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精品多篇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精品多篇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 篇一

二年級(上冊)已經教學了米和釐米,本單元繼續教學分米和毫米。這樣,學生就認識了常用的各個長度單位。教學分米和毫米要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知道它們有多長;要能應用分米和毫米,根據具體物體選用恰當的單位表達長度;要知道相鄰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進行簡單的換算。全單元內容分三部分編排,先教學分米,再教學毫米,最後教學單位間的進率和換算。

設計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會1分米和1毫米,逐步建立正確的概念。知道1分米、1毫米是多長,單憑聽講接受是不夠的,需要通過活動體會。爲了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教材中設計了許多教學活動。

1、在引出單位時產生鮮明的第一印象。教學長度單位時首先要引出單位,教材在原有認知背景和新的認知衝突中引出分米和毫米,力求使學生產生比較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在引出分米時,出示了一個長大約20釐米、寬大約10釐米的文具盒,告訴學生10釐米是1分米,20釐米是2分米。這樣引出新的單位分米,能讓學生知道表示文具盒的長、寬各多少,除了用釐米作單位還能用分米作單位,同時還知道1分米比1釐米大(10釐米纔是1分米)。在引出毫米時,用直尺量數學書的厚,發現不到1釐米。比1釐米小的長度怎樣表示呢?需要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

2、看直尺首次感知1個單位有多長。直尺是度量長度的工具,尺上的刻度比較準確。因此,通過看直尺上的1分米和1毫米能讓學生準確地感知它們的實際長度。在看直尺上的1分米時,教材承接前面的“10釐米是1分米”,在直尺的上面用紅線括出10釐米長的一段,並註上1分米,便於學生觀察。還要求學生用直尺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再次感受1分米的實際長度。在看直尺上的1毫米時,教材告訴學生“1釐米中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在教材的指點下感知1毫米是很短的。

3、找相關的物體豐富感性認識。在直尺上感知1分米和1毫米固然準確,但往往不牢固,離開了直尺或間隔了一段時間,首次感知的印象會淡忘。因此,教材讓學生“說一說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通過說可以有兩點收穫:一是反饋、檢查學生在直尺上的首次感知是否有效,可以從他們說的物體是不是大約長1分米看出來。二是藉助學生身邊的、熟悉的、自己找到的物體幫助長時記憶1分米是多長,以後在回憶1分米有多長或判斷其他物體的長是不是大約1分米時,可以把熟悉的物體的長作爲參照。1毫米是很短的,讓學生尋找長1毫米的物體比尋找1分米的物體難。所以,教材編排作了相應調整。先列舉了一些實例,如1分硬幣、銀行卡或電話卡、10張紙疊在一起的厚度都大約1毫米,讓學生知道1毫米的物體還是比較多的。然後改變問題的提法,不是問學生“哪些物體的長或厚是1毫米”,而是問“哪些東西的長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凡是比較短的、薄的,不到1釐米的物體的長或厚,如米尺的厚度、螞蟻的身長都可以用毫米作單位。顯然,後面的問題容易回答。

4、用手勢比畫1分米和1毫米。學生進行了觀察直尺、尋找實物等感知長度的活動,這些感知對象的共同特點是長1分米或長1毫米。用手勢比畫1分米和1毫米,是建立相關概念的活動。概念是反映對象本質特徵的思維形式。用手勢比畫,把直尺上的、物體長度上的共同特徵——1分米或1毫米提取出來,這樣的動作拉動了思維就是形成概念。學生在用手勢比畫時,還可以經歷“比畫—在尺上驗證—修正比畫—再驗證……”的過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逐漸做到儘可能地準確。另外,學生掌握了用手勢比畫1分米、1毫米後,就好像隨身帶了一把尺,便於他們隨時進行估測。

