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八年級物理教學教案【多篇】

國中八年級物理教學教案【多篇】

八年級物理教學設計 篇一

【滑輪】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藉助已有知識:理解滑輪的原理 , 知道滑輪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由問題的提出、猜測、經過實驗探究 , 使學生親身經歷物理問題的研究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 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 , 從而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 , 培養抽象思維和論證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實驗數據的收集 , 培養嚴肅認真的操作態度及科學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

教學重點:定滑輪、動滑輪的作用。

教學器材:定滑輪、繩子、鉤碼、彈簧測力計

分組實驗器具:動滑輪、繩子、鉤碼、彈簧測力計、鐵架臺、刻度板

教學方法:採用實驗探究、討論歸納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槓桿有哪三種?各有什麼特點?舉例說明。

2、剪鐵用的剪刀和鑷子是省力槓桿還是費力槓桿?

教師出示實物並進行演示,並畫出這兩個槓桿的示意圖。要求學生正確畫出它們的力臂,講清道理,說明結論。

剪鐵用剪刀和鑷子兩槓杆示意圖如圖所示。

二、新課引入

教師先舉一個滑輪的實例,再要求學生舉滑輪的例子,根據使用時滑輪的不同情況進行分類(即按定滑輪和動滑輪分類)。

提問它們的特點是什麼,由此給出定義:滑輪是一個周邊有槽、並可以繞軸轉動的輪子。

教師給出滑輪的分類。

滑輪有兩種:定滑輪和動滑輪。使用時滑輪的位置固定不變的叫做定滑輪,使用時滑輪的位置跟被拉動的物體一起運動的叫做動滑輪。

再舉些滑輪實例,可連接錄像。

1、定滑輪

觀察定滑輪。定滑輪工作時,它的軸固定不動。

舉例:如旗杆頂部的裝置爲定滑輪。

(2) 提問:使用定滑輪有什麼特點? 演示實驗:

① 稱量鉤碼的重力;

② 演示如圖所示的實驗,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物體上升,拉力的方向改變,但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特點是 G = F 。使用定滑輪吊起物體時,可以改變力的作用方向,達到操作方便的目的。

提問: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那麼能否省距離?能否省功?

按照下圖進行演示。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 s 與物體上升高度 h 相等,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離。” 由此得出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功。

2、動滑輪

(1) 教師邊講邊演示動滑輪提升重物。

要求學生討論分析,此時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輪與剛纔演示實驗使用的定滑輪有何不同點?

教師在學生討論後小結:動滑輪工作時,軸和重物一起移動。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用定滑輪時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動滑輪提升重物時拉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2) 提問:使用動滑輪有什麼好處?動滑輪中繩的拉力和做功情況怎樣? (3) 組織學生實驗,按課本實驗探究,參照下圖進行實驗。

由於研究定滑輪時教師已演示過實驗,學生可以自己設計出實驗步驟。

說明:重物用 2 個鉤碼錶示,有利於分析數據。用彈簧秤測出鉤碼重。讀取彈簧秤的示數時,跨過動滑輪的兩條繩要豎直、平行。

學生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學生實驗完畢後,教師請幾組學生分別將自己的一組數據填到教材中的表格中,分析學生數據。

(4) 總結:

使用動滑輪提升鉤碼,彈簧秤的示數約是鉤碼重的二分之一。

兩根繩子吊着重物和滑輪,這兩根繩子的力之和約等於鉤碼的重力,符合平衡力的原理。

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s是物體上升高度 H 的 2 倍。

使用動滑輪不能省功。

說明:在提升鉤碼的過程中也把動滑輪提升起來了,當鉤碼重遠大於動滑輪重時,動滑輪纔可忽略不計,從而得出使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的結論。

三、課堂小結:認識定滑輪、動滑輪。

四、實踐活動 建議:“發展空間”中的“我的設計”。

五、板書

第二節 滑輪

一、定滑輪

1、滑輪的位置固定不變。

2、不省力 , 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3、使用定滑輪不省功。

二、動滑輪

1、滑輪的位置跟被拉動的物體一起運動。

2、可以省一半力 , 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3、使用動滑輪工作,不省功。

國中八年級物理教學計劃 篇二

一、學生基本情況:

