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多篇

國小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多篇

國小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一

教學語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具有極其重要和難以估量的作用,優化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

一、情感真摯,用語含情

“情感是一切藝術之母。”情感性是藝術的內隱特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切乎義。”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話,言簡意賅,發人深省:語言、語聲、語義可以通向情感,情感又可以接觸心靈。有情感性的語言,不但能作用於學生的感官,而且可以直接訴諸他們的心靈。我們的教學語言藝術來自教師對事業的高度的敬業精神、對學生髮自內心的熱愛和自覺提高自身教學語言藝術的恆心。正如特級教師於漪說的:“教學語言要做到優美生動,除了知識素養、語言技巧外,還必須傾注充沛、真摯的感情。情動於中而言溢於表,只有對所教學科、所教對象傾注滿腔熱情,教學語言才能顯示其生命力,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在課堂語言中滲透了對學生的熱愛之情和對數學知識本身的熾熱之情,纔有如此充沛的精力。

二、說大道理,講通俗話

這是指教學語言既要有書面語言的精確,又要有口頭語言的明白易懂,易於被學生所接受。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教學取得成功常常是因爲教師能深入淺出的講清理由,不成功的教學往往是教師不能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圖。顛三倒四,詞不達意,含混不清。教師要做到自己的教學語言通俗易懂,就必須對教材上的書面語言進行加工、改造,這是一個創造性過程。既要滲透教學大綱的要求,又要按照一定的線索和需要調整講授知識的先後,還要把書面語言轉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從而使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比如黃素蘭老師在上《可能性》一課時她說:“當事情的發生不確定時,我們可以用‘可能’來描述,當事情的發生確定時,我們可以用‘不可能’和‘一定’來描述”。學生一下就能明白這三個可能性詞語的作用。

三、語言準確,簡潔明朗

準確性是教學語言的靈魂,沒有“靈魂”教學語言就沒有生命。缺乏科學性的語言,無論用詞如何考究,語句怎樣華美,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比如 “數”與“數字”、“除以”與“除”、“時間”與“時刻”等概念如果混爲一談,就違背了同一律;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們每個人也是軸對稱圖形”之類的語言很自然的就脫口而出,“自相矛盾”的故事又重演;同樣,有的教師指導學生畫圖時說“這兩條平行線畫得不平行”,“這個直角沒畫成90度”等就違背了矛盾律。

四、幽默詼諧,引人入勝

培養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機智是調節師生情緒狀態所不可缺少的有效策略。缺少幽默感和教育機智,常會在師生之間築起無法理解的高牆,增加許多無謂的矛盾,實踐也證明,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機智的教師比起缺乏這方面素質的教師,容易實現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制約,更善於緩和工作中的緊張局面,也更能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來處理矛盾,從而造成一種良好的教學氣氛。如:針對學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條件,忽略隱含條件而引發出錯誤的證題思路,結合當今的學生錯別字較多的情況,我分析題意後說:“這位同學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將“邪”讀成“牙”,引起學生轟堂大笑,這既提高了學生認真分析已知條件的重要性,又告訴了學生“重理輕文”的思想要不得。

五、體態語言,錦上添花

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別恩根據實驗指出,人們獲得的信息量,7%來自文字,38%來自語言,55%來自面部表情。可見體態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爲了幫助學生理解理由,加深印象,教師除了充分利用有語言外,還要輔以體態語言。

體態語言主要有以下幾種:注視,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用目光注視可以溝通學生的心靈。與學生建立視線聯繫要平視,不要仰視或俯視。教師的目光多是信賴的,鼓勵的,讚揚的,但也有批評的,否定的,種種目光都使學生心領神會,從而受到教育、啓發。有經驗的教師用眼掃視一下,課堂就會安靜下來,“此時無聲勝有聲”,用目光批評比語言責備更有效。表情:教師和藹微笑的表情,有利於學生在親切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嚴肅思考的表情會啓迪學生對理由鑽研,探討;微笑、點頭表示肯定,搖頭、皺眉表示否定。教師的表情能把學生帶到一定的意境當中去。動作:課堂教學中若沒有手勢,就像運轉機械一樣冷漠死板。在課堂教學中,手勢使用得當可以增強語言力度,給課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畢竟和舞臺不同,應強調自然和真實,無須刻意追求某種形式。如走近學生,用手輕拍學生的肩,撫摸一下學生的頭或背,以示鼓勵;手掌向上,要求學生站起來,手掌向下,要求學生坐下;舉起學生的作業,以示讚賞等等。

