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及複習資料(多篇)

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及複習資料(多篇)

【第1篇】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及複習資料

高中歷史事件時間

1、春秋末期:鐵犁牛耕的出現

2、戰國:商鞅變法中首次提出“重農抑商”政策

3、秦朝: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實行郡縣制。

4、西漢:西漢中期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從此儒家思想逐漸成爲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思想;絲綢之路出現;西漢的素紗禪衣很有名;西漢出現最早的紙

5、兩漢:選官制度是察舉制

6、六朝:開始出現農村集市“草市”

7、隋唐:選官制度是科舉制;實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的印刷技術是雕版印刷術

8、唐末:火藥開始用於軍事;出現夜市

9、宋朝:儒學有了新發展—理學;朱熹成爲理學的集大成者;宋代的“市”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0、明朝明太祖:廢除了宰相制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強化;明成祖在中央設內閣;明朝出現了新的經濟因素—資本主義萌芽;海禁政策始於明朝;明朝的王陽明成爲心學的集大成者;明末的李贄是反傳統經典的思想家

11、明末清初:出現三位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他們的共同主張是反封建專制

12、明清時期:外交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兩大商幫徽商和晉商很有名

13、清朝雍正帝:在中央設軍機處,標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頂峯

14、1840—1842年鴉片戰爭爆發,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5、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記住其主要內容

1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1年金田起義是爆發的標誌;1853年定都天京是正式建立政權的標誌;1859年頒佈《資政新篇》,這是要求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第一個方案

17、19世紀60、70年代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出現)

18、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戰爭後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初步發展(瞭解初步發展的兩大原因)

19、1899—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0、1894年,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成立

21、1905年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成立,同盟會的機關刊物是《民報》,孫中山把同盟傳報政治綱領發展爲“三民主義”(其核心是民權主義)

2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它成爲辛亥革命開始的標誌;辛亥革命的功績是*了兩千多年君主專制政體,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3、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佈,它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

24、民國初年(一戰期間、辛亥革命後):民族資本主義獲得了進一步發展(短暫的春天),記住發展的三大原因、的民族實業家

25、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刊《青年雜誌》,新文化運動興起,這場運動的口號是民主和科學,前期的作用是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後期是傳播馬克思主義;在新文化運動中第一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是李大釗

26、1919年:五四運動,它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的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27、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誌中共成立

28、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孫中山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爲新三民主義;革命統一戰線建立;國民*興起。

29、1927年,四一二政變和七一五政變標誌國民*的失敗

30、1927—1937年,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也是國民政府統治前期,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較快發展

31、1927年:南昌起義,中共開始獨立掌握革命武裝;開闢第一塊革命根據地井岡山,在井岡山時期,毛澤東思想形成(工農武裝割據理論);

32、1934—1936年紅軍長征,會寧會師是長征勝利的標誌;1935年遵義會議是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誌

33、1935年華北事變;八一宣言;一二九運動

34、1936年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標誌

35、1937年,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正式開始;平型關大捷是抗戰開始後中國軍隊取得的首次大捷;國民黨公佈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誌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36、1938年臺兒莊戰役是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第一次勝利

37、1940年彭德懷指揮百團大戰(華北地區)

38、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澤東思想寫進黨章

39、1946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40、1948—1949年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殲滅了國民黨的主力,爲解放全國奠定基礎;

41、1949年4月,百萬雄師過大江,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標誌國民黨政權的垮臺

42、1949年9月,新政協召開,標誌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確立

43、1949年10月,開國大典,標誌新中國的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中國結束,中國開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

44、1953年,周恩來針對印度問題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它標誌着新中國外交走向成熟;

45、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國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

46、1955年,萬隆會議召開,周恩來在會上提出了“求同存異”的原則;

47、1953—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提出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三大改造政策,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它既標誌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確立,又標誌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48、1953—1957是一五計劃,其地域在東北,行業是重工業爲主,記住主要成就。

49、1956年:《論十大關係》、中共八大召開

50、1958年,中共在經濟上出現“左”的錯誤:“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51、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共提出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並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定。它是中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期(改革開放)的標誌。

52、1980年,開放四個經濟特區,記住最早開放的四大經濟特區的名稱;1988年海南省成爲中國的經濟特區;1990年上海浦東成爲對外開放區;

53、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中共十四大的召開,標誌着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九二共識”的達成。

5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三階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框架基本確立;1997年中共十五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走向完善,提出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55、1997年香港迴歸;1999年澳門迴歸。港澳的迴歸都涉及了中國的外交,而臺灣問題與外交無關。

56、建國後的科技: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5年首次合成結晶牛胰島素;70年代東方紅一號。

世界史部分

1、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的智者運動,是西方歷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普羅塔戈拉,名言是“人是萬物的尺度”。

2、14—16世紀是西方歷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含義是強調並肯定人的價值。

3、14—17世紀是新航路開闢時期。其中迪亞士是新航路探險的第一人;達伽馬是第一個到達印度的航海家;哥倫布是第一個發現新大陸到達美洲的人;麥哲倫及其船隊是首次完成環球航行的人。新航路的開闢使世界市場形成雛形。

4、17—18世紀是西方歷第三次思想解放運動—啓蒙運動。其核心是理性主義。代表人物有法國的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和德國的康德。啓蒙思想是法國*的理論基礎。

5、1688年英國的光榮革命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的標誌;1689年英國《權利法案》的頒佈標誌着君主立憲制開始確立;1721年,英國內閣制形成,成爲典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6、1787年美國憲法規定了美國的總統共和政體。其憲法體現了三權分立的精神,原則是權力的制約與平衡。

7、1765年珍尼紡紗機的問世,標誌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

8、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9、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它是人類歷史第一次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10、1917年2月的俄國的二月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了沙皇的專制統治,出現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1917年4月,列寧發表《四月提綱》,提出俄國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十月革命),*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11、1918—1921年俄國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它在戰爭時代發揮了重大作用,但不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要記住這一政策的主要內容。

12、1921—1927年俄國(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把商品、貨品關係引入經濟領域,從而找到了一條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13、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頒佈標誌斯大林模式的確立。這一模式在經濟上重要表現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14、1929—1933年經濟危機。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擺脫經濟危機,從而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

15、1944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實質是以美元爲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

16、1947年美國杜魯門主義的提出,是冷戰正式開始的標誌,這也是冷戰在政治上的表現;1947年關貿總協定成立。

17、1948年朝鮮半島分裂爲朝鮮和韓國

18、1949年德國分裂爲東西德國。1949年北約成立,其性質是美國操縱的政治軍事集團。

19、1955年華約成立。其性質是蘇聯操縱的對抗北約的政治軍事集團。

20、20世紀50年代蘇聯的赫魯曉夫進行改革。

21、1961年,不結盟運動開始。記住中國不是創始國。

22、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

23、1967年,西歐共同體成立。

24、20世紀80年代蘇聯的戈爾巴喬夫實行改革。

25、1991年蘇聯解體。標誌是《阿拉木圖宣言》。

26、1993年歐盟成立。這是歐洲範圍內的政治經濟組織。

27、1995年世貿組織成立。2001年中國加入。

28、1999年歐元問世。

29、2000年聯合國的千年首腦會議。中國的江澤民參加。

30、19世紀初期,文學藝術的基本風格是浪漫主義;19世紀中期,基本風格是批判現實主義;20世紀以來是現代主義。

改革冊:

1、公元前594年,梭倫當選執政官

2、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兩次實行變法

3、公元485年,北魏政府頒佈均田令;

4、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宰相,開始推行新法。核心內容是富國強兵。

5、1517年,馬丁·路德在教堂大門上貼出《九十五條論綱》,拉開了宗教改革運動的序幕.

6、1534年,英國議會通過《法案》,1555年,德國君主簽署奧格斯堡宗教和約,規定“教隨國定

7、1861年3月3日(俄歷2月19日),亞歷山大二世簽署“解放法令”,宣佈廢除農奴制;

8、1805年,阿里擔任埃及總督,建立穆罕默德·阿里王朝;1849年,病逝;

9、17——19世紀中期稱爲“江戶時代”;1853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培理率四艘軍艦武力叩關;1867年,天皇更替;1868年,改革派在京都發動政變,成立了以天皇爲中心的新政府。1889年,日本頒佈《大日本帝國憲法》。

10、1895年,公車上書;1895年8月,組織強學會;創辦《萬國公報》,後改爲《中外紀聞》;1896年8月,《時務報》在上海創辦,梁啓超擔任主筆。

【第2篇】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及複習資料

高中歷史月考反思總結

期會考試失利後的總結與反思

期會考試失利後的總結與反思 這次的語文考試令老師與父母大失所望,成績令我也十分震驚,是的,考砸了。

總結了失敗的原因,才發現有很多。首先,學習態度不端正,課前預習不充分,學完每一課後沒有及時複習,導致考試時碰到以前課程的題目,失分過多。學習習慣不好,沒有合理安排時間,作業的質量與效率不高,經常熬夜,上課沒有精神。

其次,上課沒有積極參與課堂,對於每一個問題沒有仔細思考,以致思路不活躍,掌握的知識不具體、不全面,不會舉一反三,思考問題所需時間很長,導致作文時間不充裕。做的練習很少,做題的經驗較少。 再者,便是課外書的閱讀,閱讀量過少,導致寫作文沒有素材,詞彙的積累也很少,語言沒有邏輯性,文章顯得十分雜亂,蒼白無力。對歷史與人文的理解也很少,對許多文章包括詩詞都不能理解,導致考試中的課外文言文失分不少,閱讀能力仍有待提高。

最後,則是我最大的弱點:粗心。總是“大意失荊州”,做題馬馬虎虎,沒有審清題意便盲目做題,不知是語文,所有的科目都是這樣,做完試卷後沒有仔細檢查,導致犯了許多不該錯的失誤,正確率較低。以後做題一定要仔細,不能因爲題目簡單而不去在意,學習是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只有打牢了基礎,才能在此之上再去提高,所以,對以前知識的掌握,是必要性的。

通過了對本次語文考試的總結,我瞭解了更多自己的不足之處,知道了,自己的水平還差得很遠,只有下苦功夫,才能取得成功。

國中期會考試後感想作文

我們就要考期中試了,我很想考一個好成績報答辛苦的老師和媽媽。所以每天我都好好複習。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回家及時完成作業,多做一些課外試卷。我想做了這麼多準備,一定能取得一個好成績。考試卷發下來了,數學是96加5、語文是88加5(滿分是100加10)。我急忙將試卷合上,匆匆塞進書包,這時我的心裏很難過,感覺眼睛裏有什麼東西溼溼的。

我放學回到家,看到媽媽就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媽媽安慰我說,這次考試不理想,還有下次。我心裏想“我怎麼考得這麼差,以前成績沒我好的同學這次都考到我前面去了。他們都進步了,只有我退步了。”反思這次考試,我覺得沒有打好的原因是語文題很活,我心裏着急沒有讀明白題的要求;還有平時讀得書很多,卻用不上。我打算以後還要多看,把好詞好句記到腦袋裏;還要多做一些閱讀題,我想下次一定能考個好成績。我對自己說,只要堅持不懈,就會取得成功。

期會考試後的教學反思

期會考試結束了,面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雖然都比以前略有進步,但我覺得還是不夠理想,所以在教學中有一些經驗教訓還是需要認真反思,以便能針對性的解決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使其成爲以後教學工作有效的指導。

本次考試試題量大,考查的知識點非常全面,範圍也極其的廣泛,側重於閱讀能力和習作能力的考查,各佔30%。學生在做的時候唯有細心、用心,並且知識面廣,纔有可能把題答好,取得高分。最讓我意外的是

解釋字義這樣的題又上演了,雖是重點詞,上課也強調過,但從沒複習,學生是很難得分的;更可氣的是課本上沒有,教參上卻莫名其妙出現的“無可厚非”居然又一次被考;還有一些等到畢業前夕纔要複習的一些詩句、名句也出現了。

