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關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作文(通用多篇

關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作文(通用多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作文1

古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它的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強迫別人去做。近幾天,我看到了一件事情,讓我對這句話的意思又理解了幾分。

在學校午休時有一個同學在到處拍別的同學的醜照。而有一個同學被他拍了之後十分生氣,他大聲道:“你給我把照片刪了,你這樣是在侵犯我的肖像權!”而第一個同學不以爲然道:“我爲什麼要刪了。”

另外一個同學也拿出了他的手錶朝第一個同學拍了一張照。那個同學瞬間怒了,大聲尖叫起來:“刪掉!你把照片給我刪了!”接着,兩個人吵了起來。

這時,班主任走了進來。她大聲制止了兩個人:“你們倆這樣就叫狗咬狗一嘴毛,你們要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在聽了老師的話後,我認爲我們應該學會尊重別人。你在做的某件事可能會讓別人感到不舒服,所以我們應該在自己做這件事的時候換位思考一下,顧及一下別人的感受。我們也應該看一看別人的表現,來看一看自己應不應該這麼做。

我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道理。而且,這句話令我受益匪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作文2

孔子云: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這句古話是很簡單的幾個字,卻蘊含非常深刻的道理。 周圍的人的生活環境幾乎是一樣的,我們身旁生活的同學、同事、朋友,沒有神農架野人。於是我們大家對於美的定義,對於人生的追求儘管存在細微的差別,但是大體還是相同的。在這個社會整理的大環境下,我們追求着自己理解的幸福生活,我們也願意彰顯年輕的個性。自已很曾經屢次犯下這樣的錯誤,對別人的是非指指點點,或者以自己想當然的經驗和一些看法來來闡述一些問題,想當然以爲是不錯的,但是,結果卻弄得大家不開心,往往犯了“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毛病。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爲爲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一方面,自已不想要的,自已不願做的,不要勉強別人接受;另一方面自已想要的,自已能做到的,同樣也不要勉強別人接受,因爲這不一定是別人想要的。換一句話來說,應當是對自已要求嚴格一些,對別人要求寬鬆一些。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作文3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利益分割問題,我們要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待問題,多替別人考慮,學會替別人着想,長期這樣就會形成習慣,養成美德,受人尊重。

我國產生過衆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賢,“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崇高典範。大禹接受治水任務時,剛剛和塗山氏的一個姑娘結婚。當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時,心裏就像自己的親人被淹死一樣痛苦、不安,於是他告別了妻子,率領27萬治水羣衆,夜以繼日地進行疏導洪水的工作。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3年的奮戰,疏通了9條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

到了戰國時期,有個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談起這件事,他誇口說:“如果讓我來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讓洪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嗎?”孟子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錯了!你把鄰國作爲聚水的地方,結果將使洪水倒流過來,造成更大的災害,有仁德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大禹治水和白圭談治水完全是基於兩種不同的思想,白圭只爲自己着想,不考慮別人,這種“己所不欲,要施於人”的錯誤思想是難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把洪水引入大海,雖然費工費力,但這樣做既消除了本國人民的災害,又消除了鄰國人民的災害。這種推己及人的精神,是值得欽佩和效仿的。所以,大禹治水自然成了千古佳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作文4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想,這句話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了吧!這是2500多年前,孔老夫子說的一句話。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一顆心去幫助別人、感化別人,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設身處地的爲別人想一想。準確的說,就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我們要同農民伯伯一樣,在春天播種,在秋天收成。而我們在生活中的唯一不同就是,要以一顆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理解別人、感化別人,將“文明”與“寬容”栽在他人的心靈的土地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幹什麼事情多要先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先想一想:

醫院裏的那些在生死邊緣痛苦的掙扎的病人;在醫院裏的那些在生死邊緣痛苦的掙扎的病人;想想那些在街上乞討的老人與孩子;想想那些因爲天災而在水深火熱之中受苦的人們……你的心裏總是會泛起一絲絲的辛酸,不是嗎?想想看,如果你是這其中的一員,你會希望自己被別人看不起嗎?我想沒有。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在這個世界生活下去的權力,不,應該是每一個生物,每一個生命都有權力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的權力。即使是那些做錯了事情的人,也是有法律來懲罰他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爲別人想想,別人也會爲你着想。要以自己的真誠與真心去換取別人的真誠與真心。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作文5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一顆心去幫助別人、感化被人,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設身處地的爲別人想一想。

記得有一次,開學不久後,老師要調動我們的座位。換完位置後,我坐的桌椅大不如前,總是搖搖晃晃的,還總是咯吱咯吱地叫。我坐着很不舒服,所以就想趁放學沒人時把我以前坐的桌椅給換回來。但當我走到那桌椅前時,一股不知哪`來的罪惡感在我心裏油然而生,我愧疚地看了那桌子一會,就走開了,繼續去坐我那張搖搖晃晃地破桌椅。爲什麼呢?因爲我想到了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張爛桌椅,我自己不想坐,別人肯定也不想坐呀,爲什麼就非要我自己坐好的桌椅,別人坐差的呢?所謂將心比心,就是要站在別人的角度上,爲別人想一想,不要太自私,不要做什麼事都只爲自己着想。

還有一次,我在網上買馬克筆,結果買回來剛用幾下就沒水了,有幾支甚至還沒用就沒水了。經歷了這件事我很生氣,我很想大聲問一問那些黑心商家,如果是你們遇到了這種情況,你們會不會生氣?換位思考,你們願意把你們賣的這種產品給你們自己的孩子用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叫大家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爲別人思考問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作文6

在《論語·衛靈公》中有這樣一段話“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翻譯成本站的意思就是: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說:“那就是‘恕道’吧!自己不願意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

想必老夫子當年說這話的時候一定也很得意於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很高,覺得只要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算修煉到家立地成佛了。後世也有很多追隨者把這句話作爲做人處事的標準,但是從我一個自由主義者的眼中看來,這個命題絕對是包含了一個可怕錯誤的僞命題,因爲如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命題成立的話,它的逆否命題“己所欲,施於人”也就可以成立。也就是說“自己不願意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但是如果是自己願意的事,就可以強加給別人!

如此野蠻強盜的理論可以被認爲是正確的而學習,培養出來的人不是奴才就是劊子手,奴才們正着用,劊子手反着用,反正都有道理。所以子可以光明正大的羅織罪名誅了少正卯,所以就有統治者打着“民主”旗號到行逆施,所以就有憤青們以“愛國”的名義侵犯人權。

所以作爲一個自由主義者,我認爲應該不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且己所欲也不能施於人,這是一個文明社會公民最起碼的認識。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作文7

每個人都是在童年一個腳印一個腳印的走出來的,每一個腳印都代表着我們的成長。哎,在這些腳印中,最讓我刻苦銘心的就是父親那次了。

記得那時正下着傾盆大雨,我寫完作業剛想到書房拿書的時候看見了們們還沒有關上我心裏想,誰這麼不小心啊?天非就是爸爸。我過去把門一關,突然間我聽到了爸爸的叫聲。我好奇地打開門一看,爸爸的整個手都紅了。爸爸臉上露出了生氣的表情,她的巴掌在我頭頂上。差點想拍下來,但他又停止了,他臉上漸漸地平靜了起來。那時七歲的我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知道父親真的是很疼,我回房的時候瞅了一眼父親的手。心裏想父親真是粗心大意,連手都能弄成這樣。

雨停了,現在正是黃昏之時,我看着那被燒紅的天空,似乎想起了爸爸那生氣的表情。那時是我第一次見爸爸生氣。當我正想出陽臺晾衣服的時候,突然間聽到了爸爸與媽媽的對話。媽媽對爸爸說怎麼這麼不小心,弄的手都浮腫了。媽媽一邊擦油酒一邊抱怨。那還不是因爲我出去拿東西的時候,把手放在了門上,結果兒子把門一關,把我手夾住了。

