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2多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2多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

在我看來,年味是凝結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們就在這樣的年味中,慢慢長大。

“進臘月門,就是過年”老話雖是這麼說,但在現在,過年的熱鬧喧騰,似乎是從小年開始的。在小年這個春節的盛大開始中,餃子第一次揭開她的面紗。

餃子永遠是過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餃子寓意着更歲交子,無論這一年過得怎樣,春節的餃子永遠是一家人的年終盛宴。“舒服不過躺着,好吃不過餃子。”餃子美味,餃子餡更是變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厭。

在我的老家,餃子餡總是經典的韭菜豬肉餡。韭菜是新下的,鮮嫩多汁,剛買來摘來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地上鋪着幾張報紙,一起摘韭菜,年味與家的味道就在這裏,慢慢昇華。豬肉最好是手切的,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豬肉的肥而不膩與韭菜的鮮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對年味的最完美詮釋。

韭菜豬肉餃子本是最佳組合,可年三十晚上子時要吃的餃子卻是素餡。老一輩人說這象徵着來年樸素平淡、平平安安。我對這種說法不太相信,但素餡餃子的確也別有一番風味。

把胡蘿蔔、粉條、豆腐切碎,攤一個蛋餅切成小塊,有時加些木耳,素餃子餡基本上脫不“這一套”,但就是這幾味簡單的食材,卻能調出美味的餡兒。素餡沒有肉餡的那種濃烈的肉滋味,多一股清淡的感覺,也可以對春節期間的大魚大肉起到一個很好的調節作用。不過令我疑惑的是,有時素餡裏也加些海米蝦仁,這還叫素餡嗎——也許素餡只是人們的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寄託與嚐鮮的滿足罷。

餃子皮也頗有講究。必須要用死麪的那是一定的,放酵母就變成煮包子。這幾年新出一種“餃子粉”,據說是專門用來做麪皮用的,其實味道嚼勁與一般的餃子皮沒什麼差異。擀麪皮真是門手藝,擀麪皮講究中間厚,邊上薄。要想擀得又快又好,挺不容易。現在,肉店裏有賣機器壓的餃子皮,兩片皮之間撲上點麪粉,顯得死氣沉沉,口感也一般。

每當吃完餃子,總要喝上一碗煮餃子的清湯,說是“原湯化原食”。其實拋開營養不講,清湯的味道品相還是不錯的:清湯的色澤是有着穀物氣息的淡黃色,味道既有一種餃子皮的清淡,也有露餡餃子肉餡的鮮美——所以煮餃子時,露餡餃子還是必不可少的呢!喝下一碗湯,感到周身熱乎乎的,寒冷驅散殆盡,也沖淡剛纔吃餃子的鹹味。

在吃餃子時,總少不幾個翠綠色的身影,那就是臘八蒜。吃一口餃子咬一口臘八蒜,感覺那種辣味在鮮味裏散開的感覺,緩解肉餃子的油膩以及臘八蒜的辛辣,可謂是兩全其美!米醋、綿白糖、大粒蒜,把它們種在玻璃瓶子裏(原來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的),小年時便可收穫一瓶翠綠臘八蒜。今年我家的臘八蒜是翠綠色的,可醋卻成草綠色,沒達到老舍先生“色味雙美”的標準啊。

說到小年,似乎還有一種沉寂已久的習俗:祭竈、吃關東糖。在濟南城區裏,祭竈的習俗早已無影無蹤,關東糖、糖瓜也越來越少。不過我今年有幸尋覓到桿狀的關東糖。關東糖很脆、很酥,有時咬一口還會迸濺出許多渣渣,不過那甜味是沁人心脾的,與廚房裏柔弱無骨的綿白糖是沒法比的,多一層過年的香氣,讓人很是舒暢。

我在福建吃過一回白年糕:味道雖不錯,可口感是單一至極,好像在咬糯米糰子。山東的黃米年糕就不一樣。原材料是黃糯米麪,和麪時直接把洗淨的大棗整顆放進去,正好隨着和麪被絞碎一部分,進到黃米麪裏面,捏成窩窩頭狀,上鍋蒸熟。吃黃米年糕時,離大棗越近,棗味越濃,還要時刻提防着,別被棗核咯牙,多麼有趣!

說到年糕,就不能不說豆包。豆包講究心裏美,其實也是餡料的重要性。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紅棗以及紅小豆放糖放水,煮沸再燜。第二天上午餡料已燜得差不多,甜糯軟香,直接吃更是美味無比,即刻用發麪包放進蒸籠裏,還要一同做些饅頭。蒸出來的豆包外表普通,裏面卻是紅彤彤的,煞是好看、煞是美味。

最後要介紹的,也是我最爲喜愛的,就是酥鍋。酥鍋這手藝,我的親人裏只有我姑姑有,而奇怪的是我奶奶卻不會。酥鍋之做法,我也不清楚,大概就是把喜歡的食物煮熟加某種香料燉吧。最後收汁,放涼以後,每種食物既保存些許原味,也有一種互相聯通的不可名狀的香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酥鍋涼纔好吃,可地凍天寒的,不免令人不太適意,也是春節美食中的特色一員。我們小區來個賣酥鍋的,掀開鍋蓋,冒出的竟是陣陣熱氣,這算什麼酥鍋!他那酥鍋還有哩啦的湯水,味道一般,竟然還有人買!於是我便決定再也不吃他家的。

酥鍋有酥白菜酥豆腐酥魚酥雞酥豆角酥海帶酥肉酥口蘑酥木耳等等,什麼都可以往裏放,我最愛的是酥海帶。

過年,其實不僅是一個盛大節日,也是億萬中國人的心靈寄託。我衷心希望這些美食,凝固成舌尖上的年味,一代又一代流傳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2

舌尖上的中國,這個名字大家應該耳熟能詳,而我家,也上演了一出“舌尖上的中國”。

聽說爺爺奶奶正在做餃子,我一個名副其實的大閒人,也是該露露手了,便趕過去幫忙。我摩拳擦掌,把時時刻刻不離手的手套都脫了,隨手抓一個餃子皮,學着爺爺的樣,轉轉捏捏,往裏頭添餡。最後像變魔術一樣捏了一道邊,餡就老老實實地“躺”在了裏面。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餃子上會出現“皺紋”。我開始“加工”了起來,越捏越糟,適得其反,還破了一個洞。我把餃子扔給奶奶,想讓奶奶幫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剛剛某人還說…”我的臉瞬間漲的像滴出血來,一把抓過餃子,道:“看好了,我會!我是清白的!”“我看你的臉色的卻是青一塊白一塊!”表哥調侃我道。我冷哼一聲,學着奶奶的樣,把餃子放在水裏滾來滾過去,一個光滑無比的餃子響噹噹地誕生了!我向爸爸看去,他卻站在不遠處笑吟吟的看着我,頓時明白他用的是激將法,向他投一個堅定的眼神,我便繼續埋頭苦幹。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子陽大師的手下,白白嫩嫩的餃子花樣百出,改頭換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狀,愛心的形狀,成了我“蔣氏的創意餃子組!”

“煮餃子嘍!”隨着爺爺一聲大喊,餃子被端到了廚房,我們把餃子放入了鍋裏,餃子一個挨一個的在鍋裏沸騰。

等着,盼着,新出鍋的餃子來嘍!幾分鐘後,衆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魔爪伸向盤子,狼吞虎嚥。我也不例外,辛苦了這麼多時辰,就坐等這一刻了,我一人就佔了一盤,不一會兒就吞了下去,這麼幾個都不夠塞牙縫,便捅了捅表哥:“看!灰機!”趁表哥的目光在天空中飄蕩,我抓住機會奪過他盤中的蘿蔔餡的餃子,迅速往嘴裏一個接一個的送,滑溜溜的進了我的肚子,等表哥發現時,盤中已經空了,我也早已逃之夭夭。

奶奶家的餃子,香香濃濃,無比美味,有種清香直達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環繞在舌尖上,更有種年味,舌尖上的年味!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3

有人說,年味是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是天空五彩濱紛的煙花,也有人說年味是車站碼頭擁擠的嘈雜聲,是遊子匆匆趕路的腳步聲,還有人說年味是長輩對晚輩寵愛的錢壓錢……,我在看來,年味還是凝結在人們舌尖上的美味佳餚。無論是大年三十的團圓,還是以後的走親訪友,都離不開一個“吃”字,過年是一場場飯局的大串聯。

記得小時候,家裏條件差,平時省吃儉用,一年下來,難得吃會兒肉,但到了春節,父母總要張羅一桌像樣的菜犒勞全家,雞鴨魚肉,還算豐盛。但那時,畢竟家裏窮,這桌菜是不能全吃完的,得留下相當一部分用作招待從即將來訪的親朋好友。譬如那條身兼“年年有餘”祈望的“年魚”是不能動的,那時期“年魚”又稱作“看魚”,顧名思義只看不動,若有不懂此規矩的小孩冷不防挖下一塊,主人便將“看魚”翻個面,第二天端上桌來,客人看到的還是一條整魚。這是吃的技巧問題,也是一個時代喜慶時期裏包含的酸澀和無奈。

