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數學北師大版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北師大版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下冊數學《郵票的張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2、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問題。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

1、你對方程是怎樣認識的?既然同學們已經理解了方程的意義,下面我們就來應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問題。

二、重點練習:

1、第102頁第1題

填一填:

(1)成人腳的長度是身高的1/7,如果一個成人的身高爲a米,那麼他的腳長大約是()米。

(2)看圖:左圖是由等邊三角形和正方形組成的,它的周長是()。

(3)蘋果和梨的單價分別每千克4元和3元,買x千克的蘋果和y千克的梨,共需()元。

2、第102頁第2題

看圖選方程。學生填在書上。

說出你的理由。

3、第102頁第3題

說出“?”等於多少?

選兩題說出你是怎麼想的?

4、第103頁第4題

5、第103頁第5題、第6題

說出你是根據什麼等量關係列出的方程。

三、思考題。

103頁第7題。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小組彙報:

第(1)題,兩隻小熊表演節目有4+2=6(條)腿着地;三隻小熊表演節目有4+2×2=8(條)腿着地;四隻小熊表演節目有4+2×3=10(條)腿着地;每多一隻小熊,着地的腿就多2條,n只小熊表演節目有4+2(n-1)條腿着地。

第(2)題,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怎樣列出方程?

小組彙報:

4+2(n-1)=26

請同學們嘗試解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四、總結。

2021全新新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夠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

2、瞭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圖像特徵,能根據圖像解決有關正比例的簡單問題。

3、通過觀察、實驗、計算等方法,逐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4、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展學生的觀察分析、判斷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初步滲透函數思想。

5、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等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6、感受數學的魅力,體會數學知識間的聯繫,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正比例的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商店裏有兩種包裝的手套,一種是5雙一包的,售價爲25元,一種是8雙一包的,售價爲32元,哪種手套更便宜?

學生獨立完成後,老師提問:你們是怎麼比較的?(求出手套的單價再進行比較)根據哪個數量關係式進行計算的?(單價=總價÷數量)如果單價不變,商品的總價和數量的變化有什麼規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正比例。老師板書課題。

二、新授

1、教學例1,學習正比例的意義。

⑴出示例1表格,讓學生觀察表中的數據,思考表中有哪兩種量?總價是怎樣隨着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表中有數量和總價兩種量,數量增加,總價增加;數量減少,總價減少。數量擴大到原來的幾倍,總價也擴大到原來的幾倍;數量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幾,總價也隨着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幾。)

⑵認識相關聯的量。

像這樣,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這兩種量叫做“相關聯的量”。

2、計算表中的數據,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⑴計算相應的總價與數量的比值,看看有什麼規律。

0.5/1=1.0/2=1.5/3=2.0/4=2.5/5=3.0/6=3.5/7=4.0/8,比值相等。

⑵說一說,每一組數據的比值表示什麼?(圓珠筆的單價)

⑶讓學生用公式把圓珠筆的總價、數量、單價之間的關係表示出來。

總價/數量=單價(一定)

⑷明確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關係的意義。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成正比例關係。

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係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y/x=k(一定)(老師板書)

3、列舉並討論成正比例的量。

⑴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讓學生說一說。(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長方形的寬一定,面積和長成正比例)

⑵小結:成正比例的量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哪個條件是關鍵?(兩種量是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它們的比值不變,這是關鍵。)

4、認識正比例圖像。

⑴課件出示例1表格及正比例圖像,讓學生觀察統計表和圖像,你發現了什麼?(每一個數量和相對應的總價組成的一組數在圖像上都體現爲一個點,這些點連起來是一條直線;正比例圖像是一條直線。)

⑵把數對(10,5.0)和(12,6.0)所在的點描出來,再和上面的圖像連起來並延長,你還能發現什麼?讓學生操作後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兩個點與上面的圖像仍能連成一條直線。無論怎樣延長,得到的都是直線。)

⑶從正比例圖像中,你知道了什麼?(可以由一個量直接找到對應的另一個量;可以直觀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情況)

⑷利用正比例圖像解決問題。

買7只圓珠筆總價是多少元?20元能買多少隻圓珠筆?(3.5元;40只)

小明買的圓珠筆的數量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是小麗的幾倍?(在單價一定的情況下,數量和總價成正比例關係,小明買的圓珠筆的數量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也應是小麗的2倍。)

三、鞏固應用

1、P46 做一做,引導學生獨立完成並彙報交流。

2、P49 2、師生共同完成。

3、P49 4、學生獨立完成後,彙報並集體訂正。

四、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北師大版國小五年級下冊數學《有趣的測量》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容積的知識基礎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2、能力目標:經歷探究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方法的過程,體驗“等積變形”的轉化過程。獲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活動經驗和具體方法,培養小組合作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繫,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複習長(正)方體的體積,體積和容積單位的換算。

2、聽故事,曹衝稱象(大象的質量轉換爲石塊的質量)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體積轉換成水的體積)。故事對於我們的這節課學習是不是會有所幫助,有所啓發呢?

3、觀察(石塊土豆)的形狀,與長方體或正方體比較引出不規則物體(並板書)。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規則物體嗎?

石塊和土豆再比較,哪個物體更不規則,指出今天我們就來測量石塊的體積。(板書)

二、實驗操作,測量石塊體積。

1、拿出桌子下面的測量工具,根據給出的測量工具,各小組想好測量方案,該做哪些工作(分工)。分工協作:

方案一 ,取水,測量底面的長和寬,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塊後再測量水面到達的高度,用底面積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塊的體積。(注意點:水的量應適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剛好能讓石塊浸沒而升高的水又不至於溢出就可以了。)

方案二,取水,在空器中倒滿水,然後把石塊慢慢放入水中,再將溢出的水倒進量杯中量出水的體積

2、小組彙報各自做法,老師邊聽學生彙報邊板書。(適量的水:升高部分水的體積相當於石塊的體積)(加滿的水:溢出的水的體積相當於石塊的體積。)

真不錯,大家測出了石塊的體積,請把水倒回水桶,下面小組交換一下測量工具,重新測量石塊的體積,來驗證一下測量的結果是否大致相同。

3、除了上面的兩種方案,還有其他的測量方案嗎?說說看, 我們班是不是會出現曹衝第二呢?

預設一:小物體---直接有量杯測出體積。

預設二:把石塊先放入容器,往容器里加入水,直到水高過石塊,測量水的高度,把石塊撈出,再次測量水的高度,把容器的底面積乘兩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塊的體積。

預設三:當裝的水過高時,我們可以把升高的這部分水的體積加水溢出的水的體積也能求出石塊的體積。

預設四:有稱重的辦法求石塊的體積,把我們量出的石塊稱一稱,看重多少,再根據這對數據求出任意大小石塊的體積。

預設五:用橡皮泥代替水做也可,把石塊放入長方體空器,往容器內塞入橡皮泥,直到塞滿爲止,取出石塊,再塞入橡皮泥(壓平,測量橡皮泥的高度,把底面積乘容器高度與橡皮泥高度差就是石塊的體積。……

三、鞏固提高

今天大家的表現真不錯,有些方案老師也沒能想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我們來看看小黑板的題目怎麼做。

1、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2分米,寬1.5分米,放入一個土豆後水面升高了0.2分米,這個土豆的體積是多少?(生獨立完成。)

2、測量一顆跳珠的體積。

數25粒跳珠,放入一個盛有一定量水的量杯中,根據水面升高的情況測量出水的體積,再算出一顆跳珠的體積。(學生實驗並計算出體積)

四、總結提高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我學會了求石塊的體積,我學會了怎樣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我學會了把一個物體轉換成另一個物體來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