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調研報告(實用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7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調研報告》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調研報告》相關的範文。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調研報告(實用7篇)

篇1: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調研報告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調研報告

一、工作開展情況

依託“省電子商務脫貧奔康示範縣項目”和“017年度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共建設了75個鄉(鎮)和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其中鄉鎮站點17個,村級服務站58個(貧困村站點38個),鄉鎮覆蓋率達到100%,村(社區)覆蓋率達62.5%,建檔立卡貧困村輻射率達100%。截止目前已組織開展電子商務普及培訓93場,累計3657人次;開展六期電子商務增值培訓,累計培訓2397人次,總計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培訓達6054人次。近期,正值紅、青脆李成熟時節,由我局發起並組織的“脆李出山”活動,運用線上線下齊發力,助推九寨鮮果外銷。整合電商企業資源,以鑫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縣匯農公司牽頭與等批發市場、大型超市進行對接,促進農特產品銷售。截至目前,脆李銷售達13萬餘斤,實現經濟收入110餘萬元。20xx年9月3日積極組織農村電商技能人才參加州第五屆農民工技能大賽,並取得農村電子商務優秀獎等獎項。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部分農村電商服務站點運營情況差。部分鄉村因產業基礎薄弱導致產品資源稀缺,有文化的年輕人大多出去務工,剩下的留守人員多爲沒有文化的老年人及兒童,導致電商人才嚴重匱乏等原因導致部分電商站點運行情況較差,電商運營銷售業績差,站點作用發揮不明顯。二是農產品網銷難。我縣農業產業基礎薄弱,農產品不批量、不標準、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導致我縣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路徑比較艱辛,農產品銷售模式還是以線下銷售爲主要渠道。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強農村電商站點建設。積極引導和培訓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充分發揮轄區內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物流收發等作用;定期舉辦站點負責人管理培訓會,及時掌握站點運營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制定完善電商站點考覈制度,對鄉村電商服務站點運行情況進行績效評估考覈,對未發揮功效的站點進行動態調整。二是優化營商環境。鼓勵農村人才回鄉創業,爲人才回鄉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爲農村電商提供工商登記等便利政策,解決農村人才創業需求,積極營造寬鬆的創業環境,鼓勵外出打工者和大學生返鄉參與農村電商創業。

篇2: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調研報告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調研報告

農村電子商務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內電子商務發展的重點方面和領域。供銷合作社是爲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是黨和政府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載體。供銷合作社系統也因長期紮根農村的先天優勢,不僅在挖掘優質農產品,幫助農民解決“賣東西難”的問題上大有可爲。在電商落地、網購進村、物流入戶這些幫助農民解決“買東西難”的方面更是佔盡先機。

加快發展供銷合作社電子商務,既是黨中央、國務院對供銷合作社深化綜合改革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是供銷合作社踐行爲農服務宗旨、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功能的重要陣地,還是順應商業模式及消費模式深刻變革、實現傳統經營網絡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近年來,以電子商務爲主要方式的現代流通發展迅猛,對供銷社發展帶來巨大機遇和挑戰。爲順應“互聯網+供銷社”的發展趨勢,欽州市供銷社系統審時度勢,積極發展全市農村電子商務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服務平臺。

供銷社電子商務工作起步晚,人才缺乏,任務重,壓力大,各級供銷社從實際出發,始終把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工作作爲一項重要工作來予以推進,通過項目支撐,爭取資金扶持,充分利用好國家政策,整合各種資源大力支持電子商務發展。

1、建設鎮級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站。目前,全系統已建成超過30個鎮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其中,浦北縣寨圩站、白石水和龍門站已於2016年建成運營,寨圩服務站佔地1500平方米,展示廳250平方米,龍門服務站佔地2600平方米,展示廳200平方米,白石水服務站展示廳100平方米,物流倉庫1000平方米,已組織了本地60多種農副土特產品上架展示;

2、搭建縣級供銷電商服務平臺。靈山縣供銷社爲有效管理和協調電子商務運作,成立了靈山縣振合電子商務公司,負責開展電子商務業務,去年就已經開通了網上銷售荔枝的渠道,增加了荔枝銷量,提高了農民的銷售收入;浦北縣則以建設經營平臺爲抓手,大力實施經營體系改革創新,不斷增強綜合實力。投入資金近200萬,改造建成寨圩、龍門等鎮16個鎮級電商綜合服務站。並註冊成立了“浦北縣中亨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統一進行管理。並且搭建電商平臺。堅持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與總社供銷E家平臺鏈接,開通了供銷E家浦北平臺,上線優質本地特色農產品30餘種,實現了電商銷售100多萬元。

二、積極發展物流配送等基礎設施。

欽南區供銷社基礎差,底子薄,爲發展電子商務,積極尋找合作者,擬與廣西聯同衆創公司合作建設欽南區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該公司與中通物流公司合作,在欽南區各鎮設置中通物流網點,開展了電商物流投遞;而供銷社則協助組織各鎮的特色農副土特產品,由電商收集及時通過中通物流發往全國各地。欽北區的大寺供銷社建成的“綜合服務站”內開設了與圓通快遞物流和電子商務體驗區,初步組建了“電子商務”服務站。

三、爭取落實電子商務扶持有關政策。

欽州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快培育發展現代服務業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確規定對投資新建大宗商品電子化交易、電子商務信息系統、網絡交易、移動購物等信息化建設和改造,年交易額首次突破500萬元以上的電子商務企業,按其實際投資額給予最高不超過3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欽州市供銷社積極爭取政策、資金支持,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2016年,靈山縣電子商務運營中心獲得中央“新網工程”以獎代補專項資金200萬元,用於面積1200平方米運營中心的建設。

四、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1、扶持力度不大。對電商企業扶持力度不大,企業建設初期贏利能力差形成推進緩慢,項目後期跟進資金缺口大。

2、是專業人才短缺。可以說人才決定電商成敗,懂電商的人有,懂農村的人也有,既懂農村又懂電商的人稀缺,能熟練掌握電商的人員也很難在短時間裏培養到位。

3、是物流體系不夠完善。目前全市物流仍處於服務方式和手段比較簡單的發展階段,物流企業規模過小,服務能力不足,物流技術水平不高,投入不足,解決農產品“最七年級公里”和農村快遞“最後一公里”配送力度需要加大。

五、對策及建議。

1、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加大對電子商務企業的支持、扶持力度,降低企業風險,培育壯大電子商務企業;

2、強化農民合作社電商人才培訓。加大農村電子商務技能培訓力度,將電子商務培訓納入農村實用人才建設體系和就業創業培訓體系。每年供銷社牽頭組織我市農民合作社相關人員參加電子商務及實戰培訓;

3、完善農村商貿物流體系。提升農村物流水平,需要良好的基礎設施的支撐,公路運輸是廣大農村地區最基本的運輸方式。要加快農村客貨場站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村客運,努力提高農村客運網絡的通達深度和覆蓋密度。完善物流配套設施,完善農村配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商貿冷鏈物流。

4、實施農特產品品牌戰略。大力支持農副產品註冊商標,並整合現有農產品品牌,用商標來啓動名牌創立,引導農民規範使用農產品商標,加大對農產品商標的保護力度,推行農產品標準化,加強品牌宣傳力度,提高了農特產品的知名度、附加值和競爭力。收集彙編各縣(市、區)名特優農產品目錄,開展名特優農產品文化創意設計,通過“互聯網+農業”打造特色農產品網銷平臺,鼓勵開展網上促銷推廣。

5、加強與知名電商的合作。供銷合作社與知名電子商務企業之間有競爭,但也有合作的空間,阿里的淘寶和京東的“一號店”特色館,有一些是依託供銷社來給它開辦的,甚至是運營的。供銷合作社在抓好自身電子商務平臺組建的同時,要鼓勵支持區縣鄉鎮村供銷社與知名電商企業合作,只要是爲農服務,對農民有利,能夠爲農民提供實惠,就要大力合作。

篇3: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一:

根據市政協常委會的安排,5月24日至26日,市政協副主席席君忠帶領市政協調研組,赴靈臺、崇信、靜寧三縣,對全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現狀

近年來,特別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各級黨政組織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上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堅持把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作爲促進農村經濟提質增效的新引擎和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載體,不斷健全服務體系,培育服務平臺,開發網適產品,發展電商交易,構建黨政推動、市場主導、協會引領、產業支撐、品牌帶動、全民參與的發展格局,全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起步良好、進展順利。

1.組織領導得到不斷加強。一是切實加強行政推動。堅持把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作爲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內容,成立電子商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制定《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規劃》、《關於精準扶貧電商支持計劃的實施意見》,召開全市電商扶貧工作(靜寧)推進會議,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二是廣泛開展政策宣傳。利用各種媒體,採取多種方式,對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政策要求、目的意義、業務流程、操作辦法進行宣傳,提高了農民羣衆對電子商務的認知度。三是積極創建示範典型。大力爭取國家、省上項目、資金支持,積極開展電商典型創建活動,發揮典型以點帶面、示範引領作用。20xx年莊浪縣爭取實施了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20xx年靜寧縣、靈臺縣被確定爲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新陽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線下體驗館“平涼館”列入省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9個貧困鄉鎮、34個貧困村列入全省電商扶貧試點鄉村和先行先試鄉村,3戶企業被評爲省級電商示範企業,3家網店被評爲“全省優秀網店”,靜寧縣、莊浪縣分別在全省電商扶貧經驗交流會和全省農村電子商務工作推進會上作了經驗交流。

