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舞蹈教育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舞蹈教育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 篇一

一、新課改及國小藝術教育對國小教師素質的新訴求

1、新課改要求國小教師具有積極健康的職業人格

傳統的國小教育在應試教育的陰霾下,一直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和考試的成績,學生的成績不僅是考察學生優劣的標準,而且也成爲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好壞的參照。爲了使天性調皮的國小生乖乖學習,提高成績,打罵懲戒式的嚴加管教一度成爲應試教育下的一種“時尚”,“嚴師”也因此成爲國小教師的標杆。但隨着科學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素質教育的持續推進,以及應試教育下基礎教育出現的種種問題,比如厭學嚴重、師生關係緊張、學習負擔過重、精神壓抑、心理問題頻發等,使社會和基礎教育本身開始關注並越來越強調學生個性健康發展、創新精神培養等學習成績之外的教育指向。基礎教育導向的轉變對國小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國小教師要具有紮實的學科知識、寬廣的知識面、大膽創新的精神,同時還要具備幽默、誠實正直、開朗大方、情感穩定、善良寬容、待人熱情等積極的人格特質和職業性格。因爲國小教育段的兒童正處於人生基礎發展關鍵期,教師的這些特質對於國小生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具有直接的積極影響。

2、國小藝術教育急需能勝任舞蹈藝術課程的專兼職藝術教師

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我國國小教師中,從正規師範院校畢業的,受過專業化、系統化藝術教育和培訓的藝術課教師少之又少,大部分國小教師隊伍中的藝術教師對舞蹈、音樂、美術等藝術專業知識知之甚少。“兼職”藝術教師的語文、數學等“主課”教師在教學水平、業務能力等方面與藝術教學的實際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由於缺乏藝術教師,很多國小進入課程表的藝術課程形同虛設,敷衍了事、雀佔鳩巢的現象屢見不鮮。藝術教師的缺乏成爲制約基礎藝術教育的瓶頸,使得國小舞蹈藝術教師或具有一定舞蹈藝術基礎的學科教師的培養迫在眉睫。

二、培養具有積極健康人格的國小教師

本文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討了舞蹈學習對學生人格體系的核心——自我概念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研究對象爲高等師範院校大學生,分三類:第一類爲舞蹈專業組,此組大學生均爲舞蹈系學生,開有專業舞蹈課,且每天都有1小時以上舞蹈練功時間;第二類爲舞蹈興趣組。此組學生爲非舞蹈專業的舞蹈興趣班或舞蹈隊的大學生,每週有2次左右的舞蹈培訓課,每次90分鐘,偶爾有舞蹈表演和舞蹈比賽;第三類爲普通學生組,即非舞蹈專業的其他專業大學生。採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Self-ConceptScale,TSCS)作爲本研究的測量工具。測驗結果顯示:

1、舞蹈學習對大學生生理自我的發展具有積極影響

差異的顯著性檢驗表明,舞蹈專業的學生與普通組大學生在生理自我維度上的差異達到了極顯著的水平。這是因爲舞蹈學習過程中涉及了軟度訓練、形體訓練、技術技巧訓練和舞姿訓練,學生通過這些練習不僅鍛鍊了身體,提高了身體素質,還塑造了優美的形體,培養了優雅的氣質,加之他人的積極評價,自然會使得形體和氣質得到良好修飾和改善的大學生對生理自我的認知趨於積極。

2、舞蹈學習對大學生道德倫理自我發展具有積極影響

差異的顯著性檢驗表明,舞蹈專業的學生與普通組大學生在道德倫理自我維度上的差異達到了顯著性水平。舞蹈專業組大學生在道德倫理自我維度的得分明顯高於普通組的大學生。舞蹈作爲藝術的一種重要形式,其美育價值早已爲人所認同,即舞蹈通過優美的舞姿、美妙的形體、動聽的音樂、炫麗的服飾,營造一個“美的世界”,在獲得美的享受中增強對美的感受力和對心靈的滌盪,從而得到精神的淨化、情操的陶冶、心靈的愉悅和情感的昇華,這些對於大學生道德的發展無疑具有隱形的教化作用。正如同我國西周的樂舞,人們通過樂舞能得到內在心靈的愉快和滿足,達到教化世人的目的。

3、舞蹈學習對大學生自我認同、自我滿意二級維度和整體自我概念具有積極影響

差異的顯著性檢驗表明,舞蹈專業組和舞蹈興趣組在自我認同、自我滿意二級維度上得分極顯著地高於普通組大學生,舞蹈專業組在全量表上的得分要顯著地高於舞蹈興趣組。這一結果表明舞蹈學習對大學生積極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於舞蹈學習對自我形體、氣質的塑造,以及專有的舞蹈特長,能促使個體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這種來自舞蹈學習所獲得的自信會泛化和影響到大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對整體自我的認同與悅納,對自我產生更積極的認識評價,進行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

