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中學生健康調查分析報告

目錄

中學生健康調查分析報告
第一篇:國中學生青春期健康知識問卷調查統計分析報告(1)第二篇:中學生健康調查報告範文第三篇:中學生心理健康分析報告第四篇:關於當代中學生健康的調查報告第五篇:《關於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報告》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國中學生青春期健康知識問卷調查統計分析報告(1)

國中學生青春期健康知識問卷調查統計分析報告

樊炳寶

青春期是指由兒童期到成人期的一個過渡時期。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生理、心理迅速發變化,並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青少年在這個時期最容易出現心理和行爲上的種種問題,必須掌握青春期教育的技巧,引導學生科學地認識世界,正確地對待自己和他人,保證其身心健康發展,從而順利地度過這個“危險期”

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徵有:⑴智力發展特點:記憶力明顯增強,注意力容易集中,抽象思維能力大大加強,已經初步掌握了分析、判斷、推理、論證的邏輯思維方法,認識事物的能力不斷提高,獨立意識增強,喜歡爭論和獨立思考,但由於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發展尚不平衡,所以易受外界影響,思想多變,且不適應較長時間的緊張腦力勞動。⑵情感特點,情緒具有“易感性”和“多變性”,容易波動並具有強烈的衝動性,常常走極端,且不善於用理智駕馭情感。⑶意志特點:自我認識能力和意識水平迅速提高,國中生屬於自我意識明確形成期,獨立願望與自尊感大爲增強,但自我評價常偏高。⑷個性特徵:青春期是一個人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不但興趣、愛好廣泛而穩定,而且世界觀、人生觀已經初步定型;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日益發展;對友誼的追求和情感需要十分迫切和強烈;其間異性間的交往和友誼日漸增進,但學生的人格還沒有完全定型,具有很大的可變性和可朔性,尚需不斷穩固和完善。

青春期性教育應成爲國中生的一門必修課,如何適時、適度地對適齡青少年開展性教育,如何處理好性教育中教與學的關係等,是當前值得探討的問題。爲了解學生對青春期性知識的掌握程度,性態度和行爲以及性知識的來源,以便更好地進行學生健康教育,促進素質教育,本文作者於2014年10月對本校的13~15歲年齡段國中學生618名進行了性知識問卷調查。1對象與方法1·1對象南寧市邕寧民族中學七年級至九年級年級學生共618人,其中男生305人,女生313人;年齡爲13~15歲。1·2方法採取整羣抽樣法,按年級各隨機抽取4個班,自行設計“青春期性知識調查問卷”,內容包括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性態度;艾滋病、性病預防知識掌握情況和性知識來源等。2附表(在後面)3 方面內容,附有答卷說明,使學生明確調查目的與要求,消除顧慮,確保填寫內容的真實性。採用無記名自填問卷方式,班主任迴避,當場髮捲,獨立完成,當場收回。共髮捲618份,收回有效答卷607份,其中男生294份,女生313份,有效率爲98·2%。2結果:我們隨機抽出100份拿來分析,

在此期間 ,青少年在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 ,身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情感和性方面都處於人生中最活躍的階段 ,而他們對於身體、情感、性的瞭解程度卻甚爲匱乏。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現代化信息傳播手段的普及等原因 ,青少年身心發育水平普遍提前 ,性成熟早 ,婚前性行爲比例增高 ,並且初次性行爲低齡化。青少年正面臨着由於性教育不足和不負責任的決定所導致的有關問題日趨嚴重的挑戰。目前 ,艾滋病和性傳播疾病正在世界範圍迅速蔓延 ,其中 10~ 2 4歲年齡段的青少年至少佔 1/ 3~ 1/ 2 (鈕文異 ,孫昕雨巫 ,呂姿之等 ,一年級工科大學生艾滋病 /性病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研究 ,學校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培訓教材 )。近年來 ,大學生性觀念、性行爲趨於開放 ,性經歷有隨年級不斷升高的趨勢 ,同時他們有關艾滋病、性病的知識卻十分缺乏。絕大多數學生的性知識是從印刷品、廣播、電視等零星獲取 ,科學的性知識教育是絕大多數學生的普遍要求和願望。因此 ,在學生中開展全方位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已成當務之急。

