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某市科技創新工作總結及2021年工作要點

【概述】

某市科技創新工作總結及2021年工作要點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yt779069460”爲你整理了這篇某市科技創新工作總結及2021年工作要點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2020年科技創新工作總結

2020年,全市科技系統認真貫徹上級黨委政府“兩手硬、兩戰贏”總體要求和“創新嘉興”大會戰總體部署,以市十四屆四次黨代會《關於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打造國際化全域創新之城的決定》爲總綱,一手抓抗疫助企,一手抓“科技創新力提升行動”,紮實推進載體創新、企業創新、金融創新、人才創新和生態創新五大專項計劃,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家、省科技型企業157家,全市總量突破1300家;完成高新技術產業投資71.35億元,高新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2.7%;獲批嘉興首批創新企業研究院4家、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21家,入選省級高端人才14人,高端科創項目落地數76個,均居嘉興首位;完成研發經費支出46.7億元,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開展率和研發機構設置率分別達到66.5%和50.4%,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到3.01%;完成技術交易額13.5億元,科技創新券確認使用量3117.3萬元,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1件;新增省級孵化器1家,高橋農業科技園區、烏鎮互聯網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均列入省級創建;新增校地(校企)合作創新載體14家,全市總量達到100家。

一、奮力抗疫,推動爭先創優。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認真落實歸口屬地清單管理、人才專家暖心關愛、科創載體減租降費等機制,全力抓好科技型企業、科創載體、高層次人才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組織開展抗疫攻關緊急立項,確定14個疫情應急防治科技計劃項目予以立項,其中,清鋒科技實施的“地鐵車站全斷面體溫精準監測原件與系統”項目被列入科技部“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抗疫專項。復工復產期間,累計兌付科技經費5217萬元。

二、頂層設計,優化平臺佈局。一是戰略佈局“12310”創新矩陣。聚焦高能級科創平臺建設,大力發展烏鎮大數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高水平打造烏鎮大數據產業生態園、開發區前沿材料產業生態園,高起點規劃建設鳳凰湖科技城、烏鎮國際創新區和高鐵產業新城,全面推進10個創新“園中園”建設。二是紮實推進“深根計劃”。精準對接清華大學、清華長三院,構建“1+N”科創合作體系並籌建“烏鎮實驗室”,加快推進新能源電池技術等新材料領域產學研合作。三是狠抓產業研究院建設。支持桐昆、振石、巨匠等龍頭企業建設獨立法人研究院,浙江傳媒、南航、中科院、武漢理工等一批校地(校企)合作產業研究院相繼落戶,全市新型研發機構總量達到12家。浙理工桐鄉研究院獲評省級博士後工作站、嘉興市十大科技創新載體。四是打好“孵化機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收官戰。新增桐鄉市級孵化器3家,嘉興市級、省級孵化器各1家,全市孵化機構總量達到26家。烏鎮深港、上海創新中心運營機制日趨完善,建設成效更加明顯,33個高層次科技人才項目成功落地;啓用波士頓、墨爾本兩個海納孵化器,全市域外(海外)飛地總量達到4家。

三、固本強基,深化育苗造林。一是深化“高新企業育苗造林”工程。深挖優質創新型企業,新認定創新領軍企業10家、創新先鋒企業51家、高新技術企業100家、省科技型企業175家,科技企業梯隊不斷壯大。二是強化企業創新能力建設。深入推進規上企業研發活動、研發機構和發明專利“三個全覆蓋”工程,鼓勵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全年組織實施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000餘個,完成科技成果登記385項,新增嘉興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44家,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穩步提升。三是健全科技特派員服務模式。以農業科研院所爲技術依託,多部門聯動選派第九批桐鄉市科技特派員18人,爲培育農業科技型企業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四、開放帶動,深化科技合作。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G60科創走廊建設,與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技發展中心合作共建上海高校桐鄉協同創新中心,借力上海大院名校創新資源推動產業轉型提升。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舉辦科技領軍人才桐鄉“雲上行”活動,邀請科技部人才中心相關領導、專家開展線上培訓與政策輔導,全年共申報“國萬”8項、省級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6個,省級外國專家工作站、嘉興市級領軍型創業創新團隊各3個;入選省級高端人才14名、省海外工程師6名、嘉興優才計劃7項。舉辦“千名專家進千企業”“名校碩博進桐鄉”等活動,開展合作對接38場,19位碩博士深入桐鄉企業解決技術難題100餘個。

