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歷史文化調查報告多篇

歷史文化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寒假家鄉歷史文化調查實習報告

寒假家鄉歷史文化調查實踐報告

實踐目的;第一,瞭解家鄉;第二,豐富假期生活;第三,鍛鍊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增加社會經驗實踐經歷及收穫:第四,學習新的知識增長見識:

在本學期寒假中,我進行了一次‘發現xx’爲主題的社會實踐,這是我進行的第一次社會實踐,有很多不足,但對我也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通過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我走訪了相關的單位和部門,又找遍了市裏大小的圖書店,蒐集到了我自己認爲較爲真實的資料。這不僅僅對於社會實踐活動有一定的幫助,對於我自己來說也是收益非淺。這次活動之中,雖然我竭盡全力的蒐集我所能找的的資料,但是對於這次的活動也僅僅是讓我基本滿意,還需要更深入的進行下一次的實踐。

xx省xx市歷史悠久,是由xx、閿鄉兩縣合併而成。xx縣自漢元鼎3年(公元前114年)建縣,而後幾易其名,漢稱弘農縣,隋爲桃林縣,唐天寶元年改名xx縣;閿鄉縣史稱湖縣,北周更名湖城縣,隋爲閿鄉縣;漢代於此置弘農縣,屬弘農郡,魏晉沿襲不變。此後除元至元間一度省入陝縣外(旋復置),至今不變,自唐至清末長期爲陝州屬縣。民國初歸河洛道,以後撤道屬省直轄.建國後,初歸陝州專區,1952年以後合併到洛陽專區,1954年撤銷閿鄉縣劃歸xx縣.併到洛陽專區縣,1986年爲三門峽市屬縣。 1993年5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xx縣更名爲xx市

xx的地理位置 xx,山川秀美,風光旖旎,被譽爲黃河金三角上的一顆璀璨明珠。xx省三門峽xx市位於xx省西部,豫秦晉三省交界,分別與陝西省的洛南、潼關,山西省的芮城、平陸,xx省的陝縣、洛寧、盧氏等7個縣接壤。xx市位於xx省西部、豫秦晉三省交界處,南依秦嶺,北瀕黃河,是馳名中外的金城果鄉。全市東西長76公里,南北寬68公里,總面積300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7萬畝,轄10鎮7鄉,73萬人。

xx歷史遺蹟 xx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境內有多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秦函谷關是我國古代建置最早的雄關要隘之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克之險,在這裏曾發生過多次影響中國歷史的戰爭;函谷關又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偉大的思想家老子在關內的太初宮寫下了被稱爲萬經之王的《道德經》。紫氣東來、雞鳴狗盜、公孫白馬、六國合縱攻秦等故事都發生於此。函谷關以名人、名關、名著而享譽海內外。1999年6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到函谷關視察,並題詞留念。xx市位於古代長安、洛陽兩大古都之間,這裏留下了各個朝代大量的古墓葬、古遺址。解放後,相繼出土了兩萬多件珍貴文物,有近百件文物屬全國罕見,爲稀世珍寶。人類早期活動遺址有五帝、雙廟溝、三聖灣、北陽平等多處,其中以北陽平仰韶文化遺址最爲出名,被專家認定爲中華五千年文明史起源點之一。荊山黃帝鑄鼎原是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部落在這一代繁衍生息的歷史佐證,北陽平古文化遺址,屬龍山文化和仰韶文化,其水平之高,面積之大。屬全國罕見,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源頭之一。2002年,xx市人民政府公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至年底,全市文物保護遺址被確定爲國家級1處、省級7處、三門峽市級3處、xx市級275處。

xx的農業礦產資源 xx市境內河川、陵、原和高山之地形兼而有之,加上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優越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土特名優產品。乾鮮果品類有蘋果、大棗和貴妃杏等。蘋果面積3.07萬公頃,年產果品5億多公斤,被國家確定爲優質蘋果生產和外銷基地。大棗面積4000公頃(6萬畝),果實皮薄肉厚,味鮮香甜,魯迅和曹靖華先生曾給予很高評價。農產品類有小麥、玉米、黃豆、棉花、菸葉和花生等。xx“421黃豆”顆粒大,色純正,含蛋白質多,營養豐富,被國家確定爲“421黃豆”生產基地。棉花質量高、絨長,色澤好,拉力強,國內外馳名,曾被譽爲xx“三大寶”(蘋果、棉花和大棗)之一。

果樹栽培面積60萬畝。其中蘋果50萬畝,年產量5.5億公斤。在全國性的鑑評中,紅富士、新紅星等10多個品種多次奪魁,是國家確定的優質蘋果生產基地和外銷基地,果品生產是全市的一大支柱產業。礦藏,現已探明的達38種之多,尤以金、銀、銅、鉛、硫鐵、大理石、花崗岩、石墨儲量豐富。黃金年產20餘萬兩,連年穩居全國縣級第二位,是國家確定的黃金生產基地;硫鐵礦量大質優,已探明儲量達4892.1萬噸,硫含量在37%以上,xx被譽爲“黃金之城”、“硫鐵王國。

結束語 xx,山川秀美,風光旖旎,被譽爲黃河金三角上的一顆璀璨明珠。xx,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稱爲中原大的地最具活力與富饒的一方熱土。改革開放以來,xx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整個世界經濟愈來愈成爲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xx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需要xx,xx已向世界敞開了大門。

這便是我的社會實踐,我的家鄉xx市。他很美麗,很有人情味。我感覺對他得了解還很欠缺,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第2篇】鎮歷史文化的調查報告

一、活動日程:

經過了近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河下古鎮,走進了一個充滿歷史文化起的鄉鎮,感覺心靈彷彿都得到了淨化。我們受到了居委會的熱情接待,他們對於我們此次活動給予了大力支持,對於此次實踐調查起了很大的協助作用。居委會主任詳細的和我們介紹了河下的歷史,我們跟着他的話語穿梭了一段歷史,瞭解了河下古鎮的變遷,漸漸的迷上了她。我們跟隨着居委會負責人走遍了古鎮,感受到了淳樸的民風,他們的熱情讓我受寵若驚,之前還對於調查有些擔心,但是看到他們那張張笑臉,我被感動了。我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夠增加河下的影響力,儘量改善河下居民的生活質量。希望政府能夠大力的開展河下古鎮的保護和發展工作。

