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新區科技創新工作總結暨2021年工作打算

爲貫徹落實省、市關於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的指示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們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爲引領,大力實施創新主體、創新平臺“雙倍增”行動,着力打通“四個通道”,促進“四鏈融合”,推動高新區、自創區、自貿區“三區”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創新體系,全力打造中原城市羣創新高地,爲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2020年我區完成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318家;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達245家;入選洛陽市高企培育庫企業93家,全市佔比五分之一;推薦上報創新龍頭企業8家、瞪羚企業5家、雛鷹企業9家;全區市級以上創新平臺(載體)達到446家(其中市級以上研發平臺416家,市級以上孵化載體30家);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16.8億。R&D佔GDP比重達到6.2%,遠高於省、市平均水平。

高新區科技創新工作總結暨2021年工作打算

一、2020年重點工作

(一)完善政策法規,強化制度保障。

認真研究國務院《關於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組織科技部專家爲全區中層以上領導幹部解讀,同時做好文件精神的貫徹落實。積極參與起草並推動《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條例》出臺,把自創區建設和改革探索的重要成果和經驗以法治的形式固化下來;組織研究《關於促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充分發揮國家、省、市賦予高新區的政策優勢和改革優勢,促進自創區建設進一步全面升級。

(二)提升區域創新濃度,釋放出更多的“溢出效應”。

十三五期間,隨着產業向更高質量發展,高新區已經成爲全市科技型企業的培育苗圃和基地,與孟津、汝陽、新安等8個產業集聚區採取“一區多園”模式合作,對解決土地空間不足、強化區域協調發展、實現輻射帶動、推進產業配套協同發展探索出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聯合洛寧、伊川、新安等縣區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爲新安、洛龍、宜陽等縣區轉移科技企業累計400餘家,輸出嘉盛電源、北玻股份、民生藥業等高新技術企業累計60餘家。探索實現研發大腦在高新、生產在共建園區的新發展模式。

(三)聚焦“四個一批”,提升創新能力。

一是培育一批創新主體。進一步健全“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創新龍頭企業”的梯度培育機制。截至目前,2020年完成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318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合計263家;入選洛陽市高企培育庫企業93家,全市佔比五分之一;推薦上報創新龍頭企業8家、瞪羚企業5家、雛鷹企業9家。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16.01億。R&D佔GDP比重達到6.2%。

二是搭建一批創新引領型平臺。實施“創新型企業研發平臺全覆蓋”工程,繼續組織區內各類科技型企業建設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全區市級以上研發平臺總數達到446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家,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3家,國家級專業化衆創空間2家,國家級衆創空間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1家。在國家級孵化器考覈中高新區創業中心和中科科技園均獲得A級評價,全市僅此兩家。河南省共性關鍵技術創新與轉化平臺已完成建設方案並通過論證。

三是培育一批創新引領型人才。推薦申報2020年度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名、中原科技創業領軍人才2家。承接全省首個工程系列機械、化工專業高級職稱評審權限下放,激發專業技術人才鑽研技術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全省率先推出《推進“頭雁人才”行動暫行辦法》,以政策爲支撐,通過營造良好的人才環境,吸引更多高層次科研和管理人員進區落戶,打造全省人才高地。

四是引進一批創新引領型機構。推薦申報河南省重大新型研發機構1家,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家,省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1家,市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3家。

(三)強化重大科技項目引領,提升產業競爭力。

爲做好疫情應對及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科技部、財政部共同開展“科技抗疫-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百城百園’行動”,我區成功入選國家首批百城百園行動實施主體,在生物技術、智能製造等新興產業領域,推動企業積極承接和轉化先進適用科技成果,支持科技園區培育和壯大新興產業。在財政部組織的雙創載體績效評價中,我區排名全省第一,成爲全國少有的拿到全部績效資金的園區;推進國家、省重大專項對接工作,促進我區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先後推進國家“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1個項目獲得立項;對接2020年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我區有3個項目獲得立項;對接推進自創區產業集羣專項立項實施,我區3個項目入選;省“十百千”創新示範專項,我區2個項目獲批立項;推進省重大關鍵技術需求揭榜攻關項目,我區1個項目獲得立項。

(四)金融領域既“放得開”也“守得住”。

藉助自貿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大膽推進金融開放,填補了金融業態的空白,先後吸引17家金融機構入駐,其中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分支機構13家;大力實施“引金入洛”工程,推進類金融開放戰略,已有50家類金融機構入駐我區,註冊資本196億,其中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基金合計10家。在大力推進金融開放的同時,從類金融准入、管理等各個環節做好風險預警和研判,嚴守金融風險底線,已經及時清理存在風險隱患類金融企業3家,且暫無發生一例重大風險事件。

