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公文 > 基層反映

基層反映:當前鄉鎮(街道)衛生院存在問題需重視

基層反映:當前鄉鎮(街道)衛生院存在問題需重視 

基層反映:當前鄉鎮(街道)衛生院存在問題需重視

隨着國家醫改的深入推進,各地鄉鎮(街道)衛生院得到了一定發展,但醫改新機制運行仍不完善,存在着的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和解決。

總的來說,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醫療技術人才缺乏以馬龍區爲例,全區共有鄉鎮(街道)衛生院10個,醫務人員231人,本科以上主治醫生17人,缺編11人。從運行情況看,人才短缺現狀沒有改變;國家對基本公共服務投入加大,但鄉鎮衛生院人員沒有相應增加。二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不實。按照鄉鎮(街道)衛生院的功能定位,其公益性主要體現在爲轄區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服務,公共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沒有得到很好落實。三是分級診療制度落實不到位。分級診療包括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是指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單位先對患者進行首次診斷,根據病情,對一些無法確認及危重的病人轉移到相應的上一級或者專科醫院進行治療。上級醫院處理疑難危重病人,並對治療後護理簡單,病情穩定的患者轉移到鄉鎮衛生院進行繼續治療和康復,這既確保了醫療服務質量,又減少費用,可緩解大醫院壓力,充分發揮鄉鎮衛生資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的分級診療制度既是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舉措,也是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結構,節約醫療社會總成本的重大舉措。目前醫療診治存在普遍現象是:本應承擔疑難危重病的大型綜合性醫院承擔大量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任務,造成衛生資源浪費,在實際診療中,鄉鎮衛生院收治病人少,上級醫院收治病人多,且鄉鎮衛生院住院病人比率在逐漸減少,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馬曉偉說,“(基層衛生)仍然面臨衆多困難和挑戰,基本醫保管理體制尚未明確等。”可以說醫改新機制運行不夠完善是普遍存在的。

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一是人力資源薄弱。鄉鎮(街道)衛生院較縣級、省市醫院生活條件差,待遇低,難以吸引人才,由於鄉鎮衛生院醫療技術水平相對較低,使得農村居民有病到縣城或者省市醫院看病,鄉鎮衛生院基本醫療資源閒置浪費,收入難以提高,這又導致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形成不良循環。二是政府補償不足不及時影響鄉鎮街道)衛生院正常運轉。政府提出堅持放管結餘,應當保障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問題是如何合理劃分政府與市場在醫療衛生中的責任比例,這成爲醫改當中的難點。在基層,尤其是縣級財政收入保障水平不高、政府對醫療衛生的補償往往不足,有時不及時,這也影響了鄉鎮衛生院的正常發展。三是鄉鎮街道)衛生院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教育培訓管理不嚴,人員技術提高有限;績效考覈管理不嚴格,醫務人員積極性降低;基本藥物管理不完善,鄉鎮(街道)衛生院藥房基本藥物有的價格不便宜,部分常用藥有時送貨不及時,甚至沒有供貨。 這導致有些常用藥在衛生院買不到,老百姓就抱怨,不高興,對衛生院信任度降低。四是醫患信任度降低,分級診療制度難落實,根據醫療保障理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理論,政府對鄉鎮衛生院考覈側重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方面,儘管爲增加收入鄉鎮(街道)衛生院仍然重視基本醫療,但基本醫療能力有弱化趨勢。這使得羣衆對鄉鎮衛生院信任度降低,小病也去上級醫院,分級診療難落實。

促進鄉鎮街道)衛生院發展的意見建議一是堅持按勞分配製度,制定“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把鄉鎮(街道)衛生院人才培養放在發展的首要位置考慮,加強對衛生院現有人才的培養力度,制定學習制度並進行考覈,學習後的考覈作爲職工獎懲的內容之一。採取招聘、返聘、輪崗等多種形式引進合格人才,充實基層衛生技術人員隊伍。上級醫院定期派出一定的醫務骨幹到鄉鎮衛生院出診,並培養鄉鎮衛生院業務骨幹,把醫務骨幹培養當地鄉鎮衛生院業務骨幹當成考覈的主要內容之一,爲基層培養並留住人才。二是政府應加大支持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政府支持應及時足額,將推行藥品零差率導致鄉鎮衛(街道)生院的收入差額部分補齊。對於經常性收支差額應根據鄉鎮(街道)衛生院前三年的經營取平均數,再結合物價波動給予合理補助,且應隨着每年物價波動進行調節。國家承擔基建,設備以及日常運行費用等,並隨着社會發展相應提高。同時,加強政府頂層管理設計,將條塊化的惠民政策整合起來形成合力。若能將文化娛樂健身活動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結合起來,形成合力,使羣衆能根據基本公共服務所掌握的身體信息採取不同的健身娛樂方式,使健康與日常生活娛樂結合更緊密,會使政府惠民政策起到事辦公倍的效果。三是將農村居民對鄉鎮(街道)衛生院的滿意程度應納入考覈範圍,促進醫護人員和羣衆關係和諧發展。鄉鎮衛生就是公益性質的服務行業,有些醫患矛盾並非由於技術存在瑕疵,而是醫患之間溝通不好,信任度低的原因。只要用心去做,用科學務實的態度,勇於擔當的責任感去做,就能爲促進鄉鎮(街道)衛生院進一步發展,爲農村羣衆提供更好的醫療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