2.服務體系建設獲得長足發展。一是加快服務體系建設。按照到2020年實現“三有一能”的要求,各縣(區)認真落實《關於精準扶貧電商支持計劃的實施意見》,截止今年8月份,爭取國、省電商扶貧建設資金6652萬元,建成縣(區)電商服務中心6個、鄉(鎮)電商服務站81個、村電商服務點321個,初步構架了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的雛形。二是培育電商服務平臺。先後引進、發展了淘寶網“特色中國·平涼館”、蘇寧雲商“中華特色·莊浪館”、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平涼通”、“地特網”、“淘崇信”、“涇川在線”、金果博覽城電子商務產業園”等電商、微商交易平臺784個,培育新陽光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宏達國盛集團、紅六福果品公司等電商企業81戶,成立電子商務協會6家。三是培訓電商服務人才。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大力實施“萬人農村電商人才培訓工程”,舉辦各類培訓班49期,培訓電商人員7334人(次),爲農村電商業務正常開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3.支撐體系建設取得較快進展。一是擴大鄉村網絡覆蓋。協調移動、電信、聯通等通信運營商,加快通信網絡建設,擴大鄉村網絡覆蓋面,爲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提供網絡支撐。全市有102個鄉鎮實現網絡覆蓋,佔100%;有321個貧困村實現網絡覆蓋,佔貧困村總數的54%。二是發展物流配送服務。大力發展物流快遞公司,鼓勵、引導物流企業在農村佈設服務站點,擴大配送網絡,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物流服務。全市共發展郵政、中通、申通、圓通、順豐、聯合等物流快遞企業30多家,在81個鄉(鎮)設立快遞服務站點,物流服務覆蓋81鄉(鎮)、321村。三是完善在線支付體系。結合推進縣鄉村三級便民服務體系建設,依託農行“四融”平臺,實現了鄉村在線支付服務全覆蓋。積極引導農商銀行、甘肅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農村增設金融服務網點,爲農村網店開展現金結算、支付業務提供了便利條件。

4.電商交易變得日趨活躍。一是加快特色網適產品開發。堅持把網適產品開發作爲考覈電商扶貧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鼓勵、引導企業不斷開發特色網適產品,強化產品的策劃設計、商標註冊、加工包裝和宣傳推介,對特色產品申請“地標保護”、“綠色”、“有機”、“無公害”和“甘肅名優產品”等認證,努力打造地方特色產品品牌。全市共開發出“平涼金果”、“平涼紅牛”系列產品和小雜糧、蔬菜、食用油、土雞蛋、土蜂蜜、保健藥枕、刺繡等網適產品300多種。二是積極發展電子商務交易。各級商務部門積極組織電商企業參加農產品網上購銷對接會,定期收集、發佈特色產品信息,開展各種購銷對接、網上促銷活動,大力發展線上、線下交易。同時,積極鼓勵產業大戶、農村致富帶頭人、大學生村官、未就業大學生髮展電子商務,開辦網店、微店,實現創業就業。全市農村電子商務累計實現網上交易額1.18億元,其中:買入7756萬元,賣出4042萬元。農村電子商務在促進農民增收、助推精準扶貧上發揮了一定作用。三是探索多種電商經營模式。引導企業改變傳統營銷模式,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建立“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電商運營”的經營模式,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提高了企業經營效益。同時,積極探索建立“政府部門+企業(合作社)+農戶+電商協會”多方負責的品控機制,對網銷產品開展售前、售中、售後的全方位監督,爲打造地域特色網銷品牌奠定了基礎。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調研發現,雖然全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起步良好,但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

1.重視程度不夠,政策資金支持較少。部分縣(區)對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謀劃規劃不夠超前,政策支持不夠有力,資金扶持不夠到位。全市電商網店建設除爭取國、省補助資金外,再無資金來源。市、縣兩級均未設立電商發展基金,發展電子商務的工作經費、培訓經費尚未納入財政預算。縣(區)商務部門沒有專門電子商務工作機構,沒有配備專業工作人員,引領、指導、服務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職能作用發揮得不夠充分,普遍存在重平臺建設、輕運營管理的問題。

2.宣傳發動不夠有力,企業、農民認知程度較低。各級組織對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宣傳力度不大、範圍不廣、形式單一,企業和農民普遍對發展電子商務的意義、作用和途徑瞭解不深。一些企業看不到發展電子商務帶來的巨大商機,片面認爲電子商務投資週期長、風險大、維護難,對發展電子商務重視不夠、投入不足,甚至多數企業至今還不重視企業信息化建設,沒有建立企業網站或網頁。農村由於青壯勞力普遍外出務工,家中留守人員文化程度較低,對電子商務這一新生業態的認知能力有限,參與熱情不高,電子商務的利用率與城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3.電商發展規模較小,作用發揮不夠充分。全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電商企業數量較少、規模較小、層次較低、分佈零散,缺少規模較大的領軍型電商企業。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建設雖然初具雛形,但仍有22個貧困鄉鎮無服務站、273個貧困村無服務點,特別是鄉村服務站(點)建設目前僅僅是計劃覆蓋到貧困鄉、村這一範圍,距離實現全市鄉、村全覆蓋還有很大差距。同時,已建成的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中,能夠正常運營、完全發揮作用的只佔少數,一些鄉鎮電商服務站、村電商服務點仍是“空殼”。一些能夠運營的村電商服務點,也僅僅爲農民羣衆提供了代購商品、代繳電話費等方便,而在促進“農副產品進城”上的作用發揮得不夠充分。

4.支撐體系不夠完善,電商發展存在短板。在寬帶網絡支持方面:一是寬帶網絡覆蓋率較低。全市貧困村網絡覆蓋率僅爲54%,目前仍有273個貧困村未接通寬帶網絡。二是農村寬帶接入速率較低。已實現寬帶網絡覆蓋的鄉(鎮)、村,寬帶網絡普遍帶寬狹窄、接入速率較低,網絡運行存在質量差、速度慢、穩定性低、斷線率高的問題,制約了農村電子商務的正常運營。在物流體系建設方面:一是物流網絡覆蓋不全。全市物流快遞企業中,只有郵政快遞的物流網絡基本覆蓋到村一級,其餘快遞企業的物流網絡多數只能延伸到鄉鎮一級,電子商務物流到村“最後一公里”的瓶頸問題非常突出,致使農村外購商品進村與農副產品進城處於“短路”困境。二是物流成本過高。目前全市電子商務物流費用一般爲:省內首重1000克以內6—12元,續重1000克2—4元;省外首重1000克以內10—23元,續重1000克2—12元。以此標準計算,農民通過電子商務銷售20斤小米,需支付物流費用24元以上,覈算屬於虧損。以靜寧縣常津果品公司爲例,20xx年11月至20xx年5月期間,雖然通過電子商務銷售蘋果18萬單、實現銷售額720萬元,但經營成本僅快遞費一項就支出180萬元,平均每斤蘋果支付快遞費1元,企業實現利潤僅36萬元。總體來看,由於電子商務物流成本過高,發展電子商務的利潤預期遠遠低於常規銷售,挫傷了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積極性。三是配送服務不夠規範。一些物流企業在商品分揀、配送環節對商品造成毀壞,給銷售企業帶來損失。如靜寧縣物流企業偶爾對蘋果造成外傷,影響了平涼金果的品牌聲譽。

5.網適產品種類單一,特色品牌開發落後。一是網適產品種類單一、數量少、規模小、層次低。七縣(區)的網銷產品種類基本雷同,品種主要以“平涼金果”、“平涼紅牛”系列產品爲主,小雜糧、土特產等地域特色產品種類少、批量小、沒有形成規模,商品供應能力明顯不足。二是網適產品品牌開發相對落後。各縣區普遍對網適產品的品牌開發不夠重視,不注重網適產品的開發、加工、包裝和宣傳,不及時跟進網適產品的商標註冊和質量認證。一些小雜糧、土特產品包裝簡陋,跟不上市場需求;一些網適產品因爲無商標、無認證,不能上網銷售;一些有銷路、有市場的網適產品只能借用外地企業的註冊商標實現上網銷售,不得不將巨大的利潤空間轉讓給外地企業。三是網絡交易購進多、外銷少。全市農村電子商務雖然累計實現網上交易額1.18億元,但購進佔總量的60%,外銷僅佔40%,電子商務促進農村經濟提質增效、促進農民穩步增收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完全顯現。四是網銷產品質量監管不夠到位。全市尚未建立電子商務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對網銷產品的質量監管缺乏手段,難以杜絕網絡銷售中的欺詐行爲。一些不法電商缺乏誠信經營意識,藉助“平涼金果”品牌效應,在網上以次充好,用外地蘋果冒充靜寧蘋果銷售,給“平涼金果”品牌保護帶來壓力。

