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挑山工》教案(精品多篇)

《挑山工》教案(精品多篇)

《挑山工》教案 篇一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通過一組課文的學習,對自己有所感悟和收穫,從中得到啓發。

教學重點:

理解挑山工話語中蘊含的意味深長的意思。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

教學難點:

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義,從而領悟文本傳遞的含義。

教學方法:

讀、說、思、議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閱讀議題:生活中的啓示。

2、簡介作者。

二、學習新課

1、初讀文本,羣體挑山工。

說說挑山工在你的心中留下的初步印象?

2、再讀文本,個體挑山工。

學生交流預設一:我心悅誠服地點着頭,感到這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語,似乎包蘊這意味深長的哲理。

學生交流預設二: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多年來不曾換掉,因爲我需要它。

師引導:有什麼地方不理解?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

出示金鑰匙:我們經常採用的方法就是聯繫上下文。

學生交流預設三:鏈接山民的話。

他想了想說:“我們哪裏有近道,還不和你們是一條道?你們走得快,可是你們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停下來唄!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麼隨便,高興怎麼就怎麼。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樣,兩天也到不了山頂。就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取了。你看,是不是這個理兒?”

交流:從山民的話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師生對讀。

學生交流預設四:對比提升。

如:或者在道邊誦讀鑿在巖壁上的古人的題句,或者在喧鬧的溪流邊洗臉洗腳,他們就會不聲不響地從你身旁走過,悄悄地走到你的前頭去了。

引導:遊人上山的心情應該是怎麼樣的?而挑山工呢?

再讀挑山工的話語,你從他的話中還體會到了什麼?

3、品讀文本,理想挑山工。

出示圖片,大膽質疑。你有什麼發現或問題?學生交流解疑。

引導思考:說說最後一段話的含義。

“它”指的是什麼?作者需要它嗎?再次齊聲朗讀。

4、延伸文本,體會生活。

本文的寫法是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講述一個道理。還學過類似的課文嗎?

《珍珠鳥》珍珠鳥與作者之間的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說說你的感受。

《野草》 這是一種怎樣的草?具有什麼品質?說說你的感受。

三、總結

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件事,每個人感受不同,往往收穫的也不一樣。挑山工的作者馮驥才不光飽覽壯麗山色,還能關注不聲不響的挑山工,並從中悟出哲理。生活就是一本書,只要你細心體會,你會從中收穫更多的人生體驗,這就是生活帶給我們的啓示。

四、佈置作業

1、結合這一組課文內容,爲自己寫一句座右銘。

2、挑山工就是挑貨工,思考作者爲什麼不用“挑貨工”爲題?

《挑山工》|人教版 篇二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詳細描寫了在泰山上隨處可見的挑山工,他們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擔,兩頭垂下幾根繩子,掛着沉甸甸的物品,登山的時候,走着摺尺形路線,可速度卻不比遊人慢。作者通過與一個挑山工攀談,從其樸實的話語中弄清了其速度不比遊人慢的原因,並從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只要腳踏實地,拋卻雜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目的,一是啓發學生學習挑山工的頑強意志,在人生的道路上踏踏實實的前進;二是引導學生學習揣摩句子的含義,提高閱讀能力。第二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學情分析:

學生升入四年級後,對於生字、詞已經有了很強的自學能力,所以,老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學,對於課文的內容首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自讀自悟,這樣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重點、難點問題老師可以稍加點撥引導,讓學生養成愛動腦,愛思考,愛提問題的好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讀寫下面的詞語:節奏、平衡、一般、飽覽、誦讀、不解之謎、耽誤、包蘊、哲理、意味深長、心悅誠服、攀談、寫生。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通過寫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3、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懂得課文說明的道理,學習挑山工踏實登山的精神,培養頑強的意志。

教學重點:

聯繫課文對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教學難點:1、對挑山工話的理解。 2、怎樣讓學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學準備:有關泰山的風光片,教學掛圖,帶有重點詞句的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關於泰山旅遊的錄像片,讓學生根據圖片和自己蒐集的資料,或者親自登泰山的經歷,說一說泰山的樣子和登山的感受。教師可介紹回馬嶺,五鬆亭等景點,說明泰山高大險峻,登上山頂很不容易。