(五)進一步構建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先後組織線上、線下“銀企對接”活動7次,大力宣傳科技貸、銀稅貸等普惠金融產品,進一步緩解企業融資難、慢、貴問題。與農商行合作建立風險補償資金池,共同探索“信貸+信用”貸款新模式,有效緩解企業融資問題,該模式入選全國35項自貿區典型創新案例,在全國自貿區範圍內推廣。推動上市公司“洛陽板塊”增量提質,目前區內主板企業4家,三板企業13家,重點後備上市企業13家,已啓動上市計劃企業3家,1家正在做上市準備工作,區內上市企業、新三板掛牌企業、上市後備企業數量均位居全市第一。實現資本市場融資12.5億元,超額完成年度任務目標。

二、2021年工作謀劃

雖然洛陽高新區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對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設副中心城市的賦能定位,對照沿海發達地區和先進城市,還存在研發強度不高、人才支撐不足、技術市場不活等問題。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頭之年,我們將繼續圍繞國家、省、市關於實施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的工作部署,狠抓“四個一批”建設,提升創新發展能力,全方位推進“三區”在空間、體制、功能、政策上的深度融合。下一步,我們將對照《國務院關於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的新要求,努力將洛陽高新區建設成爲洛陽市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和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

一是緊盯數據排名。圍繞科技部火炬中心國家級高新區年度考覈、省自創區核心區綜合考評、市委市政府三區融合、副中心城市創新驅動專班等工作,深入研究考評指標體系,積極對接上級科技主管部門,確保我區排名穩步前進。

二是深入研究頂層政策。吸收《國務院關於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條例》、《關於促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精髓,進一步開展宣傳貫徹工作。

三是繼續開展四個一批工作。抓創新主體培育,重點做好“科技型中小企業—雛鷹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創新龍頭企業”培育。實施中小型科技企業引進培育計劃,梳理形成以自創區核心區政策爲基礎、針對生物醫藥、高端智能裝備等特色產業的1+N政策體系,吸引全市、全省科技型企業向高新區集聚,形成科技型企業鋪天蓋地的局面,爲都市圈建設提供科技創新支撐。依託全區各孵化載體、鄉鎮科技專員,建立創新主體培育的人員隊伍,深度挖潛,進一步充實高企種子庫、培育庫,全年培育高企不低於6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不低於420家。抓平臺(載體)建設。持續實施“創新型企業研發平臺全覆蓋”工程,繼續組織區內各類科技型企業建設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確保新建研發平臺不低於60家。充分發揮協同創新作用,鼓勵區內企業在經濟發達地區設立研究院和技術中心。省智能裝備共性關鍵技術創新與轉化平臺啓動建設。推動引進集聚市內甲級資質的石化設計單位,深入聯繫澗光、瑞澤、清濤、智達、瑞昌、凱美盛等石化企業,形成設計—研發—概念驗證—成套設備生產全產業鏈集聚。抓創新引領型人才培育。用好《推進“頭雁人才”行動暫行辦法》,引導企業積極參與河洛人才評選工作,以政策爲支撐,吸引更多高層次科研和管理人員進區落戶,打造全省人才高地。抓重大科技項目建設。研究用足用好國家、省、市科技政策,加強對企業的精準指導,做好市科技重大專項、自創區產業集羣專項、省“十百千”創新示範專項等的推薦上報,提高成功率。

四是加快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以服務科技型企業融資爲導向,推動金融業務模式、流程、服務的創新,除我區已經率先推出的“信用+信貸”普惠金融模式外,結合科技型企業本身輕資產的特點,積極推廣“綜合評價+”“知識產權+”“信用+”“債權+”等區別於傳統實物資產擔保融資的新型融資模式的應用場景,建立健全多樣化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持續組織銀企對接活動,進一步緩解企業融資難、慢、貴問題。跟蹤服務好啓動IPO的3家重點企業。學習好蘇州、上海張江等科技園區的先進經驗,做好上市後備企業梯度培育。

五是做好重點項目落地。圍繞“一谷兩廊四中心”謀劃,做好周山科創谷的規劃設計和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都市圈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的落地工作。緊盯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洛陽分中心的落地工作,打造洛陽版“概念驗證項目承載示範基地”和垂直領域產業加速器。

六是加強開放協同,擴大“朋友圈”規模。進一步探索與濟源等地市,與宜陽、新安等產業集聚區合作開展“一區多園”建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提升我區在全國高新區的戰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