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精彩多篇

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精彩多篇

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一

在這個火熱的夏天,我暫別了大學中舒適悠閒的生活,和同學一起進行了暑期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在這次的活動中,我學到了許多學校學不到的知識,也有了許多的感悟。

我們這次調查的主題是有關大學生就業的問題。在此之前,我並沒有參加社會實踐調查的經歷,所以我並沒有什麼實際經驗。因此我更想要看看我能否很好地完成這次社會實踐調查任務。同時,也想通過親身體驗讓自己更進一步瞭解社會,在實踐調查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更爲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能否勝任面向社會的工作。想通過社會實踐調查,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從這次的調查活動中我認識到,作爲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不僅要學好書本的理論,更重要的是能把書本上的理論轉化爲實際行動,動腦的同時也要會動手。如果沒有了實踐,理論將會是一紙空文,無用武之地。如果沒有了實踐,我們所學的知識也就不會再有發展。因此我非常重視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因爲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可以檢驗和鞏固我所學的知識。

社會是一所能鍛鍊人的綜合性大學,只有投身到社會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爲今後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使我們學有所用,在實踐中成才,並有效的爲社會服務,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而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就恰好給我們大學生提供了接觸社會、深入瞭解社會的良好機會,這也能讓我們運用所學知識技能,發揮聰明才智,爲以後走上社會做好準備。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調查使我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尤其是我們學生,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往往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發揮的不很理想。通過實踐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就是緊密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和水平。

通過實踐,原來理論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鞏固,原先理論上欠缺的在實踐環節中得到補償,加深了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社會實踐調查並不像我們最初想象的簡單,而是充滿了艱辛和挑戰的,但我們選擇了堅持。在短短的幾天的社會實踐調查活動中,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收穫,也有了許多深刻的感悟。

做完了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後,我更加了解到我們大學生在就業中存在的問題,當然問題是多方面的,但我們還是能在我們自己身上找到一些不足。社會是日新月異的,所以機遇無處不在。因此我們首先要學會的就是把握好機遇,不要好高騖遠錯失良機。同時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同社會、同國家有着緊密的聯繫。因此我們應該時刻關心社會的最新動向,千萬不要兩耳不聞窗外事。只有緊跟社會的動向,瞭解社會現實,才能爲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這次假期的社會實踐調查活動中,我抱着提高自己社會工作能力的目標,努力完成這次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同時也從調查活動中檢驗自己的工作能力。

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二

一、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下,我市農村文化事業有了較快發展,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總體來看,基礎設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體現,民間文化有所弘揚,人才隊伍相對穩定,文化產業初見端睨,文化市場漸趨繁榮。通過對調研鄉鎮的走訪瞭解,具體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文化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從我們調研的鄉鎮來看,除戴南鎮外,其他四鎮都建成了文化活動中心,闢有文化活動陣地。如大鄒鎮文化站分別闢有展覽、圖書、閱覽、健身等文化活動廳室,配備有相應的活動器材,並正常開放;茅山鎮除興建了文化活動中心外,還新開闢兩處文化廣場,廣場上配備體育健身器材;周奮鄉利用文化活動中心舉辦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爲整合文化資源開闢了一條創新之路。戴南鎮目前也已積極規劃投資20xx萬元籌建將會成爲“蘇中第一”的鎮文化活動中心。

2、鄉鎮、村領導文化意識有所增強。從走訪調查中,我們感受到鄉鎮、村的領導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識已逐漸增強。戴南鎮分管負責人對我們說:“當經濟建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農民的文化需求就更爲迫切,文化建設也就顯得更爲重要,經濟發展亟需先進文化來支撐。”爲此,他們已開始將新農村文化建設擺上鄉鎮工作的議事日程。周奮是經濟薄弱鄉鎮,鄉負責人對文化建設工作十分重視,首期投資了45萬元,建成了集圖書閱覽、健身、活動、展覽和培訓於一體的多功能文化大樓,並於今年初正式投入使用。

3、部分民間文化得到傳承弘揚。每個鄉鎮廟會文化都較爲發達,茅山鎮每年都搞一次頗具特色的會船節。部分鄉鎮能利用民俗和傳統文化開展民間文化活動。如茅山鎮利用曾唱響中海的“茅山號子”填上新詞進行演唱,周奮鄉通過挖掘、整理出民間文化瑰寶“西江月”曲牌,並編排了《又唱西江月》節目參加市裏演出,獲得全市文藝調演一等獎。茅山鎮還通過蒐集整理,編寫了反映當地歷史和文化的《古鎮茅山》、《茅山烽火》和《茅山號子》等3本圖書。