[設計意圖: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爲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做一個鋪墊。]

2、讓學生說一說挑山工是幹什麼的人?(指名說,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挑山工這一職業也有個初步的認識,爲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二、預習彙報,質疑問難

課前,大家預習了課文,你讀懂了哪些內容?(學生彙報,老師把重要的內容板書。)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對課文有個初步的理解與認識,老師做到心中有數。]

預習時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簡單的問題讓學生解決,難的有價值的問題老師板書,通過學習課文共同解決。)

學生難解決的問題:

(1)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特點?

(2)挑山工幾句樸素的話包蘊着什麼哲理?

(3)“因爲我需要它”中“它”指什麼?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同時老師根據學生的問題有的放矢的展開教學。]

三、深讀課文

1、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特點?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挑山工登山的句子,讀懂後畫出登山的路線。

[設計意圖:通過畫句子以及畫線路圖讓學生了解挑山工登山的特點。]

小結:同學們,我們剛纔藉助繪畫,瞭解了挑山工登山的特點,這是一種很好的的讀書方法。“挑山工肩挑重物,走摺尺形路線,可速度卻不比遊人慢。”這是爲什麼呢?讀一讀課文,談一談你的看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讀書,來理解、體會挑山工在登山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通過自讀自悟突破本課的難點。]

2、挑山工的幾句樸素的話包蘊着什麼哲理?還有哪些含義深刻的話?

(1)出示“我們哪裏有近道……是不是這個理兒?”這一段話。想一想“我們”,“你們”分別指誰?(生答。)

(2)抓住“不一樣 ”來體會蘊含着的哲理 。(學生自由發言。)

(3)“我需要它。”“我”需要什麼?(生討論交流。師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體會挑山工說的話進一步瞭解挑山工與遊人登山的不同,從而水到渠成的理解了挑山工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精神。“我”需要的也恰恰是這種精神。]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在學生了解挑山工精神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感情進一步昇華,對課文的理解就會更深一步。]

四、總結收穫。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何收穫?(讓學生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是讓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做一個總結,二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概括能力。]

五、佈置作業  小練筆:寫出自己遇見的一件小事,並說明其中包含的道理。

[設計意圖:學習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閱讀與寫作有力地結合在一起以提高寫作水平。]

板書設計:

挑山工

挑山工           遊人

揹負重物        輕裝上山

走摺尺形路線    走直線

上山是一種工作  上山是遊玩,是享受

(不怕吃苦,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挑山工與遊人有什麼不同一目瞭然,同時對文章的中心也一清二楚,讓“一個板書就是一個微型教案”的設計要求得到很好的體現。]

教後反思:

本堂課的設計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的一點:以學定教。學課文前先讓學生彙報預習情況,老師根據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難題,有的放矢的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抓住重點句子交流體會,關鍵處老師及時點撥引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這一教學新理念在本課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總評:

培養學生質疑能力是本學年段的一個訓練重點,設計者在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後,通過質疑梳理出有價值的問題,確定了學習目標,同時又落實了“以學定教”的新理念。老師藉助學生畫出路線圖來解決疑難,則體現了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悟文的教學思想。在“深讀課文”的環節中,淡化段落教學,強調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把握。通過與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提出自己的觀點,使個性閱讀充分得到體現。本課的板書設計頗具特色:選取代表性的詞語進行對比,直達文章的中心,發揮了“一個好板書就是一個微型教案”的作用。設計的不足之處是:讀得不夠充分,方法指導有欠缺。

《挑山工》教案 篇三

一、課程教學目標

(一) 能力訓練點

1.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讀懂每個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

2.利用課文材料,聯繫生活實際鍛鍊寫作和真實交際能力。

3.提高複述能力。

(二)德育滲透點

學習挑山工認準目標,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認識到我們需要挑山工這種精神,從挑山工的身上體現出來的是一種內在的美,含蓄的美。