6.電子商務專業人員稀少,電商發展缺乏人才支持。全市電子商務發展缺乏專業人才,尤其缺乏數據統計分析、活動策劃、產品研發、包裝設計、售後客服、宣傳推介、美術美工等高端人才。農村普遍面臨“招不來人、留不住人”的問題,雖然初步培訓培養了一些人員,但多數專業技能偏低,只能完成電子商務的基本電腦操作,缺乏既懂農業農村工作,又懂電子商務發展的複合型人才和農村電商帶頭人。

三、意見建議

針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調研組建議:

1.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支持。一是強化工作調度。定期召開電子商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工作會議,研究部署電子商務工作,做好頂層設計,強化工作調度,分階段制定出系統、科學、統一的發展規劃和思路措施,合理設定鄉村電子商務站(點)佈局,不斷強化市場化運作,促進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二是強化宣傳推介。加大力度,改進方式,不斷加強電子商務的宣傳推介,提高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積極性,擴大農民參與電子商務的認知度,營造全社會關注、參與、發展電子商務的強大合力。三是強化政策支持。建議市上儘快出臺鼓勵電子商務發展的獎勵扶持辦法,設立電子商務發展基金,對農村建辦電商企業、網店給予政策扶持和資金補貼。同時,將非貧困村與貧困村同等對待,在發展電子商務上給予項目、政策、資金支持。四是強化機構、人員保障。建議爲縣(區)商務部門增加電子商務專業機構、人員編制和工作經費,引進專業人才,有效發揮主管部門的引領、指導作用。

2.健全服務體系,培育電商企業。一是加快服務體系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大項目、資金爭取力度,大力實施國、省電子商務示範創建活動,加快電商服務體系建設進度,爭取2017年實現貧困鄉(鎮)、貧困村電商服務站(點)全覆蓋,並逐步向非貧困鄉(鎮)、村延伸,努力做到應建全建。二是加強鄉村服務站點運營管理。堅持建、管並重的原則,進一步加強縣(區)電商服務中心、鄉服務站、村服務點的日常運營管理,積極引進第三方服務平臺,定期發佈農副產品供需信息,組織開展電子商務交易,爲農副產品“進城”提供服務,使鄉、村服務站(點)真正在助推精準扶貧、促進農民增收上發揮作用。三是培育壯大電商隊伍。積極招商引進國內大型電商企業入駐平涼,引領全市電子商務業快速發展。在全市篩選確定一批業績好、潛力大、基礎牢的電商龍頭企業,採取以獎代補的辦法,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進行重點培育,鼓勵做大做強,逐步擴大電商產業規模,提升電商企業層次。把扶持發展電子商務與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結合起來,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大、中專畢業生、農村返鄉青年、種養大戶開辦網店、微店,不斷壯大電商骨幹隊伍。四是探索多種電商經營模式。把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與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結合起來,積極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電子商務業,探索建立“龍頭企業+農戶+電子商務”、“專業合作社+農戶+電子商務”等多種電商經營模式,實現產、供、銷一條龍發展。

3.完善支撐體系,彌補電商短板。一是加快通信網絡建設。積極協調移動、電信、聯通等運營商,加快農村通信網絡建設,擴大網絡覆蓋,增加寬帶帶寬,提高光纖流量和接入速率,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通信支撐。二是擴大物流網絡覆蓋。進一步加強交通運輸、商務、供銷部門與物流企業、電商在農村基礎設施和物流網絡上的共享銜接,積極整合行業資源,加快農村現代物流配送體系建設。鼓勵物流企業加強協作、抱團發展,在鄉(鎮)、村集中、統一、分級設立配送站(點),優化物流配送線路,擴大物流配送網絡覆蓋面,構建以縣城爲中轉、以鄉村服務站(點)爲基點、以到戶配送爲終端的城鄉一體化綜合配送體系,有效解決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到村“最後一公里”問題。同時,結合全市果、菜產業發展需要和農副產品季節性、易腐性特點,加快果、菜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提高冷鏈物流供給能力,解決果、菜長途運輸保鮮問題。三是降低電商物流成本。借鑑隴南市發展電子商務的經驗,採取物流補貼、稅費減免、項目傾斜等方式,加大對物流企業的扶持力度,促其降低收費標準,減少物流成本,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四是規範物流企業服務。指導、監督物流企業建立商品分發、配送、運輸等方面的作業規範,提高服務質量,減少中間損耗,維護客戶權益。

4.開發網適產品,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大力開發特色網適產品。依託全市主導產業和文化、旅遊資源,在鞏固提高現有牛肉食品、蘋果、蔬菜、小雜糧等農副產品和旅遊紀念品、民俗工藝品品質的基礎上,按照“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原則,積極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實驗和推廣,培育、開發更多高附加值、高效益、富有地域特色的網適產品,不斷豐富產品種類,提升產品檔次,凸顯產品的地域特色。二是合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切實加強對網適產品品牌創建工作的領導,努力強化頂層設計,整合社會資源,加大研發投入,打造地方品牌。建議借鑑溫州生產打火機經驗,積極引進、培育分別從事網適產品研發、生產加工、包裝設計、網絡銷售的專業化公司,組建網適產品開發集團,合理分配網適產品的研發、生產、加工、包裝、銷售等要素,對產品進行統一研發、統一生產、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實現組織化生產、專業化運營、集團化發展。同時,高度重視網適產品的商標註冊和質量認證工作,及時對新研發的產品進行商標註冊,申請“地標保護”、“綠色”、“有機”、“無公害”和“甘肅名優產品”等認證,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提高網適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三是全力做好產品質量監管。加強農副產品產地追溯體系建設,建立部門間、區域間監管信息共享和風險監測、網上抽查、源頭追溯、屬地查處的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督機制,實行電子商務誠信“黑名單”制度,不斷加強網絡市場和網銷產品質量監管,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僞劣商品、虛假宣傳、商標侵權、不正當競爭等網上欺詐行爲,提高失信成本,促進守法經營,營造誠信、安全、規範的電子商務市場環境。

5.培養專業人才,強化人才保障。堅持本土培養爲主、人才引進爲輔的原則,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進一步加大電商人才培育力度。依託淘寶大學、阿里巴巴等培訓平臺,重點培育從事電子商務培訓工作的師資力量和懂電商業務、會經營網點、能帶頭致富的農村電商領軍型人才。在平涼職業技術學院設立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對大學生村官、返鄉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農村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青年廣泛開展電子商務專業技能培訓,不斷壯大電商人才隊伍,爲電子商務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二:

7月27日至8月13日,省商務廳落實夏耕副省長提出的“電商專家山東行”重要指示精神,帶領參與農村電子商務示範縣評審工作的五位專家赴省內14個市25個縣(市區)200多個考察點進行了爲期三週的現場驗查,把驗查工作與專家會診、資源對接、調查研究等幾項任務緊密結合起來,與縣市主要領導進行了充分交流,從電商園區、電商平臺、縣服務中心、村服務站點、應用企業、培訓學校、檢驗檢測中心等多點考察評價,一路查看,一路點評,一路研討,一路建言獻策,感受到了發展電商的熱情和決心,看到了菏澤現場會帶來的一系列新的變化和氣象。主要情況如下。

一、我省農村電商發展水平迅速提升

農村電子商務是建立農村新型流通體系、推進消費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擴大城鄉消費的新渠道,是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是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實施產業扶貧的新載體。今年以來,特別是菏澤現場會以後,全省農村電子商務正以迅猛發展之勢,在齊魯大地方興未艾、日新月異,深刻而潛移默化地改變着廣大縣域層面的人們觀念意識、消費習慣,影響着企業的爲商之道和經營模式。

(一)地方政府更加重視。黨委、政府一條龍推進體系和工作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現場考察的25個縣(市、區)都已成立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出任領導小組組長,其中莘縣、冠縣、鉅野、泗水四縣更是由書記親自掛帥,把電子商務作爲黨政“雙一把手工程”來抓。組織機構進一步加強,各縣市基本都確定商務部門牽頭主抓,成立了電商科、電商辦等機構,設專人負責,形成部門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進一步強化,各縣都安排了電子商務專項扶持資金,出臺了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如濟南商河縣圍繞“打造三個基地(農產品生產交易基地、先進製造業基地和以溫泉爲特色的健康養生基地),建設富美商河”總目標,積極引進“趕街”模式,通過政府扶持、市場引導、搭建平臺,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升電商發展水平。