現今條件好了,大魚大肉已成了人們桌上的家常菜,舌尖上的味蕾也開始刁鑽了,時不時要換口味,先前過年時用的有些菜便從餐桌上消失了,“高梁肉”就是其中之一,一小塊肥肉,外面粘上面粉,放在油裏炸過,黃燦燦,香噴噴的,一口下去,滋滋冒油,但如今桌上已基本看不到了,人們已將它拋棄,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種精緻的菜餚,基本上跟飯店同步而不是以往的“家常便飯”了,甚至還有鮑魚龍蝦之類的,頗有“高大上”的氣勢。

時下的飯局真有點讓人應接不暇,不僅親戚之間要設飯局,朋友同學也要設飯局,生意場上的合作伙伴也要設飯局,同事之間也少不了設飯局。問題是每個人只有一張嘴,不能分身,顧此失彼的事經常發生,於是,一家人分隊趕赴飯局,派代表出席宴會已成常事。有時,爲了應付扎堆的飯局,有人不得不趕場子,同是一餐飯,要趕二個甚至三個飯局,在不同地點錯時完成。

過多的飯局,“吃”成了人們的心理負擔。當然,困難總比辦法多。熱情、富裕、好客的家鄉人已對過年宴請作了改革,他們把傳統的年後請客提前到年前進行,無影中拉長了過年的時間,讓請吃與吃請變得從容不迫。時間走進臘月,人們就開始打電話約請,擺酒設宴,忙得不亦樂乎,這不,臘月才過一半,前兩個週末我都是在親戚的酒桌上度過,且剩下的週末日程也早已排滿。

家鄉人不僅在時間上對過年飯局進行顛覆,在宴請的方法方式上也作了探索。人們已把請客的地點從家裏轉移到飯店,張嘴就來,省時省力,如果保留在家設宴,常請個一條龍服務的廚師,廚師不僅負責烹飪,而且還有帶着鍋碗標盆,甚至是桌椅板凳,東家無須操勞,任務只有一個,勸客人吃好喝好。

年是吃出來的,難以想象沒有吃的年怎麼過,過去、現在、將來,吃是過年永恆的主題曲。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4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什麼是年味?在我看來,年味不僅是寫春聯、貼窗花、掛燈籠、放煙花……還有舌尖上的年味,而且這年味裏,家的味道最濃。

在吃年夜飯的前幾天,奶奶和爸爸就開始準備食材了。他們一同前往菜市場,蒼翠欲滴的蔬菜,紅白相間的豬肉,活蹦亂跳的魚蝦,在他們眼裏都是一道道可口美味的菜餚。

左盼右盼,可是盼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這一天一大清早,爸爸就開始準備晚上的年夜飯,冰箱裏的魚肉,羊肉,牛肉,雞肉以及各種蔬菜,都將會成爲今晚的一盤盤美食。爸爸做的拿手好菜就是羊肉煲,把羊肉連骨頭切成小塊,直接放進清水裏,加少許鹽,燉兩三個小時,再蘸上用辣椒,醬油,蔥等製作的的祕製調料,可以讓你回味無窮,吃完後再喝上一碗羊肉湯,喝完你甚至會感覺腳底都在冒汗!

扣肉這道菜,可謂是年夜飯必備菜品,肉皮紅亮,厚厚的肥肉晶瑩剔透,最好吃的可謂就是肥肉!肉質彈牙,肥而不膩,一股濃厚的肉香在嘴裏迴盪。

當然啦,過年嘛,必不可少的還是屬大家再熟悉不過的餃子啦!白白的外皮,飽滿的肉餡,活像一個白胖子。我最喜歡的餃子是牛肉餡的,因爲牛肉,香且有嚼勁,所以非常好吃。奶奶做的餃子猶爲好吃,皮薄,餡足,煮出來後都看得到裏面的餡!夾起一個餃子,蘸一點兒醬油年味在嘴裏充斥着。

每當春節臨近,大街小巷裏的年味漸漸就濃了,路燈上掛起了燈籠,廣場上也建起了與春節相關的標誌物,花市開始了,春運展開了,年味到處都是。但我想在這些味道中,唯有家的味道最是深入人心,它不僅是遠在他鄉依舊令人魂牽夢繞的美食的味道,還是是家人之間互相關愛的味道,更是祖祖輩輩的中國人是對傳統文化延續的味道。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5

小年一過,意味着年味更近了,我們家的年味是南北混雜型。

醃製鹹肉

不管是新疆還是南京,冬天家裏都要醃製鹹肉。肉面上扒着花椒和鹽霜,掛在晾衣架上,隨手切下幾片,炒菜或入湯。過節吃得太複雜,有時想吃簡單點,就切幾片鹹肉燜在白飯裏,米粒上都沾着些鹹鹹的肉味,那肉也連肥帶瘦的一起吃下去。家裏有人來拜年,若正趕上飯點,得快速湊齊一桌菜,切一盤鹹肉,也能救救急。

汽水

過年過節,爸媽纔會主動問:“想喝什麼飲料啊?”然後懷揣着他們給的錢,到小店捧回幾罐健力寶。那還不是可樂和雪碧的時代,小夥伴們的首選是這個罐上畫着運動員形象的橙味汽水,就像它的名字一樣,似乎和體育競技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喝了能活力充沛。新疆過年,桌上擺的都是大盆大盆的肉,吃得火氣直升,便大口大口灌健力寶,豪邁地打個嗝,都是帶着氣泡感的橙子味。去年還是前年,在南京郊區上班的同學興奮地打電話說,她竟然在那的小店裏發現了健力寶!雖然包裝不一樣,但味兒還是那個味兒。於是週末回家的時候,就重騰騰地給我們背了幾罐回來。

高粱飴

其實小時候最愛吃的糖是高粱飴。不似奶糖那樣甜得有些發齁,用舌頭的溫度化掉那層細膩、神奇、薄如蟬翼的紙,就能咬到又軟又糯的糖果啦!明黃的包裝紙,透紅的糖果色,高粱飴咬在齒間筋筋道道,覺得熱鬧得很。而且,“高粱飴”這個名字,太有場景感!彷彿能讓人看到開闊的田地,莊稼有力生長,生機勃勃,自然的屬性,植物的氣味糅合在糖果的甜香裏。

後來看馮唐的小說裏寫到“飴糖廠的臭味”,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因爲在自己的經驗裏只有“造紙廠的臭味”,那臭味隨着廠門口河溝裏泛着詭異顏色的污水,把那一塊空氣浸得臭烘烘,那是一種洗不掉吹不散、浸透了一方空氣的臭。

飴糖這麼甜香的食物,怎麼會散發臭味呢?

年年有餘

除夕夜,家裏拗不過父親,不管白天在哪,飯點到了,都要回家吃。這一天晚上不按北方習俗,而是聽父親的——吃米飯。桌上一定有條魚,且不能吃完,最好留着魚頭魚尾。父親對取意“年年有餘”這一點很固執,也許是一輩子過得勤儉節省,便一輩子都抱着這個美好的夙願吧!

酸辣白菜

醃製酸辣白菜是母親的任務。這是每年必做的功課,到南京後也不例外。大白菜碼好,佐以配料,入缸,用大石頭壓着,同樣存儲在陰涼低溫的地方,時不時檢查檢查,醃製不好,面上會起一層白毛。

新疆的冬天寒冷,也耐不住我們一片一片撕扯下醃好的大白菜,拎起來,一仰頭,從菜葉吃到菜幫,沁涼透心。肉吃多了來上一口,別提有多爽了!有時候也會用酸辣白菜配着鹹肉炒着吃,可還是偏愛直接從缸裏撕扯下來的那一片,原生態的野蠻和快樂。

什錦菜

什錦菜應該是父親帶在家中的習俗,因爲新疆其他人家裏未曾見過。每年過節,父親要準備一盆什錦菜,黃花菜、腐竹、木耳、蘿蔔絲……豆芽菜表如意,紅蘿蔔寓意滿堂紅,豆腐乾又稱平安幹……追究起來炒制的順序其實也有講究。九年級或初四,有南京的支邊青年到家裏拜年吃飯,端上一盤什錦菜,大家紛紛說好吃。

我還沒找到這道菜好吃的點,因爲覺得實在沒什麼味,要是爲了解膩,我可以扯酸辣白菜吃啊!大人們說這菜健康有營養,可爲什麼有營養的菜要難吃要麼沒味呢?回南京後,每年依然要拌什錦菜,叔叔阿姨之間還會相互贈送。倒覺得互贈什錦菜實在比贈那些包裝精美硬梆梆的禮盒要有年味得多。

餃子和湯圓

過年,餃子和湯圓當然還是少不了的。餃子最愛豬肉白菜餡,蘸着醋和辣椒,一口氣能吃一大碗。辣椒一定得是自家用熱油澆在辣椒麪上潑出來的,才辣得夠香。吃完後母親都堅持讓我們喝幾口餃子湯,說原湯化原食,於是我喝得總像完成任務。可現在不用她要求,都自己找餃子湯喝,開始理解原湯化原食的那種感覺。餃子這種比較大個滯澀的食物,吃完後來口熱湯,才覺得化解了食物,無比舒暢,否則就吃得不夠暢快。湯圓最愛黑芝麻餡,豆沙餡太膩,芝麻餡雖甜,但有細細沙沙的顆粒感,和軟塌塌的麪糰混在嘴裏,便吃出些層次感。

正月十五吃完一碗湯圓,年味才慢慢結束啦!雖然現在過年的感覺越來越難找了,記憶裏的倒還清晰得很。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6

“若沒有體會出舌尖上的風情,年也就失去了靈魂。——題記”

年,可以沒有鞭炮,可以沒有串門,但絕對不能少了那一道菜。

煎餅果子熱乾麪,過橋米線蘿蔔乾,砂鍋魚頭臭豆腐。難以想象,年三十的飯桌倘若上沒有了這些,那年三十還有年味嗎?

