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多篇】

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多篇】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及幾百幾十數的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計算。

2、進一步體驗除法的意義,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掌握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夠迅速正確的計算

教學方法:探索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教師的教學設計:

學生的活動教學反思:

一、複習

口算練習,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

二、新授

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看圖,滲透環保教育。提出問題:可以分多少組?

2、將學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書。並用全班學生一起復述,使每個學生弄白算法。

3、將答案完成在書上。

4、完成試一試第1~2題。

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

第2題先說說用什麼方法作,然後由學生完成。

三、練習。

完成P11 1~3題

第一題,學生獨立完成

做完後交流算法。

第2題:先讓學生看圖,明白圖意,然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第3題:先讓學生看圖,明白圖意,然後根據問題選擇有用的數字信息。

四、課堂小結

說說這節課學了什麼? 自己學得怎樣?

學生聽算,做完後交流。

學生看圖,從圖中獲得數學信息。

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與同伴進行交流。

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交流算法。

從圖中獲得信息,然後獨立完成。

學生自己完成,個別學生給於適當輔導。

學生互評,自評。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一位數算法的過程,會口算整百數乘一位數、幾百幾十乘一位數(各位都不進位),會筆算三位數乘一位數,能估計三位數乘一位數積的大致範圍,進一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應用數學方法和知識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並能合理地運用口算、筆算或估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於生活的聯繫,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時間:十二課時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

2、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

教學重點: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種可能的方案。

教學難點:

分析數量關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號裏可以填哪些數?其中一個括號的數確定了,是否另一個括號裏的數就能確定?

(2)如果前面括號裏填3,後面括號裏填幾?

(3)如果後面括號裏填2,前面的括號裏填幾?

2、導入。

談話:在日常生活和數學學習中,爲了解決實際問題,常常需要運用各種策略。今天這堂課,我們一起運用策略來解決一些問題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題意。

(1)從圖中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談話:求怎樣派車恰好把8噸煤運完就是求載質量2噸的車、載質量3噸的車各安排運幾次,使得這兩輛車運載煤的總質量等於8噸。實際上可以用式子2×( )+3×( )=18表示。要求出滿足這個條件的所有情況該怎麼辦呢?

2、探索方法。

(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彙報交流。

師:如果用“載質量2噸”的車子裝煤,最多運幾次?

生:在不用“載質量3噸”的車子裝煤時,次數最多,最多8÷2=4(次),剛好裝完。

師:通過這個計算,我們知道“載質量2噸”的車子只可能運0-4次,運4次時符合條件,如果安排這樣的車運3次,那麼,“載質量3噸的車”應該運幾次才能把煤運完呢?

生:“載質量2噸”的車運2次,能運煤2×2=4(噸),剩餘4噸需要“載質量3噸”的車運2次才能運完,但是同樣的它們的總運量不能恰好等於8噸。

師:如果1次呢?0次呢?

學生獨立完成。

(3)列表法解決問題。

師介紹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種方案列舉出來,這樣更好的簡便、直觀。列表如下:

派車方案載質量2噸載質量3噸運煤噸數

14次0次8噸√

23次1次9噸

32次2次10噸

41次2次8噸√

50次3次9噸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條件。

3、回顧與反思。

(1)我們在列舉的時候應注意什麼?(按照一定的順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無限多,適合用列舉的方案嗎?(不適合,在能列舉出所有方案的情況下選擇用列表法列舉)

(3)檢驗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運完8噸煤。

學生自我探究。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33頁“做一做”。

(1)由題中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師明確要求怎麼付錢,就是求30元裏面有幾個5元和幾個2元,同時需考慮到5元和2元的張數各自只有6張,即最多隻能取6張5元或2元。試問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怎麼做,加上這個條件後怎麼做?這樣有什麼區別?

