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教案精品多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教案精品多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識記本節選中的基礎知識。

2、技能目標:通過翻譯文中重點句子分析作者觀點。

3、情感目標: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現代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主要是通過學習第1則、第2則、第4則、第5則、第8則、第9則選文,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仁的思想的現代價值。

(重點理解“什麼是仁”“怎樣才能達到仁”“爲什麼這樣做就可以達到仁”)

教學難點: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現代價值。(集中探討“仁”與我們的生活)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方法:

啓發、探究

教學過程:

導語:

翻開《論語》,聖人孔子從神壇上走了下來,我們看到了一位真誠、坦率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學生個性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在學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師者,看到了一位讓學生感到“仰而彌高,鑽之彌堅”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充滿智慧的智者,正所謂“學高爲師,德高爲範”,他堪稱“萬世師表”。走近他,我們會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學識的廣博,道德的高尚,和藹的身影,親切的笑容,深睿的智慧……走近他,我們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內核——仁。什麼是仁,也許誰也無法全部解說清楚。從文字上看,仁就是人旁加二,二有“多”的意思,很多人能夠聚在一起和平共處,這就是仁。那麼怎樣才能夠聚集在一起和平共處呢?那內容可就多了。下面,我們將來了解一下仁說的倡導者孔子對此是怎麼解說的。

第一課時

一、注音:

樊遲皋陶弘毅枉

二、歸納文言知識

1、重點詞:

(1)克己復禮爲仁(2)天下歸仁焉

(3)請問其目(4)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5)躬自厚而薄責於人(6)樊遲未達

(7)問知(8)舉直錯諸枉

(9)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10)堯舜其猶病諸

(11)爲仁由己(12)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重點詞:

(1)克己復禮爲仁克:剋制。

(2)天下歸仁焉歸:稱許,讚許。

(3)請問其目目:條目,詳情。請:請求對方做某事;請對方允許自己做某事。

(4)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不敏:資質愚鈍;事:實踐,實行。

(5)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躬自:自身,自己。

(6)樊遲未達達:明白,理解。

(7)問知知通智。

(8)舉直錯諸枉錯通措,安排、安置;直,形做名;枉,形做名。

(9)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鄉通向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問知。子曰:“人。”(2)舉直錯諸枉

(3)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4)知者利仁

“知”通“智”;“錯”通“措”;“鄉”通“向”;“知”通“智”

3、文言句式:

(1)何謂也:賓語前置句

(2)選於衆:狀語後置句

(3)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定語後置句

(4)克己復禮爲仁:判斷句

(5)仁以爲己任:賓語前置語,正常語序爲'以仁爲己仁'。

三、文題解讀:(整體感知文本)

1、背誦、理解:集體背誦第四章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溫馨提示:文言文的語感培養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朗讀來完成。在平時,只要你想讀,敢讀,然後大聲讀,就可以讀出味道,讀出情感,讀出人生。“瘋狂語文”,讓我們一起在文言文的大地上瘋狂,領略文言文這塊質樸的土地帶給我們的享受。)

【原文4】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4】子貢問:“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嗎?”

孔子說:“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願意承受的,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

四、思考與討論

1、孔子眼中的“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本章節中孔子究竟要告訴我們哪些關於“仁”的內容呢?請大家根據屏幕上的提示找出文本中的相關句子。(篩選整合文中信息)

什麼是仁?怎樣做才能達到“仁”,施“仁”之後會怎麼樣?

1、在課本中畫出下列重點句子,並做初步理解:

重點句子1:克己復禮爲仁。

①、什麼叫克己復禮克?——克服自己的私慾而遵循禮法的規定。

②、己復禮後會怎麼樣:天下歸仁。

③、什麼樣的行爲是克己復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④、就孔子與顏回的這些問答來看,仁和禮應該是一致的。只不過禮主要是外在的規範,而仁則主要是對這種規範的內在自覺而已。克己復禮固然是仁,但是仁又不僅限於克己復禮(那只是仁的基本面)。

重點句子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①、句意理解:自己不願意承受的,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

②、從處世的角度來看,“仁”就是對他人的關懷,即能夠設身處地地體貼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實是一種推己及人、寬以待人的生活處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點換位思考,多一些寬容,那麼每個人的世界會更加燦爛多彩。

③、怎麼樣: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重點句子3:愛人;知人

②、句意理解:關愛他人;瞭解、理解他人。

②、怎樣做:“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翻譯):選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惡的人之上,

能夠使邪惡的人變爲正直的人。

重點句子4:其“恕”乎?