總之,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藝術多種多樣,好的教學語言是一種創造性的運用藝術,是教師先進的教育思想、豐富的知識積澱、嫺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語言運用能力的完美結合。著名教育學家誇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裏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作爲數學教師要善於將教學語言的科學性和教育性,用藝術化的優美形式和策略訴諸學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腦、入心靈,從而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國小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二

由於語文新課程理念的更新,同時也要求語文教學的觀念需要創新,並且只有對本學科不斷創新,不斷注入活水,它纔有發展前途,纔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把創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機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併爲語文學科教學服務就顯得至關重要,語文教學實行了創新教育,可以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我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實踐:

一、教學方法的創新

傳統的語文教法沒有很好地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是注射器學生是接收容器,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師教一篇課文常常是五大塊:時代背景、作者簡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些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毫無關係,因此也就談不上什麼創新教育了。由於沒有注入創新因素而導致:教師說得頭頭是道,而真正聽、說、讀、寫能力方面的訓練內容則顯得蒼白無力,教師一時口舌快活,而學生卻是“霧裏看花”,臨考總搞題海大戰、時間加汗水、日光加燈光,這樣就幾乎抹殺了學生所有的創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須改進。我們必須要考慮:(一)怎麼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於漪語)興趣對求知對創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二)如何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習慣的形成,是學生主動掌握知識的先決條件,掌握一定的知識又是創新的先決條件,可見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三)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有了興趣和習慣還遠遠不夠,要有堅強的毅力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才能激發創新的潛意識。(四)在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上改進教學方法,要大膽走出課文、走出課本,讓課內長骨、課外長肉,讓潛在的創新意識大展宏圖。

二、教學手段的創新

教師授課一直擁有的是三尺講臺,三寸粉筆,兩袖清風。近年來有多了一塊小黑板,稍微豐富了一點。伴隨着教改的轟轟雷聲又多了投影器,配了錄音機,這一改革的確爲課堂增色不少,但總吃菠菜豆腐總會膩的,因爲投影片總是永恆不變的一種顏色,時間久了,也就索然無味了。隨着信息技術的大沖浪,電腦真實地走進我們的生活,它幾乎可以無所不包,無所不容,於是單調的課堂一下子變的有趣了,學生們走進了多媒體教室,嚐到了課件教學的甜頭,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五彩的畫面、神祕的背景、亮麗的色彩、奇妙的曲線、圖形、清晰的知識結構圖、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學生極大極濃的興趣,進而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與創新,以達到提高課堂質量,加入創新分子的目的,讓學生愛創、樂創、變成勇於創新的一代新人。

三、教學觀念的創新

傳統的教學就像《師說》中所說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絕對正統的本本教育,知識傳授僅限於課本,即就課論課,所有習題答案都以教師爲準,課堂上教師一人主宰,提問成了教師的專職,回答成了學生的必須義務。這樣時時處處都控制學生思維,總拘泥於固定的框架,那這樣的教育還從何談創新呢?因此應轉變觀念,建立一種“大語文”觀,讓單一的課本知識傳授變成多樣化的傳授,讓一言堂變成羣言堂,鼓勵學生多動腦、多疑、多發現;在閱讀與寫作方面要大膽嘗試、探索,出新成果;要讓學生完成從“學答”到“學問”的轉變;要在語文教學中創造性地進行審美教育與德育教育。

1、讓一言堂變成羣言堂,激發學生創新。

面對我們的學生我不禁有些擔心,他們已經習慣教師代勞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題目,總怕與老師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說;總怕錯,不說。久而久之成了教師一人說,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直線下降。他們總期盼別的同學來發言,然後都舉雙手贊成,所以答案總是唯一的。其實語文教學中有些題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來說吧,面對一篇文章總得先分清層次脈絡,然後才理解賞析。一篇文章也是一個多面體,不同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會劃出不同層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邏輯就要及時給予肯定,不要在他們發言的第一次就扼殺他們的創新能力。並且閱讀一篇課文,你不拘泥於一種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經常從多角度來劃分層次,能使學生的思維嚴密、全面、深刻、靈活。推而廣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提煉、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創新意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學中,用一句話來說明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讓學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有說一個關於長征的故事;一個關於中國紅軍戰爭的故事;一個動人心魄的故事;一個發生在長征途中茫茫草地的故事;一個無名戰士保護和傳遞七根火柴的故事…….他們爭先恐後地說出了幾十種答案,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這樣的發散思維中已或多或少的滲入了創造性閱讀的內容,這樣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你看,大家說的多好啊!