(2)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用列表法把各種可能的方案列出來然後選擇合適的方案。

(3)彙報交流結果,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七”第7題。

(1)求“每條船都坐滿,怎樣租船?”就是求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2)求“哪個租船方案最省錢”怎麼做?(學生把每一種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別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計算價格,然後比較大小。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你有哪些收穫?在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比較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列表的方法來列舉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後選擇符合條件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對於這堂課的學習,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板書設計: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頁的例1、例2和“做一做”,練習一的第1~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用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的數的口算。

2.使學生會用兩種讀法讀一個乘法算式。

3.使學生知道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簡便算法。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6捆小棒(每捆10根),以及例2的圖;學生準備6捆小棒(每棒10根)。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聽算。(教師每題讀一遍,學生寫得數,集體訂正。)

6×4 9×3 5×3 9×7 7×3

8×5 7×5 4×8 6×8 2×9

2.指名回答問題。

(1)6個十是多少?

10個十是多少?

12個十是多少?

(2)8個百是多少?

10個百是多少?

12個百是多少?

3.先讀數,再回答問題。

(1)40讀作什麼?它是幾個十?

(2)800讀作什麼?它是幾個百?

(3)1200讀作什麼?它是幾個百?

二、新課

1.教學例1。

先讓學生擺小棒,每堆擺2捆(每捆10根),擺3堆。在學生擺的同時,教師也在黑板上擺出來。然後提問:

“每堆有多少根小棒?”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麼方法計算?”(用加法和乘法)

“用加法怎樣計算?”(20+20+20=60)

“用乘法怎樣計算?”(20×3)“你能說一說這個算式的意思嗎?”(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也就是3個20,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3。)

“20×3得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想:每捆是10根,3個2捆是6捆,也就是3個20是60,所以20×3=60。

教師可以結合敘述,在算式下面對照寫出想的過程,如:

接着請兩個學生說一說思考的過程。

然後教學乘法的另一種讀法。

教師告訴學生乘法的讀法除了已經學過的一種外,還有一種,即20×3還可以讀作“3乘20”。

齊讀兩遍。

2.做第1頁“做一做”中的題。

第1題,教師先出示題目讓敘述用兩種讀法讀出3個乘法算式。可以先讓幾個學習好的學生做示範,然後把每個算式齊讀兩遍。接着再讓學生口算這3道題目。先讓學生獨立做20×4,訂正時讓幾個學生說一說思考過程。然後再分別做200×4和20xx×3。做200×4時,可提醒學生:你能不能按照剛纔學的方法想出怎樣算?如果學生有困難,還可以啓發他們想:200是幾個百?2個百乘以4是幾個百?必要時在200下面註明“2個百”。使學生明確:2個百乘以4是8個百,也就是800,所以200×4=800。 最後讓學生做20xx×3。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第2題,讓學生一欄一欄地做。在學生獨立做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巡視,瞭解學生掌握的情況,並及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輔導。訂正時,指名說一說左邊兩欄的計算過程。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可有意讓學生在讀乘法算式時用新學的讀法讀。

3.教學例2。

教師分步出示例2的圖。先出第一組圖。問:“這幅圖中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帶着學生數出是300個。再出第二組圖。問:“這組裏面有多少個小正方體?”(300個)“現在有幾個300了?”(2個300)類似地,出示第三、第四組圖。最後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可以用什麼方法計算?怎樣列出乘法算式?”(300×4)“這個算式還可以怎樣讀?”(4乘300)“你能根據前面的計算方法,想出這道題該怎樣計算嗎?”可以讓學生討論。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建構面積的概念,知道平面圖形或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2、知道如何用數學的方法表示圖形的面積,認識1平方釐米,會用統一大小的方格的數量和1平方釐米表示圖形的面積。

3、在對“面積”知識的學習與表達中,體會方法多樣化,感受數學美。

教學重、難點:建構圖形面積的概念。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師:這兩個字你們認識嗎?我們來讀一讀。

師:你們知道面積是什麼嗎?