我之前做了一下河下古鎮的瞭解工作:河下位於淮安城西北三華里,是淮安近城的一大集鎮。河下一度取代末口成爲南北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大概河下這個名字即在此時開始孕育誕生於居民口頭上的。河下還有一個古老的名字叫“滿浦”。周世宗(955—960)伐南唐以後,即於河下建滿浦關以通水路,縣誌有此記載。後又建壩築閘,更將閘子改爲軟壩。宋隆興中(1163—1164),魏勝與金人打仗,即由此調兵運糧,這事記載於宋嘉定(1208-1224)年間編的縣誌(嘉定縣誌已佚,僅見於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所轉引)。在元朝時,山陽縣儒學就建在滿浦,到了明朝洪武年間才遷入縣城。明朝嘉靖年間大學士李春芳上京趕考時,常經過這裏,他與吳承恩有過多次交往他的《貽安堂文集》中記載了河下這個地方,稱這裏叫滿浦。看來滿浦與河下二名,一官一俗曾並行了若干年,滿浦後來成爲河下一個坊的名字,河下之名便單獨存在下來了。

三、調查情況:

(一)調查目的:

古村落的保護規劃研究刻不容緩:

古村鎮的形成與發展有其賴以生存的土壤,古村鎮的保護不僅僅是一棟棟單體建築的保護,而更應是對古村鎮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全面保護。不僅要保護古村鎮遺產本體,同時要保護遺產環境,包括自然環境、人工環境和人文環境。不僅要保護物質遺產,也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調查方法:通過實地訪問,去居民家中探訪,請居民填寫調查問卷,與社區居委會了解情況。

(三)現狀與問題:

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許多具有極大價值的古村鎮,正在經歷着社會前進和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巨大沖擊,正遭受着非理性規劃、過度的經濟開發所帶來的極大破壞,不少古村鎮在社會變化和大量建設過程中,要麼忽略了對歷史環境的科學保護,要麼一味拆舊建新、營造假古董,要麼單純將遺產保護活動與社會發展、自然環境及其村民生活割裂對待,這些做法都不同程度地對歷史村鎮的傳統風貌造成了破壞,將很多遺產變成“遺憾”。所以保護河下古鎮是件迫不容緩的事。河下雖然早就被定爲國家保護單位,但是並沒有得到政府的重視和大力發展。

(四)解決方法

1、重視河下小景點的開發

近幾年區政府對河下古鎮小景點開發了不少,但還有不少尚沒開發,如市河上的“殷家碼頭”,藏兵洞口遺址(相家灣),松竹草堂(市河碼頭),二帝閣,汪氏大院,左寶貴墓和祠堂,新城西門口古城牆遺址,章湘侯老宅,譚繼安老宅,瑪繼宗老宅等。

2、對河下小景點保護的建議

很多河下古鎮小景點都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如古枚裏遺址,御碼頭,兩淮批驗鹽引所等都出現亂刻,亂貼,亂畫和雜草地面無人打掃的現象,遊客站不下來觀賞。筆者建議:在每個小景點旁設一個小公用電話亭,安排一個低保戶去就業,在電話亭內再賣些報刊雜誌和介紹楚州及河下古鎮方面的書籍,小景點衛生由他負責,繼利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又小景點的衛生又有人打掃和看護。

3、加大河下宗教場所建設、擴大人氣

河下歷代宗教場所多,解放前有大小寺廟55座。場所多,人氣旺,這幾年雖恢復了聞思寺,慈濟奄遷到中街,回民清真寺的修復。 但河下國小的道教古天興觀,又稱三官殿,還沒有修建,如能在茶巷中段東再建個耶穌教堂等。都能增加遊客和人氣。

4、創建人力車旅遊公司

河下古鎮,街道老,道路狹,汽車無法進出。遊客自己走,有些人體力也吃不消。筆者建議成立河下人力車旅遊公司,購買或造些有河下旅遊標誌的人力車和人力三輪車(仿古式)。在河下竹巷街東邊(中山門.吳承恩牌坊)處,河下牌坊處,程公橋處,河下羅家橋西巷兩淮批驗鹽引所(河下國醫館對面)處,河下大橋東處等設點,每處放5~~10`輛車(也可用電話來回調度,每處也可設幾名導遊人員那更好)。繼解決了遊客行路難問題,也增加河下的地方收入。

5、倡導河下古鎮遊客常觀光處居民家中多種花養鳥

河下古鎮有着二千多年曆史,歷史上河下大小私人園林有106處。多種花養鳥繼陶醉河下人的情志,改善了居住環境,又增加了古鎮的風景。如河下湖嘴大街張鳳山先生家,就種植了百種花草盆景。筆者建議有關部門對沿街.沿景的居民戶,應根據不同的情況,指導他們種花養鳥,對有貢獻特殊戶,應給予獎勵。

6、建議在茶巷建一所戲院和幾家說書茶館

戲院和說書茶館都是古人休閒地方,現楚州城區老年人休閒地方也特別少,文化生活枯燥,古淮戲,說書.評彈都無發揮之處。如果在河下古鎮中心建一所戲院(晚上也能放放老電影),幾個茶館。即可增加河下人氣,也能爲地方經濟作出一點小貢獻。

7、建議沿街和景點居民要多爲遊客服務

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對河下居民多宣傳教育,倡導我愛我家,我爲河下添光彩;遊客多,河下才能有發展等宣傳。多建些爲旅遊服務店鋪.服務業。如河下特色傳統小吃,工藝品,字畫,古董等。如筆者的門診招牌是“中國淮安山陽(民間)醫學河下國醫館”。很多遊客一看便知,“山陽醫學”發展地是河下,有不少遊客還進門聊聊“山陽醫學”概況。又如筆者在百度網站貼吧中創辦“河下古鎮貼吧”。每天有百多名全國網友遊覽貼子。如上海一學者在爲河下古鎮規劃設計時,還不斷的上網詢問河下古今情況等等。

8、加快恢復河下“狀元樓”等河下重點景點

這幾年由於楚州區委和區政府重視和不斷的投入,河下景點恢復了不少。隨着宣傳不斷傳播,河下古鎮在全國知名度越來越廣,旅遊人數不斷增加。爲了留住遊客,讓遊客有處可觀,有處可賞。建議區有關部門加大投入力度,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儘快恢復“狀元樓”、“古天興觀(三官殿),”“二帝閣”“程公橋”“左寶貴祠堂”“汪家大院(汪筱川宅)”等。筆者在回民中瞭解到,外地很多回民願意對“左寶貴祠堂”恢復進行贊助。這不是一個很好的事情嗎?

