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情況調查報告

隆回縣位於湘中偏西南,總面積2868平方公里,轄25個鄉鎮(街道)、572個村(社區),總人口130萬人(其中農業戶籍人口115.8萬人),常住人口100.98萬人。2020年2月,實現整縣脫貧摘帽。截至2021年12月6日,全縣建檔立卡脫貧人口共55604戶192256人;監測對象1641戶3926人。今年來,我縣按照“四個不摘”要求,深入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開局良好。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情況調查報告

一、按照“縣鄉抓落實”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鄉村振興領導體制和工作體系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高位推進三級書記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

(一)健全領導責任體系。成立高規格的縣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和指揮部,設立“五大振興”工作專班、“七大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健全縣、鄉、村三級鄉村振興責任體系,明確縣委書記、縣長,縣級領導,部門負責人,部門分管領導,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和鄉鎮長(辦事處)主任,後盾單位和幫扶責任人等九個層面工作職責。配強配齊鄉村工作班子和幹部力量,3萬人以下的鄉鎮(街道)配備鄉村振興辦幹部3名,3萬人以上的鄉鎮(街道)配備鄉村振興辦幹部5-7名。

(二)優先保障“三農”資金投入。按照“能整盡整、應整盡整”的原則,統籌整合資金4.4億元,其中,中央和省市級財政涉農資金39298.2955萬元。落實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於支持農業農村比例的政策,縣級層面安排土地出讓收益資金4776.5萬元用於鄉村振興項目建設,高於全縣今年土地出讓收入的4%。實施入庫項目1339個。

(三)駐村幫扶和結對聯繫全覆蓋。堅持縣級統籌、精準選派,科學組隊,“盡銳出戰”。實現有脫貧人口的村(社區)派駐工作隊、第一書記和結對聯繫幫扶全覆蓋。其中中直單位1個、省派7個、市派11個村。55個重點幫扶村、25示範創建村全部由縣級以上派駐工作隊。

(四)落實周調度和交辦制度建立縣委統攬抓總、指揮部統籌協調、部門分線負責、鄉鎮(街道)分區推進的工作格局。確保全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在時間上無縫銜接、工作上壓茬推進。

(五)以嚴督實導促實幹實效。強化民生領域監督,建立“專項督導、年度考覈、通報約談、責任倒查”工作機制,落實“7+6”提級整改和“1+12”工作模式,定期研判、定期調度、定期檢查,實行責任追溯,把解決羣衆急難愁盼問題放在整治工作首位。盯住人、盯緊事、盯實結果,嚴格閉環管理,用督導強力推進各項工作落實落地。共開展綜合督查3次、專項督查22次、鄉鎮(街道)交叉檢查1次。出臺《清單制監督實施辦法》,着力發現防止返貧動態監測與幫扶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按照“切口小、發力準、操作性強”的原則,從監督清單中選取12個專題內容,開展“一領域一專題”治理。借力“智慧紀檢”平臺開展數據比對,發現公職人員、村組幹部家屬“一卡通”問題線索38件,處置23件,立案2件,誡勉談話3人,追繳資金4.98萬元。

二、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堅決守住防返貧致貧底線

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持精準施策,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確保過渡期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

(一)強化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全縣各級各部門充分認識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的重大意義,秉承“政策認同、事實認同、情感認同”相統一原則,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方式(“望”是通過國家和省級防返貧監測,遠程掌握“兩不愁三保障”疑似問題數據,及時監測研判;“聞”是村“兩委”聽取農戶主動申報,及時覈實預警;“問”是開展入戶走訪,詢問農戶家庭現況,及時介入幫扶;“切”是行業部門加強數據比對,做好潛在風險常態排查處置),確保監測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漏一戶。今年來,全縣開展了2次集中排查,共排查農戶32.48萬餘戶114.09萬餘人,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守住了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當前,我縣正組織3000餘名鄉村幹部深入開展防返貧監測“敲門行動”,逐戶“家訪”“面訪”,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守住了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

(二)“兩不愁三保障”質量水平明顯提升。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常態長效。對534名適齡殘疾兒童落實送教上門,全縣義務教育階段“五類”學生零輟學。春、秋學期共發放各類教育資助資金8449.01萬元,資助學生128774人次;安排雨露計劃職業教育補助資金1600萬元,資助學生10666人次。有效防範因病返貧致貧風險。落實分類資助參保政策,脫貧人口、監測對象醫保參保率100%,個人繳費部分由縣財政按50%落實補貼;家庭醫生簽約率100%,四類慢病性服務每季度1次。縣內住院按總費用85%由財政進行兜底,省內縣外住院在原有保障基礎上提高10%的補償比例。提高大病保險保障能力,補償170人,醫療救助託底20086人。堅守“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底線。加強農村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住房安全動態監測,完成危房改造225戶,超額完成省下達的96戶任務。加強農村安全飲水保障。出臺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辦法,安排整合資金1586萬元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完成11個鄉鎮27個村31處小微水廠消毒設備安裝,並對9處百噸千人以下水廠進行消毒淨化處理。水量、水質、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證率穩步提升。