4、送文化下鄉活動深受歡迎。市裏組織的送戲、送電影、送體育和送圖書下鄉活動,普遍受到廣大村民的歡迎。合陳鎮重新改組恢復了電影放映隊,創造條件,積極實施“送電影”下鄉活動,僅20xx年就完成“送電影”下鄉495場次,較好地滿足了當地農民的這一文化需求。

5、村民自發性文化活動較爲豐富。調研鄉鎮都能利用重大節日和配合中心工作,組織一些文體活動,如組織文娛演出、棋賽、球賽和聯歡會等。鄉鎮農民自娛自樂、自發性的文化活動較活躍,如組成腰鼓隊、舞龍、舞劍、打蓮槍、扭秧歌和小型民間樂隊等。近年來由鄉鎮文化站或當地學校牽頭組織的一些文藝節目參加本市和赴泰州大市演出,普遍受到好評,還獲得了不同的獎項。茅山鎮每個行政村常年活躍着一支宣傳隊,逢年過節均自發舉辦文藝演出活動。

二、目前新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對照國家、省市對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要求,差距很大,問題不少,現狀不容樂觀,乃至令人堪憂。經分析,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文化經濟政策落實不夠,文化事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中央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經濟政策,並要求地方政府對當地文化事業的投入幅度應高於當地經濟增長的幅度,但不少鄉鎮並不能很好、全面地落實相關的文化經濟政策,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很少,與經濟增長的幅度相比,嚴重失衡;文化建設不能與經濟建設同步,嚴重錯位。

2、文化建設的意識不強,思想認識不到位。不少鄉鎮、村幹部對新農村文化建設意識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對新農村文化建設豐富內涵的整體把握。他們甚至不知道新農村文化建設應該抓什麼,如何抓,以致不想抓、不願抓。他們在思想認識上有偏差,認爲新農村文化建設是“軟任務”,不如搞經濟建設,看得見,摸得着,體現政績明顯,長期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同時亦存在畏難情緒,認爲文化建設不好搞,費錢費力不討好,而勉爲其難、虛於應付。

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三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加大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逐步解決農村文化產品和服務相對缺乏的問題,豐富農民羣衆精神文化生活。”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中,山東省文登市按照既鼓農民“錢袋”又富農民“腦袋”的思路,重視維護農民的文化權益,尊重農民的精神追求,致力解決農民的“文化溫飽”,有力地加強了農村文化建設。

一、構建文化體系。

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從根本上說,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就是要不斷滿足農民羣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文登市立足農村文化建設的實際,從完善體制機制入手,大力構築農村文化體系。

構建農村文化網絡體系。文登市將農村文化建設納入農村社會總體發展規劃,成立了由市主要領導任主任的社會文化工作委員會,協調指導全市的農村文化工作,發揮宣傳、文化、科技、教育、婦聯、團委等市直部門和羣衆團體的職能作用,實行上下聯動,齊抓共促;鎮級成立文體站,建立文化活動中心,配備工作人員和基層文化輔導員,組織和指導農村開展文化活動;健全村級羣衆團體和各種組織,建設農村文化大院。經過這樣的努力,全市形成了市、鎮、村三級文化網絡體系,爲農村文化建設提供了組織保證。

建立農村文化責任體系。文登市將農村文化建設的任務細化、量化,作爲市、鎮領導任期責任目標和幹部考覈的重要內容,做到獎懲兌現。各鎮、村把農村文化工作同農村幹部的工資、獎金掛鉤,實行文化工作與經濟工作一起佈置、一起檢查、一起考覈、一起驗收,爲推動農村文化建設提供了制度保證。

健全農村文化投入機制。發展農村文化事業,投入是難點,也是關鍵。爲此,文登市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建立了以政府投入爲主的投資保障機制,每年從財政預算中劃撥專項資金用於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和活動經費支出,確保農村文化建設資金不低於當年財政總支出的2%;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多元化投入的新模式,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村文化建設,爲農村文化建設提供物質保障。

二、堅持三級聯動,搭建農村文化載體

文化設施落後、文化陣地匱乏,是農村文化單調乏味的主要原因。文登市堅持市、鎮、村三級聯動,爲農民參加文化活動提供場所、搭建載體。

市級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重點抓好一批龍頭。近幾年,文登市投資2億多元,先後建起了市中文化廣場、召文臺公園、抱龍河公園等一批現代化文化設施。投資3000多萬元興建的市中文化廣場,佔地5萬平方米,月月有安排,週週有活動,節日不閒場,被山東省委宣傳部評爲“優秀文化廣場”。20xx年,市財政投資40餘萬元,建成山東省第一家縣市級電子閱覽室,購置48000冊電子圖書,並加入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市圖書館每年接待讀者20餘萬人次,連續三屆被評爲“全國一級館”。