9、凸出河下特色建景點

河下有五大特色:文化重鎮,軍事重鎮,鹽商重鎮,中醫重鎮(山陽醫學的發源地),美食重鎮(淮揚菜的發源地)。建議有關部門景點應向這五方面發展建立。

1. 文化重鎮:河下已建成吳承恩故居和猴王世家陳列館,還計劃建狀元樓。筆者建議應在河下籌建一個“河下進士陳列館”,如果該館能建成,目前在全國還是首家。也凸出河下是全國進士第一鎮。

2. 軍事重鎮:已建成韓信釣魚臺和漂母祠,左寶貴墓。計劃恢復有狀元樓,梁紅玉祠和公園,左寶貴祠堂,程公橋。筆者還建議建二帝閣,市河橋(建議從河下古鎮牌坊市河向東挑到文具廠大門東引水入護城河,在二帝閣對直建市河橋),藏兵洞口遺址,新城西門口城牆遺址,瑪長安故居(瑪繼宗祖父)等。

3. 鹽商重鎮:已建成“兩淮批驗鹽引所”,計劃復建有程公橋。筆者還建議恢復“殷家碼頭”,“松竹草堂”,汪氏大院等一些會館遺址。即可說明明清時期河下鹽商在國內地位。

4. 中醫重鎮(山陽醫學的發源地):已建好吳鞠通中醫館,對許氏中醫老宅掛牌保護。如能在吳鞠通紀念館再建一個“山陽醫學陳列館” ,“河下歷代名中醫陳列室”,在大門兩旁開個國醫堂診所和藥店,並對汪氏大院(汪筱川老宅),章湘侯老宅,譚繼安老宅,瑪繼宗老宅進行保護,那就更有特色。

5. 美食重鎮(淮揚菜的發源地):河下是淮揚名菜第一鎮,歷代是個消費古鎮,富人多,食客多。所以廚藝大師就發明了各種菜餚來滿足富人的要求。如文樓蟹黃湯包,文樓漲蛋,宴樂的長魚席,河下篆香樓的玉蘭片等,其中長魚席花樣就有108樣而名揚海內外,近二年已對文樓進行了修復擴建。筆者建議在文樓旁建個“淮揚菜陳列館”,在湖嘴大街或茶巷或估衣街再建個專門做河下最出名“長魚席”的菜館。同時也建議多開些地方特色小吃,即可吸引本城區食客,也可使外地遊客嚐嚐淮安特色小吃。

總結: 時光飛逝,短短的行程就結束了,我深深地看了一眼河下古鎮,非常的留戀,在這裏我感受到了古鎮的底蘊,我有了很強的責任感,希望通過我們的微薄之力能夠提高古鎮的影響力,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採取一些措施,抓緊的改善環境,還有那裏居民的生活質量。我參考了一些相關專家的意見在上文進行了一些建議,主要爲了河下的更好發展。希望河下能夠在全國打響知名度,河下的一位奶奶可是說:“河下可是千年古鎮!”我希望千年古鎮能夠早點綻放它的光芒!用她的底蘊征服中華兒女!

【第3篇】家鄉歷史文化調查報告範文

一、實踐目的:

第一,瞭解家鄉;第二,豐富假期生活;第三,鍛鍊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增加社會經驗實踐經歷及收穫;第四,學習新的知識增長見識。

二、實踐內容:

在本學期寒假中,我進行了一次以“尋找家鄉文化”爲主題的社會實踐,着重對家鄉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進行了一次調查。這是我進行的第一次社會實踐,有很多不足,但對我也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通過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我走訪了相關的單位和部門,又找遍了市裏大小的圖書店,蒐集到了我自己認爲較爲真實的資料。這不僅僅對於社會實踐活動有一定的幫助,對於我自己來說也是收益非淺。這次活動之中,雖然我竭盡全力的蒐集我所能找的的資料,但是對於這次的活動也僅僅是讓我基本滿意,還需要更深入的進行下一次的實踐。

1、汕尾概況:汕尾,別稱紅城,廣東省轄市,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與海峽經濟圈中間,與香港一水之隔,南臨紅海灣和碣石灣,西瀕惠州市,南隔惠州市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梅州、河源接壤,東部與揭陽接壤汕尾是中國首個蘇維埃紅色政權誕生地,是廣東新一輪經濟改革的窗口,已發展爲有一定影響力的紅色旅遊城市,中國首個特別合作區誕生地,同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東方夏威夷、東方莫斯科等美譽。

汕尾市是全國首批對外開放口岸之一,造船、輕工業和手工業發達,魚鉤暢銷國外。市城區三面臨海,依港而立,具有亞熱帶海濱獨特風光,有“廣東沿海旅遊黃金海岸”之譽。海陸豐革命根據地是中國13塊革命根據地。