(三)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完善農村低收入人口定期覈查和動態調整機制。對農村低保保障標準進行提標,充分發揮臨時救助“救急難”作用,落實貧困殘疾人社會保障和農村留守兒童照護工作,實現農村低收入人口和弱勢羣體“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應兜盡兜”。截至11月底,共發放困難羣衆困難救助資金1.2431億元。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完善水、電、路、學、訊、網等基礎設施,集中安置戶不動產權證發放率100%。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及幫扶工作隊,建立關愛機制,促進融入社區。爭取後續幫扶資金510萬元,實施易地搬遷就業扶持及後續產業項目40個,解決477名勞動力就業。確保有勞動能力的家庭至少1人穩定就業;無勞動能力家庭落實兜底保障。實現搬遷羣衆“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生活好”的目標。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和監督。嚴格按照“省十條”意見,對2013-2020年所有扶貧項目資產明確產權歸屬,逐一登記造冊入賬,並制定管護制度,明確管護責任人,確保扶貧項目資產不閒置、不流失、不浪費,持續發揮效益。

三、聚力做好有效銜接重點工作,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堅持把產業和就業作爲農民增收治本之策,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確保羣衆穩定增收。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一)發展壯大鄉村特色產業。落實省重點產業扶貧項目25個,委託幫扶6275戶17288人,分紅345.72萬元。小額信貸“有需必貸”,截止11月底,全縣共發放小額信貸1737筆8547.2萬元,今年來無逾期貸款。投入3.33億元,發展糧食、烤煙、油茶、生豬、金銀花、龍牙百合、辣椒等特色產業和“湘豬工程”。新增省級示範合作社3家、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3家,新認定縣級示範合作社20家、縣級示範家庭農場18家。全縣新獲有機食品、綠色食品認證產品6個,新納入“邵陽紅”農產品公用品牌名錄企業9家、產品21個。鴻利藥業進入國家農業龍頭企業後備庫,星移茶業、湖南眷念農業3個品牌紅綠茶獲湖南省第十三屆名優茶金獎。科技興企來勢良好。建立院士工作站1家、省級以上各類研發機構5家。

(二)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健全就業機制、完善就業政策、強化就業服務、提升就業質量,持續做好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就業幫扶工作。鞏固就業幫扶車間130家,吸納就業7581人,其中脫貧人口2098人,月平均工資達2577元,比2020年的2104元高出473元,實現就業幫扶車間開辦總量、就業總量、務工收入穩中有升。開展“311”就業服務,拓寬就業渠道。截至11月底,全縣完成職業技能培訓人數6127人,完成任務211%;全縣脫貧勞動力就業人數75969人,其中縣外就業57385人,佔就業總人數的75.54%,就業人數保持穩定增長。

(三)持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穩步推進鄉村規劃編制。完成137個村的編制準備、基礎調查、初步方案編制等工作,出臺69個規劃成果初步方案,進度排名全市前列。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完成農村公路提質改造47.429公里,農村公路安保工程75.8公里,改造危橋3座,Y047線獲評2021年湖南省十大最美農村公路。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三清三化”示範創建行動爲抓手,持續推進“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和“村莊清潔”,加大農村“三房”(空心房、茅房、危房)改造整治力度,完成戶廁改造10108座,已驗收8183座;拆除空心房1230座26.3043萬平方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60%以上,黑臭水體整治率達80%以上。

(四)進一步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投入4506萬元用於鄉村學校維修和照明(護眼燈、電路)改造,完成5所鄉鎮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全縣學校信息化辦公設備配套率100%、寬帶網絡接入率100%、多媒體教室配備率達100%。提升鄉村醫療基層服務能力。每個鄉鎮(街道)至少有1家標準化的衛生院,每個衛生院至少有2名及以上註冊的(助理)全科醫生,每個村至少有1名以上合格村醫,全縣536個行政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達標率100%。完善農村互助養老和留守兒童委託照護服務。全縣共有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村(社區)182個,覆蓋率31.82%。新建兒童之家120個,留守兒童委託照護協議簽訂率100%。

四、主要特色和亮點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我們注重示範引領,大膽創新,先行先試,積極探索。

(一)探索“母親式”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建立了“2+2+2”責任追究體系,明確鄉鎮黨政正職、副書記和鄉村振興辦主任、村支部書記以及駐村工作隊長分別爲領導責任人、直接責任人、具體責任人,層層壓實責任、傳導壓力,建立健全防返貧監測責任體系。落實了“母親式”服務處置制度。對於在防返貧監測中發現的問題和線索,建立工作清單,交由鄉鎮(街道)、行業部門限期辦結,實現全過程、點對點、閉環式跟蹤處置。充實了“母親式”服務工作隊伍。抽調15名精幹力量組成防返貧動態監測隊伍,專職負責縣級防返貧動態監測網絡平臺管理,確保數據準確。對全縣25個鄉鎮(街道)實行網格式“監控”,嚴格按程序全程把好監測對象納入關和風險消除關。

