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自制各教具,準備實物及掛圖;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

運用現實物體引入新知。

談話:我們已學過求長方形的周長,下面,我們一起討論怎樣求正方形的周長?(出示地磚一塊)

二、探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①出示情境:同學們又在教室的地板上鋪上了許多鮮豔的泡沫地板,你們看,每塊地板都是什麼形狀的呢?(正方形)

②出示數學信息:“每邊的長都是60釐米”,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③學生獨立思考:怎樣計算每塊正方形地板的周長?

④討論交流:60+60+60+60=240(釐米)

(60+60)×2=240(釐米)

60×4=240(釐米)

⑤回答問題:每塊地板的周長是240釐米。

⑥小結:你最喜歡用哪種方法計算正方形的周長?(有時間的話,可以解決學生提出的其他問題,不能解決的問題存入問題銀行。)

三、練習反饋,鞏固提高

1、先測量,再計算各圖形的周長。(讓學生通過思考,找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必要條件,再準確測量,正確計算。)

2、淘氣將兩塊泡沫地板拼在了一起(如圖),你能算出這個圖形的周長嗎?

可以用多種方法解決:(60×2+60)×2=360(cm)

60×3×2=360(cm)

60×4×2―60×2=360(cm)

60×6=360(cm)

3、用16根小棒擺出不同的長方形,能擺出幾種?寫出它們的長和寬。(以小棒根數爲單位)(四人一組,把各種形狀的圖形都擺出來)

提問:這些圖形的周長哪個長一些?(一樣長)

爲什麼?(都是用16根小棒擺成的)

4、遊戲:找朋友(周長相等的圖形是朋友)

老師依次出示(a)、(b)、(c)號圖形,學生從(1)~(7)號圖形中找到和老師出示的圖形周長相等的圖形,用手勢表示圖形的編號。

四、課堂總結,課後延伸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如何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2、教科書51頁實踐活動:先估計,再測量黑板面、數學書封面、自己鞋底等周圍學習生活用品各面的周長。

3、課後分組測量並計算學校一個籃球場的周長。(可以使用目測、步測、工具測量等各種方法。)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

與技能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並能描述行走路線。

過程

與方法訓練學生用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描述路線的能力。

情感態度

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餘的七個方向。

教學難點準確、簡潔地描述行走路線。

課前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你去過哪些地方?你是怎樣辨認方向,找到要去的地方的?

二、新授

1、創設情境:參觀動物園。

(1)熟悉導遊圖。

出示例4主題圖。

動物園裏()有哪些主要場館,請用八個方位說明每個場館都坐落在什麼位置?

(2)瞭解學生的參觀意向。

你最想參觀哪個地方?從大門出發可以怎樣走?

學生一人當遊客,一人當導遊介紹行走方向和經過的地方。

師生共同評價,引領集體參與。同桌二人各選一個角色參與到遊戲中,再換角色,多次練習。

教師指導,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指導他們說清行走方向和經過的地方。

(3)解決問題。

文文位於長頸鹿館,她要去看獅子,再去猴山,應該先往西北方向走到獅山,再從獅山往西南方向走到猴山;小平位於獅山,要去熊貓館,可以向西北方向走,也可以先向西走到大象館,再從大象館向北走到熊貓館。

同桌互相提問題時,可以提的問題有很多。例如,從大門到熊貓館怎麼走?

2、拓展。

師:看着這張導遊圖,作爲遊客,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3、小結:通過剛纔對行進路線的描述,你有什麼想說的。

三、作業設計

1、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5—7題。

(1)明確題目要求。

(2)按要求獨立完成。

(3)集體訂正,敘述自己的解題思路。

2、思維訓練從你所在市區的地圖中,指出自己家所在的大概位置,並說一說自家相對於學校的位置。

計解決問題

行進中以一個地點作爲中心來觀察其它物體的位置。

(觀察點不同,同一物體方向也就不同。)

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以千克爲單位讀出電子稱上小數形式顯示的重量,並能說出表示的實際含義。

2、能力目標:結合對電子稱上顯示重量的認識,能進行以千克爲單位的名數與克爲單位的名數之間的改寫。

3、情感目標:實踐、交流、探究與討論中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會以千克爲單位讀出電子稱上小數形式顯示的重量,並能說出表示的實際含義。

教學難點:

能進行以千克爲單位的名數與克爲單位的名數之間的改寫。

教學過程:

一、引入階段

師:小丁丁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星期天,他陪媽媽去菜場買菜。(媒體出示主題圖)他們先買了什麼?(魚)

二、探究階段

師:小丁丁在秤上會看到什麼?(重量和價錢)

師:小丁丁看到什麼?(1.528)

問:那麼這裏的1.528表示的是什麼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小朋友說得真好!電子秤上的1.528是1.528㎏,也就是1528g。

問:1.528㎏中的1和小數點後面的528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呢?(小組討論)

生反饋:1.528表示魚的重量,小數點前面的1表示1千克,後面的528表示528克。1.528就是1.528千克。(多請幾個小朋友彙報)

師:小丁丁又買了些什麼?誰來讀讀這些水果和蔬菜的重量?它們各表示幾千克或幾克?