4、舞蹈學習時間長短對大學生自我概念具有積極的貢獻

分層迴歸發現,舞蹈學習的時間對大學生自我概念具有一定的解釋力,可以依此進行推論,大學生學習舞蹈的時間越長,對其積極自我概念的發展越有促進作用。因爲一般而言,舞蹈學習者的形體和氣質會隨着舞蹈學習時間的延長而改善和提高,時間越長,良好形體的塑造越明顯,精神氣質也越佳,由此帶來的對自我的積極體驗也越明顯,這都會有利於大學生積極自我概念的形成。從實證研究結論不難看出,在高師國小教育專業開設舞蹈課程不僅對培養合格專兼職國小舞蹈藝術教師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培養具有積極健康人格的國小學科教師具有重要意義。

三、培養能夠勝任國小舞蹈教學的國小藝術教師

1、培養具有良好藝術素養的國小舞蹈教師

藝術素養是人的生理特點和心理髮展在社會實踐中逐漸發展成熟的,通過對人的情感與心理的訓練和培養而建立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包括藝術感知力、藝術想象力、藝術創造力和藝術表現力等。高師舞蹈課程的目的不是培養具有高超舞技的舞者,而是要通過課程教學,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審美觀念和健康向上的藝術情趣,進而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鑑別能力和表現能力,最終使學習者能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藝術形象、表達思想情感。國小教育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了良好藝術素養,在將來的國小舞蹈藝術教育中,則更能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看待身邊的一切,包括學生。他們會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美”,他們會將自己發現的美好的東西傳授給學生,與學生共同分享。學生在教育者營造的“美”的教育環境中,接受“美”的薰陶,積極健康地成長。

2、培養具有良好舞蹈表演能力的國小舞蹈教師

舞蹈表演能力是指通過身體動作的節奏化、韻律化、情緒化、戲劇化等表演手段來表達思想,表現現實生活內容和情感的能力。國小教師的舞蹈表演能力決定了其展示給國小生舞蹈作品美感的程度,是對其最直接的美感刺激。加之孩子天性的模仿和對美的追求,教師通過舞蹈表演展示的形體美和舞蹈美也是吸引國小生注意力,激發其學習熱情的重要手段。高師國小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立足於培養學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回答“要表演什麼”“如何表演”“如何使表演生動形象”三個基本問題,滿足將來國小舞蹈藝術教育的實際需求。

3、培養具有較好舞蹈創編能力國小舞蹈教師

國小生思維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繫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鑑於兒童思維發展的特點,國小舞蹈藝術教育定位更多的是以具體的舞蹈形象爲載體的舞蹈審美教育,而不是以舞蹈理論知識爲載體的知識學習。加之兒童舞蹈主題的生活化、趣味性、自娛性的特點,使得就地取材、隨機取材進行兒童舞蹈創編表演成爲了國小舞蹈課程教學的重點。於是作爲一個國小舞蹈教師,只有掌握相當程度的舞蹈,尤其是兒童舞蹈創編知識和技能,才能勝任國小舞蹈的教學工作。高師國小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教學正是將舞蹈創編能力的培養作爲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爲培養未來合格的專兼職國小舞蹈教師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4、培養具有舞蹈教學能力的國小舞蹈教師

高師國小教育專業師範性特點決定了該專業課程的師範性。具體到舞蹈課程,其教學目標不僅是培養會跳舞的學生,而且要培養會進行舞蹈教學的能力,具體來講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1)口頭表達能力

口頭表達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學能力。對於未來從事國小舞蹈教學的國小教育專業學生,其未來要面對的是思維水平和理解能力遠不夠成熟的國小生,因此,對口頭表達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高師國小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通過強調學生表達的準確性、生動性和親切性來培養其良好的表達能力。無論是講解動作,還是傳遞知識,首先要求表達準確,切不可似是而非,造成歧義誤解;其次是生動,生動的表達能喚起國小生的興趣,減少舞蹈訓練中的枯燥無趣;最後是親切,教師的語言如果過於生硬,神情過於嚴肅,學生非常容易發生情緒的牴觸和心理的逆反。因此親切的語言,尤其是符合國小生語言習慣的親切表達,在生硬的舞蹈技能訓練中對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尤爲重要。

