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往夕今朝——中心國小工作紀實

往夕今朝

往夕今朝——中心國小工作紀實

——池幹中心國小工作紀實

這裏溝壑縱橫、交通閉塞、道路險峻、陰溼高寒;這裏因自然條件惡劣,長期以來人員往來交流困難,人才難進難出。說起甘子溝村,聞者無不感嘆自然之差、條件之苦!而池幹中心國小就座落在這個偏遠落後的小山村。

池幹中心國小,原名甘子溝國小,始建於1942年,地處舟曲縣城以南約60公里、海拔約1800米左右的果耶鄉甘子溝行政村坪裏自然村,屬普通類半寄宿制完全國小。

一、回憶往昔  歷歷在目

當初的池幹中心國小,一進校門,映入眼簾的是破爛不堪、僅能勉強打開一條縫的歪斜校門、四周破舊裂縫的圍牆、滿是“補丁”的操場、以及到處是污漬並像“白癜風”患者一樣的牆皮。走進教室,兩三盞佈滿塵土且搖搖欲墜的日光燈、到處是破洞的玻璃窗、滿是污漬的牆面、破舊的桌子、地面的大坑,似乎在靜靜地訴說着這裏教育的貧窮與落後,這就是2015年9月之前的景象。

說到條件之差,這裏“久負盛名”,很多來過之人聊及此地都是侃侃而談、嗤之以鼻!由於這裏的交通極度不便,每當開學去學校,其他學校的教師都在過週末,而這裏的老師都是拋家舍子,帶着家人的幽怨,揹着一週的生活,肩扛手提,要提前一天到學校。從兩河口到三角坪鄉這段路的中途下車,然後步行,順着溪水下坡、上山……一路都是羊腸小道,有很多地方都是巴掌大小的小路,老師們小心翼翼、相互攙扶着走着,這裏是沒有路的,而路,是幾代老師們一步一步用腳踩出來的。

到了夏天,一場雷雨過後,路沒有了,老師們挽起褲腿踩着洪水,手拉手還得向前走,一路上顧不上毒蟲長蛇、顧不上像過河一樣的露水弄溼的衣服,艱難地揹着菜和麪等生活用品向前走着;進入冬天,又是另一番景象——大雪封山,沒有路,到處是冰,稍有不慎,就會摔得頭破血流,到學校後由於沒水,老師們顧不上身困體乏還得到離校兩公里左右的溝裏去提水。

而每個週末的回家更是讓老師們頭疼,沒有車,只能徒步沿着來的小山路繼續走上大概6公里才能到公路上,還不一定有車,有時候離公路還差三四十米,聽見公路上車下來了,老師們在上坡路上使勁跑着並大喊“等一下”,但是由於地處下坡,師傅們往往聽不到,拖着如灌鉛的腿,聽着呼嘯而過的車,老師們的心裏充斥着遺憾、懊惱、沮喪、無奈……但行走還得繼續,看着一輪紅日漸漸落下,拖着疲憊的身子,想着遠方的家,邊走邊等車,偶爾下來一輛拉沙子的三輪車,老師們使勁的吼着“師傅,停一下”,最終,好心的師傅拉到兩河口才能坐上回家的車,纔在徐徐落下的夜幕之下回到久違的家……很多老師都顧不上教育自己的孩子還在堅持着,有的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堅持了好多年了,那是因爲他們心裏有愛、有觸動——前方的那裏還有一羣噙着淚水、渴望知識的眼神,一羣等着用知識改變命運和貧窮、落後面貌的孩子們……

二、並肩作戰 共建校園

時間到了2015年9月,舟曲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迎國檢、全縣上下奮力打造標準化學校之際,擺在新任校長楊新林面前的最大難題就是交通不便嚴重阻礙着該校與其他兄弟學校一道實現均衡發展。通往學校的山道不足3米,且蜿蜒崎嶇,受地勢制約,山道只能勉強通達項草坡地段,然後步行三公里左右纔可到達坪裏村--中心學校所在地,人工搬運圖書、設備等已成爲學校老師們的日常工作之一,如遇雨雪天氣,道路阻斷,溼滑泥濘,更是苦不堪言。尤其到了冬季,大雪封山,斷水、停電更是常事。

爲了學校的建設,楊新林校長帶頭鼓勵教師搬運儀器設備,常常是汗流浹背,滿腳的泥巴,裝車過程一不小心就會受傷,楊校長左手至今還有當初受傷後留下的傷痕;利用週末、課外活動粉刷牆壁、維修校舍,同事常常互相調侃,李智全書記被同事稱作“李木匠”、郭龍江被稱作“畫匠”、韓留軍被喚之“心眼伯伯”、虎吾平被稱爲“大力士”……加班加點分類、整理檔案,常常忙到深夜,在這段時間裏,很多週末老師們都顧不上回家,在學校忙的焦頭爛額。

三、控輟保學  一個不落

去年3月份,爲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精準扶貧“一生一策”號召,確保池幹轄區適齡兒童按時入學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勸返失輟學學生按期返校,楊新林校長和老師們連續三週沒有回家,徒步走遍了池幹轄區的每一個村莊。深入失輟學學生家中,爲學生家長細心解讀國家政策法規,發放宣傳單300多張等措施,並且慷慨解囊,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楊周百成和薛成品,併爲他們購買了學習用品,解除了學生家長的後顧之憂。

