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新版多篇】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新版多篇】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一

摘要:

國小一年級是一個重要的過渡時期,從幼兒園教育向國小教育的跨越以這個階段爲重要基礎。語文更是一年級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增強理解和表達能力的基礎上,才能達成對其他學科的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爲了日後各階段的學習,從學生年齡情況出發,培養其良好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國小一年級教學的關鍵。本文從一年級語文教學存在問題着手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期爲教學改革做出貢獻,爲學生的高年級學習做好充足準備。

關鍵詞:

一年級;語文教學;問題;策略

一、前言

學生由幼兒園階段的學習進入到一年級的過程中,由於遊戲爲主的教學模式向課堂教學爲主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增多,這種轉變容易在學生的不適應下造成學習偏差。與此同時,國小語文教育又是關鍵的基礎教育時期,對拼音的學習是現代化社會中運用辦公軟件打字的基礎,對文字的學習是各方面閱讀即獲取知識的基礎,此時對學生的適應性引導就變得十分重要。爲了使學生在國小一年級教學中獲得自然的學習過渡,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結合實際教育情況以及先進教育理念,提出具體的教學對策。

二、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現狀以及存在問題

(一)幼兒教育與國小教育的銜接問題

從幼兒園向國小轉變的過程中,學生學前教育水平極大的不平衡爲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困難。由於功利促使的幼兒教育國小化問題,以及反國小化幼兒教育的推進,兩者對抗使得幼兒教育中具體知識性教育參差不齊。當幼兒園在國小化教育中提前教授了大部分拼音和文字知識,語文教師在進行一年級語文教學時就會忽視對部分內容的強化,這對於在幼兒教學階段獲得知識較少的學生來說是不合理的,缺乏教師着重的對語言文字的鍛鍊使得這部分學生難以得到順利的過渡,而這種片面的教育歸根結底在於教師對於幼小銜接的忽視。除去以上例子中所提到的問題,對幼小銜接的忽視還會使得學生在面對教師的過程中產生畏懼等負面心理,由於國小中紀律要求的明確、教育內容量的提升、加之對學生自主能力要求的提高,國小語文教師若是不根據學生年齡的具體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軟化,容易給學生留下嚴肅的令人畏懼的形象,對師生的交流十分不利。

(二)評價體系的單一化問題

單純的書面考試評價體系仍然是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大問題,評價方式的單一化和片面化對於現今的綜合性發展要求十分不利,這種評價方式在教育部的三令五申中仍屢禁不止。在書面的統一考試要求下,本該得到聽說讀寫全方面能力鍛鍊的學生產生了重點的偏移,教師和學生都會以考試內容爲根本標準進行學習,而試題考覈下的一年級語文根本性的缺少聽和說方面的題目,將會使得學生的文字和口語表達能力之間出現脫節,未得到語言交流的鍛鍊使得學生的交際能力削弱。同時,過於重視卷面考試將會使學生壓力增加,教師在進行卷面設置時容易出現超綱題目,使得考試從學習成果檢驗的過程變成了一個目的,是一種本末倒置。最後,單一的書面考試評價也會容易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使得剛剛進入學校的充滿好奇心的學生對學習失掉興趣,使接下來的學習成爲一個灌注式而非主動的學習過程,導致學生學習效率的低下。

三、有效進行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的策略

(一)認識階段:知識的體系化與教學差異化

在進行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對教學情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着重於從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這個認識偏重於兩個方面,一是結合自身能力與教學內容的認識,二是結合學生情況對教學差異的認識。在前一方面中,部編版一年級語文課本翻開就從文字“我上學了”結合簡單的詩歌“上學歌”進行引入,隨後進行識字和拼音方面的教學,這些內容於教師而言無疑是十分簡單的,但正是這種簡單使得教師常忽視對教學內容的準備,從而在教學過程中語言貧乏寡淡,無法吸引學生興趣,因此把簡單的知識系統化、趣味化是重點,這需要教師在準備教學的過程中正確認識到自身語文水平和教育語文水平間的差別,對知識體系進行構建規劃。在後一方面中,學生受到學前教育的情況良莠不齊,幼兒園的教育程度、學生父母對教育的重視差異、以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差異,多方面結合造成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教師要在充分了解這種情況的基礎下對每一個學生都給予關注,不能抱有學生之前肯定已經學習過這個知識,就不對部分知識詳細展開的想法。基礎知識的講解一定要不斷重複,使學生對這些語言文字逐漸熟悉,更加敏感,不落下每個學生,爲學生學習樹立信心。

(二)教學方式

1、趣味性教育

學生興趣對於學習的意義一再被強調,尤其對於一年級語文這種基礎中的基礎學科,興趣對於增加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角度,深入研究教材聯繫學生興趣、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氛圍是兩種主要形式。在聯繫教材的方面,教師可挖掘教材中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再對教學知識進行引入。例如在對課文《小小的船》的講解之前,教師可以先爲學生提出一個謎語“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引入,讓學生在猜謎的過程中強化對月亮的認識,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隨後讓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後讓學生思考文中“小小的船”指的是什麼,再把謎語中的月亮的特徵同課文中的聯繫在一起,把謎語中“掛”、“鐮刀”和課文中“彎彎”、“兩頭尖”着重標註出來,啓發學生對月亮形態的感知,將學生從猜謎活動帶入課堂之中。課堂趣味氛圍的形成要積極引導學生髮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在讓學生思考有什麼東西的形態和彎彎的月亮相似並進行發言,在促進學生想象能力的同時通過及時的鼓勵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2、兼顧聽說讀寫各階段

拼音與文字是一年級的語文教學重點,拼音學習要求學生學習準確的語音,辨別字母形態並且掌握拼讀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順口溜和圖形聯想強化記憶,例如在對“a”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部編版課本上小女孩發出“a”音的圖片,將女孩圓形的頭部的圓形,辮子的右彎同字母“a”的形態相結合,便於學生的記憶。在看圖寫話與說話方面,教師要基於學生的年齡特點,爲其選擇較爲簡單直觀的圖畫,同時可以通過畫圖寫畫、畫圖說話的方式,將簡筆畫的過程與表達的過程結合起來,使學生達到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統一,學生表達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對句意表達不清、句子內容不完整的情況做出修正,使得學生的文字和口語表達得到不斷改善。另外教師還要注意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讓學生的閱讀範圍擴大,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重視朗讀與默讀,落實每一個字音、字意以及文字符號,同時也要加強與學生父母的溝通,讓學生在學習課內知識的同時,閱讀課外經典,不斷拓展知識面。