(2)評價反饋能力

評價反饋能力是指教師對國小生舞蹈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狀況進行形成性評價,並將評價內容準確及時地反饋給學生的能力。高師國小教育專業舞蹈教學,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指導他們對動作技能做出正確的評估和判斷,使學生建立形成性評價的意識,掌握形成性評價的方法。同時,強調與學生建立良好的評價反饋渠道,以及評價反饋藝術在國小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 篇二

一、前言

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與推進,新的課程標準提出要大力改變過去被動學習、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等教學模式。但現階段,縱觀我國大專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中,“老師怎麼教,學生就去跟着怎麼學”的被動式教學痕跡仍清晰可見,這不但使課程改革收效甚微,還極大地束縛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阻礙教學目標的實現,對此,認清當前大專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普遍存在的不足之處,並建構一種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二、大專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現狀

(一)舞蹈課課時偏少。某項對省內外多所大專學校舞蹈專業教學課時的調研報告顯示,大專學前教育爲三年學制,除去實習的時間,實際上課時間只有5個學期。每個學期上課12-15周,每週2個課時,那麼五個學期的課時最多是150節,對於專業技能性很強的舞蹈教學而言,該數量的課時相對偏少,課時的不足使課程內容不能全面深入展開,直接導致學生無法系統學習到舞蹈相關知識與舞蹈技能,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夠全面。

(二)無統一配套的舞蹈課程教材。實施系統的教學,教材是依據。而教材結構、內容是否合理,與教學質量的達標以及教學目標的實現有很密切的聯繫。當前,大部分大專學前教學舞蹈課程並沒有適用的教材,部分學校採用高校舞蹈專業的教材,部分學校採用中職院校幼教專業的教材,這些教材對大專院校學生而言,要求過高或過低,偏離了教學實際,對大專學前教育人才培養造成阻礙。

(三)課程內容設置不規範。因舞蹈課程不屬於大專學前教育專業的主幹課程,無專業的課程管理者,通常課程設置是由授課教師完成。課堂上,舞蹈教師的授課缺乏計劃性,想到什麼就教什麼,這種方式看似給予教師很大的自主權,實際上並沒有考慮到學生系統學習的需要,不符合國家課程改革的要求。

(四)學生舞蹈基礎差。舞蹈是一種以人的肢體動作傳達情與意的藝術,對學生動作的協調性、平衡性有很高的要求。大部分學生在此前並未進行過舞蹈專業訓練,甚至未接觸過舞蹈,學習舞蹈務必從頭練起,也因學生年齡大骨骼已發育定型,進行舞蹈基本功訓練時可塑性不高,加大了授課的難度。

(五)教學目標不明確。大部分大專學前教育院校舞蹈專業教師對該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接受能力不夠了解,同時教學時沒有依照學前教育舞蹈教育特點選擇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計劃,使其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容易把握不準。例如,教學目標定位在讓學生粗略學習一些舞蹈基礎知識或者在學生基本功不紮實的情況下大量進行舞蹈創編教學,這些都是很難達成的教學目標,不利於課程的有效推進。

三、大專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探索

(一)合理編排課時。舞蹈課程設置一般爲每週2個課時連續授課,從單次學時來說,90分鐘教授一個內容是很充分的;但是從周課時來說,大部分學生認爲一週只有2個課時時間相對較少,使得每次學習結束,並沒有太多的時間進行技能複習與練習,導致學了新內容忘了舊內容,教學效果不能得到很好的鞏固,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因此,在不影響其他課程教學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增加舞蹈教學的周課時,例如,每週增加一個課時或者每兩週增加兩個課時,專門抽出一些時間安排舊內容的複習、練習,提高教學效果。

(二)優化教學組織實施方式。教學的組織實施形式關乎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教學目標是否能達成,因此需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學生性別、舞蹈功底、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學計劃安排等。具體教學組織過程中,對基礎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實施分層式教學,使每個層次的學生在其能力範圍之內都能學到最多的舞蹈知識;對於男學生,可以選擇一些更適合男性氣質的舞蹈類型進行教學,例如拳類、操類舞蹈。女性學生則選擇廣泛,一般的舞蹈類型都可以考慮。對舞蹈功底較弱的學生,將其單獨編組進行多次、重複教學,通過強化訓練提升其能力。

(三)拓寬教學內容。現階段,大部分的大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均認爲,舞蹈課程內容是偏向技能訓練,對音樂美學、藝術欣賞、形體矯正等與舞蹈有關的周邊內容涉及較少,這對於培養研究型人才的大專學前教育專業目標是不相符的。因此,教學中不但要重視舞蹈技能學習,也要增加理論知識教學,例如選擇一些舞蹈欣賞、音樂欣賞、健美知識等內容,使得學生能夠趨向於全面發展,有利於其未來更好地從事幼教研究工作。