①、“其”是大概、也許的意思。在孔子看來,“恕”這個字可以拿終生去實踐,而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它在根本點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們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實踐原則。

重點句子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①、“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仁就這麼簡單: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別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達就使別人通達。在孔子那個時代,這一原則意味着:自己對兒子有所期望,就按照這期望來服事父親;自己對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這期望來服事君上;自己對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這期望來服事兄長;自己對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這期望來對待朋友。

②、“近取譬”是指就近取自己作比方,也就是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仁之方”就是實踐仁的方法。這樣的仁,不必堯舜,所有的人都做得到。

重點句子6:我欲仁,斯仁至矣!

①、句意理解:只要我想達到仁的境界,仁的境界就到了!

②、孔子關於仁的學說一方面告訴人們不能幹什麼,一方面又告訴人們應該做什麼。要做到仁並不難,關鍵看你是不是有這種追求。所以他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這意味着,對每一個人來說,可怕的不是他不具備仁德,而是他喪失了追求仁德的願望。孔子把仁這種境界看得比生命都重要。

重點句子7: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①、“志士”指有高尚志向和節操的人。“仁人”指講究仁義的人。志士仁人不會貪生而損害仁德,只會爲了成全仁德而犧牲生命。仁是孔子爲人生開啓的根本方向,是孔子爲世人營造的安頓人生的居所。

重點句子8: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①、句意理解:有仁德的人安於實行仁,算計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2、概括:

(1)、什麼是仁:A、克己復禮;B、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C、愛人;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怎樣才能達到仁:A、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B、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C、能近取譬。

(3)、施仁之後會怎樣:A、天下歸仁;B、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C、我欲仁,斯仁至矣;D、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表述:

請大家結合我們找出來的句子,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一下什麼是仁,怎樣才能達到仁,施行仁後會怎麼樣。

(1)、什麼是仁:

仁就是要剋制自己不合理的私慾,回覆到禮的規定。就是在平時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強加給別人,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就得幫別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達就使別人先通達。從字面意義的理解上看,孔子認爲人在生活中不能放縱自己的慾望,而應該以禮來要求自己;生活中要推己及人,寬以待人,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團結合作。

(2)、“仁”與生活:

正如孔子所說,其實要做到仁並不難,只要你想做。當大家瞭解完孔子的仁之後,大家得到了哪些啓發?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怎麼做纔是“仁”呢?接下來,讓我們再一次與孔子親密接觸,看看我們應該怎樣在現實生活中運用“仁”學。

①、克己復禮:剋制自己,回覆到禮的規定。

生活中,我們都會有很多欲望,有些慾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慾望則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學樓前的桂花開了、芒果初長成,我相信許多同學都有想要摘取的慾望,但是,學校的規章制度裏面有明確的規定:不得損壞公物,花、芒果是公物,所以我們就得抵住誘惑,這樣做就是仁了。

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一點,但很少想到自己對別人好一點。說一點最簡單的,我們總是希望父母、老師、同學多關注我們一點,多關心一點,多理解自己一點,可是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是否也曾關心過父母、老師,理解父母、老師內心的苦衷呢。也許,我們也總希望朋友多爲自己做一點事,爸媽多給自己一點愛,一點理解……或許,從今天開始,當我們想到這一個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夠想這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實是一種推己及人、寬以待人的生活處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點換位思考,多一些寬容,那麼每個人的世界都是燦爛多彩的。

③、愛人

仁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懂得愛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識到,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經關注過他們,比方說爲我們的校園環境衛生默默奉獻的……,如爲我們宿舍的安定和諧而苦口婆心的……,如爲我們學校的安全築起第一道防線的門衛……當你再次遇見他們時,請問一聲好,請給他們一個微笑,這樣,你就已經是一個“仁”者了。

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當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時,也要讓別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話,也要讓別人事業發達。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別人而自己站穩了,也不是損害他人發展了自己。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推己及人,我們想到的,別人也會想到;我們想做的,別人也會有同樣的想法。所以,只要每個人都能夠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和包容的心來面對他人的時候,那麼,整個社會就和諧了。

4、總結:學以致用。瞭解了仁的思想,我們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許一開始我們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堅持,我們能夠嚴格要求自己,那麼,和諧小組、和諧宿舍、和諧班級、和諧校園又怎麼可能建設不起來呢?