3、豐富課堂形式

課堂教學不僅僅限於教師的講述,對一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的情況,豐富課堂形式可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方面可通過組織學生遊戲中學習的形式來達成,幼兒園教育中的遊戲式教學在轉入國小後加以提升,從興趣式的遊戲轉向教育式的遊戲,例如通過遊戲“開火車”,在複習所學文字的過程中讓學生輪流讀字音,通過遊戲“找朋友”讓學生搭配拼音的聲母和韻母。豐富課堂形式也可以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多媒體進行聲音、圖片、視頻的多方面呈現,從而達到豐富多彩的教育效果輔助學習。

(三)評價體系

國小一年級語文以往以筆試考試爲唯一終點的評價方式應該被取代,轉向多時間節點、多層次、多評價參與者的綜合性評價。多時間節點可通過一個月一次的評價或是一單元一次的評價進行,將這些評價分數按比例加入總評定之中。多層次的評價除去筆試考試之外可結合口語表達能力的評價,例如組織競賽,學生參與課文背誦、認字讀寫、口語交際方面的比賽來獲取評定。多評價參與者指的是師生共同參與評價,學生參與評價削弱了教師評價的片面性,也可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但是由於一年級學生的判斷能力不夠成熟,學生參與評價的分數佔比應該較低。這種評價體系使得學生的學習真正成爲學習重心,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二

一、爲學生制訂閱讀計劃

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對於語文閱讀已經接受了基本的訓練,但是在閱讀量上卻有所差異,有的學生讀過的書多,有的學生讀過的書少。因此,學生升入國中後,語文水平也會參差不齊。老師應該依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爲學生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

1、對於學生閱讀書籍一定要保質保量,切忌只圖讀書的數量而忽視了對書中內容以及思想的理解

國中階段不同於國小階段,對於語文的學習有着更高的要求。國小階段讀書的目的主要在於學習文字、詞句等的用法,而國中階段則更多地傾向於對於文章的理解與把握。所以說,對於語文學習來說,大量閱讀是其根本基礎,但是認真體味文章同樣不可或缺。

2、對於國小階段就已經進行過大量閱讀的學生,教師可以爲他們提供一些更高層次的讀物

國小階段所能接觸到的讀物大多是童話、寓言故事、四大名著、歷史故事以及一些簡單的文學作品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學生從小培養良好的美德並且引發學生的思考,但是對於國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就會顯得膚淺。所以,老師應該爲學生提供一些國內經典的文學作品,如魯迅、巴金、顧城或莫言等作家的文學名篇。此外,還要爲學生的哲學啓蒙打好基礎,爲學生推薦一些哲學類入門書籍,比如說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的成名作《蘇菲的世界》,通過講述一個小女孩從陌生人那裏收到了一封封關於哲學思想論述的來信,從而開始對整個世界、自身所處的環境產生好奇,進而引發了對於生存、死亡等的思考。這對於國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將自身帶入書中的角色,從而跟隨作者或者書中的主人公一同思考這個世界,思考生存的意義等。

3、廣泛閱讀,拓展視野,拓寬知識面

中國的學生在這方面比較欠缺,因爲學生通常只能一門心思地將精力都投入課本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知識的攝取。因此對於老師來說,趁着學生還有一些屬於自己的時間,一定要教育學生廣泛地攝取知識,不能僅僅侷限於書本的條條框框,要多讀各種不同題材的課外書籍,廣泛地涉獵各種知識。

4、教師可以推薦學生每星期認認真真讀一本書,建議不超過兩本

學生要根據自己所閱讀的書籍寫出閱讀感受,自己的收穫包括本書帶給自己的改變是什麼等。不斷思考,積少成多,逐漸培養讀書興趣與閱讀能力。

二、提高學生文學素養

1、可以快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看到一篇文章,快速讀一遍之後基本上就可以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內容、結構,並且知道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當然,這要建立在一定量閱讀的基礎之上。所以在日常的語文學習過程中,除了要讓學生廣泛閱讀之外,老師還要刻意地去訓練學生對於文章主題、結構、中心思想等的掌握,讓學生養成一種思維模式,即看完一篇文章首先就想到提煉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捋順文章的結構等,這樣假以時日的訓練,對於文章的整體把握就會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2、同感的能力

所謂同感就是“感受他人的感受”,也就是說,學生在看完一篇文章後,要能夠體會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情感,要學會去感受作者的感受,也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讀者與作者在思想上的共鳴。產生思想或情感共鳴,那麼對於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更加容易、更加透徹。老師在訓練學生這種能力時,可以讓學生自行有感情地進行朗讀,仔細體會詞彙的用法,揣摩句子與句子之間使用的關聯詞,以及文章抒情部分的描寫等。抓住這些細節,便可以在整體上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感情等。

3、文學評論的能力

對於文學素養來說,文學評價是最高層次的能力。文學評論,簡言之,即看完一篇文學作品,可以對其進行評論、賞析等。這就需要讀者有一定的文學功底,能夠分析文章結構的利弊,支撐點的合理與否等。教師可以爲學生提供一些知名學者或作家所寫的文學批註,諸如毛宗崗評《水滸傳》等。對於中學階段七年級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求不必過高,只需要根據文章的結構、內容等對其表達方式、邏輯性以及價值觀念做出最基本的判斷或評價即可,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自己體會文章,提出自己的觀點,最終目的是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文學素養。

總而言之,對於國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語文能力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語文的重要性以及學生本身語文水平的可塑性。對於能力不同的學生要求要有所區別,在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要着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通過專門的訓練來提高學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結構的能力等。此外,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同樣不可忽視,這對學生今後的生活也大有裨益,可以定期讓學生對某些文學作品做賞析、評論等來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三