2、汕尾歷史沿革:據東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證,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漁獵種植,生息繁衍。《禹貢》有九州之說,時汕尾市屬九州中的揚州南境;《周禮·夏官·職方》稱爲藩服之地;春秋屬南越;戰國入楚稱百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統一嶺南,嶺南地區設立三個郡:南海郡(治所在今廣州)、桂林郡(治所在今廣西桂平縣)、象郡(治所在今廣西憑祥市)。南海郡下設四個縣:龍川縣、傅羅縣、番禺縣、四會縣,龍川縣東境又設揭陽戍(在今豐順),以推行“和輯漢越”的政策。海陸豐地區(汕尾市)全境屬南海郡傅羅縣。至秦末,諸侯紛紛叛秦,前204年,新任南海郡尉趙佗爲防北方**波及嶺南,於是割據嶺南三郡,自立爲王,國號南越。西漢建立以後,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西漢中央政府爲加強對南越國的管轄權,封名織者爲南武侯,在南越國境內建立小諸侯國名南海,其國境在秦龍川縣東境,相當於揭陽戍管轄的範圍。南海國卻因聯合閩越與西漢政府對抗,而被南越國收復,南越國更因勝戰,將都城以南武侯之名號定名“南武城”,即今廣州市。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閩越王郢出兵攻南越,南越請求內附。南越平定後,建爲漢十三州之一的交州,又增設了兩個縣揭陽縣(今潮汕梅榕一帶)、中宿縣(今清遠一帶)。在漢代,海陸豐地區全境屬交州南海郡傅羅縣。東晉咸和元年(326年)析南海郡東部置東官郡。咸和六年(331)年,從博羅縣析出寶安縣、海豐縣、安懷縣(今東莞市);同年,原揭陽縣拆爲海陽縣、潮陽縣、綏安縣(今福建省雲霄縣)、海寧縣等四縣。海豐縣,隸屬東官郡,轄地包括現汕尾市全境及惠來、普寧、揭西之部分地區。

隋文帝開皇十一年(591年),東官郡與樑化郡等並置爲循州,海豐縣改屬循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嶺南俚帥楊世略以循、潮二州來降,遂被唐朝政府封爲循州總管,循州總管府初轄循、潮、韶三州;析海豐縣東部置安陸縣,安陸縣治設在大安屯(今陸豐大安鎮轄地),轄今之陸豐市、陸河縣及惠來、普寧、揭西之一部,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廢安陸縣,復併入海豐縣,仍隸屬循州;循州總管府裁撤,併入廣州總管府。

五代十國時期,循州改爲禎州,汕尾市隨屬禎州。宋開寶四年(971年)設廣南東路禎州,天禧五年(1021年),因避太子趙禎(後即仁宗)名諱,改禎州爲惠州,時海豐、博羅、河源、歸善(今惠東)四縣均屬廣南東路惠州。海豐縣轄興賢、金錫、楊安、石塘、石帆、吉康、坊廓、龍溪等8都。元代,汕尾地區屬江西行中書省廣東道惠州路;明代屬廣東布政使司惠州府;清代屬廣東省惠州府;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豐縣東部之石帆、坊廓、吉康三都置陸豐縣。縣治在東海(今陸豐東海鎮),汕尾同屬惠州府。民國初年,隸屬廣東省潮循,民國19年(20xx年),隸屬廣東省第4行政督察區。

20xx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汕尾市均屬粵東江專員公署管轄;

20xx年改屬東行政公署;

20xx年隸屬惠陽專員公署;

20xx年12月劃歸汕頭地區專員公署;

20xx年9月,又歸屬惠陽地區專署管轄。20xx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在海豐、陸豐兩縣的行政區域上設置地級汕尾市,成立城區管轄汕美、紅草、馬宮、東涌、田墘、捷勝、遮浪7鎮地處汕尾南部;

成立陸河縣管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水脣、上護、南萬、東坑等8個鎮位於汕尾北部。汕尾市管轄城區、海豐縣、陸豐縣、陸河縣。

20xx年底,在市城區田乾鎮、遮浪鎮設立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現轄田乾、遮浪、東洲三個街道)。

20xx年,在陸豐所轄的華僑農場設立華僑管理區。

20xx年,經國務院批准,陸豐撤縣建市(縣級市),由省政府直轄,委託汕尾市人民政府代管。

20xx年5月21日,省委、省政府爲推進以深汕產業園爲中心的汕尾西部片區統籌發展,促進廣東省域協調發展,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將原深汕產業園和原海豐縣鵝埠鎮、赤石鎮、小漠鎮、鮜門鎮劃入深汕特別合作區,整合爲深汕特別合作區。

3、汕尾民俗文化:汕尾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之稱。可按地域可以分爲兩大文化區域,第一:市區和海豐縣地區、陸豐市大地區屬於“海陸豐文化”講學佬話。第二:陸河縣地區屬於“客家文化”、說的是客家話;陸豐是海陸豐文化和閩南文化的混合,海豐主要是閩南文化。

戲劇:白字戲、正字戲、西秦戲;民間文化:滾地金龍、陸豐皮影戲。

5項目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歌舞:汕尾漁歌、海豐麒麟舞、錢鼓舞、陸豐皮影戲、河田高景、陸豐甲子英歌舞,9項目入選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汕尾的發展:近年來,汕尾市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進一步強化工業主體地位,依託骨幹企業、重點項目做打“榕樹效應”,打造產業聚集能力強、輻射能力大、帶動作用明顯、在省內有一定影響力的“三大基地”,推動了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打造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是汕尾市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最成功、效果最明顯的戰略措施。

汕尾具有發展電子信息的優良自然環境,有堅實的產業基礎。20xx年,汕尾市成功舉辦首屆電子電訊信息產品博覽會,索尼、飛利浦等全球150多家知名電子信息企業的高層聚集汕尾,汕尾的電子信息產業引起全球關注。去年7月12日,信利半導體公司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模塊)生產線投產,這是全國第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ft—lcd生產線,年產能達20xx萬片,預計年產值可超40億元。tft—lcd生產線投產引起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巨頭關注,韓國三星電子等知名企業多次派人赴汕尾考察,有望在今明兩年與信利半導體公司攜手,在該市投巨資建設高密度印刷線路板生產線。

目前,該市有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7家,其中信利半導體、信利電子和德昌電子,已成爲省內發光元器件及電子產品重要生產企業。電子信息產業龍頭信利半導體公司,是全國最大的中小尺寸平板顯示器生產商,在全世界同行中排在前三位。電子信息產業已成爲汕尾支柱產業,20xx年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產值達78.53億元,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佔粵東5市(包括梅州)總量的53%。