五、培育品牌,優化創新生態。一是深化“烏鎮路演”品牌建設。啓用烏鎮國際路演中心建設,構建集項目路演、評審、孵化、投資、創業營輔導於一體的常態化路演閉環,共舉辦“烏鎮路演”15場,落地高端科創項目數76個。二是推動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提檔升級。完成濮院毛衫時尚、烏鎮互聯網和開發區玻纖三個省、市級綜合體“六個一”基本建設任務,濮院毛衫時尚綜合體完成現場考察,烏鎮互聯網綜合體獲批省級創建。三是完善科技成果交易體系。依託金鳳凰科技大市場、中電科烏鎮街等平臺,進一步健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市場體系,並積極參與浙江科技成果拍賣會、G60科創走廊科技成果拍賣會等活動,全年共完成技術交易額13.5億元。四是推動金融創新資本賦能。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科技企業信貸產品和服務模式,全年共發放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貸款2.78億元,服務企業73家次。完成青桐天使基金運作方案,首期基金規模2000萬元,重點投向經認定的嘉興市級以上孵化機構和我市設立的域外孵化器在孵項目。同時,制定出臺新一輪科技新政,財政科技投入比2019年翻一番;高規格舉辦桐鄉建設創新型縣(市)暨科技人才大會,長三角科創烏鎮聯盟成功啓動,10個區域合作高端載體順利簽約,一批優秀科技企業、創新人才受到表揚,桐鄉作爲創新型城市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2021年工作要點

一、指導思想

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忠實踐行“八八戰略”,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科技工作會議,以及市黨代會、三幹會和人代會精神,聚焦“五大歷史使命”,圍繞“六個重大跨越”,堅持以“幹事創業”爲主題,以“爭先創優”和“能力提升”爲主線,以“視創新爲生命、把創新當使命、抓創新像拼命”爲理念,深度融入G60科創走廊,積極承接烏鎮峯會紅利釋放,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六大工程”,加快推進全域、全面、全產業鏈創新,持續打造國際化全域創新之城,爲奮力譜寫“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塊中的桐鄉篇章、紮實推進“七大提升行動”和“八大比拼”提供更強創新動能,以優異成績獻禮建黨百年。

二、目標任務

圍繞國際化全域創新之城建設,深入實施“戰略科技力量培育”“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創新主體育苗造林”“創新人才集聚裂變”“創新生態優化提升”“創新治理能力提升”六大工程,推動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再上新臺階。力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科技型企業總量超過1500家,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額佔固定資產投資額比重達到18%,全社會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到3.1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5%,確保省級高端人才入選數繼續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陣。

三、重點工作

(一)實施戰略科技力量培育工程,着力提升科創平臺能級。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持續提升科創平臺集中度、顯識度、貢獻度,爲全域創新提供更強戰略支撐。

1.完善“12310”創新矩陣。圍繞省級烏鎮大數據高新園區爭先晉位,加快推進“直通烏鎮”產業園、“烏鎮之光”超算中心等一批重大科創“硬核”建設,爲爭創國家級高新區打牢基礎,力爭技工貿總收入達到1000億元。高水平打造桐鄉前沿材料、烏鎮大數據兩個高能級產業生態園,完成規劃編制,啓動地塊建設並進一步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初步形成“三生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的園區功能。全速推進“三大科技城”建設,鳳凰湖科技城啓動建設國際研發社區一期工程;烏鎮國際創新區實現智慧社區項目正式啓用,並重點辦好烏鎮院士智慧谷、中電科烏鎮街等科創平臺;高鐵產業新城完成視覺物聯小鎮主體工程結頂,富春航空小鎮部分啓用。依託經濟開發區、烏鎮和融杭片區,持續推進10個創新“園中園”建設,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深度融合。

2.建強新型研發機構。堅持獨立法人、面向市場、多元混合原則,全面推進與大院名校合作共建產業研究院,持續深化浙江傳媒、南航、中科院、武漢理工等研究院建設,加快推進“烏鎮實驗室”先導區啓用;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冠軍企業引領作用,按照“一家龍頭企業帶動一條創新鏈”的理念建設一批創新企業研究院,力爭累計建成各類新型研發機構不少於15家,努力把桐昆新材料研究院打造成爲嘉興創新企業研究院示範標杆,並積極爭創省級新型研發機構。

3.深化“泛孵化器”建設。大力支持社會力量建設科技孵化器,全面落實孵化器績效評價機制,推動科技孵化機構擴面提質,力爭全市總量達到30家,新增省級以上孵化機構1家,基本實現鎮街科技孵化機構全覆蓋。實施域外“飛地”建設提升計劃,重點在北京、武漢、杭州等地佈局建設域外創新中心,力爭累計建成域外(海外)“飛地”不少於6家。

(二)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工程,着力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對標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總要求,加快突破一批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技術,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

4.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3+1+X”主導產業,堅持政府組織推動、產業鏈協同、龍頭企業牽引和市場化運行,按照“系統化設計、一體化佈局、集成化攻關”要求,組織實施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不少於1000項,其中重點支持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不少於10項,加快取得一批填補行業空白、引領產業發展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5.強化產學研合作。進一步完善“平臺共建、技術共研、資源共享”產學研合作機制,鼓勵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持續深化“千名專家進千企”“海外人才烏鎮行”等活動,加快搭建一批產學研合作載體、解決一批產業創新技術難題,力爭新增與大院名校合作共建創新載體不少於5家,全年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不少於30次,實現產學研合作項目對接不少於50項。

6.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用好金鳳凰科技大市場、中電海康烏鎮街等科技成果交易平臺,並與浙工大、杭電、清華長三院、上海教委科發中心等合作建設一批普惠制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進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落地轉化能力,力爭全年技術市場交易額不少於15億元。