鎮級強化示範引導職能,重點建好“一箇中心”。文登市結合小城鎮建設,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要求每一個鎮規劃建設一處包括影劇院、圖書館、農民夜校和各類遊藝室在內的綜合性文化活動場所。現在,全市14個鎮全部建起了鎮文化中心,11個鎮建起了文化廣場,7個鎮建起了投資300萬元以上的農民文化宮。高村鎮自籌資金70萬元,修建了集休閒、娛樂、健身於一體的青龍河公園。開園當天,20多個村自發組成文藝演出隊前來助陣演出,像過節一樣熱鬧。

村級突出經濟實用原則,重點管好“兩網、一院、一室”。“兩網”是指有線電視網和遠程教育網。文登市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地建設有線電視網,全市有線電視進村率達到100%,入戶率達到96%,成爲全國第一個採用光纜遠距離傳輸、村村通有線電視的縣級市。市電視臺還專門開辦了農科頻道,定期播放政策、農技、衛生保健等方面的節目。另外,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網,在全市872個村(居)全部建起遠程教育設施,實現資源共享、一網多用。“一院”是指在全市農村開展創建文化大院的活動。一到農閒季節,人們就自發地聚集到大院中來,看戲跳舞,打球下棋,吹拉彈唱。戲迷們都說:“過去一聽到麻將響,手就癢癢;現在一聽胡琴響,嗓子就癢癢。”目前,全市已有200多個村建起了較高檔次的文化大院。龍山路街道辦事處西樓居委會投資1000多萬元,建起了可容納1400多人的大劇場,成爲農村文化建設的一大亮點。“一室”是指建立農村圖書室,旨在倡導全民讀書活動,設立家庭圖書角,培養知識型農民,鼓勵羣衆“少抽一盒煙,少喝一瓶酒,多買一本書,多學一點科學文化知識”。如今,全市農村藏書超過5000冊的圖書室40個,藏書500冊以上的圖書室426個,總藏書量達220萬冊。澤庫鎮地處沿海,漁民長期出海打魚,生活乏味。針對這種實際,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各村建立“海上圖書室”,漁船出海前送上一個流動圖書箱,一箱50冊書,一個航次一更換。捕撈之餘,搖慣了櫓、撒慣了網的漁家漢子捧起了書本,既排遣了寂寞,又增長了知識。

三、開展文化活動,豐富農村文化生活

爲了滿足羣衆日趨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文登市還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激發農民參與農村文化建設的熱情。

以組織大型文化活動爲抓手。文登市定期舉辦羣衆文化節、農民文藝匯演、農民運動會等大型文體活動,文化、婦聯、體育等部門經常組織民間藝術展、家庭文化展、棋類比賽、“十佳文化大院”、“十佳圖書館”、“十佳藏書家”等系列創建活動。近幾年,在我們組織的活動中,有500多個單位參與,20xx多個節目上演,5000多名演員登臺。

發動市直機關爲農民送文化。文登市根據“三下鄉”要求,常年組織文化下鄉活動,通過舉辦培訓、現場諮詢、發放資料、組織演出等形式,爲農民送去科學技術、衛生知識和文藝節目。近十年來,共向農民送書3萬多冊,送戲、送電影20xx多場次,送普法材料10萬餘份,送藥品、醫療器械摺合人民幣50多萬元,爲農民患者診治3萬餘人次。市藝術團被稱爲“莊戶劇團”,平均每年爲農民送戲180場次以上,並對農村文藝骨幹進行傳幫帶,培養了一批“鄉土藝術家”。文登市還組織20xx多名機關幹部與20xx多個貧困戶結成對子,在幫資金、幫技術帶領農民致富的同時,也把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送到了家家戶戶。

鼓勵農民自編自演。文登市注重讓羣衆登臺唱主角、當明星。全市活躍在農村的文藝隊伍有365個,常年參加各種文化活動的羣衆達到8000多人,涌現出“夕陽紅文藝隊”、“春曉文藝隊”等一批水平高、陣容強的業餘演出團體,在當地產生了廣泛影響。僅在高村鎮,登記在冊的農村文藝隊伍就有36支,農民文藝骨幹400多人。天福路街道辦事處30多名農民還自發組成了京劇社,每週活動兩次,併到市中廣場搭起戲臺,舉辦京劇演出周,連續七晚演出傳統京劇摺子戲和現代京劇選段,豐富了羣衆的業餘文化生活。

