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教改總結多篇

國小教改總結多篇

【第1篇】國小語文教改批輔總結

三年級教改批輔檢查總結

1、三年級級組在這學期人員緊缺,工作負擔重,但是,他們在集備組長的帶領下,認真鑽研教材,開拓創新,不斷調整單元教學模式,尋求適合年級特點的教學方式。各位教師都能根據本班學生的學情對教案進行調整,形成各自的個案。樑昌娥老師能運用自己的經驗,將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級組老師力求在三年級的作文起步教學中取得實效。黃文華和李婧敏老師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堅持工作,認真備課。

2、三年級的教師能根據年級特點佈置作業,在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方面不斷尋求心得方法。教師們能認真批改作文,發現孩子作文中的閃光點,激發孩子的寫作興趣。

二年級教改批輔檢查總結

1、整合教材,單元教學

二年級的語文教師能根據教材特點,結合廣州氣候特點及節假日,調整教材順序,讓教學更切合實際。如,第二單元是有關學校生活的主題,內容涉及到教師節,班幹競選等內容,二年級級組就在9月份進行教學;第三單元是有關祖國曆史的主題,二年級級組就結合國慶進行教學;第一單元是描寫秋天的美景的,二年級級組就在秋風漸起的11月開展教學。同時,我們也整合單元教學,如第四單元的成語故事和成語學習,我們就結合在一起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2、課外閱讀,堅持不懈

二年級教師積極鼓勵孩子們閱讀,將激勵與加強孩子的課外閱讀興趣作爲語文作業的重點,每個班都有富有特色的閱讀交流活動,如二年四班的“四分鐘悄悄話”“每週連續劇”,二年三班的“勤勞的小蜜蜂”閱讀交流,二年六班的“成語大比拼”“小故事,大道理”的故事交流會等形式,讓孩子們閱讀興趣高漲。二年七班和八班的教師也能積極行動起來,鼓勵孩子積極閱讀,收集資料,課堂分享的好習慣。

一年級教改批輔檢查總結

1、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一年級全體語文老師在何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備好每一節課,精心製作每一個課型的課件。一年級全體語文老師都能在每週五集體備課形成的教學共案基礎上結合個人的教學特色和班級學生的具體學情撰寫適合本班的教學個案。大部分老師能及時記錄教後的反思,並提出教學實驗改進的措施。

2、作業批改及時、認真。

能根據一年級的學生特點佈置各種有趣的作業,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如親子作業、挑戰作業等;作業量適中,課外不佈置書面作業。教師批改及時、仔細,並能通過簡單的評語和有趣的激勵印章鼓勵孩子。

存在的不足

1、教案還需要進一步整合,應該按照單元整合的思路進行備課,開展課堂教學,要在保持生本教學特點的基礎上勇於創新,大膽改革。

2、個別教師製作課件的能力有待提高,並存在教案內容少、結構不完整情況。有些只有要點而沒有具體內容,如只有“新課引入”而沒有引入的具體內容,只有“課後小結”而沒有小結的具體內容。

3、教師的教學資源的整理上傳意識有待加強。

【第2篇】國小教研教改總結

國小2019年教研教改總結範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我校已經如火如荼地實驗二年半了,爲了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跟上時代改革的步伐,我校牢固樹立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採取了有效措施,指導並鼓勵教師深入細緻的進行新教材的課程改革實驗,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及時總結,深刻反思,經過近一年來的研究與實驗,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現將實驗工作總結如下:

一、實驗措施

1、領導身先士卒,參與課改實驗。

開學初,我校就成立了以校長、副校長、教導主任爲核心成員的課改實驗領導小組,研究並制定了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實驗計劃,建立了領導幹部聽課、研討制度。在平時的工作中,他們身先士卒,深入課堂,與實驗教師面對面的交流與研討,指導教師領會各學科課程標準的理念和教材的編寫特色,共同研究教學改革問題,在校領導積極參與、具體指導和耐心幫助下,廣大實驗教師煥發了極大的改革和創新的熱情,使課改工作積極穩妥地推進。

