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團員調研報告多篇

團員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銀行青年團員思想狀況調研報告

爲了深入瞭解本行團員青年思想狀況,區支行團總支組織了有針對性地召開了青年員工座談會,並走訪了有關基層單位,聽取了部份基層團支部書記和部分團員的意見,對團員青年思想狀況進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鎮海支行團員青年基本情況

鎮海支行現設團總支一個,下轄機關、營業部、招寶山等9個團支部,每個基層單位均設立了團支部,團幹部配備齊全,並能隨人員調動及時進行調整。全行共有團員59名,佔到全行員工的26.2%,其中長期合同工13名,佔團員總數的22%,短期合同工46名,佔團員總數的78%,男性團員16名,佔團員總數的27%,女性團員43名,佔全行員工的73%,從團員分佈情況來看,團員主要分佈在基層臨櫃一線,而且比重日趨上升,短期合同工比例上升,年齡日趨下降。

二、團員青年思想狀況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團員青年思想狀況主要存在“三種希望”、“二種傾向”

希望在農行發展的同時實現自我的發展,隨着銀行業市場激烈的競爭,農行無論是體制機制、產品、員工收入等各方面都劣於同業,特別是本行收入待遇也低於系統內的其他支行,因此團員青年對農行改革和發展比較關心,期望農行通過創新機制、產品,來提升市場競爭力,加快發展,提高農行的社會地位,從而提高農行員工的社會地位、收入水平。

希望有良好的職業發展機會,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團員青年的自我意識不斷強化,更加註重物質條件和個人價值發揮的環境,要求薪酬能合理分配,多勞多配,實現公平競爭,擇優上崗,相當部份的青年對未來的工作有明確的目標,不少團員青年能堅持學習,儲備知識,增強技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希望能有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期望上級行能搭建平臺,促進員工的交流,二是期望上級行能多開展培訓,特別是針對臨櫃櫃員的,提升團員青年的業務素質,三是期望多搞一些文體活動,豐富團員青年的業餘生活。

團員青年主流思想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部分團員青年表現出來的情況不容忽視

存在着“走”的傾向。他們思想比較明確,期望與現實存在較大差距的同時,就考慮到跳槽,特別是一些新入行的短期合同工,流動就更爲頻繁,來農行工作只是作爲一個跳板,或者說是過渡一下,人員的高流動率嚴重影響到日常業務經營,也對團工作的開展帶來不利。

存在着“混”的.傾向。個別團員青年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混混沌沌過日子,對團工作的認識就是搞文體活動,對服務中心、服務業務漠不關心。

三、做好團員青年工作的幾點建議

1、加強思想工作建設,徹底改變觀念束縛。

團員青年是我行的生力軍和未來,他們的好與壞,關係着農行未來命運的興衰,他們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反應機敏。加強團青隊伍建設,首要就是要從思想建設入手,構築青年員工健康的精神支柱,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政治素質,堅定他們的信念。包括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國情和行情教育、職業道德教育。

2、搭建平臺,增進上下交流溝通。

全行工作重心是業務經營,而團工作的重心應該是搭建平臺,創建機會,讓青年團員有個展示自已的平臺。 從今年來看,區支行組織了青年員工座談會、青年創意論壇、青年風采選撥賽及各類文體活動,應該說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一些青年思想得到了交流,才能得到了展示,促進了上下交流,得到了行領導的肯定,爲全行人才隊伍的培養挖掘。我認爲,團工作這方面應該大有可爲,搭建各類平臺,促進上下的交流溝通。

3、加強團幹部隊伍建設。

團幹部是青年工作的核心,是團青工作開展的有利保證。要加強團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團幹部自身素質和管理水平,以推動青年工作的更好開展。一是不定時地開展團幹部培訓,使團幹部掌握更多的管理知識和團務知識。二是加大對基層團支部的考覈和激勵力度,有獎有罰,促進基層團工作的開展。三是呼籲有關部門、領導對團青工作的重視程度,爲團青工作的開展創造有利的先決條件。團工作自身方面由於多方面原因和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領導要求與青年意願之間往往有一定差距,團幹部被夾在中間,要處理好這一關係,一要善於尋找共同點,二要善於轉化分歧點,三要善於溝通不同點。

