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沈從文《邊城》教案(通用多篇)

沈從文《邊城》教案(通用多篇)

沈從文《邊城》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故事情節,鑑賞淳樸的人情和人物內心的孤寂之情;

2、結合作家談創作的文章和文章的題目,分析和理解文章的文化內涵,深入瞭解文章的主題;

3、鑑賞散文化的語言、優美的環境描寫及其表達效果。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誦讀,瞭解小說的情節,概括選文三個部分的內容;鑑賞淳樸的人情和人物內心的孤寂之情;鑑賞散文化的語言和優美的環境描寫及其表達效果。

難點:分析探討文章的文化內涵,深入理解小說的主題。

三、教學方法:

1、讀書指導法;

2、討論法;

3、講解法;

4、誦讀法。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瞭解小說的情節,鑑賞人物淳樸的人情和孤寂的內心世界;感受散文化的語言及其表達效果;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瞭解小說的情節;藉助情節和環境,鑑賞人物形象;

難點:結合情節和景物描寫,分析人物的內心世界

(三)教學步驟及內容要點:

1、導入新課:

小說是一種敘事文學,但也可以有散文一樣的美的語言和意境。今天我們來學習沈從文以湘西生活爲題材的一篇小說《邊城》。

2、明確目標:

我們知道,學習小說首先要了解它的情節,其次要根據情節和環境,鑑賞小說的人物形象。這節課,我們的主要人物是:瞭解小說的情節,鑑賞小說的人物形象。

3、學生迅速瀏覽課文,結合課後註釋,複述小說情節,並筆頭概括文章三個部分的內容。

學生對小說情節的複述可能不夠全面,教師可根據全文加以補充,尤其是王團總用碾坊作陪嫁,要把兒子嫁給儺送,儺送卻不爲所動;爺爺後來憂鬱而死等情節。

課文三個部分的內容概括:

翠翠情竇初開,爺爺爲翠

翠講父母的故事;

翠翠夢中聽歌,爺爺爲翠翠打聽婚事;

爺爺和翠翠談儺送的心意,翠翠和爺爺在月光下、高崖邊談未來。

4、鑑賞人物形象:

提問:沈從文在創作談中說,他寫這篇小說,是要通過幾個凡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得的一份哀樂,爲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那麼本文寫了幾重人物之間的愛?這些愛各表現在什麼地方?

明確:祖孫之愛;手足之愛;戀人之愛。

祖父關心翠翠的生活、婚姻;翠翠對爺爺的依戀,爲爺爺燒飯。天寶退出對翠翠的追求,儺送因爲天寶的死亡而遠走他方。翠翠和儺送之間,天寶對翠翠純潔、真誠的愛情。

討論:請結合課文的情節和環境,尤其是某些關鍵性的句子,談談翠翠這以人物形象。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對學生的說法不要輕易否定,只要能自圓其說就行。

參考:情竇初開,“在成熟的生命中,覺得好像缺了什麼。……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渴望新的生活,“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於是胡思亂想:”下桃源縣,過洞庭湖。深深的依戀爺爺,擔心爺爺會離她而去。當她設想到爺爺要搭下水船去殺了她的時候,就嚇怕起來,“一面銳聲喊着祖父,一面從坎上跑向溪邊渡口去”喊爺爺,看見爺爺依然後,小“小心子還跳躍不已。”朦朧中渴望着愛情。聽父母的故事,神往傾心。間或吸氣,釋放心中被壓抑的“分量沉重的東西”。對儺送一見傾心,但又含蓄而不善表白。在夢中聽到儺送唱的歌,夢見自己摘到了平常摘不到的虎耳草。當爺爺提及到儺送向她攀交情的時候,先是“吃了一驚”,然後藉故走開。天真而幼稚。爺爺在溪中渡船,她一個人坐在懸崖上,覺得很悲傷,看見螢火蟲閃着藍光,便又想“看你飛得多遠”便把眼睛隨着那螢火蟲的明光追去。可以說,翠翠是淳樸的邊城一個天真、善良、溫柔、清純的女孩形象。她過着自由的生活,關心爺爺,也被爺爺寵愛關心;但她已經到了情竇初開的年齡,祖父並不能真正理解她,她的內心是清純的,同時又是孤寂的。

提問:天寶、儺送、爺爺又分別是怎樣的形象?