三、實踐總結和體會:通過此次對家鄉廣泛且深入的調查,我對家鄉的情況,特別是歷史文化、民風民俗的情況有了更深的瞭解。也對家鄉的發展感慨萬欠改革開放的幾十年間,汕尾的發展有目共睹。我對家鄉人民的淳樸、勤奮也有了更深的體會。改革開放以來,萊蕪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整個世界經濟愈來愈成爲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汕尾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需要汕尾,汕尾已向世界敞開了大門。

這便是我的社會實踐,我的家鄉廣東省汕尾市。她很美麗,很有人情味。我感覺對她的瞭解還很欠缺,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會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加努力的去了解她,親近她。

家鄉歷史文化調查報告

【第4篇】關於河下古鎮歷史文化的調查報告-大學生藝術團暑期實踐活動

摘要: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許多具有極大價值的古村鎮,正在經歷着社會前進和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巨大沖擊,正遭受着非理性規劃、過度的經濟開發所帶來的極大破壞,不少古村鎮在社會變化和大量建設過程中,要麼忽略了對歷史環境的科學保護,要麼一味拆舊建新、營造假古董,要麼單純將遺產保護活動與社會發展、自然環境及其村民生活割裂對待,這些做法都不同程度地對歷史村鎮的傳統風貌造成了破壞,將很多遺產變成“遺憾”。

關鍵詞:河下古鎮 歷史文化 政府保護

一、 活動日程:

經過了近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河下古鎮,走進了一個充滿歷史文化起的鄉鎮,感覺心靈彷彿都得到了淨化。我們受到了居委會的熱情接待,他們對於我們此次活動給予了大力支持,對於此次實踐調查起了很大的協助作用。居委會主任詳細的和我們介紹了河下的歷史,我們跟着他的話語穿梭了一段歷史,瞭解了河下古鎮的變遷,漸漸的迷上了她。我們跟隨着居委會負責人走遍了古鎮,感受到了淳樸的民風,他們的熱情讓我受寵若驚,之前還對於調查有些擔心,但是看到他們那張張笑臉,我被感動了。我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夠增加河下的影響力,儘量改善河下居民的生活質量。希望政府能夠大力的開展河下古鎮的保護和發展工作。

我之前做了一下河下古鎮的瞭解工作:河下位於淮安城西北三華里,是淮安近城的一大集鎮。河下一度取代末口成爲南北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大概河下這個名字即在此時開始孕育誕生於居民口頭上的。河下還有一個古老的名字叫“滿浦”。周世宗(955—960)伐南唐以後,即於河下建滿浦關以通水路,縣誌有此記載。後又建壩築閘,更將閘子改爲軟壩。宋隆興中(1163—1164),魏勝與金人打仗,即由此調兵運糧,這事記載於宋嘉定(1208-1224)年間編的縣誌(嘉定縣誌已佚,僅見於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所轉引)。在元朝時,山陽縣儒學就建在滿浦,到了明朝洪武年間才遷入縣城。明朝嘉靖年間大學士李春芳上京趕考時,常經過這裏,他與吳承恩有過多次交往他的《貽安堂文集》中記載了河下這個地方,稱這裏叫滿浦。看來滿浦與河下二名,一官一俗曾並行了若干年,滿浦後來成爲河下一個坊的名字,河下之名便單獨存在下來了。

三、調查情況:

(一)調查目的:

古村落的保護規劃研究刻不容緩:

古村鎮的形成與發展有其賴以生存的土壤,古村鎮的保護不僅僅是一棟棟單體建築的保護,而更應是對古村鎮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全面保護。不僅要保護古村鎮遺產本體,同時要保護遺產環境,包括自然環境、人工環境和人文環境。不僅要保護物質遺產,也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調查方法:通過實地訪問,去居民家中探訪,請居民填寫調查問卷,與社區居委會了解情況。

(三)現狀與問題:

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許多具有極大價值的古村鎮,正在經歷着社會前進和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巨大沖擊,正遭受着非理性規劃、過度的經濟開發所帶來的極大破壞,不少古村鎮在社會變化和大量建設過程中,要麼忽略了對歷史環境的科學保護,要麼一味拆舊建新、營造假古董,要麼單純將遺產保護活動與社會發展、自然環境及其村民生活割裂對待,這些做法都不同程度地對歷史村鎮的傳統風貌造成了破壞,將很多遺產變成“遺憾”。所以保護河下古鎮是件迫不容緩的事。河下雖然早就被定爲國家保護單位,但是並沒有得到政府的重視和大力發展。

(四)解決方法

1、重視河下小景點的開發

近幾年區政府對河下古鎮小景點開發了不少,但還有不少尚沒開發,如市河上的“殷家碼頭”,藏兵洞口遺址(相家灣),松竹草堂(市河碼頭),二帝閣,汪氏大院,左寶貴墓和祠堂,新城西門口古城牆遺址,章湘侯老宅,譚繼安老宅,瑪繼宗老宅等。

2、對河下小景點保護的建議

很多河下古鎮小景點都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如古枚裏遺址,御碼頭,兩淮批驗鹽引所等都出現亂刻,亂貼,亂畫和雜草地面無人打掃的現象,遊客站不下來觀賞。筆者建議:在每個小景點旁設一個小公用電話亭,安排一個低保戶去就業,在電話亭內再賣些報刊雜誌和介紹楚州及河下古鎮方面的書籍,小景點衛生由他負責,繼利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又小景點的衛生又有人打掃和看護。

3、加大河下宗教場所建設、擴大人氣

【第5篇】走近三鄉,探尋歷史文化調查報告

學校爲了讓學生對三鄉有更深刻的理解:感受三鄉人的驕傲和自豪、激發學生熱愛我家、建設我家的思想感情。同時讓學生在活動實踐中進一步養成主動探索、自主創新的良好習慣。讓我們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做一個不怕困難、勇敢的二中人!

爲了調查這次活動我們小組使盡全力才嚐到甘甜,讓我們講述我們的碩果累累吧!

