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美術教師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國中美術教師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中學美術教學中學生直覺能力的培養 篇一

一、直覺理論對於現階段中學美術教育的指導意義

直覺一詞,生活中經常涉及。何爲直覺?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未經充分邏輯推理的直觀感受。它依賴已經獲得的知識儲備和主觀經驗,是諸多印象中產生的最爲直觀和深刻的一種感受。遠至西方的哲學大師柏拉圖,曾有言“直覺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層次。”近至當代法國文藝理論家瑪麗坦,認爲創造性直覺是源於人類靈魂的最高地帶,是一種純精神性的活動。甚至在文藝評論家克羅齊的眼中,直覺就是藝術。個人認爲,基於兒童階段的繪畫訓練和發展,青少年階段的繪畫理應更注重直覺能力的培養。立體主義大師畢加索早有此總結,認爲越是成人應當向兒童學習美術。因其本身特有的認識、思維和自我表現方式使其創作在不限定想象和表現形式的前提下很快就能進入創作狀態。也可以說,直覺理論是兒童畫形成的依據。而脫胎於兒童時期的青少年對直覺的把握相對成人會更直觀,似乎對藝術的終極追問再一次迴歸到原始狀態,迴歸到直覺,這就爲青少年藝術創作能力的培養和藝術素養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理論動力。

二、青少年素質的全面提高依舊離不開直覺能力

直覺能力不僅僅體現在藝術方面,它還直接作用於人的一生甚至各行各業。比如:藝術家對於生活中尋常事物的審美髮現;農民對於農作物、氣象的主觀預感;公安幹警的敏銳洞察力;演員忘我的喜劇表現力;美食家獨到的味覺;女性獨特的第六感覺……可見,不管何時從事何事,如果能注意發掘和運用直覺理論可以取得更爲便捷的效果。這種“高層次”的直覺不同於兒童的直覺。如果說兒童的直覺是無意識的,是其感官綜合感覺的話,那麼青少年的直覺則更多地向成年人靠近,即“高層次”的直覺是積累了許多經驗和基本概念,同時在此基礎上構成個體的新的直覺。

三、直覺能力在其教學中的實踐初探

1、情境渲染

“藝術的直覺總是抒情的直覺”,克羅齊如是說。課堂情境的渲染離不開空間環境,環境通常可分爲空間設計、材料配置以及氣氛人際關係等三個方面。課堂上空間環境的氛圍營造、學生的情感調動、情感的抒發都要直覺。它的發揮會對它們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2、創造潛能開發

美國著名美術教育學家羅恩菲德指出:“教師的目標是激發更多的思想,擴大參照框架,以便使自己的經驗內容變得更精確複雜。要做到這點,只有向學生提供更多和仔細觀察的機會及用於標示、改善鑑別力的必要詞彙,並能用發展新觀念和觀察能力的方式啓發他們。而只用一種機械的方式指導他們畫畫是達不到目的的。基於這個理論,筆者在踐行以上氛圍渲染的同時,在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也做了很多嘗試。在《造型。表現》模塊中,涉及到動物造型的內容,筆者改變了過去只引導學生觀察動物的特徵的做法,而是讓學生聯想動物與人類的關係。這使學生的思維表現的非常活躍。這樣帶有主觀聯想性的表現使我們能夠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豐富的內心世界,調動起學生髮散性思維活動,達到“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摘自美術課程標準)的效果。許多研究成果不難看出,美術教育對學生的智力具有開發作用。美術實踐也可以說是直覺感受的結果。換句話說,美術離不開直覺,它決定了美術教育對此階段學生創造力、想象力、觀察力的培養和發展的獨特作用。

3、審美因素的全程滲透

審美是人類文明長期發展的結果。審美能力的培養更是現階段藝術教育服務於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作爲個體生命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在重要元素。美術教育中,審美能力以審美情感爲先導,在以情感爲主要手段的前提下於愉快教育結合在一起。同時着眼於學生的個性完善,使其能主動地、全面地發展。無論從方向的選擇還是社會需求角度來講,中學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單純地繪畫技法傳授(畢竟不是培養藝術家),而是提高其審美情感和審美能力。對於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審美能力相對較弱,審美意識更是模糊。然而正是這樣,也是審美教育的黃金時期,意味着有許多可能性。審美能力的形成離不開直覺在作品創作和欣賞中的作用,而在具體的創作和欣賞過程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審美相關概念,對美也有了一定的直覺層面上的認知。克羅齊認爲,審美創作的全過程可分爲四個階段,諸印象——表現(即心靈的審美的綜合作用)——快感的陪伴(即審美的快感)——由審美事實到物理現象的翻譯(運動、線與顏色的組合、聲音、音調等)。不難看出,第二階段纔是審美教育中靈魂性的因素。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通過藝術教育、寫生實踐體驗大自然從而獲得主觀的、靈魂性的感悟,使創作直覺更加敏銳。反過來,直覺的加深更加促進技法的靈活運用。使其藝術創作體驗更加深刻。另外,美術欣賞課程的開設,重在保護學生直覺以及把握基本欣賞方法的同時獲得他們自己對作品的主觀評價。總之,美術教育至於素質教育不可或缺,它是培養學生直覺特性獲得個性完善、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人的潛能無限,注重青少年階段的直覺培養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從實質上實現從傳統美術教育向現代美術教育的轉型,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全面提高素質教育這個大目標。