(預設:(1)房間的大小,(2)書封面的大小)

2、師:今天的學習,我們要認識面積。

通過活動,感知面積

1、認識生活中物體的面

師:如果老師請你把課桌面和凳子面擦乾淨,擦哪個用的時間短一些,爲什麼?

生:擦凳子用的時間會少些,因爲凳子的面比課桌的面小。

師:誰能再來說一說。因爲凳子面比課桌面小,所以擦凳子用的時間少。(指名說)

我們來摸一摸課桌面和數學書的封面的,哪個大?

師歸納:我們剛纔說的課桌、凳子的面、數學書的封面,這些物體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感知平面圖形的大小

師:物體表面有大小,那平面圖形呢?

出示:

師:這些平面圖形的面在哪裏?請小朋友們選擇2個圖形,用你手中的彩色筆來塗一塗。(板書:平面圖形的面)

(2)反饋

問題1:這些圖形的哪一部分是它的面?

(預設:學生用彩色筆描了圖形的一週)。

師:某某同學用彩色筆表示的部分是這個平面圖形的面嗎?

屏幕演示:一週的線段首尾相連,成爲一條直線。教師說明,這些線段表示的是這個圖形一週的長度,而不是這個平面圖形的面。)

師:(電腦演示)塗色部分就是這個平面圖形的面。

問題2:塗色的時候,哪個圖形你塗色比較多?哪個圖形你塗色比較少?你是怎麼看的?

(生:第一個塗色最多,第三個圖形塗色最少。因爲第一個圖形的面比較大。)

師:看來平面圖形的面也有大小。

三、自主探究,感悟面積

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出示:小胖家的房間平面圖(2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

教師:小胖搬新家,他和爸爸媽媽都想把最大的房間給爺爺、奶奶住,你們知道小胖爺爺奶奶住哪一間嗎?

(引導學生猜測,推理,然後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解決問題)

教師:老師把房間的平面圖剪了下來,放在你們的信封裏,想請你們比一比,哪個房間的平面圖最大?

1、(信封裏:2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

(1)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借用正方形的比較得出一個長方形比正方形小,另一個不能直接比)

(2)反饋

教師:①比出圖形的大小了嗎?(預設:比出長方形A、B都比正方形C小。)

②你比的是圖形的哪一部分?(面的大小)

③怎麼比的?(根據學生的回答,媒體演示:重疊在一起)

小結:我們通過把兩個圖形疊在一起比較出了正方形C的面最大。所以爺爺奶奶住在正方形C的這個臥室裏。

(3)師:小胖準備住最小的一間,要比較哪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呢?請你們比比看。會嗎?(學生,不能比)

問題(1)用剛纔的辦法不能直接比出面的大小,能夠想什麼方法來解決呢?

(啓發學生討論,引出工具)

2、教師:現在老師爲你們提供了幾個工具,看一看,有什麼?

(1)學生打開工具信封,瞭解教師提供的工具。

(2)你打算用哪個工具去表示面的大小?(預設:①用●表示,②用■)

教師:請你們4人小組爲單位,每人選一種圖形工具,用所選圖形的個數表示面的大小,把結果記錄下來。

出示要求:(1)用選用圖形的個數表示圖形的面的大小

(2)比較兩個長方形平面圖的大小

(二)嘗試解決問題

1、學生解決問題

8cm 12cm

6cm

4cm

(教師爲學生提供若干個)

2、反饋交流:

師:下面請一個小組的小朋友來彙報。

(1)你是用什麼圖形工具來表示長方形平面圖的大小的? 是幾個?

(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結果,媒體演示兩種情況)

(2)現在可以比較出這兩個平面圖形的面的大小了嗎?

(預設:可以)

(3)怎麼比呢?