我的老家是在安徽的,雖然戶口已遷至杭州,但我總不能忘懷九華山的回香,天柱峯的餘韻。每逢春節,異地遊子都不免勾起一絲絲鄉愁,念起一段段年味。

因爲種種原因,我們一家人已經有好幾年沒回老家過年了。上了餐桌,幹了幾杯橙汁,吃的差不多時,忽然聽見奶奶嘆了口氣,抱怨道:“這麼多年了,也不知道再回安徽,還有沒有人認識。這地方,鄰里間不問冷暖,過年一點意思也沒有,反而不如大山裏頭。”全桌人愣了一下。爸爸笑着接口道:“現在農村發展也變快咯!姐姐說,現在鄉下也沒有多少人串門訪友,各人自掃門前雪,風俗年味也淡卻了……”爺爺“唔”了一聲,用嘴脣湊近玻璃盞,輕輕抿了口果汁。爺爺習慣了喝燒酒,自從醫生說他不能沾酒後,便不再釀品那玩意兒了,此刻在佳節飲果汁,實在是喝不慣。卻見爺爺放下盞子,眯起眼,喃喃道:“大家都不缺錢了,也不去拜訪朋友了,年味自然會淡了……”媽媽輕輕“哼”了一聲,道:“科技越來越先進,還談何人情味?”我皺皺眉,聽得周身有些彆扭,隨手從火鍋裏撈了一塊牛肉塞入嘴中咀嚼,也許是味蕾衝擊了腦神經,我猛地想起好像每年過年都會有火鍋,火鍋裏總會有牛肉啊,丸子啊,油豆腐啊,還有鵪鶉蛋,清張,大白菜……嗯,還有泥鰍湯,耗子餅。窩窩頭是有玉米味兒和高粱味兒的,可以隨便選擇菜餚夾在裏面。想着,我順手抓了一個窩窩頭,夾了一些清張,豆腐,滿滿地填在裏面。我張大了口,咬了口窩窩頭,感到舌尖多了一份充實,嚼着嚼着,不知不覺中,竟嚼出了年味。隨即,一種不知何名的幸福感涌至心頭,登時便解了鄉愁。

朦朦朧朧的,像一葉小帆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顛過大浪,穿透濃霧,撥開雲層,見到小島上挺立着小小的一個燈塔,星星點點的燈光喚起記憶深處波浪中的那一幀幀畫面:記得小時候在老家過年有個好大的圓桌子,吃年夜飯時,還會有好多的菜,印象最深的是粉蒸肉和酸菜魚。粉蒸肉算得上是老家的特產吧!特製的蒸肉粉裹住了大塊小塊的瘦肉肥肉,然後好像還要裹醬油還是別的什麼,再放進鍋裏蒸,入口即化,噴香噴香的。酸菜魚是老爸的絕活,從奶奶那兒傳下來的,做出來的魚肉柔滑細膩,鮮美至極。八年級是爺爺的生日。大堂裏會來好多客人,擺好幾張桌子。印象裏,奶奶還會做一種麪食,捏的像小兔,小豬一樣,還有不同口味的餡哩!那自然是給我們小孩子吃的,也是我童年的最愛。

想到這些,我又夾了塊牛肉塞入口中。嗯,是正宗的年味了,很濃很濃呢。體會到了這舌尖上的風情,年,好像瞬間就有了靈魂。

現在的人們總抱怨過年沒有了年味。殊不知,那一道道懷滿愛的家鄉菜,不正是濃郁的年味嗎?就像人們總抱怨失去了什麼,卻不知,我們想要的便在眼前,只不過要潛心去思索,追求罷了。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7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中國人對美食的鐘愛程度,可能在這個世界上是無出其右的。就拿我們最喜愛、最重視的節日——春節來說,吃,絕對是春節的一項重頭戲。

春節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漫漫春節二十餘天,幾乎每天人人都在各色美食的海洋中徜徉。琳琅滿目、應接不暇的各類春節美食,不僅寄託着人們辭舊迎新的喜悅,更承載着我們對闔家團圓、國泰民安的心悅。

臘月一到,挨家挨戶開始了上演打年糕的戲碼。婦女們將早早泡好的糯米洗淨,放入鍋竈中烹煮。幾個年輕力壯的漢子排着隊打年糕。只聽叫喚聲“出鍋了!”婦女們將煮熟的糯米放入石臼。一個壯士立馬掄起木槌,捶向石臼中的糯米,旁邊有一人需要配合的翻動糯米糰。你一錘,我一翻,如此默契,如此和諧。

大約十分鐘後,一顆顆糯米粗糙小子在木槌的造化下,形成了一個個俊俏的白面書生。光滑的糯米糰從石臼中被請上了案板上,下面的活就要交給有着二十年經驗的老師傅了,只見他雙手不停地搓,揉,按,麪糰好像和他很投緣,乖乖地隨他折騰。

等到圓鼓鼓的麪糰化身成長長的條子,只見他拿着一根細細的白線,用力拉緊後,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塊糯米糰拉成了幾塊大小長度,寬度一模一樣的年糕。流水線似的工序還沒有完結,最後的畫龍點睛之筆就要交給我了。

我拿起刻有福字的印章,沾上紅水(可食用的)輕輕地印在年糕上,陽光下,潔白的年糕鑲着鮮豔的福字,寓意來年日日高。

大人們憧憬着來年的美好願望。饞嘴的我卻一手抓起一塊沒有成形熱氣騰騰的年糕,往芝麻糖碗了重重的沾了一下,急切切地放入口中。小嘴巴包着年糕,用力地咀嚼着。年糕的韌勁有道,芝麻的脣齒留香,好吃的讓我無法啓齒。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8

年,即春節,是中華民族一年中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從頭年的臘月到第二年的正月,人們在琳琅滿目的年貨裏,在紅紅火火的春聯裏,在辭舊迎新的鞭炮裏,在走親訪友的祝福裏,盡情享受親人團聚帶來的愉悅,憧憬幸福美滿的生活。“民以食爲天。”盛大而隆重的年,更像是一年中最盛大、最齊全的山珍海味大聚會,爲我們展示出一個色、香、味俱佳的舌尖上的年。

臘月,是年的“門檻”。在農村,人們開始殺豬宰羊,熏製臘肉,打米磨面,拉開了採辦年貨的序幕。城裏的超市,無疑是年貨的中轉站、聚焦點。如今市場繁榮,交通便利,天南海北的特產,都能夠通過流通,來到我們山城,走進我們的餐桌。殺豬宰羊後的鄉民,陸續將豬肉、羊肉,以及餵養的山雞,採收的核桃、板栗、木耳、香菇等土特產運到城鎮,擺上街頭。這些都是農家自種自養的,是綠色生態產品,很受城市居民的歡迎。那些鄉民早上帶着山貨出門,晚上帶着在城裏超市採購的糖果、瓜子、水果、美酒、飲料、對聯、年畫回家。美食的香味隨着喜慶的風兒在大街小巷飄蕩,在山路上來回縈繞。

在外工作的親人們帶着各種美食、美味,或坐飛機,或乘輪船,再轉火車、坐汽車,回到老家過年。在回家過年的“大軍”中,小姨帶着表弟也從海南迴來了。他們大大的行李箱中,裝着海南那邊產的海魚,散發着獨特的氣味,令人垂涎欲滴。還有椰子奶、椰子糖、菠蘿蜜乾等零食,隔一會兒,我就會忍不住要嘗一點兒。他們還帶回了一個三十多斤的新鮮菠蘿蜜。橢圓形的果實外表長着一排排黃色的肉刺,看起來很嚇人,摸起來卻不是很扎人。切開後,金黃色的果肉甘甜可口,別有一番味道。

說起舌尖上的年味,肉糕是媽媽的“絕活”。她首先從街上買回新鮮豬肉,洗淨後切成末,加上荸薺碎末,拌好佐料,將肉餡壓成一張大餅的樣子,然後放到蒸鍋的蒸格上進行蒸制。等肉糕八分熟時,將調製好的蛋液抹在肉糕表面。因爲在肉糕上面抹有一層雞蛋液,媽媽又習慣把這肉糕稱作“雞蛋糕”。不一會兒,濃濃的香氣就散發出來,瀰漫了整個屋子。我們忍不住饞,迫不及待地掐下一塊,嚐了起來。哇!軟中帶脆,味道和口感真是好極了!