(四)創新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手段,重技能的同時也能增加教學趣味性。以音樂爲切入口,引導學生深入感知、體驗各類音樂,進而伴着音樂節奏做出有節律的肢體動作,使其能充分感受舞蹈的形體之美、神韻之美以及力量之美。另外,可以採用觀看歌舞劇或舞蹈遊戲等方法,激發學生對舞蹈的學習慾望,達到將“要我學”轉變爲“我要學”的教學目的。

(五)重視舞蹈課程管理。大專院校要重視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的科學設置與高效管理,由專業的舞蹈教學管理者根據專業的特點實施教學管理,督促教師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改革要求授課,合理安排課程內容與課時,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另外,選擇適合大專學前教育專業使用的舞蹈教材,使教師的教學工作更規範,更系統。

四、結語

總的而言,目前大專學前教育舞蹈教學中仍存在相當多的不足之處,希望教育者能認清現狀,從實際入手,不斷探索、探索更符合學生髮展的舞蹈教學模式,以培養出大批合格的學前教育人才。

舞蹈教育教學論文 篇三

體育舞蹈橫跨體育、藝術、教育三大領域、融體操、舞蹈,音樂於一體、要求練習者不僅應具有一定的身體素質,還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以及對美的鑑賞能力。

1體育舞蹈教學中的音樂個性

體育舞蹈在創作和表演過程中,總是離不開音樂,音樂的旋律感、節奏感、力度和音色、結構、特性和氣質以及內在衝動和音樂運動時對人的情感變化與人體運動的影響,都對體育舞蹈有着極大的啓示和幫助。作爲體育舞蹈靈魂的音樂,以其優美的旋律、鮮明的節奏、多彩的風格使體育舞蹈教學的內容和藝術表現力更加豐富、更加動人。

l.1節奏分明

節奏無所不在。生命的節奏起自心臟的搏動和人體的呼吸;自然界的節奏起自四季的更替;音樂理論上的節奏指的是音值的長短與強弱所構成的組織形態,而舞蹈的節奏是指舞蹈動作進行時佔有時間的節律,即長、短、強、弱及相互間的關係,以交替和重複、變化和對比給舞蹈動作以規律。

在體育舞蹈這個項目中,節奏是音樂諸元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與其它舞蹈不同,體育舞不需要有音樂思想主題。只是藉助音樂的節奏,去表現人體的基本技能和舞蹈技巧。舞蹈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律動,而節奏又是律動的基礎,離開了節奏,韻律的動作就蕩然無存了。可以說,沒有離開節奏的音樂,也沒有缺乏節奏的舞蹈,節奏起着一種起承轉和、承上啓下的作用。由於在體育舞蹈中,特別強調強拍和弱拍。如果用3/4拍珧華爾茲,其拍節數應爲1、2、3、,2、2、3,3、2、3,4、2、3。重音拍在每小節的第1拍,而2、3拍則是弱拍。因此用來眺體育舞蹈的舞曲加強和啓示了音高起落,其強弱節拍分明,使人耳目一新。

1.2旋律優美

體育舞蹈是一種人體運動的藝術,是一項“美”的運動。只有節奏的舞蹈是枯燥、僅硬的。而在優美動聽的旋律中跳舞,則可以啓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發揮學生細膩的藝術感受力,使舞蹈的韻律和音樂的優美巧妙地結合在—起,用音樂去推動和表現舞蹈動作之間的銜接。比如在原先是個正拍起的曲子的前頭(弱拍)加一個和幾個音符,婉轉地或靈巧地、或是富有激情地銜接於正拍之上,就會起一種起承轉和、承上啓下、抑揚頓挫的作用,使舞蹈動作之間既有了聯繫,又有了“呼吸”,也賦予了動作感情色彩。雖不能給人以具體美的形象,卻能把人帶進一種無形的美的境界。音樂旋律或表達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微妙情感;令人心馳神往,遐想萬千;或以其強烈的感情色彩,打動人心,陶冶情操。這就是音樂給予舞蹈的最寶貴的要素,從而使體育舞蹈具有更加豐富、和諧、優美的表現手段。