中學美術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篇二

一、美術教育使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充分發揮

創造力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源泉,是社會文明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基石,是人類區別於普通生物的重要標誌之一,是人類大腦智慧的結晶。人類在實踐活動中,常常需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和需要改造和改善周圍的環境。這些活動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外界事物的基本屬性與自己的目的性相符合,因此,創造力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項基本能力。國內外的許多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右腦的工作能力要比左腦強,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右半腦是我們進行形象塑造和造型匹配的總管,而左半腦是負責邏輯思維的。學習美術是對我們右腦的極大的開發和利用。中國中國小生的學習成績在世界排名中往往都名列前茅,而在動手能力方面卻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的學生,甚至還不如一些排名靠後的發展中國家。在實際教學中,中國學生的創造能力不強,思維呆板,往往是高分低能的代名詞,形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學生家長只關心學生的成績而不注重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許多大學生甚至不會做飯和洗衣服,這種狀況削弱了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思維方式的固化和創新水平的退化。美國學者阿諾德託因比曾說過這樣一段話:“爲潛在的創造力提供良好機會,這對任何一個社會來說都是生死攸關的事情,這一點極爲重要……如果社會沒有讓傑出的創造能力發揮出效能,那就是對它的成員的失職,並將會給它本身帶來只能責怪自己的那種懲罰。”而一個成熟的現代社會往往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作爲國民教育的一項基本要求。在現代的教學體系中,美術教育是最能發揮學生創造力的一項。一些美術家,如大衛羅德斯等人,甚至將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作爲最重要的目標。在我國的新中國小美術教育大綱中,也加重了學生的美術創造性和創造力教學比例。

二、美術教育促進了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發展

中國小生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也是在這一時期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初步形成。在學生的美術學習過程中,以個人或團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項活動,嘗試各種作品的製作過程,學會美術欣賞和美術描述的方法,體驗美術創作的樂趣,提高美術創作的持久興趣,用美術的基本表達要素表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激發創造的慾望,發展個人美術創作的實際動手能力。我們的學生一直對古板的教學活動和沉悶的創作環境感到枯燥和厭煩,而“應試教育”進一步傷害了教師與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美術教育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能緩解學生對校園生活枯燥乏味的感覺和情緒。讓學生感到嚴肅活潑,緊張和諧,這纔是我們現代美術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

三、美術教育和各學科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美術教育不是孤立的一門學科。許多學科都滲透了美術教育。在現代教育新教材中,有許多內容要運用圖像、符號來科學地闡明和剖析問題。這些圖像和符號就是美術的基礎,學生運用美術的基本知識和美術欣賞能力,可以較爲輕鬆地解決問題,還可以通過運用美術創作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習的興趣。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作品的具體形象講解使學生在欣賞實踐中去認識、去分析,去深刻理解怎樣欣賞一幅美術作品,觀察作品的內容和形式。最主要的是要領會作品的主要創作思想和藝術美感,使學生陶冶情操。以世界名著爲題材的畫,不僅能供學生欣賞,同時也能瞭解故事梗概,若再認真讀一遍原著則更能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如看過《西遊記》的動畫片或者電影后,則對《西遊記》文章中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會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和深刻理解,在腦海裏會形成《西遊記》的總體架構,理清文章中各角色之間的關係。此外,美術教育在學習歷史、地理、立體幾何等其他學科時也發揮了較大的支撐作用。如書畫在考古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書法藝術讓你領略世界文化源遠流長的震撼;美術作品則可帶我們返回歷史長廊,感悟歷史精髓……總之,美術素質教育使枯燥、乏味的學習生活變成了生動活潑的發現之旅。這些既形象又具體的立體教學可以加深記憶,加強教與學的互動。學生學習美術有廣闊的前景。社會在發展,美術素質教育也在不斷進步,因此,我們要積極發揮學生的天性,盡情激發他們創造的靈感,讓他們用靈巧的雙手,打開美術之窗,步入藝術的殿堂,撰寫自己美好的明天。

國中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三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美術課應植根於生活,把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一起,幫助學生美化生活,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國中美術課經過課改後,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新理念、新方法使美術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去年我校優化教學環境,加強了硬件建設,美術課堂教學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呈現出一派蓬勃生機。

