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新版多篇】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新版多篇】

國中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一

知識目標

1、知道地球是個球體,會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等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記住地軸、兩極、赤道、緯線、經線、本初子午線。

3、理解掌握東西經度、南北緯度的劃分和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

能力目標

1、通過製作地球儀,瞭解地球儀的基本構造。

2、觀察地球儀,認別經緯線、經緯度、東西半球、南北半球。

3、熟練地利用經緯網確定某一地點的位置。

德育目標

人類對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的認識過程,體現着人類認識自然、追求真理,勇於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學不斷髮展進步的過程。因而教育學生要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認識地理事物的發生、演變和發展。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探求自然奧祕的志趣和崇尚科學、實事求是的觀念。

※教學重點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經線和緯線的特點,經度和緯度的劃分。

3、東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

4、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表面任意一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

1、東西經度、南北緯度的判讀。

2、東西半球的劃分。

3、藉助經緯度及經緯網知識,使學生對空間概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教學方法

觀察、比較、歸納等教學方法。

※教具準備

1、地球儀、經緯儀。

2、自制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第二課時緯線和經線

第三課時利用經緯網定位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同學們,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離不開地理。學習地理能夠使我們更好地生活和生產。那麼,學習地理從哪開始呢?(學生議論)對,從認識人類的家園——“地球”開始。

多媒體畫面1浩瀚的太空,星光燦爛。配上音樂,推出旋轉的地球和課題。

[講授新課]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

提出問題晴空萬里,我們能看到太陽像一個火紅的圓球;十五的夜晚,我們能看到月亮像一個明亮的銀盤;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個什麼形狀呢?

學生回答球體(球形)。

設問過渡我們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無法看到地球整體面貌的。那麼,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認識了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呢?

多媒體畫面2圖略(課本P2圖1.1“天圓地方”)

讀圖思考我國古代爲什麼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

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後,教師評價點撥。

設問引導隨着人們活動範圍的擴大,人們產生了疑問,很多現象說明大地不是直覺的那麼方方的、平平的,大地又變成了個什麼樣呢?

多媒體畫面3圖略(課本P2圖1.1“天如斗笠,地如覆盤”)

請同學們說說當時人們臆想中的大地是個什麼樣,並舉例說明“大地不是平面的”。

組織活動1.學生描述、舉例。教師評價。

2、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進行以下幾項活動:

列舉事例:

模擬觀船①模擬“海邊看船”。讓學生參照課本P4圖1.3,邊模擬,邊記錄體驗,如有到過海邊親身體驗過的同學,可以交流印證。

實驗行船②實驗“桌上行船”。讓學生做一個對比小實驗:把紙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視紙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沒有變化?

觀察照片③觀察“月食照片”。讓學生觀察課本P4圖1.4,指出地球的影子是哪一部分?(古銅色的部分)說明古銅色影子的邊緣呈什麼形狀?(弧形)弧形就能說明地球是個球體嗎?(不能,如果地球是圓的或圓柱形,看到的影子邊緣也是弧形)

引導思考④思考“高站遠矚”。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站在廣闊平坦的田野上,瞭望四周,最多能看到約4000米的地方。若站得高一些,就能看得遠一些。同理,飛機飛得越高,俯視的範圍就越大,這也說明地球不是平面的。

提出問題通過以上實例,證明了大地確實不是平的,是不是就能得出地球是一個球體的結論呢?(不能)這是人們的猜測和推理,還有什麼辦法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呢?

多媒體畫面4圖略(課本P2圖1.1“麥哲倫環球航行線路圖”)

請同學們沿着當年麥哲倫環球航行的路線,結合課本P3閱讀材料“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的介紹,進行一次圖上旅遊,看看證明一個什麼事實。

評價過渡學生髮言,教師評價後指出: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麥哲倫率領船隊環球航行,用事實證明了過去人們的猜測和推理,地球確實是一個球體。但是最科學的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依據是什麼呢?

多媒體畫面5圖略(課本P2圖1.1“地球衛星照片”)

20世紀,人類進入了太空,從太空觀察地球,並且從人造衛星上拍攝了地球的照片,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

小結過渡教師邊小結,邊點擊在多媒體畫面6上依次出現的圖片和問題。

多媒體畫面6

同學們,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歷程。從一開始人們的直覺感知(點擊“天圓地方”)、到後來的猜測推理(點擊“天如斗笠,地如覆盤”)、再到用事實論證(點擊“麥哲倫環球航行路線圖”)、最後的科學證明(點擊“地球衛星照片”),從這一認識過程中(點擊箭頭依次連接以上四圖),你感悟到些什麼呢(點擊討論問題)?請以學習小組討論交流。

討論交流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大家談的很好,我們應該學習前人認識自然,不畏艱辛,勇於探索的精神;樹立破除迷信,抵制邪教,實事求是,崇尚科學的觀念和探求自然奧祕的志趣;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認識地理事物的發生、演變和發展。

提出問題人們在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中,還精確地測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資料數據來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請大家在筆記本上畫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圖”。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畫示意圖。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承轉過渡地球的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相當於飛機飛行30個小時的航程,時速100千米的汽車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繞赤道一圈,大約要一年多才能走完。這樣大的一個地球,人們要認識它,研究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難了。如何才能便於我們學習、研究呢?(教師出示地球儀,有條件的學校可每個學習小組發一個地球儀,配合學生學習)

多媒體畫面8

地球儀略圖

同學們請看課本P4中間自然段,觀察地球儀,以學習小組共同完成以下各題:

1、什麼是地球儀?