第二篇:中學生健康調查報告範文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生活習慣亦隨變化。學生家庭經濟能力的提高,養成挑食的壞習慣,不注重飲食結構,致使營養失衡。好吃的零食,好吃甜食在學生中是存在的,這樣的飲食對學生的身體受到極大的傷害。

許多中學生不吃早餐,應付中餐,晚餐不在乎,使正處於長身體階段的中學生面黃肌瘦,身體免疫力差,頻繁生病。更另人擔心的是許多人買吃的不看保質期,時常買到過期食品。而街頭小吃的流行,更是加大了學生的飲食衛生問題。除了飲食衛生,就是中學生的校食堂的問題了,有的學校食堂衛生狀況令人擔憂,餐具不乾淨,飯菜不衛生,不時會發生學生中毒事件,使學生、家長憂心重重。

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有叫外賣的習慣,或是不在學校食堂吃飯,很有一些女同學也朝這方向去發展,爲了形體的美,或者是說找一些藉口不在學校吃飯,說學校食堂飯菜不好吃,排隊時間太長,飯菜裏有不乾淨的東西,不過根據我們的調查一些學校食堂的衛生飲食也確實有問題,例如飯菜裏有石頭、昆蟲,甚至菸頭等這方面的問題,食堂的這麼不注意,當然就加大了中學生在食堂飲食的逆反心理。問題很明顯就出來了。所以說如果說住讀學校要求一定要在學校食堂就餐,那麼食堂就更應該注意飯菜問題、清潔工作,加強這方面的管理。至於學生呢?要改變長期認爲學校食堂漏洞的問題,出現問題要及時於食堂相關部門反映。這樣學生與學校雙方配合,才能進一步解決這一問題。

1、 關於正餐的分析。

本站範文網()

經過校內大部分學生詢問得知,有許多學生有不吃正餐的習慣。不吃正餐的主要原因是:時間倉促,其次是爲了減肥。只有少部分表示不吃正餐是由於飯堂伙食差,沒胃口。不吃正餐,那些中學生就選擇叫外賣、麪包和方便麪代替正餐,更有少部分人以零食作爲主食。

學習任務繁重使中學生深感時間的不足。而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更使本來就緊張的時間更顯緊張。爲求學業和活動間的平衡,大部分學生會從生活時間中擠壓,如吃飯、睡眠的時間。於是就有學生出現有不吃正餐的現象。飯堂的伙食是經學校管理,食物安全係數相對較高,營養結構比較科學合理,價格也比較公平。選擇飯堂的伙食,不僅有安全保障,而且有利於中學生的身體發育、節約金錢。然而在飯堂打飯要浪費時間,這無疑使時間緊張的中學生舍而避之。而有的中學生特別是女同學,爲了追求形體美,忍飢挨餓,以至營養不足,更有甚者危及生命健康這種盲目的行爲無疑是不可取的。

因此,儘管時間倉促,中學生還是應該食用正規的正餐。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中學生才應考慮以其它食品代替正餐。而正處身體發育中的中學生更不應盲目追求形體美而對身體造成傷害。(責任編輯:範文之家)

第三篇:中學生心理健康分析報告

章丘一職專2014秋學生心理健康測試分析報告

爲全面瞭解和掌握13秋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我校於 9月17日,對校內九個新生班級進行了《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測試。參加測量並提交成功的445人,異常數據檢出38人,其中,13秋財高6人、13秋機高二班3人,13秋學高7人,13秋機高一班4人,13秋微高4人,13秋藝術2人,13秋財會4人,13秋學前教育1人,13秋微客7人。現就測試情況報告如下:

一、量表簡介

《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由我國著名心理學家王極盛教授編制,可以用做評估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該量表有10個分量表,分別是:一、 強迫症狀,如害怕考試、作業反覆修改等強迫行爲;二、偏執,如認爲別人對自己有不良意圖和評價不正當的偏執想法;三、敵對,如脾氣壞,常有與人爭辯和摔東西等衝動行爲;四、人際關係緊張與敏感,如缺乏人際關係中的友好感受和滿意度,或感到無法在人際關係中獲得理解和支持;五、抑鬱,如對未來喪失信心,興趣索然;

六、焦慮,如緊張,心神不定,煩躁;七、 學習壓力,如感到學習負擔重、存在厭學、 害怕考試等問題;八、適應不良,如不適應學校生活;九、情緒不平衡,如對學習 的興趣、對老師和同學的情緒忽高忽低; 十、心理不平衡,如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常不服氣。本量表既可以從整體上衡量受試者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可以根據每個量表的平均分進行評價。

二、計分方法與結果解釋

《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是採用五級計分法,即無爲1分,輕度爲2分,中度爲3分,偏重爲4分,嚴重爲5分。該總均分是由60個項目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60,得出受試者心理健康的總均分,表示心理健康總體狀況。10個分量表分別由6個項目組成的,將每個分量表6項得分之和除以6,就是該量表的因子分。如果心理健康總均分或因子分低於2分,表示心理比較健康;超過2分(包括2分),表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總均分或因子分是5分,表示存在着嚴重的問題。

三、測試結果總體概述

考慮學生實際,排除假選擇的可能性,對因子分2.5分以上的進行了統計,參測學生各因子所佔比例爲:強迫症狀19.16%、偏執13.53%、敵對14.05%、人際關係敏感20.81%、抑鬱16.43%、焦慮20.53%、適應不良24.33%、情緒不穩定26.67%、心理不平衡9.11%。

從以上數據看出如下問題:

1、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情緒不穩定、適應不良、焦慮、人際關係敏感五項都超過學生數的20%。

2、學生進入職校後,大部分學生住校,開始遠離父母,進行相對獨立的生活,增加了與同學相處的時間,但是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相互熟悉需要一個過程,因此表現在適應不良、情緒不穩定、人際關係敏感比較明顯的比例較高,當然情緒不穩還應該考慮到離家住校後的想家情緒的影響。

3、焦慮因子、敵對因子的比率也較高。根據這一測試結果,建議班級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活動課、班會、家長會、師生交流等機會,給學生創造溝通、傾訴的平臺,進而得到緩解。

四、綜合建議的三個策略

1、掌握應對策略,對班級測試指數高的項目因子,即不要迷信測試、也要適時調節:針對班級整體發揮集體的作用,有意識的開展班級活動,充分利用班級骨幹,也要充分給重點學生創造活動平臺。

2、各類因子指向的學生應對策略建議:深入瞭解學生的生活背景及家庭狀況,必要時對家長提出建議;對學生要有針對性的關注和關心,更重要的是針對性的安排談話和活動,做學生忠實的傾聽者,加強認知指導。

3、個別特殊學生關注策略:經常傾聽和關注,不歧視,不傳播,加強與家長的溝通,給予家長必要的指導,嚴重的一定要告知家長轉介到專門心理諮詢部門進行治療或矯正

綜上所述,本次測試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爲班主任及家長提供一些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依據。

報告人:李 冰2014年9月18日

第四篇:關於當代中學生健康的調查報告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生活習慣亦隨變化。學生家庭經濟能力的提高,養成挑食的壞習慣,不注重飲食結構,致使營養失衡。好吃的零食,好吃甜食在學生中是存在的,這樣的飲食對學生的身體受到極大的傷害。

許多中學生不吃早餐,應付中餐,晚餐不在乎,使正處於長身體階段的中學生面黃肌瘦,身體免疫力差,頻繁生病。更另人擔心的是許多人買吃的不看保質期,時常買到過期食品。而街頭小吃的流行,更是加大了學生的飲食衛生問題。除了飲食衛生,就是中學生的校食堂的問題了,有的學校食堂衛生狀況令人擔憂,餐具不乾淨,飯菜不衛生,不時會發生學生中毒事件,使學生、家長憂心重重。

