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赴四川南充、廣安兩市考察脫貧攻堅工作的調研報告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赴四川南充、廣安兩市考察脫貧攻堅工作的調研報告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赴四川南充、廣安兩市考察脫貧攻堅工作的調研報告

6月4日至10日,按照市委的安排,由市脫貧攻堅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市委副書記劉振國帶領陽高、靈丘、雲州三個擬脫貧摘帽縣區及省扶貧辦、市脫貧攻堅指揮部相關人員組成考察組,對南充市的閬中、西充、儀隴、南部以及廣安市的武勝、廣安區共六個市縣區的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考察,通過實地考察觀摩和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詳細瞭解兩市在精準扶貧、產業發展、鄉村旅遊、易地搬遷、激發貧困羣衆內生動力、第三方評估等方面的措施、經驗及成效。

 一、南充、廣安六縣區脫貧攻堅基本情況

南充、廣安兩市同處於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秦巴地區。南充9個縣市中,有4個國家扶貧重點縣、3個省級貧困縣,有貧困村1290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7.8萬人。廣安6個縣市中,有1個國家扶貧重點縣,5個省級貧困縣,2017年底有貧困村409個,貧困人口7.3萬人。此次考察的南充市閬中、儀隴、南部和廣安市廣安區是國家級貧困縣,武勝縣是省級貧困縣,西充是“不戴帽子”的插花貧困縣。2017年南充、廣安兩市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實質性突破。南部縣和廣安區成爲四川省的首批兩個摘帽縣,南部縣在接受國家第三方評估驗收中,以漏評率0.05、錯退率0.06、滿意度97.82%的評估結果,位居全國28個退出縣首位,是全國首批退出縣中唯一的百萬人口縣;儀隴縣“摘帽”工作已通過四川省級驗收,正迎接國家第三方評估;閬中市是今年的計劃“摘帽縣”;武勝縣的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底的8.9%降至到2017年底的2.6%;西充縣的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9.5%降到目前的1.4%,爲四川省脫貧攻堅起到了示範帶頭作用。

二、南充、廣安六縣區主要經驗做法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南充、廣安按照四川省委“念茲在茲、唯此爲大,百倍用心、千倍用力”的要求,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四個好”(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五個一批”“六個精準”的目標,圍繞如期穩定脫貧、鞏固脫貧成果、增強貧困羣衆獲得感,形成了脫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衆志成城攻脫貧的大扶貧工作格局。有以下五方面經驗做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是精準幫扶下功夫,實現分類施策幫扶。南部縣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逐戶會診,依據貧困戶脫貧難易度分爲A、B、C三類,按照“穩定示範戶、提升中間戶、攻堅困難戶”的原則,進行點對點、人對人、面對面精準幫扶。

二是壓實責任出舉措,形成督查問責機制。南充市委掛出“脫貧攻堅作戰圖”,市、縣、鄉三級主要負責人按月、按周、按天調度,堅持日通報、周掛牌、月現場、季拉練,推行“日暗訪、日通報”督查工作機制,堅持每天進村入戶暗訪、全程錄像錄音、原汁原味通報、全面跟蹤整改,編印《每日快報》,梳理督促整改問題。特別是“日暗訪日通報”暗訪督查機制得到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的肯定性批示。

三是產業發展重培育,推進產業帶動就業。廣安區逐村編制發展規劃,規劃建設現代農業園區,連線成片建設基礎設施和發展增收產業,形成全域化發展格局,增強貧困地區整體發展能力。南充市堅持政府引導、羣衆主體、龍頭帶動、金融支持、合作社組織“五方聯動”,採取抓工業的理念和市場經濟思維,引進大企業、建設大園區,以支柱產業帶動特色農業發展,建立“扶貧保險+風險基金”的風險防控機制,全市1290個貧困村全覆蓋建設脫貧奔康產業園。

四是基礎建設補短板,政策資金統籌着力。南充市堅持把基礎夯實作爲脫貧攻堅的先決條件,結合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着力解決貧困羣衆住房難、用水難、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推進貧困村與非貧困村、貧困戶與非貧困戶均衡發展。廣安區創新財政投入機制,注重資金統籌整合,進一步規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管理,有效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武勝縣採取市場化機制,政府創建國有專業公司爲脫貧攻堅服務,既解決了脫貧攻堅資金短缺的問題,又將利潤反哺貧困羣衆。