開學第一週我針對學生特點,爲了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興趣,第一節課導入環節,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懷舊校園歌曲〈光陰的故事〉以動畫FLASH形式播放,一曲老歌,水彩風景畫的不斷播放,把學生帶入了主題———過去的日子。第二個環節我用收集攝影照片(關於兒童玩遊戲的各種照片)進行展示,勾起學生的回憶,這時就有同學就想到自己的童年,已經過去的難忘的日子,(同學互相交流)第三個環節欣賞兒童作品,從欣賞到觀察、從觀察到研究,這個環節使同學們從構圖。到色彩對兒童創作畫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小結後,佈置下節課主題——童年的日子(創作一幅兒童畫)。

一節課雖然以欣賞爲主,但是沒有忽略學生的主動性,併爲下一節課做好鋪墊。

亮點1:美術是一種形象表達的視覺藝術,這節課,對於構圖透視、色彩、筆觸、肌理等因素的表現方法有直接的學習。

亮點2: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生活經驗儘量的結合在一起,引起學生進一步去體會學習的樂趣、探究的樂趣,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勵和鼓舞。”轉變教育理念、轉換課堂教學角色是我今後研討的主題。

經常有不同學科的教師羨慕地跟我說,“你們的美術課最好上啦,學生上課積極性很高,上課輕鬆。”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們所說的那樣就好了。那真可以說明這位美術教師的教學能力很強。

上好美術課,是每個美術教師的追求,也是每個學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課堂既活潑又生動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爲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增加文化內涵,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脫離學生日常生活,這種學習觀念不僅很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在新課改下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我總結了自己在上課時的一些優缺點。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在上《你,我,他》一課時,名家名作欣賞,如羅中立的《父親》以及他們的歷史背景,學生像聽故事一樣,慢慢吸收我說講的故事。讓他們瞭解文化,瞭解創造過程,通過畫面打動學生的心,是我這一課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

2我在上課的時候比較重視教學手段,如故事,遊戲或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

3在課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

4做合理的評價,獲得學生的信賴。學生總是希望得到肯定作爲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並做出合理的評價。

最後作爲一名美術教師,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爲我成爲一名出色的教師打基礎!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即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相聯繫,創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受到較好的效果。

中學美術教學中的學生審美情感培養 篇四

一、審美情感的含義及其重要意義

(一)審美情感的含義

何爲審美情感,就是指人對客觀存在的美的體驗與態度。創作者創作優秀的作品將自己曾經體驗過的情感表達出來,通過作品這一媒介讓其他觀賞作品者也能體驗到創作者的情感,審美情感就是在這種情感交流中產生的。審美情感分爲三個層次:一是一般意義上的快感;二是痛感;三是深層次的快感。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體驗到快感和痛感,但是很少能夠體驗到深層次的快感,而審美情感就是深層次的快感。審美情感在大多情況下會表現爲一種審美快感,最淺層次的審美情感僅體現在生理上的愉悅,中層次的審美情感體現在心理上的快樂,高層次的審美情感則體現在精神層面。

(二)中學美術教學的重要意義

中學美術教學的教學目標是加強學生自我審美能力的訓練。教師在教學中學美術時應當充分以學生爲主體,考慮到學生的不同個人色彩和特性,結合學生各方面的審美能力發展情況作出教學方針,督促學生能更好地培養審美。中學美術教育意在幫助學生更清晰地瞭解文化與藝術之間的結合,使學生能從中受到創作靈感。美術作爲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課程,需要教師在給學生上課傳授知識的同時多注重對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當今社會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應當要全面發展,美術教育就是全面發展中的一部分,美術作爲一門能夠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的課程,可以幫助學生髮泄情感,減少壓力。中學美術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重要意義:

1、陶冶情操:人的行爲舉止通常是受情感和理智控制的,因此情感對人生實踐有着重要作用。美術教育就是通過作品中詮釋出來的美來影響人的精神和心理,讓觀賞者能保有一顆真摯而豐富的心靈。

2、美術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分爲兩種,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其中形象思維是邏輯思維的基礎,沒有形象思維是不能形成邏輯思維的,而形象思維的基礎則是審美情感。人們只有先看到某一事物的外貌特徵才能將事物在腦海中形象化,然後對形象化的事物進行邏輯性的思維考慮,所以審美情感的培養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思維擴展。

二、中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情感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對學生美術審美教育的重視度不夠

學校和教師的教學觀念對教學活動如何開展以及教學內容如何安排都有很大的影響。然而仍有一部分中學美術教師保持着傳統美術教學觀念,不關注學生情感上的培養,只灌輸美術知識,這樣學生難以創作出具有個人情感特色的作品,學生只會侷限於書本知識,很難適應日常生活的磨練,同時在這種教學觀念下學生的創造能力被磨滅,影響了學生繼續學習美術的興趣,最終放棄學習美術。有些美術教師過於關注自身的美術技能提升,對所謂的審美情感嗤之以鼻,認爲只要技能提高可以不重視修養,也不關心教學理論的學習,這樣長久發展下去只會導致自身教學觀念過於傳統不合時宜。另外,由於升學考試的影響,學校爲了讓學生能通過考試多注重對學生文化課的提升,並未重視美術教育這一審美教育,有些教師甚至認爲美術課程可有可無,對學習沒有任何幫助,很多學校都已經將美術課換成了主課。美術課地位的一落千丈很難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很多擴展學生思維創造能力的活動都無法展開。

