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新版多篇

國小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新版多篇

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篇一

國小語文基本文學常識

1、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華山

2、中國四大發明:指南針 造紙術 印刷術 火藥

3、中醫四診:望 聞 問 切

4、戲曲四行當:生 旦 淨 醜

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當山 江西龍虎山 四川青城山 安徽齊雲山

6、四大石窟:雲岡石窟 龍門石窟 麥積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7、黃山四絕:奇鬆 怪石 雲海 溫泉

8、泰山四大奇觀:旭日東昇 晚霞反照 黃河金帶 雲海玉盤

9、中國四大名樓;岳陽樓 黃鶴樓 騰王閣 太白樓

10、四大古典小說:《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遊記 紅樓夢

11、四大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李寶嘉) 二年目睹之怪現狀(吳研人) 老殘遊記(劉鄂) 孽海花(曾樸)

12、民間四大傳說:牛郎織女 孟姜女尋夫 梁山伯與祝英臺 白蛇與許仙

1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魚) 王昭君(落雁)貂禪(閉月) 楊玉環(羞花)

14、古代四美:音樂 珍味 文章 言談/ / 良晨 美景 賞心 樂事

15、蘇門四學士:黃庭堅 秦觀 曾補之 張來

16、四史:史記 漢書 君漢書 三國志

17、歷四大書院:廬山白鹿洞 長沙嶽麓 衡陽石鼓

18、商丘應天府

19、古代祥瑞四靈:龍 鳳 麒麟 龜

20、宋中興四詩人:陸游 楊萬里 範大成 尤袤

小語文基礎知識整理

1、句子不完整。

如:戰士的英勇頑強,奮不顧身的優秀品質。

改爲:戰士的英勇頑強,奮不顧身的優秀品質令人敬佩。

2、用詞不當。

如:我的書包裏還缺乏一個像樣的鉛筆盒。

“缺乏”用得不恰當,應改爲“缺少”。

3、搭配不當。

如:他穿着一件灰大衣和一頂紅帽子。

“穿”與“帽子”搭配不當,應改爲:他穿着一件灰大衣和(戴着)一頂紅帽子。

5、詞序混亂。

如:打乒乓球對我是很感興趣的。

應改爲:我對打乒乓球是很感興趣的。

6、前後矛盾。

如:油菜地裏一片金黃的菜花,五彩繽紛。

“一片金黃”與“五彩繽紛”相矛盾,應把“五彩繽紛”去掉。

7、重複囉嗦。

如:他是我們班成績秀、功課的學生

“成績秀”和“功課”意思重複,這裏只需保留其中一個。

8、不合邏輯,不合事理。

如:他在霞光中讀着書,不知不覺過了兩個鐘頭。

“霞光”稍縱即逝,持續兩個小時是不符合現實的。應把“霞光”改爲“陽光”。

國小語文基礎知識大全

修辭手法是修飾文字詞句、運用各種表現方式,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引用、對比、借代、反語、頂真、互文、比擬等。

1、比喻

說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間相似的地方,借一個事物說明另一個事物的方法。

2、擬人

是把人的特徵給予事物,讓事物如人一樣說話、活動、有感情。

3、誇張

對某一個事物進行擴大或者縮小的描述,但不是豪無邊際沒有原則無限的,不同於說大話,而是藝術的擴大或縮小。

4、排比

是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預期一致的詞組或句子排列起來,藉以增強表達效果。

5、反問

用問的預期表達確定的意思或加重語氣。說白了就是有問答在句中。設問:可以直白的說就是自問自答。

6、雙關

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故意讓一個詞語或一句話獲得雙重意義。

7、引用

引用別人的話或成語、典故等。

8、反語

故意說反話,用一種本來意思相反的詞語或句表達意思。

9、對偶

用字數相等、結構相似的兩個句子或短語表達意思相近相關或相反的。

10、反覆

爲表達強烈的感情有意重複使用某個詞語、句子。

11、借代

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這個事或人相關的人或事。

國小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篇二

用關聯詞語的句子,一般都由兩個以上的分句組成。而分句與分句之間存在着各種各樣的關係,正符合我們表達的需要。因此,學會正確選用關聯詞語是非常必要的。

【常見的幾種關係】

並列關係: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因果關係:因爲……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爲……