5、和1米、1釐米建立結構性聯繫。1分米的長度介於1米和1釐米之間,比1米短、比1釐米長。1毫米的長度比1釐米短得多。把新教學的長度單位和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聯繫起來,從小到大、從大到小依次排一排,想想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有益於學生在熟悉的1米、1釐米的概念上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形成新的認知結構。整理長度單位,可以結合第28頁第5題或第30頁第4題進行。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26~28頁的內容。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各單位間的進率。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於實踐又應用於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意義。

課件、米尺、一分硬幣、銀行卡、光盤、固體膠水、磁帶等。

1.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有這麼多的老師來我們班聽課,是不是有點緊張啊?沒關係,我們先來輕鬆一下,老師爲同學們準備了一首好聽的歌,一起來聽,會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後面一起唱。

談話:好聽嗎?那知道這首歌的名字吧?看來小朋友們都挺喜歡這部動畫片的。談話:認識他嗎?大名鼎鼎地懶羊羊。

談話:最近懶羊羊開始寫數學日記了,寫得可有意思了,你們想不想看啊?這就是他的日記本,我們隨便來看其中的一篇吧。談話:我想請一位小朋友來讀一讀,誰願意的?(清晨,我從2釐米長的牀上起來。拿起13米長的牙刷,擠出1米長的牙膏刷牙。吃完飯後,走了90釐米遠的路來到學校參加升旗儀式。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在15釐米高的旗杆上,我心裏真高興呀。回到教室打開長23米,寬17米的數學書,開始學習。

談話:小朋友,你們爲什麼會笑啊。別急,先把你的發現悄悄地告訴同桌。然後商量怎麼改正,開始吧。

談話:好,小朋友往這兒看,誰來當小老師幫他改正的。(請同學改正)談話:這個小朋友已經改完了,同意的小朋友點點頭。都同意。那再請你比劃一下1釐米大約有多長。

談話:再請你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

談話:米和釐米是我們上學期認識的兩位老朋友了,誰來說一說他們之間的關係。談話:小朋友們的表現真不錯,看,喜羊羊也來了,他想考考我們班的小朋友,有沒有信心迎接挑戰。

談話:誰願意當喜羊羊來提問呀?

(1)要測量教室的長用什麼做單位比較合適。請你選一位小朋友來回答。

(2)要測量文具盒的長和寬用什麼做單位比較合適。請你選一位小朋友來回答。

2.實踐操作,主動探究,認識分米

談話:說到文具盒,昨天美羊羊買了一個新文具盒。她想知道這個文具盒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於是就量了量。

談話:我們一起來看它量的過程。首先,用學生尺量了量文具的長,又量了量文具盒的寬。

談話:10釐米還有一種說法,誰知道?你是怎麼知道的。

談話:他剛剛說的這個分米,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一起來認識的長度單位。談話: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文具盒的寬大約是10釐米,也就是1分米。那誰知道文具盒的長大約是幾分米啊?爲什麼呀。怎麼想的?

談話:我們來聽聽村長是怎麼說的吧。村長的話還可以用一個等式來表示,誰知道?談話:請小朋友把這個關係悄悄地和同桌說一說。

談話:那一分米有多長呢?請小朋友在學生尺上看一看吧。誰願意上臺指給小朋友看的。

談話:再請你1釐米1釐米的數,數出10釐米。其他小朋友在心裏和他一起數。10釐米也就是1分米。

談話:你們能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嗎?畫好後,同桌交換量一量,看看畫得是不是1分米。

談話:剛纔我在巡視的時候發現有一位小朋友是這樣畫1分米的,他從刻度1畫到刻度11,他說這樣也是1分米,你同意嗎?爲什麼?談話:小朋友通過剛纔的畫一畫,已經對1分米有了一定的印象,現在請小朋友學着老談話的樣子,這樣拿着學生尺。用這個手的食指和拇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這兩個手指要固定不動,然後輕輕拿開學生尺。同桌兩個小朋友比一比,看看誰比劃的1分米最準確。

談話:我們還可以請學生尺做小幫手,想想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同桌兩個小朋友先討論一下。

談話:誰來說一說你們的發現。

談話:剛纔小朋友觀察的非常仔細,現在,老師想請你們大膽的猜想一下。猜什麼呢,猜一猜,1米里面究竟有多少個1分米,誰敢猜?