除夕那天的年夜飯,是每家每戶美食美味的大展臺。主廚的人在廚房裏煎、炒、烹、炸,一陣陣撲鼻的香味,讓聞到的人口水直咽。一盤又一盤的美味端上了餐桌,家人們歡聚在一起,大人們舉起酒杯,說着喜慶的話,相互祝福。我們小孩子也倒了飲料,一邊學着大人的樣子碰杯,一邊挑選着自己喜歡的菜餚,大快朵頤。豐盛的年夜飯中,讓我情有獨衷的還是臘腸。每年過年之前,媽媽都會在將準備好的肉末加以佐料,請人灌上腸衣,而後帶回鄉下薰幹。雖然其製作過程看似簡單,可味道卻不一般,將一片臘腸放入口中細細品嚐,醇厚濃郁,回味綿長,越嚼越香,令人深深沉醉。

舌尖上的年味,讓我品味到親人團聚的幸福,讓我品味到長輩關愛的真情,更讓我在品嚐美味中憧憬美好的未來!我祝願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9

“生盆火烈轟鳴竹,守歲筵開聽頌椒”。一年一度的春節在人們的期待中來臨。而不同人的心中,年味又有別樣的理解。有人認爲,年味是那絢爛的煙花,有人認爲,年味是那走親串門中的壓歲錢,有人認爲年味是和身在他鄉的親人團圓……而我認爲,年味正是那舌尖上的美食。

我的家鄉在金寨,金寨過年的美食可以說是數不勝數,有紅燒羊肉、紅燒雞、鹹貨……一羣人圍在桌邊,品嚐着這些美味佳餚。其中,那香色味俱全的黑豬肉,深受我們的喜愛。夾起一塊仔細觀察,紋理十分精細。緊接着再聞一聞,一股濃郁的香味兒撲鼻而來,再放進嘴中細細品嚐,肉質具有韌性,滿口都是肉香,讓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黑豬肉不僅可以紅燒,還可以醃製成香腸、臘肉,成爲金塞過年不可缺少的一樣美食。

除了黑豬肉,蛋餃也倍受人們的青睞,一個煎雞蛋皮兒,裏面像包餃子一樣包進一些肉餡兒,一排排金元寶似的蛋餃便呈現在我的眼前。輕輕咬一口,蛋香包裹着餡料的香味,很是誘人,足以與那黑豬肉相媲美。

而在過年的衆多美食中,我對蒿子饃最情有獨鍾,它是由青蒿和在面中再加上一些香噴噴的鹹肉所做成的餅,它穿着墨綠色的外衣,讓人見了就食慾大增。再咬上一口,一種說不出來的清香環繞你的心頭,使你心曠神宜,猶如生活在人間仙境一般。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個盛大的節日當中,我從美食裏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0

說到年,應該沒有什麼陌生之處,過了臘月二十三春節的彩排後,年,變得分外熱鬧。

除夕,是農曆的最後一天,是團圓的日子。這天晚上吃的飯,是這一年的最後一餐,是團聚的時刻,也是我覺得最爲美好快樂的時間。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這句話說得真不錯!爸爸媽媽爲了備好年菜,已在“仙氣繚繞”的廚房裏忙碌了一下午,真不知道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天一擦黑,煙花在天幕中綻放,鞭炮聲傳入了人們的耳裏。一道道菜品,終於露出了真實面目,在眼前展現:瞧,那是甜椒炒肉,代表紅紅火火;看,那碗肉沫豌豆喻爲團團圓圓;嘿,這清蒸鯽魚代表年年有餘;喏,韭菜炒肉則象徵長長久久……但這之中,最爲我所愛的,卻是涼拌雞,它的寓意是吉祥順利。

“未聞其物,先聞其香”說的就是涼拌雞,初聞,香辣的氣息縈繞於鼻尖,久久不能忘懷。再聞,抑制不住地涎在口腔裏躍動,慢慢地垂在嘴邊。不僅如此,涼拌雞還有着公認的高顏值。白白淨淨的雞塊被碼在盤中,以胡蘿蔔絲、黃瓜絲、萵筍絲作爲輔菜,辣油一淋,便給菜增添了喜慶之色。

所有菜都上齊了,一家人團團圍坐在桌前,夾起寓意各不相同的菜餚,也爲自己做了祈福。我迫不及待地將筷子伸向涼拌雞,撮一小筷,卷着雞肉,一口咬下,那叫一個麻辣鮮香。輔菜解了主菜的膩,主菜又使輔菜更鮮,食之還有酸辣相襯,層次豐富,變化多端。細細品嚐,猶如行走在雲端,回味無窮。

於是,除夕從萬衆期待中走來,又在其樂融融中離去。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立春時節恰逢新春到來,萬物都披上了華麗的外衣。在這春色萌芽之際,最歡愉的莫過於與親人相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

談起過年,想必最難以忘懷的便是年夜飯了。下午三四點鐘,主廚們就開始輪流上陣了。鍋中沸騰的聲音不時響起,陣陣香味也撲鼻而來,弟弟妹妹們饞得直流口水。

六點整,年夜飯終於開始了。一道道菜餚全都色香味俱全,拿着筷子竟不知從何享用。那就從清蒸鱸魚開始吧,鱸魚肉鮮滑香嫩,和小米辣混合簡直是絕配,清爽宜人。又嘗一塊鮮椒兔肉,辣得我直流眼淚。

這時,貼心的外婆盛來一碗雞湯。哇,舌尖的辣味已然消失,只留下縷縷雞湯的美味鮮香。桌上的啤酒鴨、幹拌牛肉、鐵板豆腐、紅糖餈粑……全讓人停不下筷子,真是美味至極呀!

吃完年夜飯,當然是激動人心的拜年時刻。“恭喜發財”、“身體健康”、“闔家歡樂”的祝福聲越來越多。你瞧,弟弟的口袋早已裝滿,笑起時,缺掉的大門牙惹得人們哈哈大笑。幾個孩子全都滿載着豐收的喜悅,準備着進行揮霍。

賣煙花的小攤成了孩子們的快樂聚集之地。我們拿着煙花去空曠的地方,早有人在這裏點燃五彩斑斕,讓歡快四射。我們也點燃一個“彩響雷”,“砰”地一聲,氣震山河;再來一個“直衝雲霄”,真的似飛機般直奔天宇……

舊年的煩惱全都煙消雲散了,真想時間就永遠地定格於此。累了,大家就樂呵呵地吃着路邊賣的炸土豆,真香啊——的確是記憶中的味道,十年從未改變。

待回到家裏,已是十一點,窗外的煙花絢爛而又迷人;欣賞片刻,午夜12點的鐘聲就響起了,不帶保留地與舊年告別,從此美好的一年從此刻歡愉開啓。我只願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睜開眼,大街上到處張燈結綵,向着新的一年打聲招呼,望着湛藍的天空,虔誠地許下新年的願望——我要自己變得更加美好,我要做更棒的自我!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2

新的一年又如約而至。那古樸的村莊比起城鎮更添了些許年味兒,村口掛滿了紅紅的燈籠,院子外傳來陣陣鞭炮聲,家門口的春聯也已更新……但在我們小孩子眼裏,年味其實是凝結在舌尖上的。

雖說今年的春節有些特殊,但作爲中國的傳統節日,過年是必定得吃上一頓餃子的。今天我們家包餃子,我自告奮勇要求參加,媽媽負責調餃子餡,奶奶負責和麪,我在邊上幫忙。奶奶先是將一些麪粉倒入盆中,又端來半盆水,就準備開始和麪。奶奶一邊將水一點一點的倒進麪粉中,一邊用手不斷的擠壓、揉捏、捶打、翻轉,沒過多久,只見奶奶的手中出現了一個胖胖的麪糰。

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和麪,幾分鐘後我的手已經微微發紅,忙活了好半天才將麪糰揉成形,此時我的手也早已痠痛。爲什麼要自己和麪做餃子皮呢?不直接買餃子皮呢?我將心中的這個疑問對奶奶說了,奶奶應聲道:“年味、年味,不是自己做的怎麼能稱作年味呢?”