本班的成績:均分80。29,及格率98。46%,優生23。1(其中有一個分數少加了10分,靳松本應是90。5,誤合爲80。5)。根據我班學生的現狀,能考出這樣的成績,我覺得大家都盡了最大的努力。畢業在即,深知責任、擔子重大。通過分析學生的試卷,我決定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1、要繼續重視識字和句子訓練

本次考試中,從卷面情況看基礎知識學得比較紮實,對此不能有所鬆懈,而是必須繼續重視識字和句子方面的訓練,要鼓勵學生多背精彩的語段。

2、要立足於課堂培養閱讀能力

閱讀部分歷來失分嚴重,本次考試也不例外。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立足課堂,立足課本,而不是靠課外的大量的閱讀短文的練習,這需引起足夠重視。精讀課的教學,老師要根據教材特點指點學習方法;略讀課的教學,老師要更放手,讓學生運用精讀課學到的方法自主學習。要培養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一是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能力,二是體會重視詞句含義的能力,三是體會課文的表達方法,四是自己提問題自己回答問題的能力。

3、習作教學要提醒學生審清題目,在文從字順上下功夫,絕大多數同學要達到的要求是“不少於400字的文從字順的作文”。重點還是要寫好記實文,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引導學生開闊思路,從多個角度選擇材料,個性化地表達感受和真切的體驗,而不應做統一的限制。另外,應一如既往地要求學生每星期堅持寫課外作文,並自己學會修改作文,循序漸進,紮實提高寫作水平。

4、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是課堂上要引導學生處於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二是課外學生能主動讀書、主動積累,完成作業和擴展學習。

5、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本班有幾個學生作業經常拖欠、回家作業時常不做,課外沒做好預習、複習工作,學習被動,這是造成學習成績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剩下的階段必須抓好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要強調學生認真書寫,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從卷面上看,有的學生書寫規範、端正,卷面整潔,令人賞心悅目;有的學生寫字歪歪扭扭,糊塗潦草,多一筆或少一畫現象比比皆是。因此,今後要特別重視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第3篇】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及複習資料

時光荏苒,轉眼2022年大學聯考已落下帷幕,回顧一年來的高三歷史教學工作,感慨頗多,現總結如下:

一、認真研究20xx年xx省歷史教學指導意見和20xx年xx省普通大學聯考考試說明,以及文科綜合命題解析。

20xx年大學聯考考試說明規定了大學聯考的基本框架、考覈目標與要求以及考試範圍,是指導20xx年大學聯考的風向標。而且考試說明中還提供了20xx年大學聯考樣卷,以及20xx年大學聯考真題卷。我還找來了20xx年的大學聯考考試說明,把20xx年考試範圍和20xx年考試範圍進行比對,發現在範圍上變化不大,增加了必修三“睜眼看世界”的內容,刪減了選修四“恩格斯”這一板塊。對於新增加的部分在教學中適當的關注。

另外樣卷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我把兩年的樣捲進行比對,發現參考試卷更換了四個選擇題和一個非選擇題。情況如下:

1、選擇題:新出現的試題分別是第12題(“論文關鍵詞”、14題“理學家辯論”、17題“孫中山言論”、23題“局部戰爭”,這四個試題均爲前三年浙)江省大學聯考試題。

2、非選擇題:第39題(“美國製度創新”——前三年均爲“兩次世界大戰”。

3、39題與20xx年相比,第從將選修1a和必修模塊結合命題變化爲必修不同模塊內的整合。

4、調整後的五個試題側重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和“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考覈目標與要求。

這樣變化令我震驚,是否意味着20xx年大學聯考歷史會比較簡單,比較注重基礎?是否意味着在實際教學中要在夯實基礎上多花時間?我無法確定,也無處詢問。所以就藉助《20xx年文科綜合命題解析》這本書,試圖通過閱讀和研究這本書來尋找20xx年大學聯考歷史複習的突破口。在我仔細閱讀《命題指導思想和整體思路》及《新課程文綜卷歷史學科試題構成及特點》後,還是擔心:畢竟是大學聯考,畢竟是選拔人才的考試,在新課程改革的第四年大學聯考會來個大轉折的可能性大嗎?帶着這樣的疑問我和鄭老師商討,也多方請教各個學校的複習方法。

二、依據指導意見和考試說明,制定複習計劃,確定複習方法。

帶着這樣的想法,參照了其他學校高三歷史老師的做法,我制定了詳密的高三複習計劃和複習方法。

但是計劃和方法只是提供了大致的參考,在各種考試和實際教學面前不可能一層不變,更何況我的想法也隨着實際教學效率的變化而不斷地更新。在整個高三教學中我相當關注課堂效率,儘管教書已經多年,但是一節課上下來如果感覺學生學習狀態差,或者因爲自己的講解不到位準備不充分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我會非常自責,也會因此不快樂。所以我總在追尋課堂的快樂,追求課堂的高效。因爲是班主任的緣故,常常會聽到學生反映高三課堂太無趣,老師的教學太過程式化——當然不是所有科目。

所以我在自己的課堂中非常注重學生的感覺。浩如煙海的歷史知識如何換一種新鮮的面目呈現給學生,如何在試題講解中吸引學生的興趣都是我非常關注的,因爲實踐證明學生在新課講解中接受的知識記得更牢,以後的教學實際上就是通過不同的方式喚醒學生原有的記憶,並且在多輪次的複習中不斷地重負。

三、複習的方法是多樣的,但是複習的目標卻是固定的。

1、高三歷史備課組制定的一輪複習目標是穩抓穩打,夯實基礎。從微觀角度理清大歷史事件的背景過程影響,也適度放慢一輪複習的進度,力求幫助學生構建起一個比較細密的知識體系。由於受了黃牧杭老師的影響,我在一輪複習的時候非常注重知識的深入挖掘,比如在《抗日戰爭》一課的教學中,由於學生對這一塊知識相當熟悉,所以爲了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喚起學生學習興趣,我以美國《時代週刊》的中國情結爲線索,把分散在必修乃至選修中的相關知識以大歷史的形式全面鋪開,課堂反饋很好。再比如《新民主主義革命》一課我則以大事年表的形式把歷史知識串起來,並通過有價值的設問,挑戰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習的興趣。

而這些富有創意的教學設計和思想不是源於網絡,而是源於平常的閱讀。所以我的備課時間特別長,有時候找到好的資料,我會把它一字一字輸入我的電腦。

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常常會閃現出教學的靈感與火花。高三一年我和學生一起成長,一起成熟。

2、第二輪複習的目標是縱橫聯繫,對歷史知識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注意擴展歷史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從宏觀角度建構歷史知識體系,把握歷史階段特徵。在進一步滲透答題能力的同時,訓練學生規範答題。

歷史如浩瀚海洋,上達天文地理,下通人間百態,內含古今人文,外聯世界文明,正因爲歷史紛繁複雜,加上記憶具有遺忘性,很多學生在高三複習過程中抓不住重點,理不清線索,尤其是進入第二輪複習後,因爲第一輪複習時間較長,學生複習了後面忘了前面,知識點模棱兩可,體系沒有,有如“霧裏看花”。

所以在二輪複習過程中,我仍然注重基礎知識,但是絕對不是一輪複習的簡單重負。可是說來簡單做來難,爲了避免給學生重負之感,我從11月份就着手思考如何進行二輪複習,在參考了很多學校和老師的經驗後,我決定突破上xx屆高三的做法,換一種知識整合形式,我打算把歷史知識按照通史的形式進行重組,因爲針對兩個文科班的實際情況,兩個班有20來個學生對於基礎知識已經把握得相當好,如何讓這一部分學生在歷史這門課上取得大的突破是關鍵,而且大學聯考是精英教育,所以我把關注點放在了這部分學生身上,在和這些學生充分交流後,我做出了我的選擇。在各方參考下,及時地進行調整。調整後的方法是按照xx新課改大學聯考卷的出題順序進行通史複習,但不是大串聯,而是以小專題的形式,構建主題脈絡,以歷史主題展開教學。在主題教學中我通過板書把知識網絡化,力求通過構建網絡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

而每一個主題的織網過程都是我思想的記錄。由於時間的有限,我沒辦法把它整到電腦裏,都留在紙上。有時候爲了織一個知識網絡翻遍了手頭所有的教學資料。

有時候教學資料中根本找不出相關知識網絡,我就順着教材和自己的思路織網。我想網上的那些資料就是這麼來的。所以高三這一年也是我開始原創的一年。

把握大學聯考方向,認真出題、批改作業和答疑有了前面對考試說明的研究和大學聯考樣卷的思考,我在給學生的練習中儘量採用基礎題。尤其是在一輪複習的時候,備課量大,所以我自己整題的時間相對較少。學生用的作業也是統一訂購的《新座標》,但是對於這些試題並非每題都做,而是在做之前精心刪選過的。刪除了那些難題怪題,以及干擾學生思維且無法培養學生能力的題目。

在複習選修四和選修三以及後來的二輪複習和考前複習是沒有徵訂資料的,除了十二套文綜試卷(由於時間的限制後面的六套文綜試卷只做了三套,而且只是前三套的選擇題,非選擇題部分在做之前就把答案印給學生了)其餘的資料都是網上查找山西省各地的一模二模和月考試卷等進行整編的。

在挑題選題的過程中每一道交給學生做的題目都是我自己事先做過的。我秉着這樣一個原則:進入二輪複習後,時間非常有限,絕不能拿爛題浪費學生有限的時間。這樣到大學聯考前總共做了40套題目,題目的形式都是12+2。在給學生做題的過程中我有一個深深的體會,即高三歷史教學絕對不是題海戰術,如果學生在做題後不去鞏固,平常不去看書,做再多的題目也是白搭。所以我非常強調學生看書,並且在課堂有意引導學生迴歸書本。

我的作業量不多,基本上是兩天一套。但是在後來的一個月則變爲三天一套甚至四天一套,目的只是保持學生做題的狀態,更多的是要求學生看教材,所以在沒有書面作業的那些日子就給學生預留看書的作業。

另外但凡筆頭作業一率批改,而且批改後基本上每份都統計,我付出了很大的艱辛,尤其是對不起我的眼睛,但是我對得起我的學生,在批改中培養了我和學生的感情。並且在我的強調之下形成了一支小型隊伍:就是做完作業後總有一些學生及時拿來叫我當面批改。這樣有助於提高學生歷史答題能力,而且在師生交流中有利於教學相長。

在高三歷史教學中我逐漸地明白了教學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即教與學,而這部分都不是由老師單獨來完成的。如果只是老師單純地教,而沒有學生參與互動,這樣的教學是僵化的,學生能力的培養,師生情感的互動,教學目標的達成都無從談起。同樣學也是由師生兩部分組成的,這個學表現在課堂上是學生學,同時也是老師學,如果老師在課堂中缺乏調度能力,缺乏敏銳的洞察力,也就無法從學生身上學,而一旦老師喪失從學生身上學習的能力,課堂中的教學相長,及時生成都將非常有限。

表現在課後同樣也是兩個方面,有能力的老師能夠做到把學生課堂中的學習延伸到課後,也就是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課後進一步去探究;另外一個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師自身在課後的學習。如果教師不注重這個工作,那麼長此以往教學會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學缺乏後勁,教學的質量會下降。

記得剛教學時一個老師講過一句話,教師水平的提高很簡單,“就是多做題。”多年來我順着這個老師的思路提高了自己的答題能力。但是如今在一年的高三歷史教學中我又悟出一理,即光會做題頂多是個教書匠,而要想成爲教育家必須學會研究題目,出題目。我現在處於第一個階段,我將朝着第二個階段努力。而要想學會出題,出好題,前提就是廣泛的閱讀,我相信在廣泛閱讀中我的教學能力會提升。

【第4篇】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及複習資料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一、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

1、原始農業的產生:“刀耕火種”、“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時代

3、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中國古代農業的傳統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興起是我國農業技術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目前發現最早的鐵犁具是戰國時期的。漢代已在全國範圍普遍推廣牛耕(二牛擡槓→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二、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①原始社會:土地屬於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員集體耕種,平均消費。