談話:接下來,我們來驗證,拿出課前老師發給你們的米尺,請同學們數一數,米尺裏有多少個1分米。

談話:通過剛纔的驗證你發現了什麼?這個驗證的結果小朋友們同意嗎?談話:請小朋友大聲把這個關係說一遍。

3.實踐操作,主動探究,認識毫米

談話:前面我們幫助懶羊羊糾正了數學書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接下來老師想請小朋友們估計一下這本數學書的厚度大約是多少呢?誰敢來估一估。

談話:喜羊羊他們實際去量了量,你們想不想看他們測量的結果?

談話:看來,他們測量的結果和小朋友們估計的差不多。如果我們想知道的更準確一些該怎麼辦?

談話:需要一個比釐米還小的單位,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毫米。當測量的物體長度不到1釐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來做單位。

談話:那1毫米究竟有多長呢?我們還是請村長來介紹介紹吧。

談話:聽了村長的介紹,誰來說一說這本數學書的厚度可以用什麼來做單位?談話: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釐米和分米的關係,分米和米的關係,那釐米和我們現在學的毫米有什麼關係呢?先來聽一聽村長的要求。用鉛筆尖指着小格數一數,1釐米有幾小格。

談話:請小朋友數一數,誰來說說你的發現。聽聽村長的答案。談話:誰來確定的說說,1釐米等於幾毫米。談話:請小朋友把這個關係在心裏默默的說一遍。

談話:請小朋友拿出課前老師發給你的物品,量一量他的厚度。

談話:請小朋友用食指和拇指捏着你的物品,用另一隻手輕輕地把他抽掉,小朋友看,兩根手指都快怎麼樣了?差不都合上了,手指之間有一個小小的縫,這條小縫的寬度就是1毫米。感受一下。

談話:小朋友,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單位,那測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單位呢?談話:我們已經學習了米和釐米。以及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分米和毫米,那你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把他們排一排?誰想上臺來排?

談話:你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排的?那你結合今天學習的知識來說一說,多少毫米等於1釐米呀?

談話:還有不同排法嗎?你是按照什麼順序排的呀?

談話:在國際上爲了書寫方便。這四個長度單位還可以用符號來表示。誰當小老師來介紹介紹。你知道哪一個就說哪一個。

談話:同學們,通過我們剛纔的積極動腦,動手操作,我們認識了分米和毫米。接下來我們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好不好?

4.全課總結。

談話:小朋友,現在請大家在腦海裏把這四個長度單位固定一下。

談話:小朋友,我們今天學習的毫米並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還有原來學的米也不是最大的長度單位,有興趣的小朋友課後可以查一查資料。

北師大版國小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二

一、指導思想

本期數學教學仍以新課標精神爲指導,注重有創新、開放精神的主動學習,同時,努力培養學生嚴謹、塌實的優良習慣,從而達到二年級應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學生__人,總體來看,學生在10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的計算方面基本達到教學要求,但少數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仍需提高。在數學知識的應用方面,學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但一部分學生欠仔細、靈活。在數學的學習習慣上,聽課習慣、作業習慣都有一定進步,但學生在學會審題上還需要培養和訓練。

三、本期教學內容

以冀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爲教材。

四、教學要求

1、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分米、米。學會運用所學單位測量生活的物體,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3、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4、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l千克=1000克。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重點

1、有餘數的除法。

2、認識一千以內的數及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3、用數學解決問題。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 篇三

教材第4頁例2、“想想算算”,練習一第4~6題。

使學生初步理解和學會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小黑板

1、口算下面各題。

64-3076-4053-20

64-376-453-2

64-676-753-5

2、學生做第4題複習題,然後口答,老師板書。

3、口算下面各題。

32+2546+1327+32

37+2546+1727+23

口算後提問:兩位數加兩位數是怎樣口算的?