總結:從生活到智慧,從智慧到著書立說,從文本再到生活,今天我們在汲取先聖的生存智慧的營養,明天,我們雖然不能成爲聖人,但我們絕對可以說我們一直正在沿着聖人爲我們描繪的藍圖在建設和發展着我們的文化,再此,請讓我們再一次用真誠來朗讀這麼幾句話:克己復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溫馨提示:同學們,大家心中一定有這樣的疑問:選修課應該如何讀,應該讀什麼?這邊,我想說:讀好選修課,要靠手腦口;時間要用足,背誦要落實;習慣須養成,知識重遷移;開啓青春門,邁好人生路。

五、完成課本課後練習

1、關於什麼是“仁”,孔子對顏淵、子貢、樊遲、仲弓等人的回答各有側重、各不相同,試作具體分析,然後綜合起來談談你對孔子所說的“仁”的理解和認識。

提示:孔子回答顏淵問“仁”,說明“仁”的一個基本內容是對“禮”的自覺,即是“禮”在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爲等方面的實現。

孔子回答仲弓問“仁”,以及回答子貢問可以終身實踐的“一言”,主要是從否定的方面說明仁意味着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孔子回答子貢問“仁”,則主要是從肯定的方面說明仁意味着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孔子回答樊遲說“仁”就是“愛人”,其內涵跟他所說的“恕”“忠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一致的。

孔子對“仁”的解釋雖然多種多樣,但是基本點有兩方面,一是把“禮”變爲自己的自覺,一是設身處地地體貼人、關愛人並且付諸行動。

2、孔子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說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兩種說法區別在哪裏?

提示:兩者本質上相通,但前者是從否定的方面說(即是說不要做什麼),後者是從肯定的方面說(即是說要做什麼)。

六、拓展思考:

1、孔子的仁的學說蘊含着哪些值得弘揚的思想精華?

提示:孔子仁的學說的第一個精華,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現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義。它意味着,我們不是在他人對我們好的情況下,纔回報式地對他人好;我們對他人好,也根本不是爲了得到他人的回報;我們無條件地對他人好,只因爲我們根據自己的心,來體貼他人的心。這凸顯了孔子以及中華民族純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第二,“克己復禮爲仁”的思想對現代人生也有一定的啓發意義。不管什麼時候,人都是社會性的動物,必須考慮到他人的存在,考慮到社羣的秩序,所以,也必須對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爲加以合理的規範。因此,孔子宣揚的那套禮固然有不少需要揚棄的具體內容,但它嚴於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繼承的方面。

2、比較孔孟的“仁”

A、孔子的仁學思想:

1、作爲倫理學範疇的仁,“仁”是核心。

⑴愛人。

⑵“恕”、忠孝。

⑶歸仁。

2、作爲政治學範疇的仁。

⑴爲政以德。

⑵爲國以禮。

⑶養民也惠。

B、孟子的仁政學說

1、仁的來源。孟子“仁政”學

說的理論基礎是“性善”論。

2、仁政學說。

⑴“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

⑵反對暴政、“省刑罰”的政策。

⑶“分田制祿”、“制民恆產”的經濟思想。

⑷輕徭薄賦,不違農時的主張。

⑸保護工商的思想。

3、請同學們從自處和處世的角度來談一談“仁”的內涵。結合我們的生活實際,談一談如何才能夠實現'仁'。請把自己有關‘仁’的體會用文字寫出來,與其它同學們交流。

參考:

從自處的角度來看,孔子所說的“仁”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禮的規定。具體地來談,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從處世的角度來看,“仁”就是對他人的關懷,即能夠設身處地地體貼他人。在孔子的語錄裏,“仁”的基本含義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常常被表述爲“恕”,或者“忠恕”。

本文在文體上有什麼樣的特點?

