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歷年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品多篇】

歷年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品多篇】

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一

尼采在《偶像的黃昏》中強調了“強力意志”,他反對傳統的道德,因爲那有違自然之道。所以,他認爲“強者並非就是天生的強者,強者是在生活的磨練當中鍛造而成”。這種不屈從於命運而去順應自然的強者意志,讓尼采的“超人”學說風行一時,畢竟世界無時無刻不處於變化之中,人類社會亦如此。

毛澤東在1917年的《體育之研究》中寫道:“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決定了這種轉折的奧祕便在“體育之效”。所謂“效”是意志的外現,是精神的外化,更是弱者變強的關鍵。有“強力意志”的人,“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即使生爲弱者,只要勤自鍛鍊,彌補自己的短板,久而久之,自然就會跳出“木桶效應”的陷阱,變爲強者。你看,寫下“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於強,未可知也”的毛澤東,早年間游泳、跳舞、打乒乓球、登山,73歲橫渡長江,82歲劈波斬浪,年老之“弱”在他身上絲毫未見;施瓦辛格是全球“健美先生”、影視王者、美國州長,誰能想到他年少時只是貧民窟的一個瘦弱少年?“體育之效”讓弱變強,便在於強化了意志,讓弱者養乎其身,樂乎其心,堅乎其志,最終成爲身心俱健的強者。

真正的強者永遠不是靠武力來贏得尊重的,更多的是以堅韌的“強者意志”征服他人。也許你出身寒微,沒有豐厚的家底,沒有雄厚的人脈,但是勤於學習,錘鍊意志,把握住每一次奮進的機會,你最終也可以走上舞臺中央。當20xx年大學聯考落下帷幕,寒門學子高琦玉以690的高分拿到清華錄取通知書時,他激動地說:“終於等到了,激動得想哭。”高琦玉生活在安徽阜陽的一個貧困家庭。他3歲時,他母親因爲白化病離世,家裏只剩下父親……學費、醫療費、生活費等,很難想象他是如何熬過來的。留守女孩鍾芳蓉、腦癱少年石煒剛、帶母上清華的殘疾考生魏祥……越來越多寒門學子的成功事例,也讓我們看到了他們身上自強不息的意志。弱者不甘於生而弱者,而自發成爲強者,增益久之而變爲強。

當我們成爲強者的時候,大可不必沾沾自喜,因爲“濫用其強”,“至強終會轉爲至弱”。但,“落後就要捱打”卻必須謹記於心,弱者與強者只有“強力意志”的差距。當代中國已經用智慧和汗水擺脫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命運,站到了當今世界舞臺的最中央,“弱國”的恥辱得以洗刷,“強力意志”功不可沒。

弱者不甘於生而爲弱者,以志補弱,那麼弱者恆強。人如此,國亦如是。

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二

知之·行之·思之

古語云:“易有三訓,一訓簡易,二訓變易,三訓不易”,“易與天地準”,之於常識,不也是如此嗎?我們生活在常識中,“春暖花開”、“秋高氣爽”,我們不假思索地運用它們,是爲簡易;同一事物不同時刻有不同的表現,變化無窮,是爲變易;常識由生活而來,經久適用,是爲不易。故莊子雲:“道在便溺”。因常識,於生活,我們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於常識之於我們太過習慣了,時常,我們會無所察覺,如同時空之於我們過於靜止與絕對,在愛氏之前,我們被矇騙了千萬年。於是我們在恍然後明白,常識雖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謂的對常識的知之,並非僅僅爲熱則卻衣寒則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對自然存在的用心觀察。沒有這用心,何來常識?沒有常識,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禍患。譬如之於人,瞭解交通擁擠之時間,於約會便不會誤時;又譬如拿破崙不知俄國之地廣與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國堅壁清野而爲滑鐵盧之役埋下伏筆。

所以對於常識,要知之。

所謂的對常識的行之,不僅是於知之之後的體證,還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爲知易而行難。行難,故特以行之。常識的知之,是困則眠、疲則休息,是諸葛順勢三分天下,是劉邦知楚強漢弱而強赴鴻門。對常識的行之,是順應自然、順時而動,故可避害趨利,所以纔有一覺醒來的精神,纔有漢朝天下。

所以對於常識,要行之。

至於對於常識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後更高的要求。正因爲常識之常,所以無形中被我們忽略、習慣,然世間萬物莫不在變易中永恆,拘泥而行自己不適合,若死守既得,便永無進步可言。故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詔》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無所不用其極”;因爲對常識的思之,愛氏提出了相對論,玻爾提出了量子力學;之於歷史的,不正是由於對意識形態的思之與變革,再知而行之,纔有三十年改革開放而至於今日之中華崛起?