2、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1)精心選拔,做好崗前培訓。

暑假期間,我們精心挑選一些有教學經驗、善於研究的中青年骨幹教師擔任一、二、三年級各個學科課改實驗任務,並派他們參加區級課改實驗教師教材培訓,做到了“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使教師們對新教材、新課標、新理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促進了實驗教師運用新理念,使好新教材,研究新策略,爲課改的順利進行起到了拋磚引玉的導向作用。

(2)重視外出參觀、學習機會,及時瞭解課改最新研究動態。

本年度,學校先後派出55名教師參加省、市、區新課程教材改革實驗的培訓與交流研討活動,及時掌握課改的最新信息與方法,及時向全體實驗教師傳達,同時,還帶回來許多有關新課程的理論專著,教師們相互傳看,相互交流,共同切磋,有效地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另外,我們還按時組織實驗教師參加市、區級的各種培訓、聽課活動,學習、借鑑他人的優秀教學經驗,應用於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斷提高改革意識和教學水平。

(3)積極聘請專家來校講座,提供理論支柱。

今年4月、11月份聘請《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語文綜合性教學創新研究》課題組的xxx老師結合我校實驗開展情況,對實驗教師及其他教師進行新課程教改理論、新課程方案、及課程標準進行理論培訓。12月份,聘請區教育局xxx局長來我校現場指導課改工作,幫助教師解決實驗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3、積極開展教改課題實驗研究工作。

教育科研是能否成爲現代教師的重要標尺。一年來,我們重視抓教改課題實驗研究,促使教師成爲科研型人才,也邁出了可喜的一步,省級子課題《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國小語文綜合性教學創新研究》,開展了現場研討,擴大了參與面,心育課題《培養教師心育能力,促進學生心理髮展》送材料接受市、區教研所的結題驗收,已順利通過,電教課題《“綠苑”環保專題站建設》正籌備向上級申報立項,這些課題的研究對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改進教學方法、深化教育改革,推進課程改革,都起着很大的促進作用。

4、舉辦形式多樣的教學評優和研討活動。

開展羣衆性的教學評優及研討活動,有利於增強教研活動的實效性,擴大教研工作的參與面,推進教學研究活動的進一步開展,一年來,我們針對本校的實際,結合省、市、區的評優活動,舉辦了形式多樣的教學評優和研討活動,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其中,婁星區教研室四月份組織的“新課程、新教材”教學比武活動,我校參賽的六堂課:語、數、品、科、英、美六堂課全獲一等獎,羅巧玲老師主教的美術課《蹦蹦跳跳》獲湖南省“美術新課程”比武一等獎,李元淑老師主教的《玩磁鐵》也獲市級電教課比武一等獎。此外,還多次組織教師開展彙報課、展示課、帶課下鄉等教學活動,定期召開教師的經驗交流會,讓每位老師都有展示自己成功的機會。

5、大力倡導反思,不斷積累體會、經驗和材料。

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驛站,休整再出發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確。積極撰寫反思型教學案例,不斷地記載和積累實驗工作中的體會、經驗和資料,有利於實驗工作的深入進行,有利於不斷提升從事實驗教學者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全體實驗教師每週撰寫教學案例,尤其要認真寫好課後小結。看成功之處,記下創新“亮點”;找不足之處,寫出改進之法;想應做之法,留下瞬間感悟。並把好的教學案例進行彙編,(已經編輯出版四本案例集錦)不斷積累成功的經驗。

近一年來,我校通過以上這些行之有效的實驗措施,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課改實驗,在全體實驗教師的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實驗成效

1、教學觀念上有所轉變。

經過一年的探索,通過與實驗教師交流、溝通,與學生座談,並通過大量的研究課、跟蹤調查等反饋的信息,我們感覺到參與實驗的教師們的教育觀念正在發生變化。樹立了“人才多樣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觀,樹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觀,認識到要爲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爲學生的發展創造寬鬆條件;注意到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角色地位的轉換,教師更多是成爲學生學習的觀察者、設計者、幫助者,師生更多成爲民主、平等、和諧、親密的朋友關係;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感體驗,能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開展多種實踐活動,讓每個孩子都成功;注意通過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開始注意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獨特的個性。隨着新課程教材實驗的穩步推進,新課程倡導的素質教育觀念,不僅被教師們接受,並且開始融入課堂教學改革之中,正在影響並引導着教師行爲與教學實踐發生深刻的變化。

