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

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

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

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國運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黨的十七大提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到黨的十八大明確“建設文化強國”,再到黨的十九大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許多社會學家在總結人類歷史時,說人類的每一次跨越總是文化的跨越,國與國之間的較量最終是文化的較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 習總書記爲何如此重視文化自信?我們提出“文化自信”的底氣何在?又如何要踐行“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與中華文化軟實力

(一) 文化軟實力的概念和影響力

1、   文化軟實力的概念

軟實力是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力量,是世界各國制定文化戰略和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參照系。表面上文化確實很“軟”,但卻是一種不可忽略的偉力。任何一個國家在提升本國政治、經濟、軍事等硬實力的同時,提升本國文化軟實力也是更爲特殊和重要的。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不僅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一個戰略重點,也是我國建設和諧世界戰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總書記說它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本指引。

2、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影響力

文化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的最好詮釋。什麼元素和符號最“中國”?其實不用說外國人,就連我們自己脫口而出的也往往是長城、武術、中醫、京劇等等。而它們的共性,就是“古老”。這些老祖宗留下的瑰寶,勾勒出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源遠流長,構成了世界熟知的那個“傳統範兒”的中國。然而在不知不覺中,中國的“創新秀”正迎頭趕上,打造着中國新的國際印象。如果說文化符號是一個國家的精神名片,那麼這張“名片”上的內容顯然也不會是一成不變的。隨着國家發展的日新月異、國家實力的持續躍升,它也會不斷增添新的內容。既傳承熱情大氣、踏實肯幹的做事方式,又富有標新立異、勇於突破的創新精神,不斷更新的中國形象已經成爲我們國家重要的軟實力。書寫了千年的中國故事,如今正翻開新的一頁。讓中國的名片更閃亮,既需要吸引八方客來親眼看看,更需要我們自己主動走出去。面對愈發多樣的文化元素,中國人只有更加主動地講好自己的故事,才能展現中華文化風采,中國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這正是文化的力量。

(二) 文化自信,這也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題中之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就是同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相融合、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昨天、今天和明天,歷史、現實和未來一脈相承。中國的未來決不是西化,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不是發展階段的差異,其重要原因在於文化基因的不同。人不自信,誰人信之?中華優秀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共產黨人爲之奮鬥的理想和目標蘊含着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要從中華傳統文化精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對黨的事業、國家命運、民族前途滿懷信心。

爲新時代開啓新徵程,高度重視文化自信,這也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題中之義。

二、文化自信的內涵

文化自信,是繼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之後,中國極爲重視的第四個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就要堅持“四個自信” ,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三個“更”,凸顯了“文化自信”在“四個自信”中的地位。讓中國人“自信”的“文化”,至少包括這樣幾個層面:

(一)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從5000年綿延不斷的悠久歷史中走來,創造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孕育出世界上唯一沒有斷流的中華文明。“以國爲國,以天下爲天下”的愛國情操,“天下大同”的人類情懷,“修齊治平”的心性修養,“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民惟邦本”的政治理念,“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和合”的美好理想等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着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這些思想、精神、追求和理念歷久而彌新,在不斷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展現出巨大的文化光輝,煥發出強大的文化生命力,是中華民族最獨特的性格氣節、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文化基因,可以爲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啓迪,爲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啓示,爲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啓發。正因爲有着如此強大的文化基因,中華民族能夠在世界文化激盪和世界民族先進之林中充滿堅定的文化自信。