【第2篇】銀行青年團員思想狀況調研報告範文

爲了深入瞭解本行團員青年思想狀況,區支行團總支組織了有針對性地召開了青年員工座談會,並走訪了有關基層單位,聽取了部份基層團支部書記和部分團員的意見,對團員青年思想狀況進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鎮海支行團員青年基本情況

鎮海支行現設團總支一個,下轄機關、營業部、招寶山等9個團支部,每個基層單位均設立了團支部,團幹部配備齊全,並能隨人員調動及時進行調整。全行共有團員59名,佔到全行員工的26.2%,其中長期合同工13名,佔團員總數的22%,短期合同工46名,佔團員總數的78%,男性團員16名,佔團員總數的27%,女性團員43名,佔全行員工的73%,從團員分佈情況來看,團員主要分佈在基層臨櫃一線,而且比重日趨上升,短期合同工比例上升,年齡日趨下降。

二、團員青年思想狀況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團員青年思想狀況主要存在“三種希望”、“二種傾向”

希望在農行發展的同時實現自我的發展,隨着銀行業市場激烈的競爭,農行無論是體制機制、產品、員工收入等各方面都劣於同業,特別是本行收入待遇也低於系統內的其他支行,因此團員青年對農行改革和發展比較關心,期望農行通過創新機制、產品,來提升市場競爭力,加快發展,提高農行的社會地位,從而提高農行員工的社會地位、收入水平。

希望有良好的職業發展機會,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團員青年的自我意識不斷強化,更加註重物質條件和個人價值發揮的環境,要求薪酬能合理分配,多勞多配,實現公平競爭,擇優上崗,相當部份的青年對未來的工作有明確的目標,不少團員青年能堅持學習,儲備知識,增強技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希望能有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期望上級行能搭建平臺,促進員工的交流,二是期望上級行能多開展培訓,特別是針對臨櫃櫃員的,提升團員青年的業務素質,三是期望多搞一些文體活動,豐富團員青年的業餘生活。

團員青年主流思想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部分團員青年表現出來的情況不容忽視

存在着“走”的傾向。他們思想比較明確,期望與現實存在較大差距的同時,就考慮到跳槽,特別是一些新入行的短期合同工,流動就更爲頻繁,來農行工作只是作爲一個跳板,或者說是過渡一下,人員的高流動率嚴重影響到日常業務經營,也對團工作的開展帶來不利。

存在着“混”的.傾向。個別團員青年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混混沌沌過日子,對團工作的認識就是搞文體活動,對服務中心、服務業務漠不關心。

三、做好團員青年工作的幾點建議

1、加強思想工作建設,徹底改變觀念束縛。

團員青年是我行的生力軍和未來,他們的好與壞,關係着農行未來命運的興衰,他們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反應機敏。加強團青隊伍建設,首要就是要從思想建設入手,構築青年員工健康的精神支柱,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政治素質,堅定他們的信念。包括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國情和行情教育、職業道德教育。

2、搭建平臺,增進上下交流溝通。

全行工作重心是業務經營,而團工作的重心應該是搭建平臺,創建機會,讓青年團員有個展示自已的平臺。 從今年來看,區支行組織了青年員工座談會、青年創意論壇、青年風采選撥賽及各類文體活動,應該說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一些青年思想得到了交流,才能得到了展示,促進了上下交流,得到了行領導的肯定,爲全行人才隊伍的培養挖掘。我認爲,團工作這方面應該大有可爲,搭建各類平臺,促進上下的交流溝通。

3、加強團幹部隊伍建設。

團幹部是青年工作的核心,是團青工作開展的有利保證。要加強團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團幹部自身素質和管理水平,以推動青年工作的更好開展。一是不定時地開展團幹部培訓,使團幹部掌握更多的管理知識和團務知識。二是加大對基層團支部的考覈和激勵力度,有獎有罰,促進基層團工作的開展。三是呼籲有關部門、領導對團青工作的重視程度,爲團青工作的開展創造有利的先決條件。團工作自身方面由於多方面原因和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領導要求與青年意願之間往往有一定差距,團幹部被夾在中間,要處理好這一關係,一要善於尋找共同點,二要善於轉化分歧點,三要善於溝通不同點。

【第3篇】團員青年春節回鄉調研報告

農業部團員青年春節回鄉調研報告一

我藉着春節回家走親訪友的機會,與住在天津xx縣東太合村的姑父家攀談,瞭解當地的新變化和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情況,姑父的心情是歡喜的。