2、教材的'使用上有所創新。

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立足於“爲了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的價值取向,將學科內容與兒童、生活、社會有機地聯繫、整合,教材內容變得綜合化、情趣化、活動化、情境化、生活化。教材的編寫爲教師對教材的再創造留有很大的空間。我校教師能根據教學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增加、延伸,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有時能根據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的順序進行適當的調整,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能對於教材中學生難於理解或離學生實際生活比較遙遠的的內容,老師們能進行更換。對於不同學科的相同內容老師們能進行有機整合,放到一起來學習。

3、學習方式的研究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

新世紀課程改革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爲基本理念,力求使學生在責任感、自主學習與生活能力、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等方面有卓越的表現,努力追求創造相對寬鬆的發展環境,構建開放的基礎教育體系,倡導學生在選擇中學習選擇,在嘗試中學會負責,在參與中發展自我,強調教育教學與生活及社會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更主動、更自覺、更活潑、更多樣地學習,把課堂與社會,把課堂與家庭結合起來,在更大更廣的天地中獲得發展,全面嘗試新的學習方式。許多實驗教師在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充分的自主性,以我要學的狀態投入學習。爲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老師們做出了許多有益的探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4、教育資源的利用上樹立新的資源觀。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學校和教師應該成爲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力量,教科書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爲唯一的課程資源,課堂也不是唯一的學習場所,要樹立全新的、大的課程資源觀。

(1)積極開發利用學校設施資源。

學校的圖書室、專用教室、教學設施、設備、計算機房、壁畫、校園內的各種花草樹木等都是我們進行課程教材開發的重要資源,我們採取有效的管理,讓這些資源真正“動起來”、“活起來”、“用起來”,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如:爲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關於課外閱讀和背誦優秀古詩文的“量”,爲了達到這個“量”,我們利用圖書室,分班按周進行借閱,提倡學生廣泛閱讀,同時,通過講故事、演講、徵文、讀書知識競賽、口頭作文比賽等形式使學生養成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2)善於學會發現、利用學生資源。

新課改強調教師要積極開發、利用課程資源,而有些課程資源就在我們身邊,關鍵是我們要學會發現和利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一種可貴的課程資源。實驗教師善於把學生已經掌握的和能夠發現的信息作爲課程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3)有效利用課上瞬時即逝的教學資源。

課堂教學中的突發事件等不利因素、學生的奇思妙想、教師的口誤、筆誤等教學失誤等都是極有價值的、生成性教學資源,實驗教師能把師生雙方面“教”與“學”中困難、問題、經驗等當作課堂教學的生長點,有效利用和開發。

三、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1、優生髮展與扶持學困生的關係。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實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量的課堂時間讓學生質疑、討論、交流、評價,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合作交流的互助性,探究未知的開拓性得到有效發展。然而實踐證明,這種學習方式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基礎與個性品質。優生具備這一條件和要求,質疑時,他們是發現者;合作討論時,他們是組織者;發言交流時,他們是代表者,他們的潛能得到良好發揮。而學困生因爲基礎的薄弱,參與性、主動性的欠缺,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遜,往往總是落後優生半步,常常是問題剛想到一半,結果已被他人得出,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教學中應充分認識、研究這一現象,格外注意呵護學困生,想方設法爲其提供學習的機會,扶持他們的發展。

2、個體與全員的關係。

新課程強調關注個性,在語文教學中的表現之一就是強調個別朗讀。的確,個別朗讀能照顧學生朗讀個性、朗讀水平、朗讀速度等長處。然而,一味地進行個別朗讀,其表現往往是:一人讀,衆人聽。雖然老師也佈置聽的任務,但相當部分的學生感覺自己與朗讀關係不大。個別朗讀的時間越長,多數學生讀書的實踐就越少,被動聽讀的學生越多,單位時間內的朗讀效率就越低。實際上,齊讀不僅爲全體學生的朗讀實踐提供機會,還具有扶優攜差、共同提高的作用。我們都有經驗,一首新歌,跟着哼能唱下去,跟幾遍也就會了。若一開始就讓你單獨唱,不是唱不下去,就是常走調。可見,適當的齊讀不僅不會扼殺個性,而且利於全員訓練,利於促進優生和學困生各自的水平更上一層樓。