2、畫略圖,並指出地軸、北極、南極是怎樣確定的?

3、轉動地球儀應向哪個方向轉?

4、地球儀有什麼作用?

5、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原貌有什麼不同?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觀察、討論、交流,總結地球儀的特點。

教師點撥根據學生討論、交流的情況,利用地球儀,邊演示,邊補充點撥,並滲透在地球儀上確定方向的知識:指向北極方向爲北,指向南極方向爲南。在確定南北方向的基礎上,定出東、西方向,提示學生“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因而演示地球儀轉動也應自西向東轉,並指導學生演示。

教師要對第5個問題作必要的總結,地球儀與地球實體的不同表現在:①地球儀是地球大大縮小了的模型;②地球儀上的能使之繞着轉動的地軸,以及繪製的經緯網和經緯度,在地球上實際並不存在;③地球儀上是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

[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是我們“認識地球”的第一節課,同學們不僅明確了人類的家園是一個球體,而且對它的大小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同學們還認識了“地球儀”這樣一位“新朋友”,它會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地球,學習地理。

根據板書設計師生共同複述本節知識要點,並概括爲“一球三數”“一軸二極”。

※板書設計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

※活動與探究

1、隨着人類科技手段的進步,目前人類對地球的形狀又有什麼新的認識。

2、利用生活體驗、其他學科知識或上網等渠道,找出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一些證據。

3、美國的孟席斯經過14年悉心考證,得出一個驚世結論:發現美洲大陸的人不是哥倫布,最早環球航行的也不是麥哲倫,而是早在1421年至1423年間,中國明朝的鄭和用了兩年的時間完成了環球航行的壯舉,將世界環球航行的歷史又往前推進100多年。請收集這一新觀點的有關資料。

第一章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第2課時)

[導入新課]

方法1同學們,生活離不開地理。比如我們要了解某個國家的首都在哪裏?某兩個風景區的位置是什麼關係?某個地區的範圍有多大?如何才能從地球儀或地圖上查找表述這些地理信息呢?這就離不開經緯線、經緯度的知識。因此,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就能解決這些問題了。

方法2出示地球儀,讓學生指出一軸兩極。然後設問:地球儀表面還有這些弧線及其標註的度數,它們分別叫什麼名稱呢?作用是什麼呢?

[講授新課]

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認識它們。

投影展示投影展示自學或研討表格(見板書設計)。能保證每4~5名學生有一個地球儀,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的學校,可把學生分成兩大組,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討論,完成新知識的學習。

對於多數學生沒有地球儀做保證的班級,教師可以採用問題教學法,利用地球儀、經緯儀,結合多媒體畫面,組織學生邊提問啓發,邊引導觀察,邊討論填表,完成這部分內容的學習。

多媒體畫面11圖略(課本P5圖1.7只要緯線的說明文字“簡化地球儀”,課本P6圖1.11“地球儀上的緯線”,課本P6圖1.9“基多赤道紀念碑”)

低、中、高緯的劃分

讀圖分析,並結合觀察地球儀討論下列問題,把答案填入表中。

啓發研討

1、什麼叫緯線?緯線是圓還是半圓?

2、各緯線的長度是否相等?最長的緯線是哪一條?(說明基多赤道紀念碑)緯線的變化有什麼規律?

3、緯線指示什麼方向?

4、地球儀上能畫多少條緯線?

5、什麼叫緯度?

6、零度緯線是哪一條?

7、緯度從赤道開始,分別向什麼方向排列?範圍是多少?有什麼規律?(指導學生做填圖練習)

8、緯度相同的緯線有幾條?怎樣區分它們?各用什麼符號表示?有沒有不做標註的緯線?

