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2023生活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2023生活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2023生活調查報告篇1

幸福感又稱爲國民幸福感,指的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體現的是以人爲本的價值理念,“幸福指數”越來越被人們關注和重視,數字越大就證明幸福感越高,是個體根據自己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對生活的主觀滿意度。

一、影響居民幸福指數的因素

1、經濟收入和身心健康

經濟收入是所有社會物資條件中對幸福感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能夠擁有穩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體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2、家庭和睦和社會環境

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個穩定的家和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安定感可以促進幸福感的提高,生活環境的好壞影響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

3、人際關係和自我實現價值

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緩解工作生活上的壓力,處理事情上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幫助,幸福感自然能夠提高,對未來積極樂觀,保持愉悅的心情,自我能力得到了發揮,幸福感也會隨之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幸福感不是想當然的,不是政府搞的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這只是紙面上官員的幸福,而不是百姓的幸福感。

2、在工作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下導致了普遍的生活壓力,調查得知,大學畢業就業問題已經成爲幸福感很低的最大因素,工作不順心跳槽問題,理想工資與實際工資差距太大等問題。

3、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宣傳力度不夠,居民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不瞭解,並仍有懷疑態度,這也是居民幸福感不高的一個原因。

4、社會炒房,哄擡房價,導致人們心中的天枰漸漸失去,什麼都漲價,工資卻不漲,漲工資降房價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

三、改進與建議

1、政府在制定和調整政策的時候,要更加倍地重視經濟,其中表現在物價和房價上,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因地制宜的正確引導經濟發展。

2、加快經濟和社會轉型,一切從居民角度出發,加快解決人們的教育、醫療、住房和福利等基本保障,關注人們切身利益,才能全面提高幸福指數。

3、增加居民收入,加快推進經濟的發展,促進城鄉居民充分就業,擴大就業機會和空間,激勵居民自主創業,爲自主創業提供相應的輔助支持,從而提高居民收入。

4、提高政治和諧感,提高行政辦事效率,簡化行政辦事程序等。

5、提高居民文化水平,居民文化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居民的就業問題和精神文化素質,更會影響經濟、生活、工作和健康等方面。

金錢不是而已能夠帶給人們快樂的東西,信仰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持,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怎樣求生存,每個人心裏都要有把尺。貧富差距拉大、生存環境惡化以及通貨膨脹、物價過高等都已經成爲中國人所焦慮的問題,發展方式的轉型已經迫在眉睫。

2023生活調查報告篇2

農村國小教師文化生活現狀調查報告

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尤其是大學聯考制度的改革,對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升學競爭愈趨緊張、激烈的背景下,教師的生活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國小教師也同樣被席捲其中。在緊張的工作壓力之下,廣大國小教師的文化生活嚴重匱乏,單調、枯燥幾乎成了廣大國小教師文化生活的唯一狀態。爲了更客觀、真實地瞭解廣大國小教師,特別是農村國小教師文化生活的現狀,我們對海門市所有鄉鎮國小的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

一、農村國小教師文化生活的現狀及分析

(一)本次調查的概況。

相對於農村國小教師物質生活的清貧來說,他們的文化生活更不盡如人意。因此,此次問卷主要關注農村國小教師文化生活的兩個層面:一是個人的休閒方式;二是參與的校園文化活動。本次問卷調查是在今年六月份,我們通過海門市教育局公文流轉系統發放了調查樣卷。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共收到1645份,其中有效問卷1629份。從被調查人的性別來看,男教師有371人,佔比22.8%;女教師1258人,佔比77.2%。從年齡結構來看,35歲以下有905人,佔比56%;35~50歲有510,佔比31%,50歲以上214人,佔比13%。從調查問卷中透露出最核心的一個價值問題就是有68%以上的教師由於自身生活質量的低下,特別是文化生活的缺失,不能認同教師職業工作的幸福感。

(二)農村國小教師文化生活現狀分析

一是無暇顧及個人的興趣愛好。從調查問卷來看,農村國小教師平均每天工作時間在10小時以上,佔比竟高達77.8。他們一般情況下都在早上7:00之前到班,下午5:30以後下班。如果遇上喜好開會的領導,下午六點以後下班那是常事。爲了“分數”,教師無奈之下只好將早上、中午時間都瓜分了。可以說白天,長時間埋頭於教育工作,談不上休息,談不上鍛練身體。加之教師工作的特殊性,諸如備課、批作業等工作有時還得帶回家完成。相對於其他職業來說,一天中能屬於教師能自由支配的時間就很少了,顧及個人的興趣愛好差不多成了一種奢望。

