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民俗作文(多篇)

民俗作文(多篇)

民俗作文 篇一

泱泱華夏,盛開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節日風俗。也許大家還不瞭解傣族的潑水節,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傣族,瞭解傣族的潑水節。

潑水節源於印度,曾是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爲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潑水節是傣族新年,也是傣族最重大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是在傣歷3月舉行,共舉行三天,前兩天送舊,其中第一天,傣語稱爲"麥日",第二天,傣語稱爲"惱日"。最後一天迎新。

節日一大早,男女老少就沐浴更衣,家家戶戶的門框,窗戶上,都貼着各式各樣的剪紙,城鎮的主要街道搭起了牌坊,頂端站立着象徵幸福吉祥的金孔雀。傣族的男女老少穿上了節日的盛裝成羣結隊地上山去採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婦女則各挑一擔清水潑到佛像上,爲佛洗塵。然後,青年男女提着木桶,一時間水花四濺。他們要借這飛濺的水花,表示真誠的祝福,據說這樣可以不生疾病,四季平安,被別人潑到越多水,就越高興。因爲說明他受到的祝福也很多。

在節日期間潑水節另一項最引人注目的活動是划龍舟,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那是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語稱爲"麥帕雅晚瑪"。節日的氣氛到此時被推倒了高潮,穿着節日盛裝的`觀衆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紛紛沉浸在喜氣洋洋的熱烈氣氛中。

在節日期間,到處充滿歡聲笑語,處處洋溢着祥和的節日氣氛中。

經過我的解說,你對傣族的潑水節是不是瞭解了一些呢?

我家的民俗作文 篇二

我的家鄉在鄭州,在那裏,有許多過春節的習俗。我來給你講講吧!

在我的家鄉,臘月二十三是祭竈節,也是小年。從今日開始,意味着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聽媽媽說,這一天,大家都要拜見竈王,還要吃麻糖,這日的麻糖特別難買。

臘月二十四日是“掃房日”,大家都要徹徹底底打掃房子。媽媽還教了我一首過年的歌謠:“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饅頭;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殺雞;二十八,把酒打;二十九,洗頭手;大年三十,包餃子,福字、對聯貼上門。”

過年貼春聯是我最喜歡的事情。每逢過年我都和爸爸一起貼春聯。春聯是紅色的,紅色代表喜慶和吉祥,意爲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我們還在門上倒貼一個方方正正的大“?”字,表示“福到臨門”。

在我的家鄉,重頭戲就數放鞭炮了。每到大年三十晚飯前,還有大年七年級凌晨我們都會放鞭炮。使我最開心的是大年七年級凌晨的那一響。大年七年級的凌晨,大家都爭先恐後放響新年第一炮。每當倒計時開始的時候,我們就一個人看着電視給放炮的人數着倒計時,一個人用一根長棍子挑着炮,一個人拿着打火機,等着那千鈞一髮的一刻。“5、4、3、2、1”。頓時,全社區雷炮齊鳴、爆竹聲聲,熱鬧的不得了。

在我的家鄉,還有很多習俗:餃子裏包上錢,看誰來年發財,看春節聯歡晚會,一家人其樂融融,串親戚等等。過年好熱鬧啊!

你的家鄉有什麼習俗呢?

民俗作文 篇三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爲端五。

端午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等等。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據說是爲了壓邪。當端午節的腳步越來越近時,我再次感受到了偉大的詩人——屈原的魅力。

他是戰國時期楚國政治家,因主張政治改革被奸臣所害而放逐。他在放逐的路上寫下了傳世之作《離騷》。雖然命運坎坷,但他有一身正氣,至今被後人所傳頌。

我九歲那年,過端午節時一邊吃着糉子一邊問爸爸:“爲什麼過端午節呀?”爸爸笑着說:“是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屈原這個名字,引起了我www.的興趣。我有空就查資料,翻閱了許多的書籍,對他的認識也逐步逐步增加。我讀了他寫的《離騷》,他寫到“亦餘心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梅;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爲此態也”。從這些話中可以看出屈原寧死不向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尚品質和對心中所追求的人生目標無怨無悔,即使前方的道路困難重重,也無法改變他心中的理想。當時楚懷王不辨忠良將他流放,使他滿腹的才華被埋沒不說,美麗的家園也即將毀滅。理智是冰冷的慰籍,滿腔熱血的他毅然選擇離去,他來到泊羅江邊,感慨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說罷,縱身一躍。他用他的生命來表達對楚國的愛、對人民的愛,這種愛如江水,是無盡的,他用他的骨氣向世人證明他的不屈。

轉眼千年已過,他的身軀雖已不在,但是他的靈魂依舊在泊羅江上,他的品格影響着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他的壯烈、他的愛國,被後人傳頌,他的死是另一種重生,他將永遠感召着我們。

人們認爲屈原死後爲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民俗風情讓我認識了屈原,民俗風情讓我讚美、欣賞、敬佩屈原。古代的人物雖然離我們很遠,但他們的正氣、才氣引領後人、感染後人。讓我們從民俗風情中走近他們,在民俗風情中提升自己,他們將在華夏大地上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