練一練:

問:從上面的練習中你體會到什麼?

小結: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是1000,小數點前面的表示多少千克,小數點後面的表示多少克。

三、跟進階段

1、用千克表示

蘋果1970克()

葡萄1485克()

花菜730克()

盧筍545克()

蘑菇258克()

2、填一填

2.432kg=()g

4.056kg=()g

0.630kg=()g

120g=()kg

0.078g=()g

1547g=()kg

42.24kg=()g

10000g=()kg

365g=()kg

3、在〇填上<、>、=。

※5.3kg〇530g

0.655kg〇0.566kg

※7800g〇7.8kg

8.05kg〇8500g

3.35kg〇3.350kg

65.2kg〇6520g

問:打※你是怎樣想的?

四、拓展階段

選擇

一袋糖重250克,()袋這樣的糖重1千克。

A、4

B、8

C、4000

D、8000

8000克水與8千克鐵比較,()重。

A、水

B、鐵

C、一樣

D、無法比較

一隻西瓜重2.540千克,一隻香蕉重480克,一隻西瓜比一隻香蕉重()克。

A、2.60

B、20xx

C、2.060

D、2600

問:你是怎麼想的?

五、總結

問: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遊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後,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①“矮子指的是什麼”?“高個指的又是什麼?”

②“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③“1時等於多少分”?“1分等於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時,3時20分,6時,9時5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2時=( )分

(1)教師:1時等於……?(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60+60=120分

b、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教師小結。

2、完成第4頁“做一做”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後教師小結出時間轉換的方法。

方法(1)時、分、秒是從大到小的單位,像百位、十位、個位一樣;

方法(2)時、分、秒中從小單位向相鄰大單位換算,即秒向分換算,分向時換算是滿六十進一,進位原理與個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進位類似。

60秒=1分(10個1=1個10)

60分=1時(10個10=1個100)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3、教學例2: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着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5頁“做一做”。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 )分,1時比45分多( )分。

(2)一節課是( )分,課間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時。

3、競賽:

教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四、全課總結,迴歸評價:

教師:現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纔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在經過了幾分?一節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啊,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能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計算,用家到學生經過的時間來組織教學。一方面教師要相信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得出計算的時間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師也要細緻引導,通過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總結和實際應用鞏固所學。通過不斷地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數學三年級第一學期P14~P15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引入兩位數、三位數與一位數相乘的乘法。

能力目標:

繼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滿着數學問題,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的能力與從數學角度觀察周圍世界的習慣。

教學難點:

1、能從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乘法問題。

2、在諸多素材中選擇合理條件進行列式。

教學策略:

通過模擬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生活場景和學生間的小組活動,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兩、三位數與一位數的。乘法。

教具準備:

配套軟件平臺,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雙休日爸爸媽媽經常會帶着我們一起去大賣場買東西,你有自己購物的經歷嗎?(請學生交流自己的經歷)

2、出示P14、15主題圖,大賣場裏真熱鬧!今天讓我們和小胖一起去購物吧!

小胖要給福利院的小朋友買一份禮物,你知道他要買什麼嗎?你能把小胖要買薯片的事說成一個數學故事嗎?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生:小胖要買3箱薯片,每箱42元,一共需要多少錢?

怎樣列式

3×42或者42+42+42 表示什麼意思:表示3個42

3、師:像這樣的問題用乘法解答比較方便。在大賣場裏還有很多這樣的乘法問題,讓我們一起去解決。出示課題:大賣場中的乘法

[從學生交流自己去大賣場購物的經歷引入學習,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小胖購買薯片的故事描述,讓學生再次理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的道理,從而爲接下去的練習打好基礎。]

二、探究嘗試

1、提問:你還能找到大賣場中其他的乘法問題嗎?

學生舉例:小胖要買3箱薯片,每箱12罐,一共有多少罐?列式:3×12 嘗試比較剛纔的兩個小故事的異同之處。

小結:根據故事描述的不同情況,我們可以解決不同的問題。

師:大賣場中到處都有乘法故事、乘法問題,我們來比一比誰找到的乘法問題最多,在小組裏和小夥伴們一起說一說。

2、小組活動:找大賣場中的乘法問題,邊說邊記錄算式。

3、全班交流

(1)小亞家買了4箱獼猴桃,36只裝一箱,總共有多少隻?