4、揭示課題。

1、教學例2第(1)題。

(1)出示例題96-43=

(2)這道題是兩位數減兩位數,你能按照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思考方法說一說你想怎樣算嗎?

(3)提問:把43分成40和3以後,要從96裏怎樣來減?

(4)請小朋友按照剛纔的口算方法把第4頁上例2的第(1)題算一算,在方框裏填上數。

(5)誰來告訴大家,96-43是怎樣口算的?

2、教學例2第(2)題。(同上)

3、提問:根據上面兩題的計算,你能說說兩位數減兩位數要怎樣算嗎?

1、做“想想算算”第1題。

(1)指名兩人板演,其餘做在書上。

(2)檢查訂正。

(3)指出:兩位數減兩位數,實際上就是用連減的方法,先減幾十,再減幾,算出得數。

2、做“想想算算”第2題。

3、做練習一第4題。

(1)指名4人板演,一組一組算,其餘學生分兩組,每人做兩組(4道)題。

(2)提問:每組題裏的兩道題在計算時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個位不夠減怎麼辦?

提問: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兩位數減兩位數要怎樣算?個位不夠減怎麼辦?

練習一第5、6題。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 篇四

例1學習是二下教材第一單元打頭內容,第一次出現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步式題計算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以看木偶戲爲主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情境自己來了解信息,提出問題。綜觀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有問題解決的一般步驟及方法,也有小括號的學習,另有乘加乘減解決問題,雖然例1和例2有緊密的內在聯繫,但細細琢磨,從學生的認起起點及教材的編排體系來分析,把例1作爲單獨一課時進行劃分比較合適。

這樣劃分的理由是:例1教材的意圖是讓學生掌握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知道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用先再這樣的方法進行思考,例2的重點筆墨則是讓學生認識小括號,會用小括號。若把例1例2合併在一課時進行教學,會存在顧此失彼現象,學生對兩步計算問題解決的基本步驟及方法有可能不會較深的感悟,在此情況下,用短暫的時間來認識小括號,難點也無法突破。而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小括號學習一直困擾着二年級學生。

解決問題第一次出現是一上年級的求總數和求剩餘,而一下年級的兩數比較解決問題,二上年級則是用倍的知識解決問題,都是依據新課程的一個顯着特點算用結合來呈現的,也就是說式題教學都是輔以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來展開教學。例1是解決問題在第一學段的第二次隆重出現。重點是落實在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雖然學生在前幾個星期已經能較熟練的計算加減混合兩步計算式題,但他們並不清楚要解決這個問題,我應該先想(算)再想(算)。所以,我認爲,例1教學,式題的運算技能培養不是重點,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教學難點是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及數學語言的完整表達。

學生已經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一步計算問題,能較熟練的解決兩步計算式題,如: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口算方法,但學生對小括號的作用是陌生的,本節課不做教學要求,如課堂能夠動態生成,提到小括號這一知識點,教師可適當提示,不耗學習時間。

由於是借班上課,課前需要了解學生用一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時,他們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這節課的學習需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多角度暴露學生的思考過程,多問學生:你是怎麼想的?這個算式是先算出了什麼?他是先算出什麼?在說的過程中,逐漸讓學生感悟到解決兩步計算數學問題的基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1、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爲問題解決提供思考的基點。

例1把數量關係隱含在問題情境中,無論是新教材還是老教材,解決問題都有一個不變的基調:處理信息,理解數量關係。本課教學將充分利用你是怎麼想的?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要先知道他是先算出這樣的提問與追問,幫助學生梳理問題解決的步驟與方法。

2、有效挖掘學生潛力,爲問題解決提供思考的落點。

把相同模式的問題解決放置在不同的情境中。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上車下車,圖書出借、停車場開來開走等豐富的生活經驗,教師只有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把藏於心中的祕密與所學的知識相結合,才能體會到數學的應用性、生活性。本課教學通過分層次的練習(模仿練、獨立鞏固練、選擇練、拓展練),目的都是爲了讓學生充分自覺的對兩步計算這種模式的問題解決體會更深刻,同時,不同形式的練習與表達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知道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2、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能用數學語言表達思考方法。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

1.小朋友們,桃園國小的二( )班小巧虎中隊的圖書角正缺圖書管理員呢,要到實驗國小的二( )班裏來招聘圖書管理員,你們想去競聘嗎?如果你能解決圖書角的問題,知道書架上圖書的數量變化,你就有競聘的資格了!