條件關係:只要……就……;只有……才……;無論……都……;不管……總……

轉折關係:雖然……但是……;儘管……還是

假設關係: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

選擇關係:不是……就是……;是……還是……;與其……不如……;寧可……也不……

遞進關係:不但……而且……;不僅……還……

以上幾種常見的關聯詞語,在實際運用時有一些是比較容易混淆的,如;儘管……還是、不管……總…與…即使……也……,教學時不要僅從理性關係上讓學生分辨,甚至記憶,而應着重通過具體的句例讓學生讀懂它們在句子中表達分句之間關係的作用。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和方法 篇三

結合所給問題去閱讀

閱讀全文之後就要開始進入做題階段了,學生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應該學會帶着試卷上所給的問題去閱讀,一邊思考一般閱讀,能夠迅速的找到想要的答案。

還有一個小技巧,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可以採用“倒讀法”,採用這種閱讀方式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並且,倒讀可以直接的去理解題目和文章中敘事的人物、或者地點,可以一目瞭然。

找出“題眼”

通讀完全文中之後文章中大致的敘述基本上就會全都懂了,然後帶着文章中的問題去找題眼,這個時候需要會考生做的就是仔細的讀題幹找出問題的主旨。

然奇答題的時候如果文章中涉及到的段落一定要仔細的揣摩和研究,因爲一般的問題就在答案中。看清楚文章中的問題之後按照試題的要求去重點看原文,直到找出答案。

語文閱讀答題套路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爲什麼? 不能。因爲:(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裏、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精讀全文,找原話

所謂的找原話就是找到文章作者說的關鍵字、詞、或者句子,答題時可以利用文章的原話來提取答題的重要信息,更有甚者有些試題完全就可用原話來回答,或者引用部分文章的原話來回答,保證答題的準確率,碰到採分點。

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篇四

文言文閱讀

1、文言詩文背誦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寫文言詩文語句,不僅要連貫前後語句,默寫時還應一字不錯。會考默寫一般4句詩、2句文,特別注意背誦篇目中的名句。記住並糾正自己以前默寫中的錯別字。

2、古詩理解鑑賞要重點關注各冊教材中以講讀篇目出現的古詩詞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學常識的積累,特別是教材中的註釋;要對《篇目點擊》中的賞析指導和練習相當瞭解,對詩句的理解、詩詞主要內容和寫作意圖、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準確。

3、對一些名家名篇,還應瞭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時代和篇名。

4、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和6個虛詞的用法。一般爲古漢語的特殊用法爲:一詞多義、通假、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因此對課文中的這類詞要特別重視,必須理解掌握《篇目點擊》中收入的150個實詞和6個虛詞的用法,特別是國中教材中出現的義項。

5、在句子翻譯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識。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語賓語加上;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後置)、被動句、反問句等。在翻譯時要落實關鍵實詞的含義和虛詞的用法,翻譯句子的語氣句式必須與原句保持一致。

6、在課外文言文的閱讀上,遇見不會的詞或者一下沒想起的詞大可不必緊張,聯繫上下文,結合故事(文章)的情節,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詞帶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記翻譯不可脫離文章。如果選文下有註釋,一定要充分利用註釋的提示作用。

7、在課內語段閱讀上要注重選文主要內容的歸納概括,如果在自己複習掌控的範圍內,當然可以憑記憶答題;若自己複習不到位或記憶不清,則要仔細閱讀選文收集處理信息,然後作出合理而簡要的表述。在課外文言文閱讀上,要注意文章蘊含的道理體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徵的歸納提煉。