(二)服務體系初具形態。各縣(市、區)不同形式地建立了縣(市、區)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初步形成了覆蓋縣鄉村三級的電子商務服務網絡。阿里巴巴已在山東建成縣級服務中心42個,村級服務站2000多個,招募農村合夥人及淘幫手5000多人,覆蓋6000多個行政村,服務近1000多萬消費人羣。京東建成縣級服務中心99家,有27000多名鄉村推廣員,覆蓋90%以上的鄉村。蘇寧、趕街、樂村淘、雅購、淘實惠等多家知名電商平臺以及郵政、供銷、“萬村千鄉”和本土商貿龍頭企業也都在發力山東市場,紛紛下沉服務站點,形成了農村市場的多元化競爭態勢。

(三)農村電商上下行並重。20xx年,農村電商剛剛進入山東之時,各地政府更多的關注於爲農村羣衆提供線上購物的實惠和便利,更加偏重於消費品下行體系建設。今年以來,各地政府強烈意識到,要讓電子商務真正有效地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真正惠及廣大人民羣衆,必須解決本地農特產品的上行問題,否則,發展農村電商,就是一句空話。棲霞、肥城、金鄉、章丘等縣市已着手在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網貨化和可追溯體系建設等方面做出有益的嘗試。如章丘市按照“互聯網+特色農業”的理念,打造了農產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百農匯”,與全市45家重點農企和合作社建立了合作關係,註冊了“百脈泉”、“百脈醇農”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對接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從經營業戶購入種子、農藥、化肥及生產、加工全程進行備案監測,保證了上行農產品品質。“百脈醇農”塑造高端農產品品牌,以嚴苛的標準篩選產品,實施品牌產品全程可追溯。

(四)園區孵化集聚功能更加完善。縣域電商園區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平均每個縣都不止2—3家,全省各類電商園區約有400家左右。各地以電商創業園區、孵化中心爲依託,通過政策和資源導入,集聚電子商務企業,孵化創業團隊,有效帶動區域電商發展。如菏澤牡丹區目前已有5個園區投入使用,包括綜合性、全要素、多功能的天華電商產業園,以農產品電子商務爲主的銀田電商產業園,以大學生創業爲主的龍田電子商務產業園,以地方特色產品爲主的沙土電商產業園和以跨境電商爲主的皇鎮電商產業園。其中,天華電商產業園聚集了各類電商企業367家、物流企業78家、快遞企業11家、網店7400個,吸納就業人員1.3萬人;另外,濟鐵物流園、青島保稅港菏澤功能區兩個特色園區正在建設當中。青島萊西利用閒置土地、倉儲用房等建設了萊西市電商產業園、跨境電商產業園、新昌盛電商產業園、坤旭電商產業園、博望達電商產業園、電商物流園區及易郵匯通產業園等7個園區,以優惠的政策和創新的服務爲電商發展提供了優質載體,形成了獨特的園區帶動發展模式。

(五)傳統產業轉型與互聯網加快融合。在政府的大力引導和扶持下,傳統產業紛紛“觸網”,電子商務呈現出豐富的創新業態和良好的成長空間。青州市大力推進電子商務與製造業融合,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催生新業態,成爲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本地自主建設的“快鋼網”是專業化垂直的優特鋼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20xx年10月上線運營以來,已聚集企業用戶xx00多家,年內將實現交易量300多萬噸,交易額達到60億元;以社區農產品經營爲主的“地主網”電商平臺線上線下相結合,打造B2B2C模式的農產品生鮮配送一條龍綜合服務,已在國內開設特色省級運營中心8家,山東地區開設特色地級館11個,特色縣級館56個,線下連鎖特產便利店450餘家;“八喜旅遊網”積極探索“互聯網+鄉村遊”,其自主運營的“山東省鄉村旅遊電商暨綜合服務平臺”也是省旅發委合作開發運營的唯一的旅遊電商平臺。此外,“中國青州農民畫網”、“泓德物流智慧公益交易平臺”、“找花網”等花卉交易平臺也都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力。青州市電子商務業態之豐富、經營規模之大在全國縣級市中都屈指可數。

(六)電子商務成爲精準扶貧重要手段。不少縣市立足區域特色資源優勢,深入推進電商扶貧,取得顯著成效。棗莊山亭區從鄉鎮企業、第一書記、返鄉創業青年三個環節上實現電商與扶貧的.接入,建立了電商扶貧攻堅、宣傳引導、培訓導入、精準推進四大體系,制定了全區420戶、500餘名貧困戶的電商脫貧幫扶計劃,堅持服務機構推動、自主創業帶動、孵化創業撬動、安置就業拉動、互助發展聯動“五動結合”,培植創業典型,示範帶動發展。成立了電商“星星之火”創業講師團,今年以來開展各類培訓3000餘人次,激發了羣衆電商致富動力。目前已有220多戶貧困戶實現就業,80多人成爲電商致富能人。菏澤定陶區建立了殘疾人電商創業就業孵化基地,截至目前已通過培訓帶動殘疾人就業1900人,其中貧困人員470人。基地還爲受訓的殘疾人設置了創業就業空間,配備專業創業導師,幫助殘疾人把當地產品通過互聯網賣到全國各地,不但把殘疾人“扶上路”,還要“送一程”。

二、如何看待我省農村電商的發展水平

(一)我省縣域農村電商發展普遍優於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的發展水平。國家財政部、商務部自2014年起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截至20xx年,共拿出84億元,認定支持示範縣496個。除北京、上海、天津、山東、浙江外,境內各省市都有縣域入圍。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重點支持革命老區和中西部貧困地區,2014—20xx年確定的256個示範縣中,國家扶貧重點開發縣和集中連片貧困縣有103個,示範創建的目的主要是通過資金支持以電子商務爲切入點,形成“造血”機制,帶動整體經濟發展。對示範縣提供的支持資金,很大程度上也來自於國家財政的扶貧資金。可以說,國家級示範縣的示範點不在於發展水平,而在於對出路和模式的探索。這次參與我省示範縣評審的部分專家也參加了國家示範縣的創建評審工作,其對我省農村電商整體發展水平給予了積極和高度評價,即使是我省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中西部縣域,其電商發展和產業基礎也超過了國內中西部地區的大部分國家級示範縣。

(二)與浙江、廣東等電子商務先進省份還有明顯差距。從交易規模看,20xx年,廣東和浙江的電子商務交易額、網絡零售額分別爲3.36萬億元、9600億元和2.81萬億元、8400億元,位居全國前兩位,遠超山東,而我省僅爲1.8萬億元、35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從阿里巴巴平臺的買入和賣出情況來看,廣東和浙江的順差額同樣位於全國的前兩位,山東則有比較明顯的逆差。從資源條件看,特別是農產品資源,相比廣東和浙江,山東具有一定的優勢。以“三品一標”農產品中數量佔比最高的無公害產品爲例,山東有5332種,浙江4665種,廣東2112種。但我省在農產品加工方面優勢不明顯,在網絡銷售方面更顯落後。阿里數據顯示,20xx年阿里平臺農產品賣家數量,廣東和浙江分列前兩位,山東位居第4;在農產品銷售規模前十排名中,浙江位居第1,廣東位居第4,山東未能入圍;阿里發佈的在線商業服務生態發展指數,浙江爲88.66%,廣東爲43.53%,山東僅爲13.26%,在省市排名中列第8位;郵政快遞業務量,廣東全年50.13億件、浙江38.3億件、山東7.34億件。營銷能力和服務能力的不足,導致山東沒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爲網銷優勢。20xx年,我省網絡零售活躍度(網絡零售額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之比)僅爲12.6%,而浙江和廣東分別爲38%和24.5%。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山東省的產品上行體系,特別是農產品上行體系亟待加強。

(三)我省東西部農村電商發展差異化逐步顯現。從調研情況看,同樣是積極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的東西部縣域,在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上呈現不同形態。與東部相比,西部地區因爲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當地政府在發展電子商務發展方面覺醒早、決心大、動力足,通過對阿里、京東、樂村淘等電商平臺的引進,在短時間內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但這種發展方式在面上鋪開之後,產業水平、加工能力、人力資源等要素資源不足的劣勢某種程度上成爲制約發展的瓶頸,產業基礎薄弱的特點開始顯現,後發難度加大,在菏澤、臨沂等地區表現明顯。相比而言,東部地區經濟發達,發展電子商務的緊迫感不及西部強烈,地方政府在推動電子商務發展方面啓動相對較晚。但產業基礎好、消費能力高更容易讓東部地區走上產業電商的道路,形成更多的區域平臺、垂直平臺和較爲完善的電商產業鏈條,這些潛力一旦得到充分開發和展現,就將形成東部地區快速趕上來的後發優勢。當前,濰坊青州、安丘,青島萊西,威海榮成,煙臺棲霞、招遠等縣市的產業電商正日益顯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三、當前農村電商發展中的幾個突出問題