調查(1):龍舟飯

賽龍舟(俗稱“扒龍船”)是珠三角水鄉的一項傳統民間體育活動,由來已久。清初著名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一書中,對珠三角每年端午節期間的賽龍奪錦以及賽後的喜慶場面皆有描述:“歲五六月間鬥龍船。”主辦者給全勝者贈“與狀元標,張伎樂,簪花掛紅”。龍船“得勝還埠,則廣召親朋燕飲”。這種宴飲,珠三角人稱爲食“龍舟飯”。 龍舟飯它是用糯米加上臘肉丁、蝦米、墨魚丁,香菇粒做成,特別頂飽。聽介紹說最早主要是給划龍舟的人吃的,讓他們吃了划船特別有力氣。後來慢慢所有的來賓、觀衆等也一起吃,最後演變成熱熱鬧鬧的一種龍舟前儀式。食“龍舟飯”,是珠三角農民的大聚餐,是傳統的社日宴飲的繼續。宴會開支的款項來源,主要是村內工廠、店鋪、專業戶、個體戶和普通村民的捐贈,港澳同胞、華僑的贊助,其次是龍船部件的競投所得。爲了討個好意頭,村民爭出高價,以贏得對龍頭、龍尾、船鼓或木橈的保管權。還有的是新龍船落水時到附近各村巡遊所得的謝儀。當然,競賽贏得的獎品——全體金豬、成罈美酒等,也“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至於烹飪,則從村民中挑選多名業餘烹調高手作“候鑊”,到各家各戶借來炊具、碗碟,架起案板,壘好大竈,煮的是大鍋飯,炒的是大鍋菜。到了紅霞滿天的傍晚,全體村民便雲集地堂(曬場),或坐或蹲,宴開百席。每席有菜十餘盆(用大面盆盛裝),必有一碟蒜頭蒸辣椒,用以闢除“扒仔”(劃手)身上的水溼氣。此外,還有風慄餮肌⑸罩砣狻⒂投垢煮魚、豬肉煮節瓜等。雖無鮑參翅肚,倒也大魚大肉,頗有《水滸》中梁山好漢“大碗飲酒,大塊吃肉”的豪情!凱旋的“扒仔”披紅掛花,昂昂然端坐上席,樂呵呵接受鄉親父老的祝賀。席間還有助興節目:有錢人家競放鞭炮,互相比富鬥闊。這時,雷鳴般的鞭炮聲,此落彼起的猜拳行令聲,匯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把宴會推向高潮。散席後,“家家扶得醉人歸”。 附近城鎮居民也不甘寂寞。他們都包一封“利是”(紅包),讓孩子持往農村,“討”一鉢“龍舟飯”,回家分而吃之,希冀兒女像龍一樣威猛矯健。

調查(2)歷史之——鄒伯奇

鄒伯奇: 中國清代科學家。字一鶚,又字特夫。廣東南海泌沖人。精於光學、天文、數學、度量衡和測量等。曾測繪廣東省地圖,製造過望遠鏡 、顯微鏡 、照相機 、渾球儀和七政儀等儀器。現在廣州市文物管理處還收藏有他製作的七政儀、地圖、望遠鏡和手稿。《格術補》是鄒伯奇在物理學方面的代表著作,同治十三年(1874)刊行,是中國近代自著較早的較完整的一部幾何光學。《格術補》在《墨經》、《夢溪筆談》等有關光學論述的基礎上,進一步用幾何光學的方法,透徹地分析了許多光學原理、光學儀器的結構和光學現象。此外,鄒伯奇對照相術很有貢獻。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他製成“攝影之器”,即取景器。後來又把它裝上“收光”(即光圈)與“彈簧活動”(即快門)以及自制感光底片,成爲照相機。他對感光底片的製作、照片的拍攝、沖洗和印曬等都有介紹。他的著作《格術補》、《補小爾雅釋度量衡》等收錄在《鄒徵君遺書》中。 鄒伯奇爲了進行攝影創作,自制了照相機和其它照相用具,他使用過的相機,一直保留到抗日戰爭初期,並在當地展覽過,後來就不知去向了。 1962年,中國攝影家學會曾派人到南海縣沁衝鄉鄒伯奇故居進行過調查,收集有關他的攝影遺物和遺著。在其住室閣樓上,發現還保存着裝有水銀的木罐,長方形的木盤以及骨質漏斗等,可能是鄒伯奇生前照相時作爲水銀蒸發顯影用的器物。此外,還找到一個他本人設計製造的木質三腳架和四塊殘破的玻璃底板。其中一塊底版爲鄒伯奇肖像,以祠堂石階作爲背景,他坐在凳子上,身穿白長衫,手持白團扇,是在鄉間試拍的個人小照。根據現存的照片和遺物推斷,可知鄒伯奇當時使用過銀版法和安布羅法(ambrotype)。在殘存的手稿中,有題名爲《小照自述》、《自照遺真》、《亦閒公小照》《雲巖二兄小照》的贊象詞四首。“平常容貌古,同套布衣新。自照原無意,呼之如有神。均瞻留地步,覺處悟天真。樵佔鱉峯側,漁居沁水濱。行年將五十,樂道識纖塵。”這首《自照遺真》題詩,是他晚年給自己留影遺真的證明。 調查(3)史前的珠江三角洲與現在的三角洲

