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漢字的故事作文(精品多篇)

漢字的故事作文(精品多篇)

漢字的故事作文 篇一

每一個漢字都能引發我們許多遐想,每一個漢字都有一個奇妙的故事,我的愛好是書法,自然離不開漢字。記得剛入門時,練完“一”與“王”後,老師開始教我們寫“六”。看完老師示範之後,我心想:“六”也太簡單了吧,這麼簡單的字還讓我寫,簡直拉低了我的能力。

使我沒想到的是,我連續寫了好幾次都寫不好。不是最後一筆的點寫錯,就是“蠶頭燕尾”寫不出來。我開始認真了。先練點,最後時要回筆。儘量寫的圓潤,並且不用太長。我把這些話在心裏想着,練了幾遍後,點終於被我掌握了。我又開始練橫,橫要寫的“蠶頭燕尾”,不能是直直的線條,但是又不能寫得是斜的。“橫”不太好寫,我雖然前幾天剛學了,可還是不熟悉,又練了大約一張a4紙那麼多才寫好。

最後,我開始寫“六”,效果非常好,被老師表揚了很多次。從那次練“六”的過程中,我明白了:勤學苦練,掌握方法和技巧,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現在想想,原來漢字這麼有趣啊!

我與漢字的故事作文400字 篇二

《我和漢字》漢字,是我中國人自已的文字,漢字不僅影響了中國,還有全世界,比如日本,他們說話我們聽不懂,可等到他們寫出來就可以看懂了,因爲日文有一些都十分像漢字,在西方,有許多的孔子學院,讓外國人學習漢字。 雖然漢字,是我接觸最多的文字,可在我作文時也有一些錯別字,比如我作文的其中之一,小貓給 baihuawen.c n我的啓示,我就把貓給寫錯了,就算是我媽媽這樣的大人有打錯漢字的情況,有幾次作文,是我讓媽媽打到上的,當然在這之中,也有打錯的情況,也許是這些調皮的漢字自個變來變去,最近我們正在學習遨遊漢字王國,一些諧音笑話,體現出了我們要學習普通話,比如,從前有一個教練說:“一班殺雞(射擊)二班偷蛋(投彈),我來給你們做稀飯(實範)”差點笑死我,還有字謎,歇後語,還有在路邊偶爾能看到上一些十分誇張的店名和廣告詞,漢字不該這樣被使用,我不得不說,他們爲了錢,就寫個可以讓人大開眼界的店名和廣告詞,漢字不該這樣被使用;在我的作文中我自己沒有發現的錯誤,被其它的人一看,就可以馬上指出我作文中的錯誤和錯別字,所以我應該反覆檢查作文中錯誤的漢字不能一直錯下去。 我對漢字瞭解的不是很深,所以要多學習漢字。

《漢字的故事》讀後感 篇三

漢字是我國人的第五大創造,比咱們往常時口中說的四大創造愈加巨大、愈加有用。假如沒有漢字就不會有燦爛光輝的我國古代文明,乃至能夠說,漢字是我國文明的母親,在我國的漢字呈現之後,令國人爲之自豪的四大文才與世人面世。從這個視點的意義上講,四大文明都是漢字的衍生物!一起,漢字是由前期的甲骨文演化至今。是古代文字中僅存的一種,也是世界上僅有運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因而,漢字自身就爲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的奉獻,無需我國人大吹大擂,咱們就應該爲咱們的漢字文明所感動,深深的自豪!

漢字能夠作爲一種文明,當然不能防止的,要不斷改造,不斷面臨新的應戰,人類前史是向前進的,只股是功德,可是米穀就是壞事了,這應該是咱們對待漢字文明的情緒,不應該懼怕漢字的變革。這種變革的漢字,不論有多少對錯長短的,馮淑琪活躍是應當必定的。在如今飛速的開展社會,漢字走向信息化是大趨化,咱們作爲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咱們要做的是使漢字從衰老變得年青,從磨難走向光輝,從而使漢字具有無比光亮和未來。