②奴隸社會(夏商周):土地歸國家所有,實行井田制。

發展過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廢除(戰國)。

瓦解原因: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生產力的發展)

③封建社會的土地所有制:

形成:戰國時期,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小農經濟的含義

小農經濟是我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一直延續到中國近代。它以家庭爲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農民佔有少量的生產資料,精耕細作,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四、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1、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爲主,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2、小農經濟以家庭爲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在沒有天災、戰亂和苛政干擾的情況下,“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可以使農民勉強自給自足。

3、中國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農業經濟發展基礎上取得的。

4、但是,小農經濟狹小的生產規模和簡單的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阻礙了社會分工和交換經濟的發展,到近代以後,它已經成爲阻礙生產發展的因素。

五、官營手工業(“工官”制度)

1.“工官”制度始於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爲止,一直佔據着古代手工業主導地位。

2.定義:從漢武帝時期起,釀酒、煮鹽、冶鐵、鑄錢、鍊銅等最有利可圖的行業,都由政府壟斷。由工官負責生產軍用的兵器和裝備,皇族的生活用品。

3.特點:⑴官辦手工業代表了當時手工業技術水平的頂峯;

⑵侷限於爲帝王貴族服務,產品不流入市場;

⑶行業之間相互隔絕,新技術難以推廣;

⑷技術工藝的傳承也是封閉性的,往往導致失傳;

⑸匠戶沒有人身自由,他們的勞動創造性自然也受到嚴重束縛。

六、列舉古代中國在冶煉、紡織、制瓷等手工業部門的主要成就。

冶煉:①青銅器鑄造夏商周-春秋(青銅時代)

數量多、種類齊、工藝精、造型生動

司母戊鼎

②冶煉生鐵和鋼發明於春秋時期

春秋-塊鍊鋼;杜詩(東漢)發明水排,提高了生產效率

南北朝-灌鋼法

16世紀前,世界;大大推動生產發展

③燃料煤冶鐵——世界最早,漢代開始,北宋普遍

焦碳冶鐵——南宋末開始,明朝流行

紡織:①絲織-上古學會養蠶繅絲世界最早

西周絲織工藝突飛猛進,品種日益豐富,花色圖案精美

漢代絲綢遠銷歐洲,中國獲“絲國”稱號(絲綢之路)

唐代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

明清鼎盛時期蘇州、杭州

②棉織-宋末元初棉花向內地傳播,宋代棉花種植及棉紡織技術已經推廣到閩粵等地區

元代黃道婆發明腳踏三錠紡車

元明江蘇松江成爲全國棉紡織業中心

明後期棉布成爲民衆的主要衣料,棉花種植面積普遍擴大,一些地區出現了具有一定規模的自由勞動力市場。

制瓷:新石器時代開始燒製陶器

商代燒製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東漢晚期燒製出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燒製出白瓷

隋唐陶瓷工藝臻於成熟,瓷窯遍佈南北,

唐三彩(陶)

唐代制瓷業成爲一個獨立的生產部門,瓷器成爲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越窯(青瓷)邢窯(白瓷)

宋代景德鎮成爲“瓷都”,出現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窯

清代康熙年間,粉彩瓷器工藝的發明又推進了生產技術的提高,粉彩瓷器燒製技術在雍正時期達到登峯造極的水平。

七、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點:

1、中國傳統社會長期存在農耕爲主兼營副業的自給自足的手工業經濟。

2、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就成爲古代中國手工業三種主要經營形態,代表中國古代手工業水平的則是官營和專業的私營手工業生產。

3、在漫長的自給自足自然經濟時代,家庭手工業佔有相當的比重。家庭手工業生產對於穩定小農經濟起到一定作用,但技術落後,生產分散,妨礙了市場發育。

八、有關市的發展:

(1)秦代:法律管理商業。

(2)漢代:進行集中貿易的“市”,有專門的管理機構,相當嚴格;

漢代:形成若干全國性商業中心。如:長安和五都——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

(3)六朝:出現草市,但也實行行政管理;

(4)唐代:夜市繁盛草市逐漸演進爲地方商業中心;

(5)宋代:“市”突破時空限制,商業活動不再受官吏直接監管。夜市、曉市都很興盛,還有定期廟會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飲食服務設施也較完備;

(6)明清:都市中形成繁華的商業區。

九、主要的商業城市與的商幫

1.先秦:商業城市開始興起

2.漢代:長安和“五都”(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以“市”爲標誌的全國商業中心形成

3.唐朝:長安、洛陽、廣陵(即後來揚州,當時號稱“雄富冠天下”)

4.宋代:汴京(開封)

5.明清:蘇州(“十萬煙火”,財富“甲於天下”)

商幫的出現(晉商、徽商勢力)

十、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

1、中國人很早就學會經商,商業起源很早,並且在不斷地發展;農耕時代的中國商業和商人的命運,與政府的商業政策息息相關。

2、春秋戰國時期,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體看來,古代中國商業發展始終處於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

3、古代中國的商業發展促進了經濟的進步,商業繁盛促使了古代都會的大量興起。

十一、簡述古代中國執行“重農抑商”政策的基本史實,分析這一政策得以長期推行的原因。

史實:1、戰國時期:商鞅首倡“重農抑商”政策。

2、漢初:民生凋敝,商人卻囤積牟利。漢高祖嚴禁商人“衣絲乘車”和購置土地,並“重租稅以困辱之”

漢武帝時:實行均輸平準、鹽鐵官營、“算緡”、“告緡”等經濟措施,全面控制工商業。私營工商業者受到沉重打擊,再也無法與國家抗衡。

3、中唐以來:重農抑商政策有了某種鬆動。朝廷對海外貿易的鼓勵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實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4、明清時期:朝廷昧於商品經濟日益發展的大勢,依然堅持抑商政策並實行閉關,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導致中國被遠遠甩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的後面。

原因:①中國古代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農業又是古代決定性的生產部門,直接關係國家興衰和人民生計

②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農業和小農經濟是國家賦稅和徭役徵派的主要承擔者。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係)

十二、如何評價“重農抑商”政策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1、“重農抑商”政策是爲了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也有安定人心的政治文化方面的考慮。

2、但是,明清時期的抑商政策,不僅阻礙工商業發展,社會經濟活力受到壓抑,而且強化了自然經濟,使之遲遲難以瓦解,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的萌芽長期得不到正常發育,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非常緩慢。

3、“重農抑商”政策,雖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間商品經濟的發展,但它導致中國被遠遠甩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的後面。

從根本上說,“重農”是正確的,但不能把“農業”和“商業”長期放在對立面。

十三、明清爲什麼要實行“海禁”政策?如何評價“海禁”政策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海禁含義: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政策稱爲“海禁”。

原因:①明初主要是擔心流亡海上的敵對勢力勾結倭寇危及明朝的統治

②清初主要是爲了對付東南沿海人民的抗清鬥爭

③後來,清政府一方面爲防範“外夷”侵犯,另一方面認爲天朝上國無所不有,不需與外國交流。

評價:消極作用佔主流地位。使中國日益脫離世界發展大勢,堵塞了給中國近代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地位開闢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化的契機。

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1.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1)過程:鴉片戰爭後,以英國爲資本主義國家加緊商品輸出,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衰敗,標誌着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2)表現:a、農產品程度有了一定發展,並開始受到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影響。b、經營對華貿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買辦和買辦化的商人開始出現,貿易中心由廣州轉移到上海。

(3)中國社會經濟結構逐漸發生了重大變化,自然經濟的破壞,爲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破產,又爲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

2、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和曲折發展階段表

(1)產生

時間: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

原因:a.列強入侵瓦解自然經濟。

b.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

c.洋務運動的誘導。

影響:抵禦了列強的經濟侵略,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

(2)初步發展

時間:從甲午戰爭到一戰前

原因:a.列強的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自然經濟。

b.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c.“實業救國”的推動。

影響:民族資產階級作爲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3)短暫春天

時間:民國初期(一戰期間)(1912-1919)

原因:a.辛亥革命掃除了一些障礙。

b.“實業救國”的影響。

c.羣衆性的反帝愛國運動。

d.一戰期間列強放鬆了經濟侵略。

影響:輕工業發展較快;涌現出一批的實業家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奠定了階級基礎。

(4)抗戰前夕的短暫發展

時間:國民統治前十年(1927-1936)

原因:a.全國的基本統一。

b.國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經濟政策

c.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蓬勃發展。

影響:發展顯著,民族工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逐漸占主導地位。

(5)萎縮

時間:抗戰勝利後(1945—1949)

原因:a.美國的經濟掠奪。b.官僚資本的排擠。

c.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稅。國統區的工業體系趨於瓦解。

3、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1)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

(2)地點:上海、廣東、天津東南沿海地區。

(3)代表企業:發昌機器廠;繼昌隆繅絲廠;貽來牟機器磨坊。

(4)產生的途徑:一種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買辦、商人、華僑等投資於近代工礦企業;另一種是部分手工工場開始採用機器生產,轉變爲近代工礦企業。

4、認識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1)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使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主要原因)

(2)外商企業的刺激

(3)洋務運動的誘導

5.民國初期中華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短暫春天)

發展最快的民族工業:紡織業、麪粉業等。

代表人物:張謇(狀元、實業家,創辦南通大生紗廠)、

特點:(1)發展不均衡(①集中於沿海地區;②輕工業發展迅速,重工業發展緩慢)

(2)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封建自然經濟一直在國民經濟中佔絕對優勢。)

(3)發展艱難(在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夾縫中艱難發展。)

6.影響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誕生和發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這是阻礙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③後天畸形;④戰爭和革命不斷,政局長期動盪。

有利因素:①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②清末至民國政府鼓勵興辦實業;③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④實業家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一、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1.過渡時期(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總路線和總任務:一化三改造(國家工業化,有步驟地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2)特點:①時間的長期性。②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同時並舉。③“一化”爲主體,“三改”爲兩翼。

“三改”實質是變革生產關係,將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轉變爲社會主義公有制。一化主要表現爲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的實施。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過程: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

a、形式:國家資本主義b、政策:和平贖買。

對農業、手工業改造:農業生產合作社與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形式。

(2)歷史意義:a、實現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深刻變革,標誌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b、是中國曆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3)侷限性:後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二、中共八大

a、時間:1956年

b、內容:(1)指出國內先進的社會制度同落後的生產力的矛盾;(2)黨和全國人民的當前任務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國儘快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爲先進的工業國。

c、意義:八大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許多方針和設想富有創造性,是對我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三、錯誤探索表現: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原因:急於求成和片面強調經濟建設發展速度的思想指導。

影響:使“左”傾錯誤嚴重氾濫開來,造成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破壞。

四、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1.xx屆xx全會1978年

基本內容:(1)思想路線: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

(2)重點轉移:以階級鬥爭爲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

(3)重要決定:改革開放。

歷史意義:xx屆xx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開始了中國從“以階級鬥爭爲綱”到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歷史性轉變。以這次會議爲起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道路正式開闢,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由此揭開序幕。

2.經濟體制改革

(1)起步:農村的經濟改革

主要內容: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作用:極大調動農民積極性;推動城市改革。

(2)城市企業改革:原則:政企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適當分離。

意義:調動了企業各方面的積極性,企業有了競爭機制,增加了活力,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效益顯著提高。

3.對外開放

(1)對外開放的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2)經濟特區有五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島(1988年)。

(3)1990年,上海浦東成爲對外開放區,成爲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標誌。

(4)特點;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

五.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1.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xx大召開爲標誌,中國的改革開放步入一個新的階段。

2.中共xx大:時間:1992年10月;

內容: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明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

一、新航路的開闢

(1)原因:直接:土耳其擴張阻隔了傳統商路。

根本(經濟根源):資本主義經濟的萌生。

(2)最早探尋新航路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新航路開闢的四位航海家:

①迪亞士最先到達好望角;②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③達伽馬直通印度;④麥哲倫船隊作環球航行。