和好面以後,奶奶又把它分成一個個的小麪糰,再用擀麪杖將這些小麪糰擀成一個個圓圓的餃子皮。此時媽媽的餃子餡也已經調好了,開始包餃子啦!我自告奮勇地說:“我也要包餃子!”“好,好,好!”奶奶樂着點點頭,又手把手地教我:“首先拿好餃子皮,然後舀一勺餡放在皮子中間,注意,不能放太少,太少不好吃。也不要放太多,太多包不住,搞不好餃子皮還會破掉……”奶奶一步一步耐心地教我。

得到奶奶的真傳後,我就迫不及待的準備一顯身手了。一個、兩個、三個……我發現我做出來的餃子不是餡太少,像個乾癟的瘦子,就是餡兒太多包不住,好似一個吃撐了的胖子,又或者是口捏不緊。哎,那一個個奇形怪狀的餃子排着歪歪扭扭的長隊,惹得大家哭笑不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沒過多久,熱騰騰的餃子就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咬破餃子皮,那濃濃的肉香和純美的湯汁就源源不斷地涌了出來,在我的舌尖上打轉,跳起了“華爾茲”。讓我的味蕾與餃子相撞,來了個親密接觸,不禁讓我胃口大開,吃了一碗還想再來一碗。

那熱氣騰騰的餃子,那廚房裏傳出的陣陣笑聲,那全家圍坐在一起的幸福,伴着我進入今夜的夢鄉……

那濃濃的年味兒,以其特殊的方式,伴着我們度過了一年又一年,我們就在這樣的年味中漸漸長大……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3

有人說:“年的味道就是美食的味道。”這話一直被我奉爲真理。孩子們過年期待的莫過於三件事:假期、壓歲錢和美食。對於我這個吃貨來說,年的味道永遠是在舌尖綻放。

每當開始倒計時大年七年級時,老一輩們親手製作的湯圓就已經甜在我的心裏。看到包着烏黑髮亮的芝麻餡的生湯圓丟進冒着嫋嫋白煙的鍋裏時,一股暢快之意涌上心頭。撈上來時,襯着水澤的湯圓猶如白玉般晶瑩剔透。舀起一粒湯圓,輕輕一咬,餡就流了出來。它在我的嘴裏流淌,瞬間感到滿嘴的香甜。

大年七年級的主餐,登場的“主角”一定是海鮮。爲了能讓我們大快朵頤,外婆燒的一般都是新鮮的大魚大蝦。因此,每當看到竈爐上跳動的火苗,心就不由得激動起來。家裏做的海鮮大多都會放些辣椒,上菜時我總會埋頭“苦”吃,雖然辣得滿頭冒汗,滿嘴冒煙,但還不捨得停下來,吃得褲子鬆了又緊,緊了又鬆,直到吃到扶牆爲止,纔開始狂喝開水,來澆滅嘴裏的“火焰”。這“一戰”讓我味蕾爽到極致,猶如在火焰上跳了一支優美的華爾滋。

七年級的美食不光“主角”驚豔出色,“配角”也毫不示弱。外婆燒製的蜜棗湯,總能讓我從嘴甜到腳跟。除棗肉外,它的湯汁在冰藏過後也可以當餐桌的飲料來享用,甜而爽口。因爲這蜜棗湯都是一大鍋一大鍋煮的,所以它自然成爲過年最貨源充足的飲料。

要說過年主食,少不了的就是我最愛的炒年糕。因爲年糕有“年年高”的'寓意,所以它也是來年美好的代名詞。那糯糯的年糕,再加上一些筍絲、肉絲、小青菜等配料,味道簡直令人無法抗拒。當我把年糕放在桌前,一股香氣撲鼻而來,讓我本已興奮的味蕾又更加騷動不安,不得不嚥下好幾口口水。放一片在口中,外焦內嫩,簡直就是人間美味,可以說炒年糕喚醒了新一年的胃。

也許是美食的影響,我彷彿忘記了耳邊從未間斷過的新年鞭炮、門口新貼的對聯、身上穿着的新大衣、枕底排不過的壓歲錢,還有一個又長大一歲的自己。

的確,在我們這些孩子的心中,年味就是美味,它是那樣令人嚮往、垂涎和久久回味……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4

掛上紅燈籠,貼上新對聯,一盤盤美味的佳餚,一張張熟悉的笑臉,用幸福與團圓佐味,喚醒了記憶深處最熟悉的味道。窗外耀眼的禮花在空中閃爍,鞭炮聲聲震耳欲聾,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各色菜餚酒水端上桌,怎一個“香”字了得。而我,獨鍾情於外婆家的年味火鍋。

當熱氣騰騰的火鍋端上來,那一股一股的香氣一股腦地往鼻子裏鑽,火鍋的湯底汁是用牛骨高湯熬製的,鮮紅的羊肉在其間若隱若現,當顏色漸漸變爲深色時,就可立即夾出,蘸上調好的醬汁,美味就這樣在你的舌尖綻開。鮮嫩的蝦滑、金針菇在湯裏“遊蕩”起來,待蝦滑凝成一個個小球,變成可愛的粉色,我就立刻快、狠、準地飛快夾起,拌上海鮮醬一同送入嘴裏,娃娃菜、凍豆腐、蓮藕,似乎不管什麼食材放入這火鍋內都能變得美味無比,最後把外公做的麪條和香腸放入鍋內,麪條的勁道配上香氣四溢的香腸,這種美食的誘惑,真的是誰也不能抵擋。

大家圍在一起,邊吃火鍋,邊聊着天,品嚐、享受這一家人團圓的美好時光,滿屋子的歡聲笑語飄散着濃濃的年味和親情。年就是這樣暖暖的,春節的美食,凝成了舌尖上的年味,伴隨着我一年年長大,這幸福的味道,讓人久久溫暖。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是宋代詩人朱熹寫除夕夜中的爆竹聲。在除夕夜,除了放爆竹和收壓歲錢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活動—就是吃年夜飯,讓我們用我們的舌尖來感受這不一樣的年味。

魚作爲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生物,在家家戶戶的年夜飯之中魚可以說是佔了一個重要的位置,在過年前媽媽都會去市場上買一條條鮮活的魚,養起來,等到過年吃或家中來客吃,但因爲是一年,只有一次的年夜飯,我們家都會用,比平時貴一些的鱖魚,象徵着這一年富富貴貴,至於我們爲什麼每一年總要吃魚呢?因爲魚同音餘,我們年年吃魚,代表年年有餘,因爲魚的這個同音讓我們每一年都要吃魚。讓我們在新的一年中年年有餘。

蛋餃

我們每一年都會吃餃子,但是在年夜飯那一天,我們會吃一種金色的餃子,它的外皮不像平時吃的水餃是用麪皮包的而蛋餃是用七分熟的雞蛋液包的,那樣餃子好像煮肉豬肉餡的,因爲我沒有吃過其他餡的,蛋餃的大小不大,沒有,一般的水餃大,但它的味道可比水餃好吃多了,水餃的味道是香,而它的味道是先通過蛋餃皮和肉被蒸過之後,那裏面那鮮美的湯汁都可以說是一絕。

雞湯

雞湯,我們在平時是非常少喝的,但這完全不影響它在年夜飯中的地位,它的鮮美可以讓你完全忘記你去年的煩惱,進入新一年的憧憬之中,在你吃完了飯後喝上一口雞湯,它會很快就沖洗你口中的油膩,讓你精神煥發。

當然,除了這一些菜之外,在年夜飯之中還有許多好吃的,比如紅燒肉,獅子頭,糖醋排骨等等,這些美食都讓我們的口水流淌三尺高。有人說古詩詞在筆尖流露,而我認爲年夜飯的年味在我們舌尖上流淌。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6

或許是因爲第一次在外地過年吧!別樣的年味,讓我感動、憧憬、期待。這裏沒有了往年家裏的那麼多忙碌。家鄉過年最注重吃,從臘月二十鎮上的年集開始後,就要開始忙碌準備食材。到過年家家都要準備帶有地方色彩的“臊子、肘花、帶魚塊、麻辣雞塊等”多種美食。小時候最期待的是過年,簡單原因——吃好吃的、掙壓歲錢。這樣的節奏伴隨着我長大。

“媽,今年你就隨便準備點,不讓自己太勞累了。去年就因爲太累感冒都住了好幾天醫院。”“沒事,就累那麼兩三天,再說過年不就是個吃啊!只有吃好了大家開開心心的纔有年味呀!就是你今年回不來,吃不上最愛吃的臊子面了,你在那邊要吃好,睡好…”。聽着母親慈祥的關心話語,我的心暖暖的。我知道母親特別累,因爲家裏的親戚特別多,每年都需要準備大量的美食。春節前的那幾天,是母親最忙碌的時候。這些年因爲油煙吸的太多使她容易感冒,身體越來越不好,但是固執的母親從來不聽我的勸解,每年總是這樣的忙碌着,爲過年準備着大量的美食。每當看着大家高興的吃着餃子、臊子面,小孩子歡樂的領着壓歲錢時。我覺得或許就是因爲母親的忙碌,家的年味,在母親的臊子面中得到了挽留,在母親可口的飯菜下被昇華。