二是難有快樂的家庭生活氛圍。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會給教師帶來精神上無比的愉悅與安慰。但可以說,許多教師家庭中教師對家人的愛是殘缺的。在被調查的人中,有近25%的教師在節假日從來不帶孩子上公園或外出遊玩。有65%的教師會考慮經濟原因而不與家人外出旅遊,只有20%左右的教師偶爾與家人外出旅遊。當然不同的年齡與羣體差異也較大。不願與家人外出旅遊的大多數都是早已成家,更多的考慮是家庭負擔;而偶爾能與家人外出旅遊的則是一些未成家的或成家時間不長的年輕教師居多。

三是讀書學習成了一種目的。本來,讀書是豐富教師業餘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由之路。然而,據4月23日新華每日電訊報道:在一次網上隨機調查中,有65%的被調查人認爲現在中國小教師不讀課外書的現象普遍存在。在我們這次調查問卷中,也證實了這種現象。每天能讀書半小時以上的僅佔10.7%。而且在讀書目的的調查中,77.6%的教師把讀書當成一種目的,一種爲完成上級主管部門或學校領導交待的任務。調查發現,之所以他們不願讀書學習,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工作壓力太大,閒暇時間又少,因此便反感再讀書;二是現在書籍琳琅滿目,不知如何選擇,加之書價較貴,認爲花費高而不購買書籍;三是整天疲於奔命,應付各類檢查、資料上交等,在校期間無法靜下心來讀書。

四是缺乏來自領導對教師的人性關懷。爲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各級教育部門及學校領導可謂極盡智慧,一方面開展多種活動,美其名曰提高教師專業素養。但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前提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狀態和愉悅的精神。令人遺憾的是他們有些舉措已侵害了教師最基本的權益,使教師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不滿情緒;另一方面他們又試圖作有益的努力,不定期地組織廣大教師開展文體活動,或利用節假日組織教師外出旅遊。但對於農村國小來說,由於學校經費緊張,僅有的這些看似容易的活動實施起來也捉襟見肘。在我們的調查中,有24%的教師認爲學校已經多年沒有組織他們外出旅遊了。只有29%的被調查者認爲學校基本能保證一年一次組織教師外出旅遊。每年組織教師開展體育競技比賽,希冀能掀起整個面上的教師體鍛熱潮。因爲是比賽,雖說重在參與,但還是比較注重結果,因此每次比賽成了小部分有競技特長的教師的表演賽。可想而知,真正全面推進教師的體育鍛煉幾乎又是一句話空話。

二、點亮農村國小教師文化生活的有效對策

1、教師要善於尋找職業幸福感。調查顯示,55.3%的國小教師工作心情不愉快,這種消極情緒長期累積造成的心理蓄勢,勢必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職業幸福感根本無從談起。但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權利,教師更應該勇於追求職業的幸福感。事實無可爭辯地告訴我們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幸福的學生.只有快樂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快樂的學生。我們教師自己都願意把子女交給那些對生活充滿熱情、充滿希望的老師,而不願交給那些對生活充滿抱怨、整日死氣沉沉的老師。因此,如果我們每一個教師都能像美國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所言的那樣:“多多授人以我們的勇氣而非我們的絕望,授人以我們的健康舒坦而非我們的愁容病態”,有了這樣的精神狀態,工作狀態就不用值得懷疑,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自會油然而生。

2、教師要把讀書當成生活方式。人爲什麼要讀書?一句話,爲了生命的完整,或者說是爲了追回另一半生命。人生命的一半是物質的,一半是精神的,讀書是對精神的那一半生命能量的補充。蘇霍姆林斯基認爲:不論教授什麼學科,教師的教育素養都取決於讀書。一個學校只有擁有了愛學習、愛讀書的教師羣體,這個學校纔會有向更高臺階邁進的源動力。易中天和于丹教授在20上海書展的開幕式的演講中談到讀書與生活的關係時,不約而同地提及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在他們看來,“讀書用來‘謀心’”,可以“迴歸內心”。所以,一個人讀幾本好書,可以使人的精神生活有所寄託,而不會使人的靈魂空虛和失落。讀書對一個人來說,是實現終身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手段。作爲一個承擔傳承文化、教育他人的教師來說,讀書理應成爲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3、教師要成爲網絡時代的寵兒。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特別是網絡媒體的作息傳播。雖說網絡和電視閱讀不能完全替代讀書,但因爲其快捷、方便已吸引更多的人去涉足。毫不誇張地說,作爲一個現代人已不可能遠離網絡,快餐式閱讀業已成爲人們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信息技術教育已成爲國小教育一門很重要的.課程,教育也正面臨着傳統教育與網絡教育整合對接,這是對廣大教師比常人更嚴峻的挑戰。在調查中發現,95%以上的教師都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術,農村國小教師私人擁有電腦的已接近90%,但在家裏能堅持每天上網學習、瀏覽新聞半小時以上的只有25%。雖然全市所有學校都爲教師辦公室配備了電腦,但學校的電腦只能保證一部分教師查閱資料。因此,廣泛意義上的網絡學習、網絡閱讀還爲時過早。作爲一名國小教師更要努力適應並使自己成爲網絡時代的寵兒。