會考語文複習必備的成語

01、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澤,形容相形之下顯得遜色,也形容神情沮喪,無精打采。

02、暗送秋波:既指指有情人暗中眉目傳情,也指含蓄地給另從傳遞消息。也指獻媚取寵,暗中勾結。

03、按圖索驥:既比喻辦事機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線索尋找。

04、暗送秋波:既指獻媚取寵,暗中勾結,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傳情。

05、哀而不傷:形容詩歌、音樂優美雅緻,感情適度。也比喻做事適中,沒有過與不及之處。

06、不絕如縷:像一根似斷未斷的細線那樣,形容事情十分危急。也用以比喻聲音徽弱,或某種技藝後繼乏人。

07、不翼而飛:比喻言論或消息流傳得極快;也用以指東西丟失。

08、鞭辟入裏:形容言辭或文章說理透徹,也形容領會深刻。(鞭闢:鞭策;裏:裏層)。

09、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覺。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10、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威嚴。也指在人管轄之下,一切只能聽命於他。

11、不入虎x,焉得虎子:不進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艱險就不能取得成功。

12、比翼雙飛:比喻夫婦恩愛,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幫助,共同前進。

13、兵強馬壯:形容戰鬥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勢力的強大。

會考語文複習:古詩文默寫

《出師表》

1、《出師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圖報的句子是: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2、《出師表》中,諸葛亮分析先漢興隆的原因是:親賢臣,遠小人。

3、《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

4、當任命一個人來挽救局面,人們常引用的《出師表》中的一句名言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5、《出師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6、《出師表》中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陳罰減否,不宜異同。

7、《出師表》中作者指出出師戰略目標的句子: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佞臣,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8、《出師表》中諸葛亮向後主提出嚴明賞罰建議的語句是:若有犯科及爲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9、《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10、《出師表》中指出出師戰略目標的句子是: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佞臣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11、《出師表》中、作者向後主提出的三條建議是:①開張聖聽;②宮中府中,俱爲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③親賢臣,遠小人。

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篇五

會考語文知識點

1、縮句:滿足壓縮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擾項。

縮句順口溜:

“的”前“地”前“得”字後,形容限制去個夠。數量出現莫放過,介賓來了也殺頭。

2、修辭手法作用類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爲生動;化深奧爲淺顯;化抽象爲具體;化冗長爲簡潔。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最常用的還是生動形象。

借代: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誇張:誇張指爲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擴大或縮小。

作用: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啓示。可以引起豐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對偶:它是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排比: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強語言的氣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設問: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要確定答案。

作用: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啓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反問: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打感嘆號。

作用:以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起強調作用

擬人: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語言富有神采

反覆:由二個相同的詞語或句式構成反覆

作用:主要起強調作用

★修辭方法及表達作用答題方式: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表達了情感。

排比:表現了,抒發了,增強了語勢,加強了感情。

反覆,誇張:突出了(強調了)(的情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設問:自問自答,引起讀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問:加強語氣,增強語勢,表達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1)點明何種表現手法

(2)表現了什麼內容

(3)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此句運用了……從而生動形象表現了……表達了……這一句採用了……的修辭手法…。.。.(作用)論述了……(內容)。

3、圖表徽標:看懂圖畫,對圖畫的畫面和文字分析比較、用簡潔的文字表述,並一定要挖掘其深層含義。

綜合性學習

課標要求: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命題趨勢:有併入“知識積累與運用”和“現代文閱讀”中的趨勢,答題思路、解題技巧不變。

常用題型:

1、活動類:根據活動主題設計活動宣傳口號、活動步驟等。

對策:語言表述要簡潔。主題詞要簡明、準確、生動;活動過程或計劃要點表述要清楚,目的要明確,過程和計劃要分項列出。

2、提取、概括信息、擬寫標題類

對策:篩選重點詞語組成一句話,形成自己的觀點。思考材料的共性,找出帶有規律性的標題

要點概括:

A.摘引文中原句作爲答案。

B.選取文中重要詞語語句組合成答案

C.劃分相關內容層次,一般有幾個層次就有幾個要點。

3、口語交際語言運用類 結合情境,簡明、連貫、得體地完成交際任務。

對策:要有說服力和條理性,注意謙語和敬語的使用。

4、語言積累類:

對策:積累古詩文、現代詩文、俗語、諺語、名言警句、文學文化常識,山川名勝、風土人情。特別是時代性、地域性較強的綜合性知識表述。

5、感悟啓示類: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出自己的感悟和體驗,不能侷限於一方面,可以多角度,正反兩方面回答。語言精煉,表意準確,抓住關鍵。一般用第一人稱作答。

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篇六

(一)《勸學》

1、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荀子《勸學》篇中的學不可以已這句話印證了這句話。

2、韓愈《師說》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這句話與荀子《勸學》中的“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觀點相同。3.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兩個句子是: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4、《勸學》開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即“學不可以已”。在後面又闡明瞭學習要持之以恆的句子是: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5、強調君子並非有何差異,只是善於藉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6、強調空想不如學習的一句: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7、在文中強調學習應當用心專一,並且從正面設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樣弱小,如果用心專一也會有所成的句子是: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二)《逍遙遊》

1、在《逍遙遊》中描繪大鵬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莊子·逍遙遊》中以“朝菌”和“蟪蛄”爲例來說明“小年”一詞的兩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舉現實生活中的很小的實物也需要依憑外物實例與大鵬鳥的“海運將徙”作對比,形象地說明任何事物都有所憑藉的句子是: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通過舟的浮動對水的依賴性,從而得出結論來說明大鵬鳥的飛翔對風的依賴性的句子是: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5、莊子從奇妙莫測的描寫後接着以現實社會的四種人的具體描述,文中描寫四種人的句子分別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觀點——“無所待”纔是真正的逍遙的並列句了三類人的句子是: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7、文中對天空的顏色成因進行了探尋,併發出了疑問的兩句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8、文中寫宋榮子看淡了世間的榮辱,不會因爲外界的評價而更加奮勉或沮喪的句子是:

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9、當看到大鵬經過一系列的準備才能“圖南”之後,蜩與學鳩通過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飛行和休息的樣子來嘲笑大鵬鳥的句子是: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

(三)《師說》

1、韓愈所說的“師”,有其獨特含義,明確自己所說的老師不是指啓蒙教師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從多個方面進行對比,抨擊“恥學於師”的人,先用古今對比,指出從師與不從師的兩種結果,並用一個反問句推斷聖人更聖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語句是: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其皆出於此乎?

3、本文以爲子擇師和自己不從師作對比,韓愈直接點明自己的態度,認爲這樣做,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國小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4、韓愈認爲老師的職能是: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擇師的標準是: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5、韓愈眼中的師生關係是怎樣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6、《師說》中士大夫之族恥學於師的原因: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四)《阿房宮賦》

1、古人寫文章常常借古諷今。杜牧《阿房宮賦》:“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滅亡的教訓批評唐敬宗廣建宮室。

2、通過阿房宮的興毀提示秦王歷史教訓,文中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3、不吸取經驗教訓讓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宮賦》中說:“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4、《阿房宮賦》中作者潑墨寫意,粗筆勾勒。言阿房宮佔地之廣,狀其樓閣之高的句子是: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

5、《阿房宮賦》中從人們的主觀感受寫宮內歌舞盛況。既是以歌舞之紛繁襯托宮殿之衆多,又爲下文美女充盈宮室預作鋪墊的句子是: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

