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新版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精品多篇

新版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精品多篇

酸的和甜的教案 篇一

黃山的奇鬆、怪石、雲海、溫泉號稱“天下四絕”。《黃山奇石》一文主要講了黃山四絕中的一絕——怪石。課題“奇”,就已向學生交代清本文所講內容,使我們知道課文要寫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與衆不同。教材將文本安排在第一組課文中,而這組課文雖以秋天爲線索,但又不侷限於秋景。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感受秋天的美好,領略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的同時,還要通過文本使學生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之情。

一、教學設計爲導遊帶領遊客欣賞美景這樣一種形式。

從圖入手,先讓學生從直觀感受“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的趣味橫生;再由圖及文,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展開想象,這是我教學本課的主旨,以遊覽形式開始,以學生運用文本知識講解結束,有始有終。

二 、都通句子,美讀全文 。

對於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能將課文中的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但要做到有感情誦讀是比較困難的,尤其對於像《黃山奇石》這樣有趣的怪石,作者又將一塊塊本無生命的石頭描繪的活靈活現、呼之欲出的美文寫的又是如此有趣,能讀出感情就困難了。因此,我把美讀課文與展開想象銜接在一起,讓孩子們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圖—文—想—畫—說,結合起來體會文中描繪的各種石頭的形狀,小中見大,從而感受整個黃山的神祕,產生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師—生、生—生互動讀、評;小組讀、競賽讀、展示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將學生讀文的情感引向高潮,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誦讀。至此,第六自然段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石頭的樣子在孩子們的腦海中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形狀了。

三、放飛想象,嘗試塗鴉。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教學到這時水到渠成,我順勢引導學生在紙上畫一畫,說一說。孩子們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他們腦海中的天狗,獅子、仙女也像作者寫的奇石一樣,太奇了!讓你不得不歎服孩子們大膽、無拘無束的想象力了!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畫中的狗、獅子、仙女……均沒有脫離現實生活,還沒能很好地領悟到石的形奇。

四 、挖掘教材,填補空白。

我抓住第六自然段中的省略號挖掘文本空白進行拓展,跳出課文教課文,因孩子們已深深地被黃山的奇石吸引住了,給其它石頭起的名真可謂豐富多彩:海底撈月、石海泛舟、老鷹抓小雞、凝神靜思、盼……到這裏,我覺得已將孩子們的想象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孩子們更驚歎於大自然的偉大、鬼斧神工了!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 篇二

《酸的和甜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組課文是圍繞着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一主題展開。本課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

它用這種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卻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要不是小猴子敢於親自嘗一嘗,它們都將錯過這頓美餐。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事情不能光聽別人說,要敢於親自去嘗試。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教學目標定爲以下三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能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迫不及待”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並把這個小故事表演出來。

3、通過朗讀,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17課《酸的和甜的》,請大家齊讀課題。

1、我們已讀過了這個童話故事,故事有哪幾個小動物?

(狐狸、猴子、松鼠、白兔)

2、這些小動物圍繞“酸的和甜的”發生了一個什麼樣的小故事呢?

(讓學生簡單複述課文,達到整體 感知課文的目的)

3、課後老師又讓你們再讀了課文,你們讀了嗎?說說你是怎麼讀的?

(讓學生交流讀書的方法)

學生可能說出:劃出生字,劃出好詞,劃出好句。

肯定學生的讀書方法:小朋友們真會學習,學習的過程中劃出好的詞語、句子,注意積累,學習效果會更好一些。

談話: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的?

學生可能提出:

1、狐狸爲什麼說葡萄是酸的呢?

2、小猴子聽了小松鼠、小白兔的話,爲什麼還大口大口吃葡萄呢?

3、“迫不及待”什麼意思?