明確:天寶是一個敢作敢爲的人,同時又是一個胸懷寬廣的人。她愛上了翠翠,便請人去提親;知道弟弟也愛翠翠之後,便相約去決鬥;忍痛割愛、成全弟弟之後,便外出闖灘。這都說明他敢作敢爲,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而決鬥時讓弟弟先唱歌,最終放棄了追求翠翠,都說明他是一個胸懷寬廣的人。

儺送是一個心底善良,敢於追求,蔑視權財、責任感強的人。他和翠翠一見鍾情,不走車路,執着的爲翠翠唱歌求愛。對王團總陪嫁的碾坊,他毫不動心,敢於追求自己的最愛。當知道哥哥闖灘而死的時候,他心懷愧疚,捨棄一切,遠走他鄉。

爺爺是一位勤勞、善良、堅強的老人。他經受了女兒女婿雙雙徇情的悲慘人生,但依然懷着強烈的責任心在溪上擺渡。他對孫女關心備至,關心她的生活,也關心她的婚姻。爲了把翠翠託付給人,解除她死後的遺憾,她親自上街打探消息,並啓發翠翠去戀愛去響應儺送的愛慕。晚上,他常常帶翠翠來到懸崖邊、月關下給翠翠講故事,跟翠翠說話,從來都和善安詳。

討論:有人說“《邊城》裏的人物都流露着孤寂的色彩”,你覺得這種說法有道理嗎?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參考:確實如此。

翠翠從小失去了父母,儘管爺爺對她關愛備至,但並不能真正理解這個青春少女的內心世界。“她看天上的紅雲,聽着渡口飄來鄉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薄薄的淒涼。”因爲沒有人能夠理解這位思春少女的情懷,所以她感到“這日子成爲痛苦的東西了”。她爲這無可奈何而痛苦。而爺爺只能說“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麼事都不能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在這塊土地上。”天寶和儺送爲她而決鬥,她卻毫不知情,只能在夢中暫時得到愛情的實現。天寶闖灘而死

沈從文《邊城》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理清小說情節結構,探究人物形象,學習人物肖像描寫。

二、品讀詩歌般的語言,感受文本中如詩如畫般的環境描寫。

三、多角度、多層次品味小說人情美,思考湘西民族發展的原動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以學生爲主體,設計教學環節,在學生原有小說閱讀基礎上,有步驟地引導學生賞析小說內涵。

2、運用多媒體,以填補空白、增刪意象的手法,幫助學生感受文本當中的環境描寫。

3、通過對比閱讀,觀照文本中的翠翠的人物形象。

4、分析小說文本里人物間的親情關係和愛情關係,探討湘西民族發展命運的源動力。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法 對比教學法 合作探究法 空白填補法。

沈從文《邊城》教案 篇3

教學要點:

預習課文,瞭解作者及小說主要內容,以翠翠的心理脈絡爲線索,抓住小說的情節結構。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課堂

絕美的湘西小城鳳凰雄踞邊陲千年,悠悠歲月伴着滄桑原野,漫漫沱江連着巍然青山,吊角竹樓襯着白色孤塔,守護着遠離烽煙的苗壯兩族脆弱而堅韌地繁衍生息。我們的主人公翠翠就是在這青山綠水中滋養長大成懵懂姑娘的,此時的她或許在吊角樓裏忙裏忙外,也可能坐在白塔那胡思亂想,也有可能在溫柔的月光裏藉着歌聲攀到夢的雲端尋找象徵愛情的虎耳草。

經行於小說雋永優美的文字中,我們關注翠翠的愛情命運與人生出路,我們也關心世代生活在那裏的鳳凰子民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能否保持傳統文明的長久魅力。

沈從文說:“水的德性爲兼容幷包,並不排斥拒絕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離奇不經事物,卻也從不受它的玷污影響……”似乎讓我們看到了冷藏年代時的鳳凰包容隨和,開放社會裏的鳳凰勤勞自然……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如畫的湘西古城,去感受,去沉思……

二、預習課文

1、多媒體展示,介紹作者沈從文,原名沈嶽煥,湖南鳳凰縣苗族人。14歲時,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北京大學任教。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從文子集》等30多種短篇小說集和《邊城》《長河》等6部中長篇小說。