(二)課堂教授內容枯燥呆板,缺少富有情感的作品

課堂氛圍過於枯燥呆板很難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難以讓學生從心裏減少對美術課的輕蔑,這是培養學生審美情感點的嚴重阻力。課堂內容的過於枯燥不僅僅是源自於教師教學方法過於傳統,還和美術教材的“不通情理”有關,中學美術教材在編制方面較少考慮到學生的審美情感培養,對學生個性化和創造力缺少關注,不能夠吸引學生提起興趣進行觀賞。另外,美術教材在選取素材上集中於中國本民族這一話題,對國外的素材選取較少,這就導致了教材內容單一化。美術不能侷限於某一時間段或某一國家,而要綜合民族、時代、歷史三方面進行選擇考慮,中外古今的美術題材都應該作爲學生學習觀賞的素材。同時在對學生的興趣培養上,缺乏吸引學生的美術興趣,就不能給予學生學習美術的動力。

(三)教師教學模式化過於單一,無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過於單一,容易讓學生對美術課程產生逆反心理。隨着現代科技融入教學中,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美術教學中借用了多媒體爲吸引學生興趣提供了幫助,但過多使用多媒體也會帶來不利的影響,那就是很少有機會讓教師進行親身示範,給學生帶來更直觀的幫助,現在有了多媒體,教師只需要動動手指頭,對學生實際操作不會帶來任何幫助。例如美術教師在講解某一油畫作品時需要掌握的技巧和知識,但是有了多媒體這個媒介,教師通常會選擇利用多媒體中的課件展示一些油畫作品,通過“張張口”進行技巧手法的講解,認爲學生就能理解,能實際掌握了,實際上學生對技巧知識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不會有深入的研究。

(四)學校教師在指導學生培養審美情感方面作用不大

學校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而教師引導作用卻不能全面的發揮出來,這使得學生審美情感培養得不到周圍環境的支持。教師的指導在學生美術教育中非常重要,在美術教師進行教授知識時,能通過作品詮釋的內容和意義爲學生更實際的瞭解到社會百態,人文背景。美術情感的教學需要指導學生將自己的情感創新性的賦予在作品中,對美術涉及的知識進行綜合性的探索。美術作爲一門審美塑人格的課程,通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來幫助學生清楚認識到何爲美。然而在實際過程中,美術這門課程卻是其他文化課的附庸,可有可無,美術的魅力都被教學安排給泯滅了。在美術學習中,學生對同一幅作品會產生各自不同的理解和思考,尤其著名的是作品《蒙娜麗莎的微笑》,學生會對微笑有什麼意義,或者微笑背後有什麼故事等等充滿好奇,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指引,針對學生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

三、加強中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情感培養的措施

目前想要加強中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就必然要以當下實際現狀爲主進行思考,“好鋼用在刀刃上”,目前學生對美術學科的態度問題以及學科本身存在的缺陷都是一直以來學生不能深入學習美術的重要因素。原本對美術有興趣的學生在對當前美術課程現狀感到失望甚至放棄了美術的學習。首先作爲學校,作爲教師,應當要知道美術課程並不是可有可無的學科,美術教育對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有着非常卓越的提升效果。現如今,擁有優秀的美術鑑賞能力的人才是各行業積極追求的,想要成爲美術人才勢必要對美術進行系統學習和深造。培養中學生的審美情感不僅僅能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美術技能,更能提升學生對文化藝術的認知。

(一)適當使用多媒體

隨着多媒體的廣泛使用,教師能夠將美術作品體現的方式也由紙張擴展到了網絡、影視。多媒體的多樣化使得好奇心較重的學生對美術學習產生興趣。合理使用多媒體可以幫助學生更生動形象地理解知識,也能減輕課堂枯燥的氛圍。然而多媒體的應當不適當,就會減少教師的示範職能,教師應當結合多媒體和自身示範職能,爲學生更實際地掌握美術技巧合理安排多媒體的使用。同時教師的審美情感對學生產生什麼樣的審美情感有着重要影響,教師對創作的作品要注入自己的審美情感,傳遞給學生進行感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辨別美。

(二)加強學生對美術文化的學習

想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首先應當讓學生了解美術文化,文化與藝術是相互聯繫的,只有讓學生對文化多些瞭解,他們才能打好美術基礎,擁有開闊的視野才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才能昇華自身的精神層面。學生在初次接受作品的薰陶時,更多的是好奇,並不能足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含義,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對作品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深層次閱讀作品,理解作品傳遞的情感引起共鳴,要身臨其境,與作者一同體驗曾經的情感。只有學生能自主地對作品進行賞析,能真正意義上理解作品,纔是審美情感的提升。

