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略談幼兒園教學中的法制教育法

俯身,尋找教育突破口

略談幼兒園教學中的法制教育法

——略談幼兒園教學中的法制教育法

【摘要】三至五歲的幼兒性格開始形成,如果這時進行法制教育,能夠讓他們早早認識到什麼可以做,什麼該怎麼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一定不能做,讓幼兒獲得並增強法制觀念,成爲自我成長道路上的第一保護人。針對幼兒對生活充滿好奇,喜愛結伴而玩,和有迎難而上願望的特點,我在教學時很注意聯繫生活、創設情境,有時也採用舉例討論的方法,以強化幼兒的法制教育效果。

【關鍵詞】幼兒園 法制教育 滲透方法

隨着我國法制建設的推進,法制教育滲透到了每一個教育階段,普法從娃娃抓起已經成爲全民共識,在幼兒園中開展法制教育,可以讓孩子從小接受法制觀念,形成法制意識,爲他們安全、健康地成長提供保障。幼兒從三歲開始性格的形成期,這時的小孩集體感強,喜歡跟大家一起玩,追求和諧、友好的相處氛圍;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慾,對外界生活充滿好奇,興趣廣泛;他們接受知識的方式愈形象效果愈好,思維以形象爲主,可以展開一些簡單的問題討論;他們熱心提問,遇到困難時,願意想辦法克服……。這些特點決定了幼兒的教育要與少年、青年不一樣,對此,我在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時,十分注意聯繫生活、創設情境,只有在幼兒相當進入狀態時,才引導他們進行略帶抽象的討論,因此收到了不錯的實效。

一、聯繫生活,找準切入點

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持續接受法制教育,一是因爲法律是在不斷改進和完善之中,二是由於每一個階段的人的閱歷和背景都不一樣,他們所能領會的法制內涵也是高低有別,所以在幼兒園教學中進行法制教育時,一定要以生爲本,顧及到幼兒的認知水平。我因此都是從幼兒不多的經驗出發,把法制教育切切實實紮根在幼兒的生活中,使之遠遠脫離“高架橋”。所做的第一步,就是找準法制教育的切入點,是從社會上幼兒被拐入手,還是就班上有小朋友吃了街邊小食後拉肚子請假開始,是從最近有小朋友拾物不昧起頭,還是從110、120電話記憶起始,教師可以選擇導入的話題很多,我們不用告訴幼兒什麼是犯罪,也更不用告訴他們犯了什麼罪要判多少年,這不是他們這一年齡段可以和應該學習的東西,就以這樣形象、生動的現實,引領幼兒關注自己的人身安危,關注遵紀守法的行爲,就是貫徹了法律“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理念,就能夠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輕鬆愉快地接受到實用的法制教育。

中班一個小女孩,在家裏是個小公主,想什麼家長給什麼,要什麼直接拿什麼,入園不久的一天,她看到同班的小佳拿了一個可以發聲的玩具鋼琴來,很想玩,問而不得之後,就在午睡時間偷偷拿到自己的被子裏藏着玩,我發現後進行了引導教育,並帶她還回了玩具。後來在上社會課《我和大家一起玩》的時候,我就用了這一例子作爲引子,當然並沒有提到兩個幼兒的名字,然後還播放了兩個錄像片段:一是一名幼兒用強硬的態度,搶了別人的玩具玩,結果引發衝突,二是一名幼兒態度友好地請求跟別人一起玩玩具,結果大家一起和諧地遊戲。最後引導幼兒用自由談話的形式,說出自己對這一情況的看法。之後通過做遊戲、問答等方式,讓幼兒明白,如何用協商性語言跟大家一起玩。

二、創設情境,抓住共鳴感

幼兒對知識的接受是十分感性的,對於法制這樣的抽象內容,要經過形象化整理後,才能學好。教師如果能夠在教室中營造相應的情境,讓幼兒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中感受和體驗,通過教師的引導,將法制內容滲透其中,加上幼兒之間的互相交流,他們便容易形成共鳴,從而產生求知的慾望。情境分爲真實情境、圖像情境、活動情境、語言情境、背景知識情境等等,其中活動情境又分爲操作情境、表演情景、遊戲情境和演示情境,不同的教學情境有不同的功能。在進行法制教育時,爲讓幼兒能多多參與,我常用真實情境使他們置身其中,在裏面說話、行動,真實經歷事情,自己體會出認識上的對錯;實在沒有條件設置真實情境,運用多媒體播放也能引領幼兒入情入境,雖然這種方式播放的內容,可以隨意跨越時空,但真實感會弱很多,幼兒也不能親自參與,需要教師有更巧妙的設計,或結合其他的情境共同運用,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可見,情境教育是一種講究設計能力和運用方式的教育活動,教師應遵循教學規律,按照幼兒的能力水平作出恰當的安排,方能實現教學目標。