【預設:

生1:我用的是圓形紙片,比較得到這兩個圖形一樣大。

因爲長方形A最多能擺12個,長方形B最多也能擺12個。

生2:我用的是正方形紙片,比較得到這兩個圖形一樣大。

因爲長方形A最多能擺12個□,長方形B最多也能擺12個。】

小結:你們都比較出了長方形A和長方形B一樣大。

3、討論:這兩種工具哪一種最能夠表示平面圖形的面的大小?爲什麼?

(使用測量會出現不能佈滿的情況,所以使用□是最合適的。)

(備註:引發學生思考發言)

4、現在我們用□來驗證一下,正方形C是不是比長方形A和B都大。

(學生動手操作)

5、師:長方形A和B最多能擺12個□,正方形C最多能擺16個□。剛剛測量到的12、12和16就能用來表示這些平面圖形的大小,這都是這些平面圖形的面積。我們可以說,長方形A和長方形B的面積是12個□,正方形C的面積是16個□。

(三)感悟測量的標準的統一性

師:現在小朋友們會用小正方形的個數來表示平面圖形的面積了,小丁丁也用正方形的個數表示圖形的面積,比較下面 兩個圖形的大小:

“第一個圖形的面積是4個□,第二個圖形的面積是9個□,4<9,所以第一個圖形的面積比第二個圖形的面積小。”

問題:對於小丁丁的回答,你們同意嗎?怎麼想的?

1、出示:

2、反饋:

生:不同意!因爲測量這兩個圖形所用的小正方形的大小是不一樣的。

師:對呀!雖然小丁丁都是用正方形來測量這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但是由於使用的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樣,所以不能夠直接比較出這兩個圖形面的大小。

3、師:在表示平面圖形的面積時,我們可以用邊長爲1釐米的小正方形。邊長爲1釐米的小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平方釐米。(板書,齊讀單位)

(1)學生認讀平方釐米

(2)1平方釐米多大?我們身上哪一部分的大小(面積)比較接近1平方釐米?

(三)練習

師:下面的圖形都是由邊長爲1cm的小正方形組成的,它們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釐米?

依次出示下列圖形:

1cm2 2cm2 4cm2 6cm2

師:有幾個1cm2 的小正方形組成的圖形,它的面積就是幾平方釐米。

出示:書本 P61 第一和第三個圖形

師:爲了測量的方便,數學家把邊長爲1cm的小正方形拼在一起,成爲了一張方格紙。請大家來數一數,這兩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師:爲什麼有的小朋友這麼快能得出第一個圖形的面積?

生:我是通過計算得到的。先數一列有7個小正方形,有這樣的4列,就是4×7,再加中間的一個,就是4×7+1=29cm2。

師:原來數的時候我們還能用算式來表示數的方法。下面請大家用這個好辦法來算一算第二個圖形的面積。

生:我發現每一行都有6個塗色的小正方形,有這樣的5行,5×6,這個圖形的面積就是30cm2。

師:你們真棒!那這個圖形的面積你知道是多少平方釐米嗎?

出示:

生:這個圖形的面積是8平方釐米。

師:這個圖形中有半格的,你是怎麼數的?

生:先數整格的,有6個平方釐米;再數半個的,有4個,其中的2個半個可以拼成1個平方釐米,4個半格可以拼成2個整格,所以6+2等於8個平方釐米,。(學生邊說,邊媒體演示)

小結:在數小正方形時,遇到不滿一個正方形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整格的,再把2個半格拼成一個整格來數。

拓展:在方格紙上塗出面積是12平方釐米的圖形。

師:我們已經會用數小正方形的方法得到圖形的面積,現在,老師想請你在方格紙上用彩筆塗出一個你認識的圖形,這個圖形的面積爲12平方釐米。

1、獨立完成,然後在小組中交流。

2、反饋。

師:你塗的是什麼圖形,怎麼塗的?是幾平方釐米?