史前 現在

史前:2000年前(秦漢時代),東江三角洲由東江、增江兩三角洲合併,下伸至中堂(有漢代應堂廟),南面仍爲海域。西北江三角洲向東北伸延已達南華水道之北(即東海水道)。因杏壇已發現漢代陶片等文物埋深2米(逢簡村)。淡水馬來鱷已生長在勒流,年代爲2540?/span120年。石涌爲南越相呂嘉故鄉,故其附近當爲平原。陳村漢代亦已成陸。 1000年前(唐代)岸線,東江已至東莞城,即東江三角洲頂部已發育。但大部仍爲珠池。番禺衝缺三角洲頂部已發育,因《元和郡縣誌》說“廣州正南去大海七十里”,可見地正當今沙灣、順德間岸處。中山衝缺三角洲頂端亦已發育,因黃巢已在今容奇、桂洲、馬齊等地駐軍就食,可見附近已是大片水田之鄉。新會衝缺三角洲也有頂部平原發育,如新會即爲隋代的州治所在,表示當時已有大片平原生成。唐代地層多埋掩漢代地層,漢唐千年間三角洲岸線推進不大,可能與此期爲海面上升時期有關。 700年前,岸線南進到各衝缺三角洲中部,東江已達麻涌、大汾、道滘一線(據族譜);番禺已達攬核、魚渦頭一線,西樵涌已有記載(1233);中山岸線在橫欄、浮圩(今名阜沙)、黃圃、潭州一線(據記載);新會附近宋代已成潮田,禮樂、外海一線成沙;潭江則以雙子、黃衝一線在此期發展較快,這是宋代時珠璣港南下移民涌入三角洲築堤開發的結果,把潮田改爲坦田,海平面下降亦有影響。滘爲溝通兩河水道。 400年前(明末)岸線,因宋代築堤束水歸槽,各衝缺三角洲加快淤積成沙,如中山宋初屬東莞,南宋始入廣州,因北宋時香山和番禺隔海三百里,不如去東莞方便。這說明南宋時中山衝缺三角洲已伸至石岐、港口一帶,即東海十六沙和西海十八沙已成。番禺衝缺三角洲已至下橫瀝(義沙),洪奇瀝口門初成。新會衝缺三角洲已達南緣九子沙,岸線由禮樂南移連熊子山(即熊洲)。東江三角洲大部成陸於宋末。明末伸至漳澎以東,南支流亦伸至厚街北面。明代三角洲岸線前進加速也是人工影響,明代不再如宋代築堤護田,而是築堤成田,還在灘面種蘆、草促淤。斗門三角洲頂部已開始發育,即今大鰲沙已形成,睦洲、三江口亦已漲出。黃布、大沙已成,只在竹洲、粉洲以南才入海島。 100年(清末)前岸線又推進,在斗門衝缺三角洲外緣磨刀門口,即竹排沙,燈籠沙東頭、西頭圍;新會則進至三江圩西銀洲湖岸,番禺海岸線是把烏珠大洋填平,萬頃沙已到十涌。東江則進展慢,因獅子洋潮汐力強。 總之,珠江三角洲岸線不斷向海推移,有快慢時期,在自然因素上,與海平面升降變化有關,在高海面期,岸線推進減慢,低海面期則較快。人爲因素則爲建堤圍等,如宋代築堤護田,使下游沙田淤積加快,明代築堤做田,種蘆積泥均使成沙加速。而潮汐作用和上游來沙來水亦有影響,如虎門及崖門水道淤積特慢,即是潮流強勁之故。虎門與崖門間三角洲區則淤積加強。

現在:經濟和社會發展

1. 經濟實現持續快速增長。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7.8,不僅高於全省14.5、全國9.7的同期平均增長速度,而且高於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階段的平均增長速度,地區的生產總值從1980年的80億美元急升至2022年的2321.7億美元。

2. 外向型經濟總體水平較高。珠江三角洲地區充分發揮毗鄰港澳的地緣優勢和僑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條件,以國際市場爲導向,以國內市場爲依託,推動外向型經濟高水平、快速度發展。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出口貿易總額高達384.6億美元,佔全省當年出口貿易總額的76.6;實際利用外資87.98億美元,分別佔全省、全國當年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68和24。

3. 產業結構優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完成了從傳統的農業經濟向重要的製造業中心的轉變,併成功實現了第二、第三產業雙重主導的經濟社會全面聯動發展。珠江三角洲地區第一、二、三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80年的25.8:45.5:28.9發展爲1994年的8.8:51.2:40。總體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結構已經基本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到工業化,再到產業多元化發展的轉變。

4. 農業產業化格局基本形成。改革開放以來,隨着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該地區農業的市場化、社會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格局很快形成。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了以國內外市場爲導向、以經濟效益爲中心、以資源開發爲基礎、以種養業爲支柱,農工技貿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

5. 城鄉協調均衡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隨着農村工業化的發展,珠江三角洲地區加速城鎮化。70年代末只有幾十個城鎮,80年代中期增加到200個,1992年達到406個,1994年達到597個。15年增長近10倍。中山、東莞兩市,只轄建制鎮,而沒有縣和鄉的建制。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區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爲45.2,比全省比例高出16個百分點。現在,該地區平均每65.127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鎮。珠江三角洲地區在城鎮化過程中,將現代城鎮的服務功能優勢與現代鄉村的田園風情優勢相互補充、結合,推動了城鄉協調均衡發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區。

6. 社會流動走向健康有序。珠江三角洲地區是全國最大的外來工聚集地。現在,在該地區就業的外來務工者有數百萬,形成了規模龐大、富有特色的外來務工人員流動羣。這種社會流動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的邏輯,是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自然體現。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政府有關部門和勞務機構對外來務工者的管理,已經基本上實現了依法管理,使社會流動從無序走向了有序。

調查結果:

通過這次調查:

我們感受到了:毅力這個東西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說就來,說堅強就堅強的,它是人的一種習慣,是人在實踐活動中逐漸培養、發展起來的。其實,普通人所有的猶豫,顧慮、擔憂、失望等,在一個堅強的科學家的內心世界也同樣出現過,伽利略屈服過,哥白尼動搖過,但這並不能否認他們是堅強的人。剛毅的人不是沒有軟弱,只是他們能夠戰勝自己的軟弱。只要我們對自己加強培養和鍛鍊,從多方面與軟弱進行鬥爭,就完全可以讓自己成爲有毅力的人。所以,我們要:從樹立遠大的目標開始。偉大的毅力產生於偉大的目的,要求達到某一目標的強烈願望,全使我們具有戰勝困難與阻力、失敗與不幸的精神力量,從而表現出一種頑強的毅力。爲自己建立明確的、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奮鬥目標: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在站略上藐視它,在戰術上重視它。隨時隨地地提醒自己:要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即使是遇到困難也決不半途而廢,在任何困難面前都要顯示出一種不低頭的戰鬥精神。在痛苦不堪的時候,應當從自己的痛苦和悲傷中解脫出來。放眼社會,你就會看到自己那一點痛苦不過是千百萬人都要碰到的一件很平常的事罷了;或者,把眼光放遠一點,從漫長的人生看今天,就會感到人生坎坷尋常事,現時的挫折不過是人生中一段小心的彎路。 隨着視野的開闊、觀察角度的更新,你的眼光就能超眼前的痛苦和不幸,看到更遠的前程,會產生一種偉大的力量去戰勝眼前的困難。