3、鼓勵肯定、保護自信與客觀求是、堅持科學的關係。

新的理念要求課堂教學是民主平等的對話過程,要求教師要想方設法激勵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要加強積極的強化,要形成樂學的氛圍;要設法利用學生的注意力,要捨得誇獎學生。老師們爲此很盡心,課堂風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觀。但也發現有的課堂上“你真棒”、“好聰明”不絕於耳;畫笑臉、獎紅旗不厭其煩;撫腦袋、牽握手甚是入情。原創文祕材料,盡在文祕知音wm網。可老師的熱情並不總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原因何在呢?其實表揚、鼓勵作爲教育激勵學生的一種手段,並非一用即靈,凡用皆靈。表揚要適度,要因人而異,要講究方式,要讓學生感到,老師的微笑、點頭、讚許是一種崇高的精神獎賞,要做到該表揚的決不吝嗇,該高歌的決不低調,該委婉的切忌過露。新課程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提倡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理解。我們既要注重人文性,關注人的情感個性,又要堅持科學性,實事求是,揭示真理,做到科學與人文的整合。

4、關於期末評價與考試。

評價與考試改革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對於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有着極其重要的影響。而目前對於評價與考試還存在着一定錯誤認識: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功能,忽視其改進與激勵功能;過分關注結果而忽視過程,將期末評價等同於一次書面考試,忽視平時成績和非學業內容;考試內容以片斷的知識和技能爲主,忽視綜合與創新;考試形式主要是紙筆測驗,忽視對實踐和探究能力的考察;考試結果的反饋不注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有時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今後的想法

1、進一步加強學習,從根本上轉變觀念。

觀念轉變是課程改革重中之重的問題,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和內容,是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條件,但教育教學觀念的根本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條佈滿艱辛和汗水的道路,是一項長期的任重道遠的艱鉅任務。因此,我們將進一步組織教師對課程標準、新的課程理念的再學習,使幹部教師儘快樹立正確的課程觀、教材觀、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

2、加強考試與期末評價的研究。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改變過去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引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在考試與期末評價的內容上要以課程標準爲依據,體現新的人才觀,要關注學生的探究、實踐和創新能力,表達、溝通與合作的能力;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在形式上,除了紙筆測驗,要增加具有操作性和實踐性的內容,可以採取活動與任務的形式,關注學生在活動中所表現出的知識與技能、能力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等,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在結果的反饋上,要以激勵、表揚爲主,及時發現學生的進步並給予鼓勵和表彰;要以關懷的態度指出學生的不足和缺點,並對學生的改進提出合理的建議。

3、努力加強教師的自身素質的建設。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教師的數量不僅要滿足教學的要求,重要的是教師的素質。一是教師要有廣博而又精深的專業知識,新課程教材的綜合性特徵決定,以往分科教學形成固定單一的知識結構,已不適應教育的需要,要創新,要改革,教師就要博聞強識,具有豐富文化底蘊,才能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游刃有餘,舉一反三;二是教師要有研究能力,新課程教材的創造性和開放性特徵給了教師創新發展的空間,教師必須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有效地發揮教材的優勢特徵,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三是教師要形成反思習慣,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驛站,休整再出發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確,只有善於反思,才能不斷提高。

總之,經過近一年來的實驗,在上級領導和有關專家教授的指導下,我們雖然取得了一些點滴的經驗,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在今後的實驗過程中,我們將加強領導,紮實實驗,及時反思,認真總結,在課程教材改革的征途上創造出新的成績。

【第3篇】國小教研教改的總結

國小教研教改的總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我校已經如火如荼地實驗二年半了,爲了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跟上時代改革的步伐,我校牢固樹立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採取了有效措施,指導並鼓勵教師深入細緻的進行新教材的課程改革實驗,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及時總結,深刻反思,經過近一年來的研究與實驗,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現將實驗工作總結如下:

一、實驗措施

1、領導身先士卒,參與課改實驗。

開學初,我校就成立了以校長、副校長、教導主任爲核心成員的課改實驗領導小組,研究並制定了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實驗計劃,建立了領導幹部聽課、研討制度。在平時的工作中,他們身先士卒,深入課堂,與實驗教師面對面的交流與研討,指導教師領會各學科課程標準的理念和教材的編寫特色,共同研究教學改革問題,在校領導積極參與、具體指導和耐心幫助下,廣大實驗教師煥發了極大的改革和創新的熱情,使課改工作積極穩妥地推進。

2、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1)精心選拔,做好崗前培訓。

暑假期間,我們精心挑選一些有教學經驗、善於研究的中青年骨幹教師擔任一、二、三年級各個學科課改實驗任務,並派他們參加區級課改實驗教師教材培訓,做到了“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使教師們對新教材、新課標、新理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促進了實驗教師運用新理念,使好新教材,研究新策略,爲課改的順利進行起到了拋磚引玉的導向作用。

(2)重視外出參觀、學習機會,及時瞭解課改最新研究動態。

本年度,學校先後派出55名教師參加省、市、區新課程教材改革實驗的培訓與交流研討活動,及時掌握課改的最新信息與方法,及時向全體實驗教師傳達,同時,還帶回來許多有關新課程的理論專著,教師們相互傳看,相互交流,共同切磋,有效地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另外,我們還按時組織實驗教師參加市、區級的各種培訓、聽課活動,學習、借鑑他人的優秀教學經驗,應用於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斷提高改革意識和教學水平。

(3)積極聘請專家來校講座,提供理論支柱。

今年4月、11月份聘請《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語文綜合性教學創新研究》課題組的xxx老師結合我校實驗開展情況,對實驗教師及其他教師進行新課程教改理論、新課程方案、及課程標準進行理論培訓。12月份,聘請區教育局xxx局長來我校現場指導課改工作,幫助教師解決實驗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3、積極開展教改課題實驗研究工作。

教育科研是能否成爲現代教師的重要標尺。一年來,我們重視抓教改課題實驗研究,促使教師成爲科研型人才,也邁出了可喜的一步,省級子課題《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國小語文綜合性教學創新研究》,開展了現場研討,擴大了參與面,心育課題《培養教師心育能力,促進學生心理髮展》送材料接受市、區教研所的結題驗收,已順利通過,電教課題《“綠苑”環保專題站建設》正籌備向上級申報立項,這些課題的研究對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改進教學方法、深化教育改革,推進課程改革,都起着很大的促進作用。

4、舉辦形式多樣的教學評優和研討活動。

開展羣衆性的教學評優及研討活動,有利於增強教研活動的實效性,擴大教研工作的參與面,推進教學研究活動的進一步開展,一年來,我們針對本校的實際,結合省、市、區的評優活動,舉辦了形式多樣的教學評優和研討活動,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其中,婁星區教研室四月份組織的“新課程、新教材”教學比武活動,我校參賽的六堂課:語、數、品、科、英、美六堂課全獲一等獎,羅巧玲老師主教的美術課《蹦蹦跳跳》獲湖南省“美術新課程”比武一等獎,李元淑老師主教的《玩磁鐵》也獲市級電教課比武一等獎。此外,還多次組織教師開展彙報課、展示課、帶課下鄉等教學活動,定期召開教師的經驗交流會,讓每位老師都有展示自己成功的機會。

5、大力倡導反思,不斷積累體會、經驗和材料。

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驛站,休整再出發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確。積極撰寫反思型教學案例,不斷地記載和積累實驗工作中的體會、經驗和資料,有利於實驗工作的深入進行,有利於不斷提升從事實驗教學者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全體實驗教師每週撰寫教學案例,尤其要認真寫好課後小結。看成功之處,記下創新“亮點”;找不足之處,寫出改進之法;想應做之法,留下瞬間感悟。並把好的教學案例進行彙編,(已經編輯出版四本案例集錦)不斷積累成功的經驗。

近一年來,我校通過以上這些行之有效的實驗措施,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課改實驗,在全體實驗教師的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實驗成效