一是發展思路還不夠清晰。藉助示範縣創建,各地黨委政府對電子商務工作的重視程度普遍提升,但是,重視到位尚未轉化成謀劃到位。整體看,少部分縣市領導認識不到位,大部分缺乏清晰的發展思路;缺少頂層設計,或是制定了發展規劃,但規劃內容脫離實際或工作部署不到位;一些縣各部門多龍治水,沒有形成聯動機制。究其原因,各地農村電子商務工作普遍起步較晚,多爲摸索着幹,縣及鄉鎮領導幹部缺乏系統的電商知識,缺乏生態電商的理念,缺乏電商與產業結合的認識。二是公共服務體系不完善。表面看,各縣基本都已建立了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初步構建了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服務網絡。但實際上服務的“公共性”沒有真正實現。比如很多縣認爲引入阿里農村淘寶項目就相當於建立了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其實這樣的電子商務服務體系由於過於依賴單一企業,其本質上由於不是獨立的第三方服務商,具有較強的封閉和排他性,開放性、包容性不足,難以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務,難以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廣泛參與,難以引導各類服務資源的有序競爭與合作。三是農村電商發展呈現碎片化。今年以來,全省各地的電商氛圍有了明顯的提升,企業、羣衆參與電子商務的熱情高漲,呈現出“全民電商”的局面。但由於一些地區缺乏政策導向和有力的體系支撐,各類電子商務經營主體呈現自發性生長,與地方特色產業未能充分融合,電商對產業的系統整合效應不顯著,生態體系建設沒有得到充分發展,以至於電商業態的發展與地方經濟脫節,對經濟的拉動和貢獻弱化。四是農產品上行體系建設還在艱難前行。

主要表現在:農產品網貨標準化程度低,各縣市農業部門普遍建立了農產品檢驗檢測和質量追溯體系,但與電子商務的結合並不緊密;區域公共品牌建設滯後,一些縣也打造了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電子商務品牌,但這些品牌多是產品品牌或企業品牌,區域公共品牌的缺失對縣域電商整體形象的塑造和市場規範發展形成嚴重製約;區域性、垂直性電商平臺發展程度較低,雖然出現了青州的“地主網”、榮成的“榮成海味”、招遠的“招金網”等典型代表,但總體上數量和質量都不夠,各地的農特產品還是以淘寶、天貓等全國性綜合電商平臺爲主要上行通道,網上銷售的內循環不能有效形成,難以建立地產地銷的生態體系,對地方經濟的貢獻度大打折扣。五是城鄉末端物流配送尚未有效打通。發展電商,根本在產業,關鍵看物流。農村電商面臨的主要困境是物流成本擠佔利潤,據測算,物流成本約佔農產品毛利潤的40—60%。目前我省各縣市的物流快遞對鄉鎮的覆蓋已有顯著提升,但到村的覆蓋仍處於低水平。目前能夠實現到村配送的只有“菜鳥物流”、郵政和部分區域性物流企業,工業品下行的“最後一公里”和農產品上行的“最七年級公里”尚未打通,成爲制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大瓶頸。雖然青州市的泓德物流、壽光市的安能物流等企業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但大多數物流企業出於利益考慮,不願開放自己的體系,加之各地政府尚未拿出行之有效的辦法,導致農村電子商務共同配送體系建設進展緩慢。六是傳統流通業態轉型動力不足。電子商務向農村的快速下沉,衝擊了傳統的農村流通體系。一些大型傳統企業主動擁抱互聯網,轉變經營模式。如壽光的全福元商業集團,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大部分傳統商貿企業沒有抓住電子商務的契機進行轉型升級。另外,大多數傳統專業市場藉助電子商務轉型的動力不足,對電子商務敬而遠之,甚至抱有排斥敵視的態度。一些專業市場通過平臺建設或引導商戶觸網進行了嘗試,但缺乏合理的規劃和模式,沒有達到好的效果。七是農村電子商務人才普遍匱乏。電子商務本身涉及多個領域且技術性很強,讓文化素質本來不高的農民掌握這門技能並非易事。各縣市政府通過開展培訓、外部引進、返鄉創業等方式拓展了電子商務人才隊伍,但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人才缺口仍得不到滿足,尤其是實操型人才和領軍人才、複合型人才等高端人才嚴重不足。

四、突出產業電商導向,提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水平

當前,我省農村電子商務已進入“成長期”向“發展期”轉型的關鍵時期,不再是“抓到籃子裏邊都是菜”,不再是幾個返鄉青年開個淘寶店,不再是網上賣個紅薯辣椒,不再是個體創業爲主的草根電商,不再是零星分散的碎片化電商生長,而是突出產業特色,發揮企業生產組織功能,打造集新業態創新於一體的電商新模式,更加突出產業的規模化、生產的標準化和營銷的品牌化,並以產業電商吸引帶動服務電商,形成有山東特色的電商生態環境。在工作推進上,我們應主動把握新的發展趨勢,加強頂層規劃和政策支持,實施東西部分類指導,推動向產業電商轉變,打造山東模式,實現超越發展,爭取進入國內電商強省行列。在指導思想上,堅持“一個基本目標”,把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惠及農民羣衆作爲衡量農村電商發展的根本標準,避免搞花架子和形式主義;把握“一條主線”,電商爲勢,產業爲基,品牌爲魂,把發展農村電商與地方優勢產業緊密結合起來;着力構建“五大體系”,加強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創建農村現代物流體系,健全農產品上行體系,強化人才培訓體系,完善金融服務體系,破解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突出問題,深化電子商務與產業鏈融合,全面提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水平。

(一)注重因勢利導,加強縣域電子商務的頂層設計。一是摸清本地發展情況,做到認識電商、認識縣情,準確把握縣域電子商務的發展定位,精準用力,靶向施策,幹出本地特色。二是強化政府推動,形成“一把手”動、部局動、鄉鎮動、村居動的整體推動氛圍,推進相關規劃、指導意見、實施方案的落地執行。三是用好政策槓桿,將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加大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加大園區的產業孵化聚集功能,招引電商企業與扶持草根電商創業並重,讓“大象起舞”與“螞蟻雄兵”同在。

(二)佈局縣鎮網絡,強化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一是要發揮政府服務、帶動作用,構建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的“機場模式”,做好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的“塔臺”指揮、協調、調度工作,集成全面服務功能,全面對接各種電商平臺,防止服務資源的相互割裂,完善農村電商綜合服務功能,打造區域電商發展生態圈。二是加速鄉鎮、行政村服務站建設,疏通農村電商“毛細血管”。積極引進阿里、京東、蘇寧、樂村淘等平臺,加速向鄉鎮、村下沉,提供“線上下單,線下體驗”服務,培養農村消費羣體的網上消費習慣。三是完善公共服務的支撐保障,實現對不同區域和產業的完整覆蓋以及服務資源的有效共享,以滿足不同層面的服務需求。向上對接省、市公共服務資源能力,向下指導和協助各鎮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開展工作,發掘鄉鎮農特產品電子商務產業鏈條對不同環節的適應性、匹配度。

(三)突出發展主線,建立健全農產品上行體系建設。一是推動網銷農產品特色化。依託地方“三品一標”、“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等特色農產品,梳理、發掘具有獨特資源,能夠在網上行銷全國的網貨產品。可以在全省範圍內梳理出20個網貨大品類,100箇中品類和1000個小品類,分類進行產業培育和品牌推廣。二是推動農產品電商標準化、品牌化。按照“內強品質、外塑品牌”的原則,引導壯大農產品初級加工,提高農產品產地的標準化程度,努力做到網銷農產品檢驗檢測全覆蓋,以品牌化建設爲重點,突出企業主體,強化政府推動,着力打造“區域公用品牌+企業自主品牌”的品牌體系,通過線上線下對接會、網上產品節、地方特色館等多種形式進行整體營銷。三是藉助與成熟電商平臺合作。依託其影響力、市場佔有率、綜合服務水平等方面的優勢,拓展網絡營銷。選擇外來電商平臺的前提是,必須融入當地縣域經濟發展,在平等共贏的格局中共同成長,形成良性競爭。同時,要因地制宜地,力爭打造一批本土區域和垂直平臺,把稅收留在當地。四是促進各地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與農產品電子商務與相結合,在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檢測的同時,拓展應用場景,以第三方檢測報告、食品安全查詢功能、營養成分量化標準、營養專家推薦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體系爲基礎,加強差異化、高端化、定製化的電子商務食品安全服務,助推農產品上行。此外,應把握農村服務業方向的發展趨勢,鼓勵培養鄉村旅遊、休閒、體驗農業與電子商務結合催生的新業態。

(四)延伸網絡覆蓋,打造縣域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體系。一是實施縣域電商物流共同配送。爲提高物流效率,可考慮整合現有物流資源,採取多層次分工合作的方式,“四通一達”等大型物流企業輻射至縣和部分鄉鎮,縣與鎮、村間的貨物流通可充分利用農村郵政、供銷體系和本地物流龍頭企業,必要時可成立合資合作公司,共同開拓農村市場。二是加快倉儲物流和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合理設置區域物流中心,支持冷鏈配送及倉儲建設,實現倉、幹、配一體化的“全程冷鏈運輸”,完善鮮活農產品(果蔬、肉類、水產品)包裝、保鮮等冷鏈物流技術規範,最大限度減少生鮮農產品產後損失。三是鼓勵在鄉鎮及有條件的行政村發展自提點、代收服務點等模式,降低物流配送難度,更好解決農村物流“最後一公里”難題。