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爲“美在生命”,雖身處於虛僞、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於人性之美。其筆下的鄉村世界原始、自然,在與都市社會對立互參的總體格局中獲得表現的,而其以都市生活爲題材的小說表現出來的人性扭曲也是在“人與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對襯下獲得顯現。這獨特的價值尺度和內斂的哲學思辨支撐了沈從文對鄉村世界原始生活方式通往都市生活命運道路的理想追求。

2、《邊城》故事情節(運用多媒體講解主要情節,學生對照課下注釋瞭解故事情節)

湘西風光秀麗,邊城人情質樸,祖孫二人擺渡爲生,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龍舟賽會,翠翠邂逅當地船總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走車路託人做媒求親,而此時的儺送也寧願送擺渡人,拒絕了用碾坊用陪嫁的地方團總女兒。兄弟倆約定按照當地風俗唱歌求婚,讓翠翠自己選擇。天保知道自己走車路在先,堅持把走馬路的機會讓給弟弟先來,自己外出闖灘,不幸遇難而死。儺送深深自責,拋下翠翠遠走他鄉。外公憂慮而亡,死於風雨之夜。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癡癡等待儺送有一天會來,但她也不知道:“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

三、教師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問題探究,預習課文。

1、第一自然段中,翠翠爲什麼會感到“薄薄的淒涼”?

2、第二段中,翠翠爲何要“胡思亂想”?翠翠和祖父相依爲命,爲什麼會產生“懲罰爺爺的念頭”?

3、翠翠坐在溪邊,爲什麼就“忽然哭起來了”?爲什麼“無來由多次的哭”?

4、外公給翠翠講父母的往事,翠翠心裏有哪些微妙的變化?

5、翠翠的夢,有什麼深刻的意義?爲會麼平時攀折不到的虎耳草輕而易舉摘到了?翠翠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又說明了什麼問題?

6、當祖父把實情告訴翠翠的時候,翠翠此時的心理有哪些變化?

7、翠翠在月光下吹着蘆管,爲什麼“覺得吹得不好”?老船伕長長的曲子,爲什麼“翠翠的心被吹得柔軟了”?

8、最後,祖父唱了十個歌,翠翠爲什麼自言自語說:“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四、以翠翠心理脈絡爲主線,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

翠翠心中的淒涼——聽父母的故事神往傾心——夢裏柔軟纏綿但茫然——爺爺進城——嬌嗔叉話溫柔羞澀——聽歌聽地溫柔

沈從文《邊城》教案 篇4

教學要點:

通過對比閱讀,從社會時代角度關注人物形象。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課堂:

人物描寫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繪形傳神,刻畫性格,顯示靈魂。或簡筆勾勒,或濃墨重彩;或直麪人物,正面客觀描寫,或借他山之石,運用側面描寫;或烘雲托月,突出主要人物形象,或衆生描摹,展現羣體特徵;有時候一人幾幅肖像,通過前後對比,顯現人物階段情感變化,有時候以情取境,爲人物形象設置特定情景。通過兩組文本知識複習,達到四兩撥千斤之效。

1、以《祝福》爲例,小說三次寫到祥林嫂的肖像描寫(運用多媒體展示):

〔1〕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

〔2〕她仍然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着眼,眼角上帶着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3〕五年前的花白的頭髮,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籃,內中一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2、提問學生人物描寫涉及的哪些方面的內容,確定:

服飾: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 說明問題:清身出戶;

臉色:青黃 紅的——消失了血色 遭遇更大的不幸;

眼光:先前精神 說明問題:順着眼,帶淚痕,沒精神 遭遇一次比一次不幸消盡悲哀,間或一輪 祥林嫂漸漸麻木,心死。

工具:竹籃,破空碗,裂口竹竿——— 說明問題:人物身份,成爲乞丐。

3、再以《雨巷》爲例,文中沒有對那個姑娘進行唯美的肖像描寫,而是通過對環境的創設及神情的猜測展現姑娘的肖像:(運用多媒體朗誦,並展示)

環境:雨,孤巷,油紙傘,丁香,頹圮的籬牆 想人物肖像:

長髮及肩,淡眉微縮,纖纖素手;

神情:彷徨寂寥,愁怨哀怨,冷漠悽清惆悵 紫色旗袍長裙,紫色印花油紙傘;

4、人物可愛是沈從文小說的一大特點,他輕柔的筆觸在清秀的湘西山水間自由揮灑,素描出溫柔清純的翠翠形象,但節選的文字當中我們卻找不到關於人物的外貌描寫,那麼翠翠是什麼樣的?如果海選演員,重拍《邊城》,你以爲她們必須具備怎樣的外表素質和內心潛質?通過預習,我們瞭解了翠翠的心事及情感脈絡,接下來,學生根據對《祝福》《雨巷》人物形象賞析方法的回顧,走進文本,用自己的眼光分析沈從文眼裏的翠翠,試試能不能達到藝術的契合。

〔1〕(運用開放性話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通過討論,生成人物形象)

〔2〕學生交流後,師歸納學生的整體認同並展示自己的觀點與生探討:

翠翠:十五六歲,情竇初開。因爲她常常胡思亂想,甚至無來由的哭,會感到薄薄的淒涼。

臉色紅潤,皮膚黝黑略帶粗糙。青山綠水滋養着健康的膚色,在風裏長着,在日裏渡船,因而顯得粗糙。

眸子晶亮,辮子粗長晃在腰間,穿着漿洗過的藍色碎花的土布衣服。翠翠天真單純,滿腹惆悵看到螢火蟲眼光就隨着那螢火蟲的明光追去。

神情上,懵懂惆悵,溫柔羞澀。想要在新的人事上攀住他,但不成,感覺生活平凡又忍不住;夜來聽歌,夢中靈魂能在美妙的。樂聲中浮動起來,能被爺爺的曲子吹得柔軟;可是當爺爺說透自己的心事,她又懇求“莫說這個笑話”,轉移了話題。

〔3〕學生根據分析,寫一段表現主人公翠翠形象的小作文並當堂交流。

瞧,那就是我們的翠翠——竹樓後白塔邊獨坐的女孩。藍布白花的土布衫子勻稱地穿在她身上,粗長的辮子繞過來纏在手裏,一絲一絲地數着,一縷一縷地扯着,心事沉沉的,時而低頭看那忙碌的螞蟻,蟲草;時而擡頭看河兩岸熙攘的人羣和渡船上撐船的爺爺;心緒像斷了線的風箏,終究沒個歸處,孤獨的心事能說給誰聽,想着想着,竟埋怨起爺爺來了,想像着逃開,想想像着爺爺着急的模樣,不禁落下淚來,小鹿似得跑到崖邊,大聲喊:“爺爺,我要你——”

5、課後思考:

根據課堂所學的知識方法,從文本入手,分析爺爺這一人物形象。

沈從文《邊城》教案 篇5

教學要點:

通過誦讀,運用填補空白和改寫詩歌等方式學習環境描寫。

課堂導入

古老的湘西風貌如同久在深閨的少女,譜寫着一曲曲古典詩意的歌謠,純情輕柔,自然樸實。走進沈從文的湘西世界便如同舟行水上,觸目盡是詩情畫意,今天,我們來學習節選於《邊城》13—15章的環境描寫。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提問學生環境描寫的作用:(多媒體展示答案)

①渲染氛圍②推進情節發展,爲下文做鋪墊③烘托人物形象④寄託思想情感

二、環境描寫要根據文本表達的主題情感選擇特定環境,抓住事物的特徵,構設故事發展的環境,烘托人物形象特徵,寄託作者的思想情感。

同是一輪明月,在邊塞詩裏,它可以是“雪淨胡天牧馬還”,空明淒冷;在田園詩裏,它可以是“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澄澈靜謐

同是一株柳樹,在邊塞詩裏,它可以是“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難度遊子心,是哀怨;在田園詩裏,它可以是“楊柳青青江水平”無情終歸化有情,是情絲。

三、學生讀第一、二 自然段

1、(運用多媒體畫圖,由學生填加意象,體味圖畫美)

根據上節課內容描摹出的翠翠獨坐圖,試在周圍填上可以襯托翠翠內心“薄薄淒涼”的意象。

大背景 黃昏 夕陽 晚霞 桃紅色薄雲;