一、村裏變漂亮了

姑父家住天津xx縣東太合村,每年我們去給姑父拜年時,那條顛簸起伏的鄉村土路都讓小轎車望而生畏,今年姑父提前打電話說我們可以放心開車去他那裏了。到了村口,我們發現土路墊平了,有些地段還修了柏油路,雖不及縣城裏的路面工整,但已經解決村民的行路難的大問題了,再往村裏望去,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當問起村裏這幾年來的變化,姑父樂不籠嘴,說你進村看見那排新房沒有,大隊補貼翻蓋的,村裏人自願購買,地皮500元/平方米,因爲以後不允許佔地建房了,所以大家都搶着買,就在你們城裏人爲那幾平米鴿子窩頭破血流時,我們已經住進寬敞明亮的大瓦房了,哈哈……。

二、村裏也搞起了工廠

聽姑父說,前年東太合村引進了農業產業化項目———搞起了紡織廠,爲村裏提供100個就業崗位,我二表姐就在紡織廠裏工作,增加了家庭收入,而且工廠的福利待遇也不錯,工資按月發,從不拖欠,這不,年前又給工人們發了很多年貨,想的可週到呢,姑父笑着說:“你表姐可是我們家的‘白領’啊”。

三、不擔心養老了

姑父說“這會我還能動,就自己種點糧食種點菜,夠自己吃喝就行,等我老得不能動了,就得靠兒女,給他們添麻煩。現在好了,從去年開始,村裏廣播說政府搞什麼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說能每月給農民發好幾百塊錢,開始大家不信,只有少數村幹部交費入保險,後來大家看到真能每月拿補助,而且有政府擔保,所以大夥都搶着入養老保險了,你表兄、表姐他們三家湊錢給我把一萬五交齊了。這不,我剛過了六十大壽,就開始拿養老金了,每月255元,呵呵,我都花不完呢”。我聽着都爲姑父高興,又問如果拿不出那麼多錢或者早就超過60歲了怎麼辦?姑父說,不交錢國家也給補助,六十歲以上每月發60元補助,七十歲以上就發70元,老頭、老太太夠花了,不發愁的!村裏好幾個60歲以上的都吃上養老金了,每月錢到的時候就打到存摺裏,非常方便。而且,村裏的低保對象,每個月可領取330元低保金。這些都是託中央好政策的福,託發展的福,社會發展得越好,百姓得到的實惠就越多,我們的日子過得火着呢。

農業部團員青年春節回鄉調研報告二

“追憶往昔,楊柳鬱郁繞溝渠,今歸來兮,雪花紛紛裹天地。”今年回東北老家過年,迎接我的再不是小時候凜冽刺骨的寒風,而是銀白色天地間和暖的冬陽。這也恰似老家的現狀,日子雖然還有些許不易,但是畢竟一天天好起來。回鄉幾天,漫步在倍感親切的雪景裏,踏着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土地,感受到這方水土滋養出的質樸、善良、樂觀和希望,這一切始終在無形中默默地感染我、激勵我。

鄉村公路

老家發展的希望和瓶頸都在路。“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喊了不知多少年,連村頭屋牆上的標語都已被歲月腐蝕得不再清晰,鄉親們始終望眼欲穿地期盼着。聽說到去年,藉着新農村建設的東風,村裏領導們才終於在鄉村道路建設上花些心思。村裏那條夏天泥濘、冬天顛簸的土路終於真正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一條寬闊敞亮的水泥路也終於姍姍來遲。別看只是一條水泥路路,它給老家人們帶來的可不僅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變。自從修了水泥路,村裏通了公共客車,人們出行方便了,貨物運輸也容易了,村裏超市的老闆再也不用自己開三輪車去鄉里縣裏進貨,公共汽車可以直接捎貨上門;來往商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村裏進行買賣,鄉親們再也不用爲手裏有好東西賣不出去發愁了;另外,村裏有些年輕人買了車,搞短距離載人載物運輸等等。路修好之後,鄉親們致富的途徑更加寬廣了。

但與新建村路功能發揮不相適應的是村路管理養護方面的滯後。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現嚴重破損了。可是,鄉村道路管養的主體責任與路政管理工作並不到位,誰來誰負責協調管理?誰來組織維修隊伍?誰支付維修資金?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的棘手問題。俗話說,“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養護”,真不知這條承載着鄉親們美好願景的希望路能發揮多久作用?