4×36

(2)小亞家買了4箱獼猴桃,68元一箱,需要花費多少錢?

4×68

(3)礦泉水23元一箱,買4箱需要多少錢?

4×23

(4)礦泉水24瓶一箱,買4箱有多少瓶?

4×24

(5)每臺微波爐329元,買4臺給福利院,共要多少錢?

4×329

(6)每袋大米37元,5袋大米需要多少錢?

5×37

你還可以根據圖上的信息提出其他有關大米的故事嗎?

(7)每包腰果29元,買3包腰果要花多少錢?

3×29

你還可以根據圖上的信息提出其他有關腰果的故事嗎?

4、師小結:我們找到了這麼多的乘法問題,列出了這麼多的乘法算式,你能給它們

分類嗎?(分成一位數乘兩位數和一位數乘三位數兩類)

[在示範性的提出問題之後,注重引導學生從不同的物品、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條件入手,提出不同的有關乘法的問題。通過模擬生活場景的創設,讓學生採取合作學習的方式,自主的尋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在總結匯總的時候將提出的問題進行分類,爲下面學習新的乘法做好鋪墊。]

三、總結交流

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我們要注意觀察,發現更多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四、探究作業

找一找教室裏,校園裏,生活中的乘法問題,並把算式記錄下來。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頁的例1、例2和“做一做”,練習一的第1~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用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的數的口算。

2.使學生會用兩種讀法讀一個乘法算式。

3.使學生知道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簡便算法。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6捆小棒(每捆10根),以及例2的圖;學生準備6捆小棒(每棒10根)。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聽算。(教師每題讀一遍,學生寫得數,集體訂正。)

6×4 9×3 5×3 9×7 7×3

8×5 7×5 4×8 6×8 2×9

2.指名回答問題。

(1)6個十是多少?

10個十是多少?

12個十是多少?

(2)8個百是多少?

10個百是多少?

12個百是多少?

3.先讀數,再回答問題。

(1)40讀作什麼?它是幾個十?

(2)800讀作什麼?它是幾個百?

(3)1200讀作什麼?它是幾個百?

二、新課

1.教學例1。

先讓學生擺小棒,每堆擺2捆(每捆10根),擺3堆。在學生擺的同時,教師也在黑板上擺出來。然後提問:

“每堆有多少根小棒?”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麼方法計算?”(用加法和乘法)

“用加法怎樣計算?”(20+20+20=60)

“用乘法怎樣計算?”(20×3)“你能說一說這個算式的意思嗎?”(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也就是3個20,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3。)

“20×3得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想:每捆是10根,3個2捆是6捆,也就是3個20是60,所以20×3=60。

教師可以結合敘述,在算式下面對照寫出想的過程,如:

接着請兩個學生說一說思考的過程。

然後教學乘法的另一種讀法。

教師告訴學生乘法的讀法除了已經學過的一種外,還有一種,即20×3還可以讀作“3乘20”。

齊讀兩遍。

2.做第1頁“做一做”中的題。

第1題,教師先出示題目讓敘述用兩種讀法讀出3個乘法算式。可以先讓幾個學習好的學生做示範,然後把每個算式齊讀兩遍。接着再讓學生口算這3道題目。先讓學生獨立做20×4,訂正時讓幾個學生說一說思考過程。然後再分別做200×4和20xx×3。做200×4時,可提醒學生:你能不能按照剛纔學的方法想出怎樣算?如果學生有困難,還可以啓發他們想:200是幾個百?2個百乘以4是幾個百?必要時在200下面註明“2個百”。使學生明確:2個百乘以4是8個百,也就是800,所以200×4=800。 最後讓學生做20xx×3。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第2題,讓學生一欄一欄地做。在學生獨立做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巡視,瞭解學生掌握的情況,並及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輔導。訂正時,指名說一說左邊兩欄的計算過程。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可有意讓學生在讀乘法算式時用新學的讀法讀。

3.教學例2。

教師分步出示例2的圖。先出第一組圖。問:“這幅圖中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帶着學生數出是300個。再出第二組圖。問:“這組裏面有多少個小正方體?”(300個)“現在有幾個300了?”(2個300)類似地,出示第三、第四組圖。最後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可以用什麼方法計算?怎樣列出乘法算式?”(300×4)“這個算式還可以怎樣讀?”(4乘300)“你能根據前面的計算方法,想出這道題該怎樣計算嗎?”可以讓學生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