四、結束語

想要學生真正看懂一幅作品,必然需要加強對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通過學生與作品之間情感的交流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感。審美情感給予學生的是無盡的財富,它可以幫助學生完善自身人格,擁有高於他人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因此,培養學生審美情感是美術課程中教師的首要任務。

中學美術教學鑑賞課的創新模式 篇五

一、改革中學美術教學鑑賞課的教學觀念

以前很多美術老師將美術課程當作是培養美術人才的專業課,輕視對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的培養,輕視增強學生鑑賞美、欣賞美的能力,降低美術教學效果。所以現在美術教學要轉變過去片面、陳舊的教學觀念,將陶冶學生美的心靈、增強學生審美力作爲教學的重點目標。爲了實現此目標,教師應該面向學生,按照教學內容,運用美術作品蘊含的藝術感染力去吸引、感化學生。唯有如此,才能夠達到美化心靈、陶冶情操、推動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教學目的。

二、提高美術鑑賞課的互動性,提高學生鑑賞力

中學美術教學重視培養學生美術的審美情操,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力。傳統美術教學運用老師臺上講、學生下面聽的模式,爲符合新課標的具體要求,老師在美術課堂教學時,要積極調動起學生思維,運用課堂互動教學模式來增強學生的藝術鑑賞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在課堂上,老師應該針對某些美術作品,讓每個學生主動發言,講述自己對於作品的感想,另外還要列舉些藝術價值相近的作品,讓學生對比、分析作品。鑑賞課可以具有不同種類的課堂形式,老師應該運用不同形式的教學體驗,營造出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創新美術課程。例如在名畫“蒙娜麗莎”的鑑賞教學中,老師可以忽略傳統的分析過程,在課堂上實施廣泛的討論,讓學生針對此畫提出自己的感想。美術是沒有羈絆、沒有束縛的藝術,自由發散的思維可以調動學生學習和創作美術作品的慾望,幫助他們開闊藝術思維。而在分析相同、類似作品時,如欣賞梵高的《向日葵》、《星空》等著名作品,雖然學生難以全面掌握梵高的作品風格,但在欣賞和分析過程中,多多少少能夠體會出作品中色彩對比的濃重響亮,並體會梵高內心深處存在和不斷昇華的感情線索。

三、爲中學生再現美術鑑賞課的藝術情境

在中學美術鑑賞課中,大部分時候學生難以體會到作品中展示出的大家風範,但教師應該盡力爲學生提供更多藝術欣賞的空間,並開展形式多樣的藝術體驗。例如在美術課難以完全體現藝術作品的情況時,老師應該採取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方式,運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爲學生提供完善的、優良的藝術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藝術的魅力。另外老師應該在條件和課時允許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到美術館、藝術節等文化場所,讓他們暢遊在藝術的海洋中,提高他們的藝術情操和修養,開闊美術教學的範圍,爲學生創造出藝術氣氛濃厚的環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幫助學生認識更多、更全面的藝術內容。本人經常運用網絡將優秀藝術作品展示給學生,例如塞尚的作品《窗簾、小罐和高腳盤》、畢加索的作品《雙手交叉的婦人》、雷諾瓦作品《煎餅磨坊》、凡高作品《嘉舍醫生畫像》等。雖然學生難以親眼看到這些名畫的真跡,但現在網絡特別發達,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再現美術作品。此外,有能力的老師應該多聯絡美術展覽館,在展覽館方便的情況下,老師運用課餘時間,帶學生到展覽館參觀,感受藝術的魅力。將中學美術鑑賞課安排在這種環境下,可以促進學生放鬆心情、開闊心胸、陶冶情操。藝術作品是要人們鑑賞的,而中學開設美術鑑賞課,給學生提供美術學習和藝術欣賞的平臺。

四、設置研究性學習,增強學生鑑賞能力

美術研究性學習和其他學科相比較,其表現方式更加多樣化,除了經常使用的實驗報告、調查報告來評析美術作品,還可以設計海報、製作手工品、製作小電影或拍攝視頻等。研究性教學要比傳統模式更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在實施美術創造時,更好的理解和體會美術藝術鑑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師要爲鑑賞提供豐富的課程內容,不能只鑑賞名畫,也要重視鑑賞藝術作品的過程。不但要開展學生自評活動,還要要學生間積極開展匿名互評,從運用認真的態度研究課題以及在實踐中所展示出的投入程度,到在合作過程中體現出個人能力的差異性。學生間互相評價的方式,能夠有效的鍛鍊學生的個人藝術修養和鑑賞能力。老師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臨摹或獨立創作美術作品,在學習和創作過程中,學生能夠更深刻的體會和領悟到藝術的魅力。另外課堂創作後應該組織學生對學習進行探討,自評或互評各自的美術作品。美術是藝術的門類之一,學生積極討論美術的過程是提高學生藝術鑑賞力的最好方式。老師對學生的創造和學習能力進行客觀評價,並反思評價的結果。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開展討論,再請小組代表向全班彙報討論的結果,並由老師進行總結。這個過程讓課堂更加活躍,讓學生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美術。中學美術教學鑑賞課程擁有特殊的魅力。在新課程的目標和要求下,學生要擁有更強的領悟能力和藝術欣賞能力。另外美術課程能夠讓學生心情愉悅,挖掘和培養學生美術天賦,讓所有學生成爲文化素養、藝術修養以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青少年。中學美術應該擔負起改革與創新美術教學和鑑賞課的重要責任。