一、教一年級語文,從教師自身來說,千萬不能高估了自己的水平

從知識層面上來看,一年級的知識是處於最底層的,最簡單的。但就是這種衆人皆知的知識,卻是最難教的,也是最應該認真對待的。

一年級上冊的知識主要包括了看圖說話學拼音,讀簡單兒歌認生字,寫生字。作爲教師第一次拿到教材打開書,aoe迎面鋪來,再往後翻,就是一些簡單的兒歌,簡單的生字。於是會高估了自己的水平,但是當一羣孩子真實地坐在教室裏,開始教學時,才意識到不是那麼簡單。因爲知識越簡單,就意味着我們要想得更多。怎樣把簡單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能夠吸引孩子,怎麼讓孩子能夠學懂,並會運用呢?需要教師對一年級的知識有整體的把握,哪些是重點,那些是難點,那些是孩子容易搞混的地方。在教學中,逐漸認識到學習拼音的重點是認識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能夠區別兩拼、三拼音節,能夠正確標調,知道jqxy與ü相拼時要去掉等。針對這一點做了下面的策略。

策略一:教學之前,對課本一定要有一個整體的瞭解,腦子裏得有清晰的思路,對一學期的教學有一個整體的規劃,認清重難點,自己學紮實了,孩子也會學得很紮實。

二、不要高估一年級的小朋友,重視縮國小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

一年級,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從幼兒向兒童轉變,從遊戲向學習轉變的關鍵時間。他們在這個年齡階段,幾乎是一張白紙,需要我們一步一步的引導。這個過程我們不能操之過急,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能高估一年級小朋友的能力。

針對現在的學前教育參差不齊,有的孩子幼兒園學習過拼音,也認識很多字,再加之父母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引導孩子認識一些漢字,這部分孩子就能很快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也會感覺比較輕鬆。另外還有一多半的孩子,幼兒園沒有教過拼音,父母也因爲工作忙沒有時間管孩子,學前幾乎沒有學過什麼知識。兩類孩子“狹路相逢”,差異性就不言而喻了。如果孩子思維靈活,接收能力強,也能夠很快跟上步伐,如果接收能力差一點,那就很容易變成學困生,也會產生自卑心理。所以作爲教師,一年級的孩子上課的聽課習慣需要我們細心引導。他們在課堂上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我們關注的對象。無論是習慣還是知識,都要反覆講,讓他們有好的習慣,新的知識多次見面,達到熟悉的程度。這對以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教師更應該關注學困生,不能因爲課堂上有幾個人懂了,就認爲全部孩子都懂了,讓他們也能夠跟得上學習,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共同進步。

策略二:關注細節,細節決定成敗。關注學困生,讓他們在起跑時就有信心超越。

三、讓你的課堂生動有趣,在有趣的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近年來,國小教育特別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先生強調語文教學要體現“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一箇中心”即以語言訓練爲中心,特別是要加強語言的運用。“兩個基本點”即培養語文能力(聽、說、讀、寫、書),提高人文素養。因此,從一年級就開始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書能力顯得尤爲重要。

一年級的拼音教學,對於後期的“讀”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重視拼音的教學,但拼音顯然是很枯燥無味的,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可以讓拼音教學變成童話樂園,將拼音寶寶送進拼音王國,拼音王國裏有聲母寶寶和韻母寶寶。而這些寶寶之間,會發生有趣的童話故事,一年級的小朋友最喜歡聽故事,通過這種方法,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聽”的能力。如果說孩子在課堂中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我們還可以設計必要的課堂活動。可以猜謎語、做拍手操、編故事、編兒歌。只有這樣,才能讓一年級的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師這裏來。

生字教學也是一年級的重點,如何讓孩子寫一手漂亮的好字呢?老師必須嚴格要求。首先,讓生字教學更加有趣。認字方法多樣化,卡片認字,遊戲認字,生活中認字。學生字,一定要教給孩子方法,重要的方法就是要讓孩子學會觀察,發現中國漢字造字的奧妙,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當孩子愛上認字了,我們就要引導他們正確的寫漢字了。標準的坐姿、正確的握筆方法、教師的漂亮示範,都將對孩子的“寫”產生重要的影響。

在學習課文的朗讀方面,我們更要採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說:“語文教學的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老師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並引導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是一種美麗的境界。”是的,讀書,可以讓語文課堂活起來,也能夠真正讓孩子體會到語言文字的魅力。課堂上,除了教師要有優美的示範外,我們還可以採用小組比賽、同學互讀、抽生朗讀等方式,讓孩子大膽大聲地讀出來,對錶現好的小朋友我們要大聲地表揚,課堂上可以適當地準備一些小貼紙,小朋友很喜歡這種表揚方式。

“寫”不僅僅是寫字,還有寫作,衆所周知,語文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是語文能力的重要體現。一年級的寫作就是寫話,要寫話,就得從說話開始,一年級上期,作爲教師在課堂上,我們要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訓練學生說正確的普通話,糾正不正確的發音,訓練說話說完整的話,說清楚,矯正語病。只有從一年級開始潛移默化,到了高段,孩子才能寫出語句通順,優美的文章。

策略三: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讓孩子在聽、說、讀、寫中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愛上語文。教師的鼓勵與示範尤爲重要。因此,我們在備課一定要認真,充分利用現代化網絡資源,把你的課備得生動有趣。

四、要發動家長的幫助,要讓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一年級的孩子,如果對孩子的教育光靠老師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家庭的絕對配合。除了認真監督孩子完成作業,還應該關注孩子在家裏的書寫習慣,避免家校兩重天,影響孩子的書寫習慣。同時,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是家庭教育中一個重要的方面。一個擁有良好閱讀氛圍的家庭,孩子是特別愛閱讀的,而且理解能力比一般家庭的孩子要強。所以,從一年級開始,我們要引導家長朋友與孩子一起進行親子共讀,也要推薦一些育兒書籍與家長分享,讓書香浸潤每一個家庭,也浸潤每一個小朋友的心靈。