五是扶志扶智強引導,激發羣衆內生動力。南充、廣安發揮羣衆主體作用,把“幹羣一家親”活動作爲紅線貫穿始終,以“察民情、解民難、保民生”爲主題,常態開展家訪住夜、代辦服務、扶貧濟困、義工服務、送醫進村、法律服務進村等“十大惠民行動”,以重拾“與羣衆同坐一條板凳”的作風,以創建“四好”村、“四好”星級示範戶爲抓手,開展孝老敬親、忠厚誠信、勤勞致富、創業自立、庭院潔美“五項評比”,形成了“戶要乾淨、村要整潔、人要勤勞、心要感恩”的鮮明導向,做到扶貧更扶志、輸血更造血,帶領羣衆打響了一場脫貧摘帽的全民戰役。

三、國家第三方評估在南充、廣安評估工作特點

2017年7月國家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南充市南部縣和廣安市廣安區脫貧摘帽進行了評估驗收。第三方評估期間,評估組抽查鄉鎮、村、樣本戶(包括貧困戶、非貧困戶),訪談縣、鄉、村幹部。評估工作紀律嚴明,一般不和地方上的幹部有任何交流;評估情況實事求是,高度真實;評估檢查範圍廣泛,南部縣被抽查非貧困村佔到了60%,非貧困戶佔到了51%,112萬農村人口都是被抽查的重點對象;評估抽選樣本全面,緊盯“邊界、邊遠、邊角”的“三邊”地區,關注低收入村和沒有貧困戶的村,重點查低保戶、殘疾人戶、五保戶、易遷戶、危改戶等“五類戶”;評估抽查方法靈活,北斗衛星定位,全程錄音、拍照,錄像取證,遙感衛星前後比對脫貧成效,隨機調查、誘導採訪、刨根問底、“殺回馬槍”方式多樣,無任何規律性和可預見性。南部縣和廣安區迎接國家第三方評估給予我們的啓示是,接受評估絕不能弄虛作假,絕不能心存僥倖,也沒有任何“操作”的空間,只有工作紮實纔是評估最足的底氣。

四、對我市脫貧攻堅工作的啓示與建議

南充、廣安兩市區縣脫貧攻堅真重視、真幫扶、真投入、真督查、真落實的“五個真”特點,讓我們從中得到了重要啓示,爲我市紮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良好借鑑。

啓示之一:領導重視是關鍵。四川省把精準扶貧作爲頭等大事、天大的事,作爲最大的政治責任。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四次深入聯繫的儀隴縣新政鎮安溪潮村和聯繫的貧困戶家中,瞭解住房建設、產業發展、就業增收等情況。南充市委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在人、財、物和幹部選拔任用上全力傾斜。市委書記宋朝華率先垂範,每年選擇一個當年摘帽的貧困縣,重點聯繫其中一個村作退出村示範。2016年南部縣脫貧摘帽,宋朝華書記利用三週時間,不分白天、晚上和休息日,只要有時間就深入幫扶村挨家挨戶座談,全村每戶走訪完就召開羣衆會、“諸葛亮會”,聽大家建議,與羣衆綜合分析全村產業發展,在全省尋求龍頭企業實施產業幫扶,不僅讓貧困戶富起來,讓產業也開花結果。南充市、縣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當標杆、起表率、做榜樣,強化了全市各級領導幹部“最關心的事”的政治意識、“最後堡壘”的攻堅意識和“衝在最前方”的責任意識。34名市級領導、142個市直部門分片包村、蹲點督導、靠前指揮、現場督戰、一線攻堅,徹底消除了南充曾因2011年市委換屆拉票賄選案的不良影響,全市政治生態環境風清氣正,脫貧攻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啓示之二:幹部幫扶是保障。南部縣成爲全國首批脫貧摘帽的百萬人口大縣,主要是南部縣委、縣政府在脫貧攻堅上使天大的力、盡天大的責。縣領導帶頭全縣2萬多名幹部全部進村入戶,除必要的人員留守單位爲民服務開展工作外,只要是國家公職人員,包括農村教師、醫生和國有企業,都要無條件下到農村,深入田間地頭,走進戶間村頭,對貧困戶結對幫扶。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逐戶走訪,羅列問題,幫扶幹部下來分析研判,結對精準幫扶。村兩委、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和幫扶幹部形成合力,通過“幹羣一家親”活動,把邊緣戶、非貧困戶、常居當地的外籍人口也納入幫扶關注範圍,全面普查,詳細瞭解這些人生活生產條件,基礎建設情況,開展拉網式的全幫扶,實現“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精準幫扶。羣衆稱幫扶幹部是“白天下村當家長、隊長、村長,晚上回來當科長、局長、縣長”。“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南部縣幫扶幹部不僅換來了羣衆的口碑,也提振了精氣神,激發了爲脫貧而戰的榮譽感,由“要我幫”變爲“我要幫”,對貧困羣衆由“爲你做主”爲“讓你做主”,精神成爲幹部幫扶的最強動力。