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有叫外賣的習慣,或是不在學校食堂吃飯,很有一些女同學也朝這方向去發展,爲了形體的美,或者是說找一些藉口不在學校吃飯,說學校食堂飯菜不好吃,排隊時間太長,飯菜裏有不乾淨的東西,不過根據我們的調查一些學校食堂的衛生飲食也確實有問題,例如飯菜裏有石頭、昆蟲,甚至菸頭等這方面的問題,食堂的這麼不注意,當然就加大了中學生在食堂飲食的逆反心理。問題很明顯就出來了。所以說如果說住讀學校要求一定要在學校食堂就餐,那麼食堂就更應該注意飯菜問題、清潔工作,加強這方面的管理。至於學生呢?要改變長期認爲學校食堂漏洞的問題,出現問題要及時於食堂相關部門反映。這樣學生與學校雙方配合,才能進一步解決這一問題。

1、 關於正餐的分析

經過校內大部分學生詢問得知,有許多學生有不吃正餐的習慣。不吃正餐的主要原因是:時間倉促,其次是爲了減肥。只有少部分表示不吃正餐是由於飯堂伙食差,沒胃口。不吃正餐,那些中學生就選擇叫外賣、麪包和方便麪代替正餐,更有少部分人以零食作爲主食。

學習任務繁重使中學生深感時間的不足。而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更使本來就緊張的時間更顯緊張。爲求學業和活動間的平衡,大部分學生會從生活時間中擠壓,如吃飯、睡眠的時間。於是就有學生出現有不吃正餐的現象。飯堂的伙食是經學校管理,食物安全係數相對較高,營養結構比較科學合理,價格也比較公平。選擇飯堂的伙食,不僅有安全保障,而且有利於中學生的身體發育、節約金錢。然而在飯堂打飯要浪費時間,這無疑使時間緊張的中學生舍而避之。而有的中學生特別是女同學,爲了追求形體美,忍飢挨餓,以至營養不足,更有甚者危及生命健康這種盲目的行爲無疑是不可取的。

因此,儘管時間倉促,中學生還是應該食用正規的正餐。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中學生才應考慮以其它食品代替正餐。而正處身體發育中的中學生更不應盲目追求形體美而對身體造成傷害。

2、關於中學生食品的安全意識分析

中學生在某種特殊情況下會選擇購買食品代替到飯堂吃飯,那麼中學生對購買食品的安全意識又如何呢?

少部分的中學生在購買食品時會看食品的生產日期等基本信息,如知曉食品過期後不會進食該食品。由此我們可以發現,中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並不高。只有約爲一半的中學生會注意食品包裝上的信息,這無疑加大了中學生食物中毒的風險。在面對食物中毒的情況時,有的中學生會選擇自行急救,或馬上到附近的醫療機構進行治療,有的會先找些藥吃,或因情況而定,甚至有的會置之不理。由此,我們可得知大多數中學生能正確處理食物中毒的現象,但仍有少部分中學生沒有意識到食物中毒的嚴重性並及時進行處理。所以,引導中學生正確處理食物中毒事件是十分有必要的。

因此,提高中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任重道遠。建議如下:

1、 學習科學安排學習時間,幫助學生正確安排學習和生活時間。

學習任務重,在加上豐富的校園活動,中學生的時間十分緊迫。於是,大部分中學生選擇犧牲吃飯、睡覺等生活時間,以求取得學習與課外活動的平衡。爲學生的身體健康,學習應適度調整時間安排,引導學生正確地安排時間,幫助學生認識到吃正餐對身體的重要性。

2、 中學生應提高對健康的認識,學會正確地處理學習和生活的關係。

中學生有不吃正餐的情況,可見中學生對身體健康的重視和認識不足。因此,中學生應提高對身體健康的認識,學會正確的處理學習和生活的關係,提高學習效率,科學地安排時間。另外,廣大中學生不應以身體健康爲代價追求所謂的形體美。