9、緯度最大值的緯線有什麼特徵?該最大值出現在哪個地區?(讓學生在圖中標出南北極點和緯度值)

10、請按圖說出低、中、高緯度各自所佔的緯度範圍。並根據自己學校所在地的緯度,說出它大致位於哪個緯度帶。(也可以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分別位於低緯、中緯、高緯三個區域的國家各一個)

多媒體畫面12圖略(課本P7圖1.12“南北半球的劃分”)

讀圖分析讀圖分析,並結合觀察地球儀思考下列問題:

1、赤道把地球分爲哪兩半球?(學生觀察回答後,並指導學生描畫此緯線,填寫南北半球的名稱)

2、指出全部位於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於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兩側的大洲。(讓一位學生上來指圖說明)

3、在地球儀上找出北迴歸線、北極圈、南迴歸線、南極圈。看看這幾條緯線所經之處,有沒有自己聽說過的地名。(強調這是幾條重要緯線,讓學生記住)

承轉過渡通過研討大家知道緯線和緯度的知識,但要確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範圍等地理特徵,還需要學習經線和經度的知識。

多媒體畫面13圖略(課本P5圖1.7只要經線的說明文字“簡化地球儀”,課本P6圖1.10“地球儀上的經線”,課本P6圖1.8“格林尼治0°經線”)

讀圖思考,並結合觀察地球儀,自學完成下列問題,把答案填入表中。

1、什麼叫經線?

2、經線的形狀、長度和指示方向與緯線有什麼不同?

3、經度是以哪條經線爲起點的?(此題較難,以教師回答爲主,並引導學生看圖,說明本初子午線及其標誌)

4、經度從本初子午線開始分別向什麼方向排列?範圍是多少?有什麼規律?(教師要做必要的提示)

5、同一度數的經線有幾條?如何區分它們?各用什麼符號表示?有沒有不做標註的經線?

6、在地球儀上找出160°E和20°W以及0°和180°組成的經線圈,比較哪個經線圈穿過的陸地少?(提示學生組成經線圈必須是相對應的兩條經線,即兩條經線的度數和是180°)

學生自學教師及時巡視,引導學生與緯線和緯度的特點進行比較學習,組織學生邊自學,邊將答案填入表格中。

多媒體畫面14圖略(課本P7圖1.13“東西半球的劃分”)

讀圖思考下列問題:

1、東西半球是如何劃分的?這樣劃分的意義是什麼?

2、全部和大部分位於東半球的有哪幾個大洲?位於西半球的呢?(讓一位學生上來指圖說明)

討論評價學生以學習小組討論交流,教師評價點撥後強調東西半球的分界線,然後轉入下面的課堂練習。

多媒體畫面15想一想:

1、在地球上任意一點,沿緯線方向一直前進,最後能回到出發地嗎?爲什麼?(能,緯線成圓)沿經線呢?(不能,經線是半圓)

2、在地球上能否找到一處其前後左右都朝南的地方?(能,北極)

3、根據圖甲和圖乙所示,說說經緯度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評價點撥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相互問答交流,教師評價後重點點撥第3題,在學生對圖理解的基礎上,爲便於學生記住其變化規律,可以概括爲“北大北緯,南大南緯,東大東經,西大西經”。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篇二

第一單元第一課時(總一第課時)

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預習目標:

1、瞭解我們生活的地理環境中存在的地理問題。

2、知道在日常生活、經濟建設、社會文化等方面離不開道理知識。

預習重點:

地理與日常生活、生產建設的關係

預習任務:

1、從日常生活出發,提出地理知識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

2、列舉一些人類的生產活動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3、歸納各地風土人情具有明顯的地域性。

預習珍斷

一、選擇:

1、下列體育活動與開展地區的組合正確的是:

A衝浪內陸地區

B冬季運動會廣州

C登山運動平原地區

D滑雪運動東北地區

2、下列農作物,主要分佈在我國南方的是:

A、水稻

B、小麥

C、玉米

D、大豆

二、綜合題

學校所在地和你的家鄉羣衆最喜歡的體育活動是什麼?與當地的道理環境有什麼關係?

預習質疑

探討如何解開道理之“迷”的方法。

地理學科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時(總二第課時)

第二課時

預習目標:

調查家鄉農業生產主要農作物的種類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預習重點:

農作物生長需要的條件

預習任務:

調查訪問收集有關農作物生長的條件

預習診斷:

小麥、玉米等需要熱量、水、肥沃土壤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球的形狀、地球的極半徑和赤道半徑,記住地球的平均半徑和赤道周長。(重點)

2、使學生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經線、緯線和赤道的意義,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緯線、兩極和赤道。

3、使學生知道經度、緯度的確定方法(難點),記住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劃分。(重點)

教學方法:

觀察法、讀圖分析和啓發式談話法、電化教學法。

教學時間:

約分鐘。

教具:

地球儀、經緯儀、多媒體課件。地球儀若干(學生每人或兩人一個)

教學過程

第一章地球(板書)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板書)

導入語:宋代文學家蘇軾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同學們,如果有人問你,人類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麼?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說:“是地球”。但是,作爲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對地球還知之甚少。爲了讓同學們瞭解地球的“廬山真面目”,今天,我們就先來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況,首先學習“地球和地球儀”。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板書)

1、地球是什麼形狀的?(看地球衛星照片和圖1、2地球的大小示意圖後回答)

地球形狀是:球體。

2、地球的球心、極半徑、赤道半徑和周長在哪裏?