2.出示書架情境圖:

逐步呈現:

先出示:書架上原來有圖書22本。

再出示:歡歡小組要歸還13本,晶晶小組要借走6本。

問:從圖上看,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彙報,標出數據)

問:把你找到的信息完整的說一說,好嗎?(指名說,和同桌說,全體齊說)

追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個什麼問題?(現在書架上有圖書多少本?)

引導:請你把這些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連起來說一說,說給同桌聽。(同桌交流)

1. 同學們說得很完整,你有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2. 停頓,讓學生獨立思考。

3. 把你的辦法輕輕地告訴你的同桌。

4. 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寫出來。(自備本獨立練習)

5. 先寫完的小朋友和同桌悄悄的交流一下,你是怎麼想的?

6. 反饋:不同方法展示。

(1)22+13=35(本)(2)22-6=16(本)

35-6=29(本) 16+13=29(本)

(3)22+13-6=29(本) (4)22-6+13=29(本)。

預設問題:你是先算什麼?哦,你們猜他是先算什麼?22+13是先算什麼?再減6是再算出什麼?22-6是先算什麼?再加13是再算出什麼?

7.歸納:這幾個算式只是想的方法有點不同,但都能解決現在書架上有圖書多少本這個問題。1和3的方法是相同的,2和4的方法也是相同的。

8. 二個小組合作,每人選擇一種方法,用先算出再算出的樣子,說一說想的過程。

9.小結:同學們真能幹,能做個合格的圖書管理員,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今天在練習的時候,可以選擇你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

1、鞏固練習:解決水果賣進賣出問題。

2、獨立練習:解決乘車問題。(同桌互批)

3、變式練習:繼續解決乘車問題。(集體講評)

4、拓展題:選擇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這節課,你學到哪些本領?

2.教師總結:同學們只要用一雙亮眼睛認真觀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 篇五

1.使學生更清楚地瞭解萬以內數的順序,並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

2.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繫的開放性教學,增強數學應用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

3.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位數相同,最高位上的數也相同的兩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具準備:算盤

一、先學探究

比較大小:

19,3819,129,12

你是怎樣比較的?讓學生充分說一說。

二、交流共享

1.創設情境。

張阿姨家剛裝修完房子,從商場裏面購進四種家電,分別是電視機寶寶、洗衣機寶寶、電冰箱寶寶、空調寶寶,四個寶貝可開心了,都吵着自己花的錢最少,最省主人的心。出示:你能幫他們判斷一下,誰用的錢最多,誰用的錢最少呢?

2.位數相同,首位不同的數的比較。

聽,電視機和空調吵起了,都認爲自己的價格最低,你能幫他們判斷一下嗎?

指名學生回答判斷:

學生1:2530不到3000,3180超過3000,所以2530比3180小。

學生2:2530千位上2表示2個千,3180千位上3表示3個千,2千多的比3千多的小。

總結:位數相同時,先比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那個數大。

3.位數相同,首位相同的數的比較。

師:電視機沒有比過空調,心裏老不服氣了,他去找電冰箱比一比。

電視機和電冰箱都是2千多,怎麼比較呢?請你們小組討論一下,再回答。

學生小組討論。

彙報結果,引導出示,首位相同的比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個數大。

4.位數不同的數的比較。

洗衣機看到他們三個吵架,也不甘寂寞,跳着說,我應該比你們都大吧?哪知道電視機、空調、電冰箱三個寶貝哈哈大笑,你們想知道他們笑什麼嗎?

