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多篇】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多篇】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篇一

論文題目:普及型舞蹈人才培養中的生態式舞蹈教育研究

一、選題背景

最初選擇“舞蹈教育”作爲研究方向,是基於對本專業的興趣,而最後對“生態式舞蹈教育培養”的選題確定,卻是受到滕守堯先生的生態式藝術教育的影響。“生態”一詞是目前世界上的熱門話題,它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地球生態保護,二是文化生態保護。自然環境和文化環境的警鐘一次次敲響,人們開始意識到如果再不保護我們的物質家園與精神家園,最終它們將離我們遠去直至消失。根據滕守堯先生的論述,生態式藝術教育一改各種知識之間失衡的狀態,將各門藝術看做爲一個整體,即“藝術”。在這個整體之中,每一種知識元素通過模仿自然界生態系統,進行碰撞、融合,產生出新的知識結構作用於人類,使人得到可持續性的全面發展。所以,我們說生態式藝術教育是一種整體性、開放性的實施型教育理念。生態式舞蹈教育是目前普及型舞蹈人才培養模式的補充,因此“生態式舞蹈教育”就應是在舞蹈技術學習基礎上,囊括各門藝術文化及知識的認識,和對藝術作品評價能力的一種教學。它打破了舞蹈與其他藝術學科之間高聳的圍牆,使舞蹈與他們相互產生碰撞,最終形成一個整體的藝術教學生態系統,它包括師生、內容、方法,以及整個教學過程和教學氛圍。生態式舞蹈教育的目的就是爲了培養具備舞蹈藝術知識與技能,同時又兼備綜合藝術能力的普及型舞蹈教師,或舞蹈傳授者。筆者認爲生態式藝術教育那種試圖從“生態式綜合”來揭示藝術教育,與造就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藝術人才獨特視角,能夠使普及型舞蹈教育與現今社會就業需求更加有效接軌。此外,還期盼通過對生態式舞蹈教育的研究,並將其與當前普及型舞蹈人才教育模式合理地綜合,能夠彌補西南地區普及型舞蹈教育中的不足,甚至有可能產生一些創新和突破。近年來,中國的藝術教育日益受到國家的重視。

20xx年 1 月,《教育部關於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教體藝〔20xx〕1 號)明確提出,要大力增加中國小,及高校藝術課程課時總量,將藝術課程納入學分管理,並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發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藝術課程。遺憾的是,藝術教育多被人看做美術和音樂教育,而有着顯著教化功能的舞蹈常常被人忽視。正是這一事實,使得舞蹈教育依然是學校基礎教育中的薄弱環節。舞蹈課程開課率不足、舞蹈活動參與面小、舞蹈教育得不到充分認識、師資培養及短缺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農村學校缺乏基本的舞蹈教育,舞蹈教育的評價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等等。這些問題都或多或少的制約了舞蹈教育育人功能的充分發揮。我們知道,舞蹈是最古老的教育方式之一,無數例子證明舞蹈的教育功能比之其他藝術而言更爲顯著,它更容易引領人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道德觀,促進人的健康和全面發展。進入 21 世紀後,知識經濟時代隨之而來,國家教育對藝術教育的普及依賴性越來越強,因此,高精尖人才的培養,已經不再能滿足教育市場多樣化的需求。爲更好的推進舞蹈藝術,衆多院校已然做出改革。以雲南藝術學院爲例,作爲西南地區唯一一所綜合性藝術院校,該校把握藝術教育規律,堅持服務於西南經濟社會和文化藝術事業,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從以往傳統的專業型培養模式轉變爲創新型、複合型的人才培養。因此,我們發現,培養具備紮實的舞蹈專業知識與技能和一定藝術基礎知識,以舞蹈教育爲主,舞蹈編創爲輔,集音樂、美術、戲劇、文學等藝術基礎能力的“一專多能”綜合型舞蹈應用人才,是符合藝術教育現狀要求,也是當今普及型舞蹈人才培養的重點。那麼,目前西南地區舞蹈院校的培養方式,是否能使我們未來的舞蹈畢業生成爲“一專多能”、可持續發展的綜合型舞蹈應用人才?換言之,我們如何更有效的培養出擁有綜合藝術基礎知識、紮實舞蹈功底和實踐教學能力,能夠擔負起當前藝術教育重擔的普及型舞蹈人才,是本論文研究生態式舞蹈教育培養方式的初衷。在本論文研究中,筆者嘗試用一種新的眼光來關注西南地區高校普及型舞蹈人才培養中所感受到的一切,在筆者的意識中,總希望自己對實踐的興趣和理論的學習,能夠致力於探尋,並嘗試解決西南地區普及型舞蹈人才培養的現實問題,所以筆者將研究重點放在西南地區高校普及型舞蹈人才培養與發展上。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舞蹈藝術教育已然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因此筆者認爲,在遵循舞蹈教育的特點與規律上,有必要借鑑生態式藝術教育,來探索舞蹈教育與其他相關學科相結合的途徑與方式,着力加強舞蹈基礎教育者的培養,爲國家實施美育,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做出貢獻。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新時期的普及型舞蹈人才教育,不能像過往的舞蹈教育那樣僅僅是舞蹈技能的學習。雖然學科化自有其優勢,但過於或單一強調學科化,學科之間壁壘森嚴,缺乏有機聯繫,不能融匯貫通和遷移,帶來的另一個後果便是“封閉型人才”的養成。本文以生態式舞蹈教育研究爲主,其目的在於通過對舞蹈教育、舞蹈培養模式實際情況的調查,和生態式舞蹈教育這一概念的研究分析,揭示生態式舞蹈教育與多種藝術文化聯繫貫通,密切相連的培養優勢,找出實施生態式舞蹈教育的可行性,並將其合理的與當前普及型舞蹈人才培養模式相結合,從而探尋能夠培養既有舞蹈能力,又有藝術素養,具有創造性意識,和全方位藝術知識的開放型舞蹈人才的有效途徑。此外,通過對生態式舞蹈教育的研究,將會對西南地區普及型舞蹈人才或藝術教育專業,構建科學、合理的培養模式提供有力的調查分析,促進西南地區高等藝術院校舞蹈教育的發展;對於我國高等院校舞蹈素質人才培養,提供基礎性意義建設構想,促進人才合理化知識體系。本論文的研究既是對西南地區高等藝術院校普及型舞蹈人才培養的一種探討,同時也是對其它藝術專業的藝術課程、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合理化建議。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生態”一詞是 21 世紀的熱門詞,全世界幾乎同時舉起保護生態環境的旗幟,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生態環境”對於人類發展的重要性。人類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這一路,科學一直承擔着引路者的角色,就好似盲人摸象,一點一點嘗試性地由未知到已知的認識過程。正是科學的試驗和真理的獲取,使得人類得以進步、生產力得以發展、國家得以強大。但是,僅僅依靠科學並不能獲得全部的智慧,例如藝術帶給人們的真與善、美與醜、幸福與苦難等。任何時候,藝術不僅反映人類文化的發展和進步,而且極爲深刻的影響着社會觀念形態,在一定意義上也影響着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藝術也爲人類帶來了道德、修養、觀念,藝術是人類精神內核的外在形式,是人類靈魂修爲的建築師。第三次科技革命打開了綜合藝術教育思潮的大門,綜合性藝術教育成爲以美國爲首,包括歐洲在內的主要藝術教育思想。近年來,我國對藝術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同時在藝術教育的實施上也做出了許多努力。包括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美術等的綜合藝術課程的加入,改變了原本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與音樂課獨佔的局面。這一改革在經濟較爲發達的地區收到良好的效果,但相對部分落後的地區及中國小實施起來卻具有困難。這種困難多數來源於藝術種類多樣,藝術師資缺乏且過於單一化等原因。據調查,大部分中國小同時開設了美術和音樂課,而一些僅保留一門課程,無法開設其他藝術課程,更別談開設綜合藝術課程。此外,筆者還了解到,部分校方由於受到資金、教師及崗位編制等問題的限制,被迫將原有的藝術課時間改爲文化課。隨着社會科技的高速發展及信息時代的到來,藝術形象開始進入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充斥着人們的視覺和聽覺。在社會各行業需求中,越來越將藝術形象的認識、理解和創造能力,看作職員綜合性素質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全球出現了“沒有藝術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普遍共識[1]。由於藝術教育長期以高精尖專業人才培養爲主,致使普及型人才缺乏。在社會就業情況日益嚴峻的環境下,衆多中國小用人單位開始要求藝術教師具備綜合的藝術能力,能夠同時教授多門藝術課程,這使得單一的專業人才走到中國小等基礎教學機構時,顯得力不從心。社會的發展給藝術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當今的藝術教育不僅僅再是以高精尖的專業單一型人才爲終極培養目標,而是以培養掌握多種藝術知識及相應的藝術技能,具備人文道德素養、創新意識及藝術鑑賞力、批評能力的綜合性藝術人才爲同級目標。社會對藝術能力的渴求,點燃了藝術教育自身由單一專業型,向綜合普及型人才培養轉變的火焰,生態式藝術教育正是這把火焰的燃料。生態式藝術教育突破了學科之間的森嚴壁壘,形成各科藝術門類相互交叉、結合的教學模式,在這一模式的推動下,藝術人才培養及藝術基礎教育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生態式藝術教育課程具有很強的生態觀意義,它將不同的藝術種類相互鏈接並綜合,強調一種多視角、多方位的知識傳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及整體創造思維的開發。按照滕守堯先生在《文化與創生》一書中所闡述,所謂生態式藝術教育就是:將舞蹈、音樂、美術、戲劇等多種藝術按照生態的關係融爲一個整體,整體的各個部分相互補充和支持;是一種爲改變各種知識之間生態失衡狀態,形成知識生態關係的教育;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藝術感覺、人文素養和思維創造力,使學生成爲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的全面的智慧人。生態式藝術教育這種綜合性的藝術教育,通過各門藝術的攝入,形成一個融合全,在這個多樣性的融合圈裏,迸發出新的知識與創造思維,從而挖掘學生的潛力和智慧。藝術創造離不開欣賞和批評,即使最富有想象力的藝術創作者,如果不伴隨對藝術作品的觀察、欣賞和反思,所創造的作品也會失去生命,成爲軀殼。任何藝術都需要通過欣賞來達到教化心靈、感悟生命,生態式藝術教育的重要任務和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和批評能力。同時,生態式藝術教育能夠有效的打通人對藝術產生的各種感覺,即“通感”力,這是一種能夠通過一個藝術作品的欣賞,從而感受到的不同藝術特徵的思維能力。比如在鄧肯的現代舞中感受到雕塑的造型和音樂節奏;在莫扎特的音樂中聆聽到戲劇的衝突及人物的對白;在拉斐爾的繪畫中看到舞蹈的線條及音樂的旋律。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論文以舞蹈爲主體,闡述當前普及型舞蹈人才培養髮展情況,通過舞蹈學、教育學、藝術生態學等,研究生態式舞蹈教育在西南地區高校普及型舞蹈人才培養中的應用方法。論文從普及型舞蹈人才的舞蹈教育研究出發,結合教育學研究方法,以舞蹈教育現象、舞蹈教育問題爲研究對象,歸納總結舞蹈教育活動的理論與實踐,探索解決普及型舞蹈教育活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探尋生態式舞蹈教育在普及型舞蹈人才培養中的實際應用方法。同時,論文將在生態式藝術教育的指導下,以我國高校普及型舞蹈人才的培養模式及目標爲參考對象,對生態式舞蹈教育理念進行全面、合理的科學研究與分析。根據論文研究的內容和目的,本論文主要通過文獻調查法、問卷調查法、歸納演繹法來獲得論文所需的資料。通過對教育學、生態式藝術教育、生態藝術觀,及舞蹈學相關文獻的研究,力求瞭解舞蹈本身及舞蹈教育發展的歷史和現狀,結合現實情況,幫助確定當前新時期,生態式舞蹈教育在高校普及型舞蹈培養的應用和設置。同時,擬定在西南地區選擇幾所具有較強代表性的舞蹈本科院校,對其普及型人才(或藝術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課程設置進行調查。此外,也將針對論文需求,擬定重慶市 6-8 所中國小進行教學情況問卷調查。希望通過調查,能夠在社會羣體、學生羣體、用人單位羣體瞭解到舞蹈教學,及對舞蹈藝術人才需求的具體情況。通過上述兩種研究方法,以生態藝術觀、生態藝術教育理論認識爲依據,結合我國高校舞蹈培養現狀、我國普及型舞蹈人才現狀,從一般現象到個別認識,從而推知生態式舞蹈教育的教學內容、方法及實際應用價值。