青山 小溪 渡船 趕場人;

主場景 竹屋 草鶯 白塔 黃狗;

2、寧靜的田園像一幅湘西人物風情畫,也如同一曲清麗婉約的詩歌在耳邊盪漾。學生根據文意,把環境描寫的文字改寫成詩歌,體味文本的音樂美。(開放性題目設計,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及興趣愛好改寫)

師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成果:

黃昏,一抹紅雲

點染桃花懵懂的眼

白塔,沉浸在溪的樂章裏

撥動往來熙攘的音符

雀子在叢林裏跳

杜鵑在樹枝上鬧

草鶯在綠蔭中笑……

傳遞着春的訊息

還有那個在春天裏醞釀的心事

翠翠,哭了……

任由思緒放肆地飛

翠翠,笑了……

盈着跳動希望的淚

獨坐在白塔下

看着激流,看着孤舟

聽着歲月的腳步帶來

帶來,山外的風信

那山,那溪,那人,那狗

——還有那

薄薄的,長長的,久久的'等待,還是等待

明天的歸航——

3、學生交流誦讀,推薦優秀作品,有感情地朗讀。

四、比照文中兩處夜景的寫作,賞析詩作《邊城月夜思歸》

1、有感情地朗讀兩段夜景描寫,劃出主要的意象。

2、賞析師作品《邊城月夜思歸》(多媒體展示),找出詩中的主要意象,品味詩中所蘊含的意境、情感及表現手法。

邊城月夜思歸 煙籠渡頭月籠紗,夜泊斷崖野人家。螢光時時引蟲蛙,鶯歌處處動竹篁。

山歌一線牽情絲,蘆笛聲聲惹素花。今人不作昔時舞,望斷關山盡他鄉。

明確:意象:煙霧、清溪、明月、人家、螢光蟲蛙、鶯歌、竹篁、山歌、蘆笛。

意境:靜謐 自然 清秀。

情感:表達對遠遊之人的思念、期盼。

表現手法:對比 動靜結合 樂景寫哀情。

五、有感情朗讀本文環境描寫的優美語段,感受文本的語言美、圖畫美。

沈從文《邊城》教案 篇6

4、第四課時

教學要點:品味小說的人情美、人性美,思考湘西少數民族發展的源動力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課堂: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有綠水青山,有古樸民風,還有真摯善良的人民;冷藏的鳳凰有堅忍毅力,有脆弱敏感,也有植根於泥土,闖蕩於灘塗的勇敢。本節課,我們體味小說裏的人性美、人情美,思考百年邊城永葆青春的魅力何在?

二、通讀文本,分析節選文字裏的人情關係及其展現的人性之美。

1、找出文中主要的三種情感關係。

(1)祖孫情 翠翠離家——爺爺講父母的故事——聽歌。

(2)男女情 唱情歌與聽情歌。

(3)兄弟情 哥哥走車路佔先,堅持把馬路的機會讓給弟弟。

2、相依爲命,相濡以沫

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故事,分析《邊城》裏蘊含的人性之美。

祖父 翠翠

內心愛慕,真摯自然

鼓勵追求,

內心中意

純潔無瑕,

一塵不染

樸實真摯,尊重情感

天保 儺送

4、作者歌頌真情,重在反襯隨着現代文明對傳統美德的誘蝕和破壞,人與人之間那種自然和諧的情感也消失殆盡。作家沈從文沒有作爲革命者和詩人的郭沫若那種自抒胸臆的激情燃燒,也沒有作爲思想家和鬥士的魯迅那種口誅筆伐的深刻透徹,他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用纏綿委婉的曲調,唱着別有情致的鄉村愛情,描繪別具風情的邊城生活,將自己的主觀情感和理想人格賦予邊城生活的人民,來傳達自己超凡脫俗的倫理道理價值,擦拭隱藏於作品背後的傷痛,鼓舞作品內在的原始生命張力。

(1)在節選的文字當中,我們不難發現那些積澱在民族骨子裏的生命張力,引導學生試着歸納出要點。(師提出故事情節,引導學生根據文本進行總結)