如今家的年味在工作與距離中慢慢消散,入口的餃子失去了專屬於母親的那種味道,但是也具有了別樣的滋味。遠離家的我們給予了餃子思念的味道、祝福的味道、責任與義務的味道。別樣的滋味讓我們擁有了別樣的年味,我們因爲品味它,我們才懂得了、成長了好多好多。

年味,或許就是我們一年的工作累了、困了,回到家或在聚在一起去尋找最初的心靈的港灣,去停靠那裏,在哪裏吃、喝、玩對自己壓抑內心的一種釋放,去尋找最原始能給我們帶來快樂的東西,從其中去品味珍惜。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7

母親總是在過年前唸叨:“大年三十快到了。”於是,我掰起指頭算起來,舌尖卻條件反射似的溢出口水來。年,對孩子來說,永遠是精緻特別、美味扎堆的。

母親早就忙碌起來了。剛進臘月,她就把家裏的那隻老母雞宰了,精心製成風雞(醃製風乾的雞),接着曬醃肉,院子裏的竹篙上掛了一長溜。殺了年豬,選用新鮮的五花肉,切成長條,不用下鍋,無需過熱水,直接撒上鹽、糖、酒、麻椒等,醃上若干小時。然後將它們取出,用繩子穿起來,晾在竹篙上瀝乾,再掛在陽光下曬。曬乾後,掛到火塘上方的梭鉤上沒日沒夜地薰,薰得黑不溜秋,嗞嗞地滴油,臘肉味就出來了。做菜時,用臘肉炒菜,味道鮮美。在米飯上蒸臘肉,濃濃的肉香就會從鍋裏飄溢而出……聞着馨香,吃着親切,平時哪能品嚐得到這樣的美味?

還有什麼年味?搗糯米糕(也叫年糕),期盼未來生活質量越來越“糕”(高)。搗出來的年糕擺成六角形或八角形,在桌子上晾上幾天,就浸到水裏。水缸滿是“水浸糕”,看着喜慶,想着踏實,肚子餓的時候就撈它幾條出來,或蒸或炒或煮,別有一番美味。魚在哪?池塘裏呢!三五戶人家,春天在池塘裏放魚,年前收魚。每家分得十幾條魚,剖魚、洗魚、醃魚、曬魚,嬉笑聲一浪高過一浪……吃魚、品魚、炸魚圓,一飽口福的同時,無論如何得嘴下留情,要留一條魚過年,以示“年年有魚(餘)”之意。

年魚的鮮味還在舌尖上縈繞,轉眼就到了年三十。一大早起來,我們就忙着給父母打下手,一家人爲準備一桌豐盛的年飯忙碌起來。孩子們平時難得吃上一頓豐盛的菜餚,盼過年,其實就是盼望能夠大魚大肉地胡吃海喝一頓。一家人圍一桌,其樂融融,和諧美滿。那杯中的酒,已經不是酒,分明是濃濃的血脈之情。舌尖上的年飯,吃的不僅是美味,更有一份歡樂和團圓。

大年七年級,歡歡喜喜去拜年!小夥伴們早早起牀,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朝娶媳婦、搬新樓的人家奔去,幾顆糖,幾根甘蔗,幾個茡薺,幾把瓜子,幾塊炒米糖,幾粒大紅棗,把大夥兒打發得心滿意足。一上午跑下來,就有十來天可供嘴饞的零食了(哪能饕餮一氣,只會悠着有計劃地吃)。

“新年到,真熱鬧,穿新衣,戴新帽,敲鑼鼓,放鞭炮,扎花燈,鬧元宵……”年一過,元宵節就來了。母親用溫水和好年前碾好的糯米粉,一家人團坐在一起,開始搓湯圓了。燒開水,把一個個湯圓下到沸騰的鍋裏,等湯圓如白鵝一般浮出水面,就可以開吃了。湯圓下了肚後,母親會笑着對我們說:“從明天開始,舌頭也該休息啦!”怎麼會呢,吃過湯圓,還有餈粑(也叫月半粑)等着我們吶!吃完了餈粑,舌頭就真該休息了,都說“吃了月半粑,各人做莊稼”。

現在的孩子,誰還期待過年吃點什麼?但在我記憶裏,永遠歡騰着以吃爲代表的年味。每每想起,才下舌頭,卻上心頭。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8

忙忙碌碌又是一年,倏地心頭涌起一股溫暖的感動,突然想起過年這個老話題,我的記憶裏佔據了多少分量。大人盼插田,小孩盼過年。原本只是家長們的一句調侃,卻也是個大實話。不過,和現的孩子相比,除了玩得更加自由,便是從此有了打牙祭的盼頭。

不必是名貴的吃食,那些家家戶戶必備的手工製作各色乾糧足以擔當。進入臘月,圍繞過年的準備便開始了。不知從哪一年開始,母親學會了熬糖,不再需要請鄰居幫忙便能完成。一家人圍着一口大鍋樂呵呵地涎着臉,盼着鍋裏翻起的浪花快點凝結成糖飴,也好先入口爲快,早些感受到逼近的年味。

母親用大大的鍋鏟撈起濃厚的糖飴,看那流動的線條,確定竈膛裏該留什麼樣的火候。差不多了,母親退下鍋臺,由父親頂了上去,盛出部分糖飴,直接往鍋裏倒入早就炒好的胖嘟嘟白花花的泡米。

這是熬糖和切米糖同時進行。以前母親不會熬糖時,有時是用買來的白糖塊作爲粘合劑。自己熬糖可能要費些柴禾和功夫,但這些鄉下人眼裏算不上成本,卻能省下點錢。而對我這樣的孩子來說,最大的收穫便是從頭至尾親眼見證不起眼的麥芽和大米怎麼變成了令人垂涎的白糖。當然,最後會每個人輪流品嚐一下鍋裏盛出的糖飴,那濃烈的甜味以從未有過的衝擊力直達心底,感覺到全身都享受着那一刻的快意。

除了熬糖切糖,準備其他的炒貨吃食也是等同視之的隆重和熱鬧。炒泡米的時候,一定會一同炒些玉米、蠶豆、花生、山芋角等乾糧。這些吃食,花生數量較少,算得上過年吃食中的上品,一般不給小孩子任意搬弄,而只有客人來時才端出來,這時倒可以趁機吃到一些。

鄉下人沒什麼營養保健方面的講究,過年裏對孩子吃零食基本不加干涉,從除夕之夜起,那些準備已久的零食正式對孩子們開放。有了這些精靈般的東西,孩子的小嘴總是沒得閒着,早晨出去便不見了蹤影,家人也不急着喊回來,反正口袋裏裝得滿滿的出去,定不會餓着。時常暮色裏趕回家,才發覺中間少了一餐,卻奇怪怎麼不覺得餓呢?這是年飽。母親笑着說道。本來是想趁過年多吃些魚啊肉的,卻不知不覺中被這些粗糙的零食佔據了胃的大部分,總有心不甘情不願的一絲悔意。可出門前總還是不忘帶上一些,那可是一年裏只這個時候纔有的。

白花花的米糖,幹翹翹的玉米,黃澄澄的山芋角,放進嘴裏得先用力嚼,過足了嚼頭這股癮,甘味纔開始似泉水一樣滲透開來。土得掉渣的山芋貌不驚人,卻總是鄉下人不忍捨棄的老朋友,不只是加工成山芋角吃得有味,聽父輩們常說,當年就是因爲它,才使無數的鄉民得以度過食不果腹的年代。

這些硬邦邦的吃食,大人們似乎並不意。跟着他們到村裏串門,常有主人端出一碗香甜的米酒讓人品嚐。這是父親的最愛,手工製作這種米酒也是父親的拿手活兒。雖然也很喜歡那股濃烈的酒香,可總是吃不到幾口就覺得膩味。

年關臨近,從家人的問候裏漸漸察覺到淡淡的年味。對於已屆中年的我來說,年味就似一支接力棒傳給了孩子。現的孩子不再追求過年吃點什麼,那些或許早已經麻木了舌尖上的味蕾,但我的心裏,永遠還流淌着以吃爲代表的年味。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19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也稱農曆新年,節日歡慶時間最長,禮俗最爲隆重繁瑣,也是中國人最爲重視的節日,這一天終於萬衆矚目下到來了。

鄉下,過年時有一種特殊的美食,那就是糖餃子。過年時吃糖餃子就寓意新的一年裏招財進寶。財源滾滾。聽奶奶說,以前辦酒宴才用這種餃子,很多人帶回家給小孩吃。

這次到鄉下恰逢爺爺奶奶包糖餃子,我趕緊湊過去看,只見爺爺拿來一塊和好的麪粉,切出一小塊來,用手均勻地搓,拉扯成一個條形,再切成一小塊小塊的,好似一個個鼓鼓的方枕頭,然後拿出一個空瓶子,把小枕頭擀成一個個的小圓餅,爺爺拿起一塊小心翼翼的放手中,用勺子舀一勺特製的糖放中間,對摺合上,用手捏合,最後別上一個個精美的花邊,就大功告成了。媽媽試着做了一個,那餃子真是別具一格呀,前面開始很好,漸漸的越來越小,媽媽看了,笑着對我說;‘來,你也來做一個。’我因爲·笨手笨腳,所以奶奶遞給我一個只剩最後一步的,我手有點發抖,照着樣子做,結果成了一朵花,全屋的人哈哈大笑。