(三)實施創新主體育苗造林工程,着力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新一輪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加快打造一批創新能力強、技術水平高、發展潛力大的“專精特新”科技型企業。

7.狠抓創新主體培育。深化高新企業“育苗造林”工程,突出存量挖潛和增量引進,不斷壯大科技企業梯隊,力爭創新領軍企業、創新先鋒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科技型企業數分別達到10家、80家、500家和1000家。

8.提升企業研發能力。結合工業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地出讓、項目准入等機制,繼續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研發機構和發明專利“三個全覆蓋”工程,不斷強化企業重點實驗室、重點企業研究院等企業內部研發機構建設,力爭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開展率和研發機構設置率分別達到90%和70%、研發經費支出額超過50億元、R&D經費支出佔營業收入比重達到1.65%,累計建成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不少於150家。

9.強化惠企政策落地。加強政策宣傳、培訓力度,精準落實企業研發經費加計扣除、研發投入財政補助、高企認定支持及所得稅減免等政策,提升科技創新券兌付效率,最大限度發揮科技新政、人才新政、製造業新政等各類扶持政策協同疊加效應,力爭財政科技人才投入達到1.6億元,兌付科技創新券不少於3500萬元。

(四)實施創新人才集聚裂變工程,着力打造高層次人才蓄水池。堅持開放合作理念,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推動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精準對接,加快實現人才集聚和產業提升良性互動。

10.打造G60科創走廊人才高地。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G60科創走廊建設,以產業接軌和要素互動爲重點,全方位、多層次、不間斷對接長三角地區優質創新資源,推動人才流動、創新要素和專家庫共享。

11.加強高層次人才引育。依託重大科創平臺、重點科技企業和合作高校院所,突出抓好“雙千”“雙萬”、海外工程師、創新創業團隊、嘉興“優才計劃”等重點人才項目申報,力爭引育省級以上高端人才不少於8名、嘉興市級以上海外工程師不少於12名,新增嘉興市級以上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不少於2個、嘉興“優才計劃”不少於4人。

12.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依託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借力浙大省級科技特派員團隊、嘉興農科院育種技術團隊,在園區實施“十大”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充分釋放科技支農惠農示範效應。發揮科技特派員在技術試驗、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橋樑紐帶作用,推動我市科技特派員工作繼續走在全省前列。

(五)實施創新生態優化提升工程,着力構建一流創新環境。持續增強創新要素供給,加快構建“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雲”十聯動創業創新生態體系,全面提升創新驅動力。

13.打造科技金融品牌。強化青桐基金賦能作用,推動更多資本集聚投資我市創新領域;鼓勵科技金融合作銀行推出投融貸、研發貸、孵化貸等金融創新產品,力爭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貸款餘額達到8億元。

14.打造“烏鎮路演”品牌。依託烏鎮國際路演中心,聯動“烏鎮杯”創業創新大賽,持續完善“線上(雲路演)+線下(科創平臺巡迴路演、龍頭企業專場路演)”路演模式,力爭全年舉辦“烏鎮路演”活動不少於15場,高端科創項目落地數不少於65個。

15.打造創新服務品牌。全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推進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力爭新增嘉興市級以上綜合體1家,服務企業超過9000家次,努力把濮院毛衫時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打造成爲省級示範標杆,把烏鎮互聯網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成爲高端賦能平臺。嚴格落實“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務,加快推進外國人來華工作證“一件事”辦理。繼續開展地方創新載體認定,加快培育一批創新型服務業企業。

(六)實施科技治理能力提升工程,着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繼續深化全面創新改革,以“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爲契機,推動全市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再提升。

16.高質量編制實施科技創新“十四五”發展規劃。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統籌推進與突出重點相結合、需求牽引和前瞻佈局相結合,緊扣國際化全域創新之城建設總體目標,圍繞高能級科創平臺佈局、創新要素流動、新動能培育、開放合作、人才集聚、科技金融支撐、雙創生態優化、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科學制定“十四五”發展規劃,爲全市今後五年科技創新工作有序開展指明方向。

17.鍛造“唯實惟先、善作善成”科技鐵軍。聚焦“五心”(堅定初心、提高責任心、激發進取心、增強事業心、保持敬畏心),認真落實“能力提升年”“爭先創優年”活動,綜合運用“南湖初心講堂”“桐鄉大講堂”“創新講堂”等載體,推動科技系統幹部政治紀律意識、業務理論水平再提升。落實“三服務”2.0版,開展局幹部包片聯繫服務,着力打造“三員三師”機關服務品牌,切實提升基層滿意度和獲得感。

18.推進“整體智治”體系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數字化改革大會精神,探索以數字化手段建設一體化、協同化、現代化“科技大腦”,將各類科技孵化機構、新型研發機構、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等科創載體,以及科技人才項目的認定(立項)、管理和績效評估作爲全市科技系統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內容,推動科技創新工作向“整體智治”邁進。

標籤:某市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