(二)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革命文化是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爲實現革命理想不懈奮鬥歷程的文化寫照,它聯繫中國共產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對於共產黨人而言,中國革命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和清醒劑,是最好的教科書。當代共產黨人只有從革命文化中重溫歷史、感悟初心、接受洗禮,才能真正明白中國共產黨從哪裏來、到哪裏去,清醒認識我們黨與生俱來的精神特質和政治本色。只有用具有豐厚歷史底蘊和精神內涵的革命文化薰陶思想、滋養心靈,使紅色基因融入黨員幹部的精神血脈,才能使當代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變得深沉而執着,精神品格變得高尚而堅毅。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不容動搖,精神家園不能迷失,紅色基因不可變異。革命文化構成中國共產黨獨特的精神傳統和精神標識,是中國共產黨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的精神支柱,也是當前廣大共產黨員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不可或缺的精神養料。這種體現無產階級政黨獨特精神氣質、代表中國共產黨人獨特精神標識的特殊材料,對於挺立當代共產黨人精神脊樑而言,其作用不容忽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政治信念、市場意識、社會理念、公民倫理和人本精神等層面具有自己獨特的內涵與價值,是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最佳支撐。我們在面對各種文化價值的衝擊和社會思潮的碰撞時,能夠完全有信心爲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堅持爲經濟文化落後的發展中國家提供經驗借鑑,打破“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的西方話語偏見,發出和傳播我們自己的價值理念,爲人類文明作出我們的獨特貢獻。正是這種科學的文化方向,我們才能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充滿文化自信。

(三)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的文化。這一條說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孕育、產生、發展的客觀歷史條件。任何一種文化的孕育、產生、發展都離不開一定時間、空間所提供的客觀條件,有什麼樣的社會和時代的客觀條件,就會孕育、產生什麼樣的文化。具體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而言,它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什麼人主觀臆想就能創造出來的,而是基於當代中國的具體文化和各方面實際,結合當今時代的各方面客觀條件,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孕育、產生、發展起來的,順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需要的先進文化。如果脫離了當代中國的具體實際、當今時代的具體條件,那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不會孕育、產生。即使基於這樣的實際和條件孕育、產生後,如果再次脫離實際和條件,那它也不會持續發展下去,而只能是走向衰敗和沒落。

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

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說“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和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發展方向,不帶任何‘文化迴歸’的意思,不是要‘復舊’,同時也不主張‘全盤西化’和‘全盤他化’。自知之明是爲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對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文化自覺是一個艱鉅的過程,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觸到的多種文化,纔有條件在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裏確立自己的位置。經過自主的適應,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長補短,共同建立一個有共同認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與各種文化能和平共處、各抒所長、聯手發展的條件。”

(一)多元文化發展

費孝通先生,用了非常精煉的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四句話來概括 “文化自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要珍愛、熱愛自己的文化,認識到自己民族文化的價值,同時也要認識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在這樣一種互相尊重的情況下,最終達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海北藏族自治州古爲羌族居地,數千年前,先民就在這裏繁衍生息,留下了西王母文化、崑崙文化等文化瑰寶。是草原文化和農耕文化的接合部,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由來已久。這裏生活着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土族等27個少數民族。藏、蒙、回、撒拉、土族五個世居少數民族在海北創造了屬於自身的獨特文化,又呈現出和諧共處,彼此交融的文化特徵,作爲海北地區獨特的民族文化而存在。長期以來,各族人民在海北這片熱土上共同生產生活,厚重的歷史文化、多民族的傳統文化、宗教文化以及草原文化和農耕文化在這裏匯聚融合,形成了多民族、多文化的匯聚地,成爲鑲嵌在青藏高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海北藏族自治州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對於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或許海北州各族人民羣衆根本就不需要用“高大上”的語言來評說,在他們的心中,不論怎麼創怎麼建,就是希望各族人民羣衆都能像一家人一樣,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就是希望大家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日子越過越好。“像一家人”就是共一個家園,“過好日子”就是同一個夢想。

(二)打造精神高地,篤行文化自覺

省委書記王國生深入海北藏族自治州調研。在他強調,海北州不僅有豐富的物質資源,更是一片精神的高地,同時,生態建設的責任重大,是一個可以做大文章的地方。要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尕布龍”精神,打造精神高地;在文化旅遊上要樹立品牌意識,以品牌擴大影響、提升品位、促進發展。我們有義務打造好中國原子城理想信念教育學院這個陣地,沿着國之脊樑的壯闊征途,熔鑄“青海精神高地”的永恆基石。篤行我們的文化自覺。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爲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爲條件。”今天,走向復興的中華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勇氣,向着美好生活的幸福彼岸逐夢前行。行走在築夢中國偉大征程中,13億多炎黃兒女更應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在續寫中華民族輝煌成就的同時,爲人類文明進步提供更好的中國方案。

標籤:堅定 繁榮 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