答:[結合經緯儀回答]地球的球心叫地心,從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點都叫作地球半徑。其中,從地心到北極或南極的半徑,叫極半徑;從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點的半徑,叫赤道半徑。地球的周長叫赤道。赤道正好處在北極和南極的中間。

3、赤道半徑和極半徑相差多少千米?[看課本圖中註釋的具體數字回答]

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兩者相差21千米。可見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的球體。(但由於極半徑與赤道半徑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的時候,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因此,人們仍把地球看作正球體。)

4、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地球表面積分別是多少?

平均半徑爲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5、課堂練習:現在請大家在筆記本上把表示地心、兩極、赤道和極半徑、赤道半徑的圖畫出來。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板書)

1、什麼是地球儀?

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並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而製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儀。

2、[出示地球儀]這是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地球儀由哪幾部分組成?

地球儀由底座、固定架、球體、地軸組成的

3、地球儀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有各種符號、文字、顏色用來表示陸地、河湖、海洋、山脈、城市等。還有經線、緯線、南北極。

4、地球儀是圍繞什麼轉動的?南北極點是如何確定的?

地球儀是繞地軸轉動的,它指向北極星附近,與球面的交點爲北極點和南極點

(讓學生在自己的地球儀上找到南極和北極,並指示給旁邊的同學,大家相互看看是否正確。)

(1)教師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讓地球儀自西向東(即自左向右)作逆時針轉動。告訴學生面對地球儀如何識別東、西、南、北4個方向。

(2)(做一做)先後請幾位學生上臺演示地球自轉,並在地球儀上指出東、西、南、北4個方向。

(3)只知道東西南北,還無法確定某一地點的準確位置。利用地球儀上的經緯網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就像在電影院看電影,必須知道排號和座號才能找到座位一樣。經緯網是由緯線與經線構成的。

5、地球裏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軸?(沒有,是假想的)

6、課堂練習:

(1)地球是自西向東繞地軸運動的。地軸與地球有兩個交點即南極和北極。

三、緯線和緯度(板書)

[引入]地球儀上有許多縱橫交織的線,你知道哪些是經線,哪些是緯線嗎?現在我們來識別地球儀上的經線和緯線。

1、什麼是緯線?(讓學生在課本上找出緯線的定義,並讀出來。)

在地球儀上,與地軸垂直、與經線垂直相交,並環繞地球儀一週的圓圈,叫做緯線。

(讓學生在自己的地球儀上找出緯線指示給同學,請對方判斷正確與否。)

2、緯線是什麼形狀?是半圓,還是圓圈?圓圈。

3、緯線指示什麼方向?是東西方向,還是南北方向?東西方向。

4、所有緯線的長度是否相等?不相等。

5、赤道在什麼地方?赤道的作用(意義)是什麼?(結合經緯儀或地球儀回答)

赤道在兩極的中間,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它把地球平均分爲南北兩個半球。

6、從赤道到兩極,緯線長度的變化有什麼規律?(結合經緯儀或地球儀回答)

赤道最長,由赤道向兩極,緯線長度逐漸縮短,到兩極縮成一個點。

7、緯線有哪些特點?(展示經緯儀,學生觀察回答)

緯線的特點:圓圈、長度不等、指示東西方向。

8、在地球儀上大家可以畫出多少條緯線?人們是怎樣區別每一條緯線的?

[邊指示邊講解]在地球儀上可以畫出無數條緯線。爲了區別每一條緯線,人們給緯線標定了不同的度數,即緯度。(這就好像給每條緯線都起了名字,我們就能區別它們了。)

[多媒體展示圖片]“緯線與緯度示意圖”。

9、哪條緯線是零度緯線?南北半球是如何劃分的?

人們把赤道定爲零度緯線,它把地球均分爲南北兩個半球。

10、緯度是多少度?它在什麼地方?是90°。位於南、北極點。

11、赤道南北兩側的緯線在名稱上有什麼不同?他們分別用什麼字母表示?

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字母“N”來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字母“S”來表示。

[板書] 北緯——N,南緯——S

12、如果用字母表示,北緯20度和南緯20度可分別表示爲:20°N,20°S 。

13、以赤道爲界,北緯和南緯的度數分別向北、向南排列,它們的度數變化有什麼規律?北緯度越向北度數越大;南緯度越向南度數越大。(多媒體圖示變化規律)

14、人們通常把不同的緯度地帶分成低緯、中緯和高緯三部分。其中0°~30°爲低緯度;30°~60°爲中緯度;60°~90°爲高緯度。

[板書:低緯、中緯和高緯] [多媒體展示] “低、中、高緯度示意圖”。

課堂練習:讓學生將課本、練習冊或教師給出的練習紙(多媒體課件更好)中的緯線緯度指讀或標註出來。

[示例題]請問北京(40°N)處於什麼緯度帶?中緯度。

[示例題] 中國和南極洲分別在南半球還是北半球?中國在北半球;南極洲在南半球。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的