提出問題後,讓其餘學生先嚐試回答,老師不肯定答案。旨在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後激勵學生:小朋友那麼愛學習、愛動腦,老師相信這節課你們再認真讀讀課文,肯定能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學生自由讀課文)

1、指名讀第一段課文,其餘學生體會一下狐狸的心情。

2、老師範讀,學生戴頭飾表演。

談話:小狐狸,你們轉來轉去的在幹什麼?(摘葡萄)可當你想盡辦法也摘不到葡萄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着急、唉聲嘆氣、難過、失望等)

3、體會了狐狸的心情,相信你會讀得更好,誰再來讀一讀?(多找幾個學生讀)

4、齊讀

5、解決問題:狐狸爲什麼說葡萄是酸的呢?

引導:先讓提出這個問題的學生回答,如能答上來就表揚他既能提出問題,又會自我解決問題。如答不上來,再讓其餘學生幫助他解決。

可能會說:

1、狐狸很自私,他不想讓別人吃到葡萄。

2狐狸摘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來安慰自己。

1、重點引導第四段

(1)、找學生試讀,其餘學生評價。

(2)、課件展示“一串葡萄”和“一串串葡萄”,讓學生明確“一串串”是形容有許許多多的葡萄。象這樣的詞還有很多,(課件展示)看看你還可以說什麼?

(3)、你能聯繫實際生活再舉些例子嗎?

(這一環節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不僅學習了“一串串”的用法,還豐富了學生的詞語積累)

(4)、小朋友們,想象一下。葡萄架上掛滿了一串串葡萄,密密麻麻,那葡萄粒紫中帶紅,好象水都要流出來了。看到這一切,你會怎麼做?(學生自由回答)看出來,你們都很着急,所以小猴子就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課件展示)你明白“迫不及待”什麼意思了嗎?(找提出這個問題的學生回答)

重點句: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誰來讀讀這句話,把小猴子着急的神情讀出來。(多讀幾遍)

齊讀,看哪隻猴子最着急。

2、談話:小猴子爬上葡萄架,他吃到葡萄了嗎?(吃到了)從哪讀出來的?

課件展示:小猴子聽了,什麼也沒說,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解決問題:小猴子聽了小松鼠,小兔子的話,爲什麼還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呢?

談話;大口大口吃說明他吃得怎麼樣?(投入、津津有味、開心、香等)

有感情朗讀這一句話。

“讓我們也伸手摘下一顆嘗一嘗,味道怎麼樣?”用課文裏的話。(啊,真甜)

“發自內心的還不夠,再來一遍。”

齊讀最後一段。

3、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讀是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本環節的設計,我摒棄了面面俱到的分析,抓住了重點詞句,讓學生入情入境,自讀自悟。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

熟讀課文後,採用課本劇表演的形式,把自己領悟到的課文內容、情感,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小組合作表演出來。表演過程中,學生大膽創新,用自己的肢體語言把小動物們的神態、動作、表情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語言上也有所突破,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從而也體現了閱讀教學“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鬆。

談話:看了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們,你們有什麼話想對他們說?或者有什麼建議提出來。

如:“小狐狸,你太狡猾了,自己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小狐狸說:“我以後再也不狡猾了。”真正做到口語互動。

學生還可能會說:

1、小猴子,你敢於親自嘗試,我真佩服你。

2、小松鼠、小兔子,你們再不要隨意輕信別人的話,遇到事情要親自嘗試等等。

“你有沒有話要對同學們說?”(如×××,希望你今後不要一遇到難題,就問老師,問同學,要敢於親自嘗試。)

(讓學生在相互溝通中,能聯繫生活實際,明確文章的教育意義。同時也訓練了口語交際能力。)

酸的和甜的教案 篇三

一、注重朗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是組織一堂課的基礎和前提,是培養學生語感能力的過程,是把學生帶進文本構建學習的起點。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分層面,爭取讓學生每讀一遍都有所收穫。同時注意閱讀方式的多樣性,如自瀆、範讀、配樂讀、競賽讀等,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