6、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將喻體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鮮明的畫面,令人驚奇,再出現本體,解釋原因,使讀者印象更爲強烈得語句是: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7、既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宮的修建,又起到了籠蓋全篇、暗示主題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8、從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說明人心沒有區別,都追求幸福快樂、都掛念家小,對秦統治者的殘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擊的語句是: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9、總括秦的紛奢是建立在對人民的剝削和掠奪之上的,並且還揮霍無度的語句是: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10、杜牧在本文中最後總結,六國和秦國的滅亡都是由於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的語句是: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五)《赤壁賦》

1、寫江上水汽瀰漫,江水無邊無際和遠方天際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軍隊在攻破荊州順流而下的軍容盛狀的句子是: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3、敘寫江水流逝卻始終長流不息,月亮盈虧卻無所增減的哲理的句子: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4、用高超的手法描寫動人的音樂: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5、蘇軾在《赤壁賦》中慨嘆“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6、寫清風明月爲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7.寫清風與明月可盡情享用,無人禁止,無窮無盡的句子: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9、寫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的句子: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10、寫月亮升起後,對遊人依依眷戀,脈脈含情,實則是遊人對明月的喜愛的句子: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11、寫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飄蕩,似乎是在浩蕩的宇宙間乘風飛行,飄飄忽忽升入仙境裏去的句子: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12、寫作者引吭高歌,吟誦古代詠月的詩歌,召喚月亮飛行的句子: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13、描繪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體現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14、寫客人簫聲之悲傷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15、用蛟龍嫠婦聽簫聲的感受來突出簫聲的悲涼與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16、以月亮作比,描寫世間萬物變化的規律的句子是: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17.從不變的角度,描述人與萬物的關係: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18、文中告訴我們別人的東西雖小也不能佔有: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19.寫作者盪漾江中,與麋鹿爲伴的句子是: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20、寫作者與友人於扁舟舉杯共飲的句子是: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21、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嘆我們個人在天地間生命的短暫和個體的渺小的句子: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22、描寫詩人行舟的感覺,像身上長上了翅膀: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23、詩人在飲酒後,唱出對遠在天邊的女子的思念: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六)《詩經·衛風·氓》

大學聯考語文知識點梳理:古詩文情景式默寫大學聯考語文知識點梳理:古詩文情景式默寫

1、寫女子在無奈下與男子約定婚期的句子是:將子無怒,秋以爲期。

2、用動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愛情的句子是: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3、寫女子家人對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與“青梅竹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5、寫女子不願同氓終老的句子是: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6、通過寫桑葉凋落喻指女子年華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7、寫女子在斷牆上眺望心上人,見到心上人後前後行爲差異的句子是: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8、寫女子回憶小時候與氓嬉戲玩耍的快樂場景的是: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9、寫女子爲人婦後早晚辛苦勞動的句子是:三歲爲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寫男子變化無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10、女子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的句子:“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11、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決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3、表明文中女子熱情、溫柔的句子: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七)《離騷》

1、《離騷》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懷,對廣大勞動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語句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2、《離騷》中寫自己雖崇尚美德約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貶黜的兩句:

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3、“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詩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寫自己對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離騷》中用香草做比喻說明自己遭貶黜是因爲德行高尚的兩句: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5、詩人怨恨楚懷王昏聵糊塗,輕信謠言的語句是: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6、《離騷》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對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兩句:

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7、《離騷》中表明自己因爲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誹謗的兩句:衆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8、《離騷》中表明自己所處的社會本來就是善於投機取巧,違背規矩的現狀的兩句: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9、《離騷》中表明當時社會中的人們違背準則,把苟合取悅別人奉爲信條的兩句: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爲度。

10、《離騷》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亂社會中煩悶失意,走投無路的兩句:

忳鬱邑餘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11、《離騷》中表明作者寧可死去,也不會和世俗小人一樣媚俗取巧的兩句:

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爲此態也。

12、《離騷》中用大鳥和小鳥不合羣來比喻說明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兩句: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