1.瞭解日本的位置特點及其對地形、氣候、資源等方面帶來的影響,並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徵。瞭解日本工農業的發展水平和原因,掌握日本工業的分佈特點和主要工業區。

2.初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進一步提高運用地圖來分析地理特徵的能力。

3.通過對日本經濟特徵的分析,培養學生逐步形成關心經濟問題,樂於分析經濟現象的經濟意識;同時進一步認識科學文化知識及學習外國經驗在四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加深對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認識。

教學重點

日本自然條件和經濟特徵。

教學方法

談話法和講述法結合。

教學用具

《亞洲地形圖》、《日本地形圖》、日本景觀圖片。

教學提綱

第二節

東亞地狹人稠的島國——日本

一、位置、領土、人口

二、自然條件

1.多山的地形

2.海洋性季風氣候

三、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

1.現代化的工業

①發展條件

②主要工業部門及其分佈

2.現代化的農業

①技術先進產量高

②農業部門的分佈

四、文化特點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上一節我們已經從自然、經濟等方面認識了東亞的一般特徵,但是東亞各地又有明顯的差異,囚此,我們還要學習東亞的國家地理。

[提問]除我國以外,東亞的其他三國,哪個國家在世界各國中更具有突出的特點?有哪些特點?(是日本。日本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徵。學習時同學們要注意從哪幾方面分析和如何進行分析。

學習新教材

第二節

東亞地狹人稠的島國——日本(板書)

[提問]從黑板題目看,說明了日本的哪些方面的特徵?(位置、領土、人口等方面)我們要了解一個國家基本情況,也正是從這些最基本的特點開始學習的。

一、位置、領土、人口(板書)

[讀圖]指導學生根據《日本地圖》,說出日本的位置和領土特點。(地處中緯度地區,東亞的東部邊緣,東臨太平洋;是由若干個島嶼組成的一個島國,領土大致沿南北方向延伸。)並指導學生利用比例尺,在東亞的政區圖上量算北京至東京的直線距離。使學生在瞭解日本的位置範圍的基礎上,瞭解日本是我國一衣帶水的近鄰。

[提問]根據《世界人口分佈圖》或者東亞四國人口統計表,說明日本人口有什麼特點?(人口稠密,平均密度爲300人/平方千米,是四國中最高的。)

[小結導入]日本是地處中緯,亞洲東部邊緣,太平洋沿岸的一個島國。這種位置特點對日本的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有什麼影響呢?

[讀圖]讀《日本地形圖》,並指導學生認識日本地形的特點。(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嶇,海岸曲折,最大的平原是關東平原,沒高的山峯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教師講授]日卜廠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別是活火山,日本領士佔全球內也面積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佔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

[看富士山圖]指定學生朗讀圖下的說明,並幫助學生分析富士火山的景觀特點及其成因。(圓錐形——火山噴發物堆積而成,溫泉——地下熱能的表現,積雪——海拔高,山下植物繁茂——氣候溫溼、土壤肥沃。)

二、自然條件(板書)

1.多山的地形

[提問]爲什麼日本是一個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國家,(指導學生分析“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日本所在的位置——亞洲東部邊緣,正處在亞歐和太平洋二大板塊的交界處。由於板塊之間相互擠壓,隆起成山,而且地殼很不穩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據測量日本正在向我國沿海靠近。)

[提問]多山的地形給日本居民生產活動帶來了什麼影響?(提示學生可從資源及其利用方面考慮。日本缺少許多重要的自然資源,尤其礦產資源貧乏,如煤、石油等。但多硫磺礦,宜林地區廣,國士三分之二爲森林覆蓋,河流短小流急,水力資源豐富,多山的地形使得日本海岸更加曲折,形成許多優良港灣。)

[教師講授]由此可見一個國家的地形狀況與當地居民的生產活動密切相關。那麼日本的位置和地形對氣候又有什麼影響呢?

[讀圖]指導學生讀東亞一、七月氣壓和風向圖,從日本在圖中的位置分析日本的氣候特點。(日本在北迴歸線以北,屬於溫帶,又處於季風區內,具有季風氣候的特點,與我國東部季風氣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四季的分配,冬夏季的氣溫及降水情況,但也有很大差異。)

[提問]從其海陸位置及領土組成看,日本與我國東部相比氣候有什麼差異?(日本是島國,四面環海,受海洋影響大,因此在氣溫上冬季較爲溫暖,夏季較爲涼爽,降水也更爲豐富。)

[教師講解]就日本全國來說,受緯度影響南北氣候有一定差異,而多山的地形也會使日本的氣候相對複雜化,不僅表現在山地與平原地區氣候有所不同,東西方向上也存在明顯差異,但總的說日本是屬於典型的海洋性季風氣候的國家。