國中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六

多年來從事國中的美術教學工作,我發現國中生對於美術課的興趣有這樣的規律,七年級學生帶着對國中生活與美術課的好奇,興趣較高,參加美術興趣小組的學生也較多,學生的作品種類也很多,有兒童畫、國畫、布貼畫、剪紙等,到了八年級後,開始有學生不準備材料,不帶書本,教師組織課堂頗費心思,到了九年級,有些學校則取消美術課,但在學生看來,它無異於是一節自由課,沒有了任何的主動性、意願性,這一問題說到家,還是我們的美術教育及素質教育中有很多的問題。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內涵,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

列寧說:“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所以光有一個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之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即心靈的溝通。

2.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

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來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做哪些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着“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爲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爲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信息,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3.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美術教學論文 篇七

美術教學論文精選

美術的教學在中學教學活動中至關重要,通過不斷的總結和反思,探討和研究,美術教學能變得更好更順利,增加學生學習美術的動力,那麼就一起來欣賞下面三篇美術教學論文吧!

“寫意”造型對中國畫教學問題的探討【1】

在中國畫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中反映出這樣的問題:其一,把對中國畫的“教”和“學”侷限在單純的技法訓練與照本臨摹之中,去枝存葉,去本求末,讓學生只在“筆法”與“墨海”中繞圈子;其二,缺乏對學生進行思維方式的正確引導與培養,從而無法把握中國畫造型法則的實踐和應用;其三,對中國畫概念的誤導和忽視,造成學生對中國畫的本質與內涵的模糊,從而使教學目的得不到良好的貫徹落實。

這些問題的繼續存在,必將使中國畫教育與教學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爲此,對這一問題進行認真的研究和探討,是非常必要的。

探討之一:中國畫的概念及其本質的再認識。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之一,經數千年的發展與演變,已形成自己獨特的精神面貌與藝術風采,具體表現爲傳統文化薰陶下成就的“意象”思維方式與“寫意”的造型觀。

這種思維方式與造型觀,是中國畫及其技法形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源泉。

縱觀數千年的中國繪畫史,從戰國帛畫到敦煌壁畫;從唐代的鞍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鳥;從徐渭、石濤到現代的齊白石與張大千,衆多作品不單純顯露了“筆墨”技法的熟練與高超,更重要的是無一不閃爍着“意象”思維的智慧之光和對“寫意”藝術性的創造。

這些突破客觀物象的明暗、體積和寫實手法的作品,將人對事物的認識提到“神會意通”的理念高度,從而使中國畫創立了自己“意在筆先”“不求形似”“以形寫神”的特殊畫風。

這種更富於“情”“理”“性”以及藝術願望的表現法則,構成中國畫以“寫意”爲核心的獨特與偉大。

探討之二:對“意象”思維方式和“寫意”造型觀的基礎性思考。

作爲民族藝術的中國畫,與中國文明的形成與發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淵源關係。

“意象”思維正是中華民族經過長期思考與實踐所創建的一種瞭解世界、創造文明的認識觀與方法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大觀。

這種思維是以我國古代老莊哲學思想爲核心建立的一種辯證思維觀。

它不同於西方的“具象”思維,又有別於“抽象”思維,是處於二者之間的獨特思維方式。

“意象”思維把“意”(即人的意識,意志、意念、主觀)與“象”(即客觀物象,宇宙萬物)看成是一個互通共識的有機體,將“事物”“人格”化,尋求人與事物“感應”式的認識法則。

“黑白成象”“陰陽相生”,倡導人的主觀意識與客觀存在的共存性和可知性,視認識的完美爲“天人合一”的境界。

這種思維方式與認識觀特別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式的理想認識觀,也突出了中國文化強調主觀意識的特性。

這種“特性”是孕育“創造”性的先決條件。

中國畫的“寫意”式造型觀正是依此而創立的。

以“寫意”爲宗旨的中國畫在選擇其“達意”的表現形式時,是以重“神”輕“形”爲原則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體積;不追尋物象的寫實關係,而是確立了“墨線”———這一古老又純樸的“意象”符號,並賦予它更加豐富的情感內涵,形成中國畫與西洋畫從形式到本質的區別。

不同的思維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藝術表現;不同的藝術表現,又體現了不同的思維觀念。

中國畫受特定思維影響所造就的“寫意”式造型表現,正是中華民族的理想、願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

探討之三:培養“意象”思維,掌握“寫意”造型,是貫徹實施中國畫教學目的之關鍵。

在正確瞭解中國畫的概念及本質之後,我們對現行的中國畫只重形式技法,忽視思維方式的“教”和“學”作何感想呢?

