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黃河上游地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調研座談會材料

長期以來,國家對我省水利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指導幫助我省加強黃河流域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水生態保護,持續改善流域防洪和供水條件,對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建設提供了有效的水安全保障。在此,我代表四川省水利廳向各位領導和專家表示衷心感謝!藉此機會,將四川省黃河流域水利工作情況作一簡要彙報。

黃河上游地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調研座談會材料

一、四川省水利在黃河流域生態安全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黃河流域在四川境內涉及阿壩州、甘孜州的阿壩、若爾蓋、紅原、松潘、石渠5個縣,流域面積1.87萬平方千米,幹流長度174千米,當地多年平均水資源量47億立方米,出川斷面多年平均徑流量141億立方米,佔黃河流域多年平均徑流量的26%,100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包括黑河、白河、賈曲3條,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123條。干支流水質均爲Ⅱ類,水質達標率100%。黃河四川片區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補給地和國家重要溼地生態功能區,溼地蓄水量近100億立方米,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黃河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在黃河流域生態安全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多年來,我省在黃河流域堅持水生態保護、防洪治理和水資源開發利用相結合,着力保障水安全,爲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生態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截至2019年底,黃河流域涉及的5個縣累計建成水利工程1700處,形成蓄引提水能力0.8億立方米,耕地有效灌溉面積14萬畝,建成堤防護岸160千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371平方千米。

但受種種因素影響,四川黃河流域還面臨以下問題:一是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水源涵養調蓄能力較差。該區域屬涉藏州縣範圍,水資源豐富,但水利建設滯後,至今無一座水利水庫,以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和分散取水爲主,無調蓄水源工程,工程性缺水嚴重。耕地有效灌溉面積僅佔耕地面積的32%,遠低於全省平均水平(44%)和全國平均水平(51%);人均有效灌溉面積0.37畝,爲全省平均水平的3/4和全國平均水平的1/2。二是農村供水骨幹水源工程缺乏。受自然條件限制,該區域缺乏骨幹水源工程,農村飲用水源主要是山泉水、溪溝水和井水,保證率不高。加之地處生態脆弱高海拔地區,山洪泥石流災害頻發,冬季水源和管道易結冰,導致供水困難;雨季水源易污染,水質合格率不高。三是防洪工程建設滯後,安全體系亟待完善。黃河干流四川段尚未開展防洪治理,白河、黑河及中小河流僅實施少部分治理,存在大量防洪薄弱環節;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冰川融化加劇,部分河流的防凌汛問題突出;山洪溝量多面廣,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及羣測羣防體系不夠完善,山洪災害防治任務繁重。四是水生態環境脆弱,生態補償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受溼地功能退化、草場沙化、鼠害等影響,水土流失問題依然嚴重,2019年我省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積4200平方千米,佔流域面積的22%。該區域具有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但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機制尚未完全建立,水治理體制機制尚需完善。

二、紮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

近年來,我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爲指引,牢固樹立“上游意識”,奮力築牢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審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省委常委會於2019年9月進行專題學習和貫徹落實;省委書記彭清華在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協同發展暨長江黃河上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在《求是》雜誌發表題爲《強化上游意識確保黃河清水東流》的署名文章;今年8月,九三學社中央和川甘青三省政協在阿壩州若爾蓋縣召開黃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商協作研討會第一次會議。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編制了《川西北地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統籌謀劃、一體部署長江、黃河流域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出我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我廳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爲把黃河打造成爲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貢獻力量。

(一)專題安排部署。組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省委召開的一系列會議精神,多次召開專題研究會,分析研判、謀劃舉措,全力推進有關工作。

(二)加強實地調研。廳領導帶隊到黃河流域紅原縣、若爾蓋縣、松潘縣等地開展調研及巡河,深入瞭解水生態保護、防洪治理、供水保障等工作現狀和麪臨問題,聽取地方意見和建議,研究探索流域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的路徑。

(三)制定工作方案和專項規劃。組織編制川西北地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水利工作方案,已形成初步成果;全力配合黃委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安全保障專項規劃,認真梳理謀劃黃河流域“十四五”規劃重點任務及工程項目。針對我省黃河流域主要在阿壩州境內的實際,組織阿壩州編制了《阿壩州黃河流域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高質量發展水利專項規劃》。

(四)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我省黃河省級雙河長分別由省政府、省政協負責同志擔任,有各級河長湖長500餘名。深入開展“清河護岸淨水保水”四項行動及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開展黃河流域河道砂石專項整治和黃河岸線利用項目專項整治;有序推進河湖劃界,基本完成黃河干流劃界技術工作。省河長辦與青海、甘肅省河長辦簽署聯防聯控聯治合作協議;與省法院、檢察院構建協作機制,建立“河長辦+檢察院+法院”模式。川甘青三省法院、檢察院聯合召開川甘青水源涵養區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會,簽訂“黃河上游生態環境保護”框架協議,切實加強河湖管理保護,不斷提升水源涵養能力;水利廳積極參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作區第三十一次聯席會議,形成水利協作意見。