二、注重情境的創設

這節課,我根據不同內容創設了不同的教學情境。如課前蒐集有關1938年祖國狀況的資料,爲學生創設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他們通過查書籍、看影視、問他人等多種渠道獲取了知識,也鍛鍊了能力,使學生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收穫。總向課外充分拓展和延伸,注重過程和方法的情境創設,同教師的灌輸講解所得的收穫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另外在教學過程中,爲解決“象徵“這一難點問題,再創情境。引導學生轉變角色,以”一隻鳥“的身份捨身處地的去體會作者對”這土地“的摯愛之情。對主題的理解事半功倍。

三、注重評價

評價能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其潛能的開發,個性的張揚和創造性的發揮,從而使每一個學生擁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我注重了評價的多元化,評價在生生、師生之間充分展開。對朗讀、討論等環節的評價不僅使師生之間增加了親和力,而且使教與學同時變得生機無限,搖曳多姿。

四、注重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這首詩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絕好的素材。結合社會背景的對比分析,學生對經歷磨難的祖國心生敬佩,並對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這就在教學資源得到最大優化的基礎上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這節課的教學使三維目標在一定基礎上得到了落實,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問題。

1.過分遵循教學模式 朗讀與解讀不必嚴格分開,可以將朗讀融於解讀中,更有利於對整首詩的理解和感悟。

2.解讀過程沒有充分放開 學生討論、總結、交流之後,教師不必重複歸納。這可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他回認爲自己的答案是錯誤的。教師只點撥補充即可。

“教學有法,教無法定“,這只是對詩歌教學的一個嘗試,如何最大限度優化語文課堂教學,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

酸的和甜的教案 篇四

本篇課文很有教育意義,課文是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也非常適合孩子們演藝童話劇。“吃不着葡萄說葡萄酸”是狐狸在鬧笑話,同時教育孩子們做什麼事情都要勇敢的嘗試,不要只聽別人在一旁煽風點火,從而錯失良機。

在本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遵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原則,每個環節我都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時,我藉助文中的插圖,閱讀課文,感知生字,從而要孩子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如果學生感到了快樂,那麼他們就會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所以,本課我力爭創設愉悅可持續型氛圍,讓學生樂學,積極投入其中。上第一課時,我們玩“你演我們猜”的遊戲。接着又根據幾幅圖片認識了“猴子”“狐狸”“葡萄”等詞語。識字中,學生認識葡萄園裏的生字朋友,請出捉迷藏的詞朋友,於遊戲中自主識字,合作交流。

本課教學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識字環節中我採用了“隨文識字”的方法,堅持“生字從文中來,再到文中去”的識字順序。在學習生字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組詞、造句,從而鞏固生字的應用。

課文朗讀從低年級開始加強練習,指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從讀中感知、感悟。本節課處處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我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求他們初步感知課文,等待學生學完後,又回到文中。從而體會語文的優美及韻味。

在讀中落實重點詞句,感悟課文內容,領悟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如我在教學中重點抓住了: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這兩個句子去感悟語句的生動、形象、具體。

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這兩個句子去了解小猴子喜歡吃葡萄和吃葡萄的着急心情。

在學生學完課文之後,我激趣引入:“學了這個故事,你一定想給動物們說幾句話吧!”“小動物們你們又想跟大家說點什麼呢?”這樣,課堂自始至終都充滿了情趣,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其中。

當然,本堂課還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1、本課開始我以“你喜歡故事中的誰”導入對課文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喜歡小猴子,我就先指導學生學習了有關小猴子的段落,是從課文的中間部分入手。當講到小松鼠和小兔子吃到了這麼甜的葡萄爲什麼卻皺起了眉頭時,我直接告訴學生第一段告訴了我們答案,隨即便開始了對第一段的學習。這樣設計跳躍性較大,學生比較難理解。我覺得可以改成這樣的設計,先問問學生“狐狸爲什麼硬說葡萄是酸的”,讓學生讀讀有關句子,便很自然地導入對第一段的學習。