五、寫作提綱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6

緒論 9-12

一、選題緣起 9-10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10-11

三、研究方法 11-12

第一章 生態式藝術教育與生態式舞蹈教育概述 12-23

第一節 綜合舞蹈藝術教育的歷史回顧 12-16

第二節 生態式藝術教育概述 16-19

一、生態式藝術教育產生的背景 16-17

二、生態式藝術教育的本質與內涵 17-18

三、生態式藝術教育的理論基礎與啓發 18-19

第三節 生態式舞蹈教育概述 19-23

一、生態式舞蹈教育的提出與內涵 20-21

二、生態式舞蹈教育與生態式藝術教育的關係 21-23

第二章 西南地區高校普及型舞蹈人才現狀分析 23-35

第一節 西南高校普及型舞蹈人才培養現狀調查與分析 23-30

一、普及型舞蹈人才定義 23-24

二、西南地區高校普及型舞蹈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設置 24-27

三、西南地區普及型舞蹈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27-30

第二節 西南地區普及型舞蹈人才社會需求調查分析 30-35

一、青少年受衆羣體調查與分析 30-33

二、就業單位需求調查與分析 33-35

第三章 生態式舞蹈教育在普及型舞蹈人才培養中的實際應用 35-58

第一節 生態式舞蹈教育的教學方法 36-37

一、直接指導法 36-37

二、發現法(或生成法) 37

第二節 “海納百川”——生態式舞蹈教育課程構想 37-52

一、“生態式舞蹈綜合課”——獨立成課的教學形式 38-45

二、多元藝術文化融入舞蹈課堂 45-52

第三節 重視“舞蹈認識”能力的培養 52-54

一、圍繞課堂主題的藝術欣賞教學 52-53

二、向真正的舞蹈批評家學習53-54

第四節 生態式舞蹈教育培養下普及型舞蹈人才的素質結構 54-58

一、紮實的專業知識 54-55

二、高品位的藝術人格 55

三、多元的藝術知識 55-56

四、廣博的文化底蘊 56

五、綜合舞蹈教學意識和創造意識 56-58

結語 58-60

參考文獻 60-62

1、學術著作 60

2、論文、期刊 60-62

六、目前已經閱讀的主要文獻

[1]資華筠 王寧。舞蹈生態學[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 年版

[2]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xx 年版

[3]呂藝生。舞蹈學導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xx 年版

[4]呂藝生。舞蹈學研究[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xx 年版

[5]滕守堯。迴歸生態的藝術教育[M].南京:南京出版社,20xx 年版

[6]唐凱麟 陳仁仁。儒家倫理文化——成人之道[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xx 年版

[7]滕守堯。藝術與創生[M].陝西: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年版

[8]王福陽。綜合藝術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年版

[9]牛曉牧。生態式藝術教育案例與解析[M].南京:南京出版社,20xx 年版

[10]廖哲勳。課程學[M].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1][美]沛西·能[著] 王承緒 趙端瑛[譯]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2]廖哲勳 田慧生。課程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 年版

[13]賀志樸 姜敏。藝術教育學[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xx 年版

[14]資華筠 劉青弋。舞蹈美育原理與教程[M].上海: 上海音樂出版社,20xx 年版

[15]吳曉邦。新舞蹈藝術概論。於平、馮雙白主編。吳曉邦舞蹈文集[C].第二卷。中國文聯出版社,20xx 年第一版

[16]滕守堯。全日制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 年版

[17]李坦娜 修海林 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18] 芭芭拉·哈澤爾巴赫 劉沛。奧爾夫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第一卷):經典文選(1932~20xx 年 中英文對照版)[C].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xx 年版

設計計劃學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二

一。 簡述

設計計劃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證設計的優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導設計的展開。在設計需要科學計劃這一概念已成爲現代設計界共識的情況下,我國業界內部對設計計劃學的認識與研究,還沒有跟上設計發展需要的步伐。針對我國設計教育現狀,本書將就該學科的教學方面,提出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設計計劃方法。以期爲設計類學生深入理解設計,更好地掌握設計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導。

二。學術價值分析

1、選題依據

計劃在今天已逐漸成爲一門顯學,大至國家事務,小至個人日常生活,社會各個領域都離不開計劃,各類大大小小的成功項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導入,實施了相應的計劃活動。計劃學的興起是知識經濟時代資源整合化的大勢所趨。而反映到藝術設計學的領域,我們可以發現,計劃同樣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如何設計,如何保證優良的設計,這都需要科學的調查研究,需要精準的分析定位,需要詳實的設計依據,需要合理的組織安排,這些與我們通常理解的形式,風格的賦予層面的“設計”相異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設計計劃的內容。而如何正確進行設計計劃,存在着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在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成爲當前學術主流的大環境下,設計計劃應該可以打通各設計專業間的藩籬,爲取得成功的設計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設計先進國家,對設計計劃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設計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較成熟的結果,出現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術預測法,科學類比法,系統分析設計法,創造性設計法,邏輯設計法,信號分析法,相似設計法,模擬設計法,有限元法,優化設計法,可靠性設計法,動態分析設計法,模糊設計法等。這些方法側重於不同的專業設計方向,而設計計劃面臨不同設計專業,更需要的是一種整合的靈活的解決問題的計劃方法。這就需要我們針對計劃自身的學科特點,從現有的成型的方法羣中進行提煉,總結出一套適應現在情況的設計計劃方法來。

2、創新性及難度

本文將參考管理決策方法與相關設計方法研究的成果, 試圖尋找一套對於我國設計師來說,明確可行的跨專業設計計劃的方法體系。

本文致力於從簡明實效的角度,爲設計計劃人員提供易於操控,而且便於和各個專業設計師進行溝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該方法不僅對專業設計團隊的計劃環節有用,對個體設計人員的的設計工作也應具有指導作用。這就需要針對我國設計現狀,從國內外各學科領域名目衆多的相關方法中進行精心挑選,合理安排,科學綜合的處理,創造出一套高效的計劃方法來。雖然國外的相關成果業已成熟,但如何在衆多不同側重角度的方法中總結出理想的計劃方法,需要我們對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認識和理解,同時明瞭我們設計各專業的工作規律,以期做到跨專業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難度。首先在對計劃的理論性分析與研究中,需要樹立對計劃的正確理解與認識,進而廓清設計計劃的概念。接着將在設計計劃方法論層面的研究上,對設計計劃及其方法論進一步闡述。鑑於國內現在並沒有對設計計劃有深入的的系統的研究,該書內容基本上屬此方面問題的首次討論,面臨着缺乏大量相關經驗及理論借鑑的景況,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積累的實踐性資料和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總結與深化。

本文最大的難度在於資料的蒐集上,國內相關資料匱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氣候,而由於我院互聯網情報系統的不完善和出於對技術保密的考慮,也很難從互聯網上得到理想的資料。作者只能從書店,圖書館和其他專業的老師和同學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當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從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資料。方法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課題,也需要從很多領域進行比較分,探索總結。而從一個學科到另一個學科的跳躍性研究,需要迅速轉換思維及反覆調整視點,這也對作者的思維技能,思考方式,學術視野及知識積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於國際設計交流間的侷限和我國設計界的特殊情況,尤其是國內設計教育上的某種封閉性和滯後性,我國業界對設計計劃方法的認知尚不夠深入,還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學和實踐中簡明且易於操作的設計計劃方法。經初步調查,當前學界內僅有的幾本相關著作,也僅限於對西方某些設計方法與程序的簡單的介紹,沒有很專業地從計劃的層面進行系統闡述,而市場上連篇累牘的相關書籍主要是從市場營銷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對設計類諸專業的設計計劃,並不具備現實指導作用。所以亟待有這麼一套專業性較強的設計計劃方法及其論著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本書的出現將對設計計劃這一門新興學科,起到填補教學用書空白的作用。而從技術的角度而言,本書的完成也有相當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幾年來的設計策劃課程的教學中,已爲之積累了大量新鮮的實踐性,經驗性資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構,亦爲這個跨專業的研究項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資源上的準備。

4、預期成果

本書預期字數爲12萬字,分爲理論與方法兩大版,僅闡述設計計劃的相關內容,更重要是推出設計計劃的概念與方法。所涉及範圍主要包括管理學,決策學,認識論,方法論,創造學,心理學,行爲組織學,人類學,社會學,設計學,史學等諸多學科領域,最終將完成一本集科學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動案例及實際操作指導於一身的,具有教學指導作用的專業書籍。現在本書工作已大致完成資料收集階段任務,在下階段三個月的時間內,我將就所收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 全書基本構架

設計有序---設計計劃學方法研究

前言

一。 思維的奧祕

1、神奇教練的解決之道

2、全腦運動---人腦思維的奧祕

3、理性思維程序化

4、日常生活中的思維程序

二。設計有序

1、系統設計系統---淺析設計

2、設計有序---設計計劃學的興起

a. 設計計劃學的需要

b. 設計計劃學的發展與前景

c. 設計計劃學的角色

3、設計計劃方法論

4、step to step---計劃的展開(全書之重)

5、一起來吧(具體案例)

6、計劃書

a. 操作方案書的要求

b. 實施方案書的要求

c. 計劃書的構成

d. 計劃書的表現技法

7、十八般武器---計劃工具介紹

三。計劃從身邊做起

a. 處處留心皆學問---以窺視來訓練

b. 排除確信無疑的定論

c. 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 培養有效運用分配時間的能力

後記

附二。 參考書目(僅列二十條)

1、《蘭德決策—機遇預測與經營決策》/喬迪譯著? —成都:天地出版社,xx,10

2、《麥肯錫理念》/ [美] 埃森?拉塞爾 保羅?弗裏嘉著;趙睿等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 xx,4

6、《企劃書實用手冊》/ [日] 小泉俊一著;於大德譯? —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xx,

10、《企劃訓練入門》/ [日] 悴田進一著;李幸紋譯? —臺北: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11.

