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高二英語選修七第五單元作文

高二英語選修七第五單元作文

高二我的端午感受表述作文1

端午節又叫午日節,是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在這一天,就會有賽龍舟,吃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曆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爲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爲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爲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爲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爲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爲晉王義所書。後人爲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爲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爲曹娥江。

端午節第四個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後人爲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蹟,乃與詩人節合併舉行紀念,而詩人節亦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爲端午節。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鑑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且喜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預謀起義,開會時爲清兵所捕,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

昨天是端午節,我的姑媽叔叔們都來送節禮來了,拿來許許多多的好吃的,讓我肚子裏的饞蟲撓得我直髮癢,我的表哥表姐表妹....也都來了,我家一下子變得很熱鬧。

高二我的端午感受表述作文2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紀念屈原而成的一個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

現在糉子的品種有很多!有蜜餡、肉餡、紅棗餡、綠豆餡等等,我是喜歡吃肉餡,今天我就要親手做一個肉餡的糉子。事先把糯米放在水裏泡12個小時,再把糉葉洗淨準備一捆細棉繩,就可以包糉子了,我先看媽媽做一個,媽媽先拿出來兩片糉葉,兩頭疊在一起,麻利地做成一個漏斗形,再把事先泡好的糯米放進去再用勺子壓實,我看到這裏說:“媽媽快,快把五花肉包進去,”“好好,滿足你這個小饞貓,”媽媽爽快答應了,再放上一層糯米壓實,最後把剩下的葉子包好捆上細繩。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心想:這也不難嘛?我信心滿滿地上前,拿起糉子葉,學着媽媽的樣子,摺好糉葉,可是到了壓糯米時,意外出現了,我力用了太大把葉子脹破了,糯米像決堤的洪水,一窩蜂地跑了出來,我傻眼了,我有些想放棄了,媽媽鼓勵我:“失敗是成功之母。”聽了這句話我的信心一下子又回來了,第二次在媽媽細心教導下真的成功了,可是糉子不怎麼好看,終於到了我最喜歡的步驟,只見媽媽把糉子放進蒸鍋裏,糉子們像跳水運動員一個個360度旋轉下“鍋”,可是要等20分鐘,有點迫不及待了,我盼星星,盼月亮時終於到了,聞到了香味,一看時間剛剛好,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解開繩子,掀開糉葉,露出了白色的糯米,我咬了一口。燙得我直咧嘴,糯米粘粘的還有油。香味特好吃,我實在是抵擋不了它的誘惑,再燙也要忍着,我一連吃了好幾個。

糉子是端午節不能缺少的重要美食,我最喜歡端午節。

高二我的端午感受表述作文3

“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這是詩人陸游寫的關於端午節的詩句。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又叫端陽節。

在嘉興,端午節有衆多的習俗:家家戶戶掛門前艾草,希望一年無災無禍;老人給小孩做香囊,驅蚊辟邪;還有一年一度的南湖賽龍舟,那場面十分激烈。

而在那天,對於我這個“吃貨”來說,最喜歡的就是包糉子、吃糉子。每次奶奶總會先準備箬葉、糯米、鮮肉、細線。她先把兩片葉子疊起來,弄成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後往裏面加入一半的糯米和兩塊鮮肉,最後把米加滿,蓋上箬葉,一個精巧的糉子就包完了。這樣看着奶奶這麼熟練的技法,我也決定試一試。我學着拿起兩片碧綠色、長條狀的箬葉,用手把箬葉折成漏斗狀,但這兩片葉子卻像兩個頑皮的孩子,怎麼都不聽話。我只好用手指拼命地捏住,快速地把糯米倒進去,糯米發出了“沙沙”的響聲,好像在勸說這兩片箬葉,又趕忙放了兩塊誘人的肉,然後把糯米迅速加滿。最後,我用力地把展開的箬葉嚴嚴實實地包好,再小心翼翼地用細繩來了個“五花大綁”,不讓一粒糯米“逃”出來。看着這個樣子雖然不好看,但是親手包的糉子,我的心裏別提有多自豪了!

把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煮一下,美味的糉子就出鍋了。吃着美味的糉子,我不解地問奶奶:“奶奶,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奶奶告訴我:“端午節包糉子是老百姓爲了紀念投汨羅江的屈原,希望不讓江中的魚兒打擾到屈原。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哦!原來習俗背後還有這樣的故事呢!”我這才恍然大悟。

端午節,實在是太有趣!既可以掛艾草、做香囊、賽龍舟,還有我最喜歡吃的糉子,更顯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

高二我的端午感受表述作文4

離端午節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街上飄着陣陣糉香。

我和我的媽媽準備好糯米、糉葉和線等,開始包糉子。我目不轉睛地看着,只見媽媽拿一張糉葉捲成漏斗型,再往裏面加上參有紅豆的糯米,然後用糉葉包成三角形,最後用線把它拴好。看着媽媽包糉子,我不解地問媽媽:“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媽媽耐心地給我講到:“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當時,由一個着名的詩人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陰曆5月5日這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真是太可惜了!”聽完媽媽講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嘆息道。

媽媽繼續說道:“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

媽媽停下手中的活,擡頭問我:“你看見過賽龍舟吧。”“我們去年在新津看見過啊”我不解地問。“其實,賽龍舟也與端午節有關。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是這樣的。想不到一個節日還有這麼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們經常過的節日,竟然有這麼多的文化。

吃着香噴噴的糉子,我深深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我發誓要好好學習中國文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高二我的端午感受表述作文5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哼着這熟悉的民謠,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這天,一定要吃糉子。糉子好吃,要感謝我們勤勞聰明的先輩。據說這和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當年,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百姓們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餵魚。後來就演變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聽爺爺奶奶說,在他們小時候,戰火紛飛,別說吃糉子了,連性命都隨時可能丟掉;到了爸爸媽媽小時候,新中國剛剛成立,生活水平差,就算是吃上糉子,也是極其普通的“內容”。哪像我們這一代,趕上了太平盛世,物質生活及其豐富,看吧,什麼“內容”的糉子都有:甜的有蜜棗、榛子、薏仁……鹹的有豬肉、牛肉、火腿……還有水果味道的,真是品種繁多,令人眼花繚亂。

不光糉子的種類多了,如今就連端午節的慶祝方式都在不斷創新。去年端午節,我們班召開了讀書會,至今記憶猶新。今年的端午節呢,我們班又舉辦了別開生面的端午賽歌會,以小組爲單位,比賽的歌曲是《歌唱祖國》、《龍的傳人》和《我的中國心》。我們組的同學們早早就學會練熟了,在賽歌會上取得了非常棒的成績。高亢嘹亮的歌聲響徹在校園,抒發着我們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賽歌會後,我們又羣情激昂地朗誦了《少年中國說》中的經典段落,以表達我們將來立志建設祖國的決心。接下來,大家還展示了自己製作的香囊和手工作品。最後一個節目是品嚐糉子,大家迫不及待地拿出來或買或做的各式各樣的糉子,互相交換,吃得津津有味。濃郁的糉子香味,霎時間瀰漫了整個教室。

我們偉大的祖國曆史悠久,每一個節日都蘊含着無限的遐想,每一個節日都飽含着先輩對我們的無限期待。端午節,歷經千年,卻依然煥發出迷人的光芒!吃糉子,撒白糖,插艾葉,配香囊,幸福生活萬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