鄉村教育

都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農村老家培養出一個真正走出農村,脫離農業的孩子雖說要不上百年,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父親在村小任教近三十年,他總是感嘆:這些年,學校裏走出去真正考上大學,留在城市工作的學生十個手指數得過來。春節抽空回到十多年前自己就讀的國小校園,發現變化很大,修了新圍牆,蓋了新校舍,換了新桌椅,配備了微機室,學校教學的硬件設施完備,環境優良,圖書、文體器材、教學儀器等也都有相應的配套。可是越來越好的教學環境並沒有激發起孩子們學習熱情,目前國中畢業,高中沒念幾天就輟學在家的農村學生特別多,讀書無用論在農村擡頭。

在全國高校都緊鑼密鼓擴招的大潮中,老家的孩子們爲何在升學的路上停止了腳步呢?仔細想想,這與農村教育長期被定位爲城市教育的延伸,而沒有立足鄉村生活與鄉村社會發展的需要關係極大。除了爲升學做準備,農村教育並沒有發揮其他更多的功能。鄉村教育的發展該何去何從?我想在現代文明的背景上,立足鄉村社會與鄉土文明,除了爲鄉村孩子提供現代性價值中必不可少的發展機會,更應該給他們提供鄉村社會的精神滋養,促進他們對鄉村文明與鄉土價值的內在理解,增進他們的鄉土認同,厚實他們的鄉土精神底氣,提升他們的文化自信,使他們獲得一種在與現代化接軌的過程中又不失鄉土精神資源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這樣的鄉村教育也可以爲浮躁的現代社會與現代教育增加一份源自鄉村大地的質樸與寧靜,爲置身現代化之中的每個人提供一份鄉土自然的清心與慰藉。

鄉村的低碳生活

回老家過年最直接的體會是花費低,能耗少,而且任何物品物盡其用的程度遠遠高於城市。不浪費似乎就是父母一輩子生活的準則。拿拖布來說,他們還是不會去超市買現成的拖布,母親都是將廢棄衣物等剪成的布條兒釘到使用多年的t字形木棍上,這樣自制的拖布雖然不及工廠製成品那麼精緻,卻是十分好用的。還有,這次在老家吃到了在市場上根本買不到的“曬乾菜”。東北秋末霜期快到的時候,自家菜園種的蔬菜一般都吃不完,母親爲了能讓這些自家產的好東西免受霜凍,便早早地就把茄子、豆角、土豆等新鮮蔬菜或生或熟的切成條狀、塊狀,曬乾,裝袋保存起來,待轉年春天自家沒有新鮮蔬菜的時候吃。節約無疑是父母生活內容的詮釋。比如用水,母親經常是洗過衣服的水接着洗抹布,然後用來拖地,最後再用來沖洗院落,反正都是用到無法繼續使用爲止。春節期間,好些剩飯剩菜,母親捨不得扔掉,於是就仔細分類、裝袋,拎好遠送去給養豬的鄰居。

對於父母親的生活方式,大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估計無法理解,從前我也不明白,日子一天天好起來,生活也並非如此拮据,還有必要這樣嗎?現在我懂了,父母這種傳統的、甚至說有些原始的生活方式不是摳門,不是愚昧,而是健康的、可持續的,或者用時下時髦的話說,是低碳的。

後 記

春節返鄉,真正深入到中國農村的最基層,雖說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卻足以讓我感受到這個小山村由裏到外的變化和日復一日的進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豐富了,幹羣關係更加融洽了,黨和政府的許多強農惠農政策都落到實處了。但同時也必須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還很薄弱,農業經營方式依舊粗放,靠天吃飯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鄉村教育的發展阻礙重重,農村人力資本存量嚴重不足等問題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着老家的發展。相信在黨和國家政策的正確引領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鄉的面貌會越來越好,人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正月初五早晨,老家下了一場小雪,雪後的村落顯得格外清亮。再過些日子,氣溫慢慢回升,冰河漸漸融化,又是一年春來早,又要開始新一輪的忙碌了,鄉親們的臉上都流淌着春天的笑意和喜悅。候鳥般回城的身影又都一個個背起行囊準備出發了。其實,在外闖蕩的人們真的像風箏一樣,飛得再高再遠,線的另一端還是牢牢地系在老家的那塊土地上。讓更多的人知曉南嶽,瞭解南嶽,來嶽觀光許願,帶動南嶽旅遊經濟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