11、《設計過程與方法》/ [日]沈祝華,米海妹編著? —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5,10

47、《創意企劃案》/小管著;?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xx,9

48、《新企劃力:創意思考解決難題的六大能力》/ 郭泰著;?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xx,4

50、《創意企劃案》/小管著;?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xx,9

53、《現代策劃學》/[美]蘇珊著;? —北京:中共黨校出版社, xx,1

5、《策劃學全書》/胡屹編著? —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6,6

14、《豐田方式》/ [日] 片山修著;陳銳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9

2、《星巴克咖啡王國傳奇》/(美)舒爾茨(schultz,h)(美)揚(yang,d? j?)著;韓懷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xx

12、《跨國公司行銷中國》/ 盧泰宏編著?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xx,1

13、《未來生活的選擇》/ [英] 約翰。埃爾金頓 朱麗婭。黑爾斯著;張葆華等譯? —北京:新華出版社,xx,1

17、《體驗經濟》/ [美] b.約瑟夫。派恩,詹姆斯。吉爾摩著;夏業良等譯?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xx,4

18、《消費者行爲》第三版/ [美] 所羅門著;張瑩,傅強等譯?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11

38、《麥肯錫理念》》/ [美] 埃森?m.拉塞爾 保羅?弗裏嘉著;趙睿等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 xx,6

39、《公司戰略計劃》/ [加] 明茨伯格著;張豔等譯? —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xx,1

44、《體驗營銷》/ [美]b.h.施密特著;周兆晴編譯? —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xx,10

45、《麥當勞店鋪管理手法》/ 俞浪復編著;? —瀋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xx,1

46、《鋼索上的品牌戰士》/ [英]菲歐娜?吉爾摩著;黃富廂,劉軍等譯? —北京:中信出版社, xx,9

52、《米奇的魔杖—迪斯尼的經營之道》/[美] 比爾?卡波達戈利,林恩?傑克遜著;關海歌、路小林譯;? —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 xx,1

54、《供需新規則》/ [美]裏克?卡什著;音正權譯 ?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xx,12

55、《金字塔原理》/ [美]明託著;王德忠,張詢譯 ?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xx

22、《工業設計理論基礎》/ 李樂山著? —待補

15、《當代商業住宅區的規劃與設計—新都市主義論》/ 王受之著?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xx,7

4、《品牌再設計》/(美)凱瑟琳?費西爾編? 夏頡譯? —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xx,5

16、《器具的進化》/ [美] 亨利。佩卓斯集著;丁佩芝等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7

19、《速成讀本:設計》/ 克拉克,弗里曼著;周絢隆譯?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xx,2.

20、《劇本導引—資訊時代產品與服務設計新法》/ [臺] 洪德彰,林文綺,王介丘著? —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xx,5

21、《包豪斯》/ [英]慧特福德著;林鶴譯?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xx,12

23、《外國藝術設計史》/鄔烈炎,袁煦煬編著? —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xx,6

24、《國際4a廣告公司基本操作流程》/朱海松編著? —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xx,4

21、《大系統思維論》/ 王營著?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xx,1

25、《工業設計方法學》/ 簡召全等編著?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0(待定)

26、《物生物》/ [意] 布魯諾。莫拿利著;曾育,洪進丁譯? —臺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待定)

27、《最新日本廣告實務》/王潤澤編著?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xx

28、《市場調查手冊》/中華徵信所著? —北京:中信出版社,xx,1

30、《品牌領導》/ [美]艾克,喬瑟米塞勒著;曾晶譯? —北京:新華出版社,xx,4

31、《不守規劃的創意》/ [美]鮑。吉爾著;邱順應譯? —臺北:滾石文化,xx,1

34、《定位》/ [美] 艾?里斯 傑克?特勞特著;王恩冕,於少蔚譯?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xx,1

42、《總體設計》/ [美]凱文?林奇 加里?海克著;黃富廂,朱琪,吳小亞譯?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9,11

40、《品牌的建立》/ 錢竹主編? —北京:藝術與設計出版社, xx,9

49、《世界頂級設計作品選--世界著名設計公司卷》/蔡軍,徐邦躍編著;? —黑龍江: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xx,9

29、《遊戲的人》/ [荷蘭]約翰。赫伊津哈著;多人譯? —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6,10(1997,5重印)

32、《控制論、信息論、系統科學與哲學》/ 王雨田主編?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6,5

33、《分析的藝術》/ 陳功著?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xx,10

3、《跳出思維的陷井:日常生活中邏輯的威力》/ [美] 坎納沃著;王迅,徐鳴春譯? —海口:海南出版公司, xx,3

35、《消費文化---20世紀後期英國男性氣質和社會空間》/ [英] 弗蘭克?莫特著;餘寧平譯?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xx,5

36、《小邏輯》/ [德] 黑格爾著;賀麟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7,2

37、《社會學(第十版)》/ [美] 波普諾著;李強等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9

41、《右腦與創造》/ [美] 托馬斯?r布萊克斯利著;傅世俠,夏佩玉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2,2

43、《辭海》》(1999年版彩圖本) / 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著?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9,9

51、《科學方法論?互補方法論》 / 劉大椿著;?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xx,10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寫作指導 篇三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寫作指導

穎雪靈

今天把自己關在宿舍裏一天,埋頭寫開題報告,可是怎麼都下不了筆,感覺很困惑,鬱悶呀,於是乎上網查了很多的信息,發現有下面幾條比較有價值:

如何做文獻綜述

首先需要將“文獻綜述( literature review) ”與“背景描述(backupgrounddescription)”區分開來。我們在選擇研究問題的時候,需要了解該問題產生的背景和來龍去脈,如“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程”、“國外政府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政策和問題”等等,這些內容屬於“背景描述”,關注的是現實層面的問題,嚴格講不是“文獻綜述”,關注的是現實層面問題,嚴格講不是“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獻綜述是評論性的( review 就是“評論”的意思),因此要帶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評論的主線,要按照問題展開,也就是說,別的學者是如何看待和解決你提出的問題的,他們的方法和理論是否有什麼缺陷?要是別的學者已經很完美地解決了你提出的問題,那就沒有重複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獻綜述的意涵,現來說說怎麼做文獻綜述。雖說,儘可能廣泛地收集資料是負責任的研究態度,但如果缺乏標準,就極易將人引入文獻的泥沼。

技巧一:瞄準主流。主流文獻,如該領域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專職部門的研究報告、重要化合物的觀點和論述等,是做文獻綜述的“必修課”。而多數大衆媒體上的相關報道或言論,雖然多少有點價值,但時間精力所限,可以從簡。怎樣摸清該領域的主流呢?建議從以下幾條途徑入手:一是圖書館的中外學術期刊,找到一兩篇“經典”的文章後“順藤摸瓜”,留意它們的參考文獻。質量較高的學術文章,通常是不會忽略該領域的主流、經典文獻的。二是利用學校圖書館的“中國期刊網”、“外文期刊數據庫檢索”和外文過刊閱覽室,能夠查到一些較爲早期的經典文獻。三是國家圖書館,有些上世紀七八十

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圖書,學校圖書館往往沒有收藏,但是國圖卻是一本不少(國內出版的所有圖書都要送繳國家圖書館),不僅如此,國圖還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國政治和政府的外文書籍,從互聯網上可以輕鬆查詢到。

技巧二:隨時整理,如對文獻進行分類,記錄文獻信息和藏書地點。做博士論文的時間很長,有的文獻看過了當時不一定有用,事後想起來卻找不着了,所以有時記錄是很有必要的。羅僕人就積累有一份研究中國政策過程的書單,還特別記錄了圖書分類號碼和藏書地點。同時,對於特別重要的文獻,不妨做一個讀書筆記,摘錄其中的重要觀點和論述。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到真正開始寫論文時就積累了大量“乾貨”,可以隨時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問題來組織文獻綜述。看過一些文獻以後,我們有很強烈的願望要把自己看到

的東西都陳述出來,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洋洋灑灑,蔚爲壯觀。彷彿一定要向讀者證明自己勞苦功高。我寫過十多萬字的文獻綜述,後來發覺真正有意義的不過數千字。文獻綜述就像是在文獻的叢林中開闢道路,這條道路本來就是要指向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是直線距離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風景頗多,迷戀風景的人便往往繞行於迤邐的叢林中,反面“亂花漸欲迷人眼”,“曲徑通幽”不知所終了。因此,在做文獻綜述時,頭腦時刻要清醒:我要解決什麼問題,人家是怎麼解決問題的,說的有沒有道理,就行了。

如何撰寫開題報告

問題清楚了,文獻綜述也做過了,開題報告便呼之欲出。事實也是如此,一個清晰的問題,往往已經隱含着論文的基本結論;對現有文獻的缺點的評論,也基本暗含着改進的方向。開題報告就是要把這些暗含的結論、論證結論的邏輯推理,清楚地展現出來。

寫開題報告的目的,是要請老師和專家幫我們判斷一下:這個問題有沒有研究價值、這個研究方法有沒有可能奏效、這個論證邏輯有沒有明顯缺陷。因此,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義”、“文獻綜述和理論空間”、“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資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驟”這樣幾個方面展開。其中,“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是重點,許多人往往花費大量筆墨鋪陳文獻綜述,但一談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時但寥寥數語、一掠而過。這樣的話,評審老師怎麼能判斷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麼能對你的研究方法給予切實的指導和建議呢?