4、教師要自覺展示自身的多才多藝。大多數的國小教師相比中學教師更具才藝的天賦,他們歌善舞展,多才多藝。事實也證明,多才多藝的教師在組織教育教學的時候,他們會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往往會容易取得成功。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素質,也使自己在教育的成功中體驗到精神上的愉悅。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來展示自己的特長,比如參加主管部門或學校組織教師基本功比賽、才藝比拼、單項競技比賽等,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5、學校要加大對教師的人性關懷。學校強化師德建設,加大教育教學考覈力度,雖說沒要求我們的老師做到有病不看、有家不回。可每年樹立的師德標兵,他們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完全脫離整個社會,蛻變成一個純粹的教育人。他們已經不能顧及家庭,無法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且最終總是十有八九累垮在工作崗位上。其實這是對師德的誤導。當下,爲了提高教育質量,教師一天的工作時間可以無限延長;爲了提升教師的專業成長,各類培訓學習堂而皇之佔據節假日等等,學校把諸多習以爲常的做法視作“管理法寶”,還將這些嚴重扭曲的做法與考覈掛鉤。許多學校對請假制度的考試應該說相當苛刻,平均一個教師請假一次扣除工資福利合起來20多元。試想,一個月薪一、二千元的農村國小教師哪敢請這樣的假。可以說,這些考覈條文一定程度上迫使教師有病不敢看、有家不能回。師德是決不能蔑視生命的,教師的生命和健康也是國家財富。學校提倡師德,加強考覈本無可厚非,但不應該漠視教師最基本的休息權,應該提倡人性化,給予教師更多的人性關懷。比如,適時開展一些娛樂性的文體活動,組織教師定期外出旅遊等等。

6、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要得以保障。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曾說過:“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物質是基礎,有了物質生活的保障,教師的文化生活纔有可能亮麗多姿、精彩紛呈。目前相對於其他職業來說,教師的平均工資還是低下的。對於學校而言,幾乎每一所農村國小都面臨着同樣尷尬的困境,那就是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每天正常的運作都很困難,保證教師的福利待遇已成了一句空話。單調、枯燥的教育生活,加上低下的工資待遇,也造成了一些教師的流失。據調查,僅在一所農村中心國小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裏,就有三位年輕男教師辭職。因此,有關部門要不斷完善“以縣統籌”的教師工資發放制度,提高教師待遇,加大教師激勵機制,以留住人才,穩定更多的人安心從事天底下最美好的教師職業。

結束語

在教師文化生活調查中暴露出的許多問題,在短時間內不能一蹴而就,立馬解決。除了寄希望於上級部門能及時出臺教師基本權益的相關保障措施外,農村國小教師的文化生活與學校領導的關心以及自身心理的調節都是分不開的。但從目前的大環境來看,廣大農村國小教師想扭轉當前的生活狀態,特別是希望一下子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那顯然是不現實的。作爲一個普通的國小教師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學會調節自我,換一種視角與心態來看待現實工作,那或許你就會收穫教師職業的幸福感了。

2023生活調查報告篇3

一、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

“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含碳量較高的用品(煤氣,化工製品等)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對大氣的污染。

世界人口的激增,大工業對自然資源造成的污染,生態環境的破壞,氣候變化的異常等等對人類的生存條件產生了嚴重的危害,導致全球性的生態危機,早已成爲不爭的事實。

大部分農村及城鎮居民缺乏環保意識,或者在環保方法措施上存在盲區,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地區更爲嚴重。“低碳生活”對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態度,是願不願意和大家一起創造低碳生活的問題,什麼是低碳生活方式,普通民衆對這些低碳方式的認知和實踐狀況又是如何,哪些方面仍需大力宣傳和積極實踐,都是我們急需瞭解與解決的現實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我校化工系團總支通過調查研究,從多角度瞭解普通大衆對“低碳生活” 的認知和實踐情況,並取得一定成果。 研究意義:

在生態危機日益嚴重的今天,尋求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模式迫在眉睫。而“低碳生活”作爲一種有效且簡易的發展途徑,日益被大家關注與認可。與此同時,“低碳生活”有助於改善環境污染,潛移

默化中改善人們的身體健康,提高大家的環保意識,產生對社會有利的良性循環。因此,研究“低碳生活”,具有明顯的現實意義及實踐意義。

二、調查詳細說明:

通過對承德市市民對“低碳生活”的認知和實踐情況的調查,在市民中廣泛宣傳,保護環境,爭創新型國際旅遊城市的重要性,呼籲市民重視生活低碳性,享受低碳生活。同時,提高農村及城鎮居民的環保意識,爲“共建小康,構建和諧社會”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調查方法:

深入城區及鄉村進行問卷調查及宣講“低碳生活”方式方法。 調查過程:

活動宣傳:

☆ 於承德市中心廣場進行大型環保宣講活動,耐心向市民宣傳,低碳環境對個人生活,健康的好處;

☆ 廣泛邀請市民參與到活動中來,大家積極互動讓市民更多,更全面的瞭解打造新型國際旅遊城市的重要性以及低碳生活的益處。真正讓市民及同學投身到保護環境,低碳生活的行列。

☆ 開展“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低碳生活走進社區”活動,深入社區挨家挨戶宣講低碳生活,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調查問卷:

通過對承德市區及農村300位不同職業、不同年齡階段的市民進

行問卷調查,瞭解市民對“低碳生活”的認識,根據調查結果,有目的性的對市民進行宣傳,讓大家在回答問題、互相交流的基礎上,加深對“低碳生活”的認識。

調查結果分析:

2010年,“低碳生活”成爲一種時尚。無論從交通旅行到家居生活,從辦公場所到餐飲娛樂,“低碳生活”涉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次調查結果如下:

我們一共發放了300份問卷,其中有用問卷287份。被試中,男性195人,女性22人。學歷漫衍情況爲本科及本科以下學歷79.8%,本科以上學歷11.2%。年齡情況爲20-30歲63.3%,30-40歲23.6%,40歲以上13.1%。

經過對問卷調查結果的統計與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72.34%的被試表示瞭解低碳生活;17.23%聽說過,但不瞭解;而剩下的10.43%則表示從未聽說過相關新聞。同時,20-30歲的在校學生都多都選擇了了解低碳生活,而40歲以上的中年人則偏重後兩個選項。這說明低碳生活的宣傳還不夠廣泛,力度還需加強;在校學生對於相關信息瞭解較多,學校爲大家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但其他社會羣體,尤其是年齡較大的人羣卻所知甚少,關注不高,應該加大在公司及社區中對低碳生活活動的推廣和宣傳。

2.不同性別整體在衣、食、行三方面低碳生活方式踐行度存在差異,我們通過圖表可以發現

其中,女性在“食”與“行”方面好過男性,女生比較注重飲食康健,樂於接受清淡飲食,去超級市場購物時也時常自備購物袋,能做到生活用水的二次利用;男生則在“衣”方面明顯做的比女生好,對於服飾所表現出的佔有慾遠低於女性。

3.低碳消費步履滯後於看法有87%的被調查者表示願意實行低碳生活,但是目前的衣食住行各項實踐度得分卻處於中間水平,遠低於意願分數,知行偏差較大,低碳步履滯後於看法,這與一些生活習慣成定勢一時難於改變有關。下面是我們對低碳生活踐行度繪製的圖標,在圖標中可以清楚的看見我們的現狀,所以,推行低碳生活任重而道遠。

4. 在不同教誨程度這一維度上,本科以上學歷的被試對低碳生活的瞭解度和實踐度明顯高於本科以下被試。主要表現在“食”與“住”兩方面,前者在節水節電節約紙張方面做的比後者要好,同時,也更加註重飲食康健,油煎、油炸食品都是有節制地選擇。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於受教誨程度高,便宜力與社會形態責任感強。

從回收的調查問卷來看,大多數人都支持“低碳生活”,認爲低碳生活有意義、有必要。但我們仍從中發現一些問題:

☆ 在我們的建議裏,我們提到,儘量使用公共交通。但從現情況來看,很多人覺得不方便,所以不願意做或做不到。這說明我們的城市目前公共交通發展還不夠完善,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我們也經常注意到有的線路公交車很擁擠,而有的線路卻在空跑。這不是浪費嗎?依靠現在的科學技術,根據需要更靈活的調度公交車,均衡公交資源,應該並不是難事。

☆ 大家更希望可以降低“低碳生活”的成本,而不希望“低碳生活”影響現在的生活質量。

2023生活調查報告篇4

所謂低碳生活,就是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人們是否做到了?於是,我來到小區裏做了一次關於低碳生活的調查。

現在是傍晚六點,我來調查我們小區的用電情況。白天很長,日光充足,而我們小區卻零星地亮着燈,我擡頭向一號樓望去,10層、17層、21層都亮着燈。一號樓一共有156戶人家,15戶亮着燈,佔了10%。這雖然不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但一個月,要費多少度電呢?讓我們再看看旁邊的商鋪,不是金虎便利,就是唐久便利,他們都是24小時營業,整天開着燈。唉!這個問題引起了我的深思。

六點半的時候,我來調查人們的出行方式。現在大家出行大多數都開車,很少人走路、騎自行車。我們小區有1000戶,如果每3至4人爲一戶,就有3000~4000人,平均每戶人家有1。5輛車,98%的車都在燃油,很少是電動的。大街上的尾氣含有很多苯、鉛等對人體有害氣體。冬天,幾乎都是霧霾天,怪不得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呼吸道感染病。這些“空氣殺手”慢慢地扼殺着我們的後代。

晚上7點鐘,我來調查小區的垃圾箱。有句話說得好:要看公民的文明程度,就看垃圾箱。在新加坡、日本等多個國家,扔一個礦泉水瓶要分3個垃圾箱,瓶身一個垃圾箱,瓶蓋一個垃圾箱,外面的包裝紙一個垃圾箱。而在中國,人們都是一股腦兒地扔進垃圾箱。有很多一次性產品如快遞包裝、外賣盒、筷子等,沒有進行分類就扔進了垃圾箱。快遞包裝是用塑料做的,它們300年都分解不了,如果用火焚燒,又會產生多少有害物質啊。一次性筷子是用木頭做的,中國有1萬多個城市,一天會有多少棵大樹失去生命啊。

低碳生活掛在人們的嘴邊,但人們實際做到了嗎?少用一度電,少開一次車,少用一次性物品。讓天更藍,雲更白!

2023生活調查報告篇5

一、調查課題:

創造低碳生活

二、調查人:

張紀巍 李晨琪

三、調查來源

1、居民生活問卷

2、網上查閱

四、調查目的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緩解生態惡化。

五、調查內容

1、現在基本情況及存在問題: 現代社會正處於高碳生活,低碳生活已經引起了全世界人的關注。雖然當前,不少的人們對低碳生活的意識已經開始轉變,從節約水電,降低能耗,減少具有污染性材料的使用等日常小事入手,不斷培養文明、責任的低碳方式。但仍有不少的人對低碳生活的觀念還比較模糊,長期以來形成的生活習慣還難以改變。

2、什麼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低碳不僅僅是企業行爲,也是一項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低碳不容易注意的幾點:

1.每天使用傳統的發條鬧鐘,取代電子鬧鐘;

2.在午休和下班後關掉電腦電源;

3.一旦不用電燈、空調,隨手關掉;手機一旦充電完成,立即拔掉充電插頭;

4.選擇晾曬衣物,避免使用滾筒式乾衣機;用在附近公園等適合跑步的空氣清新的地方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機上的45分鐘鍛鍊;

5.用節能燈替換60瓦的燈泡;不開汽車改騎自行車,或步行;

6.在使用電腦時,儘量使用低亮度,開啓程序少些等,這樣可以節電。

7.如果可以,儘量少看電視。建議多看書,既可節電,也可以增長知識。

8.用剩的小塊肥皂香皂,收集起來裝在不能穿的小絲襪中,可以接着用。 爲了獲得真實的資料,特地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

根據社會調查回收的情況,經過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的圖表信息

從圖表所反映出的信息可以看出,居民對於低碳生活的知識概念知之甚少,甚至就連環境保護意識也很薄弱,這些情況的發生,對於國家的環境保護行動的推進是十分不利的,普通民衆對於生活的細節往往是忽略的,這就在不經意間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和碳的額外排放,所以,我認爲相關的機構應該加大這一方面的宣傳力度,開展一些與基層適應的活動,調動人們對於低碳生活的熱情。