13、《離騷》中用方圓不相合說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兩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14、《離騷》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爲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賢爲榜樣的兩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聖賢,寧死不失正義):“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15、《離騷》中屈原委婉表達自己後悔選擇做官,想要歸隱的兩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16、《離騷》中屈原表達趁着迷途未遠,趕緊回到正路的兩句: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17、《離騷》中屈原通過自己退隱後騎馬到達長滿蘭草的水邊和長滿椒樹的山崗表明自己從朝廷隱退爲了修養自己的兩句: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18、《離騷》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責,不如隱退的兩句: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19、《離騷》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養自己的兩句:制芰荷以爲衣兮,集芙蓉以爲裳。

20、《離騷》中屈原表明即使沒有人瞭解自己也無所謂,只要自己內心買好就可以的兩句話: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

21、《離騷》中屈原通過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帶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潔的兩句:

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

22、《離騷》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樂趣,而他窮其一生追求美政的兩句: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爲常。

23、《離騷》中用反問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會改變自己志向的兩句: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24、《離騷》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帶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純潔的品質沒有虧損的兩句: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25、表現詩人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的詩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26、表現詩人堅持真理、獻身理想的詩句: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27、表現詩人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詩句: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爲此態也。

28、表現詩人剛正不阿、一身正氣的詩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29、表現詩人潔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詩句: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爲常。

(八)《蜀道難》

1、《蜀道難》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2、《蜀道難》中運用誇張修辭方法,寫出秦蜀之間崇山疊嶺、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3、《蜀道難》中寫出水石相激、山谷轟鳴的驚險場面的句子是: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4、運用誇張極言山峯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的句子: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5、虛寫映襯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的句子: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歷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7、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開篇以蜀地方言詠歎點出主題,爲全詩奠下雄渾感情基調的句子是“噫籲嚱,危乎高哉!”。

8、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運用誇張的手法表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少有往來。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爲“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進一步表明秦、蜀之間爲高山峻嶺所阻擋。

9、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引用神話傳說爲其增添了浪漫氣息,如引用“五丁開山”一神話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10、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運用神話、誇張、襯托的手法來寫蜀山之高險的句子有“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11、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摹寫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12、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爲我們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

13、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還有更爲奇險的風光。詩人先用“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後由靜而動,“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寫出水石激盪、山谷空鳴的場景。

14、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寫出了劍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特點的句子是“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15、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語句的句子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爲狼與豺”,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

16、從李白《蜀道難》一詩中“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的長嘆中,我們似乎也感受到了詩人對功業難成的一聲嘆息。

(九)《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獨之境,《登高》一詩對此都有直接描述,這些句子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2、杜甫在《登高》中發出:“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感慨,抒發了漂泊異鄉。年老體衰的惆悵之情,也蘊含着與生命的衰弱頑強抗爭的精神。

3、由高到低,寫詩人所見所聞,渲染秋江景物特點的句子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4、寫遠望所見,用傳神之筆描寫淒冷江色和長江氣勢的句子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5、用落葉和江水抒發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的句子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6、情景交融。意境曠達,極寫自己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的句子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7、道出鬱積詩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國運之恨,無限悲涼難以排遣的句子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8、本詩的主旨句(表現詩人憂國傷時)的句子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9、杜甫《登高》中爲我們營造了一幅氣勢磅礴的長江秋日圖的句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徵的句子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前人也曾把這兩句譽爲“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

(十)《琵琶行》

1、“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由琴聲想到珠玉聲,是聲音的類比聯想。

2、描寫琵琶女猶豫不決而出場的詩句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3、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是全詩的主旨,更是詩人與琵琶女感情的共鳴。

4、描寫琵琶聲的句子:“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蘊含離別之意的句子是: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十一)《錦瑟》

大學聯考語文知識點梳理:古詩文情景式默寫語文知識

1、《錦瑟》中以錦瑟起興,引起對華年往事的追憶的句子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2、《錦瑟》一詩的頸聯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它表現的這種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詩人全部的情感。