對於不同的選題,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異。一個嚴謹規範的學術研究,必須以嚴謹規範的方法爲支撐。在博士生課程的日常教學中,有些老師致力於傳授研究方法;有的則突出討論方法論的問題。這都有利於我們每一個人提高自己對研究方法的認識、理解、選擇與應用,並具體實施於自己的論文工作中。

以上內容轉載於互聯網

~~~~~~~~~~~~~~~~~~~~~~~~~~~~~~~~

由於開題報告是用文字體現的論文總構想,因而篇幅不必過大,但要把計劃研究的課題、如何研究、理論適用等主要問題說清楚,應包含兩個部分:總述、提綱。

1 總述

開題報告的總述部分應首先提出選題,並簡明扼要地說明該選題的目的、目前相關課題究情況、理論適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數據等等。

2 提綱

開題報告包含的論文提綱可以是粗線條的,是一個研究構想的基本框架。可採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綱形式。在開題階段,提綱的目的是讓人清楚論文的基本框架,沒有必要像論文目錄那樣詳細。

3 參考文獻

開題報告中應包括相關參考文獻的目錄 ~~我們老師說至少10篇文獻,當然越多越好,但是不要多餘20篇

4 要求

開題報告應有封面頁,總頁數應不少於4頁。

開 題 報 告

學 生:

一、選題意義

1、理論意義

2、現實意義

二、論文綜述[ft=,+0,]

1、理論的淵源及演進過程

2、國外有關研究的綜述

3、國內研究的綜述

4、本人對以上綜述的評價

三、論文提綱

前言、

一、

1、

2、

3、

二、結論

1、

2、

3、

三、

1、

2、

3、

四、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提綱

一、開題報告封面:論文題目、系別、專業、年級、姓名、導師

二、目的意義和國內外研究概況

三、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四、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五、預期的結果

六、進度安排

七、教研室可行性論證結論

以下是一篇範文~我覺得不全面,大家可以根據上述這種格式適當刪減

選題依據:黑龍江省是新中國解放最早的省份。50多年來,黑龍江省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發揚偉大的創業精神,艱苦奮鬥,勵精圖治,取得了歷史性輝煌成就,把昔日的“北大荒”建成了文明富庶的“北大倉”,成爲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黑龍江省經濟總量已達到一定規模和水平。但是黑龍江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很低,與先進省區相比差距較大。人民羣衆要求改革現狀、提高生活水平的願望十分強烈,不加快經濟發展,各種社會矛盾就將十分尖銳。歷史經驗和現實狀況告訴我們,如果按照原有的發展模式,在人口多且素質差、資源有限且耗費嚴重、生態日趨惡化的條件下,經濟的發展不可能持續或持續不夠。黑龍江省應積極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高經濟運行質量;^

可行性論述: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爲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以人爲本,人們的經濟和社會活動都要服從和服務於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需要。現在黑龍江省面臨國家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糧食主產區、資源型城市(地區)支持的難得政策機遇。因此,清楚地認識黑龍江省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優勢和障礙,採取適宜的措施,使經濟發展與人口再生產、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保證黑龍江省經濟持續發展,是我們面臨的一個緊迫的課題。

本論文擬採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實證分析和規範分析相結合;對比論證;列事實、擺依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過圖書查詢、網上瀏覽、去黑龍江省實地調研等方法來收集資料。擬運用區域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管理學等相關知識來撰寫論文。~~~我個人覺得也可以加上這些

本論文擬分以下幾個部分撰寫:

第一部分:可持續發展的概述通過對可持續發展的定義,作用和地位及國內外可持續發展的研究現狀的簡單闡述來對可持續發展的概況作一個簡要的敘述。

第二部分: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現狀擬對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剖析,通過對問題的剖析來達到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作用。同時介紹國內外相關研究動態。

第三部分:黑龍江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對策通過對黑龍江省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問題的剖析來尋找並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然後相應地採取解決問題的措施來對現存問題加以解決。

2014年09月25日—2014年10月25日收集資料,擬訂論文題目和開題報告。

2014年03月01日—2014年05月1日在黑龍江省進行調研,撰寫論文初稿。

2014年05月02日—2014年05月31日修改論文,撰寫論文第二稿。

2014年06月01日—2014年06月08日修改論文,撰寫論文第三稿。

2014年06月08日—2014年06月15日修改論文,做好答辯前準備。

2014年06月15日—2014年06月20日左右進行答辯。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篇四

同時也成爲人們達成目的的有效策略。人類社會似乎正步入一個對話的時代。我們相信,一個新的時代會使教育精神的內涵獲得極大的豐富,“對話”將會發揮它在當代教育以至未來教育中的價值。作爲學校教育主要途徑的教學必然會與“對話”聯姻,從而生成一種新的教學形態,我們稱之爲“對話教學”。回顧教育的過去,對話教學是存在的,以對話爲手段的教學也是存在的。然而,由於處在非對話時代,對話僅僅成了一種教學的藝術,而未成爲教學的理念。這樣看來,我們提出“對話教學”,是對當代社會對話精神呼喚的迴應。

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教育家提出了“合作學習”即“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的理念。認爲:教師的主要功能不是傳授知識,傳遞信息,而是激勵思考,營造氛圍,讓學生有一種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大膽表現自我,學會對話交流互助合作,它特別重視對學生資源的開發利用。本世紀初,“探究交往合作觀”在我國得到廣泛認同和傳播。“研究性學習”作爲一門課程被列入中學課程計劃,成爲中學生的必修課,說明我國已在課程教育改革中對學生資源價值進行重新確認和開發。不少有識之士積極致力於語文教育的理論建構和實踐建設活動。其中,在吸取融合主體性教學、合作教學以及建構主義理論、後現代課程觀,特別是西方解釋學的基礎上產生的“對話理論”,已成爲本次語文課程改革引進的閱讀和教學的新理念。該理論認爲“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它包含着兩層含義:一指閱讀是讀者與文本的主體間對話過程;二指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的對話過程。我認爲對話理論必將在構建新的教育體系中發揮巨大作用。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目前,對如何用該理論來指導教學實踐的研究案例還較少,在實際的教學中缺少可供借鑑的案例。

主體性教學:主體性教學是指以培養與發揮人的主體性爲價值取向,以發揮師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爲前提,以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爲條件,以知識爲載體,師生主動參與,主體性共同發展的一種新型教學觀。

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體系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爲學生主動建構體系的幫助者、促進者。

合作教學:是指使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並依據他們整個小組的成績獲取獎勵或認可的課堂教學藝術,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合作學習的互動觀、目標觀、師生觀、形式觀、情境觀和評價觀。

後現代課程觀:認爲實踐是課程的根本特性,自組織過程是一種教學的佳境,教師是平等者中的首席,隱喻與描述的教學方式更易於引發對話參與體驗,要鼓勵學生參與課程規劃活動。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五

論文題目:我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教 學 站 __ ____

專 業 _____ _

學生姓名 ______ _

指導老師 ______ ____

一、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選題的背景:內部審計是企業自我完善、自我約束的產物,是隨着社會和經濟的發MBA開題報告展,企業加強內部管理的自身需要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着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進程的加快,以及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內部審計作爲企業內部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爲止,我國共有6萬多個內部審計機構,18萬名內部審計專(兼)職從業人員。全國的內部審計機構每年完成審計項目50萬個左右,通過查處違紀違規、損失浪費等問題,促進提高經濟效益約1 000億元,爲國民經濟快速健康有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雖然如此,但從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目前我國內部審計的現狀看,內部審計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還需要進一步探討、研究和完善。

研究意義: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在維護國家財經法紀,促進增效節支,以及推動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等方面,起了一定積極作用,但也存在法律法規建設滯後、審計工作缺乏規範性等問題。應進一步改進和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使之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監督的作用。同時,隨着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的決策者要求使用的信息必須及時、準確,這給內部審計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

二、研究的思路與主要內容

本文結合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完善我國企業內部審計提出一些建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內容:

1 內部審計的概述

2 我國內部審計的侷限性和存在的問題

2.1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強

2.2內部審計法規不健全,職員素質不高

2.3審計質量不高

3解決我國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的主要措施

3.1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和治理

3.2樹立風險意識,爲建立內部審計文化創造良好的環境

3.3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權威性,才能保證審計的公正性

3.4進步內部審計工作質量

3.5建立一套完整的賞罰制度

3.6完善內部審計制度,加快內審法規建設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二、畢業論文的主創觀點或新穎之處

本文從企業內部審計的概念內涵、特徵以及國內外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展開分析,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具體分析了我國內部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改善我國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本文認爲,健全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制度不能搞形式主義,在改善和調整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的基礎上,應該進一步提升其內部地位,並切實加強公司管理層對其價值的認識,化形式於實質,才能使內部審計機構真正成爲我國現代企業管理的臂膀,掌控各類潛在經營風險,進而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寫作進度安排