2.海洋性季風氣候(板書)

複習鞏固

[提問]我們今天從哪幾個方面認識日本地理特徵的?(位置、領土、人口等基本概況及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等方面的地理特徵)

[提問]從上述幾個方面看,日本有哪些突出的特徵?(東亞地狹人稠的島國,多山且多火山,氣候冬季溫暖,夏季涼爽,降水比較豐富,屬海洋性季風氣候。)

[教師歸納]日本是一個四多(人多、山地多、火山地震多、優良港灣多)、三少(國土少、平原少、礦產少)、一海(海洋性季風氣候)的島國。

佈置作業

預習第120——124頁課文,思考上述日本的基本地理特徵對其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

第二課時

複習提問

日本的位置、地形、氣候有哪些突出特點?

引入新課

教師歸納特點。這些特點對日本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呢?我們現在就來分析這一問題。

學習新教材

三、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板書)

[教師講解]

大家知道日本是世界經濟大國,其實力僅次於美國,而且有很多工業部門已超過美國,很多工業品佔據了國際市場。從我們身邊你可以看到很多日本的產品。

[提問]

你能說出幾種代表性的產品嗎?(電器、食品、汽車等方面。)

[讀圖導入]

讀課本第121頁插圖。日本的汽車製造聞名遐邇,我們所見到過的豐田、尼桑等小汽車都是很著名的。除此之外,其它工業還包括電子工業、鋼鐵、造船、紡織、化學等工業。日本依靠什麼使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發展成爲經濟大國的呢?我們來分析一下日本發展工業的條件。

[讀圖表,回答問題]

指導學生讀日本主要工業原料來源示意圖及日本主要工業原料從國外進口所佔的百分比表,並說明①日本主要缺乏哪些工業原料和燃料?(多種礦石、棉花、木材等原料,石油、煤、天然氣等燃料。)②它們多從哪些地方進口?(從西亞進口石油,從大洋洲、南美洲等地進口多種金屬礦等。)

[教師總結]

日本國土狹小,原料、能源嚴重不足,國內市場有限,這些都是不利條件。但是日本有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學技術,因而能迅速地提高生產水平。再加上日本海岸線曲折,有許多優良港灣,有利於發展國際貿易,進口原料、出口產品。成爲世界最大的原料進口國和產品輸出國。

[讀課文]指定學生朗讀第121頁第二段“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

[提問]想一想,當地有輸出到日本或從日本進口的商品嗎?

[讀圖]從《日本地圖》中找出主要對外貿易港:神戶、橫濱、大阪等。

①發展條件

②主要工業部門及其分佈

[教師講解]日本是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它的工業技術先進,部門齊全,主要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等。

[提問]讀日本主要工業區的分佈圖說明,日本有哪些主要工業區?(東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

[展示景觀圖]簡單介紹四大工業城市,着重介紹日本首都——東京。

[提問]日本工業分佈有什麼特點?爲什麼這樣分佈?(集中分佈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原因:臨海可利用海上交通的便利,以便於原料的輸入和產品的輸出。此外還有社會及其它方面的原因,以後在高中地理再講。)

日本不僅工業發達,而且農業也非常發達。

2.現代化的農業

①技術先進,產量高

[讀課文]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123頁“漁業發達農業單產高”,由學生歸納出日本農業現代化的具體表現。(採用小型農業機械,發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進行精耕細作,單位面積產量高以及發達的漁業,擁有龐大的船隊,佔世界第一位的捕魚量等。)

[導入]那麼日本人民是怎樣在有限的土地、有限的資源上,建立起有本國特色的現代化農業呢?可以說日本人民在利用本國資源上水平是相當高的,我們看一下日本農業的分佈狀況就可略知一二。

②農業部門的分佈

[讀圖]根據日本工農業分佈圖說出主要農業部門的分佈地區。(水稻——平原,林業——山區,茶桑及果樹——丘陵)。

[提問]爲什麼日本的漁業發達?(以現代化工業做基礎,擁有龐大的捕撈船隊,日本是個島國。有廣闊的海域及優良港灣,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漁場。)

[看圖]讀“日本羣島附近洋流的分佈”圖,說說北海道附近成爲著名漁場的原因。(爲日本暖流和千島寒流交匯區。)

[提問]爲什麼日本要以小型農業爲主,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呢?(國土狹小,耕地有限,但勞動力資源豐富。)

[教師講解]由此可見,日本正是利用了自己發達的科學技術資源,充分開發了各類土地資源,纔在地狹人稠的島國上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小結]我們從日本工農業的發展過程中可知,一個國家要想發展經濟其資源豐富與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否對資源充分開發利用,而資源開發利用的水平又取決於該國家科學技術的水平。日本正是利用了自己這一優勢,纔在一個地狹人稠的島國上建成爲世界上的經濟強國。這一點正是我們今天四化建設中所要借鑑的,也是我們學習日本地理的重要目的之一。