啓示之三:產業發展是根本。南充、廣安扭住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圍繞“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的目標,把發展產業作爲“一次輸血”向“長效造血”扶貧方式的根本轉變,通過產業發展實現廣大貧困戶和村集體可持續穩定增收。閬中市用以獎代補的形式,引進楊氏果業、大北農集團等大型龍頭企業,分區發展晚熟柑橘等特色支柱產業,形成“東柑、西椒、南果、北藥”的特色產業格局,貧困羣衆通過勞務承包、入股分紅、入園務工、返租倒包等方式,深度參與產業園區發展。南部縣投入近30億元建設脫貧奔康產業園的同時,不忘貧困羣衆產業發展短期收入,因地制宜發展小庭院、小養殖、小買賣、小作坊“四小工程”,努力實現每個貧困戶都有1-2個骨幹增收項目。西充縣把基層黨建與產業扶貧緊密結合,形成“一建二定三管”的基層黨組織引領產業發展模式,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提升了貧困羣衆勞動技能、保障了貧困羣衆最大收益。

啓示之四:跟蹤督查是推手。南充、廣安強化黨委、政府主體責任,加強人大、政協協同配合,兩地以黨建促脫貧,以壓實責任督查問責爲手段,建立“三個一”調度推進機制、“日暗訪日通報”暗訪督查機制,開展多組織、多人次的督導檢查,實行紀檢、組織、扶貧“三方聯動”考評問責推進機制,對未完成任務的地方和部門,堅決實行“目標考覈一律一票否決、有關領導一律就地免職、追責問責一律從重從嚴”的“三個一律”問責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對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堅決做到問事必問人、問人必問責、問責必到底,把發現問題作爲最大的財富,確保脫貧工作有序推進。

啓示之五:內生動力是基本。南充把貧困羣衆作爲脫貧攻堅的實施主體,從激發貧困羣衆內生動力入手,以技能扶貧增強底氣、以文化扶貧提升志氣、以法治扶貧弘揚正氣,通過開展感恩教育、法紀教育、習慣教育、風氣教育和脫貧光榮的自尊教育“五大專題教育”,實施助學解困、技術培訓和就業培訓的“三個一工程”,實現物質精神雙扶貧,引導貧困羣衆形成了懂感恩、明禮儀、知奮進的良好氛圍,貧困羣衆由“要我脫貧”變爲“我要脫貧”。羣衆內生動力激發了,對幹部、對幫扶工作沒了意見,羣衆滿意度提高了。在南部縣,評估人員面對老百姓發自肺腑的感恩,感動地說,又找到了當年八路軍回根據地的感覺。民心成爲最牢的基礎。

結合大同實際,提出以下五方面建議:

1.以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認識爲基礎,加強組織領導。脫貧攻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按照“市縣抓落實”的脫貧攻堅工作機制,對照年初確定的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我市應強化黨政一把手的領導責任制和各級領導幹部的政治意識、攻堅意識和責任意識,樹好脫貧攻堅“風向標”。市級領導幹部要以上率下,帶頭聯繫指導包縣區的脫貧攻堅工作,帶頭幫扶指導鄉鎮和貧困村,帶動黨員幹部進村入戶、訪貧問計;縣鄉村各級領導幹部和機關領導班子掛帥出征、掛圖作戰、掛責問效;村“兩委”領導班子、第一書記和幫扶幹部當好一線“指揮官”,發揮主動性、能動性和積極性,共同謀劃發展思路,把脫貧目標細化到月、工作安排到天,對貧困羣衆開展好日常幫扶工作。

2.以提升羣衆滿意度爲重心,加大幫扶力度。羣衆滿意度是各級領導班子和駐村黨員幹部真正講政治敢擔當的實踐檢驗。滿意度取決於羣衆對扶貧幫扶的認可度。幫扶責任落實成效是由羣衆來評價和判定。要啃下脫貧攻堅的“硬骨頭”,如期摘帽,我市必須統籌幫扶力量,層層壓實幫扶責任,按照《幫扶責任人員管理辦法》,狠抓幹部幫扶隊伍建設。從提高羣衆滿意度着手,讓幫扶責任人都動起來,深入到貧困戶與非貧困戶中去,問需求,知民意,解民憂,切實轉變駐村幫扶層層遞減,幫扶人員只駐村不入戶,只入戶不深入宣傳黨的政策,只入戶不和羣衆一起算收入賬,好事不落好的不良局面,努力把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轉化成羣衆的獲得感。

3.以培育扶貧產業發展爲目標,統籌政策落實與資金投入。貧困羣衆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讀書看病有政策兜底,安全住房有國家補助,最難的還是培育脫貧致富產業,爲羣衆找到一條持續增收的路子。我市應加強對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加大對產業發展優惠政策的制定與落實力度,創新產業發展機制,建立風險防控基金,引進龍頭企業和社會資本,統籌資金使用,因地制宜規劃建設產業園區,形成“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羣衆深度融入產業發展園區,帶動貧困羣衆持續穩定增收。要瞄準基礎短板,對照脫貧標準,建立各項指標部門認定聯繫機制,推進扶貧政策落地與資金投入,着力兼顧完善貧困村、非貧困村必要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統籌解決羣衆期盼強烈的民生工程,提高羣衆的滿意度。

4.以問題整改爲導向,狠抓督導巡查。“開會千次,不如暗訪督查一次!”工作落不到實處,再好的安排部署都是做無用功。暗訪督查,就是檢驗工作是否真正落實到位的最好量尺。我市應進一步完善督查巡查機制,建立熟悉扶貧政策、敏銳發現問題、精準開出處方、敢於較真碰硬,能吃苦、能戰鬥的督導隊伍,規範暗訪流程,加大通報、問責、媒體曝光力度,向作風漂浮、工作不實等問題全力開火,實行對幫扶責任人、幫扶單位主要領導、幫扶責任人管理主體的責任追究制度,有效解決少數縣區黨政包鄉包村領導只掛帥不出徵,不重視脫貧攻堅工作;部分工作隊只掛名不出力,一問三不知的不良工作狀態,以暗訪倒逼幹部去下“繡花”功夫,把工作往實裏做、往細裏做、往深裏做,有效推動脫貧攻堅政策得以精準落地落實。    

5.以激發羣衆內生動力爲出發點,強化羣衆教育。脫貧攻堅戰最難攻破、最讓基層頭痛的問題,是貧困羣衆內生動力不足。幫扶幹部帶動不足,貧困羣衆缺乏內生動力,就會出現“等靠要”的怪圈。我市應從幫扶幹部思想教育入手,轉變幫扶幹部認爲只要讓貧困戶一時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就盡到責任了的錯誤思想,開展感恩、法紀、風尚和自強等系列教育和“幹羣一家親”活動,察民情、解民難、保民生,實行惠民行動;要重視發揮羣衆主體作用,宣揚“懶惰致貧可恥、勤勞致富光榮”的理念,引導那些存有“等、靠、要”思想的貧困戶提升自身發展動能,將幫扶的落腳點始終聚焦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以產業發展紅利激發羣衆內生動力、激發脫貧內生動能,帶領羣衆一起脫貧摘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