2023生活調查報告篇6

200多年來,隨着工業化進程的深入,大量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氣溫升高、氣候發生變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12月8日,世界氣象組織提前公佈的“20xx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近20xx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20xx年。此外,全球變暖也使得南極冰川開始融化,進而導致海平面升高。芬蘭和德國學者公佈的最新一項調查顯示,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遠遠超出此前的預期。如果照此發展下去,南太平洋島國圖瓦盧將可能是第一個消失在汪洋中的島國。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式去年年底,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讓低碳生活成了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今天,你減碳了嗎”也變成了很多年輕人見面時新的問候語。那麼,什麼是低碳?低碳生活離我們究竟有多遠?它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低碳,是指較低或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爲主)排放。對此,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祕書長任官平告訴《生命時報》:“節能就是最大的減碳。”首先,減碳主要落實在生產上,如大力開發水能、核電、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任官平強調,減碳是每個人的責任。對我們來說,生活方式描繪了每個人的“碳足跡”二氧化碳給全球帶來的危機,扣動了人們憂患意識的扳機,縱然世界各國仍就減排問題進行着艱苦的角力,但低碳這個概念幾乎得到了廣泛認同。所以推行低碳生活是我們解決全球環境等方面問題的一個重要突破點。首先我們先來解釋下何爲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爲: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節能減排”,不僅是當今社會的流行語,更是關係到人類未來的戰略選擇。提升“節能減排”意識,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費習慣進行簡單易行的改變,一起減少全球溫室氣體(主要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下面再讓我們看看幾個例子。便利”是現代商業營銷和消費生活中流行的價值觀。不少便利消費方式在人們不經意中浪費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據製冷技術專家估算,超市電耗70%用於冷櫃,而敞開式冷櫃電耗比玻璃門冰櫃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開式冷櫃一年多耗約4。8萬度電,相當於多耗約19噸標煤,多排放約48噸二氧化碳,多耗約19萬升淨水。上海約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採用玻璃門冰櫃,顧客購物時只需舉手之勞,一年可節電約 4521萬度,相當於節省約1。8萬噸標煤,減排約4。5萬噸二氧化碳。 在中國,年人均co2排放量2.7噸,但一個城市白領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積,開1.6l車上下班,一年乘飛機12次,碳排放量也會在2611噸。由此看來,節能減排勢在必行。 如果說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節約能源這些環保理念已成行爲準則,低碳生活則更是我們急需建立的綠色生活方式。

然而雖然我國正在利用各種手段提倡低碳生活,可是目前的成果卻不容樂觀。原因在於大衆對這一新鮮概念存在着許多疑惑,其中主要有以下幾部分,困惑一:從節約資源能源、環保以及減少碳排放等角度看,實現低碳生活不僅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但從低碳生活的要求看,可能會降低人們好不容易提升起來的生活水平。比如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希望通過購買汽車或者排量大、性能更好的汽車來改善自己的出行條件,希望購買較大的住房來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這些顯然與低碳生活格格不入。困惑二:低碳生活離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太過遙遠,普通市民是否會"心有餘而力不足"?一些市民受訪時認爲,低碳生活只是一種理論上的設想,對他們來說猶如"遙不可及"的夢想,與他們的日常生活距離太遠;也有市民認爲,低碳生活是一項系統工程,僅依靠市民自身力量難以實現,與其這樣,還不如按日常的生活方式"得過且過"。

這主要還在於大衆對低碳生活還不甚瞭解,其實低碳”是一種生活習慣,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只要你願意主動去約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你就可以加入進來。當然,低碳並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節儉,刻意去放棄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到多節約、不浪費,同樣能過上舒適的“低碳生活”。據我們瞭解一些小小的舉動可以產生很顯著的效果,比如:洗澡水溫度調低1度,每次洗澡可減少二氧化碳35克;做完飯隨手關掉抽油煙機,每天少轉10分鐘,一年能省12度電。把在電動跑步機上45分鐘的鍛鍊改爲到附近公園慢跑,可以減少將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機甩乾衣服,而是讓衣服自然晾乾,可以減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時和下班後關閉電腦及顯示器,除省電外還可以將這些電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3等等。