當我翻開這本書看榜首個字的時分,就發現他的解說和介紹十分的全面,還給每個字配的各種的故事,讓咱們覺得愈加的風趣。,從而使咱們愈加的瞭解這個漢字!比如說龍這個字吧,上面就給了你寫出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等,讓還給他配了一個葉公好龍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說早年有一個人,他叫葉公,他十分地喜愛龍,房子上都刻着龍、衣服上也繡着龍、牆壁上刻着龍,桌子上有龍的畫像、居室四周也刻滿了龍,他的誠意感動了天上的真龍,真龍就決議下凡來看望葉公,可是,當葉公見到真龍後卻嚇得面如土色、魂不守舍。這件故事通知咱們,比方對一類事物並非真實喜愛,僅僅裝模做樣罷了,看一個人表面是看不出來他的心裏的,不要看他的表面,就是要看他的心裏。有些人總是口上說一說而卻不實際行動。當然還有其他字的介紹都寫得通俗易懂字句上簡略,十分合適咱們去看這本書。假如你用心的看完這本書,你就會收穫頗豐,得到許多許多關於漢字這方面的常識。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我國的漢字文明博學多才,需求咱們要盡力去學習,由於俗語說的好啊,學習是終身學不盡的!尤其是漢字方面,品種繁複,比如說甲骨文、隸書、楷書、草書、篆書等等。

有趣的漢字故事 篇四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進攻中原,遣人先送來一張“戰表”。皇上拆開一看,原來是“天心取米”四個大字。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解得此謎。皇上無法可想,只得張榜招賢。這時,宮中一個名叫何瑭的官說,他有退兵之計,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戰表”上的四個字對皇上說:“天者,吾國也;心者,中原也:米者,聖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奪我國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麼辦呢?”何瑭說:“無妨,我自有退兵辦法。”說着,提筆在手,在四個字上各添了一筆,原信退給了來人。

匈奴的領兵元帥,以爲是中原不敢應戰,可是拆開一看,頓時大驚失色,急令退兵。

原來,何瑭在“天心取米”四個字上各加一筆後,變成了“未必敢來”。

《漢字的故事》讀後感 篇五

從甲骨文到西周時期的金文、大篆(鐘鼎文、石鼓文),再到秦朝時期的“小篆”,實現了“書同文”,之後“隸變”實現了古文字向今文字階段的轉變,隸書、楷書以及草書、行書出現。直到今日,《漢語大字典》收字就有56000多個,《現代漢語常用字表》收錄常用字2500個,次常用字1000個,共3500個。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不同的漢字構成方式都包含着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文化內涵,記錄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因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漢語熱”也在世界各國顯現出來。但我國的漢語國際推廣事業只能說是剛剛起步。《漢字五千年》的總顧問、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許嘉璐教授指出,要實現與西方文化的平等對話權,中華文化就必須要加大推廣力度。中華文化要在“走出去”方面作更多的嘗試。就漢字而言,其對外推廣過程更是充滿了挑戰和艱辛。對於學習漢語的國外人士來說——“漢字像一張張圖畫”,難認、難記、難寫,而且量大。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社會背景,種種差異影響着外國人學習中文、學習漢字的熱情。

在看完後發現自己天天寫的文字自己很不瞭解,對自己的國家不瞭解,想來我該注意了。對我而言,印象中的父母親對於我們一直只有能吃飽的努力,關於讀書這件事大概只希望我們能認真讀,卻不明白喜歡讀書其實是需要氣氛營造的。也因此國小時,補習班裏的那個叫「副主任」的人,是我初識文字的啓發者,如果沒有當年他的鼓勵,我想絕對不會有現在的我。

永遠記得當年的這位「文字老師」對我說的鼓勵話語,他說:「孩子,這輩子你一定要做好兩件事,一是將字寫好,二是務必要多看書。」,那時年紀小,真的不懂「把字寫好」這件事的重要,但在他的鼓勵之下,書真的看的不少。還記得老師那時就把家中適合閱讀的書,拿到補習班來,並買了一個好大的書櫃,將書全部擺了進去,並告訴我們,隨時都可以去拿來看。當年的我望著那巨大的書櫃,著實有點震撼,也由於那些書的程度,其實較適合國中生閱讀,因此我常常是在書櫃前站了好久,卻不知要如何下手,然而,儘管如此,我還是喜歡站在書櫃前試圖尋找是否能出現可閱讀的書籍。

老師也許是看出了我的掙扎,隨手自架上抽了一本書,告訴我,這是某朝詞人的自傳,拿回家看,看完再來換。我懵懵懂懂的拿回家啃了一番,著實覺得有趣極了,於是在看完之後興奮的與老師交換下一本書。

就這樣,開啓了我從附註音的故事讀本,進展到了文言文寫成的簡單文學。遇到生硬的字,他還不厭其煩的以系統性的方式告訴我,閱讀的要訣。就這樣進到了國中,那閱讀古文的能力,也還算能應付三年的國文課程。

如今雖已和老師多年未聯絡,當年他的鼓勵我卻一直銘記在心。也許身爲老師的志願,或許和當年的啓發有關。當年那未懂的鼓勵,如今似乎已漸漸明瞭。在那個生活簡單的年代,能識字對鄉下人家而言,是一種莫大的光榮與安慰,彷佛擁有了對字的明白,就如擁萬貫家財在身一般。

然而,或許在某種程面上,我還是無法理解祖先對於文字的喜愛。大概是文字的理解到了我這一代,已呈現出一種充裕的局面了吧。只是,過於安逸的享用成果,反而造就了不知珍惜的心。我,應該還是無法明白,字的出現,代表著多大的文明成就吧!