進行“在生活中的防盜”教學時,我一上課就給幼兒們展示了一幅“公交車上的小偷”的圖片,講述了一個小偷偷錢包被警察叔叔抓住送到派出所的故事,小朋友津津有味地聽着,非常投入,故事講完了,大家開始議論紛紛,我問:“你們家或者是親戚朋友家被偷過嗎?誰能給我們說說小偷是怎樣進家偷東西的?”立刻教室裏就沸騰了起來,小朋友都搶着說,甚至喊了起來,我向下壓壓雙手,請了兩個小朋友說,這個故事情境成功地讓幼兒全神貫注地投入到了學習中;在介紹防盜方法的時候,我使用了一個可以旋轉打開的模型門,讓幼兒將自己所帶來的各種防盜鎖、貓眼、報警器等安放在門上作演示,小朋友興奮地圍着,一邊爭着上來演示,一邊想伸手去開關別人放上了鎖的門,場面非常熱烈。應該說,後面這個實物情境,比導入的故事情境要更有吸引力,幼兒不僅是聽家長說,然後複述給小夥伴聽,還真實地展示了自己所知道的防盜物品,是一次有效的防盜器知識大交流。

三、舉例討論,把握滲透度

法制教育最終的結果,是要讓幼兒也參與到保障他們安全的工作中來,誰保護他們,都不如他們自己學好了以後的注意預防來得早,來得有效,況且隨着年齡的增大,他們遲早是要自己對自己負責的。因此,傳授知識固然重要,但這種方式是由外因直入的,幼兒自己並不一定有真實感受,如果教師能讓他們通過自主思索、合作討論,來辨析生活中的問題、矛盾,最後掌握的知識、能力才更具有內化性,也才能更深地紮根在幼兒心中。但由於幼兒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都還十分有限,所以用於討論的例子,以及希望能讓幼兒明白的道理,都不能太深,因此在教學中,我十分注意選擇事例,首先必須是幼兒所感興趣的,其次還要是有能提升他們認知空間的事,在運用時,還會留意問題是否過難,會不會造成幼兒討論中出現困擾,如果有,就及時予以調整。只有這樣,幼兒才能通過事例討論獲得最大化效益。

上“文具安全”時,爲了讓幼兒能夠學會並遵守文具的安全使用規則,使班級文具安全規則得以貫徹實施,我在給幼兒觀看過教材上的圖和放大了的掛圖,並共同分析了圖中小朋友不正確地使用文具的危害有,我讓大家分組展開討論,怎樣使用文具纔是安全的?討論的例子來自最後一幅圖,上面是畫畫後洗手,討論的問題就是:除此以外,我們在使用文具前後,還要注意些什麼?同時每個小組發一張大卡紙和一袋彩色鉛筆,讓他們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出討論的結果。

嚴格地說,幼兒園中所進行的法制教育,只能算是法制教育的前奏,極少真正涉及到法律制度、法律監督和法律實施,但也已從最基礎的地方切入,讓幼兒明瞭了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事,意識到做了不能做的事,“警察叔叔是要來抓你的。”從而對他們的言行提出警醒,因此,法制教育在幼兒園教學中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關鍵在於教師要如何展開進行,才能讓幼兒以適合他們的方式,真正有效地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和思維,並能有意識地運用在生活中,使他們能安全、健康地快樂成長,這應該成爲我們幼兒教師重視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尹志英.加強法制教育,營造和諧校園[J].中國校外教育,2012年04期

[2]劉智成.園長、教師及家長對在園幼兒人身傷害事故法律認知的現狀調查——以江西省吉安市兩所幼兒園爲例[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3年05期

[3]陳靜.論語言教學活動中幼兒道德法制觀念的培養[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3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