生1:我塗的是長方形,我在一行裏塗了12格,面積是12平方釐米。

生2:我塗的是長方形,我在一列裏塗了12格,面積是12平方釐米。

生3:我塗的是長方形,我在一行裏塗6格,塗2行,面積是12平方釐米。

生4:我塗的是長方形,我在一列裏塗6格,塗2列,面積是12平方釐米。

生5:我塗的是長方形,我在一行裏塗4格,塗3行,面積是12平方釐米。

生6:我塗的是長方形,我在一列裏塗4格,塗3列,面積是12平方釐米。

比較:它們有什麼共同點?有什麼不同點?

生:它們的面積都是12平方釐米,但是形狀卻不同。

五、總結交流

師:我們這節課學習了“面積”,用你自己的話說說你所認識的“面積”?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第113頁、第116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此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發展符號感。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重、難點:

重點: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能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

難點:引導學生髮現和應用規律,注意有一定的順序,保證不重複也不遺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課件出示情景)一天,小猴、小狗、小松鼠到企鵝博士家做客,卻發現大門緊閉,門上還掛着一把鎖。咦!鎖上還有一張紙條!看看紙條上寫着什麼呢?(歡迎你們的到來,爲了考考你們的智慧,請你們先想辦法把這把密碼鎖打開,鎖的密碼提示是:請用數字7、3、9擺出所有的三位數,密碼就是這些數從小到大排列中的第四個。)他們三個好朋友都犯傻了,怎麼辦呢?同學們能幫幫他們嗎?生:能。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情景設疑,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師:這三個數能組成多少個三位數呢?密碼到底是什麼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先試着寫一寫,如果你覺得直接寫有困難的話可以借

助手中的數字卡片擺一擺,可以一個人思考,也可以和同桌合作。

學生開始動手操作,邊擺數字邊記數,有的一個人思考,有的則跟同桌合作,一個操作另一個記數,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剛纔都在很認真的思考,你們一共寫出了多少個三位數,現在誰願意說說你的探索結果?

彙報交流。

生彙報所寫個數,教師根據巡視的情況重點展示幾份,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有的重複寫了,有的漏寫了。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踐體驗,讓學生初步感知排列的方法,學生出現了不同的答案,這一認知衝突激發了學生進一步的探究慾望。)

2、小組合作交流

(1)師:每個同學寫出的個數不同,那麼開鎖的密碼也就不能確定,小猴、小鴨、小雞可急壞了!怎樣才能很快寫出所有的用數字7、3、9組成的三位數,並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呢?

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一下,小組長記錄下你們組討論的結果,一會到上面來展示。

(2)小組內交流(師巡視,隨機參與討論)

(3)展示交流

師:你們一共擺了幾個三位數?你是怎樣擺的?用什麼方法記錄既清楚明瞭又不重不漏?

師:哪個小組願意先來展示一下你們的探究成果?

生1:我們一共擺了6個三位數,我們的方法是首先確定左邊的數字7,然後將後面兩個交換位置,在確定中間的數字3,然後交換兩邊的數字,最後確定右邊的數字9,將前面的兩個數字交換位置,分別記錄下來。(展示小組的記錄)

師:說的很好,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2:我們也擺出了6個數,我們的方法是從高位到低位,數字由大到小。當百位上是9時,可以寫出973、937;當百位上是7時,可以寫出793、739;當百位上是3時,可以寫出379、397。我們畫了一張表格,把數字分別記錄在裏面,這樣更加清楚。(展示小組的記錄)

師:說的很棒!哪個小組還有其他的方法?

生3:我們也擺出了6位數,我們的方法是從高位到低位,數字由小到大。當百位上是3時,可以寫出379、379;當百位上是7時,可以寫出739、793;當百位上是9時,可以寫出937、973。我們也製作了一張表格,把數字分別記錄在裏面。(展示小組記錄)。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行有序思考,是本節課的重要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討論解覺這個關鍵性問題,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通過彙報不同的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此類問題解決的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突出排列的有序性,培養了學生推理的能力,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師:(出示課件)這是其中部分同學的擺數過程,你有什麼發現嗎?