這年我來到了桃園,在市區的某國小代課著。這是個隱性客家人居多的城市,而我也是來到了這個城市後,才慢慢明白客家人的特色。

大概是習慣了南臺灣豔陽高照的天氣,北臺灣那忽冷忽熱且溼度極高的天氣,的確讓人難以消受。尤其遇到風向改變的日子,地上溼滑一片的景象,讓初來乍到的我,若不是親眼目睹,還真的難以相信,不下雨也能讓地板潮溼的方法。

爲了解決那隨時可能讓特殊孩童受傷的危險,我和搭檔找了隨手可得的報紙,將它墊在門口處,並找來紙板墊在走廊上,以提醒那些脆弱的天使,注意安全。隔壁班的資深老師是客家人,當她走進我們教室時,忍不住了說了幾句:「報紙上有字耶!怎可以將它放在腳下踩呢。有字的紙,可是要好好保存的。」我在一臉愕然下,趕忙將紙收了起來,卻也一臉愕然。

我一直將疑問擺在心裏,卻一直不解。一直到沈迷上了惜字亭這建築的美后,我才明白,原來曾經字是如此的被珍惜著。那一直被我誤認爲金紙亭的建築,其實是珍藏字魂的所在。於是當年的那陣苛責,在此時一切明朗。

文字本該是迷人的,然而或許因爲我們得的容易,卻忘了注意它的迷人處。直到我必須教一羣對中國文字陌生的學生之後,我深深爲這樣的文字著迷,無論是聲與音同攬的字,或者望文生義的字,在在都流露出當時造字者的巧思。每每講到栩栩如生之處,總不忍要發出一聲讚歎。

在日常生活中,早已經習慣使用文字去描述我們所見到的世界。而這本書,則告訴了我們那個建構世界的小小宇宙,那看似制式的外在,其實涵括了許多簡化前的故事,而如果我們不曾用心的想要了解,這一切都將與我們無關,它的存在也等同於冰冷的「工具」,於是懂字的人,自然不忍這樣的結果,將它記錄下來,並探究它的身世,給了它知音的回報

當年劉鶚發現了甲骨文,傳說倉頡發明了文字,康熙命有學之士整理了文字,而今一位喜愛漢字的外國人士,以八年的時間踏訪中國田野,拍攝古文物,也拍攝現代文字中的常民生活,在閱讀了這本書後,我們應該明白,那看似與生活一點都沒有關係的文字,其實一直都以最貼近生活的方式存在著。

漢字的故事作文 篇六

一筆一世界,一字一乾坤,我願長醉於漢字之美。

——題記

瑪雅文明沉沒了,楔形文字消匿了,唯有漢字千年來承載着華夏文明流傳至今。從獸骨到青銅器再到簡牘、紙張,從甲骨文到篆字再到楷書,從上古傳說到秦漢再到如今的中國。漢字方正的一筆一畫,優美的一捺一撇,盡顯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生機活力與博大精深。

漢字,記歷代王朝之興替。

古樸多姿的甲骨文鐫刻商朝之神權色彩;嚴謹斑駁的鐘鼎文鑄西周之雄渾壯麗;圓幼莊重的小篆鐫秦朝之大一統;蠶頭燕尾的隸書訴漢朝之儒家修養;飄逸灑脫的草書盡顯唐朝之繁華壯闊;方正端莊的楷書彰顯中華文化之昌盛繁榮。於漢字中閱歷代王朝的浮沉更替,感中國歷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浩瀚波瀾。

漢字,寄文人雅士之情思。

“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漫一船愁緒於紙上;“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灑一腔熱血,感萬千中國男兒;“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唱一曲別離,許萬千壯志豪情;“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詠一番往事,醉一人赤壁。在漢字中領略古人之輾轉情思,悟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

漢字,傳亙古不息、逾千年而不朽之華夏文明。

漢字,它記錄着生旦淨醜的登場與落幕,它婉轉着戲腔中的`幽邃曲折,它銘記着一段段難以遺忘的歷史,它也傾訴者人們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和祈望。若無漢字,古今文人墨客如何會被我們所熟知?若無漢字,又如何得知歷史往事之詳實?若無漢字,中華文化又豈能源遠流長?