真是的我去罵一下兒子,這麼粗心,把你的手都夾傷了。等一下爸爸說話了,那不關兒子的事,是我自己把手伸在門上的。我自己怪犯的錯誤不能着兒子,其實今天我想罵他一頓但是我反省了一下自己也有錯誤,不應該把手放在門上。又想起了那句名言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那一夜讓我永生難忘……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作文8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語出於《論語·顏淵篇》,是孔子經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中國的《論語》就如同西方的《聖經》一般,是對一個民族或一個區域文化的概括和統領。《論語》分二十篇,其中的《顏淵篇》主要講述了孔子對“仁”和“恕”的解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多爲別人想想,世界將更加和平。想想那些醫療事故,那些殘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戰俘,那些流離失所,掙扎在水深火熱中的難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頭、熊掌,難道動物就沒有生存的權利嗎?這些太可怕了,可這卻是一些人的所作所爲,他們的行爲將被人們唾棄,他們終有受到懲罰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爲別人着想,別人也會爲你着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一定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得更加和諧,充滿快樂。

孔子所道出這麼一句話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理。若凡事都從這個原則出發的話,很多事情都會卡在中間,難以前進。倘若兩人舉槍對峙,生命危在旦夕,甲爲正,乙爲邪,這時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豈不慘哉!甲當然不會想被殺掉,難道就不殺不想被殺的乙了麼?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條件,一定環境下才適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作文9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道出了做人的真實道理。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強加給別人。這種道德品質的人並不少。

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習慣,就是總喜歡把自我認爲好的東西介紹給另外一個人。

我有一個朋友,她很喜歡一位男明星,於是她把那個明星的海報填滿了整個房間,還不厭其煩地給我講述他的經歷。每個週末他都會拿來他偶像的各種信息和資料給我看。就是因爲他老是來打擾我,招來了我的反感。

過不久,她居然委屈地跟我說,你難道不喜歡他嗎?他多好啊!每天還一直嘮叨我。

當然,每個明星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但也會有人會喜歡別的明星或偶像。那個朋友他很喜歡他的偶像,是沒錯,但她把她這種喜歡強加給別人身上,使別人被壓得透不過氣,就是她的錯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信大家只要克服一下就能做到;但,己所欲,勿施於人,這點要做好就相對困難了,像那位同學的話,她有她的喜好,她有她崇拜的對象,但她不能因爲別人的不喜歡就和他來鬧茅盾。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光是儒家思想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觀念。無論是誰,都要保持一個善良的心去面對生活。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作文10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出自於《論語》。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

這短短的八個字,做起來卻是難上加難。

在飯桌上,你夾菜給客人吃,但是,你怎麼知道這道菜客人喜歡吃還是不喜歡吃,如果他這時不吃你夾的菜,你會顯得很爲難情,如果他強行吃下去,那麼有可能他對這個菜過敏,這是己所不欲,施於人的體現。

你可以先問清楚他喜歡吃什麼,根據自己的口味來點菜,而不是這這樣直接夾菜給別人。

老師上課發本子下來讓我們寫小練筆,但是,你恰巧拿到了一個有些破損的本子,這時,你趁着同桌在發本子,你把自己的本子和同桌的換了一本。這也是己所不欲,施於人。

可以和老師講換一本或者將就着用,不能偷偷拿別人的的和自己換。

運動會前,能選的項目只有兩個了,一個好做一點的,一個不好做的,老師讓你選不好做的那一個,讓你把好做的讓給別的同學,但你選了好做的,把原先老師讓你選的給了同學,還說這有這一個了項目了。這不是己所不欲施於人嗎?