文章中主要通過對話和語錄的形式,來闡述有關'仁'的問題。這兩種文體形式也是《論語》中最常用的形式,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要注意《論語》的這個特點。

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明確:

(1)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闡釋同一事物。

圍繞什麼是“仁”,孔子既從肯定的方面作答,又從否定的方面作答,告訴人們要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既從如何對待自己的角度作答,又從如何對待別人的角度作答,從而使人們對“仁”有一個全面而透徹的瞭解。

(2)文辭簡約而意蘊豐富。

選文第1則中的“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一句中的“一日”兩字值得反覆體味,舍此“一日”不下手,永無下手之期,百事都始於“一日”,何況追求仁德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識記本節選中的基礎知識(詳見《預習檢測》)

2、技能目標:通過翻譯文中重點句子分析作者觀點(翻譯見《預習檢測》)

3、情感目標: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現代價值。

二、教學重點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重點理解“什麼是仁”“怎樣才能達到仁”“爲什麼這樣做就可以達到仁”)

三、教學難點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現代價值。(集中探討“仁”與我們的生活)

四、課時安排:

1、5課時(0、5爲預習檢測,達到認知、技能目標,本課時爲1)

五、課型:

多媒體授課

六、教學方法:

啓發、探究

七、教學過程

1、導語

翻開《論語》,聖人孔子從神壇上走了下來,我們看到了一位真誠、坦率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學生個性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在學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師者,看到了一位讓學生感到“仰而彌高,鑽之彌堅”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充滿智慧的智者,正所謂“學高爲師,德高爲範”,他堪稱“萬世師表”。

走近他,我們會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學識的廣博,道德的高尚,和藹的身影,親切的笑容,深睿的智慧????

走近他,我們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內核——仁。

什麼是仁,也許誰也無法全部解說清楚。從文字上看,仁就是人旁加二,二有多地意思,很多人能夠聚在一起和平共處,這就是仁。那麼怎樣才能夠聚集在一起和平共處呢?那內容可就多了。下面,我們將來了解一下仁說的倡導者孔子對此是怎麼解說的。

接下來,請大家集體背誦第四章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學生集體背誦。(落實背誦,活躍課堂氛圍)

教師:其實,文言文的語感培養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朗讀來完成。在平時,只要你想讀,敢讀,然後大聲讀,就可以讀出味道,讀出情感,讀出人生。“瘋狂語文”,讓我們一起在文言文的大地上瘋狂,領略文言文這塊質樸的土地帶給我們的享受。

3、文本解讀:

(1)我們節選的小標題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請大家聯繫自身生活,談一談生活中哪些事情和這句話是相聯繫的。(儘量使用實例)(整體感知文本)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一點,但很少想到自己對別人好一點。說一點最簡單的,我們總是希望老師多關注我們一點,多關心一點,多理解自己一點,可是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是否也曾關心過老師,關注過老師,理解老師內心的苦衷呢。也許,我們也總希望朋友多爲自己做一點事,爸媽多給自己一點愛,一點理解????或許,從今天開始,當我們想到這一個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夠想這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從大家的討論中,我們大致可以知道這其實是一種推己及人、寬以待人的生活處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點換位思考,多一些寬容,那麼每個人的世界都是燦爛多彩的。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本章節中孔子究竟要告訴我們哪些關於“仁”的內容呢?請大家根據屏幕上的提示找出文本中的相關句子。(篩選整合文中信息)

什麼是仁?怎樣做才能達到“仁”,施“仁”之後會怎麼樣?

(重點句)

a、克己復禮爲仁。(什麼叫克己復禮。克己復禮後會怎麼樣:天下歸仁。什麼樣的行爲是克己復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b、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什麼。怎麼樣: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c、愛人,知人(是什麼。怎樣做: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d、其“恕”乎?

e、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f、我欲仁,斯仁至矣!

g、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h、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概括)

a、什麼是仁:克己復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愛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b、怎樣才能達到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c、施仁之後會怎樣:天下歸仁;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表述)

下面,請大家結合我們找出來的句子,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一下什麼是仁,怎樣才能達到仁,施行仁後會怎麼樣。

什麼是仁:仁就是要剋制自己,回覆到禮的規定。就是在平時不要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強加給別人,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就得幫別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達就使別人先通達。從字面意義的`理解上看,孔子認爲人在生活中不能縱放自己的慾望,而應該以禮來要求自己;生活中要推己及人,寬以待人,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團結合作。

4、“仁”與生活

正如孔子所說,其實要做到仁並不難,只要你想做。當大家瞭解完孔子的仁之後,大家得到了哪些啓發?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怎麼做纔是“仁”呢?接下來,讓我們再一次與孔子親密接觸,看看我們應該怎樣在現實生活中運用“仁”學。