1、教學觀念上有所轉變。

經過一年的探索,通過與實驗教師交流、溝通,與學生座談,並通過大量的研究課、跟蹤調查等反饋的信息,我們感覺到參與實驗的教師們的教育觀念正在發生變化。樹立了“人才多樣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觀,樹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觀,認識到要爲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爲學生的發展創造寬鬆條件;注意到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角色地位的轉換,教師更多是成爲學生學習的觀察者、設計者、幫助者,師生更多成爲民主、平等、和諧、親密的朋友關係;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感體驗,能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開展多種實踐活動,讓每個孩子都成功;注意通過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開始注意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獨特的個性。隨着新課程教材實驗的穩步推進,新課程倡導的素質教育觀念,不僅被教師們接受,並且開始融入課堂教學改革之中,正在影響並引導着教師行爲與教學實踐發生深刻的變化。

2、教材的使用上有所創新。

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立足於“爲了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的價值取向,將學科內容與兒童、生活、社會有機地聯繫、整合,教材內容變得綜合化、情趣化、活動化、情境化、生活化。教材的編寫爲教師對教材的再創造留有很大的空間。我校教師能根據教學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增加、延伸,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有時能根據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的順序進行適當的調整,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能對於教材中學生難於理解或離學生實際生活比較遙遠的的內容,老師們能進行更換。對於不同學科的相同內容老師們能進行有機整合,放到一起來學習。

3、學習方式的研究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

新世紀課程改革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爲基本理念,力求使學生在責任感、自主學習與生活能力、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等方面有卓越的表現,努力追求創造相對寬鬆的發展環境,構建開放的基礎教育體系,倡導學生在選擇中學習選擇,在嘗試中學會負責,在參與中發展自我,強調教育教學與生活及社會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更主動、更自覺、更活潑、更多樣地學習,把課堂與社會,把課堂與家庭結合起來,在更大更廣的天地中獲得發展,全面嘗試新的學習方式。許多實驗教師在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充分的自主性,以我要學的狀態投入學習。爲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老師們做出了許多有益的探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4、教育資源的利用上樹立新的資源觀。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學校和教師應該成爲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力量,教科書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爲唯一的課程資源,課堂也不是唯一的學習場所,要樹立全新的、大的課程資源觀。

(1)積極開發利用學校設施資源。

學校的圖書室、專用教室、教學設施、設備、計算機房、壁畫、校園內的各種花草樹木等都是我們進行課程教材開發的重要資源,我們採取有效的管理,讓這些資源真正“動起來”、“活起來”、“用起來”,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如:爲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關於課外閱讀和背誦優秀古詩文的“量”,爲了達到這個“量”,我們利用圖書室,分班按周進行借閱,提倡學生廣泛閱讀,同時,通過講故事、演講、徵文、讀書知識競賽、口頭作文比賽等形式使學生養成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2)善於學會發現、利用學生資源。

新課改強調教師要積極開發、利用課程資源,而有些課程資源就在我們身邊,關鍵是我們要學會發現和利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一種可貴的課程資源。實驗教師善於把學生已經掌握的和能夠發現的信息作爲課程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3)有效利用課上瞬時即逝的教學資源。

課堂教學中的突發事件等不利因素、學生的奇思妙想、教師的口誤、筆誤等教學失誤等都是極有價值的、生成性教學資源,實驗教師能把師生雙方面“教”與“學”中困難、問題、經驗等當作課堂教學的生長點,有效利用和開發。

三、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1、優生髮展與扶持學困生的關係。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實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量的課堂時間讓學生質疑、討論、交流、評價,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合作交流的互助性,探究未知的開拓性得到有效發展。然而實踐證明,這種學習方式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基礎與個性品質。優生具備這一條件和要求,質疑時,他們是發現者;合作討論時,他們是組織者;發言交流時,他們是代表者,他們的潛能得到良好發揮。而學困生因爲基礎的.薄弱,參與性、主動性的欠缺,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遜,往往總是落後優生半步,常常是問題剛想到一半,結果已被他人得出,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教學中應充分認識、研究這一現象,格外注意呵護學困生,想方設法爲其提供學習的機會,扶持他們的發展。