(二)創辦村級建築勞務服務公司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我縣出臺制定了《關於隆回縣成立村級建築勞務服務有限公司指導意見》《關於建立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增長獎勵機制的指導意見》和操作指南。今年9月28日,我縣南嶽廟鎮新家橋村成立了全市首家村級建築勞務服務公司。截至目前,全縣已相繼組建村級建築勞務服務公司52家,找到了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助推鄉村振興的新突破。具體工作概括起來就是“一二三四”法:一個公司指全縣每個村(社區)成立一個村級建築勞務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作爲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下屬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有限責任公司。兩個股東指村級建築勞務服務公司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和隆利公司兩大股東分別按90%、10%的份額持股,註冊資本50萬元。三個關鍵指規範管理、分配合理、風險防範,確保公司有錢賺,工程質量有保障、管理人員有積極性。四大板塊指公司業務包括建築施工、勞務輸出、服務創收和其他經營。

(三)創辦全省首家縣級鄉村振興學校,促進人才振興。緊緊圍繞“五大振興”和“二十字”總要求,創新教學方式,建立政府、產業、高校多方參與的培育體系,打造“1+6”特色培訓實踐基地,致力把隆回縣鄉村振興學校打造成全省鄉村振興經驗交流高地、鄉村振興人才培訓基地和鄉村振興大比武營地。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與湖南大學、南華大學、省水利廳、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開展“校企”“政企”“企企”合作,打造了雷峯村超級稻高產攻關基地、盛世豐花、天域農業、軍傑辣椒、鴻利藥業等10多個產業示範區,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四)推行“重點產業鏈鏈長制”發展鄉村產業。深入推進農業三個“百千萬”工程、大力實施“六大強農”行動。明確以金銀花和龍牙百合爲主的中藥材、以辣椒爲主的富硒農產品加工、輕工智能製造、醫養康養、生態文化旅遊和新能源等6大重點產業鏈,實行“一條產業鏈、一名鏈長、一個產業規劃、一個年度計劃、一套支持政策”的“五個一”工作機制,進一步提升價值鏈、融通供應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努力把隆回打造成全國金銀花、龍牙百合的重要集散地,創建湖南省農業區域公共品牌。

(五)以鄉風文明促進治理有效。大力弘揚傳統文化,提升鄉風文明,全域開展文明村鎮、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創建活動,積極推進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最大限度地激發羣衆內生動力。花門街道排頭村彭艮鳳獲評全國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向家村先後承辦新時代文明實踐助力鄉村振興高端論壇、“魏源經世致用視野下的鄉村振興”主題讀書會,“追夢中華·幸福湖南”2021海外華文媒體湖南採訪行等活動,廣大專家學者和來自美國、法國、俄羅斯、阿根廷等國的30多家媒體先後實地瞭解該村從貧困村到鄉村振興示範村的精彩蛻變,被中央文明委和農業農村部授予“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榮譽稱號。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抓緊抓實抓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各項工作。

一是進一步做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完善監測幫扶辦法,細化明確監測對象、監測範圍、監測程序和幫扶措施,落實穩崗就業、易地搬遷後扶、綜合保障等措施,加強扶貧資產項目監管,確保穩定持續發揮效益,確保不出現規模性返貧。

二是進一步推進鄉村建設。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行動,持續開展“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三清三化”和“村莊清潔”行動,加強農村“三房”(危房、茅房、空心房)整治,推進美麗屋場、美麗農村建設;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加快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加快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努力建設“四好農村路”;注重提升鄉村醫療基層服務能力,改善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條件和設備配置水平;加強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加大農村高齡、獨居老人關愛力度,提高農村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堅持生態優先、強化鄉村特色、尊重羣衆意願原則,加快推進“多規合一”規劃編制,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補齊鄉村建設短板;加強鄉風文明建設,以家風促民風,以民風帶鄉風,辦好鄉村振興學校,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激發羣衆內生動力。

三是進一步做好“兩業”增加農民收入。產業方面,穩定糧食生產,做優鄉村特色產業,做強農業產業鏈,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隆回農業品牌不斷。就業方面,開展“311”就業服務,拓寬就業渠道,搞好勞務輸出。切實鞏固就業幫扶車間,實現就業幫扶車間開辦總量、就業總量、務工收入穩中有升。

四是進一步做好重點幫扶和示範引導。按照重點突破、梯次推進的原則,在土地、人才、資金、項目、公共服務等方面給予集中支持,努力推進重點幫扶村和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