日本從歷史上就重視吸收外來文化。發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從古代中國水稻、鐵器的傳入,到近代向西方學習科學技術,這一切對日本經濟的發展都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日本的文化兼有東西方文化特點。

四、文化特點

[指導閱讀]讀課文“兼有東西方文化特點”一段思考:日本文化有什麼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兼有東西方文化特點,又有本民族文化的傳統。表現可從古代、近代、文化藝術、飲食等幾個方面歸納。)

總結全節

[提問]我們是從哪幾個方面學習日本地理特徵的?(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從同學們的回答中可以知道認識一個國家的地理特徵,首先要了解該國所在地理位置、領土和人口等基本特徵,之後再進一步瞭解它們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狀況,這是學習國家地理的基本方法,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中要經常運用。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篇五

世界的海陸分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世界海陸分佈的比例,掌握世界海陸分佈的概況。

2、區分大陸、島嶼、大洲三個概念,掌握七大洲的名稱、面積大小、地理分佈及各洲的分界線。

3、區分海、洋、海峽三個概念,掌握四大洋的名稱、面積大小、分佈及各大洋的特徵。

二、能力目標

1、要求學生將複雜的地圖用幾何簡圖勾勒出來,培養學生處理知識化難易的能力。

2、通過展開“大洋自述的演講活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及豐富的想像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認識地球的海陸分佈,體驗到人類的生存空間是有限的。從中領悟愛護地球的思想。

2、通過繪製簡圖、拼圖活動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七大洲與四大洋在地球上的分佈概況。

教學難點

1、查找各洲之間的分界線。

2、理解赤道穿過的大洲與大陸。

教學準備

地球儀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地球儀)同學們看到一個什麼物體在轉動?(地球)你發現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麼顏色?(藍色的海洋)本節課老師和大家共同探討地球上的海洋與陸地分佈。

二、課前熱身

師:原蘇聯宇航員在月球上看到地球的全貌後曾感嘆地說:“人類把地球的名字取錯了,應該叫‘水球’。”你能解釋這個說法嗎?

生:因爲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蓋。

三、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1)要求學生自學本節內容。

(2)出示地球外貌圖後講述:我們通過觀察地球外貌圖得知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蓋,我們能用一個形容海洋與陸地的面積比嗎?(三分陸地七分海洋)如果用百分比形容海陸面積比各佔多少?(海洋71%,陸地佔29%)

2、四邊互動

互動1:

(1)地球上的陸地被系分割成六個大塊和無數小塊,其中面積較大的塊叫什麼?(大陸)

(2)面積較小的地塊叫什麼?(島嶼)

(3)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什麼?(大洲)

(4)全球共分爲幾個大洲?(七個大洲)

互動2: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們發現哪兩個大放的大陸連成一塊?把它們合稱什麼?(亞、歐兩洲大陸連成一整塊,合稱爲亞歐大陸。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魘一塊大陸。)

互動3:

誰能上前來拿着大陸的輪廓模型按面積大小排隊?(通過排隊活動讓學生掌握七大洲面積大小順序。) 互動4:

提示:出示七大洲分佈圖,每四個人爲一小組,講座七大洲的分佈特徵。

引導:呈南北對稱分佈的大洲有哪些?(歐洲與非洲;亞洲與大洋洲;北美洲與南美洲)赤道穿過的大洲與大陸分別有哪些?(前者有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後者有非洲、南美洲)緯度最高的大洲有哪些?(南極洲)

明確:使學生初步瞭解七大洲的分佈特下,有助於準確識記各洲的位置。

互動5:

提示:要求學生四個人爲一小組,全作繪製七大洲的幾何簡圖,然後選幾名代表將自己繪製的簡圖展示給其他同學看,檢查是否正確。再要求同桌之間相互檢查。然後要求學生將七大洲名稱填入簡圖中,最後教師提示正確的填法。

明確:讓學生學會將複雜地圖化難爲易,準確識記大洲的分佈。

互動6:

提示:要求學生結合圖2-23,圖2-45,圖2-25,查閱各洲的分界線。

明確:亞歐:烏拉爾山脈、烏接爾河、大高加索山脈;亞非:蘇伊士運河;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互動7:

師:你們發現大洲與大洲之間除了以運河、山脈等作爲分界線外,還以什麼爲分界線?(海洋) 師:什麼是洋?什麼是海?什麼是海峽?地球上有幾大洋?