新航路的開闢的經過

時間航海家國籍支持國方向最終到達地

1487年迪亞士葡萄牙葡萄牙向東好望角

1497年達.伽馬葡萄牙葡萄牙印度

1492年哥倫布意大利西班牙向西美洲

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西班牙西班牙環球航行

(4)新航路的開闢對世界歷史產生了的影響

①引起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

②使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③使各地區和民族之間的聯繫日益密切。

④揭開了殖民擴張的序幕。

二、殖民擴張

1.荷蘭、英國的殖民擴張

(1)17世紀荷蘭壟斷了世界航運業,成爲世界上的“海上馬車伕”。

(2)英國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塊殖民地是:弗吉尼亞。

(3)英荷戰爭的導火線:英國頒佈《航海條例》。(《航海條例》內容:凡是出入英國或英國殖民地的貨物都必須由英國船隻載運)

(4)英法“七年戰爭”(1756——1763)

結果:英國獲得法屬北美殖民地,確立在印度優勢,成爲海上霸主和的殖民帝國。

2.殖民國家的矛盾和衝突

戰爭背景結果

1.英西戰爭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英國開始確立海上霸權

2.英荷戰爭西班牙衰落,荷蘭控制世界;英法崛起

3.英法戰爭英國獲得法屬北美殖民地,成爲海上霸主和的殖民帝國。

3.殖民主義的罪惡

1.野蠻的掠奪

2.殘酷的屠殺

3.強盜的貿易:罪惡的三角貿易

對殖民國家而言

(1)從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轉化爲資本,歐洲資本主義發展。

(2)打破世界相對孤立狀態,使世界日益成爲相互影響、聯繫緊密的整體,促進了世界一體化的進程。

對殖民地而言

(1)殖民主義是災難和禍害,造成了亞、非、拉地區的落後。

(2)殖民主義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促進了殖民地歷史的發展和進步。

三、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紀中期)

1.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的原因:

(1)前提: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

(2)條件:

①資金:通過國內圈地運動及海外的殖民擴張、黑奴貿易、海外貿易積累了大量資金。

②勞動力:圈地運動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成爲自由勞動力。

③技術: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基礎

④市場:英國海外市場日益擴大,工場手工業時期的商品生產已無法滿市場的需要。(直接原因)

2.英國工業革命的成就

首先開始的領域:棉紡織業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英國瓦特改良蒸氣機。

交通運輸業新的發明有: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了輪船;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火車)。

3.英國工業革命的影響

(1)經濟上:工業革命極大的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英國成爲“世界工廠”;(2)政治上: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使社會分裂成兩大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由此促進工人運動的興起。

(3)生產方式上: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猛烈衝擊了當地的舊思想舊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進了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科學共產主義的誕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繫,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東方從屬於西方,促使了資本主義市場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四、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1.中心:美國和德國。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國西門子發明第一臺大功率發電機。(開始的標誌)

電動機、電燈、電車、電話、電影放映機等問世,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車和飛機

3.特點(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比)

(1)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

(2)速度快,範圍廣,規模大,多國同時進行。

(3)一些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4)經濟結構:從重工業開始。

4.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促進生產力發展: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和鋼鐵時代。壟斷組織的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

5.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行業:棉紡織業、機器製造業、交通運輸業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行業:電力工業、電氣產品製造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等。

6.世界一體化趨勢(19世紀末20世紀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專題六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

1.羅斯福新政(1933—1939年)

(1)背景:世界經濟大危機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國經濟病入膏肓。資本主義制度面臨崩潰的邊緣。

(2)特點:國家全面干預經濟。

(3)過程:兩個階段及階段成果

第一階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採取應急措施,直接穩定人心,擺脫危機;

第二階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鞏固和發展已取得的成就。

(4)主要措施:

整頓銀行、恢復工業生產、調節農業生產、舉辦救濟和公共工程、保護勞工權利、建立社會保障體系。

(5)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局部調整。

(6)影響:

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②緩和了社會矛盾,遏制了美國的法西斯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統治。

(7)侷限性: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

【第5篇】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及複習資料

高中歷史教研組工作總結

高中歷史教研組工作總結

第二學期工作已結束,回顧緊張忙碌的一學期,我們歷史教研組在學校、教務處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以“教研帶動教學”爲中心理念,較好的完成了本學期的教研組工作。爲使今後的工作揚長避短,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水平,現將本學期教研工作總結

一、加強理論學習,強化師德師風和師資隊伍建設。

1.本學期,全組教師認真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師德學習,每人都認真寫了心得體會,師德修養得到提升。

2.同時利用教研活動圍繞新課程學習了課改理論和課程標準,提升了理論素養,使教學實踐以理論爲支撐,各任課教師的教學水平普遍提高。通過組內老師互相聽課,認真評課,採取案例分析,教學診斷等方式開展了“如何備課”、“如何說課”、“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學習和討論。另外針對本組歷史學科特點,本組老師經常捕捉當前的人文、時政和科技的知識信息和最新成果,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使教學活動充滿了趣味性和生活化。

3.加強新老教師之間的溝通,利用傳、幫、帶活動促進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根據期初的計劃我們組開設了一系列的公開課,既有優秀教師、學科骨幹的觀摩課又有新教師的彙報課;既有九年級教師的複習課模式又有成長中教師的公開課。這些課對新教師的迅速成長幫助很大。

二.落實教學常規,狠抓教育質量。

1、根據學科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期初每位教師研究制定切實可行教學進度計劃,並按照計劃認真組織教學,努力完成教學目標任務。

2、加強集體備課,做到不備課不上課。爲把集體備課做到實處,根據教務處的規定我們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主備人進行。不定期檢查教案,督促各任課教師充分做好教學準備工作。

3、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先進的學科教育理念,在實踐中積極探究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以學生爲中心組織教學過程,把立足點放在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探究學習”中來,努力規範課堂教育行爲,進行課改研究,提高教育實效。

4、各任課教師均能做到教學課後積極反思,總結課堂教學的得失,促進教育教學能力提高。

5、在教案的撰寫和課堂教學活動中,本學期我組教師最大的優點是普遍重視學生學法的指導和知識鞏固環節,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三.深化教研氣氛,以教帶研,以研促教。

本學期裏,我組又繼續在校內舉行了公開課,各位老師主動聽課學習,認真評課交流互相、互相鼓勵、共同進步。本學期主要有任曉老師的校級研討課,謝剛魯衛軍老師賽講課,通過講課,聽課,評課,我們歷史教研組的教師能更好的交流教學心得與體會。讓年輕教師獲得經驗,讓老教師獲得新的教學思維。

四.存在不足

1教研形式缺乏多樣性教研的'瓶頸'是專業引領不夠,許多教研仍然是內容、形式沒有多少改變,模式固定,主要是開展聽課、評課活動,經驗總結等。

2應試理念制約了教研的方向應試理念制約了教研的方向,影響教研的深入開展。學校、家長要讓學生考高分,教師只能在這一指揮棒下培養應試能力,而對新的教學理念和策略缺乏深入研究和探討。

五、整改策略

1、優化教研工作程序,避免教研活動的盲目無效教師要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走上研究之路。除了學校給教師創造寬鬆、自由的氛圍外,教研組在常規工作中要優化教研工作程序,教研活動有主題,理論學習有內容,教學方法有指導,專業發展有目標。

2、豐富教研活動內容,激發教師的教研興趣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積極組織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如讓課堂教學有特色的教師指導年輕教師,通過集體備課、上示範課、共同研討等形式帶動大家一起提高。組織各備課組結合實際開展專題研討、課題研究、教學方法交流。根據學年教師工作成績。如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設計,論文獲獎情況評出先進。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

3、加強專業引領,突破教研'瓶頸'專業引領是制約教研發展的'瓶頸'。如何突破這個瓶頸呢?首先,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教研的開展要根據每個教師的特長,發揮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和專業研究人員的作用。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引領作用,創造良好教研的氛圍。可採用結對子、隨堂研討等形式給年青教師以幫助和指導。其次,要積極爭取專業教研人員的支持,積極利用外部條件爲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再次,加強史學理論的`學習,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素養,對每次的理論學習要有具體的要求。最後,充分利用資源共享的機會,使學科組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以促進學科組共同發展。

儘管我們在教研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時工作中也還存在許多不足,有待進一步改進。比如教師的參與積極性難以調動,教學研究效果不是很明顯,教學論文水平有待於提高等等。總之,教研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對教學的研究是無止境的,在以後的工作中還需探討更加有效的研究方式,不斷提高我校歷史教研組的教學質量。

高中歷史教研組工作總結

根據20xx——20xx學年度下學期學校的工作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爲本”、“爲了每一位學生髮展”,和我校的“科研興校”戰略,歷史教研組堅決擁護學校的正確決策,並在學校的有力領導下,紮紮實實地完成了本學科的各項教學工作,取得了一些進步,現將具體情況向學校彙報如下:

一、繼續抓好師德師風和師資隊伍的建設

本學期歷史組強調繼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做人民滿意的教師。本組老師在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中反映良好,沒有不規範的行爲。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要求寫詳案和教學後記,多聽有經驗老師的課,對新教師注重思想的溝通交流,對他們的教學行爲提出嚴格規範要求,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能力。

二、繼續抓好教學常規工作的的檢查和落實

本學期歷史組教研組認真落實教務處制定的教學常規。每兩週對本組5位老師的教學常規落實情況作一次全面而細緻的檢查。每個備課組都按要求進行了集體備課並有記錄,每位老師都能做到提前一週備課,且有各自特色。每位教師的作業批改和聽課都達到了學校要求的次數。每位教師在備課和授課注意知識體系及問題的設計與處理,注重培養學生的設計和解決問題題能力,高一備課組集體命制了七套供會考複習使用的練習卷。可見歷史組的常規教學工作是規範紮實的。

三、深化組內的課堂教學研究氣氛,推動新課程的實施

本學期,結合本組的教學實際,每位教師圍繞學期初制定的校本研修課題提供一節研究課,組織了全組老師聽課、評課,進行業務理論學習,重點落實了學校提出的“科研興校”的指導思想,從中逐漸摸索出適合不同年級學生心理特點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面提高了學習效率。在六月份教務處組織的校本研究彙報會上歷史認真進行了總結匯報,並做了一節公開課展示本組的校本研修取得的成果。此外,還認真組織了對新教師的聽課,在這些活動中,備課組和教研組都是精心組織準備,討論教材、教法、學情,授課教師全力以赴地上好每一堂課,課後全組老師暢所欲言,評出課的特色風格並提出建設性意見,大家都感到在這樣的活動中,備課組逐漸成長起來,成爲組織教學的最基層中堅力量,備課組長各盡其責,組內形成了一種較濃的教學研究氛圍,每位老師都受益匪淺,今後要長期堅持這一做法,讓歷史組的課堂教學更上一層樓。

四、積極參加省、市教研活動,取得了較好成績,擴大了教研組的影響

歷史組在市裏的各項教學活動中,每次都是全組老師共同參加,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活動氣氛,在各個學校老師心目中印象很好。在本學期召開的尚志市新課程引導會上七年級歷史教師代表我校歷史組在會上做了經驗交流,對歷史教學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張,得到與會教師和教研員的認可。

五、教研組網站的建設

在我校網站開通的基礎上,歷史組積極參加了網站的建設,現已將本學期開展教研活動的相關材料傳至後臺,等候管理員的審批。內容包括:教研組工作計劃、教研組工作記錄、校本研修的相關材料、業務理論學習的相關材料、研討課、彙報課的教案和四評材料、科研工作計劃、科研工作記錄、科研工作階段總結、歷史課教學反思、教學案例、課件等。今後歷史組全體成員會繼續在豐富充實我校的網站,使一曼中學網站成爲我校教育教學交流的前沿。

本學期大家都感覺過得忙碌而充實,回顧總結已走過的路,取得的成績是全教研組老師辛勤勞動的結果。反思一個學期的工作,大家一致認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爲把教研組的工作做得更好,下學期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多努力:

一、加強對歷史課程標準、歷史學科最新教育理論的學習和運用,以備課組爲單位進行學習,以教研組爲單位進行討論,備課組各推出一堂示範課進行研究。

二、更多、更好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加強教研組老師之間教學資源的交流和共享。每個備課組負責教研組網站的一個欄目,把網站建設得更好。

三、在常規教學方面,要改進的有:多聽課,多聽其他學科的課,博採衆長。此外我們還要創造條件,走出去,引進來,激發教師提高課堂教學(2016年副校長工作總結)藝術的積極性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思路。

四、充分調動備課組長工作的熱情,使之成國各學年曆史學科教學的排頭兵。

五、在做好學校各項常規工作的同時,強化備課創新,準備實施結構教案,加強教學設計的整體性。

作爲21世紀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深知自己責任重大,而20xx年對學校來講是至關重要的一年。歷史教研組一定會在學校的正確領導下,盡職盡責,爲學校的興旺發達添磚加瓦。

【第6篇】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及複習資料

高中歷史教學年終工作總結1

時間飛逝,轉眼間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已接近尾聲,爲了更好地做好今後的工作,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現將本年度個人工作總結報告如下:

一、思想品德方面

熱愛本職,踏實工作,不追逐名利。爲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及時更新知識,不斷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與能力。以認真負責的態度上好每堂課。以滿腔的愛心關心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積極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誘,管教管導,既教書又育人,對學生一視同仁。做到深入學生,爲學生排憂解難,爲學生多辦實事。能主動、認真地服從和配合學校各級領導安排的工作,與同事們團結協作,相互幫助,共同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

二、教育教學方面

本學期,本人能夠強化教學常規各環節:在課前深入鑽研、細心挖掘教材,做好教學工作計劃,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結構、重點與難點;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力求在備課的過程中即備教材又備學生,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不放過每一個知識點,在課堂上,能夠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學生髮展爲本,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誘導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參與認知結構的過程,促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在課後,認真及時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後進學生的思想工作及課後輔導工作;在自習課上,積極落實分層施教的原則,狠抓後進生的轉化和優生的培養;同時,進行階段性檢測,及時瞭解學情,以便對症下藥,調整教學策略。認真參加教研活動,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博採衆長,提高教學水平。

三、課題研究方面

本學年,本人圍繞“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合作意識”的子課題,積極撰寫課題實施方案,撰寫教學心得體會,及時總結研究成果,撰寫論文,爲課題研究工作積累了資料,並積極在教學中進行實踐。在課堂教學中,貫徹新課改的理念,積極推廣先進教學方法,在推廣目標教學法、讀書指導法等先進教法的同時,大膽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嘗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得到充分的發揮,爲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四、遵守紀律方面

本人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有事主動請假。在工作中,尊敬領導、團結同事,能正確處理好與領導同事之間的關係。平時,勤儉節約、任勞任怨、對人真誠、熱愛學生、人際關係和諧融洽,從不鬧無原則的糾紛,處處以一名人民教師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言行,毫不鬆懈地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五、其它方面

“書山無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是無止境的,活到老,學到老。 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每一位教師來說當然很重要。因爲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麼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爲人之“道”。所以我在這學期裏,能利用課餘時間多讀書,學習,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此外,我努力學習別人先進的教學經驗,改變舊的教學觀念,把新的教學理念運用在自己教育教學之上。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爲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高中歷史教學年終工作總結2

本學期,我擔任高二年級兩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按照學校的各項要求,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爲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認真備課。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爲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我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歷史課,就連以前極討厭歷史的學生都樂於上課了。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

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學,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並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

四、認真批改作業。

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爲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第7篇】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及複習資料

2017高中歷史教師個人工作總結

2017高中歷史教師個人工作總結一:

本學年度的教學工作已基本結束,爲了更好地做好今後的工作,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本人特就這學年的工作小結如下:

一、日常教學方面

本學年度,本人擔任高二年級歷史與高三歷史的教學工作,雖然我工作已經八年,但是由於學生水平差距較大,而又剛剛接觸新教材,教學理念與教學體系都是全新的情況下,我在教學工作中還是遇到了不少困難,比如,如何吃透教材,如何將教材的內容上下聯繫,如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學習等等問題。針對這些情況,我在自我反思的同時,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討教經驗。在教學中,認真鑽研大綱、努力吃透教材,積極開拓教學思路,同時把一些較先進的理論及先進現代教學手段靈活運用於課堂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及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於創新的等能力。

同時從本學期開始,我還擔任了歷史教研組組長與高二年級歷史備課組組長,感覺重任在肩。爲了能更好的適應新的工作,我認真聽取各位老師對於教研組的希望,然後分析,制定本教研組的奮鬥目標與計劃,同時給每位本組提供展示的機會,在高二年級第二課堂活動中,每位老師認真準備,努力工作,最終在各位高二歷史教師的辛勤工作下,完成了《中國古幣收藏與鑑賞入門》講座,參與的學生達300多人,雖然這個講座還沒有最終結束,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效果不錯。

二.遵守紀律方面

本人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無請假。在工作中,尊敬領導、團結同事。平時,勤儉節約、任勞任怨、對人真誠、熱愛學生、從不鬧無原則的糾紛,處處以一名人民教師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言行,努力提高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三、業務進修方面

隨着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業務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學之餘,還購買大量的專業書籍,如《國史概要》、《放寬歷史的視野》、《全球通史》、《中國大歷史》等,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努力充實自己,另一方面給學生介紹一些新的歷史知識和理論。同時也擠出時間來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來豐富自己的教法,引導學生對歷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取得成績方面

1、本學年度,我製作的《三民主義》課件,獲得縣二等獎,後也報市級參賽。

2、本學年度,我參加縣市級賽教,均獲得一等獎,而且參加縣第二屆示範課教師評選活動,最終成績尚未知曉。

3、本年度,我擔任2011級高三第一輪複習資料的編寫,現在已經完成了編寫任務,同時還爲所有的歷史教師編寫整理《大學聯考考綱考點知識彙編》。

成績只能說明過去,展望2010年我將繼續努力,一方面要使自己進一步成熟,另一方面也要帶動本備課組、本教研組不斷進步,爲石泉中學的將來奉獻自己的力量。

五、存在的問題

成績只能說明過去,就本學年度來看,工作中依然存在些問題,比如說:在教學中如何將趣味性與時效性相結合還需要下功夫,而且在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問題也還缺乏一些有效地辦法,這些都是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不斷努力地方向。

2017高中歷史教師個人工作總結二:

本學期本人任高三的歷史教學工作,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一、理論學習和教學研究

1、認真參與教研:教研是提升自己業務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徑,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本學期學校大力倡導“一週一研”活動,本人一直認真對待,積極參與。通過集體備課討論、一週一聽評課、開研討會等教研活動,結合自己的實際,取長補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方法、思想觀念、理論水平和業務素養等。

2、認真研究大學聯考:大學聯考的動向是高三教學的指揮棒。我首先認真研究了近三年的山東大學聯考試卷,特別是今年的大學聯考試卷與往年比“穩”了哪些,“變”了哪些,特別是“變”(所做的調整)對我們的複習有關鍵的指導意義。其次是研究全國及其它省市的大學聯考試卷,注意和我們山東的試卷對比、分析,從中總結出命題、組織答案的一些規律,以便讓學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應試技巧。

3、認真研究課標和考試說明(考試大綱):在現在多種版本教材的情況下,課標是專家大學聯考命題的唯一依據。我們複習只有緊扣課標才能做到少做無用功,才能少講精講、短時高效。考試說明是對大學聯考能力要求、考試內容、試卷形式等方面的具體說明和要求,我們深研考試說明能把握住大學聯考專家的命題意圖、教育理念和命題思想,從而使我們的複習更有針對性、時代性、高效率。

4、認真嘗試撰寫論文:在《考試報》有所突破,但在《中學歷史教學參考》和《歷史教學》上投稿較少,在這方面以後有加大力度,要多嘗試、不怕失敗。

二、紮實做好與教學有關的各項常規工作

1、認真研究和制定教學計劃:菏澤市教研室在開學伊始對本學期的複習時間進行了大體規劃:必修一2017-9-1—9-26;必修二2017-9-27—11-7;必修三2017-11-8—2017-1-23;我們根據此計劃並結合我們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經過我們組老師集體商量,共同制定了較爲切合我們實際的高三第一輪教學計劃:2017-9-1—10-6;必修二2017-10-7—11-10;必修三2017-11-11—12-30;在實際的教學中我認真落實教學計劃,並且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計劃做出適當的調整,使計劃更切合實際,更適應學生複習。

2、認真編制學案:根據“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學案必須提前半周定稿,提前準時發放到學生手中。依此特點,我們組實行了分組編制、集體審閱,既保證了集體備課又保證了教案學案的同步。我們的學案編制技術穩步上升,很多已在《中學歷史教學園地》上發表,爭取以後向精品化方向發展。

3、認真備課:力爭上好每一節課。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把握準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更要備學生、備學法、備教法、備學案等,力爭每一課都做到“有備無患,未雨綢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不斷反思自己的經驗和不足,以使自己在教學中不斷使自己的教學藝術不斷提高。

4、認真研究教材、教法、學法,寫好教案和反思:一輪單元複習,注意基礎知識的整理和綜合,注意歸納單元結構和單元特徵,注意歷史概念的解釋和重點、難點的概括。注意基礎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繫和比較。做到基礎知識系統化,重點難點透徹化。以單元爲中心,學會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歸納,從宏觀角度把握歷史。融會貫通,形成歷史知識的主幹。

5、認真研究測試題,做好考試總結:堅持“精選、精煉、精講”,不搞題海戰術。練習注意做到難度適中、立足基礎、典型新穎、題量適中。特別要注意下大力氣在網上搜索最新穎的試題。課後作業是複習鞏固的重要手段,但是要想使作業起到良好的效果,作業量一定要適中,如果作業量過多,需要消耗學生大量的時間,學生就會感到厭煩,疲於應付,那麼,他們就不會認真對待,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每次考試既要能檢驗學生的水平,又要便於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考試成績出來後,要全面仔細地分析總結,特別是聯考或統考要讓學生知道整體水平,以便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

6、認真輔導,抓優補差:輔導能督促學生及時準確牢固地掌握好基礎知識、提升能力。我們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加強對“希望生”和“瘸腿生”學習方法和答題思路的指導。五聯班學生基礎薄弱,我們更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個別輔導。爲此,我在課外輔導時間,找兩生談話,對症下藥,找出癥結所在,增強其學習的動力和學習自信心,幫助他們提高成績。

7、認真組織學生寫好課堂小結,充分利用小黑板優勢:堅持把每堂課的課堂小結寫在小黑板上,讓課代表安排學生輪流進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既掌握了基礎知識又提升了書寫等方面能力,效果很好。

8、認真批改學案和每週一測:要想上好課,必須研究學生、瞭解學生實際情況後才能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對症下藥。而研究學生的.最好方法是批改

不同層次學生的學案作業,爲此我們把堅持每堂課前一天的晚自習批改學案形成慣例,保證了課堂的有效和高效。我們歷史組堅持每週一測,及時統一改卷,總結得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應試技巧。

通過半年的教學,我感到最大的滿足是教和學之間的互動進入一個良好狀態,師生間平等民主的探索與交流,推動了我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和意義,21班成績穩步上升。總之,在我們歷史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高三上學期的一輪複習工作現已順利完成,已經落實了教學計劃的各項任務,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案設計的“知識梳理”板塊,學生在落實過程中,只填空,沖淡了對知識的宏觀把握,容易忽略對基礎知識的整體把握,效果不太好。

2、預設的歷史學案學生一開始比較認真,後來隨着各科發放學案,學生時間上的壓力增大,部分差生存在應付現象,材料題出現放棄現象。差生產生厭學的情緒。

3、課堂展示環節學生用時過多,影響了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和進度。

4、有時“基礎概述”在課堂上變成了新課,用時過多,課堂容量變小,教學目標難以當堂完成,課堂壓力加大。

5、學生普遍感到歷史材料題比較難,缺乏必要的答題技巧和方法,測試時失分比較嚴重。

6、學生對基礎知識缺乏整體把握,概括能力需提高。

7、五聯班學生卷面普遍比五中班差,需強化規範試卷。

四.今後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進一步加強教學理論學習,深入進行探究式教學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學進一步的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來,同時加強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在教學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級學生的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2、針對五聯班基礎差的特點,認真研究如何上好複習課,如何增強針對性、有效性,注意綜合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如小組討論法、列表比較法、自學法、表演法等)。不放棄任何一個差生,力爭通過複習讓學生的成績有一定的提高。