生:我發現他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擺的的,保證了結果的不重複,不遺漏。(師隨機板書:有順序不重複不遺漏)

現在我們繼續幫助小動物們找開鎖密碼吧!(出示課件),這是同學們找出的六個數,現在你們知道開鎖密碼是什麼了嗎?

生:從小到大排列的第四個數,是739。

師:你們真棒!小動物們可高興了!他們終於見到了企鵝博士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探究規律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數學廣角的知識。(板書:數學廣角)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他們三位好朋友在企鵝博士家做完客後,小猴提議說,在附近有個影視城,我們到那兒去遊玩吧。在影視城他們不僅玩的非常愉快,而且還拍下了一些有趣的場景,同學們想看嗎?(想)

2、課件出示場景1:

⑴請學生說說,圖畫裏看到了什麼?

(教師隨即提出問題:"是啊,他們拍完了《西遊記》打算拍照留念,像這樣三個徒弟交換位置,共有幾種交換方法呢?")

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思考,可以用符號代替人物在紙上比劃。

⑶彙報交流。

生1:先確定最左邊的人,然後右邊兩個人交換;

生2:先確定最右邊的人,然後左邊的兩個人交換;

生3:我認爲也可以先確定最中間的人,然後左右兩個人交換。

交流的過程中,把學生剛纔用符號代替畫下來的展示在黑板上,互相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課件出示場景2

⑴教師介紹:這幾位小朋友正在影視城玩遊戲,嘗試當小演員的滋味呢!可是他們好像鬧矛盾了,要交換角色了,看看明明說什麼?(該讓我演大灰狼了吧!)

⑵三人小組把自己當成小演員,也來做做這個遊戲,要保證把所有情況都羅列出來。

①三人小組,開始討論。

②上臺演示,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拍照片和角色轉換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排列問題。在解決場景1的問題時可以讓學生用符號來代替,一方面是爲了驗證的方便,發展學生的符號感。另一方面也拓寬了知識面。提示學生:不但數字有排列問題,人物有排列問題,其實在變化萬千的圖形世界裏也有排列問題。在解決場景2的問題時,採用三人小組身臨其境排列法,不但鞏固瞭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而且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檢驗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應用效果。)

(三)運用排列,製作獎品

1、今天同學們的表現都非常不錯,老師要獎勵每個學生幾朵特別的花兒。這些花兒都已經在你們手中。可是都沒塗顏色,需要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完成。出示:

(提示:每朵花都要不一樣,塗出所有情況,看誰塗的方法好)

2、學生開始動手塗,教師巡迴檢查,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鼓勵有進步的學生。

3、個別學生彙報展示,下面學生評價,教師獎勵。

(設計意圖:學生往往對老師發的獎品很感興趣,教師課堂上讓他們來塗發給自己的獎品,能更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題目還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看上去好像有8朵花要塗,其實所有方法羅列後,只有6朵花被上色了,以此進行思維拓展,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暢談收穫)

請同學們在課下嘗試用辣、不、怕三個字可以組成多少句有意思的話,下節課我們一起交流。

(設計意圖:使學生繼續保持探究慾望,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板書設計:

數學廣角

有順序不重複不遺漏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七

課題:

小數的大小比較第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從中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數學推理。

2、通過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培養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習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主題圖,談話引入:今天天氣真熱,童童想到冷飲店買些冷飲。請大家觀察價目表,看看這裏有哪些品種的冷飲,價錢分別是多少?

學生看圖,教師指名說說每種冷飲的名稱和價錢。

教師整理板書: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磚1.5元,蛋筒2.2元。

提問:通過這些商品的價錢,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2、談話:童童想買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個貴一些,你能幫她比一比嗎?揭題: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3。

提問:如何比較0.8和0.6的大小?