明確:洋又稱大洋,是海洋的主體部分,一般離大陸較遠,面積廣闊,深度在20xx米以上,海是大洋的邊緣部分,海的面積比大洋要小得多,海峽是溝通兩海域之間寬度較窄的水道,地球上的大洋 共分爲四大洋。

互動8:

提示:學生說出四大洋的名稱,並在地圖上指出四大洋所在的位置。

將全班同學生分成四大組,鈄每大組的學生分別改名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然後分組合作進行“自述”的演講活動。

點撥:太平洋最大最深,島嶼也最多;大西洋“S”形,第二大洋;印度洋屬第三大洋;北冰洋最小最淺,緯度也最高。

互動9:

提示:每大組選一名代表領走自己所屬的輪廓模型,並按面積大小排隊。學生排隊後再按順序將自己的名稱寫在黑板上。

師:請同學們把大洋名稱填入勾勒的幾何圖中。

明確:讓學生掌握大洋的面積大小順序並準確訓記相應的位置。

四、達標反饋

選十一名同學分別拿一張模型,拼成七大洲與四大洋的分佈圖

五、歸納小結

本節課主要學習七大洲與四大洋的名稱、位置、地理分佈、各大洲的分界及各大洋的特徵。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如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最重要的工具”,學會看地圖。

2、初步學會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運用比例尺換算實際距離,瞭解圖例與註記的含義。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學看地圖、運用地圖,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和繪圖能力。

2、通過學習運用地圖認識周圍環境和地域,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高計野外旅行線引導學生豐富課餘生活,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掌握地圖的三要素,懂得辨別方向,運用比例尺換算實際距離,瞭解圖例和註記。教學難點

弄清比例尺大小與所表示的範圍、內容詳略之間的關係。

教學方法

探究、合作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繪製學校平面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要求學生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自己繪製的學校平面圖,教師選幾名代表抽查,同桌之間也相互檢查。

二、課前熱身

1、師:地圖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呢?

點撥:用繪繪平面圖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區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縮小,並用符號畫在平面上,註上必要的文字就成爲一幅地圖。

請幾位同學對照自己的地圖介紹一下所在的學校。

2、全作探究

(1)整體感知

師:你還見過哪些地圖?地圖有多少種?你會看地圖嗎?請同學們圍繞這些問題自學課本P6~10。

(2)四邊互動

互動1:在龐大的地圖家庭中地圖分爲幾類?各有哪些類型?

明確:地圖分爲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前者包括地形圖、氣候圖、水文圖、自然植被圖等,後者包括工業圖、農業圖、商業圖、交通圖、人口分佈圖等,另外還有電子地圖等之類的地圖。

儘管地圖種類繁多,內容不一,但每幅地圖都是按一定比例把地理事物縮小後,用符號、文字來表達地理事物的。

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註記。

互動2:閱讀地圖,一定要學會辨別方向,你知道地平面上有哪些方向嗎?(教師在黑板上面畫一個“米”了開,要求學生把方向標上。)

東南西北要用字母表示。

除了以上方法以外,還有其他方法確定方向嗎?

明確:有的地圖用指向標批示方向,指向標箭頭一般指方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來確定方向。

學生將自己繪製的地圖拿出來,分組交流:學校大門、辦公樓、池塘、花壇、食堂等各在什麼方向?如何在野外判定方向?(教師指導學生閱讀P8“確定平面方向”)

你還有其他的確定方向的方法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收穫了幾種確定方向的方法呢?

互動3:在一般的地圖裏,按一定的比例將地理事物縮小,縮小的程度就是比例尺,比例尺如何計算呢?指名學生根據國小的收穫寫出比例尺的計算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提示:圖距與實距之間經常要進行單位換算:1千米=100000釐米

師:比例尺有哪三種形式?

明確:比例尺有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三種形式。

練習:學生分組全作、討論轉換表達的形式。

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

1︰300000圖上1釐米代表實際距離250千米0 20 40

學生討論後彙報答案,教師指正。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P10活動第2題,計算實際距離。

教師指導學生比較比例尺的大小(如1/300000和1/30000利用分母大小進行比較、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練習:比較中國地圖、北京地圖完成表格

中國地圖北京及其附近地區

表示範圍大小

地理事物詳略

比例尺大小

學生討論後教師點撥

明確:圖幅大小相同的地圖,比例尺魘表示的範圍小,內容詳細;比例尺小的,表示的範圍大,內容簡略。互動4:教師先指導學生閱讀P10圖例、快速、熟悉。然後搶答題目。

明確:我們熟悉了圖例、註記以後就可以在地圖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3、達標反饋:

(1)填空

在龐大的地圖家族中,把地圖分爲(自然地圖)(社會經濟地圖)

地圖表示的內容雖各不相同,但都具備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

指向標的箭頭一般指向(北方)

比例尺有三種表達形式,它們分別是(數字式)(線段式)(文字式)

(2)計算:把實際距離爲600千米的地理事物,繪製在30釐米的圖紙上,該選用多大的比例尺?(1︰20xx 000)

某地圖的比例尺爲1︰1000000,從甲地到乙地圖上距離爲4.5釐米,請問甲地到乙地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45km)

4、學習小結

(1)內容總結:請一名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要點。

(2)方法小結:本節課主要採用了讀圖、比較、計算、合作討論等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