3、自己也要多看書報、新聞等,密切關注國內外重大歷史事件,關注現實生活與歷史史實的聯繫和比較,以適應文科綜合大學聯考命題熱點切入的特點。多作題,多創制原創試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命題能力和周密思維能力及知識遷移能力,以便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的答題技巧。

4、每週增加文科綜合測試,放在週六下午進行,定時交卷,及時批改,通過考試帶練動複習,培養學生的答題技巧和規範試卷的習慣,以便讓學生早點適應大學聯考試題。“把平時練習當大學聯考”,認真訓練;“把大學聯考當平時”,輕鬆應考。

5、每天在早讀和晚讀時巡班,引導、帶動學生複習歷史。

6、注意加強對“培優補差”生的輔導力度,爭取多談話及時瞭解動向,單獨準備套題,讓他們限時交上來,更準確地採取有針對性地個別輔導措施。

7、大學聯考中整體難度呈降低趨勢,所以我們的練習應降低難度,增加新穎度,樹立學生大學聯考前的信心。

反思高三歷史教學,還有其它很多不足,工作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取得的成績很有限。爲了我們的學生,爲了我們的學校名聲,也爲了我們教師自身更好的發展,我們將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細更實,“將落實進行到底”。敬請領導、同行對於我們所沒有想到的工作上、方法上的不足和粗陋之處積極給予點撥和指導,我們將不勝感激。

【第8篇】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及複習資料

奴隸社會的發展史

1、夏(統一的奴隸制國家建立)

(前21世紀——前16世紀)

2、商(奴隸制社會的發展時期)

(前16世紀——前11世紀)

3、西周(奴隸制社會的鼎盛時期)

(前11世紀——前8世紀即公元前771年)

4、東周(奴隸制社會的衰落時期)

①春秋時期(奴隸制社會的瓦解時期)

(前770年——前476年)

②戰國時期(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社會的歷史沿革

1、秦漢時期(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會形成時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東漢)

2、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大分裂時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

(公元220年魏國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

(589年——907年)

4、五代十國時期(大分裂時期)

(907年唐滅——960年北宋建立)

5、遼宋夏金元時期

(少數民族政權並立時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

(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6、明清時期(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

(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記方法:以奴隸社會爲例: 夏(前21世紀)減去5個世紀——就是商(前16世紀) 再減去5個世紀——就是西周(前11世紀)——減去3個世紀(就是東周即春秋時期開始(前8世紀前771年)——再減去3個世紀(就是戰國時期開始(前5世紀前475年,進入封建社會)

理解記憶: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權部分淪喪,區別於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經濟上資本主義開始興起,但是封建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

中國人民的愛國救國方案和鬥爭

1、1852—1864年,農民階級救國——太平天國運動

2、19世紀60—90年代,地主階級——洋務運動

3、1898年,資產階級維新派(康梁)——戊戌變法

4、1911年,資產階級革命派(孫中山)——辛亥革命

5、1915—1919年,資產階級激進派(陳獨秀、李大釗)——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6、1921年——1949年,共產黨——新民主主義革命

中國向西方學習實現近代化的進程

1、地主階級(林則徐魏源)——學習西方軍事技術

2、地主階級(洋務派)——學習西方軍事和民用工業

3、資產階級維新派(康梁)——學習西方君主立憲政治制度(學日本)

4、資產階級革命派(孫)——學習西方的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學美國)

5、資產階級激進派(陳李)——學習西方民主制度和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

6、無產階級(共產黨)——學習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革命(學蘇聯人)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瞭解明朝廢除丞相、設內閣

1、廢丞相:1380年,明太祖以'謀危社稷'的罪名,誅殺胡惟庸,同時廢除中書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直接對皇帝負責。他規定,以後不許再立丞相。中國的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設內閣:丞相廢除後,明太祖設殿閣大學士,作爲侍從顧問。明成祖時,選拔翰林院官員入值文淵閣,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內閣制度正式確立。

2、瞭解清朝設置軍機處清雍正時,設軍機處,軍機大臣只能跪受筆錄,全國的軍政大權就完全到皇帝手中,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峯。

●認識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皇權失去了約束和監督,使皇帝決策具有個人的獨斷性和隨意性的特點,難免出現失誤。絕對的君主專制又使大小官員只能唯上是從,助長官場的因循守舊之風。必然導致官僚機構得膨脹,從而導致官僚主義、貪污腐化之風盛行。所有這一切,都極大地妨礙社會的進步。自此,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大大落後於西方國家。

【第9篇】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及複習資料

高中歷史知識點超詳細歸納總結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鞏固國家政權

內容:①分封對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貴族,②受封者義務——服從周王的命令、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③受封者權利——職位世襲、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徵派賦役。

作用:①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管轄。②擴大了統治區域,開發了邊遠地區;③形成對周王室衆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爲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但諸侯國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埋下分裂割據的隱患。

二、宗法制

定義:宗法制是依據父系血緣關係的親疏來維繫政治等級、鞏固統治的一種社會制度。

特點:嫡長子繼承製

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係: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兩大支柱,互爲表裏。

影響: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特點:以宗法制爲核心,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統一: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曆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四、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形成

內容:①建立“皇帝”稱號,確立皇帝制度。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由皇帝總攬,從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設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太尉——負責全國軍務。

③在地方推行郡縣制:郡的長官是郡守,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均由皇帝直接任免。(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影響: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經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對中華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極作用:加強對人民的壓榨,容易導致*,造成階級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①頒佈秦律、統一法令;②統一貨幣、度量衡;③統一文字;④修建馳道、靈渠;⑤修築萬里長城;組織移民。

秦朝滅亡的原因是秦的*

六、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

背景:漢初郡國並行,出現王國問題

措施: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實行推恩令

作用:解決了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現了藩鎮割據局面(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七、宋國中央集權的強化

措施:①軍事上:杯酒釋兵權,解除朝中大將和地方節度使的兵權;加強禁軍、強幹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長官;設通判負責監督。③經濟上: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爲地方開支,其餘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響:①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鎮割據現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費,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

八、唐實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設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權。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並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體制。

九、元朝實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擴大

概況: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十個行省和宣政院轄區

意義:加強了對全國的管轄;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是中國行省制的開端,對後世影響深遠。(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十、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

朝代制度

漢代察舉制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舉制

十一、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明太祖調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強中央集權:①廢丞相,設六部;廢行省,設三司。②內閣的創立。實質: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

清朝雍正帝設軍機處(上傳下達)——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峯

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

一、希臘的政治制度

古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原因:①獨特的地理環境與小國寡民的國情;②海外貿易和工商業的發達。

城邦的基本特徵是: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歷程:梭倫改革——爲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確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頂峯。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人民主權、輪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

積極方面:①實行民主政治,社會相對公正一些,有利於社會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爲後來歐美資產階級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鑑。

消極方面:①婦女、奴隸和外邦移民沒有政治權力,真正能夠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數人,實質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②過於氾濫的民主,容易導致無政府主義的泛濫。(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二、羅馬法

1、羅馬法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早期的羅馬國家只有習慣法,沒有成文法。成文法誕生標誌是《十二銅表法》的頒佈。

公民法:適用範圍僅限於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係的羅馬法律,被稱爲公民法

萬民法:在古羅馬對外擴張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普遍適用於羅馬統治範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萬民法”

6世紀,《民法大全》標誌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2、羅馬法的評價

積極方面:①羅馬法的制定和實施維繫了帝國的統治,穩定了社會秩序。②羅馬法是歐洲歷第一部比較系統完備的法典,極大影響了近代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侷限性:維護奴隸制度。(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一、英國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實行專制統治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過程:1640年英國爆發革命。期間,處死了國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國。但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88年光榮革命,標誌英國革命的完成。

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特點:①保留國王,實際上“統而不治”的地位,作爲國家的象徵而存在。②國家的權力在議會,實行代議制。議會是國家立法機關,內閣掌握行政權並對議會負責。(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佈是正式確立的標誌。18世紀責任制內閣逐步形成。

三、美國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美國誕生。獨立之初的美國實際上是13個州的鬆散聯盟(即邦聯)。1789年聯邦政府成立,華盛頓當選爲美國第一任總統。19世紀中期,美國形成民主黨、共和黨輪流執政的格局

四、美國1787年憲法:

1787年在費城召開制憲會議通過了一部聯邦憲法。

評價: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憲法。②加強了國家權力,實踐了三權分立原則,體現資產階級民主精神。侷限性:承認黑人奴隸制,印第安人沒有公民權,婦女地位低下。(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五、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國*和第一共和國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國的確立。

六、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1875年初,國民議會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意義:從法律上正式確立了共和政體(議會制共和國),標誌着法蘭西共和政體的最終確立

七、德意志的統一:

俾斯麥領導下,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了德國統一。1871年,建立了統一的德意志帝國。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特點:皇帝不是虛位,而是握有實權。皇帝和首相掌握國家的大權。議會對政府沒有監督權。

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兩次鴉片戰爭

鴉片與虎門銷煙:英國爲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向中國鴉片。林則徐領導禁菸運動,1839年6月,虎門銷煙。

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要求擴大海外市場和大量掠奪原料

兩次鴉片戰爭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

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的簽訂時間及其內容:1842年。《南京條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爲通商口岸;協定關稅。(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和焚燬圓明園

1858年《天津條約》規定了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十口通商、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1860年《北京條約》規定了增開天津爲商埠、割九龍司等

沙俄侵佔我國北方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英國侵佔我國領土香港地區(條約及地圖)經過: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割佔香港島;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割佔九龍司地方一區;1898年強行租借新界。(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二、太平天國運動

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權,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與清廷對峙的政權。通過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全盛時期。

1856年發生天京內訌。1864年曾國藩指揮湘軍攻陷天京,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洪仁玕著《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設想

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天朝田畝制度》內容及其評價

內容:①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無處不均勻”的原則,以戶爲單位,不論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②關於產品的分配,根據“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的原則,每戶留足口糧,其餘歸聖庫。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評價:①它是太平天國的建國綱領。②反映了農民要求獲得土地的強烈願望,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鬥爭的思想結晶。③但它體現的絕對平均主義思想,嚴重脫離實際,根本無法實現。

三、甲午中日戰爭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主要戰役有平壤戰役、黃海戰役(鄧世昌犧牲)、遼東戰役、威海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危害:

①割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爲商埠。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在《馬關條約》刺激下,列強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四、八國聯軍侵華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

《辛丑條約》1901年簽訂。內容之一是賠款4.5億兩白銀。

總之,《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完全成爲帝國主義統治的工具,標誌着中國完全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五、辛亥革命

中國國同盟會的成立(時間、地點、性質、綱領):1905年在東京成立。是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其政治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後來孫中山把它闡發爲“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定都南京,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佈時間、性質:1912年春,是中國曆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分析其體現的民主精神:主權在民;確立公民的基本權利;三權分立;建立責任內閣,確立議會共和制政體)

1912年2月12日清朝結束

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失敗的標誌

辛亥革命的功績:①是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②*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③客觀上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④爲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六、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五四運動的爆發時間、口號、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第一階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學生,第二階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①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性質)。②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①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性質)。②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起了指導作用。③成爲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

①領導階級不同(資產階級——無產階級領導);指導思想不同:(三民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發展前途不同:(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走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歷史條件:①中國工人階級隊伍壯大及其登上政治舞臺——階級基礎;②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同工人運動相結合——思想基礎;③共產國際的幫助——外部條件;④陳獨秀、李大釗開展早期建黨活動——組織基礎

標誌: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

1923年中共三大決定同國民黨合作;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標誌着國共合作形成。