1、20xx年7月6日至7月28日,完成開題並提交開題報告。

2、20xx年7月29日至8月20日撰寫畢業設計初稿。

3、20xx年8月21日至8月31日撰寫中期報告並提交中期檢查報告。

4、20xx年10月8日撰寫畢業設計終稿並提交指導教師評閱論文。

四、寫作目標

現代內部審計從“監督主導型”向“服務主導型”的功能定位轉變是內部審計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必然趨勢。爲適應這種轉變,內部審計師更應當作好組織內部的諮詢師,而不能只是單純的檢查員。推進內部審計全面轉型與發展,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是我國內部審計事業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作,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責任。因爲我國現代內部審計法規體系不太健全,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不合理等主要問題,因此,就以上問題,本文對我國內部審計問題展開分析,提出改善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只有健全我國內部審計制度、調整內部審計機構設置,才能使內部審計機構真正成爲我國現代企業管理的臂膀,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五、參考文獻

[1]劉實。企業內部審計論[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xx.

[2]姜建宏。經濟全球化的內部審計應對策[J].商業會計,20xx.(07):12-15

[3]李文超。當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與思考[J].現代商業,20xx.(05):61-63

[4]王凱。芻議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資訊,20xx.(35):23-25

[5]段惠萍。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及強化措施[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xx(12):56-57

[6]韓中輝。淺談企業的內部審計[J].財經與會計,20xx.(06):78-79

[7] 李雪梅。 談談國有企業內部審計[J]. 財會月刊(綜合) , 20xx (12) :115-117

[8] 遲旭升,崔剛。 發揮內部審計在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中的作用[J]. 國有資產管理, 20xx (11):34-36

[9] 金鋒。 我國內部審計現狀及未來發展[J]. 中國內部審計, 20xx (4):78-79

[10] 李天舒。淺議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現狀及對策[J].財經論談,20xx(12):15-17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篇六

題目:

學 院:

專 業:

班 級:

學 號:

姓 名:

指導教師:

填表日期:

一、選題背景與意義

隨着網絡應用的豐富和發展,很多網站往往不能迅速跟進大量信息衍生及業務模式變革的腳步,常常需要花費許多時間、人力和物力來處理信息更新和維護工作;遇到網站擴充的時候,整合內外網及分支網站的工作就變得更加複雜,甚至還需重新建設網站;如此下去,用戶始終在一個高成本、低效率的循環中升級、整合……於是,我們聽到許多用戶這樣的反饋:頁面製作無序,網站風格不統一,大量信息堆積,發佈顯得異常沉重內容繁雜,手工管理效率低下,手工鏈接視音頻信息經常無法實現;應用難度較高,許多工作需要技術人員配合才能完成,角色分工不明確;改版工作量大,系統擴展能力差,集成其它應用時更是降低了靈活性;對於網站建設和信息發佈人員來說,他們最關注的系統的易用性和的功能的完善性,因此,這對網站建設和信息發佈工具提出了一個很高的要求。

首先,角色定位明確,以充分保證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其次,功能完整,滿足各門道"把關人"應用所需,使信息發佈準確無誤。比如,爲編輯、美工、主編及運維人員設置權限和實時管理功能。

此外,保障網站架構的安全性也是用戶關注的焦點。能有效管理網站訪問者的登陸權限,使內網數據庫不受攻擊,從而時刻保證網站的安全穩定,免於用戶的後顧之憂。

根據以上需求,內容管理系統CMS應運而生,來有效解決用戶網站建設與信息發佈中常見的問題和需求。對網站內容管理是該軟件的最大優勢,它流程完善、功能豐富,可把稿件分門別類並授權給合法用戶編輯管理,而不需要用戶去理會那些難懂的SQL語法。

內容管理從20xx年開始成爲一個重要的應用領域,這時。COM和B2B, B2C等經歷了資本和市場的考驗及洗禮,人們重新回到信息技術應用的基本面-如何提高競爭能力,而內容管理恰恰能夠通過對企業各種類型的數字資產的產生、管理、增值和再利用,改善組織的運行效率和企業的競爭能力,企事業單位也開始認識到內容管理的重要性。

二、研究內容與目標

1、系統架構的研究:採用三層架構,將系統分爲UI層,業務邏輯層,數據訪問層,目前三層架構的思想已經很成熟。研究三層架構,有助於理解軟件系統架構。

2、數據庫的設計以及優化:針對數據庫的設計,結合實際的應用以及理論知識的要求,設計出滿足需求的數據庫,並且,在後期的維護中,從查詢數據庫中表的數據來探討數據庫的查詢的優化方法,例如在模糊查詢中是否使用索引,以及建立索引之後的效率會相對於沒有建立時的不同,需要深入的研究數據庫庫德設計和優化

3、用戶體驗和界面的友好性研究:本系統將使用Ajax,jQuery等技術和JavaScript插件,來提高用戶體驗和用戶交互性。對於與用戶界面以及操作方面進行研究,讓界面更加美觀,操作更加人性化,提高用戶交互性和用戶體驗。例如用戶操作成功之後自動跳轉,減少用戶的操作次數。

4、其他CMS系統的研究:通過對其他成熟的CMS內容管理系統的研究,加強對CMS的理解。爭取做到最好。

5、網站安全性研究:系統採用三層架構,設計安全,合理的數據庫,使用存儲過程。增加安全驗證,達到系統安全。

6、用戶權限研究:系統基於角色的權限管理,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權限,然後將角色授予用戶。從而達到權限的安全,用戶權限分配合理。

三、研究方法與手段

1、需求分析使用StartUML完成需求分析,並完成各種UML圖。數據庫設計使用PowerDesigner15,SQL Server20xx。web開發使用Visua Studio 20xx,,IIS等工具,業務邏輯使用動軟 。NET代碼生成器,提高開發效率。

2、研究已經成熟的CMS內容管理系統。通過研究成熟的CMS系統,理解CMS內容管理系統的設計定位,用戶定位。借鑑已經成熟的經驗,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錯誤。少走彎路。學習其中的思想。

3、採用。NET平臺,C#語言,,IIS等。數據庫使用SQLserver 20xx

四、項目進度安排

1、20xx/12/27-20xx/1/31:需求分析階段

此階段的主要內容有:業務流程的需求分析,數據庫的設計,用例設計

2、20xx/2/1-20xx/3/31:詳細設計階段

此階段的主要內容有:類的設計,業務流程的詳細設計

3、20xx/4/1-20xx/5/1:系統實現階段

此階段的主要內容有:功能的實現

4、20xx/5/2-20xx/5/31:系統維護維護階段

此階段的主要內容有:在細節方面對系統的一個整體的維護,以及對處理相應的異常和系統的實踐檢測

五、參考文獻

1、《C#高級編程》(美)內格爾(Nagel.C)等著;李銘 翻譯;黃靜,清華大學出版社。

2、《設計模式》 Erich Gamma

碩士開題報告 篇七

一、選題的依據及意義:

隨着社會的日益發展,一些強度較大的體力勞動逐漸被機械生產所替代,起重機則是其中運用較廣泛的機械,它對減輕勞動強度,節省人力,降低建設成本,提高施工質量,加快建設速度,實現工程施工機械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抓鬥是起重機上十分重要部件,它是用來裝卸物料的裝置。單繩抓鬥的單繩是指它缺少雙繩或四繩抓鬥中固定於抓鬥上承樑上用以張開或倒空抓鬥的支持繩,所以單繩抓鬥雖然具有可以用於任何一種件貨起重機上的優點,但是抓鬥必須藉助於特設的輔助裝置才能張開,因而單繩抓鬥就其構造而言,比較複雜。由於單繩抓鬥的裝卸效率比雙繩抓鬥低,故而它只能用於以件貨裝卸作業爲主,僅偶爾用於必須進行抓鬥作業的件貨起重機上。

二、國內外研究概況及發展趨勢(含文獻綜述):

自從本世紀之初,德國人 Pfah 在他的論文“自動取物抓鬥力之分配與抓取過程”中,闡述了抓鬥抓取過程中抓取力與阻力的相互作用與抓鬥參數的影響關係以來,迄今 70 多年。其間應用試驗方法對抓鬥進行機理分析和立足於適用實踐改進抓鬥結構、開發新型抓鬥者不乏其人。我國自 50 年代末,從改進船用抓鬥開始,同時在理論研究生產實踐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豐碩成果。

60 年代初,孫鴻範教授和肖乾信教授都曾對蘇聯的抓鬥設計理論提出質疑,並且應用模型抓鬥和原型抓鬥進行過探討抓鬥參數影響的試驗研究工作。孫鴻範教授爲清除長江葛洲壩航道中巨石而研製的耙集式抓鬥和肖乾信教授爲首發明的鉗式抓鬥,代表着他們在 80 年代的力作。

在今後的抓鬥研究工作中,仍需繼續加以解決的幾個問題:

(1)目前,還缺少用來評價模型抓鬥試驗結論適用性所必需的相似定理。

(2)在進行模型抓鬥試驗時(例如在試驗檯上進行的試驗測試),不允許忽略或者遺漏實際抓取過程中的重要條件。但是,中外目前的試驗研究對這一要求解決的還不夠完善。

(3)計算抓取阻力的理論關係式,幾乎都是建立在對抓取阻力合力的作用線進行簡化假定後的基礎之上,因而可靠性較差。

(4)從散體結構力學試驗得出的公式,是否完全適用於散貨粒度增大時抓鬥研究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結論是很清楚的。

(5)儘管大家都看到了抓鬥在實際應用中填充量將隨着散貨粒度增大而變差,但在目前許多學者的研究工作中,散貨粒度的影響仍然很少被注意到。

三、研究內容及實驗方案:

1、研究內容:

本課題旨在設計一種起重重量爲2噸的用於裝卸散貨的單繩抓鬥。

2、實驗方案:

本設計將側重於機械方面的設計,主要有抓鬥設計,起升機構設計,運行機構簡單設計。

起升機構用來實現貨物的升降,它是任何起重機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起重機中最重要與最基本的結構。起重機構主要由驅動裝置、傳動裝置、卷繞系統、取物裝置與制動裝置組成。本設計的起升機構將電動機、減速機構、捲筒等緊湊地集合成一體。運行機構的任務是使起重機或載重小車作水平運動。運行機構有無軌運行和

有軌運行之分。本設計採用有軌運行方式。這種方式在專門鋪設的鋼軌上運行,負荷能力大,運行阻力小。設計過程中,首先要確定總體的設計方案,然後各部件機構尺寸、型號等,最後對部件進行校覈。

四、目標、主要特色及工作進度:

(一)、研究目標:

對起重機抓鬥有了比較整體的認識,瞭解起重機抓鬥和起升機構、運行機構的基本組成和各部分的功用、原理。

(二)、主要特色:

設計擬定先對抓鬥進行系統的設計計算,然後根據抓鬥計算出的參數和給定的參數再對起重機的起升機構進行設計,參考相關書籍,選擇一個合理的佈置方案。通過計算選用機構中所需的標準部件(如電動機、制動器、減速器、聯軸器、鋼絲繩等)。

(三)、工作進度:

1、蒐集有關資料,熟悉抓鬥工作原理,撰寫開題報告 1 周

2、相關外文文獻的資料的閱讀與翻譯(6000 字符以上) 2 周

3、總體方案設計 2 周

4、抓鬥與起升機構設計 3 周

5、運行機構設計 2 周

6、繪製總裝圖 3 周

7、撰寫畢業論文 3 周

8、答辯準備及畢業答辯 1 周

五、參考文獻:

[1]顧迪民、工程起重機[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8

[2]陳道南,盛漢中主編、起重機課程設計、冶金工業出版社,1983

[3]起重機設計手冊、機械工業出版社,1980

[4]倪慶興,王煥勇編著、起重機械、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0

[5]唐照明、計算機輔助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3

[6]陳立文、機械優化設計[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

[7]濮良貴、紀名剛、機械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單祖輝、材料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篇八

爲做好學位論文選題及開題報告工作,在填寫後面的《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登記表》前,請認真閱讀下文《關於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及開題報告的規定》。登記表僅作爲開題報告的格式,所留的空格不夠時請自行加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行辦法》中“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答辯一般應公開舉行,保密專業除外”的要求,我院研製了“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答辯網上公告系統”,現已上網運行。

請全體研究生注意在張貼開題、答辯佈告的同時,使用此係統。從20xx年1月1日起開題、答辯的研究生都須在網上公告,否則開題及答辯無效。

在完成表格中的論證內容、導師簽署意見、通過評議組專家評議、教研室以及院系簽署意見後,請將《登記表》用A4紙打印1份,碩士生請提交給所在院系研究生祕書。

關於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及開題報告的規定