1.儘可能的查找關於挑山工的資料,便於理解課文。

2.觀察我們身邊的勞動者在平凡的勞動中體現出來的內在的美。

二、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

1.有感情朗讀課文,生動地講述挑山工的故事或者表演挑山工的故事。

2.聯繫課文對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獲得對挑山工的全面的認識。

難點:

1.怎樣讓學生揣摩挑山工的話語中含有的意思。

2.怎樣讓學生體會挑山工的生活和胸襟。

3.怎樣向普通的勞動者學習,學習什麼。

三、教具準備

摺尺、關於挑山工的投影片、畫。

四、師生、生生互動活動設計

1.佈置學習任務,指導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2.自學生詞語和新句型,分組討論,全班交流。

3.有感情朗讀課文,生動地講述挑山工的故事或者表演挑山工的故事。

五、教學步驟

(一)老師佈置學習任務,提出學習課文第一、二段的要求:

任務:

①讀懂每一句話,理解兩段話的主要意思和表述層次。

②掌握運用新的句型。

③熟練地朗讀課文。

(二)閱讀課文

1.小組閱讀。

可以是每個小組都讀第一段,比賽看那個小組讀得又快又好。也可以是幾個小組讀第一段,其他的小組讀第二段。要求讀懂每一個句子,瞭解每一段說明的意思和段與段之間的關係。

(1)學習第一自然段

a.學生輕聲閱讀或默讀本段,邊讀邊想挑山工當時登山的情形,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作者爲什麼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的登山特點呢?

b.小組討論。

(1)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什麼? (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

(2)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先講挑山工的姿勢,再講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是摺尺形的。板書“姿勢”、“路線”、“摺尺形”)從文中找出講挑山工姿勢的話讀一讀。

(3)挑山工爲什麼要走摺尺形路線?

教師拿出摺尺給學生演示,什麼叫摺尺形。比較摺尺與直線的線段,從而讓學生明白,

一是所走的路線,

二是摺尺形比直線要長。

走摺尺形路線

一是東西不碰在臺階上,

二是還能節省些力氣。

(4)挑山工走摺尺路線帶來什麼困難?

路程比遊人大約多一倍。

c.小組齊聲朗讀第一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

a.學生輕聲閱讀或默讀本段,邊讀邊想挑山工爲什麼總是跑到遊人的前面去了?

b.小組交流

(1)作者對什麼感到奇怪?

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是他們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

(2)“騰雲駕霧”指什麼?

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着雲霧飛行。本課來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趕到前面引起的聯想。

(3)爲了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比一比,誰朗讀得好。

c.小組齊聲朗讀第二段。

2.全班交流。

(1)各小組彙報課文閱讀的情況,提出疑難問題。

(2)在老師的引導下,解決疑難問題。

問題1:什麼是摺尺形走路法,書上是怎樣表述的?

問題2:書上是怎樣提出問題的?

問題3:前兩段有什麼關係?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己閱讀本自然段,思考下列問題: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 分別在什麼地方? 在什麼情況下相遇?

(2)“攀談”是什麼意思? 作者爲什麼要“走過去跟他攀談”?

(3)注意作者對那個挑山工外貌的描寫,思考爲什麼要突出其外貌特徵?

2.先自己想一想,然後在小組談一談,最後全班交流。

3.交流:

(1)“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

第一次是在山下;

第二次是在回馬嶺那條陡直的山道前;

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鬆亭。

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結果總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學生交流這個問題時,板書“經歷”“山下”“回馬嶺”“五鬆亭”。)

(2)攀談就是閒談,隨便聊聊。因爲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開心中的謎。

(3)敞開白土布褂子,露出鮮紅的背心——光穿鮮紅的背心,顯出健美黝黑的肌肉(形容走熱了,讚頌其身體的健美)矮個子、黑臉(職業特徵)——白牙齒(反忖其黑)

4.有感情地朗讀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訴別人事情的語氣讀,挑山工的話用解釋的語氣讀)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想一想,本段主要講了什麼? (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謎) 爲什麼要以作者的話引出問題來?(作者對這個問題一直解不開,存在心裏,有這個機會接觸挑山工,當然要問他了;從文字上來看,這是作者安排的承上啓下的過渡段,引出下面一段話)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1.小組討論着讀。

2.討論:

(1)挑山工是怎樣爲作者解開心中不解之謎的? (用課文中的話說說,如果能用自己的話說更好)

(2)歸納一下,挑山工和遊人有什麼不一樣?

