味辛、微苦、性大熱。用它製作的藥品或藥酒,對治療婦科病、肺寒咳嗽、男子陽萎、腎虛腰痛等病很有療效。

師:看看書上的圖,那個小動物叫什麼麼?

生:西瓜蟲。

生:潮蟲。

生:鼠婦。

師:同學們的說法都是對的,它有三個名稱,這涉及到我們生物學的分類知識,以後我們將會學到。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它們的生活環境。

生:潮溼、溫暖、有遮蔽的地方……

師:素有“沙漠之舟”的駱駝生活在……?

生:乾旱的沙漠。

師:亞洲象的生活環境?

生:熱帶地區、海拔1000米以下的溝谷河邊竹林闊葉混交林中。

3.學案之二:觀察校園植物的生物生存的環境

師:我們可以在課後繼續觀察一下生物生存的環境,比如我們校園植物的生活環境。

師:請同學們觀察並記錄這些生物生存的環境,可以參考前面的表格,也可自己設計一張表格。

4.課堂小結

師:總之,自然界的生物形形色 色,種類繁多,分佈廣泛。不管是幽深的海洋、好漢的沙漠、遼闊的天空,還是冰凍的極地、烈日炎炎的赤道,甚至在土壤中,都存在着千姿百態的生命 。

作業佈置

完成觀察校園植物的生物生存的環境,並記錄。

板書設計

第一章 生物與環境

第一節 生物生存的環境

1.上有各種不同的環境,幾乎到處都有生物的存在。每一種生物都必須從生活的環境中獲取所需的食物、水、和其他物質,以滿足維持生存、生長和繁殖後代的需要。

2.生物生存的環境

3.察校園植 物的生物生存的環境

教後反思

1.對圖片的觀察不夠,要引導 學生觀察的方法和鍛鍊學生觀察的能力。

2.教師應該提示學生的觀察角度,尋找更佳的觀察角度以有利於教學、有利於學生的學習

3.圖片的深度挖掘是教學的能力。

4.教師應努力學習這些“小常識”性的知識,這樣才能應對新課程,減少工作的繁重,同時,在課堂上不至於被學生問倒。日常是生物學知識尤其應該注意,大意不得。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性目標:

1、識別花的基本結構,並說出花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重點)

2、概述開花授粉的過程。(難點)

3、說出植物果實的結構及其形成過程。(重點)

(二)技能性目標:

觀察花和果實的結構,掌握觀察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性目標:

讓學生懂得關愛生命。

二、教學重點:

1、觀察花的結構。

2、觀察果實的結構及果實的形成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講述:一提到花,人們就會想到它的五彩繽紛,絢麗多姿,香飄萬里。

2、觀看:請同學們欣賞十大名花。

3、出示:水仙、荷花、菊花、梅花等圖片。

(二)提問:

1、這四種花在哪個季節開放?

2、影響它們開放的因素是什麼?

(三)講解。

1、開花。

(1)提問:不同的花爲什麼要在不同的季節開放?即開花受什麼條件影響?

(2)提示:拿春天與秋天相比,哪一個季節的白日較長?

(3)出示:白居易的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4)提問:山上的桃花開花遲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5):綠色開花植物都有開花的習性,花的開放受光照、溫度等外界條件的影響。

(6)講述: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綠色開花植物長到一定的階段,就會開花。

(7)想一想:什麼叫開花?

(8)講述:植物的花五彩繽紛,絢麗多姿,但花的基本結構卻是相同的。

(9)觀察實驗:花的結構。

(10)觀察指導:

①對照花的結構模式圖,按照從外到內的`順序,認識百合花。

a、回答:桃花春天開,荷花夏天開,菊花秋天開,梅花冬天開。

b、集體回答:春天白日長。出春天光照時間長,植物的開花應與光照有關。

c、思考片刻回答:溫度。山上溫度低,桃花開花遲。

②欣賞開花的現象。

a、通過觀看直觀地說出:開花就是花瓣展開來的現象。

b、自學,初步瞭解花的基本結構、各部分結構,並完成書上的圖表。

③用鑷子由外向內依次摘下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注意觀察它們的形狀、顏色、數量及排列方式,並且將花的各部分用透明膠貼在白紙上(自己考慮怎樣佈局)。

④用刀片切開子房,觀察其內部結構。

a、出示照片:百合花各部分結構照片。

b、:花的結構略。

c、討論:一朵花中,什麼是最主要的部分?爲什麼?

d、:花蕊(雄蕊和雌蕊)是一朵花中最主要的部分,因爲它們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關。

2、果實的結構。

(1)出示:各種果實圖片。

(2)猜謎:“麻屋子,紅帳子,裏面住着個白胖子。”

這個謎語的謎底是什麼?

(3)觀察:花生的果實,按照從外到內的順序,認識花生果實的結構。注意果皮和種子的形態、顏色、手感等。

(4)提問:

①“麻屋子”、“紅帳子”、“白胖子”分別指什麼?