3、因學生對食品安全的忽視,纔會發生各類的食物中毒事件,所以學校各宣傳部門機構應積極宣傳食品安全知識和食品中毒的急救知識。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也是學習的本錢。中學生只有從運動、飲食等方面保持身體健康,纔有可能有最佳的學習狀態。因此,面對時間倉促的問題,中學生應更注重時間的安排,做到使生活與學習近平衡。

中學生在生活中應更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購買食品時注意查看生產日期和其他基本信息。另外,中學生選擇食品時應更多地從營養角度考慮,不要只是一味地追求口味。

總之,提高中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使中學生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是社會、學校和學生自身共同的責任。

第五篇:《關於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報告》

關於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報告

摘要: 近年來,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成爲社會焦點問題。因爲現代社會的複雜化,價值觀的多元化,家庭的不穩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着廣大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適應社會,學校環境對於一些學生來說,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各方面調查來看,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令人擔憂。因此,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引起我們認真重視。因爲只有加大社會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傳和教育,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和造就二十一世紀人格健全的創新人才,促進社會的進步。

關鍵詞:中學生 心理健康 調查

我是學思想政治教育,出來以後也會從事教育行業,所以我先要去了解教育這一行業的相關事項,從中把我在學校和社會學到的東西,去社會中實踐,並進一步的提升自己。在實踐中,我得到許多的感悟!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專業課的教育實習,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同時,我還在實習期間做了一次針對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工作。

一、調查目的

爲能夠在以後的教育工作中及時有效地給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輔導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培養,我針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調查,試圖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規律,以便爲往後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心理學研究依據。

二、調查對象與調查方法:

1、調查對象:深圳博明學校七、八年級學生

2、調差方法:採用不記名調查問卷法,個別談話的調查研究(爲被調查者學生保密,維護其個人穩私權,體現心理健康調查的原則性)。

三、結果與分析:

1、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對心理健康的定義是:“不但沒有身體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完滿的狀態。”健康除了身體無病外,還要具備心理的穩定及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中學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備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連續統一的人格及對己,對人,對社會的正確認知和良好的適應。

2、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參照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我把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爲以下幾個方面:學習適應性,自我認知與現實感,人際關係的和諧程度,個性發展的良好性四個方面。

(1)中學生學習適應性

一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通常有比較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學習目的明確,學習目標具體,切合實際;學習的自覺性強,善於制定學習計劃,並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表現出意志力強,學習信心足;在對待考試問題上,他們沉着冷靜,靈活應對。

通過調查學習適應性,大體分爲四個類型,第一種類型佔26%,從調查問卷中可知:對於無老師看管的自習課他們會自覺學習。而第二種類型佔60%的學生會選擇小聲聊天或討論學習。令人遺憾的是第三種類型10%和第四種類型4%的學

生會選擇看雜誌漫畫或乾脆睡覺(以下用a,b,c,d四種代號表示四種類型)。當回答對考試的感受時,a和b學生表示喜歡做些難題,而c學生感到怕,d學生則表示無所謂。當問卷中提出老師講課出現錯誤時只有30%的a學生敢於提出來,其它(包括b,c,d)的學生都選擇保持沉默或在下面議論。這也可見傳統教育中“教師絕對權威專制”的弊端。對於學習的目的性,a學生表示學習一技之長,b,c學生表示如父母所願,或考上大學有個好出路,而d學生表示不明確。

(2)學習自我認知與現實感

自我認知指對自己的心理過程與特徵及其表現的認識,而現實感則指個人對自己同現實之間關係的認識。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往往有較強的自我認知能力,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自我評價恰當。在對現實的感知能力上,他們能夠客觀地認識現實,並根據對現實的認識來給自己做出恰當的人生髮展定位,有與現實聯繫緊密的自我價值體系。

通過調查問卷,可以按計分方法把學生分爲四種價值類型:踏實型,從衆型,功利型和冷漠型。

踏實型的中學生順從社會規範,積極爲社會服務,另一方面,有自律的內控和自我導向表現,重視傳統和社會評價。從衆型的學生相當順從社會規範,但這種順從是他人導向的隨波逐流,也有享樂主義,及時行樂的傾向,順乎自然生活方式,傾向於保守。功利型是以自我爲中心的功利主義,對於道義及人情這類價值不甚注意,認爲金錢至關重要,追求個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是不在乎社會規範,迴避人際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價值取向,所持的態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3)中學生人際關係