從本學期開始,八年級學生要增加一門新學科——物理。因爲是新課程, 學生都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和較強烈的好奇心,期待學習這門新鮮的學科。

二、教學總目標和總的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學習物理學的初步知識及其實際應用,瞭解物理學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精神,結合物理教學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主要措施:

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處於積極狀態,經過認真的觀察、實踐、思考,才能體會物理現象中蘊含的規律,產生探究物理世界的興趣,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獲得相應的能力。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願望,鼓勵他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指導他們學會適宜的學習方法,爲學生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1、鼓勵科學探究的教學

A、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參與科學探究。

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通過有目的探究活動,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體驗到學科學的樂趣,瞭解科學方法,獲取科學知識,逐步樹立科學創新的意識。 B、使學生養成對所做工作進行評估的好習慣。 C、重視探究活動中的交流與合作。

在現代社會和科學工作中,個人之內與團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學生這方面良好素質的形成。

2、幫助學生儘快步入自主性學習的軌道。

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自己進行知識模地的構建,而不是去複製知識,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纔是至關重要的。

3、加強與日常生活,技術應用及其他科學的聯繫。 四、教學進度和教學活動安排表:

20xx—9—1

篇三:20xx-20xx學年度上學期八年級物理教學計劃

物理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跟平時的實際生活比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這一思想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形象生動中體會到物理的樂趣,也爲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內容選配上,注意從物理知識內部發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潛能,積極推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

學習方法上,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實踐,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實際活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科書採用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以學習發展水平爲線索,兼顧到物理知識結構的體系。這樣編排既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

教科書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學生當作第一讀者,按照學習心理的規律來組織材料。全書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實踐活動和物理科普講座,每章開頭都有幾個問題,提示這一章的主要內容並附有章節照片,照片的選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啓發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學習時心中有數。章下面分節,每節內都有些小標題,幫助學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課題、講述知識、歸納總結等環節,以及實驗、插圖、練習中,編排了許多啓發性問題,點明思路,引導思考,活躍思維。許多節還編排了“想想議議”,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討論的問題,促使學生多動腦、多開口。

三、教學目標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使學生能進入物理的世界裏來,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對周圍的自然世界有一個重新的,更加科學的認識。

1、進一步瞭解當前教育改革和課程改革的方向及趨勢,學習新的物理教育觀念。各校都要圍繞新的物理課程標準,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特別是在科學探究教學上要積極實踐,積累經驗。

2、進一步加強物理觀察、實驗教學。教學中教師要多做演示實驗或隨堂實驗;落實學生實驗,認真思考和操作;並適當增加探索性和設計性實驗;鼓勵學生在課外做一些觀察和小實驗。加強實驗意識和操作訓練。

3、進一步突出應用物理知識教學,樹立知識與應用並重並舉的觀念。物理教學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4、積極探索開展物理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實踐環節。要儘可能地擴大物理教學空間,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物理實踐活動要以問題爲中心,初步訓練一些科學工作方法,如社會調查、參觀訪問、資料查詢、科技製作、科學實驗等。物理科普講座的內容,主要是介紹與物理相關的現代科技常識。以上項目每期至少各進行一次。

5、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培養學生的優良學風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 1

和認識社會生活的能力。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要做到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生的思想認識實際以及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的實際,反對離開社會生活和學生實際的抽象的“講條條”、“讀條條”。理論聯繫實際,還要注意適應新情況,增強時代感,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現實性,體現學科教學的鮮明特點;要注意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脈博,努力運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要注意創設新情景,提出新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學習。

四、具體措施:

1、繼續做好物理單元過關評價檢測的工作。

2、對照《物理課程標準》,認真鑽研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準備好每一節的導學案案,不打無準備的仗。

3、積極準備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儘可能開設出要求完成的實驗,讓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經歷較多的科學探究過程。