2、個體與全員的關係。

新課程強調關注個性,在語文教學中的表現之一就是強調個別朗讀。的確,個別朗讀能照顧學生朗讀個性、朗讀水平、朗讀速度等長處。然而,一味地進行個別朗讀,其表現往往是:一人讀,衆人聽。雖然老師也佈置聽的任務,但相當部分的學生感覺自己與朗讀關係不大。個別朗讀的時間越長,多數學生讀書的實踐就越少,被動聽讀的學生越多,單位時間內的朗讀效率就越低。實際上,齊讀不僅爲全體學生的朗讀實踐提供機會,還具有扶優攜差、共同提高的作用。我們都有經驗,一首新歌,跟着哼能唱下去,跟幾遍也就會了。若一開始就讓你單獨唱,不是唱不下去,就是常走調。可見,適當的齊讀不僅不會扼殺個性,而且利於全員訓練,利於促進優生和學困生各自的水平更上一層樓。

3、鼓勵肯定、保護自信與客觀求是、堅持科學的關係。

新的理念要求課堂教學是民主平等的對話過程,要求教師要想方設法激勵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要加強積極的強化,要形成樂學的氛圍;要設法利用學生的注意力,要捨得誇獎學生。老師們爲此很盡心,課堂風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觀。但也發現有的課堂上“你真棒”、“好聰明”不絕於耳;畫笑臉、獎紅旗不厭其煩;撫腦袋、牽握手甚是入情。原創文祕材料,盡在文祕知音wm網。可老師的熱情並不總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原因何在呢?其實表揚、鼓勵作爲教育激勵學生的一種手段,並非一用即靈,凡用皆靈。表揚要適度,要因人而異,要講究方式,要讓學生感到,老師的微笑、點頭、讚許是一種崇高的精神獎賞,要做到該表揚的決不吝嗇,該高歌的決不低調,該委婉的切忌過露。新課程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提倡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理解。我們既要注重人文性,關注人的情感個性,又要堅持科學性,實事求是,揭示真理,做到科學與人文的整合。

4、關於期末評價與考試。

評價與考試改革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對於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有着極其重要的影響。而目前對於評價與考試還存在着一定錯誤認識: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功能,忽視其改進與激勵功能;過分關注結果而忽視過程,將期末評價等同於一次書面考試,忽視平時成績和非學業內容;考試內容以片斷的知識和技能爲主,忽視綜合與創新;考試形式主要是紙筆測驗,忽視對實踐和探究能力的考察;考試結果的反饋不注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有時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今後的想法

1、進一步加強學習,從根本上轉變觀念。

觀念轉變是課程改革重中之重的問題,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和內容,是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條件,但教育教學觀念的根本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條佈滿艱辛和汗水的道路,是一項長期的任重道遠的艱鉅任務。因此,我們將進一步組織教師對課程標準、新的課程理念的再學習,使幹部教師儘快樹立正確的課程觀、教材觀、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

2、加強考試與期末評價的研究。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改變過去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引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在考試與期末評價的內容上要以課程標準爲依據,體現新的人才觀,要關注學生的探究、實踐和創新能力,表達、溝通與合作的能力;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在形式上,除了紙筆測驗,要增加具有操作性和實踐性的內容,可以採取活動與任務的形式,關注學生在活動中所表現出的知識與技能、能力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等,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在結果的反饋上,要以激勵、表揚爲主,及時發現學生的進步並給予鼓勵和表彰;要以關懷的態度指出學生的不足和缺點,並對學生的改進提出合理的建議。

3、努力加強教師的自身素質的建設。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教師的數量不僅要滿足教學的要求,重要的是教師的素質。一是教師要有廣博而又精深的專業知識,新課程教材的綜合性特徵決定,以往分科教學形成固定單一的知識結構,已不適應教育的需要,要創新,要改革,教師就要博聞強識,具有豐富文化底蘊,才能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游刃有餘,舉一反三;二是教師要有研究能力,新課程教材的創造性和開放性特徵給了教師創新發展的空間,教師必須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有效地發揮教材的優勢特徵,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三是教師要形成反思習慣,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驛站,休整再出發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確,只有善於反思,才能不斷提高。

總之,經過近一年來的實驗,在上級領導和有關專家教授的指導下,我們雖然取得了一些點滴的經驗,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在今後的實驗過程中,我們將加強領導,紮實實驗,及時反思,認真總結,在課程教材改革的征途上創造出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