三、全力保障黃河流域水安全的工作思路及措施

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認真組織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提高政治站位,以事關全局的高度推進黃河長江流域的保護與發展,勇於擔當作爲,強化上游意識,統籌謀劃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保護髮展,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讓黃河成爲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求落到實處,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對防洪抗旱保安全、穩定充足水資源、優美健康水生態、優質宜居水環境、先進豐富水文化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加快《四川省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條例》立法工作,修訂完善河湖管理制度體系,大力推進河湖管護示範縣創建,常態化規範化開展河湖“清四亂”。堅持保護與治理並重,編制黃河(含若爾蓋溼地)“一河(湖)一策”管理保護方案(2021-2025年),爭取2020年完成黃河流域河湖管理範圍劃定工作,編制完成黃河干流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規劃。嚴格河湖水域生態空間管控,不斷完善流域聯防聯控合作機制。

(二)加強水資源節約和保護。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剛性約束,在提高用水效率的基礎上,優化配置水資源。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按照“三條紅線”和“雙控行動”要求,推進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加快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強化計劃用水和用水定額管理。加強水文和水質監測設施建設,提高水資源監控能力。

(三)加強水生態保護與修復。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改善水生態環境。科學劃定主要河流岸線的保護區、控制利用區等,切實加強岸線開發利用和保護。加強流域水生態保護和修復,規範河道採砂,促進河流生態系統健康。加強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強化生產建設項目監督管理和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堅決防止人爲水土流失和生態破壞。積極推進若爾蓋溼地生態補水,切實保護天然草地和沼澤溼地,維護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

(四)加強防洪治理。爭取儘快實施黃河干流四川段防洪治理工程,繼續實施白河、黑河及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加強山洪災害防治,完善防汛非工程措施,健全防洪減災體系,全面提升流域防洪保安能力。

(五)加強水源工程建設。積極推進紅原縣阿木卡水庫等中小型水源工程前期工作,爭取儘早開工。優化水資源配置,建設生態引水工程和水系連通工程向草原沙化地區生態補水,恢復草原生態功能。繼續實施農村供水工程和牧區飼草料地灌溉工程,改善羣衆生活生產用水條件。

四、請求和建議

(一)請求支持我省黃河流域水生態保護和水利建設

黃河流域四川片區是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的核心區域,在黃河流域生態安全中至關重要。該區域草原沙化和水土流失嚴重,溼地萎縮,水源涵養能力差,水利基礎設施薄弱,至今無大中型調蓄工程,供水保障程度不高,防洪薄弱環節突出。請求黃委將我省上報的黃河流域水生態修復及保護、水土保持、防洪治理、水庫、農村供水、飼草料地灌溉等項目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安全保障專項規劃,並大力支持項目建設。

(二)請求將黃河干流四川段、黑河、白河、賈曲河防洪治理工程納入黃河流域“十四五”防汛薄弱環節建設

黃河干流流經我省阿壩州阿壩縣、若爾蓋縣,境內長度174千米,目前基本處於不設防狀態;黃河左岸甘肅段建成堤防工程,加劇了對右岸阿壩縣、若爾蓋縣河岸的沖刷,造成水土流失和水源涵養能力下降,影響當地羣衆正常畜牧業生產,長期沖刷還可能造成河道主流向右偏移,破壞黃河九曲第一灣自然景觀,當地羣衆對實施黃河干流右岸防洪治理工程訴求強烈。黑河、白河還需進一步加大治理力度,賈曲河尚未納入國家規劃,暫無中央資金支持。請求黃委將黃河干流四川段、黑河、白河、賈曲河防洪治理工程納入黃河流域“十四五”防汛薄弱環節建設,同時加大中小河流和山洪災害防治項目的支持力度。

(三)建議在南水北調西線工程中充分考慮四川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用水需求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是“四橫三縱”國家骨幹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堅決服從中央決策部署,積極配合開展工程規劃方案比選論證等前期工作。四川省位於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交匯區,是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建設任務很重,用水需求剛性增長。我省水資源總量相對豐富,但空間分佈與經濟社會發展佈局不匹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覆蓋的15個市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區域,該區域人口、生產總值佔全省約80%,而水資源僅佔全省的20%,人均水資源量只有800立方米,資源型、季節性、工程性缺水嚴重,據預測到2035年該區域供水缺口約90億立方米。建議黃委在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方案比選論證中,進一步深入研究工程建設的功能和需求、調水規模、調水影響、調水斷面下移的方案;充分考慮四川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用水需求,將四川作爲西線工程受水區,在引水線路的適當位置爲岷江、涪江上游補水,並支持引大濟岷工程作爲西線工程的先期項目。

(四)建議探索建立黃河上游生態補償長效機制

黃河上游地區是黃河流域水源涵養地,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和水源補給功能。爲更好推進黃河上游生態保護工作,建議國家層面建立黃河上游生態補償長效機制,在水源涵養、水資源補給、水土保持、沙化治理、溼地恢復等方面構建統一的生態補償標準體系,系統解決土地沙化、溼地退化、過度放牧等生態問題,保護好黃河上游的水源地和“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