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讓我們從小事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吧。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作文11

暑假,我看了一本名人名言,其中飽含着許多道理,讓我受益無窮。

其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寫的。意思就是,不要把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強加給別人,而要設身處地的爲他人着想。書中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富人去請教一位哲學家,爲什麼自從他有錢以後許多人就不喜歡他了。哲學家告訴他"因爲你有錢以後,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別人了。”而富人聽了百思不得其解,就是因爲這個人變富以後,只和富人打交道,別人在眼裏就是窮光蛋,因爲沒有考慮別人的感受和自尊,所以就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如果你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你就不能把自己的不喜歡的事情強加於別人,首先要做到尊重別人,才能讓別人尊重與你。

生活中也是這樣的,如果你去幹一件事情,你知道後很不喜歡,就把給了比你小的弟弟,每次都是這樣,時間一長,弟弟還會尊重你嗎,反之,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你就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從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只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道理就行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作文12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中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名言。表示自己不要的東西,不能給別人。

這是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比如:你家的垃圾,按理你是要扔掉的(己所不欲嘛),但你卻把它丟到鄰居的家門口(這是施於人)。當鄰居看到了,他當然感到可惡了。甚至他也把這個垃圾丟到其他的鄰居家門口。其他鄰居看到了,當然不樂意了。這樣惡性循環下去……就演變成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如果,當初你能把自己的“不欲”完美公平正確地解決,那麼就不會出現“亂施於人”的情況,也就不會有惡性循環的現象出現。

關鍵是在於:在生活當中,你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不欲”。只要方法正確了,就不會出現“亂施於人”的情況了。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做人不要太懶惰,不要貪圖一時的方便,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走所謂的“捷徑”。要知道“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一味求快,欲速則不達呀。做人做事要有始有終,就可以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作文13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說了一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道出了做人的真實意義。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地說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國民間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爲別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個意思。

爲什麼有人會如此友善地考慮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種下什麼,收穫的就是什麼。

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到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到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到一個命運;播種一個善行,你會收到一個善果;播種一個惡行,你會收到一個惡果。

你有權利非公平地對待其他人,但你這種非公平的態度,將會使你“自食其果”。而且,進一步說,你所釋放出來的每一種思想的後果,都會回報到自己身上。因爲你對其他人的所有行爲,以及你對其他人的思想,都經由自我暗示的原則,而全部記錄在你的潛意識中,這些行爲和思想的性質會修正你自己的個性,而你的個性相當於是一個磁場,把和你個性相同的人或情況吸引到你身邊。

確切地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文明。一個人真正成爲文明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爲這是很高很難做到的要求,所以我們目前的社會總是在反覆提倡“精神文明建設”。

我國產生過衆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賢,“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立立人”和“己達達人”的崇高典範。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務時,剛剛和塗山氏的一個姑娘結婚。當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時,心裏就像自己的親人被淹死一樣痛苦、不安,於是他告別了妻子,率領27萬治水羣衆,夜以繼日地進行疏導洪水的工作。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3年的奮戰,疏通了九條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之後,在民間流傳着這樣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謠: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爲民解災難。

實地觀測搞調查,團結勤快聽意見。

三過家門而不入,廢寢忘食瀝肝膽。

河道疏通水患滅,灌溉農田萬民歡。

到了戰國時候,有個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談起這件事,他誇口說:“如果讓我來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讓洪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嗎?”孟子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錯了!你把鄰國作爲聚水的地方,結果將使洪水倒流回來,造成更大的災害。有仁德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這就是成語“以鄰爲壑”的由來。

從大禹治水和白圭談治水這兩個故事來看,白圭只爲自己着想,不爲別人着想,這種“己所不欲,要施於人”的錯誤思想,是難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雖然費工費力,但這樣做既消除了本國人民的災害,又消除了鄰國人民的災害。這種推己及人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欽佩和效法。

“推己及人”這種替別人着想的道德情懷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也有着廣泛的影響。據說國際紅十字會總部裏,就懸掛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語錄,體現了人類對美好人際關係的嚮往。

中國有句俗語:“人和萬事興”。推己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實現“人和”的潤滑劑。願我們所有的炎黃子孫,都能時時處處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燦爛文明之花,開得更加豔麗芳香。這一點推廣開來,對於整個社會,意義是很了不得的,那樣就經由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實現了全球的和諧、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