2、創造性的進行閱讀指導與作文訓練。

在課文中適時地對重點段進行閱讀指導,可有針對性地出一些題目來讓學生做,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但課內閱讀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課外閱讀,學生自主閱讀,只有大量地課外閱讀才能真正起到增長見識的作用,因此要對課外閱讀進行藝術的指導、有創造性地指導。

(1)指導學生制定課外閱讀計劃。這是學生課外閱讀時間的標誌,可一期一訂,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證切實可行。

(2)指導學生獲得基本閱讀方法。教給他們默讀深思、朗誦吟詠、背誦記憶、精讀提煉、速讀獵取等方法,以達到開卷有益的目的。

(3)指導學生形成基本閱讀能力。在閱讀中必須從內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內容反覆深化,並適時使用工具書。

(4)閱讀後要及時寫出體會、心得。

(5)要指導學生適時檢查閱讀情況。用以上方法達到創新閱讀並得到良好效果的目的。

作文只有“讀萬卷書”,才能“行萬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筆如有神”,作文重在積累材料。在作文訓練中,我認爲應當這樣:

(1)提前明確寫作任務,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準備材料。

(2)寫作時間不必侷限於兩節課,可適當推後。

(3)可改一週一篇爲兩週一篇,以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4)爲保證大面積提高寫作水平,就要加強檢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數,提高評析質量。另外,還可借辦黑板報、手抄報,向報社投稿等方法激發學生創作慾望,提高寫作水平。

3、突出“思”字,變學生的“學答”爲“學問”。

一直以來教師主宰課堂,學生大多高分低能,何談創新?爲此,要把學生的活動變爲“思維體操”,強調學生“跳起來摘果子”。課堂上,根據學生實際設疑或讓學生互相設疑,啓發學生多思解疑。如講《說勤奮》之後,教師肯定司馬光和童弟周精神,然後讓學生知道只有勤奮和汗水纔能有所成就。還通過一題多問,一問多答等方法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使學生觸類旁通,解決各種疑難,還能培養其創造力。

4、在語文教學中有創造性地進行審美教育與德育教育。

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感知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國中語文課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頗豐,這就要求教師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在實踐中勇於探索、積累經驗、尋找規律,教學中給學生講一些美學理論,讓學生知道《泉城》是一種自然美,《一路花香》是一種人性美等。另外,要讓學生在對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認識每一種具體的美,如音樂美、結構美,內容美、音樂美、藝術美等。可結合教師講評提高鑑賞美的能力,進而來發現美,創造美,提高美的創造力。

總之, 創新教育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語文教學更需要創新教育爲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當然,創新教育這一課題,也離不開語文教學這一龐大的載體,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並從某種程度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國小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三

摘要:

在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互動式教學”,其意義重大,對國小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等多方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之中互動式教學可從以下兒方面着手把握:讓學生分戍小組實施合作互動法;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實施互動學習法;打造生活化的問題場景,推進互動教學等等途徑。

關健詞:

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堂;互動教學

國小二年級的語文老師要想取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筆者認爲對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的培養尤爲關鍵,將傳統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的呆板的教學形式進行改變,讓學生做課堂上的主人,這對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及其有利,既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實際教學之中,老師要把主要的任務放在課堂教學上,運用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實現課堂教學的真正價值。

一、在國小語文課堂中滲透互動式教學方法的作用

1.推進國小生學習熱情的提高。處於國小生階段的孩子年齡大概都是7歲到12歲之間,這一階段孩子的特點就是好奇心強、好動,把以往的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施加給孩子,這樣不僅不會實現教學的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學生在課堂上興致不高,單單是老師灌輸知識的工具,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此時互動式教學方法的合理引入可使得語文課堂上僵硬局面被打破,經過老師和學生的互動、學生和與學生之問的互動交流,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增加,引導學生自已去走進知識,瞭解知識。

