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關於發展我縣文化旅遊產業的建議

關於發展我縣文化旅遊產業的建議

關於發展我縣文化旅遊產業的建議

近年來,我縣縣委、縣政府響應十九大及中央、省、市各級精神,積極開拓創新,探索轉型發展之路,2017年底我縣被確定爲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我縣將旅遊業定位爲經濟轉型的重要產業之一,加強領導、科學規劃,目前我縣《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總體規劃》已初步形成,《全域旅遊總體規劃》也已完成,爲旅遊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從總體上看,我縣文化旅遊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發展還不成熟,仍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文化旅遊產業結構相對單一,重大文化項目儲備不夠,文化旅遊產業鏈條不夠長、規劃起點不夠高,產業間的銜接不夠緊密,尚未形成與相關產業互動協調發展的合力;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文化旅遊發展還不夠,民營文化旅遊企業項目比重較小;生態旅遊和休閒旅遊發展不足;旅遊扶貧作用發揮不明顯;運作、用人機制缺乏創新;宣傳推介力度不大。爲此對發展我縣文化旅遊產業提出以下建議:

(一)立足長遠,做好旅遊產業發展詳細規劃。一是主動對接國家產業政策,深化溝通銜接,實施好文化旅遊“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從我縣實際出發,進一步完善針對性好、可操作性強、含金量高的文化旅遊產業優惠扶持政策,拓展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建設的內涵,提升輻射帶動力,要發揮好旅遊帶動扶貧功能,把文化旅遊產業的開發規劃同鞏固脫貧致富相結合,將有開發前景的重點旅遊景點儘早納入旅遊規劃中,積極爭取上級資金的傾斜和投入。在完善現有規劃的前提下,儘快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要找準發展文化旅遊業的切入點,將有限財力有效利用,避免小規模的景區開發和浪費。要各具特色,寧少勿濫,避免旅遊產品近距離、低水平重複和雷同。應找準本地的特色文化旅遊資源,深刻挖掘,進行科學規劃、重點開發,走差異化發展之路,才能促進文化旅遊業健康持續發展。

(二)加大力度,挖掘整合開發資源。要在蒐集、研究、整理的基礎上,加大對各種文化旅遊資源的挖掘、保護和開發:一是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二是對人文名勝古蹟的保護。三是對民歌、小花戲特色文化的開發。四是對各種文化旅遊資源整合利用,統一打造大品牌,發揮品牌效應。五是高度重視文化安全,加大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力度。對暫時沒有能力開發的文化遺產和歷史遺蹟進行有效保護,爲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突出特色,推進文化旅遊發展。要突出特色,加強文化對旅遊的滲透,一是在景區建設上,充分體現地方特色和地方風格,重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融合。二是要增加景區的文化性和趣味性。三是要濃墨重彩地營造“文化固原、回鄉風情”的特色氛圍。將我縣自然景觀、文物古建、史蹟遺址和地方民俗中蘊藏的人文和歷史文化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和開發,打造“生態觀光、紅色之旅、地域風情”三大旅遊品牌,將我縣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魅力以旅遊爲載體很好地彰顯。

(四)培育市場,完善文化旅遊產業鏈。要依託大景區(點)作文章。一是要扶持發展旅行社,廣招客源。引進激勵競爭機制,與外省市實力強的旅行社合作興辦發展旅行社。二是策劃精品線路,加強引導遊客力度。積極與周邊市縣和全區旅遊精品線路實現互補,精心策劃便於吃、住、行、遊、購、娛的精品線路,在線路中編入購物點,推行主要景點通票制。三是開發建設民俗文化村,打造市場平臺。在此集中展示、銷售民間工藝、土特產等旅遊商品,爲遊客提供良好的吃飯、休息、娛樂、購物和體會異域民風的場所。四是扶持企業在旅遊商品開發和設計上努力創新。注重把文化理念滲透到產品的設計、生產、營銷、品牌和經營管理各環節,增加文化含量、文化品位和經濟價值,抓好拳頭產品例如核桃、雜糧等農產品的深加工生產和銷售。五是走向市場發展娛樂、民歌、小花戲特色文化產業。通過培育、完善文化旅遊產業鏈,提高遊客逗留天數和消費量,以帶動餐飲、住宿、娛樂等關聯產業的蓬勃發展,實現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變。