(1)克己復禮:剋制自己,回覆到禮的規定。

生活中,我們都會有很多欲望,有些慾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慾望則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學樓前的山茶花開了,我相信許多同學都有想要摘取的慾望,但是,學校的規章制度裏面有明確的規定:不得損壞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們就得抵住誘惑,這樣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一點,但很少想到自己對別人好一點。說一點最簡單的,我們總是希望老師多關注我們一點,多關心一點,多理解自己一點,可是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是否也曾關心過老師,關注過老師,理解老師內心的苦衷呢。也許,我們也總希望朋友多爲自己做一點事,爸媽多給自己一點愛,一點理解????或許,從今天開始,當我們想到這一個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夠想這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愛人

仁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懂得愛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識到,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經關注過他們,比方說爲我們學校的校園環境衛生默默奉獻的陳秀金老師,如爲我們宿舍的安定和諧而苦口婆心的生管老師,如爲我們學校的安全築起第一道防線的門衛老師????當你再次遇見他們時,請問一聲好,請給他們一個微笑,這樣,你就已經是一個“仁”者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當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時,也要讓別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話,也要讓別人事業發達。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別人而自己站穩了,也不是損害他人發展了自己。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推己及人,我們想到的,別人也會想到;我們想做的,別人也會有同樣的想法。所以,只要每個人都能夠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和包容的心來面對他們的時候,那麼,整個社會就和諧了。總結:學以致用。瞭解了仁的思想,我們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許一開始我們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堅持,我們能夠嚴格要求自己,那麼,以我們爲中心,他人也以我們爲榜樣,這樣,和諧校園又怎麼可能建設不起來呢?

5、總結:從生活到智慧,從智慧到著書立說,從文本再到生活,今天我們在汲取先聖的生存智慧的營養,明天,我們雖然不能成爲聖人,但我們絕對可以說我們一直正在沿着聖人爲我們描繪的藍圖在建設和發展着我們的文化,再此,請讓我們再一次用真誠來朗讀這麼幾句話:克己復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同學們,大家心中一定有這樣的疑問:選修課應該如何讀,應該讀什麼?這邊,我想說:讀好選修課,要靠手腦口;時間要用足,背誦要落實;習慣須養成,知識重遷移;開啓青春門,邁好人生路。

6、作業

學習了本章節,大家會有很多的感悟。請結合你對“仁”理解,擬一份面向全校師生的倡議書,倡議大家都能以“仁”爲行動準則,積極投身到和諧一中的建設中來。

要求:1、字數不少於400字。2、符合倡議書的寫作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識記本節選中的基礎知識(詳見《預習檢測》)

2、技能目標:通過翻譯文中重點句子分析作者觀點(翻譯見《預習檢測》)

3、情感目標: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現代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什麼是仁”“怎樣才能達到仁”“爲什麼這樣做就可以達到仁”。

難點: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現代價值。(集中探討“仁”與我們的生活)

Ⅰ自主學習檢查內容和方法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翻開《論語》,聖人孔子從神壇上走了下來,我們看到了一位真誠、坦率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學生個性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在學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師者,看到了一位讓學生感到“仰而彌高,鑽之彌堅”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充滿智慧的智者,正所謂“學高爲師,德高爲範”,他堪稱“萬世師表”。

走近他,我們會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學識的廣博,道德的高尚,和藹的身影,親切的笑容,深睿的智慧……

走近他,我們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內核——仁。

什麼是仁,也許誰也無法全部解說清楚。從文字上看,仁就是人旁加二,二有多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是他人(含自己在內的第二人),即心懷他人,並與他人和平共處,這就是仁。那麼怎樣才能夠聚集在一起和平共處呢?那內容可就多了。下面,我們將來了解一下仁說的倡導者孔子對此是怎麼解說的。

二、檢查預習情況

1、你能準確朗讀全文嗎?

指名學生朗讀12則語錄,糾正讀音錯誤。

2、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則,能讀準譯對嗎?

Ⅱ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難點(根據學生預習確定):

對第7、8、9三則理解有難度。

Ⅲ組織學生討論展示評價

三、課文研討

你最喜歡哪一則,爲什麼?