1.3風格突出

體育舞蹈的音樂不同於其他體育項目的配樂,它不僅要求符合音樂的旋律節奏,更重要的是在舞種當中加以表現。在突出特定韻律的流動中,力求舞蹈形象與音樂形象的完美結合,是體育舞蹈追求另一更高層次的審美需求,舞者將共性化的`節拍形式降到從屬地位,而把個性化的音樂形象及其韻律特徵放到顯要的突出地位來加以考慮,例如華爾茲,其特點是舞姿華麗高雅、秀美瀟灑,舞步起伏流暢,風格華貴典雅、飄逸舒展。舞曲〈藍色多瑙河〉、〈皇帝圓舞曲〉等以其優美、抒情、明朗、動人等特點與華爾茲舞步遙相呼應。探戈舞則神態嚴肅、左顧右盼,邁步沉穩有力,沒有升降起伏,舞蹈動作鏗鏘有力,頓挫分明。探戈舞曲採用的節拍是2/4拍,其節拍速度爲每分鐘33~34小節,給人以莊重、豪放、剛勁、頓促之感。例如在〈西班牙鬥牛舞曲〉、〈鴿子〉等雄壯有力的節奏中跳探戈舞,彷彿看到了剛強勇猛的鬥士手持鬥蓬,勇敢地挑逗着無形的壯牛。這特有的意境令人心曠神怡,如癡如醉。倫巴的音樂節拍是4/4拍,速度是每分鐘27~30小節,舞曲具有獨特鮮明的節奏,配上拉丁美洲的打擊樂器,給人以一種輕鬆、甜美之感。由於倫巴舞大多是表演男女之間愛情生活,因此,倫巴舞的特點在音樂上纏綿深情,舞步上婀娜多姿,風格上柔美抒情使舞蹈充滿了浪漫情調,令人陶醉。

體育舞蹈約有10個舞種,每個舞種都有其風格特點,而其音樂也各有其特色,與舞蹈風格相呼應。正是這音樂風格、舞蹈風格的交相輝映,纔將多姿多彩的體育舞蹈表現的淋漓盡致。

2 體育舞蹈成套編排中音樂與動作的關係

2.1音樂與動作的完整性和統一性

在體育舞蹈中,音樂語言和形體語言,經精心編排創作達到內在統一。音樂的強弱節拍以及連貫的節奏與體育舞蹈剛柔動作相濟,具體統一的體育舞蹈所稱的剛是指動作的熱情、豪放,柔則是指動作的抒情、含蓄、柔美。使體育舞蹈的音樂與動作在風格上具有完整性和統一性。

2.2音樂對動作的控制力

在體育舞蹈練習中,男女舞伴默契配合,節奏同步和諧,動作輕快流暢,旋轉優美飄逸,不僅需要男女伴都具有高超的技能技巧,而且還依賴於音樂節奏的引導、指揮。

音樂對舞蹈動作的控制有同步控制和不同步控制。根據音樂節奏快慢交替的舞蹈動作是同步控制。而同一動作作出不同節奏的處理、靈活的應用使音樂變形,可強化音樂、也可軟化音樂。如樂曲情緒激昂、節奏緊張、氣氛熱烈時,動作卻反而放慢甚至靜止。而當樂曲情緒平和、節奏優緩時,動作卻靜中疾馳,急速旋轉。又如,華爾茲3拍舞曲只跳兩步,或者是3拍跳成4步,這就是音樂對動作昨不同步控制,這種在節奏上變化處理與音樂韻律的不變性,對動作的控制使得音樂的表現力更加豐富,從而給人以嶄新的美的體驗。

3 舞者音樂素質的再培養

舞者音樂素質結構可以分爲三個層次,由低到高依次爲基礎感覺層面、理性認知層面、想象昇華層面。

3.1基礎感覺層面

這是初級階段。人從生下來之後,就進入了被音樂包圍着的社會環境,環境塑造了人的聽覺。處在這一層面的人,通常具有旋律、節奏、音量、音色、速度和力度的一般性感覺;和聲、復調、調式、調性、曲式、織體的感覺相對而言要少得多。這一階段的“學習”是被動的,在不知不覺的狀態下,獲得了上述的感性認識。

3.2理性認知層面

這是必須要經過學習才能進入的階段。對於舞者來說,必須掌握的音樂理論知識有音樂的定義、音樂的物理屬性、音樂的表現手段、音樂的社會作用、塑造音樂形象的各種手段、旋律的定義、旋律的類型、以及旋律在塑造形象中的作用;節奏的定義、基本的節奏類型、複雜的節奏類型、動作節奏與音樂節奏相一致的風格、動作節奏與音樂節奏形成對立的風格;速度的定義、速度在塑造形象中的作用、速度的分類、均勻速度與變化速度;力度的定義、力度的分類、音樂力度與動作力度的關係;節奏、速度、力度三者之間的關係;音量的定義、音量的分類、音量與藝術形象的關係;音色的定義、音色的分類、音色與藝術形象的關係;西洋管弦樂團的組成、民族管弦樂團的組成、現代電聲樂隊的組成、用電子計算機制作音樂的過程;復調的定義、主旋律與副旋律、和聲性質的副旋律、復調性質的副旋律;調式的定義、調式與樂曲地域風格的關係、西方音樂調式、民族音樂調式、現代派音樂中的無調式理論;西方古典音樂的風格與特點;浪漫派音樂的風格與特點;民族樂派音樂的風格與特點;現代派音樂的風格與特點;曲式的定議、常見的曲式結構、動作編排與曲式結構的關係等。