(五)拓寬渠道,加強宣傳推介促銷。一是要將我縣文化旅遊宣傳促銷納入全縣的營銷規劃中,統一宣傳促銷。二是要繼續通過影視聲像、文化包裝、新聞媒體、互聯網、以節會促旅等傳統宣傳手段來提高知名度。三是藉助旅遊商品的宣傳作用,抓好旅遊商品生產和銷售。四是編輯傳唱宣傳我縣的歌曲、編排演出反映民族風情的精品節目、印發全縣文化旅遊指南、創辦文化旅遊產業小報、製作大型文化旅遊廣告牌。以旅遊宣傳爲龍頭,帶動文化事業的大繁榮大發展。

(六)創新機制,加強管理和人才建設。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多元投入的機制,通過招商引資,將景區所有權與經營權剝離,鼓勵企事業單位及民營經濟實體投資開發,實現文化旅遊產業運行機制由行政事業性管理向企業化經營和發展的轉變。拓寬資金渠道,加大金融支持文化旅遊產業的力度。充分利用國家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促進針對文化旅遊產業的金融產品創新,開發和推廣適合文化旅遊產業特點的保險品種。推動通過財政貸款貼息等措施,調動金融機構扶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積極性。鼓勵商業銀行創新信貸產品,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搭建金融對接文化旅遊產業的公共服務平臺。 

文化旅遊產業要積極吸納專家、學者進行旅遊文化基礎研究,引進和培養文化旅遊策劃設計、包裝宣傳、商品研發專業人才,主動與旅遊專業學校(院)聯合,加大對旅遊營銷和導遊員培訓力度,培訓提高旅遊商品生產和銷售者的文化素質。以更開闊的思路、更得力的措施,爲我縣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提供組織和人才保障。

關於發展我縣文化旅遊產業的建議 

2002年撤地設市以來,市委、政府從發展固原經濟的高度,將旅遊業定位我市“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加強領導、科學規劃,注重文化建設,加大了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力度,加快了文化設施及景區建設,加強了宣傳營銷、行業管理,使我市文化旅遊產業得到長足發展,促進了社會就業,拉動了餐飲、住宿、娛樂等關聯產業的蓬勃發展。但從總體上看,我市文化旅遊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發展還不成熟,仍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一是文化旅遊資源挖掘、保護、整合和利用不夠;二是文化與旅遊結合不夠緊密,缺乏科學總體發展規劃;三是文化旅遊產業管理體制不順,運作、用人機制缺乏創新;四是回族文化資源欠開發,民族風情特色突出不夠;五是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變不足,宣傳推介力度不大。爲此對發展我市文化旅遊產業提出以下建議:

(一)立足長遠,做好產業發展規劃。要發揮好六盤山旅遊扶貧試驗區的旅遊帶動扶貧功能,把文化旅遊產業的開發規劃同脫貧致富相結合,將有開發前景的重點旅遊景點儘早納入自治區的旅遊總體規劃中,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資金的傾斜和投入。在完善現有規劃的前提下,儘快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各縣(區)的規劃要服從和服務於“大六盤文化旅遊圈”的打造,要找準發展文化旅遊業的切入點,將有限財力有效利用,避免小規模的景區開發和浪費。要一縣一品,各具特色,寧少勿濫,避免旅遊產品近距離、低水平重複和雷同。