3、《錦瑟》用典的四句詩: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4、《錦瑟》一詩中迴環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的惆悵苦痛,讓人爲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十二)《虞美人》

1、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一個詰句驚心動魄,把李煜的愁悶劈空傾瀉下來,這個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恆和人生的短暫無常之意。

2、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含蓄地表現出李煜對人生絕望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3、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表現詞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時光面前感慨無限,同時放筆呼號,發出一聲深沉的浩嘆的句子是: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4、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直接抒發亡國之恨的句子是: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5、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用對比手法,反襯出人生無常的句子是: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6、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詞人遙望金陵想象,並傳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的慨嘆的句子是: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7、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用比喻。誇張。設問手法寫出愁思的多與深廣的句子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8、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將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9、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將現實與過去對比來寫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10、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寫愁的多與綿綿不斷的句子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十三)《念奴嬌·赤壁懷古》

1、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描繪了周瑜的英氣勃發。

2、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運用比喻修辭描寫赤壁古戰場的險要形勢的一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3、本文中既點題,又爲周瑜出場營造聲勢的句子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4、具體描寫“江山如畫”之意的句子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5、表達詩人曠達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十四)《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作者登高望遠,首先想到孫權這位著名的歷史人物不禁感嘆的兩句: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感嘆東吳那個強盛的局面,孫權那個英雄、風流餘韻,都經歷了無數的風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3、辛棄疾讚歎劉裕北伐的赫赫戰功的兩句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4、寫劉裕的兒子劉義隆輕率舉兵北伐,結果吃了敗仗,張皇南逃,狼狽不堪的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5、詞人借歷史影射現實,說南宋的失敗,金人的南侵,國家的恥辱隨着時光的流逝,而漸漸地被人們淡忘了的句子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6、他借用廉頗的典故,表明自己顯然年老卻還是壯志猶存,希望能夠爲國立功的句子是: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閱讀理解修辭手法答題方法 篇七

1、比喻:化平淡爲生動,化深奧爲淺顯,化抽象爲具體。

2、擬人:化物爲人,拉近距離,親切自然;便於對話,交流情感。

3、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

4、誇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啓示。

5、對偶:便於吟誦,易於記憶,使詞句有音樂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闢,條分縷析;語氣強勁,抒情強烈。

7、反覆:突出思想,強調情感;承上啓下,層次清晰;多次強調,增強感染力。

語文基礎知識點大全總結 篇八

語文基礎知識點整理

1、準確、生動而深刻的詞語:

⑴能否將“認識的人看見半死不活的他,都掉開頭去”中“認識的”三個字去掉呢?

不行。我們要注意這句話的語言環境。一位藝術家被“造反派”批鬥,毒打,遊街示衆,變得“半死不活”,這時候,稍有人性的人都會憐憫,救治他,更不用說“認識的”人了。現在連“認識的”人都“掉開頭去”,揭示了“_”已將人的心靈扭曲,或者說人們懾於“造反派”的_威,不敢救治藝術家。而就在此時,藝術家鄰居的小狗卻奔了過來,“親熱地叫”“撲”“聞”“舔”“撫摸”,是非顛倒的歲月,人的良知竟不如狗。所以“認識的”三個字萬萬不可去掉。

⑵說說這句話中加粗詞語的好處:“在三年困難時期,我們每次到文化俱樂部吃飯,她都要向服務員討一點骨頭回去喂包弟。”

“每次”和“都”說明了行爲次數多,頻繁,無一例外。“討”,說明了行爲者要付出尊嚴的代價,作者的夫人蕭珊也是一位高級知識分子,向服務員“討”骨頭是需要勇氣的。這三個詞合在一起,表現了蕭珊對小狗包弟的愛,表達了人與狗之間關係的融洽。

⑶“……這些天我在機關學習後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討東西吃,我卻暗暗地流淚。”“我”爲什麼“暗暗地”流淚呢?