2、教師的語言需要錘鍊。課堂上,我問學生“你爲什麼說這是一隻調皮的小猴子”這樣問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有點難,學生顯然無從下手。若把問題換成“你從哪兒看出這是一隻調皮的小猴子”,學生很自然地就會想到從課文中找有關句子。這樣換個問法不僅大大降低了問題的難度,而且還不至於挫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酸的和甜的教案 篇五

現在,我將結合課堂教學的過程,談談本課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導入課文,玩“你演我猜”的遊戲。接着又根據幾幅圖片認識了“猴子”“狐狸”“葡萄”等詞語。出示課文中的幾幅插圖,讓學生理解課文大意。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於是,我努力將這一理念體現在識字和閱讀教學中:

1.自主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我先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再引導他們合作識字,交流記字的方法。講解一下比較難寫的字“狐、狸、猴”等字。通過循序漸進的識字過程,學生在自主、合作、遊戲中,識字能力有所提高。

2.在閱讀教學中,我大膽把時間放給學生,鼓勵進行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然後再進行小組展示讀,評讀,賽讀。這樣,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學生在分角色讀課文的時候,有很大的積極性。

3、理解文章中的小動物特點。狐狸:狡猾。小松鼠、小兔子:老實、輕信別人。小猴子:聰明,敢嘗試。

反思這節課,我總結出以下幾點今後應該注意的:

(1)激勵評價的語言應更豐富。

好的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知識點,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本節課,在朗讀語言的藝術性上,語言有些貧乏,沒能在學生最需要鼓勵的時候進行恰到好處的點評,在以後教學中仍需加強。

(2)注重對學生的朗讀指導,看到學生對朗讀有那麼大的興趣,應該讓學生有機會可以多朗讀,分角色表演。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酸的和甜的》這一課選自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17課。本課是一篇非常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吃不着葡萄說葡萄酸”,這是狐狸鬧的笑話。狐狸用“精神勝利法”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嘗試,他們都將錯過一頓美餐。課文告訴我們做事要親自嘗試,不能光聽別人的話。

課文是以連環畫的形式編排的。教學時,可以藉助連續的插圖閱讀課文,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仔細觀察每幅圖中幾個動物的神態、動作,想象他們的語言,猜猜他們的心理,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並藉助圖畫分角色朗讀表演,在情境和活動中理解課文內容。

1.通過學習課文,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2.認識“酸”、“葡”等生字,會寫“串、兔”等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

1.藉助課文的插圖,閱讀課文,感知生字,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2.通過學習,懂得“平時做事要親自去體驗、去嘗試、不能光聽別人的。話”的道理。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新課標爲指導,以學生爲中心,根據二年級學生的閱讀實際情況和本課的具體要求,將“看、說、讀、演”等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並採用現代教學手段,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探究的平臺和創作表演的機會,充分讓學生體驗做學習主人的樂趣。

教爲學服務,這是當前把應試教育轉變爲素質教育的重要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始終以一個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身份,爲教學創設情境, 放手讓學生去讀讀、看看、說說、演演,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使人人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麼?(出示“葡萄”圖,學習“葡萄”兩個生字,學生說說如何記住這兩個生字)在葡萄架下,有一隻狐狸,(出示“狐狸”圖,學習“狐狸”二字)他一會兒轉來轉去,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可是一顆也沒摘到。

於是,他指着架上的葡萄說:“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到底這葡萄是酸的還是甜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酸的和甜的》(學習“酸”字)。

在導入部分,通過課件的演示,隨機學習五個生字。教師的提問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慾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很快進入了情境,都想快點知道故事的真相。

1.初讀感知

(1)聽老師範讀課文或播放動畫朗讀。

(2)同學們,剛纔聽了課文朗讀,誰能說說文章講了哪幾個小動物?(板書)你想不想和他們交朋友呢?(激趣,使學生產生一種想快速閱讀文章的期待心理。)