(二)加大力度,挖掘整合開發資源。要在蒐集、研究、整理的基礎上,加大對各種文化旅遊資源的挖掘、保護和開發:一是對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二是對人文名勝古蹟的保護。三是對民族文化的開發。四是對各種文化旅遊資源整合利用,統一打造六盤山大品牌,發揮品牌效應。積極申請六盤山大品牌及系列產品的國家專利保護。五是高度重視文化安全,將文物保護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對重點歷史遺蹟和文物古建搞好項目論證和保護規劃,儘早爭取國家立項和投入,加大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力度。對暫時沒有能力開發的文化遺產和歷史遺蹟進行有效保護,爲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突出特色,推進文化旅遊發展。要突出特色,加強文化對旅遊的滲透,一是在景區建設上,充分體現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重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融合。二是要增加景區的文化性和趣味性。三是要濃墨重彩地營造“文化固原、紅綠六盤、回鄉風情”的特色氛圍。將我市自然景觀、文物古建、史蹟遺址和迴風民俗中蘊藏的人文和歷史文化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和開發,打造“高原綠島、紅色之旅、絲路重鎮、回鄉風情”四大旅遊品牌,將我市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魅力以旅遊爲載體很好地彰顯。

(四)培育市場,完善文化旅遊產業鏈。要依託六盤山長征紀念館、六盤山森林公園等6大景區(點)作文章。一是要扶持發展旅行社,廣招客源。引進激勵競爭機制,與外省市實力強的旅行社合作興辦發展旅行社。二是策劃精品線路,加強引導遊客力度。積極與周邊市縣和全區旅遊精品線路實現互補,精心策劃便於吃、住、行、遊、購、娛的精品線路,在線路中編入購物點,推行主要景點通票制。三是開發建設民俗文化村,打造市場平臺。在此集中展示、銷售民間工藝、土特產等旅遊商品,爲遊客提供良好的吃飯、休息、娛樂、購物和體會異域民風的場所。四是扶持企業在旅遊商品開發和設計上努力創新。抓好拳頭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五是走向市場發展娛樂、演出業。通過培育、完善文化旅遊產業鏈,提高遊客逗留天數和消費量,以帶動第三產業發展,實現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變。

(五)拓寬渠道,加強宣傳推介促銷。一是要將我市文化旅遊宣傳促銷納入全區的營銷規劃中,統一宣傳促銷。二是要繼續通過影視聲像、文化包裝、新聞媒體、互聯網、以節會促旅等傳統宣傳手段來提高知名度。三是藉助旅遊商品的宣傳作用,抓好旅遊商品生產和銷售。四是編輯傳唱宣傳六盤山的歌曲、編排演出反映民族風情的精品節目、印發全市文化旅遊指南、創辦文化旅遊產業小報、製作大型文化旅遊廣告牌。五是開通“固原人遊固原”旅遊專線。六是全面營造“文化固原、紅綠六盤、絲路重鎮”的濃厚氛圍。以旅遊宣傳爲龍頭,帶動文化事業的大繁榮大發展。

(六)創新機制,加強管理和人才建設。建議將“六盤山旅遊扶貧試驗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恢復爲固原市人民政府管理的直屬事業單位,以便於爭取國家對試驗區的政策、投資等方面的支持。打破條塊分割,促進文化旅遊資源跨部門、跨縣(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聯合重組,以增強市場競爭力。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多元投入的機制,通過招商引資,將景區所有權與經營權剝離,鼓勵企事業單位及民營經濟實體投資開發,實現文化旅遊產業運行機制由行政事業性管理向企業化經營和發展的轉變。

文化旅遊產業要積極吸納專家、學者進行旅遊文化基礎研究,引進和培養文化旅遊策劃設計、包裝宣傳、商品研發專業人才,主動與旅遊專業學校(院)聯合,加大對旅遊營銷和導遊員培訓力度,培訓提高旅遊商品生產和銷售者的文化素質。以更開闊的思路、更得力的措施,爲我市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提供組織和人才保障。

標籤:我縣 旅遊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