師生討論完成對各則的理解及其學生學習後所受到的啓示。

Ⅳ對重點難點進行點撥或精講

(一)文本解讀:

1、我們節選的小標題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請大家聯繫自身生活,談一談生活中哪些事情和這句話是相聯繫的。(儘量使用實例)(整體感知文本)

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一點,但很少想到自己對別人好一點。說一點最簡單的,我們總是希望老師多關注我們一點,多關心一點,多理解自己一點,可是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是否也曾關心過老師,關注過老師,理解老師內心的苦衷呢。也許,我們也總希望朋友多爲自己做一點事,爸媽多給自己一點愛,一點理解……或許,從今天開始,當我們想到這一個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夠想這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從大家的討論中,我們大致可以知道這其實是一種推己及人、寬以待人的生活處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點換位思考,多一些寬容,那麼每個人的世界都是燦爛多彩的。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本章節中孔子究竟要告訴我們哪些關於“仁”的內容呢?請大家根據屏幕上的提示找出文本中的相關句子。 (篩選整合文中信息)

什麼是仁?施“仁”之後會怎麼樣?怎樣做才能達到“仁”?

(重點句)

a.克己復禮爲仁。(什麼叫克己復禮。克己復禮後會怎麼樣:天下歸仁。什麼樣的行爲是克己復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b.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什麼。怎麼樣: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c.愛人,知人(是什麼。怎樣做: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d.其“恕”乎?

e.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f.我欲仁,斯仁至矣!

g.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h.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概括)

a.什麼是仁:克己復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愛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b.施仁之後會怎樣:天下歸仁;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c.怎樣才能達到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表述)

下面,請大家結合我們找出來的句子,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一下什麼是仁,施行仁後會怎麼樣,怎樣才能達到仁。

什麼是仁:仁就是要剋制自己,回覆到禮的規定。就是在平時不要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強加給別人,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就得幫別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達就使別人先通達。從字面意義的理解上看,孔子認爲人在生活中不能縱放自己的慾望,而應該以禮來要求自己;生活中要推己及人,寬以待人,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團結合作。

(二)所受啓示:

正如孔子所說,其實要做到仁並不難,只要你想做。當大家瞭解完孔子的仁之後,大家得到了哪些啓發?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怎麼做纔是“仁”呢?接下來,讓我們再一次與孔子親密接觸,看看我們應該怎樣在現實生活中運用“仁”學。

1、克己復禮:剋制自己,回覆到禮的規定。

生活中,我們都會有很多欲望,有些慾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慾望則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學樓前的各種花開了,我相信許多同學都有想要摘取的慾望,但是,學校的規章制度裏面有明確的規定:不得損壞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們就得抵住誘惑,這樣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一點,但很少想到自己對別人好一點。說一點最簡單的,我們總是希望老師多關注我們一點,多關心一點,多理解自己一點,可是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是否也曾關心過老師,關注過老師,理解老師內心的苦衷呢。也許,我們也總希望朋友多爲自己做一點事,爸媽多給自己一點愛,一點理解……或許,從今天開始,當我們想到這一個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夠想這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愛人

仁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懂得愛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識到,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經關注過他們,比方說爲我們學校的校園環境衛生默默奉獻的員工,爲我們宿舍的安定和諧而苦口婆心的宿管老師,爲我們學校的安全築起第一道防線的門衛老師……當你再次遇見他們時,請問一聲好,請給他們一個微笑,這樣,你就已經是一個“仁”者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當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時,也要讓別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話,也要讓別人事業發達。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別人而自己站穩了,也不是損害他人發展了自己。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推己及人,我們想到的,別人也會想到;我們想做的,別人也會有同樣的想法。所以,只要每個人都能夠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和包容的心來面對他們的時候,那麼,整個社會就和諧了。

總結:學以致用。瞭解了仁的思想,我們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許一開始我們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堅持,我們能夠嚴格要求自己,那麼,以我們爲中心,他人也以我們爲榜樣,這樣,和諧校園又怎麼可能建設不起來呢?

Ⅴ課堂練習檢測設計

請選擇你喜歡的一則寫一點讀後感。

小結反思

小結:從生活到智慧,從智慧到著書立說,從文本再到生活,今天我們在汲取先聖的生存智慧的營養,明天,我們雖然不能成爲聖人,但我們絕對可以說我們一直正在沿着聖人爲我們描繪的藍圖在建設和發展着我們的文化,再此,請讓我們再一次用真誠來朗讀這麼幾句話:克己復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