【第6篇】寒假家鄉歷史文化調查實習報告範文

社會是一所更能鍛鍊人的綜合性大學,只有正確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瞭解社會,服務於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的寒假家鄉歷史文化調查實踐報告,想了解更多,訪問實習報告。

寒假家鄉歷史文化調查實踐報告

實踐目的;第一,瞭解家鄉;第二,豐富假期生活;第三,鍛鍊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增加社會經驗實踐經歷及收穫:第四,學習新的知識增長見識:

在本學期寒假中,我進行了一次‘發現xx’爲主題的社會實踐,這是我進行的第一次社會實踐,有很多不足,但對我也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通過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我走訪了相關的單位和部門,又找遍了市裏大小的圖書店,蒐集到了我自己認爲較爲真實的資料。這不僅僅對於社會實踐活動有一定的幫助,對於我自己來說也是收益非淺。這次活動之中,雖然我竭盡全力的蒐集我所能找的的資料,但是對於這次的活動也僅僅是讓我基本滿意,還需要更深入的進行下一次的實踐。

xx省xx市歷史悠久,是由xx、閿鄉兩縣合併而成。xx縣自漢元鼎3年(公元前114年)建縣,而後幾易其名,漢稱弘農縣,隋爲桃林縣,唐天寶元年改名xx縣;閿鄉縣史稱湖縣,北周更名湖城縣,隋爲閿鄉縣;漢代於此置弘農縣,屬弘農郡,魏晉沿襲不變。此後除元至元間一度省入陝縣外(旋復置),至今不變,自唐至清末長期爲陝州屬縣。民國初歸河洛道,以後撤道屬省直轄.建國後,初歸陝州專區,1952年以後合併到洛陽專區,1954年撤銷閿鄉縣劃歸xx縣.併到洛陽專區縣,1986年爲三門峽市屬縣。 1993年5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xx縣更名爲xx市

xx的地理位置 xx,山川秀美,風光旖旎,被譽爲黃河金三角上的一顆璀璨明珠。xx省三門峽xx市位於xx省西部,豫秦晉三省交界,分別與陝西省的洛南、潼關,山西省的芮城、平陸,xx省的陝縣、洛寧、盧氏等7個縣接壤。xx市位於xx省西部、豫秦晉三省交界處,南依秦嶺,北瀕黃河,是馳名中外的金城果鄉。全市東西長76公里,南北寬68公里,總面積300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7萬畝,轄10鎮7鄉,73萬人。

xx歷史遺蹟 xx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境內有多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秦函谷關是我國古代建置最早的雄關要隘之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克之險,在這裏曾發生過多次影響中國歷史的戰爭;函谷關又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偉大的思想家老子在關內的太初宮寫下了被稱爲萬經之王的《道德經》。紫氣東來、雞鳴狗盜、公孫白馬、六國合縱攻秦等故事都發生於此。函谷關以名人、名關、名著而享譽海內外。1999年6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到函谷關視察,並題詞留念。xx市位於古代長安、洛陽兩大古都之間,這裏留下了各個朝代大量的古墓葬、古遺址。解放後,相繼出土了兩萬多件珍貴文物,有近百件文物屬全國罕見,爲稀世珍寶。人類早期活動遺址有五帝、雙廟溝、三聖灣、北陽平等多處,其中以北陽平仰韶文化遺址最爲出名,被專家認定爲中華五千年文明史起源點之一。荊山黃帝鑄鼎原是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部落在這一代繁衍生息的歷史佐證,北陽平古文化遺址,屬龍山文化和仰韶文化,其水平之高,面積之大。屬全國罕見,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源頭之一。2002年,xx市人民政府公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至年底,全市文物保護遺址被確定爲國家級1處、省級7處、三門峽市級3處、xx市級275處。

xx的農業礦產資源 xx市境內河川、陵、原和高山之地形兼而有之,加上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優越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土特名優產品。乾鮮果品類有蘋果、大棗和貴妃杏等。蘋果面積3.07萬公頃,年產果品5億多公斤,被國家確定爲優質蘋果生產和外銷基地。大棗面積4000公頃(6萬畝),果實皮薄肉厚,味鮮香甜,魯迅和曹靖華先生曾給予很高評價。農產品類有小麥、玉米、黃豆、棉花、菸葉和花生等。xx“421黃豆”顆粒大,色純正,含蛋白質多,營養豐富,被國家確定爲“421黃豆”生產基地。棉花質量高、絨長,色澤好,拉力強,國內外馳名,曾被譽爲xx“三大寶”(蘋果、棉花和大棗)之一。

果樹栽培面積60萬畝。其中蘋果50萬畝,年產量5.5億公斤。在全國性的鑑評中,紅富士、新紅星等10多個品種多次奪魁,是國家確定的優質蘋果生產基地和外銷基地,果品生產是全市的一大支柱產業。礦藏,現已探明的達38種之多,尤以金、銀、銅、鉛、硫鐵、大理石、花崗岩、石墨儲量豐富。黃金年產20餘萬兩,連年穩居全國縣級第二位,是國家確定的黃金生產基地;硫鐵礦量大質優,已探明儲量達4892.1萬噸,硫含量在37%以上,xx被譽爲“黃金之城”、“硫鐵王國。

結束語 xx,山川秀美,風光旖旎,被譽爲黃河金三角上的一顆璀璨明珠。xx,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稱爲中原大的地最具活力與富饒的一方熱土。改革開放以來,xx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整個世界經濟愈來愈成爲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xx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需要xx,xx已向世界敞開了大門。

這便是我的社會實踐,我的家鄉xx市。他很美麗,很有人情味。我感覺對他得了解還很欠缺,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