在此倡導中國畫教學以引導學生的“意象”思維及“寫意”造型爲主,並不是不學技法、脫離技法,而是依此指導技法的正確運用。

技法作爲中國畫學習的基礎之一,有其不可輕視的價值。

但技法形式如脫離了思維觀的指導及其造型的功用,則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因此,在中國畫這一特定性的教學活動中,正確引導和培養學生的“意象”思維,讓學生掌握“寫意”的'造型觀,並依此去指導技法,駕御技法,才能使中國畫教學的目的得以正確的貫徹。

啓美啓智啓德啓信【2】

一、啓美啓美,即是引導學生欣賞美、理解美,進而最終能夠創造美。

對工藝美術、建築藝術、傳統繪畫、雕塑作品的欣賞可以提高學生對美的鑑賞能力;對現代繪畫藝術的欣賞可以增進學生對美的理解能力;美術教學中的技法訓練則可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因此,美術教學應與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聯繫起來。

如講《生活與設計》這一節時,談到服裝設計,我特別聯繫了中學生的服裝設計——“衣服是無聲的語言,它隨時向別人傳遞着你的身份、性格、愛好等方面的信息。

同學們正處在充滿活力的學生時代,因此,服裝應當能體現出生動活潑、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而耳環、戒指、美容化妝等成人的打扮暫時還不適合同學們。

不是有人說,青春就是最好的化妝嗎?”同學們笑了起來,下課後,原來佩帶飾物的同學悄悄把飾物摘了下來。

二、啓智啓智,即是指美術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和空間表現能力。

記憶畫和想象畫訓練對於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逢新學期開學,我都要佈置學生描繪假期生活。

幾個學期堅持下來,學生在繪畫語言的表達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

有的同學甚至把整個麥收場面畫了下來,畫面上有麥田、遠山、道路、脫粒機、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汽車和忙碌的人羣等,內容豐富,形體正確,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也得到初步體現。

這麼複雜的場面,若不具備一定的表現能力和觀察能力是難以描述的。

三、啓德德爲立身之本。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德”的教育,德育與美育是相輔相成的。

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美的陶冶之時,還要有意識地傳輸道德規範,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如我在引導學生欣賞《珍惜我們的環境》這幅畫時,不僅講工業污染,還聯繫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學生珍惜生活環境,不亂扔廢紙,不亂抹亂畫等。

四、啓信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

對於身處緊張學習生活節奏之中的學生,美術課應當是一種精神體操,使學生緊張的心情得到放鬆。

因此,選擇實施成功教育、快樂教育就應成爲每節課的總體構思。

數年來,我一直堅持每節課結束前的好作業評點,只要是有可取之處的作業,都可以得到展示、表揚,使學生盡情品味收穫的快樂。

兒童美術創造力的培養【3】

指導兒童繪畫創作,很重要的是要從兒童心理特徵出發,教養兒童對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表達能力。

美術創作是形象思維。

應通過激發兒童對於美術的興趣,培養兒童的形象思維,開發兒童智力,培養兒童觀察、記憶、想象和創造能力。

這個過程,重要的是對兒童藝術創作的引路人,要善於瞭解兒童,啓發兒童對美的興趣和感受,培養兒童的想象力的創造力。

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滿幻想的時代。

好奇和幻想是兒童思維的特徵,也是兒童心靈純潔天真的表現。

他們可以“異想天開”:彎彎的月亮掛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掛鞦韆搖盪;蝴蝶紛飛撲向孩子身上,說明我比花兒更美;不同國家的兒童可以用紙筒互相“打電話”。

在成人看來似乎“荒誕不經”,對兒童說來,正是奧妙所在。

因此,要指導兒童畫,就要去發掘他們這種兒童審美的奧妙。

如老師要求孩子們創作一幅《救救大熊貓》的畫。

一個孩子在畫面上畫出一隻大熊貓在哭,一羣小朋友圍了過來,有的送蘋果、有的送香蕉,有的送巧克力。

另一兒童異想天開,畫了一個豬形的“撲滿(儲蓄罐)”,上面帖了紅紙,與上“寄給大熊貓收”,還帖上一張郵票。

真使人意想不到。

發掘這種天真奇妙的創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神奇的幻想,從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看問題,就會在他們心靈中挖掘不盡的美的寶藏。

畫出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

不可忽視,讓孩子學會自己造型。

孩子畫畫,開始往往是畫小孩,他們總是先畫一個圓圈,這是一個頭,再畫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講故事,作用可大呢。