4、及時佈置作業,及時檢查或批閱作業,有時採用面批的方法,及時反饋教與學的情況,以便改進不足之處。

5、課後抽出一定的時間輔導學生,解答疑問,點拔思路,也以便學困生完成作業。

6、做好每一章的複習和測試工作,做好期中複習和期末複習工作,完成教學的結尾工作。

7、適當的開展相關的社會實踐工作,多聯繫生活、多聯繫社會,突出“科學技術社會”的觀點,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八年級物理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

知道昇華和凝華的概念。

知道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

知道生活中的昇華和凝華現象。

2、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瞭解昇華和凝華現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關心環境,樂於探索一些自然現象的物理學道理。

重、難點:1、判斷常見的昇華和凝華現象。

2、解釋常見的昇華和凝華現象。

教學器材:可密封的玻璃瓶、酒精燈、碘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物質由_______轉變爲_______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兩種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質由_____轉變爲_____的過程叫液化。液化過程______熱量。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氣,就是在常溫下用_________的方法,是石油氣變成液體儲存在鋼瓶裏的。

3、關於蒸發和沸騰,下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蒸發可以在任何溫度下進行,沸騰必須在一定溫度下進行;

B、蒸發不需要吸熱,沸騰需要吸熱;

C、蒸發是液體表面汽化的現象,沸騰則是在液體內部進行的汽化現象;

D、蒸發是緩慢的汽化現象,沸騰是劇烈的汽化現象。

4、夏天扇扇子,人感到涼爽,主要是因爲扇來的風:( )

A、降低了周圍的溫度;

B、降低了人的體溫;

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發;

D、趕走了人體周圍的熱空氣。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雪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猜想:〔 …… 〕

進行新課:

1、昇華(吸熱):物質直接從固態變成氣態。 凝華(放熱):物質直接從固態變成氣態,

2、實驗:碘的昇華和凝華

結論:(1)、注意“直接”。(2)、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

3、解釋常見的昇華、凝華現象

○1衛生球變小 ○2“乾冰”的人工降雨和人造煙霧 ○3“冰花”的形成

○4雪、霜、冰雹的形成 ○5霧鬆的形成 ○6 燈泡用久了會變黑

固體

4、小結本章內容:

液體 氣體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後活動: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課本後練習。

教學後記:

要分析一些常見的凝華、昇華現象

八年級物理教案大全 篇四

一、引入新課:

1、引導:課文107頁中的各種方法都能把沙子運到樓上,同學們由此可以提出什麼問題?[總共做了多少功?克服沙子重力做多少功?各種方法做功是否同樣多等問題。]

2、引入課題:機械效率。

二、新課教學:

(一)機械效率

1、組織討論。找出各種方法中的共同點和不同之處。[用不同方法,人所做的功不完全相同,但克服沙子重力所做的功是相同的。]

2、能區分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含義了嗎?

人對沙子所做的功是對我們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對桶、口袋所做的功是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額外所做的功,叫做額外功。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和叫做總功。

分析:使用任何機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額外功,即有用功始終都要小於總功。

3、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機械效率的公式:

有用功-W有用,總功-W總,機械效率-η

提出問題:機械效率可以大於100%嗎?分析得出:使用機械時會不得不做一些額外功,所以機械效率必然小於100%。

例題:起重機把質量爲0.6t的重物勻速提升了3m,而它的電動機所做的功是3.4×104J,起重機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二、斜面的機械效率

1、閱讀“斜面的機械效率”。瞭解實驗裝置和實驗過程。

2、設計簡單的實驗報告和記錄表格。

3、完成實驗的實驗報告。

三、課堂小結

四、作用:110頁1。

五、教學反思:

板:

四。機械效率

1、有用功:我們所需要的功額外功:對於額外負擔所不得不做的功。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

2、機械效率:有用功與總功之比。公式,沒有單位,小於1,常用百分數表示。

3、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分析數據,得出結論、評估

國中物理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會用示意圖表示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圖表示力。

教學難點:

1、力的概念

2、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並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過程

一、力的作用效果

●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第2、3面,回答下列問題:

(1)力有如下兩大作用效果:

①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

②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

(2)力能不能看見?不能,我們是通過力產生的作用效果來感受力的存在,這種物理研究方法我們叫做“轉換法”。

●小組討論

請小組同學合作,完成如下探究:

(1)用力捏橡皮泥,鬆手後,觀察橡皮泥的形狀;用力拉彈簧,觀察彈簧的形狀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2)如圖,讓小鐵球兩次從斜面上滾下,分別在小鐵球的前方、側方放一個磁體,觀察小鐵球的運動情況有什麼樣的改變。

●教師點撥

1、形變包括形狀和體積的改變,形變可以是很明顯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

2、運動狀態改變包括物體的運動速度改變(加速、減速)或運動方向改變。

3、關於力的作用效果,要理解成用力可以(或能)產生什麼樣的作用效果,而不能理解成力一定能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可引導學生舉例加深理解(比如一小孩用力推一輛重型卡車,卡車的表面可能發生微小的形變,但運動狀態是不可能改變的)。

●跟蹤訓練

1、用手拍桌面,手會感到疼,這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變扁了,這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2、小亮參加立定跳遠考試,起跳時他用力向後蹬地,就能向前運動,一是利用了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二、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第3面,同時觀看課件上的圖片,展示日常生活中、體育活動中以及工農業生產中與力有關的現象,完成填空:

(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人推車、用手捏橡皮泥……(學生實驗:手拍打桌子,感受力)。

(2)體育運動中:足球運動員踢足球、舉重運動員舉起槓鈴、排球運動員託球……(學生舉例)上面這些有力出現的實例中都與人有關,都伴隨有肌肉緊張,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緊張而來的。

(3)工農業生產中:汽車拉拖車、起重機吊起貨物……(學生舉例)。

1、人用力推小車,人對車施加了力,施力物體是人,受力物體是車。

2、人用力拉彈簧,人對彈簧施加了力,施力物體是人,受力物體是彈簧。

3、起重機提重物,起重機對重物施加了力,施力物體是起重機,受力物體是重物。

以上現象說明力的特點是:要有推、拉、提、壓、擊、打、拍、吸等作用,所以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即推或拉的作用)。

●小組討論

1、有力的作用至少存在兩個物體,施加力的作用的物體叫施力物體,承受力的作用的物體叫受力物體,一個物體能不能產生力的作用?

2、相互接觸的物體可以有力的作用,不接觸的物體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嗎?

演示實驗:用磁鐵靠近大頭針(不要接觸)

現象:大頭針被磁鐵吸引;

說明:不接觸的兩個物體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3、由前面一些現象,我們可以把力分爲接觸力和非接觸力,如:磁力、地球吸引月球、太陽吸引地球的吸引力……屬於非接觸力,常見的推、拉、擠、壓、託……屬於接觸力。

●教師點撥

上述現象中存在的共同地方:物體-作用-物體。有力存在時,總有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發生了作用,推、拉、擠、打、壓、吸引、舉、排斥等等都是對這些作用的具體描繪,由此得出力的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跟蹤訓練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不接觸的物體之間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B.力可以脫離物體存在,比如引力

C兩個物體相互接觸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D.任何一個力必定存在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以下描述的各力中,兩物體必須接觸才能發生相互作用的是( C )

A.地球對人的引力 B.磁極間的作用力

C.支架對磁鐵的支持力 D.兩帶電氣球間的斥力

三、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圖

●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第4面,完成下列問題:

(1)物理學中,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

(2)力通常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 表示。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箭頭的方向指向力的方向;線段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箭頭旁用字母表示受什麼力。

●小組討論

請各組同學合成,完成下列探究:

①用大小不同力拉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的形變程度是否相同?

②手握着門把手,用同樣大小的力分別從教室的內外推門,門的運動狀態改變是否相同?

③找班上一位“大力士”(男生),用同樣的力從門外推門的門軸部分和外邊框,門的運動狀態改變是否相同?