“易與天地準”,也正是憑藉常識,憑藉與常識同行,我們維繫了一個曠古的文明,然而無論是生活還是發展,不知常識無語進步,不行常識無以趨利避患,不思常識卻也無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於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而說,對於常識,我們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則有泰然的生活與不斷的前進。

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三

五月的月河鎮已進入暖春,依舊是白牆青瓦老房子在晨光中透露着歲月抹不去的韻味,石板橋下的小河向東流去,像一條絲帶環繞着月河鎮。

市集上傳來的叫賣聲,聲聲入耳,各類早餐的香味牽動着早起趕集者那疲憊的胃。“滋滋”,食物在油鍋裏翻身,發出陣陣聲響,那是雜菜香煎包,早餐的必備。“咕嚕咕嚕”,文火上的瓷煲裏是滾着新鮮魚片的白粥。加入幾撮薑絲,灑上幾粒細鹽,入口滿滿是魚香味。

鎮上的人誰都認識誰,生得俊秀的小孩兒總被相識的阿姨們塞給各類早餐,“拿着吧,小心別餓着。”這是月河鎮日常的交流,人情在早上的晨光中盡情地表現出和諧友愛。

中午,太陽漸漸高升。每家每戶的廚房都準備了各式各樣的食材,自家後院種的各種蔬菜都會在這裏變樣。切片,切絲,醃製,下鍋,翻炒,調味,收汁,上盤。

每到這時候,香氣又再一次散滿整個小鎮。門前的大黃狗都張開了口,饞得深深吸一口。嗯,有宮保雞丁,清蒸鱸魚,魚香茄子,啊,還有那甜酸豬蹄。

家裏的小孩這時都會幫忙擺碗筷,等着菜餚上桌,迫不及待地對家裏的長輩說一句“起筷吧”,便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吃着碗裏的還望者鍋裏的,滿腦子都在想怎樣吃得最多最好吃的。

下午,烈日當空。鎮裏的人們躲在家裏涼快。有些老人坐在樹下的藤椅上,聽着那收音機裏咿呀咿呀的京劇,不成調地跟着哼唱,不時點點頭,揮揮手,想象自己便是那劇中的人物,收復江山,氣若江河。小孫子尚不懂事,搖着老人的手臂問道:“姥爺,這是什麼調子?”老人笑嘻嘻地道:“小滑頭,這是京劇,咱們國家的國粹。”小孫子又問:“什麼是國粹,可以吃嗎?”天真爛漫的樣子引得老人大笑,“國粹是國家的寶貝,不能吃。”“但能聽對不對?那我以後去學,學了唱給姥爺聽好不好?”小孫子的一番話讓老人十分暖心,抱在懷裏連聲稱好。

晚飯後,作爲娛樂活動的廣場舞在小鎮的中心廣場開展了起來。相識的人們聚成一片跟着節拍舞動了起來。無論男女老少,都在展示着自己的舞姿,引得他人喝彩。

剛好是十五,天空中掛着一輪滿月,有人家在院子裏擺上一張桌子,拿出自家釀的米酒,扇着蒲扇,賞着月色。有文化的人脫口而出一句詩,十分應景。

夜色漸深,小鎮又將恢復寧靜,月河鎮的人們在睡夢中等待着新的一天。

親愛的外國朋友,你願意來月河鎮一遊嗎?它,一定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四

月是古人的家鄉,是知己的思念。

那種遙遠到無可觸及的神聖光暈,幻化成詩人筆下的魂靈,口中的吟詠。

東坡曰: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阿姆斯特朗帶走了人們的月。

那個印在沙丘灰塵上的腳印,讓李太白的月下獨酌成爲歷史,或許人類已經擺脫了幾何時的愚昧,距離已經不是往日那般遙遠,然而那枚掛在蒼穹灼灼發光的玉盤已經褪色,是古人的距離,生出那枚曾經的月亮彎彎。

我是那樣討厭近距離,近在咫尺的夢想,我不要。

當在酷暑裏揮汗如雨時,夢幻中的象牙塔是我惟一的支點。

我想象它的宏偉宛若天堂。

儘管每個人都會有現實的一面,然而我堅信遙遠生距離,距離生美。

無可企及構出理想的神聖。

張開五指,刺眼的光折射出天堂的模樣,我獨自守望。

理想是寶石一般的晶瑩透亮。

遙遠觀望,它是我的天堂。

我喜歡失真的美,就像古人的月亮。

無意中想起了海子,那個傳說中始終憤世嫉俗的詩人。

當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成爲希臘神話一般的虛幻時,海子無言了。

在他的眼睛裏,整個世界,遠看是伊甸園盛開的美麗花朵,近看才知這 ua 個世界給他的失望。

大海留不住他,春天也留不住他,詩歌的翅膀折斷了,只剩下山海關的鐵輪隆隆而過,海子的靈魂伴隨伸向遠方的鐵軌通向了天堂。

有人問,到底是什麼傷了他,傷了這個時代的詩人,人們也許不明白,因爲自己置身這個世界,未曾遠觀它的美好。

文人與世俗的距離永遠太大,反差太大。

在海子焚燒詩集的熊熊火焰裏,盛開了一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世界。

這距離是悲劇,是文學女神的眼神。

遠望與近觀的世界讓海子在天堂與地獄之間完成了本質上的蛻變。

我想,仍然堅持遠觀世俗的海子永遠幸福。

這就是距離的美感。

永遠置身在紛亂的世界,這讓人類開始麻木,甚至開始淡忘遠觀時那種令人窒息的美感。

當努力構建所謂的“美麗人生”時,人類是否忘記了那份遙遠的守望,忘記了兒時曾經的天堂,忘記了古詩中月亮的眼淚,忘記了希臘神話裏揮着翅膀的安琪兒?科學的發展放鬆了人類最後的一根敏銳的神經,一切詩意消失殆盡,只剩下世俗世界的繁華汩汩流淌。

看看天邊的月,看看風流千古的“秦時明月漢時關”,守望那份曾經有着“蠻荒文明”年代屬於人文精神的真實,看遙遠帶給我們的令人窒息的美,詩歌、散文、楚辭會滋潤這個時代的麻木,遙遠的美好讓我們重新點燃希望的神話,精神之船重新起航。

守望遙遠,守望天邊只屬於我們的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