儘管我國在大範圍內低碳生活還未被廣泛推廣但是目前國內有些省市已經搶先開始了低碳生活建設,而且還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太原、保定等城市通過制訂實施涉及各個行業的綠色標準、印發低碳生活手冊等方式,有效引導了市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20xx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區不斷加強約束性指標的監控,嚴把項目准入和企業生產各個環節。不斷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引導企業樹立低碳發展理念。同時,在企業內部推行節能降耗技術,加速淘汰落後設備和產能,鼓勵企業清潔生產,促進萬元gdp能耗逐年穩步下降。截至去年底,科爾沁區萬元gdp能耗、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下降,分別比去年減少0.145噸、712噸和2788噸。科爾沁區在大力引導企業樹立低碳發展理念的同時,大力引導公衆選擇低碳生活方式,他們在當前轟轟烈烈的新農村建設中,加大林業生態建設力度,提高文明生態村創建水平,大力發展秸稈燃氣、沼氣等新能源,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通過引導百姓倡行低碳生活方式,不但節約了大量寶貴資源,而且創造了就業崗位,有力推動了綠色就業,爲科爾沁區構建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築牢可持續發展的基石。這些事例給了我們信心更爲我們指明瞭一條正確的道路。當前,世界各國都在試圖將經濟復甦與經濟轉型結合起來,努力尋找經濟復甦以後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所有可能的選擇中,低碳經濟被認爲是最有希望的。低碳經濟的概念源於英國。

20xx年,英國發表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提出要用低碳基能源、低二氧化碳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替代當前的化石能源發展模式。20xx年,聯合國討論制訂20xx年開始的後京都行動方案,促進了低碳經濟概念在世界上的傳播。20xx年,聯合國提出用綠色經濟和綠色新政應對金融危機和氣候變化的雙重挑戰,把低碳經濟看作是拯救當前金融危機、實現全球經濟轉型的重要途徑。

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努力營造低碳生活發展低碳經濟,是中國可持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難得機遇,這需要政府主導,包括制定指導長遠戰略,出臺鼓勵科技創新;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來引領和助推低碳生活的營造與低碳經濟的發展。

2023生活調查報告篇7

一、問題的提出

當今社會,我們的生活都講究“低碳”,而我們倡導的低碳生活方式是指節水、節電、節油、節氣。可是我們家的低碳生活究竟是怎麼樣的呢?我決定用暑假來做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通過觀察,瞭解低碳生活在我們家的執行情況。

2、詢問家長,瞭解家用電器和交通工具等方面的使用情況。

3、上網瀏覽,瞭解低碳生活的好處,掌握低碳生活的小竅門。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的內容

自己觀察 家庭低碳生活的具體執行情況

1、家用電器關閉後沒拔的插頭,電視機待機燈亮。

2、有一個水龍頭沒關緊,水正在低。

3、煤氣竈總開頭有時忘關。

4、餐廳裏的吊扇有時沒人還開?

詢問家長 爸爸

(教師) 電視、電腦、空調、熱水方面 1、八月以來,空調一天開12小時。

2、爲節能裝了太陽能熱水器。

3、暑假裏,電視、電腦平均每天各六七個小時。

媽媽

(電工) 用電知識和洗衣機

1、提倡使用節能電器。

2、夏天的衣服不用洗衣機,既省水又省電。

3、家庭用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於耗電度數乘以0.785。

爺爺 摩托車、電瓶車的使用

1、平均每天開二次,不到三公里,這樣反而費油。奶奶 冰箱、煤氣竈的使用 1、冰箱內物品滿滿的。

2、燒菜熟時用小火,有時不用煤氣,用自制的竈頭燒菜。

上網瀏覽 低碳生活的好處,生活小竅門

1、有利於養成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

2、不僅節省了家庭開支,也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爲國家減排做貢獻。

3、用空調時不要頻繁的開啓。

4、在冰箱內存放食物時,食物的量以佔容積的80%爲宜。

四、結論

1、我們的家庭雖然在加快低碳目標的步伐,但是要完成這個目標靠的是勤儉節約和恆心跟毅力。

2、儘量使用節電的設備。

3、每天晚上堅持去公園快步走1個小時,節省開空調時間。

4、儘量把燈具換成節能燈具。

5、冬天特別冷的時候,只在睡前開1個小時電熱毯,其餘的時候我們少使用它,睡覺時關掉。

6、及時拔掉各種充電器。家裏的手機、mp3、電子詞典等充電結束後,及時將充電器拔出。

7、冬天不用冰箱。每年11月以後把家裏的冰箱關掉,到春節前後在開一個月的冰箱。來年3個月以後在開冰箱,節約用電。

8、種樹就是“碳中和”的一種方式,需種植的樹木數(棵)等於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除以18.3。