廣州國民政府北伐的開始時間、主要對象:1926年;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政變。(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失敗的原因:①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②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③陳獨秀犯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七、國共的十年對峙

南昌起義:時間:1927年8月1日;領導人:周恩來、賀龍;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誌着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1927年“八七會議”結束陳獨秀右傾錯誤領導

1927年毛澤東領導了湘贛邊秋收起義,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紅軍長征的起止時間: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遵義會議:1935年召開,意義: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爲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爲黨的歷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八、抗日戰爭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

1937年盧溝橋事變標誌着全國抗日戰爭開始。面對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威脅,國共兩黨停止內戰,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組織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多次重大戰役。

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大規模戰役。

日寇在南京屠殺中國軍民30多萬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戰取得勝利。

抗戰勝利原因:(1)日本發動的是侵略的、非正義的法西斯戰爭;(2)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中國實行了全民族抗戰(根本原因);(3)中共及領導的人民軍隊起了中流砥柱作用;(4)國民黨愛國官兵的抗戰;(5)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配合支持。(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九、解放戰爭

重慶談判:1945年8月底,毛澤東赴重慶談判,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訂《雙十協定》。但人民軍隊、解放區的合法地位未達成協議。

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

1947年6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與國民黨的戰略決戰:三大戰役: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政府覆滅

第五單元從科學社會主義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促使社會矛盾日益激化。1825年開始的週期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19世紀三四十年代,法國、英國和德意志爆發了大規模工人運動,工人階級開始獨立的政治鬥爭,登上政治舞臺。

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

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誌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無產階級的鬥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運動更加蓬勃地發展起來。

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發。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二.俄國十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國發生“二月革命”,*了沙皇專制統治。

二月革命後,俄國出現了蘇維埃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

在列寧的領導下,1917年11月7日,俄國爆發十月革命,*臨時政府,全部政權轉歸蘇維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

十月革命是人類歷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

【第10篇】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及複習資料

2019年高中歷史培訓的總結範文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縱觀當今新課程改革,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已不足以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時代的需要,他們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提高,做創新型教師、研究型教師、引導型教師。教師如果沒有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一味以過時的知識和觀念去教育我們的學生,穿新鞋走老路,其結果如何是不難想象的。

今天,我們爲期兩天的暑期遠程研修已經劃上圓滿的句號。

本次研修我們高中歷史課程團隊一共有54名學員。專家團隊有: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李海英老師,海南中學—解愛羣老師,海口實驗中學—許敏老師,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伍海雲老師(特聘技術專家)。在各位專家、班委、學員的共同努力下,已經完成本次研修任務。

本次遠程研修截止8月23日早上8:00,共提交作業數103。雖然研修結束在即,可遠程研修平臺上的熱情還在延續,精彩層出不窮,數據不斷攀升。本次研修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研修的基本內容

**年暑期海南省新課改歷史教師遠程研修的內容一共有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相關學習資源和視頻;第二部分,作業提交,每位學員要求提交兩份作業;第三部分,全體學員在線研討。另,學員可以根據學習資源和視頻提交相關附加作業。

二、研修的過程

本次研修過程雖然短暫,但是每位學員收穫確實頗多。本次研修按照課改有關要求,學員們認真觀看視頻,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思考分析,形成個人的研修思想,並通過提交作業、發表評論和在線研討等方式,形成互動,從而達到經驗交流、困惑解答、智慧奉獻、資源共享等等目的。從信息平臺上所呈現的篇作業和一條條評論,都體現了學員們端正的學習態度、積極主動的.熱情、精益求精的學習精神。

三、研修的效果

通過這次研修,不僅使學員之間建立起深厚的友誼。而且在本次研修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新教師,他們提交的作業,設計課堂的開闊思路值得大家去學習。通過這次研修也使我們明白在教學的路上“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才能在新課改的道路上始終保持與時俱進。

四、研修中存在的問題

由於種種原因,在此次研修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說:有極少數的學員沒有按照研修要求進行學習,提交作業、發表評論沒有達標,有的沒有按照約定時間參與在線研討等。

【第11篇】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及複習資料

高中歷史老師個人工作總結

忙忙碌碌的半學期過去了。爲了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指導今後的工作,現在對半年來高三歷史教學工作進行簡要總結。

一、認真研究大學聯考。

大學聯考的動向是高三教學的方向和指導。每年大學聯考總會有一定的調整,所以只要大學聯考還存在,研究大學聯考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我首先認真研究了近五年的江蘇大學聯考試卷,尤其是20_年、20_年、20_年大學聯考試卷,今年大學聯考雖然會有所調整,但肯定是穩中有變。我們從前兩年大學聯考試卷中解讀這幾年大學聯考試題的難度和能力要求、大學聯考試題的出法問法和試題回答的要求,等等。其次是研讀20_的考試說明(考試大綱),識讀考試說明對大學聯考能力要求、考試內容、試卷形式等的變化,從能力、內容的變化中反映了怎樣的命題意圖、教育理念和主流思想。我們在新課和複習教學中以及練習中都要貫徹這些思想。

二、端正學生思想,嚴格管理出成績。

衆所周知,史地班的學生和政史班相比,生源繁雜、學情複雜,特別是學生基礎差,學習態度不正,不知道努力學習的學生較多。儘管已經到高三,對學習的重要性加深了認識,行動有所收斂,但仍然達不到我們老師的滿意。要想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務必要端正學生的思想,在嚴格管理上下功夫。我立足於本學科,以歷史史實教育和啓發學生,發現學生的錯誤思想,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思想,力爭使學生樂意學、願意學和主動學。另外嚴格管理學生的作爲,向歷史課堂45分鐘時間要質量,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不管什麼樣的學生,務必嚴格遵守老師的要求,讓幹什麼才能幹什麼,不讓幹什麼堅決不能幹什麼。教學上我們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和檢查、基礎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同時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學習習慣培養,注意學習自信心的樹立和紀律觀念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逐漸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形成較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習的效率,就是這樣,保證了歷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三、制定正確的教學方案和詳細的教學計劃,狠抓歷史基礎知識的複習。

一個學年、一個學期、每一個月、每一星期的教學都要有一個計劃,都要事先有個統籌安排。我根據對高三教學的理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制訂了系統、詳密的教學方案和計劃,統籌安排整個一年的教學任務、內容。當然計劃制訂以後並非一成不變,可以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充實,使之更完整,或者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適當調整。

複習工作是一個既漫長又重要的工作。由於高一高三年存在的一些條件限制,這xx屆學生到了高三年複習時歷史的基礎知識很不紮實,所以我們放慢了一輪的進度,力求學生建構起一個比較細密的知識體系。第一輪複習的目標是穩紮穩打,夯實基礎,從微觀角度理清重大歷史事件的背景過程影響。第一輪專題複習,以時間爲順序,對同一時間段內橫向知識,即政治、經濟、民族、外交、文化等方面內容基礎知識進行整理,揭示其間的關係,歸納單元結構和單元特徵,並進行理論的概括和解釋。時間安排主要是在一模以前,這是打基礎的階段。我們的學生情況和目前的大學聯考形勢決定我們必須注重基礎,而且主要打基礎。第一輪複習時我們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檢查,用原始的笨辦法——“默寫”,主要目的是逼學生去看書,背書,並反饋學生掌握的情況。難度大的練習我們也不用,有的學生自己找了些難題做,我們也勸他不要做,立足於基礎題,立足於基本能力要求題,像再認、再現歷史事實、歷史概念和歷史結論;再認、再現歷史的階段特徵、基本線索和發展過程;對學生概括、評價、啓示類歷史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

在一輪的複習工作中,教情和學情都在發生變化,如何使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產生的效果,這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我在歷史複習工作中,深切的感受到學生在“學”這一環節中的作用是務必突出的。我認爲適用的複習方式,但不一定得到全體學生的認可,也可能效果不好,收效甚微。所以我在歷史課的複習中,經常找優、中、差三類學生談話,瞭解和掌握複習工作中的優點和缺點,針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糾正,改變複習策略,這樣限度的維護了學生的利益,也就受到了預期的複習效果。

四、以考試爲載體,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

只有學好歷史基礎知識,才能談歷史能力的提高,才能應對每一次考試,使學生取得優異成績。僅僅有一定的基礎知識並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也是重要的一環。我一般是通過考試、通過對試題的講解,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校每月一次月考,在每次考試或練習後,我都認真對卷子做評講,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詳略得當,細細點評。我不拘泥於答案的公佈,而是重點總結問題,查找不足,培養能力。針對選擇題、材料題和問答題等題型,我給學生總結解題方法,不同的問題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並系統的總結相似類型試題的共同解決方法,從中找出規律,給學生以方法,使學生避免走彎路,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能力的提高,保證了學生能夠應對任何一套試題,能夠減少失誤,以不變應萬變,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歷史成績。

五、加強交流,及時總結教學經驗,實現大學聯考目標化。

質效是人們一切活動的追求目標,教學質量的競爭實質是學校整體教學資源整合優勢的競爭。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現代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加強教學交流與合作,是整合教學資源、挖掘潛力、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歷史學科的特點是過去性、綜合性、階段性和規律性,學生對歷史學科既感到有興趣,更覺得難學,正是與歷史學科的基本特點有關。因此,我們高三歷史教學組針對本屆高三學情的普遍特點,經常交流教學經驗和學情特點,加強第一輪歷史複習中所遇到的新問題,共同探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及時調整複習進度和方法,共同印製輔導方案和有關訓練資料,做到經驗共有,資源共享,整體提升高三歷史複習效果,穩步推向大學聯考目標化。

反思高三歷學期歷史教學,還有很多不足,工作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在高三歷史教學中我逐漸地明白了教學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即教與學,而這部分都不是由老師單獨來完成的。如果只是老師單純地教,而沒有學生參與互動,這樣的教學是僵化的,學生能力的培養,師生情感的互動,教學目標的達成都無從談起。爲了我們的學生能考高分上大學繼續深造,爲了我們的學校能完成指標考出名聲,也爲了我們教師自身更好的發展,我們將不斷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細更實,爭取更好的成績。

【第12篇】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及複習資料

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總結合集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並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總結怎麼寫纔是正確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總結

回顧高三一年的教學情況,總的感覺是匆匆忙忙,班主任工作都比較繁瑣。作爲一名第一次帶高三的老師,如何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高質量地完成歷史教學任務,是我一直以來在探索的一個問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大膽的進行了一些新嘗試,當然也暴露出不少的新問題。以下分別就這兩方面作簡要闡述。

1、對教材的處理。個人覺得近幾年的大學聯考,大有迴歸課本之勢。顯然,大學聯考對於課本基礎知識考察的廣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強。因而,大學聯考要取得好成績,平時吃透課本就顯得相當重要和必要。那麼,如何吃透課本呢?我覺得,一是要將課本讀“薄”,這就要求我們在認真鑽研教學大綱、考試說明和近年的大學聯考試題的前提下,充分探求章目、子目錄之間的內在聯繫,做到融會貫通,深化理解;同時又能系統化課本知識,形成知識網絡;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實效,落實考點,在強調知識的整體,突出主幹知識、重點知識的同時,注意打破章節順序,幫助學生更好的把握時代特徵,理清知識構建體系,活化了歷史知識發展脈絡,提升了最終的解題能力。

2、對方法的指導。我的理解是除了迴歸課本外,近幾年來常見的另一種現象是逐漸脫離了死記硬背型的知識考查,轉而充分利用新穎材料來設置思考問題的情景,考查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的用意顯而易見。要想短期內實現突破讀題解題能力的訓練顯得尤爲重要。所以在進行常規教學外,我比較注重練習部分的講解和交流。針對學生在審題時思維缺乏嚴密的邏輯性,表達時的語言粗糙、不到位、不嚴謹等問題,我們反覆練習講解,讓學生從中體會大學聯考“怎麼考”,從其答案中體會“怎麼答”,並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自我反思。