(3)自由朗讀課文,找出生字,劃出段落序號,並把與自已最喜歡的小動物有關的段落多讀幾遍。

(4)多媒體出示生字(9個),由於在導入部分已隨機學習了5個生字,這裏可以把重點放在學習“串、迫、待、硬”這4個生字上,可採用象形識字法認識“串”、換偏旁識字法認識“待”、奇特聯想識字法認識“硬”。

(5)請同學把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然後談談自己讀的感受。這樣,教師不必多講,學生們自然而然在讀中整體感知,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

2.再讀感悟

這是一篇配有八幅精美插圖的課文,配插圖的主要目的:一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二是讓學生學會如何觀察圖片,爲以後的看圖寫話打基礎。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把握好這兩點。當然,八幅插圖沒有必要每一幅圖都詳講,可以將八幅圖分成四個部分來講:

(1)出示第一幅插圖,請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出示觀察提示:圖上畫了什麼?他在幹什麼?看看他的神情(想吃、吃不到、流口水),想想他說的話以及說話時的表情。觀察提示給學生的觀察指明瞭一條路,讓學生知道應該怎樣觀察,先觀察什麼,再觀察什麼。學生只有學會了這一幅圖的觀察,才能爲後面七幅圖的觀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因此這一幅的觀察引導是一個重點。

(2)出示第二、三幅插圖,先以學習第一幅圖相同的方法讓學生來觀察,說說圖的意思,並加上自己的想象,猜猜小松鼠和小白兔的心思。在理解了圖意的情況下,再讓學生讀讀第二、三段,這樣學生就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感悟、去想象。這一部分的教學可不做爲重點。

(3)在同一張燈片上同時出示第四、五、六、七幅圖,因爲這四幅圖的聯繫比較強,整個內容主要是小猴子、小松鼠和小兔子的對話,非常連貫。如果一張一張地看,不利於學生進行對比,發現小動物們的神情、動作的變化。教師在指導觀察時要注意引導每一幅圖的觀察順序。如觀察第四幅圖時,讓學生先看猴子,猴子在哪裏?他想要幹什麼?然後看小兔子的表情,他張開口,皺着眉頭,猜猜他會說什麼呢?再反過來看小猴子的表情,一臉疑惑,猜猜小猴子心裏又會想什麼呢?觀察完後讓學生小組合作,自由分角色朗讀課文的第四、五、六、七段,體會情感。這一部分應作爲重點來講。

(4)出示最後一幅圖,小松鼠和小兔子頭上都有一個大大的問號,“狐狸爲什麼硬說葡萄是酸的呢?同學們自由討論,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回答,注意不要拘泥於一、兩種答案,要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通過七嘴八舌的討論,學生們自然能夠明白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通過這個故事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隨機進行思想教育:不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只聽別人一說就相信了,而要親自去嘗試、去證實才對。

以上是我對這篇課文第一課時的設計,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握教師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導學作用,引領學生進入情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真正做課堂的小主人。

在這一課的第二課時,我還將設計“表演童話劇、賞析句子、拓展訓練、教寫生字”等環節,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達到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 篇七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酸的和甜的》。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四組(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單元)裏的一篇講讀課文,它是以連環畫的形式編排的。課文講了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吃不着葡萄硬說葡萄酸”,這當然是狐狸鬧的笑話。狐狸用這種“精神勝利法”得到了心理安慰,卻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兔子勇於嘗試,他們將錯過一頓美餐。是啊,沒有嘗過,怎麼能斷定葡萄是酸的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親自體驗,勇於嘗試,不要光聽別人說。

二年級的孩子經過一年的學習,初步具備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和慾望,愛讀、愛說、愛模仿、愛表演、喜歡想象、無所顧及他們的特徵,像這種以動物爲主人公的課文,尤其喜歡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放在(1—2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創設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讓每個孩子喜歡閱讀,主動閱讀,快樂閱讀,這是我實施教學的主要目標。