策略四:成立家委員,定期開展家長學校,讓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而不是旁觀者,讓孩子在良好的家族氛圍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是未來社會的棟樑,是祖國的未來。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要他們挑起重擔,讓我們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循序漸進,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語文學習能力,爲他們的未來增光添彩。

參考文獻:

[1]朱珊。《論學習漢語言文學的重要性》[J]。科技資訊,20xx(15)

[2]蔣華英。《淺談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學法指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xx(8)

[3]胡曉容。《淺談國小語文如何針對核心素養教學》[J]。教育論壇,20xx(50)

[4]馮世明。《<國小生自主作文>教學指導方法》[N]。語文出版社,20xx.5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四

一年級的作文起步教學要爲以後的作文教學打下一個寬厚而堅實的基礎,這就必須把大綱的要求科學有效地落實到起步教學之中去。爲此,教師須對起步教學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能進行正確操作。

首先,教師必須心懷全局,從本質上把握拼音、識字、學詞學句、閱讀、說寫句子等教學與作文起步教學的內在聯繫,全面培養和提高一年級兒童的語文素質,使拼音、識字、學詞學句、閱讀等教學爲作文起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1.要教會兒童學習、掌握和運用語言工具

教兒童學習、掌握、運用語言工具,是作文起步教學的第一個重要任務。一年級《語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有關字、詞、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這些內容不同、形式各異、豐富多彩的訓練,其目的都是爲了讓兒童學習、掌握和運用語言工具。在這裏,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兒童對語言工具的熟練掌握和運用是依靠着教材中字、詞、句各種訓練所產生的合力作用,絕非某種單項訓練所能奏效的。因此,要認真地搞好各項訓練。如果認爲作文起步教學只是造句、說話、寫話等個別訓練項目承擔的任務,那就太狹隘了,勢必要影響作文起步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2.讓兒童獲得大量的知識

一年級兒童處在啓蒙階段,讓他們獲得大量的知識,是作文起步教學的第二個重要任務。對一年級兒童來說,獲得知識首先意味着認識外部世界。教師要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使兒童獲得儘可能多的知識,成爲他們進一步學習知識和技能、發展語言和思維、進行說話和寫話的基礎。一年級語文教材的內容相當豐富,涉及到天文、地理、氣象、物候、動物、植物、節令、生態、歷史、傳統、民族、人文、道德、禮儀、生產、生活、器皿等等方面的簡單知識,而且絕大多數配有彩圖。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客觀事物學習知識的時候,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爲此,首先要讓兒童對客觀事物建立起形狀、大小、顏色、質料、氣味、聲音、位置、動態、靜態等方面的感性認識。這是非常重要的,是兒童認識外部世界,獲得知識必須經過的第一步,是兒童形象思維和發展語言的基礎,也是獲得理性認識的前提。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文字內容,也要充分發揮圖畫和實物的作用,調動兒童的各種感官去觀察感知事物,在此基礎上圖文結合,學習、理解和運用文字,就會收到更佳效果。

3.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和思想感情

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和思想感情是作文起步教學的第三個重要任務。對一年級兒童來說,首先應該培養他們分辨事物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培養他們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花紅葉綠、春種秋收、鳥兒唱魚兒遊、東西南北、前後左右、根莖葉花果、雞鴨馬羊牛這許多教材都能培養兒童分辨事物的能力。在拼音、識字、學詞學句教學中,教兒童辨音、辨形、辨義也是在培養兒童分辨事物的能力。不過,這種分辨能力是初步的、最基本的能力,大多是憑藉感性認識的。在此基礎上,使兒童的分辨能力向深層發展,那就要培養辨別是非的能力。農民種玉米和小貓種魚、小白兔種菜和小灰兔吃菜、友愛的小鴨子和不聽話的小公雞、懶惰的獅子、不專心釣魚的小貓、掰玉米的小猴子、喝水的烏鴉、送羊羔的巴特、不要金斧銀斧的窮孩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沙洲壩鄉親這些教材中包含着是與非的道理,教學中要引導、啓發兒童搞清其中的道理,懂得應該怎樣做人,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同時,也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

在豐富多彩的認識事物和辨別是非的教學中,可以逐步培養兒童熱愛真、善、美,憎恨假、惡、醜的思想感情。他們喜歡藍天、青草、鮮花,熱愛大自然,熱愛五星紅旗,愛勞動,愛學習,團結友愛,尊敬師長,樂於助人這些美好的思想感情不僅爲作文的起步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也可爲今後的做人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礎。

其次,在藉助識字、學詞學句、閱讀、觀察、說話、寫話等教材,教兒童學習掌握語言工具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兒童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抓住主要矛盾,選好強化訓練的着力點。

大綱規定一年級作文的要求是用學過的部分詞語寫通順的句子;學習觀察簡單的圖畫和事物,練習寫句子。學生學會用部分詞語說話寫句子,這是在學習運用語言工具。詞是語言的最小單位,是句子的建築材料,學會用詞造句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學習掌握語言的重要而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我們在這個着眼於學生理解詞義會用詞的訓練基礎上,增加一層着眼於學生掌握句式會用句的訓練,而且把用詞與用句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用詞的基礎上把掌握句式會用句當作強化訓練的着力點,作文起步教學的效果就會更好些。比如學生學習了小山羊和小牛一同吃青草這個句子,理解了詞義,可以用小山羊小牛和一同吃青草等詞去造別的句子,這當然是很好的。但如果我們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會××和××一同×××的句式,學生能說出或者寫出老師和我們一同唱歌、我和媽媽一同看電視、小公雞和小鴨子一同去玩這樣的句子,不是比學詞學句、掌握語言工具的效果更好嗎?