動物有‘四不似’,可我們做的餃子有‘七不似’。‘八不似’,因而引得我們捧腹大笑,爺爺笑紅了臉,奶奶笑彎了腰,一屋的喜氣洋洋!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20

2月4日,農曆臘月廿四,南方俗稱“小年”,一大早母親便在廚房忙活起來。隨着排氣扇的聲音一停,母親端上來了一盆冒着熱氣的年糕,噴香的味道撲面而來。“嘿嘿,沒想到我也成‘糕富帥’了啊。”我開起了玩笑,夾起一塊蘸了糖的年糕就往嘴裏送。熱氣騰騰的餐桌、柔軟黏牙的感覺,頓時讓我回憶起童年那些百吃不厭的“年味”來。我的童年是在平江縣城度過的,每到歲末,各種年貨應有盡有:糖果、炒貨、紅薯幹、炸肉、酸蘿蔔等等,而我最喜歡的就是酒心糖和炸肉。我現在已經很少見到酒心糖了,它是一種空心的巧克力糖,空心部分灌滿了果露酒。由於平時很少吃到這種高級糖,所以我們吃酒心糖時,都是小心翼翼地撕開金色的糖紙,順便將粘在糖紙內面的巧克力屑添乾淨,然後舔着巧克力,當快要舔到裏面的空心部分時,將糖塞入嘴裏,用力一咬,頓時酒味四散,甘甜的酒汁順着舌尖流入喉嚨,好不痛快!

炸肉並不是把肉放入油鍋炸,對於80年代的小縣城來說,大塊吃肉也是件比較奢侈的事。大人們把加入雞蛋的麪粉揉成團,裏面包裹一些碎肉末、蔥,再放入油鍋裏炸成金黃色出鍋。我最喜歡在大人們做炸肉時,站在一旁看着,一旦有炸肉出鍋,我便手疾眼快一把抓過來,一邊吹着燙手的炸肉,一邊咬着炸肉最外面那層脆脆的金色麪皮,吃完脆皮,裏面的麪糰又白又嫩,就像雞肉一樣,再加上碎肉末和蔥香,那感覺,比現在肯德基麥當勞的炸雞好吃多了。

“小年來到炸饊子放炮”,拿到壓歲錢了,我們男孩子就喜歡買些香燭鞭炮,跑到外面燃放,運氣好的可以碰到挑着擔子賣炸饊子的老頭。炸饊子是筋麪粉放油鍋裏炸出來的,我沒見過怎麼做,但是捲起來像鐵絲一樣一大盤,咬起來嘎嘣嘎嘣的,非常脆,一吃就停不下來。還有炒米,將曬乾的米飯放入油鍋內炒,加入黃豆、芝麻、鹽巴等,香氣逼人。看春晚時,左手一把炸饊子、右手一把炒米,可以吃通宵不停嘴。

不知覺間,我眼鏡上已是霧濛濛一片,我連忙用手擋住年糕的熱氣,擦乾淨眼鏡。而那舌尖上的年味,那過年的回憶,卻永遠無法拭去。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21

喝了臘八粥,年的味道越來越濃,大人們都忙活起來,連空氣也因爲春節的漸進而鮮活起來。住在鄉下的爺爺奶奶更是忙開了,打掃屋舍,置辦年貨,歡喜地忙碌着!

在爺爺奶奶的心裏,過年就是遠在外地工作上學的兒孫要回家團聚了!他們要用心地置辦年貨,準備最好的美食迎接我們!對他們來說,臘月的每一個日子都是忙碌而喜悅的,年的味道在他們忙碌的雙手中愈來愈濃,愈來愈香。從最早曬凍米炒炒米,熬糖油,打年糕,釀米酒,到殺年豬,沸油芰,打麻餈,做豆腐,包米果……從我記事起,每一個春節,奶奶都是用這樣用心而虔誠的方式迎接着它的到來。爸爸常說:“只有回到老家,回到爺爺奶奶這裏,過年纔像是過年。”

臘月二十八,我們一家人回家了,杭州的姑媽姑父姐姐也回家了,這下可把爺爺奶奶樂得合不攏了嘴,臉上的笑容就像門前火紅的茶花一樣燦爛。飯桌上,擺上了前幾天剛剛殺的土豬肉,還有奶奶自己做的土豆腐,奶奶在一旁自豪地招呼我們多吃點,都是自家的土東西呢!吃過中飯,收拾好碗筷,奶奶又準備着做凍米糖,香噴噴的炒米、黃燦燦的糖油、還有黑芝麻,都是奶奶自己一樣一樣精心準備的,炒米是自己蒸自己曬自己炒的,糖油是奶奶用番薯熬的,芝麻是爺爺自己種的。

爺爺奶奶都是七十多歲將近八十的人了,爸爸媽媽怕他們辛苦再三叫他們不要做這些,買點吃吃就好了。奶奶卻總是理直氣壯地說:“外面買的哪有自己做的好吃,過年不就是做點吃吃嗎!”凍米糖做好後,奶奶就一袋一袋裝好,準備着過好年讓大家帶走,這一袋袋脆脆甜甜的凍米糖,彷彿就是爺爺奶奶對我們滿滿的祝福——甜蜜蜜的。做好凍米糖,奶奶又要沸油豆腐,這時,我們總會站在竈邊,看着一塊塊白白的豆腐在油鍋裏沸騰變黃,待一鍋沸好撈上來,我們總會迫不及待地夾一塊蘸着醬油吃,媽媽總是深情地說,這纔是真正的年味啊!

我就是在爺爺奶奶這樣精心熬製的舌尖上的年味中一年一年長大,享受着濃濃的愛與祝福!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22

一個週末初冬的晚上,華燈初上,天空中星光閃爍,晚雲被燈光星光折射,如籠起的輕煙,朦朦朧朧,使一切變得神祕起來。萬達逛完街,走在這樣柔和的夜色中,有如入仙境的感覺。

走近小區入口,在門口的右側,見有幾個人圍着個火光,嘰嘰喳喳,隨即聞到了煤炭燃過後的特殊香味,“是爆米花”!我馬上反應過來,走到跟前,見一個年過六十的老人正在忙活,沒爆上的挨個排着隊,於是決定趕緊回家拿米也來爆米花。

等我拿好米過來,還有三個人在候着,老人說,你現在來馬上就能輪上了,剛纔人多的時候有人要等一個多小時呢。話畢,不再言語,見他左手拉風箱,右手搖着薰得烏黑的裝爆米花的圓鐵鍋,不時用火鉗捅捅爐子讓火更旺些。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在大家焦急的期盼中,老人終於用一種高深莫測的表情看了看儀表說“好了”,接着就直起身,支起一個用到處都是小孔的油桶做成的接爆米花的筒子。惶恐中,只聽“嘣”的一聲爆響,煙霧瀰漫,香噴噴白花花的爆米花出爐了,頓時空氣中瀰漫着爆米花的誘人香氣。

這個爆米花的人還要做米花糖,老人把米花鍋換成炒菜鍋,放上白沙糖熬上,來回用鏟子攪着,等熬成糖稀,倒上米花,麻利地攪拌,然後迅速倒在推車上一個淺木框裏,用一根寬木板用力壓平,再用刀切片,一塊塊長方形的米花糖就做好了。

終於輪到我了,老人把我的米裝入米花鍋裏,不緊不慢搖着風箱,這是一個飽經風霜滿臉滿手黝黑的勤勞者,臉上泛着黑黝黝的亮光,因爲長時間的忙碌,嘴脣已乾裂,晚飯還沒顧得上吃……正想着,老人起身說好了。等到我把米花裝入袋後,迫不及待抓上一把滾燙醇香的爆米花放到嘴裏,慢慢含化,那香甜的味道很快傳遍全身,升騰起一種幸福的滿足感。

回家後,激動地把米花送到孩子跟前,讓她趕緊嚐嚐,孩子怪異地看着我,搖搖頭,說了句我纔不吃這個呢。我悻悻地走出她的房間,90後哪裏懂得,我吃的不是爆米花,是對我兒時零食的記憶。

那些我孩提的日子,食物奇缺,小小的肚子有無限容量,只是能裝的食物實在太少,一日三餐後,更別說零食了,就是有,也不過是煮熟的農產品,如山芋,土豆,黃豆等,就這些也是不常有的,不似現在那五花八門的零食。沒有選擇的,我喜愛上了爆米花。