又點上兩小點是眼睛,它不象嘴巴那樣重要。

再刷刷幾根頭髮。

這就是他腦子裏有的印象。

至於耳朵、鼻子他們往往疏忽了的。

如一豎是身體,二橫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個手指頭是不會弄錯的,兩腿和腳就只有兩豎和兩個小圈兒了。

看到這裏,我們首先要誇獎:“畫得好!”鼓勵他這樣畫下去。

千萬不能說:畫得一點也不象,這樣會扼殺孩子的興趣。

孩子的幼小心靈總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鼓勵和支持。

而兒童認識形象,不會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

孩子不能理解的東西,大人不能操之過急,強迫接受,這樣就會引起兒童的厭煩,減退畫畫的興趣。

在啓發兒童創作熱愛祖國爲主題的繪畫時,教師啓示以愛國旗爲題。

這時,孩子紛紛舉手,說要畫國旗。

一個孩子提問:“能不能畫降旗?”教師問:“爲什麼?”原來他記憶起去年學校中曾發生的一件事:一天突然下大雨,幾個紅領巾看見操場上國旗還沒降下來,他們冒雨下了國旗。

他想畫這個場面。

這是很好的設想,教師鼓勵他進一步構想,這個孩子畫了三個紅領巾冒雨降旗,並將教學樓,操場上的籃球架、雙槓、單槓等都畫了進去。

教師提示:這樣畫太龐雜了,主題不突出,繪畫就是要畫出生活中最美的東西。

象教學樓、籃球架、雙單槓和降國旗愛祖國有什麼關係呢?孩子接受了意見,畫面只剩下三個小朋友在呼叫,奔跑,解旗杆繩索,天上正下着大雨,並題名《下雨了》。

畫面集中,形象單純,主題突出。

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生活。

爲了開拓孩子們的眼界,教師要求家長在休息天、假期裏多帶孩子出外寫生,到公園兒童遊樂場、動物園、馬路、風景優美的地方寫生,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生活,豐富孩子的創作。

一次我帶着孩子參觀盲童學校,那兒環境清靜,一塵不染,綠樹成蔭,真如到了一座大花園,看到盲童在這裏的學習生活,處處有人照料,健康愉快地成長。

更使孩子們驚奇的是他們還能以手代目,進行雕塑,刺繡等藝術創作,甚至還能學習推拿醫療技術爲人民服務,充分體現在祖國的懷抱裏,殘廢人生活幸福,使孩子們很愛感動。

國中美術教師教學總結 篇八

這一學年我擔任的是七年級的美術教育教學工作,美術教育教學每年都反反覆覆,但在每年反覆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卻有着不同的收穫。現將這一學年的教育教學工作總結如下,以便今後更好地開展工作,彌補不足,精益求精。

美術是最擅長表現情感、以情動人的藝術。它的魅力在於給人自由馳騁想象的空間。一副好的美術作品,或許幾分鐘之內使你獲得幾星期苦思冥想的東西;或是襯托出一個美好的幻想;或是寄予一個美好的寓意;或是抒發一片灼灼的情感……這種立意與意境之美對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會在心靈深處留下美的烙印。美術課爲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培養學生審美情操,通過藝術形象,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使他們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一、堅持以審美教育爲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過美術教育陶冶情操、啓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注重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實踐活動(繪畫、手工製作、欣賞,討論、聯想、想象及律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美、表現美。

二、在教學過程中,本着讓學生從“要我學----我想學----我要學”這一過程進行轉變。爲了達到這個目的,首先對教材的目標進行了設定。並根據國中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取捨,安排了本學年的教學計劃,精心編寫了各個年級各個課時的教案和導學案,配合學校強勢推進教學改革。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我一方面在教學模式上採用一些適時有效的設問,啓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另一方面通過大量的實物展示與課件相結合,吸引學生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課堂教學實效性。爲了使學生能輕鬆、愉快地上美術課,多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品質。努力做到用好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對於破壞課堂秩序的行爲也進行了善意的批評與糾正。在課堂活動中,我會創設平等、民主、愉悅的環境,能夠在課堂中點燃學生的求知火焰。

三、本學期七年級大部分內容是繪畫,同事還穿插了書法課程,繪畫課程幾乎每節課都有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大量的圖片展示,書法課程也用了多媒體展示,這樣學生臨習帖子的錢就省出來了,同事也可以欣賞到大師們的作品。四、努力學習,加強修養。我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收集各種文化資料,以便讓學生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並獲得美的感悟。要是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讓學生適當地寫生課。此外,我還很注意自身的學習。如:練習專業技能;閱讀一些美術、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報刊、雜誌;上網查找有關教育工作站,並精心創建了自己的美術博客與各地的中國小教師進行了很好的學習和交流。當然,我在教學工作中也存在這樣和那樣的不足,主要表現爲:

1、課堂教學不能針對7個班學生實際,缺乏“備學生”這一必要環節。

2、忽視與個別班級學生的交流,有待於進一步改善。但我會盡最大的能力和努力改正不足的地方,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