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公文 > 基層反映

基層反映:基層審計機關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面臨的困難和解決途徑

今天,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一篇關於《基層反映:基層審計機關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面臨的困難和解決途徑》範文,供大家在撰寫基層反映、社情民意或問題轉報時參考使用!正文如下:

基層反映:基層審計機關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面臨的困難和解決途徑

審計全覆蓋是黨中央國務院對審計機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形勢下推進和完善國家治理的必然選擇。面對審計全覆蓋的要求,基層審計機關面臨着嚴峻挑戰和現實困難。如何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實現審計全覆蓋?筆者在這裏談一談自己的看法,以期對當前形勢下推進審計全覆蓋工作有所啓迪。

一、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作爲基層審計機關要實現劉家義審計長提出的“不斷增強審計的威懾力和實效性,依法使所有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都在審計監督之下,不留盲區和死角”的要求,我們必須對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有着準確的定位和清醒的認識。

(一)審計對象的數量龐大。根據我國當前的機構設置,大量的事權集中在基層,造成基層政府機構過多過細,審計面對的審計對象數量也十分龐大。按照現有的審計力量完成審計監督全覆蓋的目標難度很大。

(二)審計資源的嚴重不足。作爲基層審計機關,受編制的限制,通常人員爲30人左右,真正能充實到審計一線的不足20人。而每年完成的審計項目達到100多個,繁重的審計任務與有限的審計資源之間的矛盾一直比較突出,制約了審計監督全覆蓋的實現。

(三)審計項目安排計劃性不強。每年年初政府下達的審計項目計劃項目不足40個(含經濟責任審計項目),但由於項目的計劃性不強,往往中途根據領導要求和工作需要臨時追加的項目佔比較大,可能會達到60-70個左右,且隨機性較強,造成審計項目和審計資源難以統籌,審計人員疲於應付,審計質量難以保證,審計效率較低,難以適應審計全覆蓋的要求。

(四)審計方法技術手段滯後。隨着社會的發展,審計對象、審計環境日趨複雜。基層審計機關由於受自身條件所限,雲計算、大數據、聯網審計等新技術新方法仍是空中樓閣,而傳統的審計方法和技術手段往往事倍功半和效率低下,很難在現有條件下完成審計全覆蓋的艱鉅任務。

(五)審計隊伍專業素質不高。基層審計機關的審計隊伍基層審計機關受機構編制、待遇、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年齡老化,專業結構單一,複合型高素質的審計人才非常缺乏,且不具備吸收高素質人才的條件。使審計隊伍整體素質偏低,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審計要求。

二、實現審計全覆蓋應採取的措施

審計監督全覆蓋是爲了消除審計的盲區和死角,全面提高審計服輸國家治理能力。爲此,必須深刻理解全覆蓋的本質內涵,通過創新審計方法和審計資源運用管理方式,形成點面結合、縱橫交錯的審計監督新模式,通過集中揭示和披露重點性、普遍性、傾向性、全局性問題,擴大審計影響層面,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維度、立體式的審計監督新體系。

(一)領會全覆蓋的內涵,確保審計全覆蓋方向不偏。劉家義審計長認爲,“全覆蓋”,一要有深度,不能走馬觀花,一味追求數量,在面上把所有單位走一遍,要對每個項目都審深審透;二要有重點,不是所有領域、所有項目平均用力,“眉毛鬍子一把抓”,要緊緊圍繞黨和政府工作中心,全面把握相關領域的總體情況,確定審計的重點領域、關注的重點問題;三要有步驟,不是一步到位、大幹快上,走大躍進、跳躍式路子,要統籌部署,有計劃推進,確保實現對重點對象每年審計一次、其他對象五年至少審計一次;四要有成效,要在做到審計覆蓋面“廣”的同時,力爭反映情況“準”、查處問題“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議“實”。因此,要正確處理審計監督全覆蓋與突出審計重點、保證審計質量和合理利用審計資源之間的關係。