9、隨手關水龍頭、電燈、電扇。

10、我本以爲,二氧化碳只有汽車尾氣,煤炭燃燒這些會排放,沒想到生活中處處都有微弱的“碳”在侵害着我們大家和地球。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的細節上注重節能減耗。我希望“低碳家庭”會做得更好,也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好。

2023生活調查報告篇8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地處黃河流域的山西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而煤炭資源豐富,土地比較瘠薄,所以一度將煤炭業作爲自己的支柱產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量的農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礦務局,陽泉礦務局,汾西礦務局等國有產業的三巨頭,下設有龐大的分支機構,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窯,收羅了附近大量的農民就業,從事煤炭的採挖和運輸,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決農業過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前期開採計劃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窯的濫採濫挖,煤炭資源日益匱乏,同時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日益突現,原煤的銷售量便直線下降,對煤炭進行深加工的項目、企業還沒有建立,因此煤炭業的發展嚴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崗,臨時工、合同工返家務農,農民的隊伍便這樣擴大了。然而土地的狀況沒有很大改觀,人口過剩的問題又重新嚴重起來。

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形勢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鄉--平遙的東部、南部地區,針對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展開了調查,發現了困擾農民的兩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災,主要是乾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來形容我們晉中地區(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遙、祁縣、太谷、榆次等地)一點都不爲過。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個月的時間內,平遙縣大部分地區滴雨未落。這期間正是高粱等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而灌溉用水的天價又讓農民卻步,只好眼睜睜地看着莊稼乾枯變黃,甚至枯死。也有部分農民捨不得將前期的時間精力和成本付諸東流,只好忍痛花錢買水灌溉施肥。這樣做也只是確保秋天有一點點收穫,其實根本沒有盈利可圖。調查後我做了如下計算:一季莊稼,至少灌溉兩次才能成熟,費用爲14元每小時,一般情況下每畝一次要灌溉4小時。這樣,每畝花去水費115元左右。另外,每畝需化肥約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蟲災時,農藥每畝花費約25元,每畝地總共合計花180元。如將所得產品拿出銷售,如大豆,畝產約150公斤,每公斤約2元左右,所得不過300元。去除耕地費、種子費、運輸費、農業稅等,進農民腰包的不超過30元。所以農民辛勤勞動下來,基本上算是無償勞動。更何況人多地少,生產的糧食僅能夠自己消費,根本無節餘去換錢

這些年林業發展很快(主要是果業),由於先前缺乏市場經驗和戰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種無非是紅星、金光、國光、富士等老品種,除富士銷路好一點外,其他幾種則難以出手。因此果農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還要面對"賣果難"的尷尬。尤其是今年,我縣於6月15日三分之一的地區遭受冰雹襲擊。嚴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桿,較輕的地區,果實也遭受"創傷"。8月初,冰雹再次來襲,農民損失更加嚴重。

困擾農民的另一因素爲人爲因素。部分領導的決策失誤,也給農民留下了無法彌補的損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發展果樹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種不佳,質量不高,收成小,更換品種或農業結構轉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上述的兩種因素,導致農民的人均收入極低,入不敷出的現象嚴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經商,形成以工養農和以商養農的格局。下面是我所做的調查情況的列表,從中可以看出農民的生活狀況:

家庭類型調查項目成員均爲農民成員中有教師、工人、農民等成員中有農民和經商者有外債家庭率

平均月收入(戶)20元500元520元

平均月支出(戶)34.4元430元430元

淨餘-14.4元170元190元

所佔比例5.2%91.7%3.1%95%

其中支出項中除了生活必需外,85%以上的家庭將大部分的收入用於子女的教育經費,這也是造成大部分家庭負債的原因。之一。

當然,隨着人們觀念的改變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的科技投入逐漸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蓋技術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廣。在土地資源緊缺的嶽壁鄉,兩項技術的推廣率達到90%以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山西作爲全國經濟比較落後的省份,其所含的平遙地區又是比較落後的地方,嚴格地說,以上的情況並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通過此次調查,我感慨很多,作爲農民的女兒,我深切地體會到了廣大農民終年勞作的艱辛、痛苦和無奈。不過我堅信,隨着農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民的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