爲此,我努力營造一種“我努力,我成功!我成功,我快樂!”的氛圍,讓孩子們在整堂課中始終保持着那份“讀”的熱情與渴望,有所“思”,有所“悟”,感受語言的魅力,明白樸實的道理,享受語文,快樂語文。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懂得做事情要親自去體驗,去嘗試,不能光聽別人說 。

我着重思考的是怎樣讓孩子們在興趣盎然中,通過一定的過程和方法,掌握知識和技能,形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基於上述思考,我這樣設計本課教學流程:

1、謎語激趣,導入課文

孩子們喜歡聽謎語嗎?通過四個謎語猜出課文中的一羣可愛的小動物:小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小孩子最喜歡聽故事了,老師用一句:“秋天到了,葡萄成熟了,發出一陣陣香味,這一羣小動物在森林的葡萄架下發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是《酸的和甜的》”板書課題。再以“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欣賞動畫“從而順勢導入課文。

2、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老師播放動畫片,將孩子們帶入故事情境中,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在欣賞中整體感知課文,繼續探究的慾望。

3、適當設問,一石激起千層浪。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看完故事片後,我以“誰最先來到葡萄架下”,讓孩子們帶着問題進行閱讀體驗。

1、感悟狐狸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看完故事片後,我以“誰最先來到葡萄架下”,引出狐狸,引導孩子們觀察圖畫,通過狐狸嘴角的口水得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再利用cai 課件孩子們生動感知狐狸想吃葡萄的動作。

通過學生找出“一會兒﹍一會兒﹍“將這兩個動作連成的一句話,讓學生練習讀,讀中感知狐狸摘葡萄的着急與忙碌。當狐狸一顆葡萄也沒摘到中孩子們自然而然體驗出不同情感,爲品讀”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進行不同情感的閱讀體驗埋下伏筆。以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鬧出的笑話迷惑小松鼠,小兔子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2、感悟小松鼠,小兔子

閱讀教學以讀爲本,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孩子更不能做過多的講解。這一環節我設計師生合作讀,在讀中感悟小松鼠,小兔子輕信別人,沒嘗就斷定葡萄是酸的,同時讓學生回憶課文內容,森林中別的動物也想他倆容易相信別人嗎?學生自然回答,小猴子不會,從而過渡到第三個環節。

3、感悟小猴子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我有意創設語言情境,讓孩子們反覆朗讀,注於目,出於口,聞於耳,記於心,才能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我特別注意抓住兩次對話引導悟讀,把小松鼠、小兔子老實、輕信的語氣讀出來。

小兔子搖搖頭說:“我沒吃過,可是小松鼠說葡萄很酸。”

小松鼠也搖搖頭說:“我沒敢嘗,狐狸說這葡萄酸得很呢!”

就這樣,老師不必多教,讓孩子們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4、交流分享,深層體悟

(1)、理解詞語,培養語感

怎樣幫助孩子理解詞語呢?我採用了英國閱讀教學中常用的“閱讀預報法”:

讀讀比比:(每組的第二句話比第一句生動、形象。)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語感是語文能力的核心部分。抓住關鍵詞“迫不及待”“大口大口”,讓孩子們聯繫生活實際,具體、真切地感悟詞義,再運用詞語進行擴詞、說話等練習,以加強對詞語的理解和記憶,促進語言的積累,使語言文字的知識性學習更爲到位。

(2)、分角色朗讀,培養語感

前後四人爲一小組,分角色朗讀。再一次給孩子們提供讀的機會、讀的空間,體驗讀的快樂、讀的成功。讓規範的書面語言反覆進入孩子的口語,會自然地同化並改造孩子的語言,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孩子重構語言模式。

酸的和甜的》是一篇以事喻理的課文,孩子們最困難的是難以明白故事的寓意。我的做法是,思考小松鼠和小兔子提出的問題:“狐狸爲什麼硬說葡萄是酸的呢?”讓學生自由暢談體會,點明現在人們就用“吃不到葡萄葡萄酸“這句話形容像狐狸那樣心態的人,並出自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1、你想對這些可愛的動物說點什麼?