(五)強化創業孵化,促進縣域電子商務產業集聚。一是充分利用閒置土地、倉儲用房等建設縣域電子商務產業孵化園和產業園區,強化孵化、創新功能,提供品牌培育、技術指導、媒體營銷、人力資源、企業融資等各類專業服務,帶動縣域電子商務集聚發展。二是依託農產品批發市場、農業加工園區、農業綜合服務站等,整合當地優勢產業、產品、企業、品牌等,挖掘歷史故事,賦予文化色彩,打造網絡品牌,引入初級倉儲物流、產品分銷功能,合理規劃建設一批基於產業聚合和地域產品加工能力的特色“電商小鎮”。三是繼續開展電子商務示範園區創建工作,研究出臺促進電商園區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或評價機制,發揮政策引導與槓桿作用,促進各地電子商務規範、健康、快速發展。

(六)堅持引育結合,加強電子商務人才培訓體系建設。一是結合就業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聯合有關行業協會、教育培訓機構、電子商務企業等,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戶以及政府有關人員等開展電子商務實操培訓、專題培訓。二是發揮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阿里、京東、蘇寧平臺作用,面向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及電商化等知識培訓,提升應用電子商務的能力。三是積極組織本地電商專家、成功創業青年、有經驗的政府工作人員等建立本地“電商教練”隊伍,走鄉串村、以身說法,爲電商創業人員和傳統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提供指導。

(七)創新金融服務,化解農村電商融資難問題。一是鼓勵和支持農信社、農行等金融機構與農民專業合作社、電子商務協會等組織合作,開發適應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需求的惠農金融產品,創新農村電商投融資機制和擔保方式,簡化貸款手續。二是加快農村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建設,支持金融機構與第三方機構合作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數據資源,評估企業經營情況,防範信貸風險。三是鼓勵和支持阿里“旺農貸”、京東“鄉村白條”等互聯網金融服務在農村的應用,爲當地種養殖戶、小微電商企業提供便捷的小額貸款。此外,鼓勵省內的互聯網支付機構加強支付工具的研發創新,促進農產品線上交易和移動支付。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篇4: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爲進一步瞭解我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省統計局組織省屬11支調查隊(戶縣、隴縣、蒲城縣、耀州區、臨渭區、華陰市、寶塔區、略陽縣、xx縣、綏德縣、xx縣)對我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採取隨機抽樣的方法,每個調查隊分別選取37個鄉鎮,每個鄉鎮選取2個村,每個村選取5名村民作爲調查對象,共發放調查問卷331份,有效回收問卷331份,問卷有效率100%。

一、我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在設計調查問卷的專題調研中,我們對我省農村電商發展較快的武功縣、三原縣進行了重點調研,從調研情況和本次調查問卷結果看,目前我省農村電商發展主要呈現四個特點:第一是“快”,主要表現在農村電商發展速度非常快;第二是“廣”,就是覆蓋面越來越廣;第三是“熱”,社會各界都非常關心農村電子商務,阿里、京東、蘇寧這些大的電商都積極投入到農村電子商務運營網絡的建設中;第四是“新”,就是電商模式不斷創新。但發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接受調查的村民呈現老齡化、低學歷化,對新生事物接受慢

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331名村民中,以中、老年人居多,年輕人大都在外務工,其中-19歲佔0.9%,20-29歲佔22.6%,30-39歲佔23.9%,40-49歲佔28.1%,50歲及以上佔24.5%,年輕人佔不到三成;在文化程度方面,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佔54.1%,高中、中專、職中文化程度的佔34.7%,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僅爲11.2%;在擁有電腦的242戶家庭中,不會打字或打字不熟練的佔24.8%,不會使用網絡的佔5.4%,不懂電子商務的佔57.8%,非常熟練的僅有.0%。多數村民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對新生事物接受慢,對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瞭解不多,使得農村電子商務普及較爲困難。

8

(二)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不平衡,多數人對電商瞭解不夠

調查結果顯示:村民在獲取農產品市場需求信息方面,從網上獲取的佔52.6%,從廣播報紙電視獲取的佔34.4%,通過收購商獲取的佔56.2%,通過其他渠道獲取的佔8.8%;村民對電子商務十分了解的僅有4.2%,基本瞭解和比較模糊的佔比高達71.3%,不清楚的佔24.5%;在農產品銷售中,有48.6%的村民是自己零售,42.3%的村民是通過採購商採購,21.8%的村民是通過網絡途徑銷售,44.1%的村民通過農貿市場和批發商出售;村民認爲農業信息化對自己的收入影響很大的佔35.0%,有37.8%的人認爲影響不大,感覺沒有影響的佔.7%,不清楚的佔8.5%。可見,農業生產正逐步走上信息化道路,但農產品銷售仍以傳統銷售方式爲主,農民對電商不瞭解,對電商在服務農民、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方面的作用不清楚,沒有充分認識到電商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三)農村電腦、手機普及率較高但有效利用率低

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的331戶村民中,家裏安裝了電腦的村民佔73.1%,沒有電腦的佔26.9%,電腦擁有率達到了三分之二以上;在所調查的66個村子中,電腦普及率達到10%以上的村子佔68.0%;在擁有電腦的242戶家庭中,有57.5%的村民上網看新聞、聊天、玩遊戲,35.5%的村民選擇網上購物,僅有7.0%的村民利用網絡進行農產品銷售;在手機使用方面,97.3%的村民用來打電話,58.6%的村民用於發短信。對於知識水平層次相對較低的村民來說,網絡終端的電子商務利用率非常低,網絡的運用也變得狹隘,大部分村民還沒有認9識到手機和電腦對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的重要作用,電腦幾乎成了一種擺設。

(四)農村信息網絡不斷完善但資費較貴

近年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加快,光纖寬帶網、移動通信網和廣電有線網絡,逐步形成了有線無線相結合、覆蓋城鄉的信息網絡體系,通信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但網絡資費還是較高。從調查結果看,有39.6%的村民表示資費太貴,4.2%的村民表示挺便宜的,56.2%的村民表示資費一般;從網絡信號看,.1%的村民表示網絡信號不好,31.1%的村民表示網絡信號很好,56.8%的村民表示網絡信號不穩定。

(五)村民對發展電商的期望較高,但開展起來阻力大

在影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方面,有53.5%的村民認爲技術難以掌握,78.0%的村民認識不到電子商務的用途,34.7%的村民認爲電腦普及率低,還有22.7%的.村民擔心物流不發達會阻礙電商推廣;對村民是否願意參加農村電子商務培訓班的調查顯示:有74.3%的人表示願意,11.5%的人表示不願意,.2%的人表示非常渴望這樣的機會;從村民對農村電子商務網站的期望調查看,47.5%的村民希望可以銷售農產品,30.2%的村民希望可以進行網上購物,17.8%的村民希望可以指導農作物種植,還有4.5%的村民希望可以通過網絡瞭解天氣變化情況。可見村民對電子商務的熱情很高,渴望瞭解電子商務相關知識,這有助於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但對於電腦知識零基礎的村民來說還是需要專門的培訓和特定的技術指導。

(六)鄉村公路網絡基本形成,但物流配送網絡相對滯後

鄉村公路建設能夠促進農村物流快遞業發展,是支撐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條件,隨着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鄉村公路網絡基本形成。本次調查數據顯示,從縣城到各村的道路97.3%已經實現硬化,但物流配送網絡相對不健全。雖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改善,但由於農村人口居住分散,物流成本較高的現實造成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物流配送發展較慢。當前,大多數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網絡只能覆蓋到縣城周邊,大多數鄉鎮被排除在物流公司的業務範圍之外,所以農村電子商務要發展,必須要解決物流“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二、對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和建議

(一)加強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

電子商務的開展離不開配套齊全的網絡設施,要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寬帶普及,搞好農村網絡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提高有線電視普及率和寬帶服務水平,並降低成本,減少費用,爲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創造有利的基礎條件。同時建立綜合性的農村信息化網站及鄉鎮一級的農業網站,爲農業生產經營提供信息保障。通過網站的建設,收集、整理農業數據,建立健全農業技術信息數據庫,用以指導農民進行農作物種植、農產品銷售、農資農具購買,引導農民積極進入市場,多層次、多渠道地參與電子商務,使其真正體會到電子商務的優越性。

(二)加強農村居民電子商務的知識培訓

一是解放思想,提高認識。電子商務具有時空差異性,有別於傳

統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面對面交易,傳統觀念與互聯網思維方式有較大差距,加之大多數村民年齡偏大,長期受傳統生活習慣的影響,因而對電商不瞭解、不支持,所以首先要從解放思想入手,抓宣傳、抓學習,要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對農民進行現場培訓,使更多的人瞭解計算機、認識計算機,這樣才能循序漸進,凝聚共識,打開局面。