上述內容,有的需要一般瞭解,有的則要求牢牢掌握,形成音樂技能。例如:記憶、哼唱旋律的能力,視唱簡譜或五線譜的能力,分析、記錄動作節奏的能力,分析曲式結構的能力,分析音樂多聲部結構的能力等,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

3.3想象昇華層面

前一階段解決的是音樂技術性的問題,但www.本站baihuawen本站要在音樂美學的高度上全面地把握音樂,就需要從技術分析階段上升到藝術理解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要解決的是舞者對音樂的想象昇華能力。

對於舞者來說,前一段的學習是打基礎,這一段的學習是提高的過程。舞者在場上的比賽是對音樂內涵的表現,表現的前提是理解。

理解音樂作用的含義關鍵在於根據音樂作品提供的全部信息,充分調動頭腦中的想象力,體會音樂的語言。雖然音樂不是圖畫,但它用聲音描繪了大自然的景色,或是高山流水、鳥鳴幽谷,或是暴風驟雨、電閃雷鳴。雖然音樂不是文學,但它用聲音再現了生活的悲歡,或是歡慶勝利、心潮澎湃、或是肝腸寸斷、生死別離。以美學的角度看,音樂作品中包含有優美、崇高、和諧、衝突、滑稽、幽默、悲劇性、喜劇性等內容。舞者對音樂的理解只有達到了美學的高度,想象力才能發揮到最佳狀態,此刻的創造力與表現力纔有堅實的藝術基礎。音樂是高度抽象的藝術,正是它的抽象性和不確定性給舞者的創造力與表現力的發揮留有極其廣闊的天地。

4 提高舞暑音樂素質的途徑與方法

通過學習音樂來提高舞者的審美能力、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是極其必要的。其途徑概括起來有三種:聽音樂、學音樂、走出音樂學音樂。

4.1聽音樂

音樂的環境造就音樂人,提高舞者的音樂素質,最重要的是創造良好的音樂環境。在舞者的學習、訓練、生活

的地方,要安裝相良的設備,挑選稍美的音樂資料,用音樂"包圍”舞者。此外,經常到音樂廳聆聽藝術家們現場演奏、浪唱的音樂,直接進入音樂的藝術氛圍,以此來提高欣賞音樂的水平。

4.2半音樂

爲舞者編寫適用的教材,擬定(教學大綱〉,聘任音樂教師,開設音樂基本理論課和音樂欣賞課。

4.3走出*樂學音樂

藝術來源於生活,音樂是對生活的概括和反映,僅就音樂學音樂還不能抓住音樂的本質。因此,真正想要弄懂音樂,一定要到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去,體驗風土人情,瞭解人們的理想與願望;一定要到大自然中去,聽高山流水,看日出日落,走山間小路,望大淇孤煙。前面所論述的在美學的角度上把握音樂的素質,需要的正是這些感性的經驗。

各種藝術門類所使用的材料不同,但原理相同。美術與文學、音樂與建築、舞蹈與雕塑等,都在更高一個層面上相連相通。所以,只有走出音樂學音樂。才能獲得廣闊的學習空間,真正提高舞者的音樂素質。

5結論與建議

加強對舞者音樂素質的培養教育,將有助於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從而提高他們的比賽成績。建議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工作,組織專家編寫教材,配備專職音樂教師,開設音樂理論課,音樂欣賞課,添置必要的教學設備,爲舞者創造良好的音樂環境。

舞蹈教育教學論文 篇四

一、高校舞蹈教學的發展概況

(一)舞蹈教學的發展現狀

伴隨着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舞蹈專業教學作爲普通高校提高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雖然起步較晚,但在各地高校得到了迅猛普及和發展。人們對高等院校藝術教育重視度只增不減,開設舞蹈專業的高校逐年增多,招生規模連年擴大,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走勢。舞蹈教學不斷髮展,成爲學校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模塊。雖然各高校舞蹈教學的方式和標準迥異,但都重視在舞蹈教學中寓教於樂,充分發揮高校舞蹈教學在培養學生審美層面、塑造形體美以及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20世紀末期,我國倡導“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政策,加強了對高校學生的藝術素質教育。舞蹈教育作爲藝術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其目的不再是單純培養學生的舞蹈和表演能力,而是爲社會的發展培養出色的複合型人才。否則,舞蹈教學在藝術教育中難以同科技人才的培養接軌。