基於上述認識,我根據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學生知識水平及接受能力,經過認真比較篩選,提出了一年級兩冊語文作文起步教學應該強化訓練的着力點。

第一冊

1.在說話、寫句時會用:一、二十等數詞和一把、一頭、一口、一隻、一個等數量詞;上、中、下、東、南、西、北、左、右、前、後等方位詞;進、出、來、去、大、小、日、月等詞和重疊詞(如青青的草藍藍的天)。

2.仔細觀察簡單圖畫和事物後,練習說寫句子時,着重說寫:

(1)圖上(或事物)有什麼物,它們在做什麼,或者它們怎麼樣。

(2)圖上(或事情中)有什麼人,他們在做什麼,或者他們怎麼樣。

3.在學詞學句、看圖學文、課文、基礎訓練、看圖說話等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學會下列句式,能在說寫中運用:

(1)我(我們)是(例:我(我們)是國小生)

(2)誰(會)做什麼(例:老師(會)講故事)

誰和誰(一同)做什麼(例:我和爸爸(一同)看電視)

誰做什麼和什麼(例:媽媽掃地和擦桌子)

(3)誰怎麼樣(例:大家很高興)

什麼怎麼樣(例:大公雞很美麗)

(4)誰不做什麼(例:爸爸不吸菸)

什麼不做什麼(例:小羊不吃魚)

誰不怎麼樣(例:明明不驕傲)

什麼不怎麼樣(例:猴子不安靜)

(5)怎麼樣的什麼(例:圓圓的月亮)

(6)誰在哪裏做什麼(例:同學們在草地上玩)

什麼在哪裏做什麼(例:鳥兒在樹上唱歌)

(7)誰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例:我晚上寫作業)

什麼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例:大雁秋天往高飛)

第二冊

1.在說話、寫句時會用:常用的數量詞;它、他、這、那、哪、也、非常、多麼、常常、應該、真、更、很等詞;嗎、呀、呢等疑問、感嘆詞。

2.能用簡單的近義詞和反義詞;能把簡單的主謂賓句說寫完整,不殘缺、不顛倒。

3.會在句中用簡單的定語、狀語(例1.可愛的小燕子飛回來了。例2.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例3.達爾文非常喜歡小動物。例4.王冕很愛畫畫。)。

4.會用在表示時間、地點。會說會寫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做什麼的句子(例:明明在草叢裏找蛐蛐。)

5.在學詞學句、看圖學文、課文、基礎訓練、看圖說話等教學中,必須讓學生掌握下列句式,能在說寫中運用:

(1)有的有的還有的

(2)有時有時

(3)又又

(4)能能也能

(5)是也是

(6)和都

(7)和都是

6.會用逗號、句號、問號。

應該注意的事項:

1.要在做好所有字、詞、句訓練的基礎上強化,絕不能丟開其他字、詞、句訓練而進行強化。

2.強化訓練一般應就着教材分散、逐步地完成。但如果教師有目的、有準備、有計劃地適當集中若干項目進行訓練,或進行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把已學項目集中複習,強化鞏固也是可以的。

3.強化訓練的項目是最基本的訓練項目,要求學生一定要掌握,至於其他內容則無須強求。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五

摘要:在國小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漢語拼音教學是其基礎,更是其重點。而對於剛剛進入國小階段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如何簡單有效地進行漢語拼音教學,是一個難點。

關鍵詞:一年級;拼音教學;教學方法

在國小教育中,語文教學首先應該抓好拼音的教學,不單因爲拼音是國小生學習語言文字的基礎,也因爲拼音是幫助學生之間交流、溝通的一種方法。對於新入學的一年級新生而言,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長期的研究課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則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靈活變通,合理有效地分配課堂時間,利用多變的教學手段啓發學生思維,做到事半功倍。這是國小教師在拼音教學過程中的一大難點。

一、從學生的的認知規律和學習心理特點出發,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國小教育中,教師應當重點考慮學生在年齡和學習心理等方面的特點。新入學的國小生年齡尚小,心智以及各方面的思維能力還不太完善。因此,教師在拼音教學中,應當充分考慮到國小生的這些特點。一年級的學生天性好奇、好動,非常樂於模仿新鮮事物,在教學中,如果讓他們充分地動起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就會大大提高。

二、多采用趣味性強的教學方法

一年級的學生因爲年齡和心理的特點,上課時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在一個事物上。因此,趣味性強的教學方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教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拼音的積極性。例如兒歌教學法的運用。兒歌是兒童最喜愛的一種文學體裁,它淺顯易記,朗朗上口,十分符合兒童的語言特點和記憶特點。將一些難懂的音節以兒歌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不僅可以快速地理解漢語拼音字母的音、形,方便學生的記憶,而且還營造了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

三、加強拼音學習和實際生活的聯繫

在拼音教學的中,教師應當賦予拼音以實際生活的含義。讓學生通過想象,將拼音與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相聯繫,讓學生更便於記憶。課內課外相結合,讓學生進行實踐,將兒童的無意識記憶逐漸向有意識記憶發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逐漸掌握漢語拼音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總之,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注意力不易集中,加之漢語拼音作爲一種抽象符號顯得尤爲枯燥、無趣,學生無法快速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因此,筆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總結出關於漢語拼音的教學方法,旨在與廣大同仁分享與共勉,共同研習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六

以趣激學樂中求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漢語拼音》教學建議

漢語拼音是國小生初入學階段語文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漢語拼音字母是抽象的符號,既不表音也不表意;再加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學習時容易感到困難,不易識記。因此,如何使枯燥的拼音符號在學生頭腦中變得具體可感,讓學生易學、愛學、樂學,就顯得尤爲重要。因此,“趣味化、遊戲化、活動化、生活化”應成爲拼音教學的主要特徵。

一、寓教於趣“圖與歌”

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圖畫,並精心設計兒歌,千方百計地給孩子們提供“情境圖”與“語境歌”。如,教學單韻母“!oe”時,可用這樣的兒歌:“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太陽出來公雞叫,圓圓嘴巴ooo;清清池塘一隻鵝,水中倒影eee。”這樣能夠實現與所學內容直觀形象的結合,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說唱,在流動的節奏中快快樂樂地學習。在“圖與歌”的情境中學習,打破了字母的神祕感,能縮短學生與漢語拼音的距離。另外,藉助形象的圖畫和琅琅上口的兒歌幫助學生認識、熟悉字母,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潛移默化地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與審美教育。如第4課的“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們好”,滲透了環境保護的意識;第6課“小黃雞,小黑雞,歡歡喜喜在一起”,體現了團結合作、友好相處的精神;第11課的“月兒彎彎掛藍天,小溪彎彎出青山”,則向孩子們展示了一幅清麗的山水畫。