課件出示:0.8○0.6

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並選派代表交流、彙報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於6角,所以0.8>0.6。

想法二:0.8=8686,0.6=,>,所以0.8>0.6。10101010

出示兩個正方形,讓學生在正方形中分別塗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得出0.8>0.6)小結:兩個小數都是零點幾的,我們可以比較它們的小數部分,十分位大的這個小數就大。

2、試一試。

提出問題:比一比雪糕和冰磚的價格,並和同學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出示:0.8○1.5

(1)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小組選派代表彙報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數部分是0,1.5的整數部分是1,那麼0.8肯定小於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8寫成分數是88,<1,而1<1.5,所以0.8<1.5,雪糕便宜。1010

想法三:因爲8比15小,所以0.8<1.5,雪糕便宜。

(2)談話:同學們說得很多,這些方法都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我們還可以用數軸來表示這兩個數。

(出示數軸圖)提問:你能在數軸上標出0.8和1.5的位置嗎?

學生在教材中的數軸上標出兩個小數的位置。

學生彙報交流,並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結:兩個小數的整數部分不相同時,可以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

(3)引導:在數軸上標出0.6,比較0.6、0.8和1.5這三個數哪個,哪個最小。學生獨立標出位置,並比較大小。

(4)任意選兩種冷飲,比一比價格,再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學生在小組裏交流,主要比較以下四種情況:

0.8○2.20.6○2.21.5○2.2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交流比較的方法,師生共同講評。

比一比:四種飲品,哪種冷飲最貴,哪種,你是怎麼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結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提問:我們在比較小數的大小時,可以採用什麼方法來比較?你有什麼好的想法?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後教師總結。

(1)採用換算單位法,把較大的單位換算成小的單位。

(2)數軸比較法,先把這些數依次在數軸上標出,然後比較其大小。

(3)整體比較法,即位數相同,從位比起,相同數位上的數誰大這個數就大;位數不同,先看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時候,就比較十分位上的數,十分位上的數大,這個小數就大。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提問:從圖中你能知道兩條綵帶各長多少釐米嗎?(6釐米和9釐米)

再問:用分米作單位,這兩條綵帶分別長多少?

再問:你能比較這兩個小數嗎?(0.6分米<0.9分米)

(2)要求:先寫出小數再比較大小。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並說說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先根據圖中的塗色部分寫出小數,然後比較大小。

指名彙報,彙報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比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先回顧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再獨立完成,完成後指名彙報。

4、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先在數軸上標出數,然後按順序把三個數填入括號內,最後集體交流,說說比較的過程。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重量概念。

2、學會換算質量單位。

3、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這些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重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重量概念。

教學難點:

學會估計生活中的物體的質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體的質量

(1)老師手裏握着一枚胸花,讓學生猜一猜,老師手裏有什麼,並估測它的質量。

(2)、猜一猜老師約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頭牛媽媽、一匹馬爸爸、一頭豬姐姐、一隻熊哥哥約重多少千克?

2、講故事

師:這些動物們都住在美麗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條河岸上,這條河,河水很清,在河對岸也有一個村莊,這個村莊住着白兔、小猴等動物。

3、認識噸,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

師:

(1)牛媽媽、馬爸爸、豬姐姐、熊哥哥能一起過橋嗎?請同學們打開書,翻到第十一頁,看第十一頁的例6。

(2)各學習小組議一議,這四隻動物能一起過橋嗎?爲什麼?

(3)彙報;

4、小結:

(1)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

(2)1噸=1000千克

5、請學生說一說生活中什麼東西大約重1噸。

二、單位名稱之間的換算

1、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彙報

3、總結單位名稱的換算方法。

三、鞏固、運用新知

1、讓學生說一說用噸作單位的物品有哪些?

2、獨立完成練習三的第一題和第二題。

3、指導學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題和練習三中的第三題和第四題。

四、全課總結:

說說這節課你認爲自己表現得如何,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