祖父:在職務上毫不兒戲, 自甘貧苦,工作疲倦,喝半碗白酒,興致很好,生性達觀。

講翠翠父母的故事並沒有抱怨與遺憾, 信守天命,反而說“歌裏種出了你”。

翠翠:與爺爺生氣,看到螢火蟲卻又跟着明光追求,天真淳樸,胡思亂想,感到薄薄的淒涼,懵懂可愛。

(2)這些優秀的道德品質都是民族命脈發展的營養元素,然而在詩情畫意的背後,在淳樸風情的背後,還隱藏着作者深切的痛。品讀文本,對沉甸在民族血脈裏的痼疾望聞問切。(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①翠翠的父母既然是唱歌戀愛,那麼這是以愛情爲基礎的結合,爲什麼卻成爲悲劇呢?

②爺爺得知“張冠李戴”的真相後,臉色爲什麼那麼難看?

③祖父爲什麼會癡看星子聯想自己被死亡抓走的情形?

明確:

①當地駐軍不能與少數民族通婚的習俗,翠翠的父母面臨着要麼逃走,要麼自殺的命運悲劇。

②爺爺中意的天保與翠翠中意的儺送發生了衝突,爺爺擔心翠翠的路不要像她的母親。

③樸素迷信思想植根於邊城小鎮的百姓內心世界。

三、拓展延伸探討。

1、師提出探討問題,幫助學生建構探討話題。

試想,隨着外出闖灘人的增多,邊城小鎮的風土人情將會受到衝擊,你認爲一個民族健康發展,永葆青春的原始動力在哪裏?沈從文的“烏托邦”世界要想在新的時候完美展現,必須要具備什麼樣的精神品質?

沈從文《邊城》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小說細緻入微、逼真傳神的心理描寫方法。

2、通過分析心理描寫,培養學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學重點:學習小說細緻入微、逼真傳神的心理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分析心理描寫,培養學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條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名爲“茶峒”的小山村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這個女孩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翠翠。翠翠自幼父母雙亡,與靠擺渡爲生的祖父相依爲命。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爲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當地船總的兒子天保、儺送兩兄弟同時愛上了她,相約在月圓之夜以唱歌來進行愛情的決鬥。陰曆十四到了,月亮快圓了,我們課文裏的故事便從這兒開始了……

二、簡介作家作品:

沈從文:現作小說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湖南鳳凰人。他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多產的作家之一,曾兩次被提名爲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他的人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用寫詩歌的抒情筆調來寫小說,旨在表現一種優美、健康、自然的人性,《邊城》是他這方面的代表作。它謳歌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無聲地鞭撻着現代都市人被金錢扭曲的靈魂,寄寓着他“愛”與“美”的人生理想。那些鮮活的文字裏,處處是溼潤透明的湘楚景色,處處是淳樸赤誠的風味人情,充溢着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返樸歸真的牧歌情調,被譽爲“田園詩的傑作”、“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快速瀏覽全文,四人一組,給各部分命一個耐人尋味的小標題。

2、教者明確:情竇初開——夢與歌——水中望月

四、品味賞析:

愛情降臨了,翠翠是如何表現的呢?

(一)請學生閱讀課文第一部分,找出反映翠翠心理變化的詞語。

教者明確:薄薄的淒涼、忽然哭了起來、神往傾心。

教者提問:

1、翠翠心中爲什麼會有薄薄的淒涼?(請全班同學朗讀課文第一段,仔細揣摩,作答。)

教者分析:

黃昏:點明時間。在一個被愛縈繞的人的眼裏,黃昏有着“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溫馨和浪漫;但在一個孤單寂寞的人的眼裏,黃昏應是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中的黃昏,是馬致遠“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中的黃昏,多麼令人傷懷!

薄雲:用桃花色來形容,頗耐尋味。崔護有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美麗的少女,美麗的粉紅色,美麗的青春,美麗的愛情。可見桃花色乃愛情的顏色。天空那片紅雲,就好象翠翠心中那份飄浮不定的愛情,掛在天邊,可望而不可及,怎不叫她淒涼!

杜鵑:又叫杜宇、子歸、布穀鳥。古人詩中常常出現“杜鵑啼血猿哀鳴”、“一聲杜宇春歸盡”,是淒涼之聲、淒涼之情。

作者用這些景物描寫,把一個少女單純而隱祕的情感託現給讀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哀怨心理。

2、翠翠爲什麼會忽然哭起來了?