二是加大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力度。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先要從農村網絡基礎知識教育抓起,教會農民認識計算機、認識網絡,教會農民如何在網上搜尋信息、如何在網上進行交易,使得農民逐漸認識和適應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另一方面要對農民、合作社和政府人員等進行技能培訓,增強農民使用智能手機的能力,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網拓寬電子商務渠道,提升農村電商爲農民提供信息服務的能力,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建立專業的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基地和師資隊伍,努力培養一批既懂理論又懂業務、會經營網店、能帶頭致富的複合型農村電商人才。

三是充分調動農民從事電子商務的內在積極性。在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工作中,關鍵是要解決農民從事電子商務的內在積極性問題。要糾正農民對於電子商務的偏見,使農民化被動爲主動。如果只靠政府的外力推動,在村子裏建點,教給農民一些基本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而沒有使農民看到成效,那麼培訓往往就會走過場。農民看不到成效,就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學得難,忘得快,效率極低。因此在培訓過後,還要組織農民有效開展電子商務活動。只要農民能從電子商務中獲得實惠,他們就會主動學習相關知識,並利用這些知識服務客戶,帶動當地農村電商的發展。

(三)積極探索農村電子商務新模式

要鼓勵和支持地方、企業等因地制宜、開拓創新,探索農村電子商務新模式,積極扶持當地電商企業、專業合作社、網店經營者進行產品包裝、產品展示和營銷推介,力爭培育一批網絡營銷模式新、創業帶動能力強、網上銷售規模大、市場認可程度高的電商“龍頭”。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大賽,調動返鄉創業者、大學生村官、農村青年、退伍軍人等參與農村電子商務的積極性,帶動個體工商戶、下崗職工、大學生村官、農村致富帶頭人、大中專畢業生等人羣積極開辦網店,引導、鼓勵具有實踐經驗的電子商務從業者、電子商務職業經理人到農村發展,不斷培育和壯大農村電子商務主體,發揮其帶動和引領作用。

(四)設立“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

“農村淘寶”是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在村裏設立村級服務站,選拔具備一定的創業意識、服務觀念、網購能力的代購員,讓代購員直接服務村民,既可以手把手幫助村民網購、下單、付款,又可以幫村民收發快遞。通過服務站的設立,逐步在農村地區培育一批優勢農產品電子商務示範基地。

(五)建立和完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

由於農村人口居住分散,物流成本較高,加之農產品種類多,生產單位較小,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低,配送需求面分散,物流技術難度較高。因此,首先要解決農產品的配送問題,利用先進的信息手段和網絡技術改造傳統的農產品流通模式,建設現代化物流配送體系,優化流通機制,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產經營效益;二要加強交通運輸、商貿流通、農業、供銷、郵政等部門和單位及電商、快遞企業對相關農村物流服務網絡和設施的共享銜接,加快完善縣鄉村物流體系,鼓勵多站合一、服務同網;三要鼓勵傳統農村商貿企業建設鄉鎮商貿中心和配送中心,並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和共同配送,使得農產品可以快速且低成本地流通出去。

篇5: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農村電子商務是現代農業的一種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農村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舉措。XX縣作爲農業大縣,農產品資源豐富,且具有產業規模,適合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因此,我們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拓展新的農產品銷售渠道,助力脫貧攻堅、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實現農村脫貧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我們通過制定調研方案、組成調查組,走訪農業企業、平臺網點、發改、商務、郵政等相關職能單位,深入深度貧困村電商服務網點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XX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基本情況

(一)全縣生態特色農業產品資源的產業化發展情況 XX縣物產資源豐富,生態農業獨具特色。我們經過搶抓機遇,大力發展生態特色農業,逐步實現規模化、集約化、基地化、品牌化發展。一是生態特色種植業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以烤煙、馬鈴薯、食用菌、高山蔬菜、核桃等本地特色經濟作物和板藍根、桔梗、丹蔘、連翹等中藥材種植已達到規模化水平。

種植面積達46.7萬畝,覆蓋全縣16個鎮辦243個行政村6.3萬餘戶。二是實現生態特色養殖業產業快速發展。全縣生態黑豬、土雞、中華蜂、肉兔等特色養殖業品牌化、基地化發展。全縣生豬飼養量達到64.94萬頭,禽達到218.2萬隻,中華蜂達到4.2萬箱,肉兔62萬隻。三是延伸農特產品加工業的產業鏈,穩步推進集約化發展。XX豆腐、豆製品、核桃油、香茹、黑木耳等融入西安、XX等大中城市消費市場,成爲XX縣特色農業的品牌和名片。

(二)支撐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城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村物流快遞服務業快速拓展,有力推進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一是農村通訊基礎設施建設至臻完善。目前,光纖寬帶網、移動通信網和廣電有線網絡實現了村村有線無線相結合的全覆蓋信息網絡體系。二是通村、通組水泥路路面等級化基本形成,爲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三是快遞物流業不斷髮展。XX縣已有京東、圓通、順豐、中通、韻達、申通等14家成熟運營的專業快遞物流企業,物流配送能力遍及城鄉村落。四是農村電子商務設施逐步完善場地、辦公、運輸車輛、保鮮技術的設施配備在逐步規範化運作中不斷完善。

(三)全縣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XX縣電子商務發展十分迅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縣有90餘家中小企業利用“京東”、“淘寶”、“天貓”、“村掌櫃”、“郵樂購”、“供銷在線”等網站,加入第三方平臺進行線上交易;有 120餘家企業、農特產專業合作社、商家等小微企業,通過網絡宣傳企業、發佈產品信息、拓寬銷售渠道;有200餘家網商開展網上交易,其中從事農特產品經營的.達120餘家,電子商務從業人數不斷增加。

二、XX縣農村電子商務特點

一是政策環境保障有力。全縣出臺了《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實施方案》《精準扶貧農村電子商務支持實施方案》《農產品網路銷售方案》《農村物流發展實施方案》《電商培訓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爲全縣電商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農村電商平臺發展迅猛。堅持電商發展與旅遊相結合,通過電商平臺打造XX特色小鎮、旅遊資源、綠色特產知名度和影響力;堅持電商發展與跨境貿易相結合,大力發展跨境電商,不斷擴大XX農產品的對外銷量。XX年,全縣共有電商企業45家,其中3家縣級電商運營中心、4家鎮級電商服務中心、鎮村電商示範形象店(點)169個,其中深度貧困村4家。

三是電商扶貧作用凸顯。立足實際、依託產業,電商扶貧深入有效開展。制定了《XX縣精準扶貧農村電子商務支持實施方案》,與蘇寧易購、楚楚街等一線電商平臺簽訂扶貧戰略協議,加快縣鎮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建設。XX年全縣40餘家電商企業、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開展了電商扶貧、電商創業培訓,XX年開展電商培訓12次,培訓人員1100人,其中在冊貧困戶790戶,帶動貧困戶人均增收760元。

四是營銷能力不斷增強。積極實施“互聯網+農業”品牌戰略,做實叫響了“XX山地農產”品牌,XX農特產品對外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在江寧電商產業園建成XX特產館,在XX縣投資6000萬元、建成1萬平方米的西北核桃交易中心,目前,網上銷售額2.52億元,其中農產品上行達8900萬元,較上年增長20%。

三、XX農村電子商務存在問題

(一)農產品電商物流體系基礎不完善

XX山大溝深的自然條件,交通不便,農村電商投入大、效益低,進出村的車輛密度較小,產品運輸較爲困難,加上缺乏完善的冷鏈體系,缺少現代化農產品專用運輸車輛,農產品在採選、運輸、儲存等環節的損耗成本過高。從縣發改、商務、郵政部門瞭解到,順豐、申通、圓通、韻達、EMS等多家快遞公司落戶XX縣,除EMS100%覆蓋外,其餘品牌均覆蓋率在50%以下,龐大的市場需求潛力有待開發。

(二)農村電商網購差異性較大,網絡銷售比較鬆散 XX農產品生產和農村消費羣體具有分散性和規模小的特點。一方面,農村居民人口總量大且居住分散,農村消費市場是居民住戶,數量龐大,需求產品從生產資料到生活資料,名目繁多;具體到每家需求規模卻又很小。我們對90個農戶網購調查,結果顯示:農戶網購主要集中在衣着類及日用品類,而電器、機械等網購的人數較少。另一方面,農特產品的自然生長特性,農特產品成熟期不一致,分佈地域差異大,最迎合消費羣體的鮮活農產品只能在小範圍配送,很難滿足長途運輸需要。

(三)特色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滯後 XX縣擁有核桃、香菇、木耳、食用菌等優質的特色農產品,經過多年的發展,在統一品牌、包裝、標識、配送上沒有認證,所以沒有形成自己特色“品牌”,也未形成知名度高的龍頭企業和叫得響牌子的拳頭產品。目前網上銷售的120多種特色農產品,存在量小不優、包裝設計不夠精美、產品美譽度不夠等問題。特色農產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不足,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不高,附加值不高,農產品網貨化沒有實現突破性進展,特色農產品上行通道難以打開,缺乏大品牌農產品,極大的制約了XX縣農村電商的進一步發展。 (四)農村電商應用人才缺口較大