爆米花也不常有,只在臨近春節時,纔會有一位老人拉着裝有爆米花鍋的架子車到村裏來。老人在村頭支起爆米花鍋時,小夥伴們便飛快地跑回家,然後向大人要一毛或兩毛,舀上一碗大米,飛奔到老人身旁,自覺地排起長長的隊伍。老人隨身帶着一個缸子作爲計量器具,一毛錢便可爆一缸兒的爆米花。當然可爆的還有蠶豆,黃豆,玉米。因爲年關臨近,大人也特別大方,由着孩子多爆幾鍋。年三十晚,母親還會用米花糖熬稀,做一些米花糖,我因不喜甜食,更愛米花。

米花除了幹吃外,也可以衝開水泡着吃,遇熱水後米花便變的柔軟起來,吃在嘴裏糯糯香香的,更有飽感。

後來分田到戶後,糧食比原來多起來了,每年吃爆米花的次數也多起來了,每次總能吃個夠,這是一種無法言語的痛快。

高中上的是寄宿制學校,晚自習結束後常常肚子餓得惶惶的,又沒有多餘的錢買零食,一日上街發現街上有爆米花的,於是常常帶上大米上街爆米花,帶回宿舍當夜宵。因此晚自習結束大家回到宿舍躺在牀上集體吃爆米花是一大奇觀。高中三年到底吃了多少爆米花已無法統計,但爆米花解了我的飢餓倒是真真確確的。

一晃很多年過去了,爆米花也不再是什麼稀罕物了。如今,大街上也已很少看到傳統爆米花的身影。商店裏出售的爆米花,顏色雖然好看,聞着有一股奶油的甜香,吃起來卻總覺得缺了點什麼。是因爲一切來得太豐富,來不及品嚐和消化?還是一切來得太簡單,少了那份等待和憧憬?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23

過年了,過年了!爆竹響徹天空,煙花朵朵綻放。

外婆家的蒸團沁人心脾,香香濃濃,軟軟黏黏,清香環繞在舌尖上。呀!舌尖上的年味是香香的。

我做的年糕,有的像小魚在快樂地遊動,有的像小狗在汪汪叫……簡直像在開動物大會。咬一口,甜滋滋的,甜味環繞在舌尖上。喲!舌尖上的年味是甜美的。

媽媽包的餃子香噴噴的,嘗一口,鮮鮮的,軟軟的,滑滑的,幸福環繞在舌尖上。哦!舌尖上的年味是幸福的。

噢,我明白了,舌尖上的年味是香香的、是甜美的、是幸福的……更是多姿多彩的!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24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今年外公外婆在這邊過年,所以我們大家一起包餃子。

首先,外公把麪粉和好後搓成麪粉條,再用刀把麪粉條切成小麪糰。我們在桌子上先灑了點乾麪粉,再把小麪糰放在上面用擀麪杖擀成一個圓圓的、薄薄的麪皮。然後把麪皮放在手掌的四個手指上托起,接着把之前準備好的餡放在麪皮的中間,再把麪皮的前後兩個對邊對摺捏緊,然後把左右兩個邊往裏壓,又把左右兩邊後面的角捏緊,最後再把兩邊前面的角往裏壓緊,就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不一會兒我們就包了幾十個。

接着就是煮餃子了,先把水燒開,再輕輕的把餃子一個一個的放進鍋裏。在煮的過程中先後加了三次冷水,每次都要等水燒開幾分鐘,直到把餃子煮熟,再撈上來就可以吃了。

我咬了一口自己做的餃子十分美味,因爲是自己動手做的,所以還多吃了幾個呢!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25

今年春節,我和爸爸媽媽沒有回老家衢州,而是讓我體會了一番舟山人過年的習俗。

正月裏,我們去東海大峽谷參加了舟山羣島首屆年味節。早上外面雖然下着淅淅瀝瀝的小雨,但是我們還決定繼續前往。

年味節的活動有:包餃子、打的糕、做烙餅等。一到大廳,我就看見了許多小朋友圍在一張長方形的桌子上包餃子,我也飛快地跑去一起做包餃子,開始包餃子了,我先把一團圓圓的麪粉用手壓成平平的餃子皮,接着再把肉餡放進去,最後把前後的麪粉互相往中間和,一個餃子就包好了。

剛包完餃子,我就聽見了“嘭嘭”的聲音,我立刻跑出門外看,原來有一位老公公,正拿着一把重重的石錘,向一個裝着一塊大米糕的大石碗,用力地敲去,敲好幾下後,就把重重的石錘在一個裝滿水的盆子裏沾一下,敲完後,把大米糕搬到桌子上做成各種各樣的年糕,有元寶、蝴蝶、小狗等。

這次我除了親手包餃子和親眼觀看打年糕,我還參加了猜燈謎、打槍、滾鐵環、蘿蔔蹲等活動,不僅體會一番舟山人過年的習俗,還參加了許多精彩豐富的活動,真開心啊!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26

每逢過年,家家都會做上幾道本地的年俗小吃來解饞,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送竈粑粑”。

“送竈粑粑”原是祭祀竈神的,爲保佑新的一年糧食豐收,一家平安。隨着人們精神文明的進步,大家已不再相信有神的存在,“送竈粑粑”也就變成一道特色年俗小吃,不再作爲祭祀的供品。

我奶奶做的“送竈粑粑”猶爲講究,先是將事先洗淨的黃芯菜和豆乾切成碎末,與肉泥和各種調味料一起蒸熟後拿出,晾涼做成餡,放在一旁備用;然後把燦米與糯米按7:3的比例混合,洗淨後晾乾,磨成米粉;再把米粉加熱水和製成麪糰,分劑後,把麪糰攤開,將準備好的餡放入中間包起來,一個“送竈粑粑”就做成。將“送竈粑粑”放入鍋內小火煎熟,貼鍋的一面色澤金黃,脆而不焦,酥香味美;不貼鍋的一面光滑油潤,軟而不黏。

我奶奶做的“送竈粑粑”的味道獨具一格,黃芯菜、豆乾與肉的搭配使其沒有肉的油膩,而肉中又包含豆乾的豆香和黃芯菜的清爽,輕輕咬一口,脣齒留香,回味無窮。

“送竈粑粑”是我奶奶拿手的年俗小吃,也是我的最愛。我每年回老家不僅是爲見奶奶一面,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爲舌尖上的年味——“送竈粑粑”。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篇27

小時候,外婆總是在過年前說一句話:小孩子望過年,大人們望種田。對於我來說,兒時的春節都是一些縈繞在舌尖的記憶。年,對孩子來說,無疑是美味的。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我們的小嘴就不曾閒過。“二十三,祭竈官”。這天,用米粉做的送竈粑粑,香氣會驅走整個冬日的寒意。

“二十五,磨豆腐”。這天不但可以喝到香甜可口的豆漿,母親還會抽空在煮豆漿時撈幾張豆腐皮出來,晚飯時和小蔥芝麻一拌,最下飯不過了。

再後來的這兩天,好吃的會更多。首先,外公會去殺年豬的人家割肉,遇到親戚家殺豬,我還可以跟着蹭頓“殺豬飯”吃,這樣的宴席,主人家是不會吝惜豬肉的,上桌的菜都是大盤大碗,極其解饞。如果沒有吃過癮也沒關係,母親正在家裏殺雞呢!每當此時,母親會將雞雜用大醬炒了再和泡好的黃豆一起煨制,雞雜黃豆甭提有多香!

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都會飄出炸圓子的香味。往日到處玩鬧的孩子,這天都一下不見了蹤影,他們都在自家的鍋臺旁圍着呢,第一鍋圓子都要炸得透透的,鍋臺旁的小饞貓都等着吃呢!這天,外婆怕我油炸的東西吃多了傷了脾胃,會在鍋塘裏事先放兩個紅薯,就着柴火烤熟,這樣的烤紅薯最解油膩。

炸圓子的香味還在嘴角邊縈繞時,轉眼就到了年三十。除夕夜的年飯,吃的那就更多了。當然,這桌年夜飯,也有不給動筷子的,那時的條件不是很好,有些食材只有過年時纔會準備,像“年魚”和“鴨胗”。這些菜燒好後,平時是不端出來的。即使年夜飯時,它們的出場也只是爲了做做樣子。外婆說,這樣的菜是拿來招呼客人的。記得那年,母親帶我和弟弟去親戚家拜年,吃飯時,六歲的弟弟看着眼前的鹹鴨胗口水直流,最後實在忍不住了,伸筷子夾了幾次,在回家的路上,母親狠狠的批評了弟弟。後來,長大了才知道其中緣由。

大年七年級,孩子們都有一個固定的節目——拜年。我們會早早起牀,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戶的拜年。拜年會得到一些好吃的,幾顆糖、一把瓜子都會讓我們心滿意足。一上午跑下來,我們總是會嫌衣服口袋小。於是正月裏,我們會有吃不完的零食,那些好看的糖紙都會被夾在書本里珍藏着。

元宵節那香糯的湯圓下了肚後,年味就慢慢淡了起來。外婆會笑着對我們說:“小舌頭也要休息咯!”以後的日子裏,我們會經常咂摸着小嘴,回味那舌尖上縈繞的濃濃年味。每每想起,依然香甜依舊。

標籤:舌尖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