中學生人際關係包括同學之間的關係,異性同學的關係,和師生關係。

在我的調查問卷中分數最高爲10分,表示人際關係最好;最低爲0分,表示最差。調查結果只有17%的學生達到8分以上,表示人際關係較好的類型;40%的學生達到6分—8分數段,表示人際關係一般;有43%是不及格的,人際關係較差,突出體現的問題是:當問及“你喜歡拿別人的缺陷開玩笑嗎”時,有81%的學生都答會,當問及“你的好友學習成績超過自己時,你會真的感到眼紅,妒忌嗎 ”時,70%的學生答會的,這是令人心顫的回答。也許只有在心理健康不記名的調查中學生纔會說出自己的“醜陋”,但確是非常真實的一面。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因此教師不僅要在學習上爲學生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做到在精神上成爲學生的父母,朋友的角色,這樣纔有師生之間真正的心靈溝通,幫助學生解除困惑,讓他們以健康的心態去對待學習和生活。

(4)中學生的人格特徵

我國心理學工作者修訂出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其中把學生人格傾向分爲八個方向: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對七年級、八年級人調查結果如下:

人格傾向百分比

學習焦慮43%

對人焦慮36%

孤獨傾向13%

自責傾向9%

過敏傾向2%

身體症狀9%

恐怖傾向2%

衝動傾向7%

3、國中生主要的心理特點

(1)抽象能力有較好發展,獨立性要求高,不願接受約束與限制。

(2)情感容易激動,心裏話願和朋友談,但不願與家長,老師談。

(3)學習自覺性較高,但也容易表現出獨斷性,爭強好勝,堅持錯誤,但仍稚嫩。

(4)能根據社會要求約束自己,自我控制力較好。

(5)理想逐步向概括性發展,能夠對自己理想中的人物特點加以分析。

(6)對人生意義有了初步的理解,對人生和世界評價帶個人人性特點。

四、討論與建議: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通過調查資料顯示結果是不容忽視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學生健康心理已成爲十分緊迫和重要的課題。爲讓教師們培養出健康向上,求知進取的二十一世紀接班人,提出以下建議:

1、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如心理衛生常識講座,心理調節問題答疑,焦點問題討論等,在心理知識的學習中明確認識、矯正觀念,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心理衝突。也可以舉行一些趣味的活動訓煉課,這是在中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爲有效的方法。活動內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擬遊戲互訪互問,以及其他活動形式,掌握一些諸如: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

2、優化第二課堂,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本文 來自本站)動,開闊學生的知識領域、思想境界,提高文化修養,擴大社交範圍和心理容量,發展學生個性。學生通過校內外實踐才能發現開拓自身的潛力。

1、鼓勵學生養成課外愛好,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有時如果心理壓力過大,可以嘗試看半場球賽,下棋,喝茶等等來緩解心態,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課外愛好,並且在課餘生活中經常付諸實踐,這樣的話,學生能夠在課餘生活當中養成良好的習慣,陶冶自己的情操,並且也能暫時轉移中心,達到發泄壓力,抒發情感的享受,這無疑對於減壓,應試,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五、得到的經驗與教訓

1、本次活動的準備工作其實並未做好,無法在學校範圍內展開廣泛的活動,也無法造成較大的影響,爲學校留下有意義的東西。這證明了我未團結各方力量,人際交往能力仍然存在有一定問題。

2、本次活動第一次採取了問卷調查,難免有一定錯漏,問卷本身雖然經過多次的檢查修改,但仍有不完善之處。這給了我們下一次做問卷調查良好的經驗教訓。

3、問卷發放和收回做的並不很好,由於本次活動比較倉促,所以收回的問卷也難以形成最終成文的具體報告,留下了遺憾。

本站推薦更多精彩內容:

關於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報告

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

關於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報告

關於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報告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