(二)強化項目計劃的管理,實現審計對象的全覆蓋。對全市審計對象進行全面排查和梳理,按照審計對象的工作性質、經濟活動規模、管理使用支配的財政資金(資產、資源)量等因素進行分類管理,建立審計對象數據庫。按照“盡力而爲、量力而行、確保質量、確保效果”的原則,在確保審計質量的前提下,根據自身審計能力,設定不同的審計頻次,進行統籌規劃,建立短中長期審計項目計劃,做到有規劃有序、相對穩定、前後銜接、滾動實施,確保審計監督不留盲區和死角,基本實現實現“五年一輪審”的目標。

(三)提高審計管理的效率,實現審計資源的有效整合。要在有限的人力財力物力條件下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必須樹立“一盤棋”思想,將全年審計項目納入通盤考慮,科學統籌,合理配置審計資源,最大限度挖掘潛力,形成工作合力。圍繞經濟責任審計1拖N的審計組織方式,綜合考慮上級審計機關統一組織項目、黨政領導機關交辦任務和社情民意反映突出的事項,找準各項審計的結合點,融合預算執行、專項資金、經濟責任、財政財務收支以及政府投資項目,合理分解任務,整合審計資源,充分利用各審計項目結果,做到“一審多果,一果多用”,實現審計效益最大化。

(四)推進審計方式的創新,破解審計監督全覆蓋難題。靠增編加人解決審計對象覆蓋面低問題是不現實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科技創新,提高審計效率。從技術上,積極探索大數據審計、數字化審計,推行“總體分析、發現疑點、分項覈查、系統研究”的審計模式,有效地提高審計效率,擴大大審計覆蓋面,實現精準定位、精準打擊,從而提升審計發現問題和打擊腐敗的能力和水平。在組織方式上,着力構建國家審計主導,社會中介、內部審計參與的“三位一體”的立體審計新模式,充分利用社會審計、內部審計工作成果,提升工作效率,節約審計資源,彌補審計人員在專業和能力上的不足,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節約審計資源,使現有人力能最大限度發揮作用,擴大審計監督工作的覆蓋面。

(五)突出審計工作的重點,解決“全”而不“透”的問題。審計全覆蓋與突出重點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在全覆蓋視野下突出重點,就必須要求我們具有全局意識和科學謀劃意識。圍繞被審計單位的主業,從職能、資金和權力運行入手,找準內控薄弱環節和審計突破口。以資金的走向爲脈絡,縱向延伸審計觸角;以資金管理、分配和使用的各環節權力運行爲方向,橫向拓寬審計覆蓋面。通過縱向和橫向的互動,實現“條”與“塊”的有機結合,進而摸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從宏觀和制度層面深入揭示問題,提出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審計建議,促使領導幹部正確運用手中的權力,確保政府各項惠民、利民、富民政策真正落到實處,財政資金得到合理、有效運用。

(六)打造高素質的審計隊伍,爲監督全覆蓋提供成果保障。根據審計職業化要求,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建立嚴格的職業准入及退出機制,嚴把進人關,規範審計人員選任程序,從學歷、任職資格等方面提高審計人員職業准入“門檻”。構建涵蓋全體審計人員的分級管理、分類培訓制度,採取多渠道、多途徑鍛鍊機制,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升審計幹部職業勝任能力。健全乾部考評體系。堅持把工作實績作爲選拔和評價幹部的重要標準,制定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以業績和能力爲導向的考覈評價機制,完善和優化考覈指標,激勵審計人員獻身審計事業。對不能勝任審計業務工作的人員,逐步使其退出審計一線崗位,在審計機關內部形成有序的競爭機制,確保履行好經濟監督的職責。

(七)注重審計成果的運用,發揮審計監督全覆蓋的效果。要着眼於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注重加強制度建設。對於審計發現的典型案件,不僅要審深審透,嚴肅處理,還要深入分析,找出問題的原因和癥結,從完善制度上有針對性地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促進整改。各部門要加強配合,形成合力,把審計結果全方位運用到幹部監督管理、懲治和預防腐敗和黨政領導決策等各個環節,做到“審必有果、有果必用、有錯必改、有責必究”。通過問責追責傳導壓力、倒逼責任落實,使領導幹部形成“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的正確權力意識,推動權力運行走上法治軌道,收到“審計一個、規範一片;處理一個、教育一批”的效果。

(趙雪芹 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