②花的哪一部分將來發育成果實和種子?

③花生結在地面下,爲什麼它是果實?

(5)講述:完成受精作用後,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的花柱都凋落了。子房慢慢發育成爲果實,子房內的胚珠發育成爲種子。受精卵發育成爲胚。

(6)識別:我們平常食用的小麥、玉米、西瓜、葡萄、黃瓜、蠶豆、綠豆、西瓜子、葵花子、杏仁、芝麻分別是什麼?

生物學七年級上冊教案 篇四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這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的內容。

一、根據課標及學生已有的實際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訂爲如下:

知識目標:描述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說出有機物對於生物體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標:參與技能訓練,發展推理能力。參與動手實驗及實驗現象的分析,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同綠色植物在製造有機物方面對於生物圈有重要意義。

本節課採用的課型是探究式教學。

二、說教材:

本節的內容是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子中有機物的製造者》的第二節,前面一節已介紹了有機物是光合作用製造來的,那麼綠色植物如何對有機物進行利用呢,就是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從上節到這節的過渡很自然。在這節課中教材闡明瞭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它附合課標中的第四個主題中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在課標中,它屬於理解層次。貫穿教材安排了三個演示實驗,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從知識結構的安排來看,它包括三個方面:1是有機物對生物體的作用,2是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應式,3是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徵。

根據以上分析,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是:

描述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認同綠色植物在製造有機物方面對於生物圈有重要意義。

爲了更好地突破重點難點,我會將教材中的三個演示實驗改爲分組實驗,全班分爲8組,每組選做一個小實驗,選擇時指導同學們每個小實驗至少要有兩個小組選擇。由同學們在課前按要求準備好。這三個小實驗不難,學校也有足夠的設備可做演示實驗,這樣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後將讓學生爲家裏的栽培植物鬆土,達到學於至用的目的。

三、下面我說說教法和學法

爲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這節課的一開始會組織學生複習上節課的內容,在複習的基礎上設置問題讓學生探究:製造這麼多有機物有什麼用呢?這樣的引入比較自然,也很快可切入主題。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估計可以答出有機物的用途,這是我會順着學生的思維,設置思維的障礙:爲什麼有機物可用來構建植物體。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請學生一起總結。至於有機物爲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這部分內容,則由同學們交流他們所做的實驗過程,並上臺演示,在演示、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教師利用課件,採用啓發學生總結,根據學生的分步演示的方法,總結出呼吸作用的公式並推論到綠色植物製造的有機的對於生物圈子的重要意義。

在此我想說的是:爲突破重點與難點,我採用探究式教學,改演示實驗爲分組實驗,改學生被動的接受學習爲主動去探究,組織學生參與分析,通過質疑,探究,交流,總結,實現教學目標。

本節課中所使用的教學課件比較簡單明瞭,它將做成網頁狀的結構,主要它將按學生髮言及教師教學的需要,調整教學的進度。其中呼吸作用的公式將做成可分批顯示的。課件中還會做個小動畫,用於鞏固呼吸作用公式的課堂練習:將正確的答案拖到相應的位置,如果答對,它就會在停在相應的位置,如果答錯,則它會回到原來的起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這節課中,我還會滲透學法指導,例如:在學生已初步瞭解觀察方法的基礎上,繼續明白觀察要有一定的觀察目的,觀察時伴隨思考,如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在實驗中採用的是萌發的種子做爲實驗材料,我們可以不可以改用其它材料,引導大家交流,從而讓學生的只要多問一個爲什麼,我們的發散性思維就可以得到培養。而在小組完成實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明白善於與他人合作,從他人的身上學到優點,也是學習的重要方法。在技能訓練中,讓學生明白推理的方法也是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節課的課前要求同學們到實驗室完成準備實驗,課堂上將利用3分種完成課後練習,在這當中注意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課後將指導學生課外實踐,給家中的植物栽培植物鬆土,並請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動手能力給予評價。

生物學七年級上冊教案 篇五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教學目標 ①說出生態系統的組成。 ②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③認同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強愛護生物、保護生物的情感。

難點和重點 ①生態系統的組成。②食物鏈和食物網。 ③增強愛護生物、保護生物的情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方法:討論法 講解法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生態系統的概念

①通過觀察家庭水族箱,分析問題,尋找答案。 ②學生在優美的環境中思考: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什麼關係。

①教師列舉生活中常見實例,如家庭水族箱。 ②教師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朗讀一段充滿詩情畫意的文章,創造一個愉悅的氛圍。

生態系統的組成

①學生進行資料分析(教材提供的資料),找出生態系統的組成,並且討論它們之間的關係。 ②分組扮演動物、植物、細菌和非生物,並尋找四者之間的關係。

①教師引導:下面大家分析一下書中的資料,看看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②教師組織學生分組扮演角色,並且幫助他們尋找其中的關係。

食物鏈和食物網

①把最近一段時間所吃的食物,通過一系列箭頭連接成食物網,觀察自己在食物網中的位置。 ②學生觀看錄像,討論分析動物、植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係。

①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探究。 ②教師播放一段錄像,其中有動物和植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係。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學生進行資料分析,通過分析瞭解食物鏈中各個環節之間的關係,同時瞭解營養物質在食物鏈中的流動。

教師播放課件,引導學生分析淡水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並且討論: a、如果這些積累了很多有毒物質的魚被人吃了,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b、爲什麼在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的有毒物質越多?