指名回答,引導:幾百肯定沒有幾千多,所以位數多的那個數比位數少的數大。

5、現在你們知道誰第一,誰第二?誰第三,又是誰是最後一個嗎?

總結:怎樣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位數多的那個數大,位數相同的就比較首位,首位大的那個數大,如果首位相同的,就比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個數大。

三、反饋檢測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引導學生看左圖,師接着上面的總結:位數相同的看首位、首位相同的看第二位,那麼這兩個數怎樣比較大小呢?在小組裏面交流一下。

充分交流以後總結:位數相同的看首位、首位相同的看第二位、第二位相同的看第三位。

出示右圖,這兩個數怎樣比較。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後師問:請你們把這6題分爲兩類。

在討論後總結分成的兩類:位數不同的、位數相同的。

師:位數不同的怎樣比較?(位數多的那個數大。)判斷1089,999.

位數相同的怎樣比較?(看首位,首位大的那個數大。)那麼這6道題,哪幾個看首位就能比較出大小了呢?(989,898、7890,8790.)

首位也相同的怎麼辦?看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個數大。

哪幾題可以通過第二位比較出大小了呢?(887,878、5680,5860.)

1001,1010怎樣比較呢?(比較第三位、第三位大的那個數就大。)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獨立完成後交流,集體評價。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讀題,梳理信息後問:小紅的書可能有多少頁?如果選300頁,小紅應該怎樣說?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情境圖後讓學生小組討論。

依次解決這些問題。

四、反思總結

提問:這節課你學習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歸納:萬以內的數大小比較的方法:位數多的那個數大,位數相同的看首位、首位大的那個數大,首位相同的看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個數大。就這樣依次比較,直至比較出大小。(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五、課堂作業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 篇六

教材第79頁實踐活動。

1、使學生初步學會記錄原始數據和打√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能對簡單數據的統計作初步的分析。

2、使學生初步體會簡單統計的過程和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逐步培養實踐能力。

第68頁16題完成的記錄,每人準備自己家的四次電費發標,老師準備一些表格數據、三種學具各若干個。

一、引入新課

1、說明生活裏很多事都可以通過記下來,理一理的方法,把它們整理清楚,並能根據整理出的結果進行分析,從中得到一些想知道的情況。

2、舉出一些統計好的簡單表格,如各小組人數,某戶收各種糧食的千克數等統計結果給學生觀察,知道一些簡單表格反映的數據,結合表內的數據進行一些簡單比較,說明記錄、整理這些數據的作用。

3、指導打√方法記錄

4、出示一些學具(如□○⊿)等,說明要知道這些學具各有多少,可以用打√的方法記錄。

讓學生先分類列出名稱(或用圖表示),老師每取一個圖形相應說出名稱,學生在相應圖形後打√記錄。最後讓學生說一說結果各有多少個。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5、說明這節課要根據前面的天氣記錄,認識天氣情況。

二、組織活動

1、讓學生分小組理一理,填一填

學生分組活動,先覈對記錄情況,再按打√方法整理每種天氣各多少天。

請你把整理結果填在統計表裏。

2、讓學生調查自己家的電費情況。

先認識電費電費收據的各項內容,再按日期次序排列起來。

要求學生把千瓦時數填在課本上的表裏。

學生根據自己家的情況,在小組裏說說自己的想法。

三、自己調查:小組討論還準備調查什麼內容,組織調查活動。

北師大版國小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七

學生情況分析:我們班有學生45人。從學生口算來看,學生差異較大,有些孩子口算很好,有些孩子口算很差,雖然我平時在教學中加強了對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但由於智力問題,孩子還是跟不上。筆算,孩子都已經掌握了筆算方法,但沒有養成筆算習慣,在遇到數很大計算是老愛口算,容易出錯。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加減乘除的意義,並能正確解答,而有些孩子讀題能力較差 不理解題意而亂寫。孩子們綜合能力較差,小括號應用不熟練。學生對平移距離不太理解,畫圖能力較差。由於缺乏生活經驗,對質量單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也有漏洞。

教材編寫特點:

(一) 關於除法和混合運算

1.體驗除法豎式抽象的過程

2.通過操作活動,認識有餘數除法

3.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4.體會混合運算要遵循一定的順序

5.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關於生活中的大數

1.聯繫生活實際,學習萬以內的數

2.通過實際操作,具體感受大數的實際意義

3.通過“撥一撥”活動,把數數、讀數、寫數結合起來

4.安排一定數量的估一估活動。

(三)關於萬以內加減法

1.分爲兩個單元

“加與減(一)”是基本計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加與減(二)”是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分散安排的目的是根據兒童心理特點,學習內容多樣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基本計算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分散安排,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機會,有利於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計算的基本要求。

2.刪繁就簡,突出基本算理

3.創設問題情境,探索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運用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一)數與代數

1.《除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餘數除法(商是一位數)。結合分物的實操活動,是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後有時會有餘數,進一步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和正確求商,體會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並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大數的實際意義,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會驗到“一千”、“一萬”有多大,能結合實際,對萬以內的數進行估計,能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認識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會讀、會寫萬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

3.《加與減》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加減的口算,探索計算萬以內數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估算意識,並能運用估算對計算結果的大致範圍進行確定,形成習慣。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方向與位置》藉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能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測量》通過動手測量操作和實際活動,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長,以及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能根據具體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3.《認識圖形》通過生活情境認識角,會藉助三角尺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三種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圖案。

(三)統計

《調查與記錄》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統計,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做出簡單的預測。另外本學期的學習,還安排了一系列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瞭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

1.結合分物的實操活動,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後有時會有餘數,進一步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和正確求商,體會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並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加減的口算,探索計算萬以內數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估算意識,並能運用估算對計算結果的大致範圍進行確定,形成習慣。

3.藉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能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通過動手測量操作和實際活動,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長,以及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能根據具體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5.通過生活情境認識角,會藉助三角尺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三種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圖案。

6.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統計,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做出簡單的預測。

採取的主要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數學,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遊戲、講故事、直觀表演、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多照顧學困生以及思維偏慢等的學生,給其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用多練,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的道理,激發學習興趣。

4.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在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學中,結合課後練習的一些帶思考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啓動思維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掌握科學、靈活的方法。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與家長進行適時溝通,讓家長用正確、適當的方法指導孩子學習。

6.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挖掘各種網上教學資源,用好各種教學媒體,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首先從學習的內容和形式上吸引學生。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敢於提問、善於傾聽、樂於表達的內在品質。

7.繼續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和優生的提拔工作。

培優計劃:優生適當增加題目難度,不斷提高做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輔導對象:趙蕾、劉皓軒、陳哲、趙真

輔導措施:1.每週有選擇性地上一節思維訓練課。

2.在日常教學的分層練習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對優生的培養。

3、實行以點帶面來全面提高,使學生觀念進行轉變。

4、讓優生講述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經驗交流。

期望效果:

輔困計劃:教會學生敢於做題,會做題,安排比較基礎的內容讓他們掌握,可先佈置一些基礎性的題目。

輔導對象:郭昊辰、王一初、江奕妙、來馨彤

輔導措施:1、課外輔導,利用課餘時間

2、採用一優生帶一學困生的一幫一行動。

3、請優生介紹學習經驗,學困生加以學習。

4、課堂上創造機會,用優生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學困生。

5、對學困生實施多做多練措施。

6、採用激勵機制,對學困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並鼓勵其繼續進取,

7、充分了解學困生現行學習方法,給予正確引導,朝正確方向發展,保證學困生改善目前學習差的狀況,提高學習成績。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 篇八

第3、4頁內容,“想想做做”第1~4題。

1.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懂得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經歷探索有餘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試商的方法和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並會用豎式計算。

3.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概括的能力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與同學合作的態度。

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如何試商。

點子圖若干張,表格,課件,小棒。

一、複習舊知。

12顆糖,分給幾個人,每人分得同樣多,有幾種分法?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12÷2=6(人)12÷3=4(人)12÷4=3(人)12÷5=2(人)┄┄2(顆)12÷6=2(人)