研究生學位論文工作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和主要內容。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學術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集中表現,是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而做好學位論文選題和開題報告又是完成學位論文的前提和基礎。因此,爲了切實保證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質量,做好學位論文選題及論文開題報告是十分必要的。

一、學位論文選題

選題是學位論文成敗的關鍵。因此要求導師、導師組及研究生本人要十分重視選題工作。研究生應在大量閱讀文獻、資料和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選題。

要求碩士學位論文選題的內容、範圍要適宜。目標明確,在理論上和應用上要有相當重要的意義。選題既要面向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同時又是本學科發展需要的理論或應用研究,要在理論上和應用上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儘可能與科研任務掛鉤,使碩士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鍛鍊,既有利於提高論文的質量,促進成果轉化,又能解決經費來源。對自選題應採取慎重態度,個別自選題必須在看準方向、目標明確並已具備一定物質條件下才能考慮。

二、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及查新

開題報告是對論文選題的科學性、先進性、可行性等的論證,是提高學位論文質量和按時完成學位論文的重要環節。各研究生培養單位、研究生導師、導師組和研究生本人必須從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視,高標準,嚴要求,嚴格遵循本規定有關要求,否則,將不允許研究生進入論文階段。

(一) 開題報告的準備工作:

1.開題前,研究生必須做較全面深入的調研工作,並寫出詳細的調研報告。 2.研究生必須寫出開題報告的書面論證材料和學位論文的工作計劃

3.凡需進行論文開題的研究生,應從研究生院網頁上下載並填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登記表》。

(二) 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 1.課題的來源、目的和意義;

2.選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發展趨勢及存在問題(附主要參考文獻); 3.選題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4.擬採取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礎和研究條件);

5.選題的創新點(選題的前沿性、急需性、學科交叉性、應用性等); 6.選題研究及論文工作計劃; 7.預期研究成果。

(三) 對開題報告的查新工作:博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完成後,要求送交學校―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設在校圖書館)進行查新,並獲得查新結果。碩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完成後,鼓勵進行查新工作。

(四) 開題網上公告:凡擬開題的研究生,必須提前1周在研究生院網頁上按規定的格式進行公告。

三、對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管理

1.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由學位辦負責管理,各院(所、部)具體組織實施。 2.各院(所、部)或教研室應組成開題報告評議組對研究生的開題報告進行評議。博士生開題報告評議組不少於5人,碩士生不少於3人,設組長1 人,導師不能擔任組長。評議組的職責是:按照有關規定對開題報告進行嚴格認真的評議,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對開題報告提出具體評議意見,並給出通過或暫不通過或重新做開題報告的結論。

3.凡未通過開題報告,需重新做開題報告的研究生,應根據評議組意見,進行認真調研、充分準備,在條件成熟時再次做開題報告,直至通過。

4.若未通過開題報告而自行進入學位論文階段的,研究生院學位辦將不接收其學位申請。

5.已通過論文開題報告的研究生,因某種原因更改選題,則需重新開題;若只是在原選題基礎上拓寬或縮小研究範圍,則須向學位辦提出書面報告備案。

6.研究生開題一般在第三學期進行,但最晚必須在學位論文答辯前6個月完成開題工作。

7.開題報告工作結束後,碩士將《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登記表》(1份)提交各院(所、部)研究生祕書。

填 表 說 明

一、填表前,請認真閱讀學校《關於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及開題報告的規定》。表中各項內容,要實事求是,逐項認真填寫。表達要明確、嚴謹。

二、封面中―學科專業‖請碩士生嚴格按規定的二級學科、專業名稱填寫。 三、填寫表中第一頁―簡表‖時:對於―選題類型、選題來源、經費來源‖三項內容,請把各自所選字母填入項目後面的空格中。區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主要標誌:具有特定的實際應用目的的研究屬於後者;區分科學研

究(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與開發研究的主要標誌:前者主要是爲了增加科學技術知識,後者則是爲了開闢新的應用(如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摘要‖的填寫請嚴格按所留空格逐格填寫。

四、表中第二頁、第三頁、第四頁所列項目是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須逐項、逐條進行詳細論證、填寫,所留空格不夠時,請自行加頁,頁碼按順序編。

五、表中第五頁中各意見欄須由有關人員親筆填寫,不得打印。開題報告評議小組組成要求:博士生至少5人,碩士生至少3人,每組設組長1人,且研究生本人的導師不能擔任組長。

六、表格完成後,請用A4紙裝訂成冊1份,碩士生交所在院系研究生祕書。

區分科學研究(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與開發研究的主要標誌:前者主要是爲了增加科學技術知識,後者則是爲了開闢新的應用(如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九

畢業論文(設計)開題報告

學生姓名:學號:

院(系):中文系

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

題目:解析張愛玲小說的恐怖電影式鏡頭

指導教師:

20xx年xx月xx日

開題報告填寫要求

1、開題報告作爲畢業論文(設計)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1、此報告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在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前期內完成,經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及院、系審查後生效;

2、開題報告內容必須用黑墨水筆工整書寫或按教務處統1設計的電子文檔標準格式(可從教務處網址上下載)打印,不能打印在其它紙上後剪貼,完成後應及時交給指導教師簽署意見;

3、有關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寫,1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如“20xx年4月26日”或“20xx-04-26”。

4、畢業論文參考文獻的引註標準要參照<韓山師範學院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標準>(韓教字[20xx]53號)執行

1、本課題的目的及研究意義

研究目的:

張愛玲與電影有過長期親密的接觸,在小說寫作中創造性地化用了電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組合帶有豐富的視像性和表現力。文本以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爲切入口,對張愛玲中短篇小說出現的恐怖電影式鏡頭進行解析。試圖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並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研究意義:

本文通過對張愛玲中短篇小說出現的恐怖電影式鏡頭進行解析,試圖在體會張愛玲語言的“現代性”的基礎上,嘗試性地提出1種獨特的審美方式,從不同的視角解讀張愛玲小說的表現手法。

2、本課題的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對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表現手法的研究主要從小說的電影畫面感、電影造型、電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張愛玲作品對電影藝術手法的借鑑技巧:

(1)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畫面感:<猶在鏡中——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造型:<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造型>(何文茜)等;

(3)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何文茜);<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傾向>(申載春);<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手法>(張江元);<張愛玲小說對電影手法的借鑑>(屈雅紅)等;

(4)研究張愛玲小說的死亡意識:李祥偉<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識>等

國外研究現狀:

海外研究對張愛玲的研究可以分爲兩個階段“第1階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標等人對她作品的介紹與評述”“第2階段1985年至今,輻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華文文學的影響研究分析和評價”。1995年9月後,她在美國辭世後,海外學者多運用西方現代文藝理論來剖析。

3、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和方法

研究內容:

張愛玲的小說映照了1個陰陽不分、鬼氣森森的世界,恐怖鏡頭繁複繽紛,在她的作品裏以人擬鬼,她筆下的人物均飄蕩在淒冷荒涼的宿命軌道上。本文嘗試根據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從場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對張愛玲小說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研究、闡釋。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並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較研究的方法,根據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在學術界既有研究資料的基礎上,從張愛玲小說、相關的研究書籍及其評論等出發,分析整理資料,從場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對張愛玲小說當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研究、闡釋。

4、本課題的實行方案、進度及預期效果

方案、進度:

20xx年11月—20xx年2月初:收集資料。重讀作品,確定論文題目,查閱相關資料。

20xx年2月—20xx年3月中旬:在老師的指導下,擬定寫作提綱和開題報告。

20xx年3月—20xx年4月:論文修改。聽取老師意見,撰寫論文初稿,並交指導老師評審。

20xx年4月——:定稿。

預期效果:

本文結合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通過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對張愛玲小說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闡釋,嘗試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並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5、已查閱參考文獻:

書籍:

1、張愛玲,<張愛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xx年6月第1版。

2、金宏達,<華麗影沉>[c]。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3、張新穎,<20xx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m]。北京:3聯書店,20xx年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進荒涼——張愛玲的精神家園>[m]。廣州:花城出版社,20xx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類時空>[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6、吳戰壘,<電影欣賞>[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7、陳衛平,<影視藝術鑑賞與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8、聶欣如,<類型電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xx年9月第1版。