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可以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有關。我們把這三者稱之爲“力的三要素”,因爲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多個,所以我們在探究多因素影響同一物理量時,應採取控制變量法進行探究。

2、力看不到,摸不着,爲研究力方便,我們要學會如何用幾何模型來表示力,具體方法:

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線段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若已給出力的大小最好在箭頭附近標示出力的大小),這種畫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圖。

3、一木塊放在水平地面上,畫出木塊受到水平向右拉力的示意圖。

●教師點撥

1、由於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有多個因素,在探究力的三要素如何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時,應採取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注意控制變量法的語言敘述。

2、畫力的示意圖時,受力物體可用長方形或圓形這些較簡單的幾何圖形代替。

●跟蹤訓練

1、如圖所示實驗,表示力的作用效果與( B )

A.力的大小有關 B.力的方向有關

C.力的作用點有關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都有關

2、如圖所示爲小明拉車的情景,請畫出繩子對車的拉力示意圖。(力的作用點A已畫出)

八年級物理精品教案 篇六

運動的快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科學與藝術結合所帶來的美感

教學重、難點分析

1、重點:速度的計算

2、難點:速度單位以及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場面描述:我校的100米決賽正在進行,小明勇奪冠軍,同學都羨慕地說,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長跑競賽中,運動健將小馬一舉奪得冠軍,同學們佩服地說:小馬跑得真快!

引導學生從事例中提出問題:怎樣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二)講授新課

1、速度

組織學生討論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從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討論得出:運動員運動的路程相同,比較哪個運動員先到達終點就是哪個運動快。

得出:“通過相等的路程,用的時間短的運動得快。”

提問:小李步行,而媽媽騎自行車,大家同時從家裏出發,怎麼判斷他們運動的快慢?

學生討論得出:誰在前邊誰就運動得快。

“在相等的時間內,走的路程多的運動得快”

提問:怎樣比較小明和小馬誰運動得快呢?

啓發學生回答:可以計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短就是運動快或者計算出相同時間運動的路程長也是運動快的。

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v=s/t

單位:m/s或者是km/h

例題:書本23頁

指導學生學會單位換算

練習:20m/s= 54km/h=

例題:書本24頁

指導學生學會熟練掌握公式的變形。

2、勻速直線運動

指導學生觀察圖11.2—2。讓他們提出不同之處。從而引出勻速直線運動的含義:物體沿着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

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是變化的運動。

讓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物體做變速運動的例子(汽車開動時,汽車剎車時,足球在草地滾動時等等)

平均速度:v=s/t 這樣算出的速度上該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課堂小結

1、怎樣表示運動的快慢?

2、速度是怎樣計算的?

3、速度的單位怎樣進行換算?

4、什麼是勻速直線運動,那麼變速運動呢?

(四)作業

1、書本26頁第一、四題

2、完成相應的同步測試

(五)教學後記

八年級物理精品教案 篇七

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

一、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現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空氣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⑵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與法線兩側。

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屬於近法線折射。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屬於遠法線折射。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質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3、應用:從空氣看水中的物體,或從水中看空氣中的物體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是因爲光從水中斜射向空氣中時發生折射,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二、透鏡

1、名詞:薄透鏡:透鏡的厚度遠小於球面的半徑。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光心:(O)即薄透鏡的中心。性質: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焦點(F):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

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2、典型光路

三、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

1、實驗:實驗時點燃蠟燭,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蠟燭在焦點以內;②燭焰在焦點上③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於焦距,成像在很遠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無法移到該位置。

2、實驗結論:(凸透鏡成像規律)F分虛實,2f大小,實倒虛正

3、對規律的進一步認識:

⑴u=f是成實像和虛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側和異側的分界點。

⑵u=2f是像放大和縮小的分界點

⑶當像距大於物距時成放大的實像(或虛像),當像距小於物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四、眼睛和眼鏡

1、成像原理:從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晶狀體等一個綜合的凸透鏡在視網膜上行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分佈在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信號傳輸給大腦,人就可以看到這個物體了。

2、近視及遠視的矯正:近視眼要戴凹透鏡,遠視眼要戴凸透鏡。

五、顯微鏡和望遠鏡

1、顯微鏡: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於一個凸透鏡,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過物鏡後成一個放大的實像,道理就像投影儀的鏡頭成像一樣;目鏡的作用則像一個普通的放大鏡,把這個像再放大一次。經過這兩次放大作用,我們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見的小物體了。