四、挖掘人文資源,打造農村特色文化

文登市歷史悠久。近年來,通過積極發掘民間優秀文化藝術,形成了“文登學”和魯繡工藝兩大極富特色的地域文化品牌。

光大“文登學”,弘揚傳統文化。文登是一座具有深厚歷史積澱的文化古城。千百年來,文風濃郁,人才輩出,素有“文登學”的美譽。文登市把光大“文登學”融入農村文化建設之中,大力培養熱愛鄉土的文化氛圍,出版了《文登學人》,推出了大型人文專題欄目《話說文登》,並在秦始皇東巡的遺址上建起了召文臺公園,使崇尚文化的傳統得以發揚光大。

傳承魯繡藝術,弘揚民間文化。文登是“魯繡之鄉”,刺繡技藝在民間廣爲流傳,幾乎遍及所有鄉村。爲把這一民間工藝保護好,文登市把它作爲一個產業來培植,發揮雲龍、藝達等五大紡織集團的輻射帶動作用,發動千家萬戶大搞刺繡加工,增收致富,形成了“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目前,全市繡工已達10萬多人,其中涌現出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殿太爲代表的設計高手、工藝能手1000多人,先後開發出填補國內空白的新產品、新針法、新工藝130多項,獲得國家專利109項,連續兩次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盃獎,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產品遍及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代表作品成爲饋贈國際友人的藝術珍品。文登因此成爲聞名全國的“中國工藝家紡名城”。

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國要強,農業必須強;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的重之重。一年前十九大,黨央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爲農業、農村現代化描繪了美好藍圖,也爲扶貧攻堅戰注入了強勁動力。這一年來,鄉村振興戰略理念落地、開局良好,農業豐產、農民增收、農村和諧,“三農”事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鄉村振興戰略爲“三農”事業注入活力,爲打贏扶貧攻堅戰提供強大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關係到全社會的穩定運行和民衆的“衣食”溫飽問題。在改革開放40後的今天,我們要堅持農業優先發展的總方針,堅定不移的實施“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和一併推進,實現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跨越。

推動農村全面進步,共建美麗和諧鄉村。“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我國的改革是從農村發端,40年以前,我們通過農村改革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40年後的今天,我們通過鄉村振興戰略來推動農村全面進步,共建美麗和諧鄉村,必將開啓“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壯麗圖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徵程上,城市和農村都要發展,都要全面進步。一方面,我們要加快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共同建設農村美麗家園;另一方面,我們要推進鄉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現代化,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安定團結,讓廣大農民羣衆在農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美滿。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黨的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從提出、實施,再到廣大農村逐步落地生根,爲促進農業全面升級、推動農村全面進步、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注入了強大動能,必將引領億萬農民共建美好生活。

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五

在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中我收穫不少,其中我認爲以下四點在完成調查的`工作中是最必不可少的。

一、在社會上要善於與別人溝通。

如何與別人溝通好,這門技術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以前工作的機會不多,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但經過這次的調查工作後,我與人溝通的能力有所進步。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良好的溝通能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

二、在社會中要有自信。

自信不是麻木的自誇,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工作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沒有社會工作經驗沒有關係,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別人差。社會工作經驗也是積累出來的。沒有第一次又何來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會中要克服自己膽怯的心態。

實踐活動沒開始的時候,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覺得困難挺多的,自己的社會經驗缺乏,等種種原因使自己覺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這樣表露出來。但其實有誰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會的,當你克服心理的障礙,那一切都變得容易解決了。幾次的嘗試後就可以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了。如師兄師姐所說的“在社會中你要學會厚臉皮,不怕別人的態度如何的惡劣,也要輕鬆應付,大膽與人對話,工作時間長了你自然就不怕了。”有句話說得好:“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我相信只要有勇氣,一切事情都會變得簡單起來。

四、工作中不斷地豐富知識。

知識猶如人體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在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活動中,我深深地感悟到知識猶如浩瀚的大海,而且相互交織。我們想要完成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還需要許多其他的知識。因爲一份社會實踐調查的製作需要多方面知識的應用,因此我們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學習新的知識,才能完成一份有質量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在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活動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如強化了我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我也發現我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我會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加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標不斷奮進。

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六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樂至縣作爲四川省的“鄉村振興規劃試點縣”,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一、農業、農村、農民現狀

(一)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滯後

全縣農業基礎條件差,田地分散,地塊較小,不利於農業機械化生產。農業基礎設施欠賬多,水利設施老化嚴重,近年來,雖然實施了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水利設施建設項目和村村通水泥路項目,但從全縣來看,比例仍然偏小,“田網、路網、渠網”等配套設施仍不完善,農業靠天吃飯的格局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項目支撐能力不強,缺乏統一規劃,項目打捆使用,農口部門之間沒有很好好契合,各行其事,各自爲陣,造成有項目無產業,有產業無項目支撐。