環保教育

學生觀看課件,討論分析環保意義。

作業:

教學反思: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七年級生物第一單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一節。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延續和發展與生物圈息息相關,生物圈爲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條件,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而且迄今爲止,生物圈仍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惟一家園。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的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越來越大,有的影響還具有破壞性甚至毀滅性,所以保護和改善環境是人類的迫切願望,愛護生物、保護生物圈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和行爲準則。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地球上每一個人都有一份責任。

二。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雖然沒有學過生物學知識,但他們從國小的《自然》及生活中的電視節目中已瞭解了許多生物學的知識。他們能說出許多生物的名稱、知道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等,但沒有構成“生物和其生存的環境”的整體體系──生物圈的概念,不知生物和生存環境是相互依存的關係,生物圈爲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七年級學生心理和認知發展的規律要求在教學中充分調動他們的激情。他們不喜歡枯燥的說教,但樂於觀察、分析圖片,參與遊戲,進行角色扮演,喜歡講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等以表現他們的活力,針對此,教師可爲他們提供一個適合個性發展的空間,更能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創造性。

三。設計理念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以活動教學方式爲主,通過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在滿足學生表現欲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力求在整個教學中體現出“三維”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生物圈,這個家庭中的一員,應該積極、主動認識並保護這個家;

2、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發表的見解。

(二)能力

1、使學生初步具有蒐集、處理圖文資料,運用觀察、分析、比較等方法解決生物學問題的能力;

2、會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討論問題,提高探究學習的能力。

(三)知識

1、描述生物圈的範圍;

2、說出生物圈爲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

3、嘗試蒐集和分析資料;

4、認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應當瞭解和愛護這個家。

五。教學過程

(一)從學生日常生活入手,聯繫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課題。

老師和學生親切談話,讓學生說說每天從醒來睜開眼睛到現在坐在這裏聽老師講課,都經歷了哪些事,看到了哪些生物和哪些生物有接觸,並讓學生說說這些生物生活的“家”的`情況,然後引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有一個共同的家“生物圈”。

(二)學生通過討論、角色扮演、做遊戲、觀察分析圖片、親身體驗等實踐活動,學習新知。

1.生物圈的範圍

請同學通過討論,說說地球上都有哪些地方有生物的生活,再讓學生結合課本自己說出生物圈的範圍(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問題拓展:水圈、大氣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開的嗎?

問題轉承:爲什麼生物圈中有生物,地球上其他地方沒有呢?

2.生物圈爲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1)承開始上課話題,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一個學生扮演一種生物),介紹這些生物生活的“家”的情況,並告訴同學這個“家”給他的正常生活提供了哪些條件。

(2)學生觀察書上六幅圖片資料,分析討論以下問題:

討論題:①向日葵生長需要什麼條件?長頸鹿的生活需要什麼?

②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條件有什麼異同?

③爲什麼乾旱會使糧食嚴重減產?

(3)做遊戲:在地上畫兩個大小一樣的圈,請男生和女生分別站在這個圈內(腳不能站到圈外),圈內所站人數多而且所站時間長的組獲勝。

(4)親身體驗:這裏有盆花,來體驗做園丁的感覺養花。

總結: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也正是由於地球上只有生物圈上才爲所有生物的生活提供了這些基本條件,所以生物圈中有生物,而地球上其他地方沒有。

(三)通過角色扮演、聯繫實際,拓展新知,鞏固學生對所新知的理解並拓展學生思維。

1.問題拓展:隨着社會的發展,現在人類面正面臨着人口增長帶來的糧食不足和能源短缺等危機問題,我們能不能再尋找一個類似生物圈的地方來緩解這些危機呢?我們是否可以到別的星球上尋找呢?

學生提供他們在課前收集的其他星球的一些資料,請幾個同學分別扮演我們襄樊籍的航天飛行員聶海勝和其他星球。假定聶海勝現在想去這些星球旅行,請其他星球向地球人介紹他們星球的條件,然後讓聶海勝來決定他的去否。

2.讀一篇報道《白河怎麼成了“吃人”河,十年奪走近百村民性命》。讓同學談感受。

3.讓學生談談自己作爲襄樊的小主人能爲襄樊的環保做些什麼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