溪邊:涌動的溪水,涌動的心事。“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暮色:灰濛濛,無邊無際,最是蒼茫,最令人惆悵。

吸菸:光線明明暗暗、若有若無,正像她朦朧的希望,不可知的愛情。

剝剝的敲菸灰:寂靜的夜晚,這聲音應是十分的鮮明,彷彿就敲在翠翠的心上吧。正是用有聲來襯無聲,用動來襯靜,用成年人的安閒來襯少女的無助。

溪面爲暮色所籠罩,翠翠的心也爲暮色所籠罩着。感情如閘內之水漸蓄淅滿。吸菸的火鐮劃破了夜色,卻使翠翠心中的夜色更濃;那煙桿冷漠地一敲,一下敲開了她心中滿溢着孤獨與焦慮的潮水的閘門,所以她“忽然哭了起來”。

3、祖父給翠翠講父母的往事,翠翠爲什麼聽得“神往傾心”?

對母愛的渴求,對母親的懷念,以及內心對愛情的朦朦朧朧的期盼。

教者小結:翠翠心中時而有着薄薄的淒涼,時而莫名地哭泣,時而神往傾心於父母的愛情故事,這一切都有表明:愛情,在這個少女的心中萌動了。

(二)在月圓之夜,二老儺送站在渡口對溪高崖上,給翠翠唱了半夜的歌。翠翠在睡夢中受到了歌聲的指引,做了一個頂甜頂美的夢。她夢見了什麼呢?平時攀折不到的虎耳草爲什麼輕而易舉摘到了?她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又說明了什麼?爲什麼她會覺得這個夢頂美頂甜呢?

教者明確:虎耳草,俗稱金線荷葉,葉心形,下面紫紅色,供觀賞。在中國人的心態中,心形的東西是一種愛的寄託和象徵。虎耳草,可以說是翠翠愛情的象徵。

平時攀折不到的虎耳草輕而易舉摘到了,是說明翠翠內心裏以前對儺送朦朧的感情,現在明確起來了。不知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又表現出她內心的忐忑不安。

(三)當祖父告訴翠翠事情的真相後,愛情在這個純潔、羞澀的少女心中悄然綻放。可是,除了等待,翠翠什麼也不能做。她等到了嗎?請一個同學朗讀第71段。

提問:翠翠吹蘆管爲什麼吹不好?聽祖父吹,她的心爲什麼會被吹柔軟了?

明確: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卻沒有來。一片草蟲的清音復奏,更使她心亂,所以連蘆管也吹不好了。在祖父的曲子聲中,她尋找着自己愛的夢幻,憧憬着愛的甜美,心像月光般清澈溫柔起來。愛情,像羞答答的玫瑰,在她的心底悄然綻放。

教者總結:當愛情來臨了,翠翠的內心躁動不安,她熱切地期盼着戀人的歌聲,渴望着感情的撫慰。她那份純潔美麗的初戀情懷由朦朧逐漸走向清晰、走向成熟,可是,只有在夢中她才能品嚐到愛的溫柔甜美。矜持羞澀的個性、一系列或人爲或天意的誤會,讓她只能長久執着地等待……

五、拓展:

翠翠的愛情比起現代都市人的愛情有什麼特點?從中你體會到什麼樣的美?

明確:翠翠愛得自然,愛得朦朧,愛得執着,愛得纖塵不染,愛得水晶般純潔透明;翠翠愛的方式,她在愛情來臨時的表現,孕育、脫胎於湘西古風猶存的風土人情,典型地體現了人性美。

六、人物形象分析:

讀完全文,翠翠的形象應該在大家的心中明晰起來了吧。如果要把《邊城》拍成電影,請你作一回導演,你打算選一位什麼樣的演員來扮演翠翠呢?