因爲紅衛兵抄“四舊”,要殺狗,包弟變成了“包袱”,有人建議將它送醫院作解剖實驗用。包弟的命運未卜,它卻渾然不知,而“我”作爲它的主人,自身難保,又怎樣能救下包弟?所以“我”很傷感,但又不願讓包弟看出,所以只得“暗暗地”流淚。另外,“我”當時處於“半靠邊”狀態,言行受監視,不能明確地流露出對“寵物”的感情,也只能“暗暗地”流淚。

2、含義雋永的句子:

⑴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我再往下想,不僅是小狗包弟,連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分析這句話,要抓住“解剖”這兩個字。這兩個字大致有兩個意思,一是說在當時特定的環境中,作者如包弟一樣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任專制者“解剖”。其二,這是作者爲了自保而送走包弟後對自己靈魂的“解剖”,正如他自己所寫的那樣:“不能保護一條小狗,我感到羞恥;爲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諒自己!”“解剖”,正是作者自己深刻的反思。

⑵“那麼我今後的日子不會是好過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過來了。”這兩句話放在一起,有什麼用意呢?

第一句話是說“我”將包弟送上了解剖桌,十幾年來一直內疚,一直在煎熬,爲了“贖罪”,“我”必須給過去十年的苦難生活作總結,“還清心靈上的欠債,”而“這絕不是容易的事”,所以今後的日子“不好過”。但是與過去的十年相比,這“不好過”又算得了什麼,那“十年”都挺過來了,還怕別的困難嗎?第二句話就是這個意思。這兩句話表明了作者反思過去時的痛苦和必須反思過去的決心。

判斷句

1、是寡人之過也。(這是我的過錯。)

2、以亂易整,不武。(用散亂來代替整齊,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來覆命的,那是沒有用的小子!)

4、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楚國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

5、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卻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義的。)

6、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他)是沛公的護衛樊噲。)

7、此亡秦之續耳。(這是走秦朝滅亡的老路啊。)

8、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們是魚肉。)

9、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之所以派遣將士把守函谷關,是爲的防備其他盜賊竄入和意外的變故。)

倒裝句

1、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那晉國,哪有滿足的時候呢?)

2、其無禮於晉。(介詞結構後置句)(因爲鄭伯(曾經)對待晉侯沒有禮貌)

3、亡鄭而有益於君。(介詞結構後置句)(倘使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

4、王拜送於庭。(狀語後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禮送出來)

5、及賓客知其事者。(“者”,定語後置的標誌)(太子和他的賓客中知道這件事的人。)

6、具以沛公言報項王。(介詞結構後置)(把沛公的話一一報告了項王。)

7、得復見將軍於此。(介詞結構後置)(能夠在這裏又見到您。)

8、籍何以至此?(疑問代詞作賓詞前置)(我怎麼會這樣!)

9、大王來何操?(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大王來的時候帶什麼?)

10、沛公安在?(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沛公在哪裏?)

省略句

1、晉軍函陵。(晉國軍隊駐紮(在)函陵。)2、敢以煩執事?(我怎麼敢用(這件事)來煩勞您。)

3、若舍鄭以爲東道主。(如果放棄進攻鄭國而把它作爲(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4、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現在的樊將軍,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格來購取他的頭顱。)

5、人不敢與忤視。(人們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6、荊軻有所待,欲與俱。(荊軻等待着一個人,想同他一起去。)

7、嘉爲先言於秦王曰。(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進言。)

8、爲擊破沛公軍。(爲我打敗沛公的部隊!)9、加彘肩上。(把豬肘放在(盾的)上面。)

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爲戮沒。(父親、母親和同族的人都被殺死或沒收入官爲奴。)

2、而燕見陵之恥除矣。(而且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除去了。)

3、若屬皆且爲所虜。(我們這些人都要被他俘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