(二)高校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我國舞蹈教學缺乏專業特色,高校舞蹈教學的發展不容樂觀。大多高校由於舞蹈教學師資和科研方面的匱乏,多是生搬硬套其他專業舞蹈學院的教學內容,不僅教材過於陳舊,教學過程也毫無新意,無法滿足學生舞蹈學習的個性化需求。此外,很多高校舞蹈教師不太注重學生間的合作和師生間的互動,學生在課堂上呈現相對孤立的狀態,缺乏充分的交流,導致學生缺乏主動性、自覺性,無法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教學開展。藝術教育的美育功能在此得不到應用,更是讓舞蹈教學的質量一落千丈,高校想謀求新發展難免力不從心。另一方面,我國舞蹈教學與社會脫軌,缺乏知識支撐。高校在舞蹈課程上的開課大多自由鬆散,缺乏理論系統的規章制度。專業課的設置上存在重實踐、輕理論的現象,理論課所佔課時量較少,且門類不夠齊全,呈現出散漫無序的狀態,致使培養出的學生專業知識薄弱,往往是“能跳不能說,能舞不能懂”。針對以面向社會教學的高等院校,舞蹈教學不能單純使用灌輸性的方式,或是逐字逐句地口傳心授,而未能正確引入視頻教學等科技手段來輔助舞蹈專業的課堂教學。這一大弊端,使教育教學模式與社會對全方位人才的'需求大相徑庭。

二、舞蹈教學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舞蹈對訓練學生的協調性、敏銳力和勻稱外部形態有着特有的功效。舞蹈訓練實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通過規範的專業講解、系統豐富的訓練,源源不斷地接受肢體與外部信息反饋,使舞蹈者能對自己的動作做出準確的反應,增進身體的敏銳度、感受力。學生通過舞蹈這一系統形體訓練,最大限度地美化肢體的線條,糾正不良的自然體態,增強其肢體的靈活性,擴展其自身素質,增強體質。其次,舞蹈教學是美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舞蹈能讓人在舞蹈美中感知以舞姿挖掘本色之內涵,一步一踏,一收一放,以看似簡約實則繁複的舞之韻律,迴歸美的寧靜致遠。世間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對美的感知能力的強弱是審美素質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識。然而,舞蹈的學習能讓人深層次體味到美的深遠,讓美以舞蹈的形式呈現,並以此培養出高素養、高品位的人。高校舞蹈教學將舞蹈知識、動作韻律以及審美能力傳播給學生,將舞蹈藝術蘊涵的美學思維、人文思想和哲學理念賦予到藝術教育之中,這爲深入建設高素質社會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舞蹈教學之發展構想——兼收幷蓄,開拓創新

高校藝術教育要想在社會轉型期中站穩腳跟、得以長足發展,唯有加強師資力量建設,深化各個模塊的改革,“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舞蹈教師需不斷擴大並熟練掌握多重知識結構,引導學生深入觀察和掌握舞蹈內在的藝術規律,深刻領悟藏於動作背後的內涵實質以及各種元素組成的舞蹈動作,瞭解所形成風格的內在因素。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讓學生感知到舞蹈的魅力,爲學生日後在舞蹈表演、編排等方面的創新提供一些經驗。各高等院校應當更新教學理念,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高校理應建立合理規範的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上文化課與專業課要均勻發展,將理論與實踐等量齊觀。在教學手段方面更要趨於多樣化,剔除單一教學手段帶來的枯燥乏味。同時,建立與市場相適應的舞蹈藝術實踐教學體系。

四、結語

當代高校舞蹈教學雖然呈現出方興未艾的發展勢頭,相對來說經驗與積澱都較淺薄,需要突破傳統模式的桎梏,進而提高教學質量。這是一項繁雜且艱鉅的系統工程,需要認真貫徹審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理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使舞蹈教學發展不斷科學化,多元化。在兼收幷蓄與開拓創新中對症下藥,直視現狀,予取予舍,厚積薄發。在“面向傳統”與“面向自我”間探索與嘗試,使舞蹈教學在藝術寫真與傳承基礎上奏出美與動、意與韻的完美和聲。

舞蹈教育教學論文 篇五

摘要:隨着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我國學前舞蹈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所以,必須加大學前舞蹈教育教學實踐改革研究的力度,才能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學前舞蹈教育教學開展的途徑,爲我國學前舞蹈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主要是就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改革研究

1引言

合理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助於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學習舞蹈的理論知識,同時也爲學前教育舞蹈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探索出一條適合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效率提升的方法,是目前教育部門所關注的主要問題。