廣大農村居民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對新技術、新信息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弱,對電子商務瞭解還不深,缺乏精通電子商務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儘管XX縣採取多項舉措引進、培養農村電商應用人才,仍然無法完全滿足發展需求,特別是具有懂農業,有經濟、會管理、精網絡等符合型農村電商人才缺口更大。

四、今後工作建議

(一)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振興鄉村戰略,使農村迎來國家更多的政策傾斜和行業部門資源投入。我們要緊抓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大好機遇,積極出臺和完善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推進農村電商服務站點、電商園區和淘寶村建設,努力打造生產、流通和消費一體的新型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爲農村消費市場的快速發展增添活力。

(二)加強農商協作深度融合,打好生態特色農業“品牌”。一是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努力將生態特色農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提高1-2個百分點。整合全縣電子商務農產品檢測,鼓勵電商企業開展“三品一標”產品創建,積極申請農特產品QS標準認證,支持應用商品條碼、二維碼,開發出市場認可、廣受歡迎的農特產品。二是創新營銷策略,設計門類齊全的生態特色農產品精美包裝,把更多的農產品變爲更適合網上銷售的商品。三是加強生態特色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建設,通過提高商品附加值來增加生態特色農業收入。四是加大線上線下融合力度,多平臺、多渠道、多舉措實現“農商互聯”資源的無縫銜接活動,推動實體與網絡市場融合發展,實現線下實體市場的轉型。

(三)圍繞脫貧攻堅,全力推動電商扶貧工作。加快實施“互聯網+流通”和“農商互聯”行動計劃,在全縣基礎較好的鎮辦新建鎮級電商服務中心或農產品電商服務綜合體3-5家;新建農村電商服務站30個,力爭XX年退出貧困村電商服務站點全覆蓋,深度貧困村電商服務站點達50%以上,逐步實現全縣村居黨員活動中心和全縣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物業代辦點全覆蓋。積極做好農產品流通企業、電商企業、專業合作社等農特產品的線上線下組織推介活動,大力推進電子商務在農產品流通銷售中的應用與發展,帶動農特產品標準化、品牌化發展,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外銷,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四)進一步加強農村電商物流配送能力和和人才培育

一是打通農村電子商務“最後一公里”。整合資源,發揮市場能動性,提高農村物流配送能力。加強供銷、商貿、郵政、快遞等相關農村物流服務網絡和設施一體化建設,實施生態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區域化集中打包,標識化集中對外銷售,在城鄉一體綜合配送、銷售中相互融合、達到互通互惠互利共贏目的。二是進一步強化農村電商人才培養,針對農村電子商務知識,組織開展大範圍的多層次電商高技能培訓。建立多層次的電子商務人才吸引機制和激勵機制,引進一批素質較高、專業能力較強的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爲XX縣農村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篇6: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一、問卷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爲某城鎮的就業人員,包括全職就業者、兼職就業者和自營業主。

二、調查內容

1. 就業形式:調查對象的就業形式(全職就業、兼職就業、自營業主)。

2. 就業單位:調查對象的就業單位(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私營企業、其他)。

3. 就業收入:調查對象的就業收入(月薪、日薪、按件計價等)。

4. 就業滿意度:調查對象對自身就業狀況的滿意度(滿意、不滿意、一般)。

三、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方式,具體內容包括:就業形式、就業單位、就業收入、就業滿意度等。調查人員將在某城鎮的各類就業人員中抽取樣本,對其進行問卷調查,以獲取相關調查數據。

國有資產管理機構設置的調查分析

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的調查分析應該從經濟和政治環境、政策法規、市場行情、投資風險等多方面入手。

1、經濟和政治環境:首先要了解當前國家經濟和政治環境,以及國家經濟政策和財政政策,以及政府投資政策,以及國家金融政策,以及政府的財政支出政策,以及國際經濟形勢,以及國家的貨幣政策,以及國家的財政政策,以及政府的財政支出政策,以及國家的'財政政策,以及國家的財政政策,以及政府的財政支出政策,以及國家的財政政策,以及國家的稅收政策,以及國家的金融市場政策,以及國家的財政政策,以及政府的財政支出政策,以及國際金融市場的形勢,以及國家的政策環境等等。

2、政策法規:要了解國家有關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以及政府的相關政策,以及市場監管機構的規定,以及國家的財政政策,以及國家的財政政策,以及政府的財政支出政策,以及國家的稅收政策,以及國家的金融市場政策,以及國家的財政政策,以及政府的財政支出政策,以及國際金融市場的形勢等。

3、市場行情:要了解市場行情,包括股票、債券、期貨、外匯

篇7: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近年來,農村電商產業得到快速增長,其中返鄉青年成爲主要的從業羣體,是電商創業創新的生力軍和主力軍。引導和幫助廣大返鄉青年投身電商創業,可以促進地區電商產業發展,推進電商模式創新,營造良好的電商產業發展環境,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在推進地區經濟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做好返鄉青年電商創業服務,激發返鄉青年電商創業熱情,充分發揮返鄉青年在活躍農村經濟中的主力軍作用,對於帶動更多羣衆實現脫貧致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爲此團縣委開展了“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專題調研“促進返鄉農村青年電商創業”。調研情況如下:

一、存在的困難及問題

(一)農村青年電商創業技能不足,返鄉青年電商創業積極性不高。很多返鄉青年沒有經過專業的電商培訓,專業技能缺乏,電商創業等於“紙上談兵”。同時,受年齡、學識、經驗的限制,風險承受能力弱,而創業初期又面臨着網站設計製作、工商稅務登記、物流選擇和成本控制等問題,這些從未打交道的事情只能靠自己摸索,存在較高風險,讓很多青年望而卻步。

(二)農村青年電商缺乏創業資金扶持,返鄉青年創業信心不足。一些返鄉創業青年靠向朋友借錢和使用自己的儲蓄籌集創業初始資金,但這種單一的融資方式勢必難以滿足農村電商企業後續的發展規模和速度,導致返鄉青年電商創業信心不足。

(三)農村電商創業政策環境有待優化。相對於城市而言,農村地區網民比例相對低造成網站建設相對不均衡,物流網絡還不夠發達造成配送難度相對更高進而造成物流成本負擔較重。同時,農村青年電商創業者對政府相關創業政策的認知度相對較低。另外,返鄉青年電商創業還存在銀行貸款難、融資渠道不通暢等問題。電商企業屬於輕資產,沒有抵押物,創業風險大,金融機構對其貸款積極性不高,即使偶有小額貸款政策支持,也只是杯水車薪,並且申請手續繁瑣、操作難度大。

(四)農村網絡覆蓋率低,對電商創業有所制約。近年來,我縣農村網絡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受農村點多、面廣、用戶分散且網絡入戶資金、網絡維護等方面投入不足等因素影響,總體發展滯後,鄉鎮之間、村與村之間網絡發展的不平衡已成爲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突出問題。大數據時代,我們的工作生活都與網絡息息相關、須臾難離,但農村網絡入戶率不高,網絡發展滯後直接導致電商發展後勁不足,發展乏力。

(五)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物流配送是電商發展的重要環節,物流的發展直接推動電商的發展。然而由於農村地區電商發展較慢,很多第三方物流公司還沒有覆蓋到農村,不方便還費用高,同時農產品保質期短、容易變質,對物流的速度和技術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些都成爲制約返鄉青年電商創業的重要因素。

二、促進返鄉農村青年電商創業的對策

(一)加快返鄉青年電商創業平臺建設,營造濃厚的電商創業氛圍。搭建交流合作平臺,讓電商企業與本地政府之間進行交流合作,建立電商創業孵化基地,以此吸引有志青年創業。在此基礎上,加快城市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同時,農村現代物流體系建設也不能忽視,鼓勵郵政系統和其他社會資本大力發展農村物流,形成城鄉商品配送網絡。引進不同層次和規模的第三方物流服務企業,使返鄉創業青年和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物流服務企業進行合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決返鄉青年電商創業“資金難”問題。由政府牽頭,聯合金融機構,根據電商創業青年不同階段的需求,開展不同層次的電商創業信貸產品。同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免費向返鄉電商創業青年提供電商培訓,定期開展電商技能和模擬實戰演練,舉辦電商創業進農村、進社區活動,發揮活動在信息信息交流、創業輔導、政策諮詢等方面的作用。

(三)培育返鄉青年電商創業典型,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具體做法有:發放青年電商創業倡議書,積極引導,號召返鄉青年結合自身特長,投身電商創業中來;評選優秀青年網商,通過表彰和宣傳,擴大返鄉青年電商創業的影響力。同時,加強電子商務人才的儲備和培育,逐步建立起一套電子商務人才培訓體系,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輸送人才。

(四)完善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電商的發展環境,在硬環境方面,加強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寬帶普及率,加強農村公路建設,提高農村物流配送能力;在軟環境方面,加強政策扶持,加強人才培養,營造良好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