(3)爲什麼“挑山工”和“遊人”有這麼多不一樣呢?

3.交流:

談談對挑山工的話的體會:

(1) 遊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高興怎樣就怎樣;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往前走。

(2) 遊人是來遊覽的,哪裏好玩就停在哪裏,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目標專一。

(六)學習第六自然段

1.小組討論着讀。

(1)“包蘊”、“哲理”分別是什麼意思?

(2)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包蘊着什麼意味深長的哲理?

2.交流:

(1)“包蘊”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着普遍意義的、有深刻意義的話。

(2)只要認定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走長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遊人那樣東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來走得很快,結果反而比挑山工慢。

(3)這個從登山中得出來的道理,上升到普遍哲理上來看,指什麼?

(做其他事情也是這樣,只要踏實堅持做,就能夠達到自己定的目標)

(4)聯繫生活實際舉例說明上述哲理。

(七 )學習第七自然段

1.齊讀本自然段,便讀邊思考下列問題。

(1)句中破折號的作用? 破折號後面的話是幹什麼用的?

(2)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此“我”需要“它”。這裏的“它”從字面上看指什麼? 實際指什麼?

(3)“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爲我需要它。” 理解這句話,思考爲什麼要這樣寫?

2.討論交流:

(1)句中破折號是解釋說明,破折號後面的話是描述“我”畫的一幅畫的內容(畫面)。

(2)它字面上講指的是這幅畫,實際上是指畫中主人公那種認定目標、堅韌不拔、不斷攀登的可貴精神。

(3)這個句子是因果關係的句子。前半句講結果,後半句講原因,意在強調後者,即“我”需要挑山工這種精神,它將永遠激勵着“我”。

這句話之所以這樣表達,除了強調意義之外,寫作上是因爲全段話都是在講這幅畫,所以必須以畫開頭。

(八)小結,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文中挑山工講的富有哲理的話寫下來,並寫出自己對這些話的理解。

《挑山工》講稿 篇四

設計理念: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注重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最有興趣的是在第一課時。因此如何優化第一課時的教學,提高第一課時的教學效率,很值得研究。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的製作。

2、學生課前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情景導入:

有人說人生是一場夢,有人說人生是享受,也有人說人生是奮鬥,是攀登。孩子們,你們如何理解人生,但學完了《挑山工》這一課,你們一定會有新的理解和收穫。

(師板書課題:挑山工)

讓學生觀察插圖,你能從圖上對挑山工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嗎?

( 師出示課文插圖)

學生會有許多種不同的答案,肯定學生的想象,並且順勢開發學生的視野。

對課文中出現的生詞正確引導,合理運用,加深印象。

讓學生用簡單的語言描述一下畫面中挑山工的樣子。

注意描寫順序。評一評,他們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自由讀一讀。

當我們看到這樣的畫面,讀到這樣的文字的時候,我們能從中體會到挑山工的艱辛不易。下面請大家讀讀課文第一段,進一步瞭解挑山工的不易。對挑山工的敬佩!

找出給你印象最深刻的語言讀一讀,品一品。生輕聲讀課文

挑山工的幾句實在的話,好象包含着很多道理。

如果讓你根據這幅畫和我們所學的課文來寫一句座右銘,你會寫什麼呢?

生動筆寫。互評,鼓勵,激趣。

總結:今天,我們瞭解了挑山工,從他身上我們汲取了精神力量。課後,請大家給挑山工寫一封信,我們在班級牆報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