2課堂教學內容的優化有助於專業知識的掌握

舞蹈課堂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的言傳身教爲主,然後輔以影像、情景、實踐等不同的教學手段,通過教師準確的肢體語言向學生傳授舞蹈專業的技能。教師在舞蹈課堂教學過程中,採取提問、觀摩等多種方式,不僅有助於學生主動思考、提問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有助於學生加深對舞蹈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自身綜合素質存在的差異,採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才能在促進舞蹈課堂教學效率有效提升的基礎上,將學生的舞蹈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充分地激發出來,從而爲學生舞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求學生時刻保持優美的體態,才能促進學生音樂感、節奏感的不斷提升,爲舞蹈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3專業實用性突出的課堂教學模式創新

3.1教學理念創新

舞蹈教師在舞蹈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對學科內外課程的緊密融合予以充分的重視,才能在進一步優化學生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將學前教育舞蹈專業教學的優勢充分地發揮出來,爲後期舞蹈專業技能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教師在舞蹈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將專業技能課程教學與幼兒園音樂活動、舞蹈遊戲等相關內容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爲舞蹈專業技能的教學營造出良好的情境氛圍,對於舞蹈專業技能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全面提升具有極爲重要的促進作用。

3.2教學環節創新

注重舞蹈教學法的應用是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堂教學最大的特點。這種以課堂教學環節爲切入點的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有助於學前教育舞蹈專業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時將幼兒舞蹈專業技能課堂教學與舞蹈有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不僅有助於幼兒自信心的迅速提升,同時也促進了幼兒舞蹈藝術表現力與肢體協調能力的不斷提升。

3.3教學方法創新

將模仿探索是教學、遊戲互動式教學、親子情感式教學等全新的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理念與舞蹈教學環節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不僅充分激發出了幼兒的舞蹈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同時也達到了促進幼兒表現力和自信心的。不斷提升,爲學前教育舞蹈專業教學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4幼兒舞蹈教學目標以及各年齡段幼兒教學目的的明確

小班:針對小班幼兒的舞蹈教學,主要以解決幼兒上下肢單一律動練習爲主,通過肢體動作的練習,促進幼兒節奏感的增加。這種有規律有節奏的單一肢體動作練習,是幼兒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班:針對中班幼兒的舞蹈教學,主要是解決幼兒身體各個部位複雜律動的練習,以確保幼兒在音樂節奏、內容變化的過程中,產生一種與音樂節奏相適應的自然情感,然後通過幼兒有節奏的肢體動作將其表現出來。另外,在中班學前教育舞蹈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幼兒兒歌的表演練習主要是爲了使幼兒通過歌曲內容和音樂形象,促進其舞蹈動作記憶力、想象力、表現力的有效提升,爲其進一步的舞蹈技藝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大班:針對大班幼兒的舞蹈教學,主要是通過幼兒舞蹈表演的練習,促進幼兒學習、欣賞、參與舞蹈活動興趣的有效提升。幼兒在欣賞和參與舞蹈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自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情感教育,同時也爲幼兒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素養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教學與實踐必須突出專業特色

4.1專業技巧教學

學生藝術鑑賞力以及參與力是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最終目標,通過舞蹈教學不僅使學生切身感受到舞蹈意識的魅力,加深了對舞蹈藝術空間、力度的等各方面特點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促進了幼兒身體動態感應力和敏感性的有效提升,爲幼兒舞蹈專業技能學習效率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2舞蹈文化教學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和進步,現代舞蹈藝術已不再是以往的簡單的四肢動作表演。同時隨着我國舞蹈藝術的不斷髮展,舞蹈文化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舞蹈教學必須根據學前教育的特點和要求,在學生完成專業技能訓練的同時,還應該加大舞蹈文化教育的力度,才能使學生全面地掌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特點,從而爲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4.3學習方法教學

舞蹈教師在進行舞蹈教學方法創新研究的同時,還應該加大多學生自身藝術潛能開發的力度,以達到確保學生迅速掌握專業訓練方法的目的。另外,教師在專業技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採取的靈活多變的授課方式,對於學生專業潛能的激發也具有極爲重要的作用。

5結束語

總之,舞蹈教學作爲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必須根據幼兒教學的特點,加大教學模式改革和創新的力度,才能確保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順利進行。專業技能課堂教學與實踐鍛鍊的緊密結合,不僅有助於幼兒舞蹈藝術技能的全面提升,同時也滿足了學前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劉芸。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幾個問題[J].藝術研究,20xx,(4).

[2]嶽娜。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實踐與改革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xx,(29):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