12÷7=1(人)┄┄5(顆)12÷8=1(人)┄┄4顆。隨機指一個有餘數的算式,讓學生說出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教師: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分均分的時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正好分完沒有餘數,還有種就是分後有剩餘的,但每次餘下的數都比除數小。有餘數的除法怎麼計算呢?今天我們學習。(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複習引新。

(1)出示題:有6個桃,如果每盤放3個,可以放()盤。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6÷3=2(盤)

豎式:

答:可以放2盤。

師:現在老師把題目改一下你會計算嗎?有7個桃,如果每盤放3個,可以放()盤。

想一想,問題要修改嗎?

2.教學試商的方法

(1)要求學生根據題目意思列式,7÷3

(2)小組討論:商是幾?你可以用你手中的小圓片代表7個桃子來分分看。

你是怎麼找到這個商的?(請個別學生談想法。)

(3)那麼7÷3的豎式該怎麼列呢?商和餘數該寫在哪兒?老師和你們一起來探討下吧。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談話:我們求商都是用乘法口訣來想。那麼同學們想一想;有沒有一句口訣是三()得七的?(沒有)再想一想:有沒有一個數和3相乘的積最接近7,但又小於7的?(有)

7下面應該寫幾,爲什麼?“6”表示什麼?

師生在談話過程中完成如下板書:

4.帶着問題看課本上的例題:

(1)爲什麼把一個桃子放在一邊?

(2)爲什麼商後面寫“盤”,餘數後面寫“個”?

(3)豎式上各個數各表示什麼?

(4)豎式中,商1或3行嗎?爲什麼?

5.嘗試完成“試一試”。

(1)請學生說說題目的意思。(老師有17個氣球,分給5個同學,平均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

(2)學生用剛學到的方法獨立計算。

(3)交流:展示學生不同的豎式計算,可能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①商2餘7的②商3餘2的……

思考討論:哪些商合適?哪些商不合適?爲什麼?(師生共同分析原因)

三、鞏固練習,形成技能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先用小棒擺一擺,再填空和進行豎式計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用投影儀展示某學生的豎式計算並讓他選兩題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試商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題。

讓學生說說題目的意思再做。

四、課堂

這節課學習了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怎樣試商?(想幾和除數相乘接近被除數而又小於被除數。)在計算中要注意什麼問題?(餘數要比除數小。)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 篇九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的口算方法,逐步提高口算的正確率和熟練程度。

2、使學生認識簡單估算的方法,逐步培養起估算的意識和習慣。

小黑板。

一、揭示課題。

二、練習口算方法。

1、口算下列各題。

48+3154+1225+44

48+3554+1825+45

口算後提問: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口算下列各題。

74-2355-3543-12

74-2955-3740-12

要求學生先說出口算過程,再說出得數。

問: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要怎樣算?

3、做練習一第8題。

(1)做第一組題,指名一人板演,其餘做在練習本上。

(2)第一題是怎樣算的?最後一步爲什麼40加12?在什麼情況下是進位加?

(3)用同樣的方法練習第二組題,然後指出: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個十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減。

(4)學生練習第三、四組題,在作業本上完成後集體校對。

三、混合練習

1、做練習一第7題。

2、做練習一第9題。

先指導學生估算方法,再要求說出每題結果各是幾十多,並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指名學生口算得數,可以選擇3~4題讓學生說說方法。

3、做練習一第10題。

(1)提問:第一行兩道題先算什麼?第二行兩道題先算什麼?

(2)分兩組練習,每組做一組(兩道)題,做在練習本上,要求儘量用口算。

4、做練習一第11題。

(1)指名學生讀題,獨立做在練習本上。

(2)指名口答第13題算式,老師板書算式、答案。提問:爲什麼用乘法算?

5、先讓學生在第12題()裏填數,然後口答校對。

四、課堂。

五、課堂作業:練習一第8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