2、望遠鏡:有一種望遠鏡也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我們能不能看清一個物體,它對我們的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遠鏡的物鏡所成的像雖然比原來的物體小,但它離我們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鏡的放大作用,視角就可以變得很大。

八年級物理教學設計 篇八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首先通過做相同功所用時間不同引入功率的概念,再全面解析物理量功率的物理意義、定義、計算公式、單位等,通過估測學生上樓時的功率學以致用。功率是國中物理量力學功能中重要的一個物理量,也是後面將要學習的電功率的基礎,並且是生活中機械的一個重要指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知識和技能:

1、理解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意義、定義、公式和單位。

2、會估測人做功的功率。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歸納認知功率,提高學生的自學歸納能力和交流能力。

2、經歷估測功率,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估測功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將物理與生活聯繫的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認知功率,估測功率的大小。

教學難點:功率物理意義的認知理解。

教具:每組鉤碼一盒、彈簧測力計一個、米尺一根、機械停表一塊。

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漫畫:小華和小明同時從一樓到三樓。

討論:對他們的做功情況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自學:功率。

自學提示:功率的物理意義、定義、計算公式、單位。

2、認知:一些功率值。

3、活動:估測人將物體從地面提升到桌面的功率。

討論:

(1)實驗原理。

(2)猜測:怎麼能使功率更大一些?

(3)測量工具和需要測量的物理量。

三、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1、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2、你還有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

四、學以致用,佈置作業。

1、設計方案:估測人做引體向上時的功率。

2、收集家中用電器及其他機器的功率,並對它們進行排序。

國中八年級物理教學計劃 篇九

依據學校和教科室本學期的總體計劃,大膽探索“雙思、三環、六步”的教學模式,結合所教學科的特點,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及課程標準

第一章 聲現象1。經過實驗探究,初步認識聲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2。瞭解樂音的特性。

3。瞭解現代技術中與聲音有關的應用。

4。明白防治噪聲的途徑。

第二章 光現象1。經過實驗,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傳播的特點。

2。探究並瞭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規律。

3。經過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與物的關係。

4。認識凹面鏡的會聚作用和凸面鏡的發散作用。

5。經過觀察和實驗,明白白光是色光組成的,比較色光混合與顏料混合的不一樣現象。

第三章 透鏡及其應用1。經過實驗,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

2。探究並明白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3、瞭解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第四章 物態變化1。能區別固、液和氣三種物態。能描述這三種物態的基本特徵

2。能說出生活中常見的溫度植。瞭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會測量溫度。嘗試對環境溫度問題發表自我的見解

第五章 電流和電路1。從能量的角度認識電源和用電器的作用。

2。會讀、會畫簡單的電路圖;瞭解串、並聯電路的特點;能連接簡單的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能說出生活、生產中採用簡單串聯或並聯電路的實例。

3。明白電流,會使用電流表,明白串、並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

4。 瞭解家庭電路和安全用電知識,有安全用電的意識。

二、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理解和掌握本學期各章知識,並能用所學知識解釋有關的物理現象,解決相關的簡單問題

[過程與方法]

重視物理實驗,讓學生經歷物理知識的探究過程,進一步領悟科學研究的方法,並是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研究方法探究一些簡單的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對科學的感情,受到科學精神的陶冶,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和科學素養增進對科學的感情,受到科學精神的陶冶。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聲音的特性;光的傳播、平面鏡成像;凸透鏡成像規律;物態變化;電流和電路

難點:讓學生領悟科學研究的方法,並能用所學研究方法探究問題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認真落實學校提出的“雙思三環六步”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2。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喜歡物理

3。注意提優、補差,同時促進中等同學的提高

4。堅持“階段清”,及時反饋教學情景,及時改善教學

5。課堂教學中注重思路教學,訓練學生的邏輯推理本事,,使學生領悟和學會一些科學研究的方法。

6。注重探究題的訓練

五、教學進度安排: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