學術論文:

1、何文茜<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石家莊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xx年第5卷第4期第51頁。

2、李祥偉<“醜”趣———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象>,學術論壇,20xx年第6期第140頁。

3、李祥偉<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識>,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報,20xx年第4期第38頁。

4、張江元<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手法>,涪陵師範學院學報,第26卷第4期,第54頁。

5、屈雅紅<張愛玲小說對電影手法的借鑑>,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6期,第33頁。

6、何文茜<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造型>,石家莊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xx年02期,第39頁。

7、何蓓<猶在鏡中—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感>,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年第30卷第4期第40頁。

8、申載春<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傾向>,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xx年第19卷第5期第12頁。

9、吳曉,封玉屏<電影與張愛玲的散文寫作>浙江社會科學報,20xx年第1期第20xx。

網絡資料:

1、<恐怖情節心理分析>

2、<綻放在暗地裏幾個唯美的驚惶意象>

3、陳文珊<女性·月亮·鬼氣——試論<聊齋志異>對張愛玲小說創作的影響>

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

xxxx年xx月xx日

院(系)審查意見

院系(公章):

xxxx年xx月xx日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十

一、論文題目

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研究

二、選題意義的研究

作爲一種提供資金融通服務的金融形式,對其加以法律規制,既是現實問題,也是理論問題。30餘年改革開放,非正式金融支持了中國民營經濟的大力發展,緩解了農村地區資金的極度匱乏現象,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的經濟增長。然則,長期以來,非正式金融在中國是個頗有爭議的議題。一方面,作爲誘致性制度變遷的結果,其內生性推動了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間接地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長期體制外循環對社會經濟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影響了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制定與實施,甚至對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影響。爲此,我國政府對於非正式金融的“管制”是較嚴苛的,但效果並不明顯。

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低迷,歐債危機持續不斷,中國實體經濟遭遇挫折、國內通脹壓力不減、股市樓市財富效應暗淡的情況下,大量民間資金流向民間借貸行業有其必然性,藉助民間借貸渠道,衆多求貸無門的中小企業獲得了寶貴的資金“輸血”。但在實體經濟盈利低下的情況下,鉅額高息的民間借貸,無疑是“一劑飲鴆止渴的毒藥”,浙江“跑路”潮恐是最好的實證。民間借貸如果演化爲純粹的資金炒作,沒有實體經濟做支撐,那隻能是擊鼓傳花的遊戲,風險終會爆發。面對如此現狀,正視非正式金融成爲必然,對其進行必要的法律規制是當務之急,近年來中央乃至地方相繼對民間借貸這種非正式金融形式及其組織進行規範正是現實所迫,但就法律規範本身而言,目前對於非正式金融的規範位階過低,多集中於部門規章與司法解釋,這並不能解決中國面臨的民間融資問題。

本文通過分析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必要性、比較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有關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實踐,提出中國非正式金融契約治理與監管並行的規制路徑,通過監管邊界的設定,具體設計中國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規制,以希將非正式金融的風險控制在一個可承受範圍內,並藉此發揮其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本文的理論意義在於變消極事後“管制”爲積極“法律規制”和變“堵”爲“疏”的理念以及監管邊界設定的思路,全文貫穿着對非正式金融的寬容思想。文章創新之處在於將非正式金融的契約治理機制與適度監管結合起來,設定監管邊界。

同時將司法系統長期以來在非正式金融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加以疏理,對於浙江省通過司法“試錯”來反應非正式金融的創新進行了深入分析,從而爲司法介入非正式金融提供了路徑依賴,即便是在現有非正式金融立法環境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地方司法的改革來適應非正式金融不斷創新的路徑也是可行的;司法可以第一位次的解決非正式金融糾紛,如民間借貸糾紛等。全文貫穿着實證分析方法,並在第四章中就契約治理機制的論述過程中,對於各種具體非正式金融行爲的法律規制進行了具體論述,同時對於非正式金融的監管制度進行了初步構建。非正式金融的研究不僅對於中小企業融資、民間資本的投資渠道具有一定現實意義,同時對於中國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也具有一定意義,彌補了法學領域對於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系統研究的不足。

三、課題的基本內容

30餘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創造了世界經濟史奇蹟,其中民營經濟對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則,民營經濟對社會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並不足以說明其在正規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其中企業數量佔比爲99%的中小企業,佔GDP比重爲55.16%,佔全國新增產值比重爲74.17%,佔社會銷售額比重爲58.19%,佔稅收比重爲46.12%,佔出口總額比重爲62.13%,占城鎮就業崗位比重爲75%左右。

但只有極小數的中小企業可以從正規銀行類金融機構獲取所需資金,如同所言,中國經濟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卻缺失正規信貸,民營企業並沒有直接受益於國有銀行的信貸配置。同時,證券市場的門檻又將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拒之門外,在無法從正規金融系統融入資金的情況下,多數中小企業在創業初期、產能擴張期或者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選擇了非正式金融。

與此同時,中國廣大農村出現了資金逆向流出現象,農村信用社及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機構從農村吸收的存款,不斷地輸入到城市,如果農村信用社全部改制成商業銀行,成爲與大型商業銀行類似的運營模式,可能會隨着大型商業銀行在農村的萎縮而逐漸縮容。面對此格局,在農村長期的金融體系中,非正式金融發揮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民營經濟和農村經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的非正式金融,又如何陷入**之中?非正式金融是否比正規金融體系更加脆弱,更易引發系統性風險,否則政府何以將絕大多數非正式金融視爲非法,予以取締而快之?基於一系列疑惑以及近年來民間借貸**的發生,本文試圖對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規制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對中國現有非正式金融法律規範進行疏理,並採取歷史、經濟、比較以及實證的分析方式探究我國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現狀,及我國民間借貸糾紛大規模發生、非法集資手段不斷推陳出新、非金融企業間借貸不斷地變相發展的制度動因,同時通過對境外有關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實踐經驗進行疏理與比較,最終對我國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規制路徑進行思考。基於這一思路,全文的研究分爲五章層層展開。

第一章是全文的理論根基,從非正式金融內涵與外延的界定着手,通過非正式金融生成邏輯的多維分析以及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理論基礎分析,爲後文的法律規制確定理論基石。有關非正式金融內涵的界定是仁者見仁,但關鍵在於其是否受到監管、是否納入政府金融監管體系,處於金融監管體系之外的各種金融組織及各種資金融通活動統稱爲非正式金融。換言之,非正式金融是指不受政府對於資本金、儲備金和流動性、存貸利率限制、強制性信貸目標以及審計報告等要求約束的金融組織和金融活動的總和。基於這一內涵的界定,非正式金融區別於民營金融、非法金融等,同時具體的非正式金融活動包括民間借貸、企業內部集資、非金融企業間借貸(文章並不贊成將其排除在民間借貸範圍之外)、通過私人錢莊與合會進行的金融活動、錢中與銀背等中介組織進行的金融活動、P2P網絡信貸以及各類非法集資行爲、影子銀行的行爲等等,只要滿足其內涵均可以確定爲非正式金融範疇。

對於非正式金融的生成邏輯,文章從二元金融結構與政府的“父愛主義”入手提出非正式金融在當代中國生成的特殊環境,並且對於我國長期存在的金融抑制政策加以分析,同時對非正式金融生成的制度動因進行深入闡述,非正式金融的變遷作爲一種誘致性制度變遷的結果,更是地方政府、中央金融權威機構與非正式金融參與者三方之間博弈的一種金融制度創新,最後通過經濟學上交易成本理論的分析爲非正式金融的存在與發展提供進一步的經濟學基礎。文章一方面強調非正式金融生成的邏輯機理,另一方面對非正式金融長期隱蔽運營所造成的社會問題以及金融本身的脆弱性進行論證,從而爲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規制提供基石。

依照明斯基的金融脆弱性理論,一旦不具備償還債務能力的組織或者個人,只是通過不斷舉借新債償還舊債時,隨着這種非正式金融主體的增加,非正式金融將處於不穩定狀態,即極易發生危機,而溫州民間借貸**的發生即有此等因素的作用。與此同時,金融市場所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性、外部性及壟斷問題,通過政府公權力的介入,初步是可以解決的,但其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監管被俘獲的問題,故而如何將這種公權力的介入控制在一定邊界內,即對非正式金融的監管控制在必要的範圍內,進行適度地監管成爲各界所關注的問題。作爲外在制度的金融法律制度,是否具有普適性、是否與內生演化而來的規則互補、金融法律制度的供給是否滿足社會需求,這一系列問題亦成爲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必要前提。

第二章就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現狀加以闡釋。通過溫州民間借貸**的簡要論述,引出中國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發展歷程,此後對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尋找出如此管制強度之下,民間借貸糾紛氾濫、非法集資行爲範圍不斷擴張的制度原因,進而爲變非正式金融“管制”爲“法律規制”提供法律制度上的現實原因,也爲後文“契約治理”與適度監管的規制路徑的提出提供法律制度基礎。

一國的金融法律制度一般都會基於金融穩定、安全的考量,從當時的社會經濟背景出發,確定具體的金融法律制度。爲此,從1949年至今,我國對於非正式金融的法律態度前後有所變化,從建國初期的提倡私人借貸到此後一段時間的絕對禁止,形成了非正式金融一度基本消失的狀態。對於當時的政治經濟環境而言,通過市場機制來實現經濟趕超目標基本是不可能的,計劃經濟也就成爲當時恢復經濟的首要選擇,這種強制性積累機制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

然而在改革開放之後,民營經濟迅速發展起來,政府對非正式金融的管制也有所鬆動,故而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然而,20世紀90年代初的投資過熱現象,以及諸如沈太福、鄧斌事件的發生,和1993年-1995年期間大量金融法律法規相繼出臺,又適逢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發生,促成了新一輪金融嚴管政策。故而,在20世紀90年逐步形成了行政取締與刑事制裁非法集資行爲的規制模式,各種非正式金融組織亦成爲非法金融組織。2005年,相關法律制度開始鬆動,中央對於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出36條,同時促進了民間資本向金融領域的發展,而2010年有關民間資本36條的出臺,更是爲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提供了決定性的法律基礎,從而對非正式金融的管制有所鬆動。