二、寓教於樂“玩中學”

拼音教學中讓孩子們玩中有學,學中有玩,讓剛入學的學生親身體驗學習本身所蘊藏的快樂因素。如,學u的四聲時,教師可帶領學生模仿手握方向盤開汽車的動作,並邊開車邊發u的四聲:“一聲道路平無坡,ūūū,二聲就像上山坡,úúú,三聲下坡又上坡,ǔǔǔ,四聲就像急下坡,ùùù。”複習“b、p、d、q”時,可啓發學生思考:用什麼辦法區別這四個字母的樣子?學生可以說一說、演一演、擺一擺、猜一猜等。還可設計“漢語拼音課中操”,既可以調節學習狀態,也可以鞏固拼音字母知識。如,“做運動,解疲勞,我們來做課中操;搖搖頭,晃晃腦,我們來背聲母表b、p、m……伸伸手,跺跺腳,我們來背韻母表!、o、e……振振臂,扭扭腰,整體認讀音節表zhi、chi、shi……專心聽,勤動腦,學好拼音基礎牢。”

三、寓教於用“拼與寫”

教師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漢語拼音,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教學具體的音節時,可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什麼時候用得着,還可引導鼓勵學生給自己的學具貼上拼音標籤,給家中的生活用品貼上音節卡片。爲了進一步引導孩子們用拼音,教師可及時引導學生讀拼音讀物;可以用拼音給孩子寫信,信中可以是誇獎孩子的話,也可以是一首兒歌……水平能夠達到的,同學之間也可以互相用拼音寫信,還可用拼音“抄寫”課程表,給爸爸、媽媽寫留言條等等。

漢語拼音教學的趣味化、遊戲化、活動化、生活化,能讓教學內容與孩子貼得更近一些;能使學生主動地去學習拼音,並能用它來幫助識字、學習普通話;能使孩子們樂意學習、主動學習。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七

摘要:爲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拓展其視野,提高其綜合素質,文章就國小一年級語文閱讀習慣的養成進行了探究,提出了具體的閱讀教學策略,包括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質量。

關鍵詞:國小一年級;閱讀習慣;閱讀教學;

興趣是人前進的動力,對於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說,他們識字量不多,讓其獨立閱讀是十分困難的。這時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就顯得尤爲重要,當學生對閱讀有了濃厚的興趣時,其閱讀能力纔會得到提升。良好的閱讀氛圍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非常有幫助。

一、激發閱讀興趣

國小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閱讀學習產生興趣是現階段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教師要善於抓住一年級學生的個性特點,在此基礎上採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可以爲學生營造一個活潑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迅速進入作品,更好地理解文字描述的內容,激發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例如,教師在講到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烏鴉喝水》時,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爲學生播放與課文相關的小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一年級學生營造具有真實畫面感的文章內容,強化其語文閱讀體驗的同時,還可以加深其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國小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需要合理利用語文課的教學平臺,一年級學生的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插圖去想象課文的場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也可以要求學生通過圖片進行文章的表達和想象,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培養閱讀習慣

葉聖陶老先生曾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自能讀書。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會使學生受益終生。在國小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可爲其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語文教師的職能不僅是教會學生知識,還要從小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了,這時就需要讓學生知道怎麼閱讀,如何閱讀,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只有這樣,閱讀興趣才能一直保持下去,對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年級的國小生語文閱讀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初讀,要求學生可以認識並且在漢語拼音的幫助下能夠獨自完成一篇文章的閱讀。第二部分就是品讀,要求能夠在無障礙朗讀下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在閱讀中深入地思考文章的中心內涵,並仔細揣摩。培養一年級語文閱讀習慣需要從這兩方面入手,教師在拼音及生字的教學上,要夯實學生的基礎,教會學生漢語字典的使用方式,進而幫助學生完成品讀。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品讀方式,品讀方式大致分爲朗讀和默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安排,幫助學生克服品讀的障礙。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清晨早起的時候,選擇朗讀,通過大聲地朗讀提升自己的發音能力及理解能力,在新接觸一篇感興趣的語文讀物時,可以選擇默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提升閱讀質量

提升一年級國小生的閱讀質量,可以從閱讀方法及閱讀量兩方 面入手,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方式,並且閱讀量要適當,堅持學生的主體性來提升其閱讀的質量。

一方面,教師要培養學生邊閱讀邊思考的能力。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獨立閱讀前,提出相關問題,這個問題的作用是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主動思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的方向,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需要將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獨自尋找答案,教師最後進行總結,讓學生自由提問,由教師進行解答,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

另一方面,爲學生合理安排閱讀量。教師需要根據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逐漸增加閱讀量,對於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說,由於漢字的積累量及理解能力有限,閱讀內容以短小精悍爲宜,內容最好簡單易懂,可以插入大量圖畫來保證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條件爲其制定相關的閱讀計劃,定時向學生推薦符合學生的課外讀物,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等,教師可以指導家長與學生共同閱讀,每天保證一定的閱讀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養成一定的閱讀習慣。

四、結語

隨着國家教育的不斷完善,人們對閱讀也越來越重視起來,閱讀習慣的養成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着不容忽視的作用。國小階段正是人生起步期,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尤爲重要,但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不能獨立完成閱讀這件事情,此時,需要學校和家庭進行有效的引導,使其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爲其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八

一年級識字、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新課標在識字、寫字方面,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提出“會認、會寫”兩種要求,這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獲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義。但是,低年級學生在掌握字形方面是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呢?下面我來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教學生在自學中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

過去的教學一般是老師教,學生學,學生處於被動地位。新課程充分體現了讓學生自學,用多種方法思考、記憶、分析字形的思想,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對字形的記憶也會更加紮實牢固,還可以從中摸索體會漢字的構字規律。