(二)農業經營者素質不高

受傳統農業的影響,我縣農業以家庭爲單位的傳統小農生產方式居多,農戶經營較爲分散,直接導致產業規模小,很難進行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管理和標準化生產。農村人員結構老化,18-60歲真正意義的勞動力資源嚴重不足,人才斷代現象突出,人員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已不能滿足農業發展需要;農業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雙雙短缺,部分鄉鎮農技部門有的農技人員往往身兼數職,無法全身心投入農村技術推廣工作,同時基層農技員知識更新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

我縣龍頭企業(業主)發展規模較小,示範引領作用不強,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不規範、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社會化組織程度不高、輻射帶動效果不顯著,導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未能充分發揮示範作用。目前我縣農產品交易市場平臺建設滯後,交易方式單一落後,市場信息不對稱,農產品產銷難對接,農產品產業鏈的各環節基本是分離的。農產品流通市場、農產品銷售還缺乏全方位的信息引導,缺乏及時、準確、系統、權威的生產、技術、價格和供求信息,其指導生產、引導銷售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基層政府服務能力不強

鄉鎮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相對艱苦,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加上進人渠道窄,影響了幹部補充,且優秀人才容易被上級部門挖走,造成鄉鎮幹部隊伍結構失衡、人員老化、青黃不接、斷層嚴重。部分鄉鎮中年幹部由於學歷和知識層次偏低,對新形勢下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認識不到位,接受新事物、新觀點、新知識的能力較弱,習慣於用傳統的方法解決新問題,在落實示範帶動、農業產業開發中,缺乏創新能力,點子不多,辦法不實用。部分鄉鎮年輕幹部,由於缺乏基層工作經驗,組織動員羣衆能力差,面對實際困難時往往顯得辦法不實用,與羣衆打交道存在障礙。部分幹部存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懈怠思想,缺乏勇於擔當的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貽誤了發展良機,造成了工作被動。

二、建議意見

(一)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建設

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幹部的培養、配備、管理和使用,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建設、作風建設、能力建設,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業、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爲建設丘區現代農業強縣提供全方位人才保證。一要紮實推進思想政治建設。堅持將政治建設擺在農業幹部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切實加強黨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準確把握“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定位,從政治高度認識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紮實推進紀律作風建設。深入開展整治和查處侵害羣衆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持續開展正風肅紀,堅決糾正不正之風,大興敢於擔當、狠抓落實、爲民服務、調查研究、清正廉潔之風,在全縣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牢固樹立農業系統幹部良好形象。三要紮實推進業務能力建設。堅持在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等業務知識學習的同時,引導農業幹部職工更加註重運用市場、法治、信息化和以點帶面的方法推動工作,不斷提升服務“三農”工作的能力。

(二)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加快建立教育培訓、規範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培育一批專業化程度深、分工明細、服務水平高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村經紀人、職業農業經理人,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經營主體,推行“保底收益+二次分紅”“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適度規模專業農戶”等模式,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運作市場化,提供農業技術推廣、優良品種引進、動植物疫病防控、質量檢測檢驗、農資供應和市場營銷等服務,使農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堅持示範引領、創新推動,創建一批省市級示範社、示範農場。

(三)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有力支撐。一要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綜合採取改造、配套、升級、聯網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城鎮供水設施覆蓋行政村比率、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供水保證率、水質達標率,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和水質檢測能力建設。二要推廣和實施農村清潔能源,加強對生物質節能爐具、秸稈固化綜合利用、沼氣、太陽能節能房等新能源、新技術的推廣利用,積極引導農村能源結構的轉變。三要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水利設施建設項目和村社通水泥路項目,完善“田網、路網、渠網”等配套設施,改變農業靠天吃飯的格局。四要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切實保障農民住房安全。

(四)加大農業項目資金整合

充分利用國家支農惠農政策,加大農業項目資金整合,注重產業發展的科學合理規劃和扶持政策的連續性,實現產業化基地建設的快速健康發展,最大限度地爲龍頭企業提供優質安全的原料,實現種植業產業鏈更加緊密有效。積極爭取各級政府、部門對我縣畜牧業綠色發展的政策、資金、項目支持,合理利用政策、打捆項目資金、科學安排落實,最大化發揮政策和資金的槓桿作用,撬動市場資本,助推全縣畜牧業發展壯大。加快推動生物有機肥廠項目建設,建立覆蓋飼養、屠宰、經營、運輸等各環節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實現農業廢棄物無害化綜合利用,促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綜合治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