現有規制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規範多集中於金融行政法規、規章,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性文件,效力位階比較低,甚至與其他基本法律相牴觸。這種將民間借貸限制於自然人間、自然人與企業組織之間的借貸,排除非金融企業間借貸行爲的規定,以及民間借貸利率四倍以上不受法律保護,同時又通過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規章將其確定爲“爆收益”行爲,卻無相關法律責任的規定,等等一系列法律制度上的不完善,憱就了非正式金融管制的低績效。文章通過規範分析方法闡述了非正式金融現有法律規制的低績效與嚴管制的現狀,爲第四章論述私人契約治理與適度監管路徑提供邏輯基礎。

第三章圍繞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有關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實踐與經驗,爲後文的論證提供比較分析的基礎。本章分爲兩部分,即發達國家,諸如美國、德國、日本等國有關非正式金融發展的經驗,尤其是法律規制的經驗,並且將對中國非正式金融發展的啓示融合於其中;發展中國家則以非洲撒哈拉以南國家小額信貸機構的發展經驗、南非《國家信貸法》的規制實踐以及亞洲孟加拉格萊珉銀行的成功發展爲例,爲我國小型金融組織的發展提供參考。而南非《國家信貸法》的簡要闡述爲我國民間職業放貸人的規範提供了可資借鑑之處。無論是發達國家的美國、日本,抑或是發展中國家的非洲諸國,以及中國臺灣地區,對於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規制,既重視非正式金融固有的契約治理模式,同時考慮差異化監管,並且非正式金融的進一步發展離不開法制的先行。

第四章圍繞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理念的重新樹立、契約治理與適度監管的論證展開。金融監管強調安全、穩健、有效等理念,然而在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過程中,過分強調“管制”,造成自由與效率價值的忽視,甚至是公平的喪失,並不符合非正式金融規制現實需求,更不利於非正式金融的規範化健康運作,必須重新樹立理念價值,客觀地認識非正式金融與正規金融法律規制的區別。強調效率理念:非正式金融的私人契約治理機制的有效利用;自由理念:賦予公民、企業一定的融資自由權,即民間自治權的發揮;公平價值:公平信貸權理念的樹立;保障安全價值:需要適度監管;最終實現正式規範與非正式規範的彌合、非正式金融與正規金融的聯結。

非正式金融之所以能夠長期存在並得以發展,除了具有多維度的生存空間,在缺乏有效的法律機制保護情況下,其特有的私人治理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無論是非正式金融的隱性擔保機制(緣約文化)、基於長期合作與重複博弈形成的聲譽執行機制,抑或是團體貸款中的連帶責任(同行壓力),都是以社會資本和聲譽價值爲基礎,其運作機理的關鍵在於交易者聲譽信息的傳遞,以及對不良聲譽懲罰的可置信性。但其受限於特定的社區範圍內,無法應對規模化運營,對於超出血緣、地緣、親緣關係的非正式金融,這種私人治理機制的效用不斷弱化。同時,經濟環境的複雜多變,信息不對稱問題、交易不確定性問題依然會困擾非正式金融的正常發展,再加上長期在法律體系之外運營,無法得到法律的保護,對於組織化程度較低的非正式金融而言,缺乏有效的風控機制,這些都對非正式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投資者的利益保護不利,爲此,需要來自於第三方的法律治理機制來彌補這些治理空隙,並矯正這些私人治理機制失效的領域。

法律治理機制對於私人治理機制的彌合,需要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即政府公權力的介入,需要有一定的邊界,換言之,需要設定非正式金融監管供給與需求邊界,爲非正式金融的私人治理與政府監管提供一個可行的平衡點。對於監管模式的選擇上,文中並不贊成在目前的中國實行自律性監管爲主、政府監管爲輔的監管模式,而是仍以政府監管爲主,充分重視自律性監管及非正式金融領域存在的非正式制度。通過立法上一定程度地賦予非正式金融法律身份,從而爲監管制度的具體構建提供法律基礎,否則市場準入、退出及交易活動等監管制度的設計皆爲惘然。

第五章探討司法對非正式金融的保障。尤其是在現有法律規定不加以改變的前提下,對於體制外運營的非正式金融而言,在自身私人治理機制無法解決契約糾紛時,或者已經獲取一定的法律身份的前提下,發生糾紛,司法機制也是其最後的保障,同時,司法能動性是迴應非正式金融創新的最可行路徑。司法介入非正式金融不僅有助於金融監管目標的實現、解決非正式金融糾紛持續走高問題,同時也可以彌合現有法律制度的粗疏與滯後性以及監管不足的現象。然則,完全依賴於司法規制並不是法律規制的應然之路,非正式金融陽光化的發展,不僅需要尊重其自身固有的特性,更需要立法上予以承認其法律身份,並且需要行政監管部門的適時護航、司法部門的最後保障,即形成全方位的規制體系。

四、課題的重點和難點

“存在即爲合理”,行文伊始,筆者提到非正式金融的廣泛存在是否合理的問題,通過二元金融結構的分析、非正式金融生成的制度動因分析,非正式金融作爲一種誘致性制度變遷的結果,更是地方政府、中央金融監管機構與非正式金融參與者三者之間博弈的一種金融制度創新,也是經濟學上交易成本理論作用使然,這一系列制度經濟學的闡釋,爲深入分析非正式金融廣泛存在的正當性提供了依據。然而,非正式金融長期以來隱蔽經營,甚至是近些年的異化發展所引致的社會問題同樣不可小覷。無論是從金融脆弱性角度、公共利益角度,抑或是法律制度的供給與需求角度而言,更或是中國現有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狀況而言,都需要對非正式金融加以進一步規制,將其引入規範化發展之路。如何既考慮非正式金融固有的私人契約治理機制,又將法律、監管這些正式的治理機制融入其中,將二者完美的相結合,成爲全文考慮的重心。

行文至此,本文已經初步對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規制路徑問題做出回答,即非正式金融的私人契約治理機制+適度金融監管,伴隨以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理念的重樹、金融監管模式的設定以及司法介入非正式金融領域路徑的探析。具體而言,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1、非正式金融作爲一種內生自發性金融形式,具有多種存在的制度動因,並不會因爲政府的嚴厲打擊而減少,近年來民間借貸規模的不斷增長、非法集資手段的不斷創新及其涉案金額與範圍的不斷膨脹、非金融企業間變相借貸形式的不斷推陳出新,已然說明非正式金融的存在絕非是可以通過嚴刑峻罰來加以壓制的,適當地承認其合理性與正當性是規範非正式金融的必要前提。

2、以尊重非正式金融契約的私人治理機制爲基礎的法律治理機制,進行適度監管是其法律治理機制的關鍵,尤其是在非正式金融監管缺位、管制過多的情形下,依照適度監管的理念構建我國非正式金融監管體制是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非正式金融監管供給與需求邊界加以設定,從而爲金融行政監管部門介入到非正式金融領域提供邊界,進行適度地監管。

3、進行適度監管,並非是放鬆監管,而是正視非正式金融的特性,採取區別於正規金融監管的方式。考慮到監管主體的不同、市場自治程度、我國金融業監管傳統、非正式金融發展現狀等多方面因素,筆者認爲,政府既要監管非正式金融,同時對相關監管者予以必要的限制,將政府行政監管與行業自律組織的自律性監管相結合。目前階段並不適宜以行業自律性監管爲主的模式,畢竟中國的自律性傳統還不足以採取這種監管模式,非正式金融市場的行業自律組織仍處於起步階段,待其發展成熟,參與者的自律程度達到一定水平時,可以考慮政府逐漸退出。爲此,本階段需要建立以政府的監管爲主、行業協會的自律監管爲紐帶、非正式金融參與者的內控爲基礎、社會監督爲補充的監管體系。

4、對於非正式金融監管的各種制度設計,其前提離不開法律對非正式金融的適度承認。而現有非正式金融的立法規定極其不完備,對各種非正式金融組織的規定過於粗疏,在規制實踐中,司法機構發揮了更大的作用,法律規範也多以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性文件爲主,這種法律規制現狀無法調整非正式金融異化發展的現實。爲此,部分地區通過地方司法“試錯”的方式對非正式金融的不斷創新加以體現,例如浙江省的高級人民法院,甚至是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出臺了一系列領先於全國其他地區的司法性文件,作爲處理非正式金融糾紛的規範性文件。但是對於這種先行先試,要有一定邊界的限制,需要處理好與立法、地方行政的關係。

綜上所述,對於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規制,是一個綜合規制的體系,既需要立法的確認,同時需要行政監管部門的維護,以及司法部門的最後保障。從廣義上而言,應該是在尊重非正式金融固有特性與契約治理機制的基礎上,做到事前監測、事中監管、事後保障的全方位的非正式金融規制體系。

本文的研究尚有未盡事宜,譬如對非正式金融具體行爲的規制論證,尤其是實證方法的運用,在文章中尚有所欠缺,雖則筆者在近兩年多時間裏幾赴浙江省的溫州市、麗水市、寧波慈溪市,江蘇省的南通市、無錫市,山西省的臨汾市等地市,就民間借貸問題進行調研,但仍囿於調研範圍及深度,不能充分就文中相關觀點進行論證,也不能完全確定自己提出的規制路徑是否能夠在非正式金融活動中得到完全驗證,然而,對於源自於民間的非正式金融,筆者能夠確定的是全文是基於大量實地調研收集的資料所進行的思考與寫作,而且會繼續這一本土化的“草根學問”。

五、論文提綱

目錄

導言

一、問題的提出

二、選題意義

三、非正式金融研究文獻述評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一章非正式金融及其法律規制的理論基礎分析

第一節非正式金融內涵與外延的界定

一、非正式金融概念的釐清

二、非正式金融類型的界定

三、非正式金融的特性分析

第二節非正式金融生成邏輯分析

一、二元金融結構與政府“父愛主義”

二、非正式金融:金融抑制政策使然

三、非正式金融:制度動因

四、非正式金融:交易成本分析

五、非正式金融:有利於競爭政策優化

六、非正式金融:個人與企業的選擇

第三節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理論基礎分析

一、政治學基礎:公共利益理論

二、經濟學基礎:金融脆弱性理論

三、法經濟學基礎:法律制度的普適性準則和制度的供給需求關係。

本章小結

第二章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現實需求--我國非正式金融法律

規制的發展歷程及其問題

第一節我國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發展歷程

一、1949-1978年:從提倡私人借貸到絕對禁止

二、1978年-1995年:適度寬鬆,但仍對非正式金融進行抑制的時期76

三、1995-2004年:非正式金融的嚴格管制期

四、2005-2010年:雖有限制但法律開始鬆動

五、2010年至今:進一步放寬非正式金融管制

第二節我國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現狀

一、非正式金融的法律地位

二、對非正式金融採取的管制措施與管制主體

三、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責任

第三節我國非正式金融現有法律規制的缺陷

一、管制強度高、績效低

二、金融管制理念的偏差

三、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體系的不健全

本章小結

第三章境外非正式金融發展與法律規制實踐及其啓示

第一節發達國家非正式金融發展、法律規制實踐及其啓示

一、美國非正式金融向正式金融的成功轉型:社區銀行

二、充分尊重合作制本色的合作金融法制典範:德國

三、日本輪轉基金組織的成功轉型:無盡→聯合股份公司→互助銀行→一般性商業銀行

第二節發展中國家(或地區)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規制實踐與啓示

一、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小額信貸機構的發展

二、小型銀行典範:孟加拉格萊珉銀行

三、強制替代的代表:20世紀50年代的印度、泰國

四、契約治理的典範:臺灣

本章小結

第四章我國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構想

第一節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理念之重樹

一、效率:非正式金融的私人契約治理機制的有效利用

二、自由:賦予公民、企業融資自由權,即民間自治權的發揮

三、公平:公平信貸權理念的樹立

四、安全:適度監管

五、合作:正式規範與民間規範的彌合、非正式金融與正規金融的聯結

第二節我國非正式金融的契約治理

一、契約自由與契約治理

二、非正式金融契約治理機制現狀

三、非正式金融契約的法律治理機制對私人治理機制的彌補與矯正

第三節非正式金融監管邊界的分析

一、監管理論述評

二、非正式金融監管邊界設定中的主要假設條件分析

三、非正式金融監管成本分析

四、非正式金融監管的供給強度邊界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五、非正式金融監管的需求邊界分析

第四節我國非正式金融監管制度設計

一、非正式金融監管模式的選

二、監管權限的設定

三、我國非正式金融監管制度的具體設計

第五章司法介入非正式金融的路徑分析

第一節司法介入非正式金融的必要性分析

一、各地民間借貸糾紛、非法集資案件持續走高

二、現行有關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制度的粗疏與滯後

三、監管有效與無效論下的司法介入

第二節司法介入非正式金融的路徑選擇--以“先行先試”和司法能動性爲視角

一、地方司法“試錯“的可能性

二、能動性下的地方司法

三、地方司法與地方行政的良性互動及司法能動性對立法革新的推動

第三節地方司法“試錯”邊界分析

一、地方司法“先行先試權”的授權合法性

二、地方司法“試錯”主體的限定與時間、範圍的限制及監督救濟

三、司法的能動性不能取代立法

四、司法介入非正式金融應注意的問題

本章小結

結語