扶貧助學  多措並舉

習總書記指出:“治貧先治愚,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抓好,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是扶貧根本之策。”根據縣、鄉扶貧建檔立卡工作方案,學校成立了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校黨支部書記、校長爲組長,全體教師爲成員,分工到人,各司其職,把此項工作抓到了實處,並結合國家的“兩免一補”政策,爭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貧助學途徑,楊新林校長多次聯繫省宗教局、縣委縣政府、縣婦聯、幕天公益愛心基金會,先後爲學生髮放校服300多套、鞋子150雙、電腦2臺、學習用品數件、圖書1000餘冊、教室書架6套。

學校領導積極聯繫上級部門,經過協調與舟曲縣第二國小和北京第二實驗國小蘭州分校形成結對幫扶學校,先後交流培訓教師12人次,聽示範課20餘節,專題講座1次,通過高通量寬帶衛星平臺開展教研活動8次,使教師們啓迪了思想,開闊了眼界,提高了業務素質,教學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實現“中國夢”先要圓了“教育夢”,爲了扶貧助學,學校成立了“池幹中心國小扶貧基金會”並發動少先隊員、黨員同志在校園內開展愛心捐助活動,廣大師生積極響應,你幾塊、他幾毛地進行了愛心捐助行動,陸續用所籌的款項爲貧困學生購買學習用品、書籍等。 

爲了幫扶家庭困難的學生,老師們也在積極的、自發的行動着:有一次,三年級班主任韓留軍看見自己班上的羅中愛同學衣着破舊,褲子破了好幾個洞,腳上穿着一雙碩大無比並且被露水打溼的破軍用黃膠鞋,在寒風中凍得瑟瑟發抖,通過走訪並打聽她家的家庭情況之後得知他們家孩子多、父親常年生病、勞動力又少,家中經濟困難,因而心生憐憫、關愛之心,不惜自己掏錢爲羅中愛同學買衣服、買鞋子、買書包買文具,並鼓勵她加油學習,爭取走出大山;還有,二年級班主任魏勤週末拋舍自己與家人團圓的時間,跋山涉水徒步到貧困家庭學生家中爲趕不上功課的孩子無償的進行補習功課,天黑了才餓着肚子、拖着疲憊的身子回到學校;六年級語文老師李傑得知自己班上的學生劉旭成家中姐弟較多,父親患有精神疾病,家裏經濟困難,他自己出錢爲買不起學習資料的劉旭成買來了學習資料,併到學生家裏進行慰問走訪,鼓勵他們振奮精神,刻苦學習,報答社會。諸如此類事情不勝枚舉。     

五、無微不至 關愛留守

由於這裏的自然條件差,收入又少,於是青壯年一年四季外出打工,留下的只有適齡的上學兒童和孤寡老人,而恰恰這些老人由於長期居住農村,又不識字,還兼有少量的勞動,所以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指導和教育孩子,只讓孩子肚子不餓,其餘均不重視,沒有人進行合理的輔導,這就導致留守兒童教育的滯後,同時也使留守兒童在心理上產生了偏差,進而蔓延到學習上,導致厭學。

學校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併成立“留守兒童之家”,實行校領導包班制,教師關愛制。杜成雲老師被學生家長親切的稱爲孩子的“親媽媽”,她常常給學生洗頭、洗衣服;房衛平老師經常組織娃娃們在課餘時間看電影打籃球等,以分散孩子們的思親之情;王永明老師多次組織學生在心理諮詢室講故事、開展心理輔導;班主任老師不定期通過微信視頻讓學生和遠在他鄉的父母交流、見面……通過心理輔導老師的正確輔導和老師們無微不至的關懷,使留守兒童在心理上不在認爲自己成了沒人管的“野孩子”,繼而在學習上慢慢的認真起來。

六、蓬勃向上 靜待花開

學校現設有多媒體教室、儀器室、圖書室、閱覽室以及音、體、美器材儲藏室等,圖書室共藏有圖書7356冊,現有計算機45臺,能夠滿足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學校佔地面積爲2815㎡,建築面積爲3003㎡,有6個教學班,義務教育階段國小生131人;目前在崗教職工16人,學歷達標率100%;學校還建有心理諮詢室,並配備兼職心理健康教育人員爲學生疏導心理障礙,培養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和積極向上的心態。

現如今,操場硬化了、教室翻新了、質量提升了,校園及周邊環境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營造出了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學校工作得到了上級領導、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池幹學區於2016年7月被中共舟曲縣教育局黨委評爲“先進基層黨組織”;2017年5月在全縣中國小生田徑運動會了獲得國小男子乙4x50米第五名;2017年5月被舟曲縣委、縣政府授予“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學校”;2017年9月被中共舟曲縣委、縣政府授予“先進集體”;2018年7月被中共舟曲縣教育黨委評爲“先進基層黨組織”;2016年、2017年創辦兩期《池幹文苑》校刊,讀者反響較好。近年來該校教師還獲得了系列榮譽稱號,這是全體教師努力的結果,也是上級對池幹中心國小的鼓勵和肯定。

現在學校有着書香濃郁的校園,初步建成的具有“每寸土地有文化,每塊牆面會說話”的特色校園牆體文化。學校以“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爲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定基礎”爲辦學理念,以“誠信、博愛、礪志、自強”爲校訓,正在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擴大辦學規模,爲打造高水平的農村示範國小而努力,力爭使池幹中心國小的每一個孩子享受良好的教育,擁有一個陽光燦爛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