在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先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讓他們產生讀書的慾望,在反覆朗讀中掌握生字讀音、認識字形。接着我就問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習這幾個生字,看誰最聰明?自己動腦筋想出最好的記憶方法,請你告訴大家。”這樣一問,同學們興趣盎然,馬上就開始在大腦中尋找答案,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記憶方法:“熟字加筆畫”、“形近字對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減筆畫”……如學習“天”字,有的說“大”字加一橫就是天;有的說“人”字加兩橫就是天;有的說“夫”字不出頭就是天。學習“園”字時,有的說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圍牆“口”就是“園”,從而明白“校園、公園”是有圍牆的,以區別“元、園”的用法。學習“愛”字,學生把它拆成“、冖、友”,我配上兒歌“爪字頭,禿寶蓋,小朋友,真可愛”。這樣學生很快就記住了生字。

二、在輕鬆愉快的學習中突破字形難點

剛剛入學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易於疲勞。《新課標》提出:培養學生對漢字以及漢字學習的態度和情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所以,教學時要採用多種方式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在興趣盎然中邊玩邊學。這樣,在充分調動學生無意注意的同時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發展。並且老師要爲解決困難創設情境,以促使學生思維靈活、有創造性地發展。下面我介紹幾種趣味識字方法:

1、編字謎。在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發現“編字謎”能幫助孩子們輕鬆地掌握一些難教的生字,經過引導,孩子們經常動腦筋編字謎在課堂上交流,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比如:朋:兩個月亮交朋友。林:兩棵樹,並排站。休:一個人靠在木頭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樹苗,頭上戴草帽。思:十張口,一顆心,猜猜看,動腦筋。雷:雨點掉到田地裏……孩子們不僅能編出書上出現的生字,還把這種識字方法擴展到課外,並講給家長聽,這樣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識字興趣,同時也鞏固了生字。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組字遊戲。老師把一個字或幾個字的構字部件打亂順序寫在卡片上,發給每個小組一份,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儘可能多的組字,然後小組派代表到講臺前來展示合作的效果,讓全體學生認讀,評出冠軍組。這樣,體現了保底不封頂的教學思路,學生們不僅能組出課本上出現的字,有些學生還能組出許多課外認識的字。

3、搶卡片。老師把許多卡片放在黑板槽裏,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師讀的字音,找出有關的卡片組成字,讀後組詞或說一句話,誰搶得多誰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

4、編故事巧記字形。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構字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聯想去揭示漢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義的關係。通過直觀手段、形象語言、生動故事,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幅幅圖畫或一段小故事。如:學“呆”時,教師邊講故事邊寫筆畫:“一個人張着大嘴巴(口),像木頭一樣一動不動,原來他在發呆。”

5、變字小魔術。我結合語文百花園一中“這樣識字真有趣”組織了“變字小魔術”的遊戲。選出一些簡單的字讓學生加一兩筆變成新字。如“日”,孩子們變出了:電、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變出了:本、禾、術、未、米等,課堂上,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到“魔術”中,在遊戲中學習,在交流中鞏固。

三、閱讀課外書識字

一年級新生在入學5—7周左右,便可熟練掌握漢語拼音,並利用音節讀一些淺顯的兒歌和兒童故事。此時,教師一邊教生字,一邊引導學生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既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也有效地鞏固了漢語拼音,更重要的是學生初學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這些字在書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學生在新的語言環境中重溫所學過的字,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是興趣盎然中的再學習,獲得的是“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在生活中識字以鞏固字形

漢語是母語,學生在生活環境中,可以接觸到很多漢字:電視、同學、親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廣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裝物等,可以說,漢字無處不在。所以,教材編排識字二中的三篇課文就引導學生平時留心觀察,隨時隨地識字,如:發作業本時,讓學生輪流發,從而認識同學的名字;星期天,讓爸爸媽媽帶着到大街上去“找漢字”,收穫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裝物上,漢字就更多了。諸如“紅蜻蜓”皮鞋、“達能”餅乾、“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當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讀出生活環境中的字時,他是多麼興奮啊!因此,學生樂此不疲,此時再引導他們將收集到的商標、廣告等彙集起來,裝訂成冊,便成了一本生動形象、圖文並茂的“識字讀本”。我們每星期評出十幾個“識字大王”的作品進行展覽,下課時,互相考一考,真是“樂在其中”!

識字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和創造帶來的快樂,變“要我學”爲“我要學”。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而且還能在他們不斷的“新發現”中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九

一年級的作文起步教學要爲以後的作文教學打下一個寬厚而堅實的基礎,這就必須把大綱的要求科學有效地落實到起步教學之中去。爲此,教師須對起步教學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能進行正確操作。

首先,教師必須心懷全局,從本質上把握拼音、識字、學詞學句、閱讀、說寫句子等教學與作文起步教學的內在聯繫,全面培養和提高一年級兒童的語文素質,使拼音、識字、學詞學句、閱讀等教學爲作文起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1.要教會兒童學習、掌握和運用語言工具

教兒童學習、掌握、運用語言工具,是作文起步教學的第一個重要任務。一年級《語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有關字、詞、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這些內容不同、形式各異、豐富多彩的訓練,其目的都是爲了讓兒童學習、掌握和運用語言工具。在這裏,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兒童對語言工具的熟練掌握和運用是依靠着教材中字、詞、句各種訓練所產生的合力作用,絕非某種單項訓練所能奏效的。因此,要認真地搞好各項訓練。如果認爲作文起步教學只是造句、說話、寫話等個別訓練項目承擔的任務,那就太狹隘了,勢必要影響作文起步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2.讓兒童獲得大量的知識

一年級兒童處在啓蒙階段,讓他們獲得大量的知識,是作文起步教學的第二個重要任務。對一年級兒童來說,獲得知識首先意味着認識外部世界。教師要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使兒童獲得儘可能多的知識,成爲他們進一步學習知識和技能、發展語言和思維、進行說話和寫話的基礎。一年級語文教材的內容相當豐富,涉及到天文、地理、氣象、物候、動物、植物、節令、生態、歷史、傳統、民族、人文、道德、禮儀、生產、生活、器皿等等方面的簡單知識,而且絕大多數配有彩圖。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客觀事物學習知識的時候,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爲此,首先要讓兒童對客觀事物建立起形狀、大小、顏色、質料、氣味、聲音、位置、動態、靜態等方面的感性認識。這是非常重要的,是兒童認識外部世界,獲得知識必須經過的第一步,是兒童形象思維和發展語言的基礎,也是獲得理性認識的前提。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文字內容,也要充分發揮圖畫和實物的作用,調動兒童的各種感官去觀察感知事物,在此基礎上圖文結合,學習、理解和運用文字,就會收到更佳效果。