提示:抓住她的性格特徵

明確:天真善良、聰明乖巧、溫柔清純,外表的溫婉靦腆和內心和熾熱多情異乎尋常地融合在一起,是一個人性美的光輝形象。

七、結束語:

翠翠是美麗的,《邊城》同樣也是美麗的。閱讀這樣的作品,我們獲得的不只是文學藝術的享受,更有着對我們心靈的滋養與療補。讓我們學會欣賞、學會生活,學會愛。

八、作業:

試着寫一段關於翠翠的外貌描寫。

附板書:

情竇初開——夢與歌——水中望月

淒涼

哭頂甜頂美柔軟

傾心神往

沈從文《邊城》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

1、瞭解沈從文及其作品的特點。

2、把握作者在《邊城》中極力要表現的古老湘西的人生形式。

3、理解《邊城》題目的含義,把握作者的創作目的。

二、過程與方法:

1、美讀課文,咀嚼品味小說詩一般的意蘊 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2、啓發點撥、合作探究、討論分析多種方法結合,完成文本中人物內心情感的挖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悟文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 樹立愛世界愛人類的情操。

2、瞭解古老的民俗及其豐富的內涵,培養熱愛民族文化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1、通過分析小說的環境、心理描寫、培養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2、理清小說情節,把握民俗活動和情節之間的關係,充分挖掘人性的閃光點。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人物的性格、語言和心理,把握小說中至真、至美、至善人性。

解決辦法

1、加強課前預習,充分熟悉小說內容。

2、補充相關小說情節,讓學生對《邊城》有個整體的認識。

教學方法:要本着以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爲主,重視學生的思考重視學生的感悟。“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慎重地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用兩課時,採用點撥法以及探究和討論法進行教學 ,讓學生能更深的領悟文章內容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啓發學生動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

課時安排

教學過程

預習課文 品讀重點段落

要求:1、勾畫出小說的環境描寫的語句。

2、標出自然段

3、找出小說主要人物的言行,品味小說中的淳樸的人性

4、勾畫出小說中的民俗描寫,體會這些民俗的特點以及內涵

5、理順出小說的故事情節。

6、明確小說的人物、情節,用自己的話複述,補充相關的其他情節

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導入教學:《邊城》這部小說問世不久,湘西的鳳凰鎮就成爲旅遊勝地。它正如世界上許多名城名鎮一樣,崛起在世界文化大師的光環之中。因爲莎士比亞,英國的斯拉特福小鎮纔會蜚聲世界;有了莫扎特,奧地利的薩爾茨堡才成爲世界音樂中心,有了塞萬提斯,西班牙的塞維利亞才成爲旅遊聖地。同樣,因爲有了沈從文以及他的系列湘西小說,鳳凰鎮也成爲了風景名勝之地,鳳凰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小鎮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邊城》去欣賞那裏的山水之秀,去感受那裏的民俗、人情之美。

二、文本解讀

1、讀第一段,這裏的人們是一種怎樣的生活情況? 明確 安分樂生,井然有序。

2、這裏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呢?通過文本的描述,請同學們概括一下:

明確:碼頭、碉堡、河灘、軍營、河流、山、水、船。

這裏的風光秀麗、美好。是一個乾淨的自然所在,就象是這裏的人一樣。

3、文本寫了哪些民俗?這些民俗有怎樣的特點?又有怎樣的內涵?學生討論完成。

端午節:賽龍舟、穿綵衣、畫王字、捉鴨子。

中秋節:賞月、男女青年對歌。

新年:舞龍燈、耍獅子、放鞭炮。

婚嫁:小轎子、羊、男孩、餈粑。

這些民俗具有古老而淳樸的特點,又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它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生活,包含着美好的祝願、表達着歡快的情感,充滿了吉祥如意的氛圍。更能體現人們之間的和諧親切的關係。

4、小說情節的歸納

小說節選部分中寫的次數最多的哪一種民俗活動?

端午節的賽龍舟:由賽龍舟引出小說的人物以及發生在這些人物身上的一些事情。

小說要寫的是一件什麼事情呢?主角是誰?

人物:

主角:翠翠 圍繞主角相關的人物有:祖父、儺送、天保、順順。

情節:

第一年賽龍舟——翠翠儺送邂逅 埋下愛情的種子

第二年賽龍舟——翠翠與天保相識 引來天寶的愛意

第三年賽龍舟——祖孫二人在家 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

總結: 端午節賽龍舟就像一根銀線,串起了邊城中那些閃亮的珍珠,即那些故事和人,在故事中,邊城的人性光輝也閃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