例如,古詩內容在國小語文部分的學習是比較難的,怎樣能夠讓學生懂得文言文古詩的內涵一直是老師深思的問題,如在《古詩兩首》中杜牧《山行》的講析之中,就可以滲透互動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以往的爬山場景進行回憶,之後把自己當時所見所聞和小夥伴分享一下,之後老師在與其展開互動交流,最後引出本節要講授的內容“山行”。如此一來學生就會對所講內容比較有興趣,使其學習的熱情被大大的激發。

2.推進教學效果的儘早實現。在國小語文教學之中實施互動教學模式意義重大,可使得學生更好的掌握基本生活知識,此外對於國小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會幫助國小生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教學的高效性一直是國小語文課堂所要追求的方向。互動式教學方法的滲透可使得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對《堰苗助長》、《守株待兔》兩則寓言故事進行講解的時候,老師合理的引入互動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走上講臺發揮其表演、獨白的天賦,這樣極大的促進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使學生對語言背後的含義有所體會,才外還學會了融會貫通的本領,這樣在以後使用成語方面更會得心應手。是以,互動式教學方法的使用主要優勢就突出在強化教學效果上。

二、在國小二年級語文課堂之中如何更好的使用互動式教學方法

1.實施有效的探討互動。課堂探討互動是指師生就一開放性的話題展開互動,經過討論對遇見的問題實施處理。經過學生自主的思考開放性的話題,可有助於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會幫助學生建立對問題總結概括的能力,這也是學生對於課文內容更好理解的一個過程。國小階段的學生有一個通性就是喜動,學生對於那種輕鬆的學習環境比較嚮往,而討論互動可使得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交流,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展開互動的一種過程。這和在課堂上老師單純的傳授學生知識效果要好很多,學生經過就一個問題實施探討,其學習興趣自然而然的就會被激發,這樣學生就會主動的去學習。國小二年級的孩子思維比較多樣化,對於問題的理解方式不是固定的,而學生之間就某一問題實施探討之後,老師適時的給予一些解釋,這樣可很好的激發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

2.可選用合適的提問互動模式。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完成,在講課的時候,老師可結合文章的內容向學生髮問。例如在講授《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在課前可向學生髮出這樣的問題:“以前你們迷過路麼,迷路的時候你們是怎麼做的”,這樣在提問的時候就突出了老師的主體性,這樣國小生就會發動腦筋,說出自己以前的經歷,這樣就展示了學生的主體性,在這一問一答中就完成了此種互動繼而老師引出本章節要講授的內容,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該怎麼辦呢,這樣使得課堂的氛圍得到活躍。與此用時,老師的發問,可指導學生對課文中的有關問題實施思考,在學習中主動的尋求答案,這樣使得學習效果會更佳的理想。

3.可經過表演互動實現互動教學模式的效果。教學改革之後,新的課程標準對國小語文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更要具有多樣性,是以,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實施表演互動這已然成爲國小二年級語文互動教學中一種重要的途徑。表演互動主要是指通過老師在語文課堂上把文章中的故事情境再現,之後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模擬文章中的情境,這個教學過程我們稱之爲表演互動。在學生表演的時候,會使得學生學習課文的情緒增加,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更會培養學生的團結在精神,讓他們學會爲了一個目標而共同努力。表演互動對於學生團隊意識,合作精神的培養有一定的效果。

比方說,在對《讓我們蕩起雙槳》這篇文章實施學習的時候,由於此文章屬於一首歌,首先向學生介紹這首歌描述的場景,之後播放幾遍音樂,引導學生對此首歌展現出來的畫面實施聯想,繼而讓學生實施探討。並提供一些輔助的道具,讓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表演出來。在整個流程之中,學生對於唱歌和表演比較期盼,這樣就會對這首歌所表現的場景進行深入的理解,把整首歌要表達的意思掌握好,這樣學習情緒就會一下子上來,高漲的學習情緒有助於學生更好的認識情境,促進其對文章的理解。與此同時,在表演互動的時候,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情感的理解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述,在國小語文教育之中融入互動式教學方法效果十分的顯着,可推進國小生全面健康發展,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此外對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及其有利,既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實際教學之中,老師要把主要的任務故在課堂教學上,運用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實現課堂教學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張萍。國小語文自主探究閱讀教學模式初探2013(6).

[2]鞏春麗。淺析素質教育下的國小語文教學改革[J].當代教育論壇,教育科學,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