可以激發孩子說話的興趣,樂於參與活動;將優美詞語運用到自己的話語中,語言自然會越來越豐富多彩。

2、在生活中,假如遇到小松鼠,小兔子那樣不瞭解的事,該怎麼辦?

朗讀、討論、交流,是感悟的基礎。如果說讓孩子們自主閱讀,在“讀”中“悟”,在“悟”中“讀”,是領悟語言文字的過程;如果說讓孩子們辯論,是孩子與文本產生共鳴的過程;那麼分角色表演就是孩子由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內在情感的真切流露。當語文學習變成了一次次有趣的活動,在愉悅的活動中,文本內容便悄無聲息地走進孩子們的心裏。

最後,我採用“圖文式”板書,直觀的圖畫吸引孩子的注意,精練的語言破解難點,揭示課文寓意。

酸的和甜的教案 篇八

師:通過朗讀,你知道課文中一共提到了幾個小動物,誰說葡萄是酸的誰認爲葡萄是甜的

生:我發現了狐狸說葡萄是酸的。

生:我發現松鼠和小兔子也說葡萄是酸的。

生:我發現了小猴子卻說葡萄是甜的。

師:爲什麼有人說葡萄是酸的,有人說葡萄是甜的呢?你從哪兒看出來?

生:從“一會兒……一會兒”說明狐狸很想吃葡萄。

師: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是怎麼認爲呢?

生:小松鼠認爲“狐狸很聰明,它說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酸的。”

生:狐狸和小松鼠都說葡萄是酸的,那一定不能吃,說明小白兔也信了狐狸的話覺得葡萄是酸的。

生:小猴子呢,它望着那一串串紫紅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裏送。“迫不及待”這個詞說明猴子很想吃葡萄。

生:小猴子嚐了葡萄,發現葡萄很甜。

(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再次朗讀課文。)

師:你們最喜歡課文中的誰,爲什麼?不喜歡誰,爲什麼?有什麼話對它們說嗎?

生:我喜歡小猴子,因爲它聰明,自己去嘗,沒有隨便相信別人的話。

生:我不喜歡狐狸,它自己吃不輕易相信別人的話。

到又不想別人吃,太狡猾了。

生:我想對小松鼠、小兔子它們說,以後不要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審美體驗是個體行爲,是旁人所無法替代的,因此學生對一篇文章的體驗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在本課的朗讀訓練中,我爲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以學生原來的知識經驗爲基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自悟自讀中感受朗讀樂趣。整堂課的教學始終以“讀”爲本,運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學習興趣很高,實現了讀中自得自悟的教學理念,另外,注意把課內課外知識有機結合,讓學生更好地領悟了文章的含義,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快樂,求得發展。生字教學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在玩中學習,鞏固生字,符合學生的心理,這也是這堂課把握較好的地方。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也反思了自己過去課改的理解。以前,“放”出去教的課文總擔心學生這樣學不會,那樣學不紮實,還擔心一經“放”出去,“收”不回來怎麼辦,讓學生自主學習成了一句空話:學生們花了很多時間,學得苦,學得緊,教學效果卻不好。這次嘗試,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學生是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所具有的主體能動性及豐富的創造潛力,使他們在教學教程中展現出讓人敬重與欽佩的活力,而是是這種富有生機的活力與創造力,才使課堂教學連續成新的發現、新的感覺、新的收穫和新的經驗,從而成爲教師生成新的課程經驗的重要基礎。自主、開放是語文學習的快樂之源,創設自主合作、開放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能使閱讀課堂成爲發揚學生個性的天地,這樣的課,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輕鬆,從而達到高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