3.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和思想感情

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和思想感情是作文起步教學的第三個重要任務。對一年級兒童來說,首先應該培養他們分辨事物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培養他們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花紅葉綠、春種秋收、鳥兒唱魚兒遊、東西南北、前後左右、根莖葉花果、雞鴨馬羊牛這許多教材都能培養兒童分辨事物的能力。在拼音、識字、學詞學句教學中,教兒童辨音、辨形、辨義也是在培養兒童分辨事物的能力。不過,這種分辨能力是初步的、最基本的能力,大多是憑藉感性認識的。在此基礎上,使兒童的分辨能力向深層發展,那就要培養辨別是非的能力。農民種玉米和小貓種魚、小白兔種菜和小灰兔吃菜、友愛的小鴨子和不聽話的小公雞、懶惰的獅子、不專心釣魚的小貓、掰玉米的小猴子、喝水的烏鴉、送羊羔的巴特、不要金斧銀斧的窮孩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沙洲壩鄉親這些教材中包含着是與非的道理,教學中要引導、啓發兒童搞清其中的道理,懂得應該怎樣做人,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同時,也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

在豐富多彩的認識事物和辨別是非的教學中,可以逐步培養兒童熱愛真、善、美,憎恨假、惡、醜的思想感情。他們喜歡藍天、青草、鮮花,熱愛大自然,熱愛五星紅旗,愛勞動,愛學習,團結友愛,尊敬師長,樂於助人這些美好的思想感情不僅爲作文的起步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也可爲今後的做人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礎。

其次,在藉助識字、學詞學句、閱讀、觀察、說話、寫話等教材,教兒童學習掌握語言工具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兒童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抓住主要矛盾,選好強化訓練的着力點。

大綱規定一年級作文的要求是用學過的部分詞語寫通順的句子;學習觀察簡單的圖畫和事物,練習寫句子。學生學會用部分詞語說話寫句子,這是在學習運用語言工具。詞是語言的最小單位,是句子的建築材料,學會用詞造句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學習掌握語言的重要而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我們在這個着眼於學生理解詞義會用詞的訓練基礎上,增加一層着眼於學生掌握句式會用句的訓練,而且把用詞與用句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用詞的基礎上把掌握句式會用句當作強化訓練的着力點,作文起步教學的效果就會更好些。比如學生學習了小山羊和小牛一同吃青草這個句子,理解了詞義,可以用小山羊小牛和一同吃青草等詞去造別的句子,這當然是很好的。但如果我們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會××和××一同×××的句式,學生能說出或者寫出老師和我們一同唱歌、我和媽媽一同看電視、小公雞和小鴨子一同去玩這樣的句子,不是比學詞學句、掌握語言工具的效果更好嗎?

基於上述認識,我根據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學生知識水平及接受能力,經過認真比較篩選,提出了一年級兩冊語文作文起步教學應該強化訓練的着力點。

第一冊

1、在說話、寫句時會用:一、二十等數詞和一把、一頭、一口、一隻、一個等數量詞;上、中、下、東、南、西、北、左、右、前、後等方位詞;進、出、來、去、大、小、日、月等詞和重疊詞(如青青的草藍藍的天)。

2、仔細觀察簡單圖畫和事物後,練習說寫句子時,着重說寫:

(1)圖上(或事物)有什麼物,它們在做什麼,或者它們怎麼樣。

(2)圖上(或事情中)有什麼人,他們在做什麼,或者他們怎麼樣。

3、在學詞學句、看圖學文、課文、基礎訓練、看圖說話等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學會下列句式,能在說寫中運用:

(1)我(我們)是(例:我(我們)是國小生)

(2)誰(會)做什麼(例:老師(會)講故事)

誰和誰(一同)做什麼(例:我和爸爸(一同)看電視)

誰做什麼和什麼(例:媽媽掃地和擦桌子)

(3)誰怎麼樣(例:大家很高興)

什麼怎麼樣(例:大公雞很美麗)

(4)誰不做什麼(例:爸爸不吸菸)

什麼不做什麼(例:小羊不吃魚)

誰不怎麼樣(例:明明不驕傲)

什麼不怎麼樣(例:猴子不安靜)

(5)怎麼樣的什麼(例:圓圓的月亮)

(6)誰在哪裏做什麼(例:同學們在草地上玩)

什麼在哪裏做什麼(例:鳥兒在樹上唱歌)

(7)誰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例:我晚上寫作業)

什麼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例:大雁秋天往高飛)

第二冊

1、在說話、寫句時會用:常用的數量詞;它、他、這、那、哪、也、非常、多麼、常常、應該、真、更、很等詞;嗎、呀、呢等疑問、感嘆詞。

2、能用簡單的近義詞和反義詞;能把簡單的主謂賓句說寫完整,不殘缺、不顛倒。

3、會在句中用簡單的定語、狀語(例1.可愛的小燕子飛回來了。例2.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例3.達爾文非常喜歡小動物。例4.王冕很愛畫畫。)。

4、會用在表示時間、地點。會說會寫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做什麼的句子(例:明明在草叢裏找蛐蛐。)

5、在學詞學句、看圖學文、課文、基礎訓練、看圖說話等教學中,必須讓學生掌握下列句式,能在說寫中運用:

(1)有的有的還有的

(2)有時有時

(3)又又

(4)能能也能

(5)是也是

(6)和都

(7)和都是

6、會用逗號、句號、問號。

應該注意的事項:

1、要在做好所有字、詞、句訓練的基礎上強化,絕不能丟開其他字、詞、句訓練而進行強化。

2、強化訓練一般應就着教材分散、逐步地完成。但如果教師有目的、有準備、有計劃地適當集中若干項目進行訓練,或進行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把已學項目集中複習,強化鞏固也是可以的。

3、強化訓練的項目是最基本的訓練項目,要求學生一定要掌握,至於其他內容則無須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