3、還存在的問題。首先,對研究大學聯考方向努力還不是很夠。沒有注意好對各種信息來源的鑑別和甄選,“盡信書不如無書”。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的眼光來判斷和鑑別。其次,在時間分配上還不夠不合理,授課有前鬆後緊的現象。有點知識容量過大的盲目和倉促之嫌。再次,引導學生落實基礎方面,沒有做好讓學生將已學知識和技巧很好的轉化爲自身知識和能力工作。在最後的衝刺中也沒有注意好教會學生在時間緊,作業多的環境中如何調整複習節奏合理安排學科的方法。

綜上,這一年,有成功,也有失敗,有喜悅,也有遺憾。一年的高三教學,對我而言,更多的是一次鍛鍊和一次提高。

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總結

【第13篇】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及複習資料

精選高中歷史培訓總結範文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縱觀當今新課程改革,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已不足以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時代的需要,他們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提高,做創新型教師、研究型教師、引導型教師。教師如果沒有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一味以過時的知識和觀念去教育我們的學生,穿新鞋走老路,其結果如何是不難想象的。

今天,我們爲期兩天的暑期遠程研修已經劃上圓滿的'句號。

本次研修我們高中歷史課程團隊一共有54名學員。專家團隊有: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李海英老師,海南中學—解愛羣老師,海口實驗中學—許敏老師,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伍海雲老師(特聘技術專家)。在各位專家、班委、學員的共同努力下,已經完成本次研修任務。

本次遠程研修截止8月23日早上8:00,共提交作業數103。雖然研修結束在即,可遠程研修平臺上的熱情還在延續,精彩層出不窮,數據不斷攀升。本次研修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研修的基本內容

20xx年暑期海南省新課改歷史教師遠程研修的內容一共有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相關學習資源和視頻;第二部分,作業提交,每位學員要求提交兩份作業;第三部分,全體學員在線研討。另,學員可以根據學習資源和視頻提交相關附加作業。

二、研修的過程

本次研修過程雖然短暫,但是每位學員收穫確實頗多。本次研修按照課改有關要求,學員們認真觀看視頻,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思考分析,形成個人的研修思想,並通過提交作業、發表評論和在線研討等方式,形成互動,從而達到經驗交流、困惑解答、智慧奉獻、資源共享等等目的。從信息平臺上所呈現的篇作業和一條條評論,都體現了學員們端正的學習態度、積極主動的熱情、精益求精的學習精神。

三、研修的效果

通過這次研修,不僅使學員之間建立起深厚的友誼。而且在本次研修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新教師,他們提交的作業,設計課堂的開闊思路值得大家去學習。通過這次研修也使我們明白在教學的路上“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才能在新課改的道路上始終保持與時俱進。

四、研修中存在的問題

由於種種原因,在此次研修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說:有極少數的學員沒有按照研修要求進行學習,提交作業、發表評論沒有達標,有的沒有按照約定時間參與在線研討等。

【第14篇】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及複習資料

我擔任了高三兩個文科班的歷史教學,並任高三歷史備課組組長 ,圓滿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即學校制定的功勳目標 。對本學年的教學做一下總結

一、落實教學常規,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學習的主渠道是在課堂上,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此,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着學生學習的效率。這學期我在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着重抓了以下幾個點

1、努力鑽研教材,認真備好每一節課。

本學期上課時間短,而教學任務重也不算太多。因此,基於這種情況,每次上課前,我都要認真鑽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知識重難點,寫出較爲完整的教學設計,從不上沒有教案的課。努力把重點難點講清楚,讓同學們能夠自己知道重難點在哪裏,再利用中午或晚自習時間完成作業,鞏固所學的知識從教學內容的選擇到教學的方式選擇,無一不經過深思熟慮,有時甚至爲了一個課堂的導入花一兩個小時去查資料去構思。可以說,課外花在準備教材及鑽研題目上的時間遠遠多於上課的時間,用經常所說的一句話來講就是“上40分鐘的課,通常備課的時間遠遠超過四個小時”。

正因爲如此,我在上課時才能做到不慌不忙,從容應對。

2、努力更新教學觀念, 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在課堂上我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愉快;注意精講多練,在課堂上老師儘量避免滿堂灌。給學生消化和接受的時間,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3、認真批改作業

佈置作業做到精選精練。

有針對性,有層次性, 特別注意主觀題的訓練。每一課結束以後,把課課練落實到位;每一週結束以後,都有一個週週練讓同學們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判定等級和批改分數的方法相結合,激發同學們的學習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 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 、做好課後輔導工作,認真落實導師制。對我負責的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後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來說,所學的知識還沒有完全消化,新知識又接踵而至,往往令他們應接不暇。所以我儘量去了解和鼓勵後進生,在課外的時間輔導他們,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現在一些學生有問題的時候就過來問我,還取了個意的名字“呼喚老師行動”。

每當看到他們拿着練習什麼的來到辦公室,我就特別的開心並耐心解答。在我的努力下,一些差生的學習成績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並對歷史漸漸有個濃厚的興趣,這是最開心最欣慰的事情。

二、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生信心。

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努力抓好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每次我佈置好學習任務後,我都要求他們自己獨立完成作業,儘量做好自己的練習題目。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學習的習慣。開學初,同學們還沒有上高三的緊張氣氛,也許是暑假沒有規律的學習生活讓學生有點心不在焉,教室裏有一段時間總靜不下來,經過我不懈的努力、反覆地強調 ,學生又逐漸學會了靜下心來學習,在學習時間保持安靜。

雖然有的學生有畏難情緒,覺得歷史很難學習,要理解和記憶東西太多,但是我儘量寬慰他們,培養他們的信心,當我看到他們取得成績時那眉飛色舞的表情,我知道他們又一次戰勝了自己,他們的信心又多了一分。

三、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1、積極參加備課組活動,努力提高教學水平。

作爲一個和諧團結的科組,爲了能夠把科組建設的更好 ,爲了能夠讓新老師更快的成長,我們歷史組科組活動比較多。對於每一週一次的集體聽課、評課活動,我都一次不落的參加,對於集體備課活動也是積極參與。除此以外,我還儘量多的聽備課組其它教師的課,不管是老教師還是新教師的課,只要有時間總會去聽一下 。經統計 ,本學期我共聽課至少40節 ,備課組活動每週一次。

這些活動讓我在上課時不斷的提高自我教學水平,同時吸收了一些優秀教師的經驗 ,爲以後的教學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四、自我反思(不足之處)由於經驗不足,在有些時候的教學活動沒又能夠充分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情況,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比如說聯繫的效果,有時候由於自習課時間太短而題量過大,有些學生爲了能在下課的時候把作業交上來,就出現了“趕作業”的情況。

所以在下學期的工作中,我們要吸取教訓,儘量能夠讓同學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到針對重難點進行練習。

2022高中歷史教師年度考覈

【第15篇】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及複習資料

高中歷史教師的年度考覈總結範文

一、現從以下方面進行總結:

1、很抓基礎知識的落實。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把知識要點和教師補充的相關知識點落實到教材上,這樣使集中注意力,課堂聽課效果提高,同時便於以後的積累與複習。

通過課堂提問及時反饋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利用前兩分鐘,朗讀、背誦前一天所學要點內容,上課後提問,發現問題再講解、強調。

每一單元學完之後,要求學生列出單元知識體系表,前幾個單元老師完成,之後由學生自己動手,整理歸納。

2、注重課堂、自習的教學效率。

課堂上要求學生紀錄整理,隨時提問反饋。自習課明確學習任務,做作業或練習冊,比如做練習冊時明確到具體某頁某題,然後當堂反饋檢查。

3、加強解題能力的訓練。

本學期採取了多做基礎題,以題帶基礎知識的做法。除了兩本練習冊以外,每課一練一評,題量是7-8個選擇題,一個很基礎的非選擇題,做到小步子快反饋。每單元一測一過關,如果發現學生出現錯誤較多的知識點,再講解、強調、錯題重做。

實驗班適當做稍難題,在周測時適量出一些大學聯考題或大學聯考模擬題,提升能力,拓展視野。

平行班以練習冊上的題爲主,要求學生全做,教師祥講。

4、培養答題技巧和規範答題。

教會學生審題:單項選擇題教會學生抓材料和問題的關鍵詞,關注肯定項和否定項。非選擇題,教會學生提煉材料,找要點結論,注意時間斷限。

5、注重史學基本理論和史觀教學。

例如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原理內容及運用;全球化、現代化、文明史觀等史觀。

6、在期會考試前制定了詳細的複習計劃,把主要知識點按複習日期列表,下發到每個學生手中,強化學生背誦。

二、期會考試分析

1、成績方面:

總平均分:三校第一

各班平均分:實驗班1年9班名次下降,1年10班不變。

單科最高分:一年10班盧成媛90分。

2、存在的問題:

①學困生的提質

②基礎知識記憶

③進度過快

④語言歸納能力

【第16篇】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及複習資料

高中歷史新課程培訓總結

通過近年的遠程教育培訓,我深刻的認識到,在新課程要求下擔任高中歷史教學決不能只當“教書匠”,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在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吸取經驗,取長補短,與時共進。如果歷史教師對於自己的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教學中的研究成果,又對自己的教學不做認真反思,則教學過程只能是一潭死水,根本不能達到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反思。

一、教學目標的反思

歷史教學中的教學目標的設計是現代教學理念和新課程觀的具體化,是實現新課程標準的關鍵,新課程教學目標具體可分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設計要全面、系統、具體、科學,層次分明,可操作性強,且制定的教學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目標從根本上體現的是課堂教學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學生髮展爲本的全新理念。教師職責不在是單一的“教書匠”,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組織者。在長期的歷史教學中,只有更新教學理念,從傳統的教學目標轉向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才能真正實現課堂教學學生的主體定位、教師的主導角色的定位;也是認真實施新教材、切實提高歷史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前提。

二、教學方法的反思

“教無定法,關鍵在得法”,高中歷史教學要特別注重學法指導,根據新教材的特點,學生情況,實際條件,因地制宜去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降低要求,加強輔導,多鼓勵,絕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爲“遺忘的角落”。教學方法要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要徹底改變“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教學模式,不斷學習新的業務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轉變角色,“授之以漁而不授之以魚”。改變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行爲的反思

教學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活動,不斷要與時俱進,且要因人而宜。在歷史教學中教學行爲長期墨守陳規,一刀切,齊步走,不反思不總結不更新,教學效果就會體現低效無效。歷史老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爲要進行經常性反思,但在反思教學行爲時僅僅依賴於自身在教學實

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僅僅停留在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對教學行爲的反思,還需要有一定歷史知識的教學理論和專業學識爲基礎。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以教學理念爲教學行爲的理論支點。新的教學理念認爲,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蘊涵的課堂文化,有着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那麼,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呢?即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要轉變歷史教學理念,就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瞭解社會和科學的飛速發展;瞭解新時代對歷史知識的追求,積累豐富的社會經驗,揚長避短,更新教學行爲,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學生學習的反思

學生學習反思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與學習結果不斷的監督、評價的具體表現,教師在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應對學生學習進行不斷反思,從而達到掌握學生,實現客觀公正評價學生。新課程倡導終身學習,致力於學習方式的改變,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被動式的學習狀態,把學習變成主動、能動、獨立地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要以教師教學行爲的轉變爲前提,其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流,學的輕鬆、學的快樂。學生的發展關鍵是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習方式關係到教育的質量,關係到學生的未來,傳統的學習方式過於強調接受式,單一式,不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學生感到學習的枯燥乏味,心裏負擔很重,嚴重摧殘了學生的進取心和學習熱情,影響了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阻礙了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在當前推行的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培養高分低能、有文化沒有素養、有知識沒有智慧的人不利於學生自身的真正發展,更不利於民族素質和綜合國力的提高,新課程要求建立發揮學生主體的多樣化學習方式,學習過程不應是被動吸收課本上現成的理論工程,而是親自參與豐富的生動的思維活動並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應引導學生學習方式成爲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適應時代的發展。

雖然新課程下關於歷史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歷史教學反思對歷史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歷史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歷史教師成長爲時期研究型、複合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