書中看世界,字裏有乾坤。太初有字,於是古人的心靈,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託。杏花、春雨、烏篷船,短短几字卻把江南的似水柔情展現得淋漓盡致。若單寫下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淅淅瀝瀝,滂沱瓢潑,一切雲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再寫下一個“婉”字,溫柔美好,女子嫺靜,和順謙恭,一切恬靜溫柔,便融入其中了。一個漢字便有一份美好。它在泛黃褶皺的信紙上應和着陳年舊事,它在粉色稚嫩的彩箋上承載着青春的甜蜜與羞澀,它在你我之間牽連着思念和情愫,它在華夏兒女與華夏文明之間傳遞着生生不息的家國情懷。

漢字,飄過上古,流過商周,路過秦漢,看過魏晉三國,記過隋唐五代,寫過宋元明清,走到今天。記歷史更替,傳墨客風流,顯書法飄逸,現華夏榮光。字裏藏乾坤,曼妙韻無窮。

浩瀚煙海,歷史長河。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開端,上至王侯將相,下接芸芸衆生,縱貫五千年,只要筆墨紙硯仍在,漢字的美麗依舊,那攝人心魄的魅力將流芳百世以至萬世。

吾願長醉於漢字的點、橫、豎、撇中,一筆一畫,意蘊深遠;吾願久癡於中華文化之古老絢麗中,一點一滴,鮮明獨特,博大精深。方方正正的字,是一個個精妙的世界,載情亦載理。輕輕踏入漢字文化,猶入桃花仙境,步步皆是曼妙風景。

我願長醉於漢字之美!

《漢字的故事》讀後感 篇七

今天,我看《有故事的漢字》這本書,使我感受到漢字的有趣和神奇,瞭解悠久的漢字文化,猶如品嚐了一頓豐美的漢字大餐。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字體發生率很大的變化,由繁到簡。

漢字不僅讓我學會了猜字謎,編字謎,激起了我對漢字的無限興趣!漢字的發展,讓我對文化的發展充滿了希望,充滿了力量。

漢字,我愛你,你永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漢字的故事作文 篇八

我依然相信,字所帶來的那種文化傳承。

——題記

大概是不在書香門第出生,兒時少有大人提起練書法這回事兒,自然是錯過了開始練字的最好時期,往後再提到練字,已經是國小三年級了。

可能是我“顏值至上”的要求對我的字有一點影響吧,雖然不算很好看,但也算是保持在一個女孩該有的水平上。三年級後,班上開始使用鋼筆了,從鉛筆換到鋼筆跨越了大半年才適應了一些。初開始時我的字不堪入目,但假期作業中強制要求的練字,也算幫我適應了。只是到了那個浮躁的年紀後,便再也靜不下心來臨帖了。

從國小到現在,字是變了又變,始終未定下型來,但自從接觸到網上那些好看的江湖體後,漸漸開始嫌棄自己大小不一,風格不定的字了。

幸運的是通過幾次機遇,在網上瀏覽到許多大佬,自此便走上了模仿的道路。見到好的字型,便會在草稿紙上拼命的練,直到有幾分相似了,才肯停下來。又或有時見到一個比之前更入眼的字,我又會把前段時間寫慣的字換成新的。

記得自己練得最多的就是“的”字和“女”字了吧,直到現在都還在不停的換寫法呢。但如此反覆,好像也有了一些進步,但隨之又暴露出了“字體結構”和“穩定性”這兩個大問題,交流學習後,歸根結底還是沒臨過貼的原因,導致了時好時壞的飄飄字體。

我的臨帖如今還停留在視覺上,有人認爲我的字還不錯,但仔細瞧便會發現漏洞百出,再不濟就兩眼,便可知好壞。我只是單純的停留在“相似”這一階段罷了。

但正如蔣勳先生所說,漢字書寫,是一種修行,它是與自我相處最真實的一種模式。

“字如其人”不是空穴來風,靜心練字的人,有着那種謹慎、謙虛、端正的氣質,他們對字是充滿敬畏的,他們知道字兒時文化的傳承。每一筆都不會馬虎,每一次握筆都是一次修行。

我依然相信,字兒所帶來的那種傳承,只是時至今日,我都還無法做到,用簡樸素雅的心完成每一次的“隆重儀式”。

願之往後,靜心拾筆。從漢字中學到,那包含了一生做人做事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